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创先争优,促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相关从业人员优秀个人的推荐、申报、评审、通报等活动。
第三条 优秀集体申报条件
(一)台站年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达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居省(区、市)内前列。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重大气象业务服务活动中成绩突出,在同类台站中具有良好的先进示范作用。
(三)台站人员总体业务素质高,全年未发生重大责任性差错、事故。
(四)观测场建设和设备布设符合要求,台站探测环境满足《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要求。
第四条 优秀个人申报条件
(一)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钻研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工作成绩突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出现责任性差错、事故。在业务改革、重大业务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
(二)个人年度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优异,所在台站或单位年度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达标、仪器运行稳定可靠。
(三)在国家、省(区、市)组织技术测试、劳动竞赛类技能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年内有专业技术论文发表或省级以上技术总结交流者优先。
(四)全年承担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总值班数不少于本台站或单位年人均值班数。
第五条 各省(区、市)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申报数量控制在全省(区、市)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总数的2%以内(不足50个台站的省份可申报1个),优秀个人申报数量控制在全省(区、市)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从业人员总数的10%以内。
第六条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和个人每年度评选一次。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区、市)优秀集体和个人的申报,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申报名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申报表》和《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个人申报表》(附表)报送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会同人事司负责审批。
第七条 中国气象局对评选出的“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个人”予以通报表扬,颁发奖励证书。优秀个人奖励可作为个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级的依据之一。
第八条 各省(区、市)推荐及申报材料应真实可靠,有弄虚作假现象的,一经查实,取消该省(区、市)当年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对已获得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如出现重大违法、违纪事件的,将取消相应“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第九条 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省(区、市)级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考核办法,开展省(区、市)内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考核工作。
第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自动气象站测报人员创优质竞赛活动办法》(2004年1月版)同时废止。
第二篇: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适应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要,强化综合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同时承担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的综合质量考核工作。
第三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和观测数据质量三部分。
第四条
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稳定运行率为考核指标,稳定运行率为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后占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
第五条
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到报率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
第六条
观测数据质量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以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考核指标。
第七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为:综合质量指数=0.3×稳定运行率+0.2×到报率+ 0.5×观测数据质量(稳定运行率、到报率、观测数据质量计算方法见附录1,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
例见附录2)。
第八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实行年通报,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和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实行月通报。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负责解释。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气测函„2010‟127号文件印发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同时废止。
附录1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1.稳定运行率
稳定运行率是指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包括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和数据格式错误时次等)与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地面和高空稳定运行率各占50%,按照百分率统计。
稳定运行率应工作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数据格式错误时次100%
应工作时次其中:
(1)应工作时次:地面自动站每天应上传24份数据,每整点1份,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4次;高空站每天开展2~3次观测业务,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3次,每工作时次上传数据包括规定份数的报文文件、秒数据文件和状态文件。
(2)数据错误时次:地面自动站在某时次内观测要素出现数据错误≥1种,则该时次计“数据错误时次”1次;高空该项指缺测报时次和错发报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次数按数据错误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3)未到报时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在规定
时间内未记录到某时次地面自动站的数据文件,则计“未到报时次”1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记录到某时次高空站数据文件,则“未到报时次”次数按未到报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4)数据格式错误时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监控到地面自动站某时次数据文件不符合现行数据文件格式要求时,则计“数据格式错误时次”1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监控到高空站某时次数据文件不符合现行数据文件格式要求时,则“数据格式错误时次”次数按数据格式错误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2.到报率
到报率是指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地面到报率和高空到报率各占50%;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统计方法,按照百分率统计。
到报率地面(高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100%
应收总文件数3.观测数据质量
观测数据质量包括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其中地面占50%,高空占50%。
3.1地面观测数据质量
用数据可用率评估观测资料数据质量,通过统计省级质控和更正反馈结果来反映观测资料质量状况。
统计方法如下:假设某站进行观测资料数据质量统计时,其— 4 —
中在观测运行期间的应有数据个数为i,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个数j(剔除错误数据个数k、可疑数据个数l、缺测数据个数m),则该站观测资料数据可用率的数据质量统计结果为:
数据可用率j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个数j应有数据个数i100%
数据可用率j、数据错误率k、数据可疑率l和数据缺测率m满足如下关系式:
数据可用率j1(数据错误率k数据可疑率l数据缺测率m)
3.2高空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质量指数)
凡发生涉氢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涂改伪造记录、丢失观测记录、记录缺测等,该高空站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0。凡发生因设备超检、标定错误或其它维护不当的行为影响观测记录的,则每影响1个观测时次扣10分。当高空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未达500hPa(或海拔5500米),或者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已达500hPa(或海拔5500米)但时间不足10分钟,且不具备重放条件,则每次扣10分。
高空观测数据质量指数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化的综合考评,是考核统计时段内的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报文资料质量以及业务工作过程得分之和与总分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观测数据质量指数各项得分总值100%
总分值
3.2.1探空平均高度(满分15分)
探空平均高度是指考核统计时段内探空终止高度的平均值,单位:米,取整数位。
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1)非GCOS站
若探空平均高度≥28600米,得15分。
若18600米<探空平均高度<28600米,则得分=(探空平均高度-18600)×0.0015。
若探空平均高度≤186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探空平均高度≥32600米,得15分。
若22600米<探空平均高度<32600米,则得分=(探空平均高度-22600)×0.0015。
若探空平均高度≤22600米,则该项不得分。3.2.2测风平均高度(满分15分)
测风平均高度(综合测风平均高度和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是指考核统计时段内测风终止层量得风层海拔高度的平均值,单位:米,取整数位。
单测风站(08时和20时)不进行探空平均高度评分,只进行测风平均高度评分,达标(≥18000米)则得满分,不达标(<18000米)则不得分。
3.2.2.1 含02时单独测风的综合站(满分15分)(1)综合测风平均高度(满分12分)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 1)非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得12分。
若17000米<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17000)×0.0012。
若测风平均高度≤17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得12分。
若21000米<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21000)×0.0012。
若测风平均高度≤21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02时单独测风(满分3分)计分方法:
若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18000米,得3分。若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18000米,得0分。3.2.2.2 不含02时单独测风的综合站(满分15分)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1)非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得15分。
若17000米<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
高度-17000)×0.0015。
若测风平均高度≤17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得15分。
若21000米<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21000)×0.0015。
若测风平均高度≤21000米,则该项不得分。3.2.3报文资料质量(满15分)
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部门通过高空站上传的报文资料,综合分析我国高空站观测数据质量,形成全国高空报文质量评估报告。报文资料质量得分以评估报告为准。
计分方法:
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9.0分,则得15分;
99.0分>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5.0分,则得7.5分; 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5.0分,则得0分。3.2.4业务工作过程(满分55分)
业务工作过程主要是针对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而设定,以规范业务过程中的人工操作环节,并量化人工操作环节的考核。业务工作过程考核主要包括重放球,施放不合格仪器以及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等(有关观测设备准备、基测、实时观测数据处理、制氢用氢安全等环节的考核,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在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时另行重点考虑)。
3.2.4.1重放球(满分17分)
重放球是指某次常规观测未达到规范要求高度而必须进行的再观测。重放球应在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进行,分为非人为重放球和人为重放球。非人为重放球是指因台风过境、大风(风速14米/秒或以上)、暴雨、暴风雪、无法及时恢复的雷达故障、传感器变性、雷击等原因造成的重放球;其它原因造成的重放球均为人为重放球。雷达单独测风的重放球暂不统计。
计分方法:
全年无重放球,得17分;
重放球次数≤6次的,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0.5分。
重放球次数>6次的,不超过6次的部分,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0.5分;超过6次的部分,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2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扣完为止。
3.2.4.2施放不合格仪器(满分8分)
施放不合格仪器是指施放了基值测定不合格的探空仪或用错探空仪参数文件等。
计分方法:
(1)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则按人为重放球计次和扣分。(2)若造成整份观测记录作废,则按缺测处理。(3)若造成部分观测记录缺失,则此项不得分。3.2.4.3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满分30分)
早测是指在规定正点时间前开始进行观测。
迟测是指超过规定正点时间5分钟以上开始进行观测。迟测分为人为迟测和非人为迟测,凡因人为原因未能做好放球前的准备工作而造成迟测,视为人为迟测。凡因台风、大风(14m/s及以上)、暴雨、暴风雪、雷达故障等原因而造成迟测,视为非人为迟测。
任意终止观测是指探空或雷达测风信号正常,而擅自停止接收、观测和处理记录。
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各10分。
①全年未发生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得满分。②早测1次,则扣5分,扣完为止。
③人为迟测1次,根据以下规定扣分,多次发生,累计扣分,扣完为止:
迟测6-30分钟(例如:07:21~07:45),扣1分; 迟测31-60分钟(例如:07:46~08:15),扣2分; 迟测61-75分钟(例如:08:16~08:30),扣3分; 非人为迟测,依据以上迟测时间段减半扣分,多次发生,累计扣分,扣完为止。
④任意终止探空1次,扣5分;任意终止测风1次,扣5分,扣完为止。
附录2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例
假设某省某站某年的地面稳定运行率为100%,高空稳定运行率为100%;地面到报率为99.91%,高空到报率为99.91%;地面观测数据质量(数据可用率)为99.92%,高空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99.92%,则该站该年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为:
0.3×(100%×0.5+100%×0.5)+0.2×(99.91%×0.5+99.91%×0.5)+ 0.5×(99.92%×0.5+99.92%×0.5)=99.94% 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以百分数表示,取两位小数。
全省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为全省所有单站综合质量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抄送:省信息中心,省大探中心。
第三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56分)
1一般气象站、无人值守气象站、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
23、人工器测日照时制采用真太阳时,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气象观测日照时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5、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用于观测业务。
6、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至少应进行3个月的平行观测。
7、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8、薄幕卷层云的符号为Cs nebu。
9、预计可能降大到暴雨时,将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同时盖住,蒸发量按“0.0”计算,待雨停或转小后,把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盖同时打开,继续进行观测。
10、冬季当积雪掩没地面温度传感器时,仍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当各雪掩没草温传感器时,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并在观测簿备注栏内注时起止日期。
11、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12、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13、一候、旬、月中,24次定时记录的某定时记录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做候、旬、月统计;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定时不做候、旬、月统计。
14、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广义上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观测数据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
15、AIIiii-YYYYMM.TXT文件的结构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大部分组成,观测数据部分由指示码、方式位、观测数据、结束符组成。
二、选择题(14分)
1、基本站、一般站迁站对比观测时间应为(D)。
A.4、7、10月或7、10、1月B.1、4、7月或4、7、10月
C.1、4、7月或10、1、4月D.1、4、7月或7、10、1月
2、当自记记录与实测记录达到以下差值时,应调整仪器笔位。(C)
A.温度≥0.3℃,气压≥0.3hPa,湿度≥3%
B.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5%
C.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差值较大时
3、以下哪天气现象需加记起止时间。(AC)
A.雾、冰粒、雨凇B.轻雾、浮尘、雪暴
C.扬沙、极光、雨D.霰、沙尘暴、霾
4、以下为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有(D)。
A.地温、冻土、地面状态B.雪深、冻土、电线积冰
C.雪压、冻土、浅层地温D.浅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A.风速的单位是m/s,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表示。
B.草温和雪温观测的切换应在20时进行。
C.草温观测区草高超过10cm,应及时修剪草层。
6、以下关于天气现象分类不正确的是(ABCD)。
A.雨、冰粒、冰雹、(雨凇)是降水现象。
B.露、霜、雨凇、(结,冰)。是地面凝结现象。
C.雾、雪暴、(冰针)、霾是视程障碍现象。
D.雷暴、闪电、极光、(飑)是雷电现象。
1、WMO把直接辐射(B)定义为有日照。
A.≥150W·m-2;B.≥120W·m-2;
C.≥100W·m-2;D.≥80W·m-2;
三、判断题(15分)
1、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不再进行自动观测项目的人工观测。(×)
2、只有自动气象站才开展草温观测。(×)
3、当台站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与收音机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应调整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
4、当视程障碍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
5、自动观测时,测量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
6、在编制地面气象年(月)报表时,当某一要素的日、月、年极值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出现时间记出现次数或天数,风向记出现个数。(√)
7、为便于计算机处理,对疑误和不完整记录的处理进行了简化,在月、年报表中遇有“()”、“*”等,一律省去。(×)
8、在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气表-21)中,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日数,挑取初、终日并统计初终间日数。(√)
9、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所有人工器测仪器仍需保留并照常维护。(√)
10、地面状态仅在14时观测,草面(雪面)温度在02、08、14、20时观测。(×)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气象记录“三性”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在规范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三性”的要求。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真实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时间观测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2、请将下列天气现象按新规定记入天气现象栏。
605有轻雾,715加浓能见度0.95km,820能见度0.3km,1007能见度1.0km,1130能见度10.0km。1230开始有浮尘能见度3.0km,1310加强能见度1.0km,1420能见度10.0km。1610又出现浮尘能见度4.0km,1720加强,能见度0.9km,1810能见度10.0km。
3、请您谈谈如何加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管理,提高内在质量。
第四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A)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A)答案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计30分)
1、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2、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6、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7、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8、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9、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10、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11、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第 1 页,共 6 页
12、制作气表-1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13、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1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
2、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
3、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4、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5、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3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6、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值,并在备注栏注明。(×)
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8、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
9、制作气表-1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向。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
10、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24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11、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12、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13、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
1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2-3 cm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
15、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
16、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
17、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18、若气象站四围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时,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19、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
20、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21、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有关各时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雨量计时,则整个缺测时段记其累计量,并填在该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栏内,其它各时共用“←”符号表示。(√)
22、若某日全天无云,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非全天缺测),则该日日照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23、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24、冻土观测时,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应记录最大刻度数字,并在数字前加记“≥”符号。(×)
25、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其从雪中取出,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埋入雪中一半。读数时若又被雪盖,可按正常观测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26、自动站每日08、20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并记入观测簿中定时降水量栏作为正式记录。(√)
27、自动站根据各月观测数据文件(含A文件、J文件)统计得到的候、旬、月资料和人工录入的年报表封面、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现用仪器等文字说明,经加工整理后形成统一的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即Y文件)。(√)
2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所有台站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应在正点后3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3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29、若某一定时所有自动观测数据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按缺测处理。(×)
30、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三、选择题(可选择1个或多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空格里,每小题1分,计20分)
1、有降雪同时有吹雪,影响实际降水量,记录如何对待(A)
A、按量照记B、记录加括号C、作缺测
2、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C)
A、4级B、5级C、6级D、7级
3、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34.68h/(t+273)求得,其中t 采用(C)
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B、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D、月平均气温值
4、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A)
A、包括初日和终日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C、包括初日D、包括终日
5、冰雹的最大直径(B)时,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C)内
A、≥10mmB、>10mmC、纪要栏D、备注栏
A、±3B、±5C、±2D、±
16、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为(D)千米
A、<1.0B、1.0-10.0C、>1.0D、<10.07、应记录开始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D)种
A、20B、19C、21D、248、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的各级降水日数有(A)
A、8个B、7个C、9个D、6个
9、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该记录应(B)
A、加“()”B、按正常记录处理C、记“-”
10、对能见度目标物的视角和仰角要求是(B)
A、<5°、<6°B、0.5-5.0°之间、≤6°C、>5°、≤6°
D、≤5°、≤6°
11、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1.0千米的现象为(B)
A、雾、吹雪、扬沙B、雾、沙尘暴、雪暴C、雾、浮尘、雪暴D、雾、雾淞、沙尘暴
12、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示度,在月初五天比较的平均差值>0.5℃,该平均差值(B)
A、不作补充订正B、要作补充订正(订正到该5天的逐日最低温度值上)
13、最低温度表如遇酒精柱中断,观测时(C)
A、扣除中断部分B、加上内管顶上的一段中断的酒精柱
C、按缺测处理
14、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A)
A、1个B、2个C、3个
15、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A)
A、个数B、并记
16、安装自动站传感器的百叶箱,(B)
A、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清洗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内。
B、不能用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或毛刷刷拭,百叶箱内的温、湿传感器也不得移出箱外。
17、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用(C)过滤罩。
A、清水清洗B、酒精清洗C、软毛刷清洁
18、传感器安装时,应该考虑方向的是(C)。
A、雨量B、温湿度C、风向
19、湿敏电容传感器应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的中心点离地面
(B)m。
A、1.52B、1.50C、1.532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B)。
A、将其置于积雪表面上进行观测;B、照常观测,在备注栏中注明
四、问答题(共20分)
1、霾的特征?(3分)
答: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气团稳定较干燥,一天中任何时候均可出现。
2、冬季降雪时,定时降水如何观测?(4分)
答: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外筒(储水筒)接收降水。观测时,将已有固体降水的外筒,用备份的外筒换下,盖上筒盖后,取回室内,待固体降水融化后,用量杯量取。也可将固体降水连同外筒用专用的台秤称量,称量后应把外筒的重量(或mm数)扣除。
3、湿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有哪些规定?(5分)
答、湿球溶冰不当,湿球不能读数,只记录干球温度。如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若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测定(需按规定作相应订正),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如无毛发湿度表(计)或按规定冬季不需要编制订正图的气象站,应在正点后补测干、湿球温度,记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只作计算湿度用,这次湿球温度不抄入气表(该栏记“-”),而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
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记录如何处理?(5分)
答:① 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②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除外)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仍按缺测处理。
5、自动观测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时如何进行日统计?(3分)
答:一日中自动观测各时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全天缺测时,日合计栏记“一”。
第五篇:地面气象观测的初步认识
地面气象观测的初步认识
摘要
本论文主要站在地面气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面气象观测的一个基本情况,基本的特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地面观测气象的一个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发展。做好探究如何实施地面气象观测的一个具体化步骤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便于地面气象观测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关键词:地面 气象 观测 研究 分析
1、引言
对于地面气象来说,主要是进行研究,研究天气的构成与地面之间的一个具体的联系,所以是涉及到多样的地面气象观测的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仪器设备以及在具体的气象观测现实中怎样做好具体的操作就是一个必须分析的点。
2、地面观测的途径和因素分析
对于现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说,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现在地面气象观测水平的一个提升,现在的气象观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测试也就是目测,另外一种就是自动测试,也就是机器的测试。不同的测试方法也就是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3地面气象观测的六要素分析
对于说到不同方式的地面气象测试来说,比如无论是人工测试还是机器测试,都有着不同的做法,但是对于地面气象观测的六要素分析还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了地面气象的一个分析发展的。只有做好这几方面的一个稳定发展才是一个重点分析对象之一。3.1 气温
气温是最为基本的,只有知道了气温才能够很好的促进地面气象的一个预测和研究,气温高的话,天气相对来说是比较温和暖和的。气温和气压其实是呈反比的。3.2气压
气压指的是空气的一个力度和压力,气压越低说明的是空气越不好存在着更多的不好不稳定的天气因素的存在。比如对于地面气象测量来说,气压温度计的使用就是发挥了这个作用的。
3.3湿度
湿度也就是空气里面的含水量,含水越多,代表存在的水分就越充足,针对现在的一个湿度与气温的对比,地面气象观测需要注意好不同时刻的一个湿度的比对率,从而进行研究和分析。3.4风速
对于风速的测量其实也是考虑了两者因素,也即是人工风速的测量,风向的改变会严重的影响到地面风速的一个改变。3.5风向
风向很大程度上面会改变着天气的一个分析,风向在转变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风向改变地面测量因素的一个影响之一。3.6降水
降水的多少很明显是受到影响的降水在整体的一个气象里面的研究是很明显的,为此需要做好相应的一个降水因素的准备,降水的因素是影响着地面气象测量的一个过程的。
4、地面气象观测的具体过程分析
其实对于地面气象等的预测来说最先开始是需要元数据的一个整合分析的,借助机器设备的一个元数据的整合从而达到一个层面上的总结和观测,研究某个具体的顶层气象测试来说,本地面站属于基本站,白天人工定时观测次数5次(08、11、14、17、20时),天气现象保持08时—20时连续观测,夜间不观测,早上8时需判断夜间的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资料传输频次为每5分钟一次。同时还有涉及到了相应的多普勒雷达回拨图和卫星云图。对于卫星云图的一个使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针对现在很多的气象观测问题和机器设备的一个更新来说,温度和湿度以及降水等问题都是地面气象研究的最为基本的一个步骤之一。对于现在新型的观测设备来说,结合自动的人工的观测也是成为一个必要了。
比如对于云的观测,利用好云层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了。如果要是云里面的水汽含量不变的话,那么其实空气就会降温冷却,假设云里面的水汽含量发生变化的话,那么空气就会温和的降温和升温。所以运用好这点其实对于地面的气象预测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之一。
5、地面气象预测数据准确性分析
基于本论文研究的地面气象这个角度,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现在很热门的机器探测仪器,做好地面气象预测的工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之一了。为此比如我们使用的卫星云图,其实就是一个保证数据准确性的一个保证之一,其实现在很多数据来源都是前面所表述的元数据那些的一个来源经过。所以数据的稳定性就是需要随时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去深入研究的。
6、总结
针对现在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来说,做好地面气象的预测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测量和观察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涉及到的是大气气体成分浓度、气溶胶、温度、湿度、压力、风、大气湍流、蒸发、云、降水、辐射、大气能见度、大气电场、大气电导率以及雷电、虹、晕等。对于大气的稳定和温度因素等的研究,其实就是研究复杂多变的天气因素的预测情况。地面气象的压力是很不稳定的,为此就需要做好一个具体的机器仪器设备的检查。目前,气象部门已在陆地上建设了高密度气象观测网,这样更好的稳定了地面气象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