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试题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 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
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
全部用
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 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
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
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 和
或从
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
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值,这些情况需在 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
处理,再用
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
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
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 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可用
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降水量除外”,即风向、风速缺测时
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得。
对于湿度记录的内插,应考虑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一致,按如下情况处理: ① 人工观测站湿球温度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求得时,此时湿球温度仍记为
,不必进行内插; ② 当湿度记录有缺测时,先用
求得
,再用气温(也可是内插值)与内插求得的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9当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时,如何处理?
极值时间出现在正点,而极值与该时正点的值不 一致的现象。处理方法:
① 若极值出现时间出现在上一时次00分,则将极值出现时间改为上1次时
分。② 若极值出现时间不在上一时次00分至该时次时间内时,如该时极值正常,则该时出现时间按
处理,如果分析该时极值有明显偏差,则该
均按缺测处理; ③ 若极值时间在正点,但极值与该时次相应值不一致,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极值
该时正点值,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例: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4,对应风向为240,则将10分钟平均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6,对应风向为240,则将该时最大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只是风向不一致,则以
的风向为准修改极值的风向。上述情况可
。时极值处理正常后,则不会出现日极值不正常的情况。
10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分钟、小时降水量如何进行处理? ① 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蚂蚁、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
该时段内的 降水量。该情况在 中说明。② 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
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
。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③ 出现漏斗
或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相当,则按
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
④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
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⑤ 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
。该情况在 中说明。
11文件中,哪些站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6)的规定,只有编发
时
次天气报且报文中编发海平面气压的气象站才录入海平面气压。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A文件中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的站,需在台站参数中将“
”中的“海平面气压”选上,其它台站该项则不必选中。
12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的风的记录会有差别,应以何记录来记录大风天气现象?在期间,大风天气现象按人工站、自动站分别记录,自动站转入单轨运行后,则以
的极大风速判断记录。
13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时间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自动站采集正常时,可按
记录的内容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由于现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无法存储大风记录,FJ.txt文件的数据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SAWSS)从每分钟采集的数据中判断写入的,若SAWSS因故关闭或采集不正常,都会造成FJ.txt记录不正常,所以FJ.txt文件不能作为大风天气现象的 依据。
① 若自动站日极大风速≥17.0m/s,FJ.txt中无大风记录,可从
文件中的 极大风速尽可能的判断记录,或通过随OSSMO 2004一并下发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
”功能获取。② 部分厂家的自动站,有时会出现从采集器读取的每分钟 数据中的出现时间与实际时间有偏差,致使写入FJ.txt文件中的时间与正点写入Z文件中的出现时间有时相差1分钟,此时若开始时间还迟于Z文件中≥17.0m/s的极大风速出现时间,则以
的极大风速时间为准。例如:3日FJ.txt记录为“200501031557 113 174”,而该月Z文件中,16时的极大风速为174,其出现时间为1556,则此时大风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由15时
分改为15时
分。在上述记录处理中,若影响重要天气报和航空天气报告,可
错情,但需在 中详细说明。为尽量避免漏记大风天气现象和漏发大风危险天气、重要天气报,观测员必须随时注意实时监测大风数据。
14地温观测中遇最高温度示度超出刻度范围,如何观测、记录与订正?新《规范》去掉了原规范中对温度表超出刻度的处理,这是因为不允许台站使用不在本站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的温度表。若确有此情况出现,可用
估计读数,并用该仪器检定证中的最高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此种情况在 注明。
15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且气温可能低于-10.0℃时,湿度记录如何人工补测? 当湿敏电容测得的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① 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经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
求得;②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需同时观测
和
温度,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此时不用考虑干球温度是否<-10.0℃。
16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时间不一致,定时观测中是否允许相互之间不匹配?。
17何理解A文件规定中“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的情况?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4)的规定处理,即对于连续一天或几天的一次积冰过程,也只抄录一次最大的直径、厚度和重量。因此,现行规定
出现“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
18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能见度小于1.0千米,是否必须加记视程障碍现象?。
19自动气象站的记录有时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A文件格检审核中,有时会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这是由于自动气象站采集形成的数据
造成,即厂家使用的计算公式的精度所致。若海平面气压、水汽压差值在 hPa,露点温度差值在 ℃或,则不必进行处理,否则应重新计算正确值。在现行软件中,已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即写入Z文件的水汽压、露点温度是重新计算后的值,海平面气压在定时观测编报或“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形成。
20自动气象站本站气压缺测,若水银气压表和气压传感器高度不一致,用人工补测时,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应如何处理?应将
的本站气压订正到
气压传感器的高度上来,再以此计算海平面气压。软件处理方法是:输入气压表读数值时,在其后加“ ”,即所计算得到的本站气压即是经过两个感应器高度差订正后的值。
21在夏季时,冻土器、电线积冰架等收后,或积雪不出现,A文件中冻土、电线积冰、雪深雪压的方式位应为何值?
答:在A文件中,用A、G、Z 表示观测未出现。只有台站无该项观测任务,才直接在要素标识符后加“ ”。在OSSMO中,台站参数的“观测项目”中的相应项仍应。
22某日24次平均没有缺测,4次平均缺测时是否可用24次平均值代替?。
23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
正点时该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时的分钟数据有误
正点值代替。
24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缺测,可否用正点前后10分钟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 若能获取非正点的分钟数据,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在作不正常记录处理中,优先考虑用
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具体作法是:若正点前10分钟内有数据,则用正点前10分钟
正点的记录代替;若正点前10分钟内的分钟数据也缺测,则用
10分钟内
正点的记录(除
和
时
外)代替。
25在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文件中,风是何时间的平均值? 若台站使用的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不具备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若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能够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
26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应如何记录? 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 时00分,其它要素记录
时00分和
时00分均可。
27在质量控制段中,若某记录缺测,台站进行质量控制后,其对应的质量控制码应为何值? 应为。
28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的时值有缺测时,日总量值应该如何处理? 自动站或自记雨量观测的降水量、自记日照时值有缺测,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辐射曝辐量和日照时数的时值缺测连续
或
时,日总量按
处理。当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时值有缺测,使日总量值缺测时,可用
观测的日蒸发量代替,此时人工观测的日蒸发量记录在时,在A文件中,其它时次用“
”代替。
29如何填写“年报”中“现用仪器”栏? 应按照“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格式”6.6.5“现用仪器”要求,对年内作
观测记录使用的 观测仪器逐项完整规范填写。
第二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56分)
1一般气象站、无人值守气象站、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
23、人工器测日照时制采用真太阳时,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气象观测日照时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5、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用于观测业务。
6、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至少应进行3个月的平行观测。
7、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8、薄幕卷层云的符号为Cs nebu。
9、预计可能降大到暴雨时,将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同时盖住,蒸发量按“0.0”计算,待雨停或转小后,把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盖同时打开,继续进行观测。
10、冬季当积雪掩没地面温度传感器时,仍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当各雪掩没草温传感器时,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并在观测簿备注栏内注时起止日期。
11、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12、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13、一候、旬、月中,24次定时记录的某定时记录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做候、旬、月统计;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定时不做候、旬、月统计。
14、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广义上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观测数据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
15、AIIiii-YYYYMM.TXT文件的结构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大部分组成,观测数据部分由指示码、方式位、观测数据、结束符组成。
二、选择题(14分)
1、基本站、一般站迁站对比观测时间应为(D)。
A.4、7、10月或7、10、1月B.1、4、7月或4、7、10月
C.1、4、7月或10、1、4月D.1、4、7月或7、10、1月
2、当自记记录与实测记录达到以下差值时,应调整仪器笔位。(C)
A.温度≥0.3℃,气压≥0.3hPa,湿度≥3%
B.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5%
C.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差值较大时
3、以下哪天气现象需加记起止时间。(AC)
A.雾、冰粒、雨凇B.轻雾、浮尘、雪暴
C.扬沙、极光、雨D.霰、沙尘暴、霾
4、以下为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有(D)。
A.地温、冻土、地面状态B.雪深、冻土、电线积冰
C.雪压、冻土、浅层地温D.浅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A.风速的单位是m/s,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表示。
B.草温和雪温观测的切换应在20时进行。
C.草温观测区草高超过10cm,应及时修剪草层。
6、以下关于天气现象分类不正确的是(ABCD)。
A.雨、冰粒、冰雹、(雨凇)是降水现象。
B.露、霜、雨凇、(结,冰)。是地面凝结现象。
C.雾、雪暴、(冰针)、霾是视程障碍现象。
D.雷暴、闪电、极光、(飑)是雷电现象。
1、WMO把直接辐射(B)定义为有日照。
A.≥150W·m-2;B.≥120W·m-2;
C.≥100W·m-2;D.≥80W·m-2;
三、判断题(15分)
1、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不再进行自动观测项目的人工观测。(×)
2、只有自动气象站才开展草温观测。(×)
3、当台站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与收音机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应调整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
4、当视程障碍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
5、自动观测时,测量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
6、在编制地面气象年(月)报表时,当某一要素的日、月、年极值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出现时间记出现次数或天数,风向记出现个数。(√)
7、为便于计算机处理,对疑误和不完整记录的处理进行了简化,在月、年报表中遇有“()”、“*”等,一律省去。(×)
8、在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气表-21)中,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日数,挑取初、终日并统计初终间日数。(√)
9、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所有人工器测仪器仍需保留并照常维护。(√)
10、地面状态仅在14时观测,草面(雪面)温度在02、08、14、20时观测。(×)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气象记录“三性”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在规范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三性”的要求。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真实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时间观测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2、请将下列天气现象按新规定记入天气现象栏。
605有轻雾,715加浓能见度0.95km,820能见度0.3km,1007能见度1.0km,1130能见度10.0km。1230开始有浮尘能见度3.0km,1310加强能见度1.0km,1420能见度10.0km。1610又出现浮尘能见度4.0km,1720加强,能见度0.9km,1810能见度10.0km。
3、请您谈谈如何加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管理,提高内在质量。
第三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A)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A)答案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计30分)
1、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2、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6、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7、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8、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9、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10、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11、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第 1 页,共 6 页
12、制作气表-1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13、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1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
2、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
3、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4、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5、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3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6、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值,并在备注栏注明。(×)
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8、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
9、制作气表-1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向。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
10、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24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11、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12、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13、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
1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2-3 cm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
15、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
16、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
17、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18、若气象站四围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时,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19、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
20、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21、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有关各时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雨量计时,则整个缺测时段记其累计量,并填在该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栏内,其它各时共用“←”符号表示。(√)
22、若某日全天无云,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非全天缺测),则该日日照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23、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24、冻土观测时,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应记录最大刻度数字,并在数字前加记“≥”符号。(×)
25、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其从雪中取出,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埋入雪中一半。读数时若又被雪盖,可按正常观测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26、自动站每日08、20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并记入观测簿中定时降水量栏作为正式记录。(√)
27、自动站根据各月观测数据文件(含A文件、J文件)统计得到的候、旬、月资料和人工录入的年报表封面、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现用仪器等文字说明,经加工整理后形成统一的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即Y文件)。(√)
2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所有台站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应在正点后3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3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29、若某一定时所有自动观测数据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按缺测处理。(×)
30、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三、选择题(可选择1个或多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空格里,每小题1分,计20分)
1、有降雪同时有吹雪,影响实际降水量,记录如何对待(A)
A、按量照记B、记录加括号C、作缺测
2、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C)
A、4级B、5级C、6级D、7级
3、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34.68h/(t+273)求得,其中t 采用(C)
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B、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D、月平均气温值
4、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A)
A、包括初日和终日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C、包括初日D、包括终日
5、冰雹的最大直径(B)时,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C)内
A、≥10mmB、>10mmC、纪要栏D、备注栏
A、±3B、±5C、±2D、±
16、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为(D)千米
A、<1.0B、1.0-10.0C、>1.0D、<10.07、应记录开始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D)种
A、20B、19C、21D、248、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的各级降水日数有(A)
A、8个B、7个C、9个D、6个
9、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该记录应(B)
A、加“()”B、按正常记录处理C、记“-”
10、对能见度目标物的视角和仰角要求是(B)
A、<5°、<6°B、0.5-5.0°之间、≤6°C、>5°、≤6°
D、≤5°、≤6°
11、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1.0千米的现象为(B)
A、雾、吹雪、扬沙B、雾、沙尘暴、雪暴C、雾、浮尘、雪暴D、雾、雾淞、沙尘暴
12、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示度,在月初五天比较的平均差值>0.5℃,该平均差值(B)
A、不作补充订正B、要作补充订正(订正到该5天的逐日最低温度值上)
13、最低温度表如遇酒精柱中断,观测时(C)
A、扣除中断部分B、加上内管顶上的一段中断的酒精柱
C、按缺测处理
14、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A)
A、1个B、2个C、3个
15、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A)
A、个数B、并记
16、安装自动站传感器的百叶箱,(B)
A、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清洗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内。
B、不能用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或毛刷刷拭,百叶箱内的温、湿传感器也不得移出箱外。
17、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用(C)过滤罩。
A、清水清洗B、酒精清洗C、软毛刷清洁
18、传感器安装时,应该考虑方向的是(C)。
A、雨量B、温湿度C、风向
19、湿敏电容传感器应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的中心点离地面
(B)m。
A、1.52B、1.50C、1.532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B)。
A、将其置于积雪表面上进行观测;B、照常观测,在备注栏中注明
四、问答题(共20分)
1、霾的特征?(3分)
答: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气团稳定较干燥,一天中任何时候均可出现。
2、冬季降雪时,定时降水如何观测?(4分)
答: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外筒(储水筒)接收降水。观测时,将已有固体降水的外筒,用备份的外筒换下,盖上筒盖后,取回室内,待固体降水融化后,用量杯量取。也可将固体降水连同外筒用专用的台秤称量,称量后应把外筒的重量(或mm数)扣除。
3、湿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有哪些规定?(5分)
答、湿球溶冰不当,湿球不能读数,只记录干球温度。如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若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测定(需按规定作相应订正),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如无毛发湿度表(计)或按规定冬季不需要编制订正图的气象站,应在正点后补测干、湿球温度,记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只作计算湿度用,这次湿球温度不抄入气表(该栏记“-”),而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
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记录如何处理?(5分)
答:① 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②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除外)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仍按缺测处理。
5、自动观测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时如何进行日统计?(3分)
答:一日中自动观测各时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全天缺测时,日合计栏记“一”。
第四篇: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适应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要,强化综合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同时承担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的综合质量考核工作。
第三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和观测数据质量三部分。
第四条
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稳定运行率为考核指标,稳定运行率为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后占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
第五条
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到报率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
第六条
观测数据质量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以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考核指标。
第七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为:综合质量指数=0.3×稳定运行率+0.2×到报率+ 0.5×观测数据质量(稳定运行率、到报率、观测数据质量计算方法见附录1,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
例见附录2)。
第八条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实行年通报,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和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实行月通报。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负责解释。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气测函„2010‟127号文件印发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同时废止。
附录1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1.稳定运行率
稳定运行率是指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包括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和数据格式错误时次等)与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地面和高空稳定运行率各占50%,按照百分率统计。
稳定运行率应工作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数据格式错误时次100%
应工作时次其中:
(1)应工作时次:地面自动站每天应上传24份数据,每整点1份,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4次;高空站每天开展2~3次观测业务,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3次,每工作时次上传数据包括规定份数的报文文件、秒数据文件和状态文件。
(2)数据错误时次:地面自动站在某时次内观测要素出现数据错误≥1种,则该时次计“数据错误时次”1次;高空该项指缺测报时次和错发报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次数按数据错误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3)未到报时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在规定
时间内未记录到某时次地面自动站的数据文件,则计“未到报时次”1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未记录到某时次高空站数据文件,则“未到报时次”次数按未到报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4)数据格式错误时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监控到地面自动站某时次数据文件不符合现行数据文件格式要求时,则计“数据格式错误时次”1次;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监控到高空站某时次数据文件不符合现行数据文件格式要求时,则“数据格式错误时次”次数按数据格式错误文件数占该工作时次应发总文件数的比例进行确定。
2.到报率
到报率是指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地面到报率和高空到报率各占50%;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统计方法,按照百分率统计。
到报率地面(高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100%
应收总文件数3.观测数据质量
观测数据质量包括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其中地面占50%,高空占50%。
3.1地面观测数据质量
用数据可用率评估观测资料数据质量,通过统计省级质控和更正反馈结果来反映观测资料质量状况。
统计方法如下:假设某站进行观测资料数据质量统计时,其— 4 —
中在观测运行期间的应有数据个数为i,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个数j(剔除错误数据个数k、可疑数据个数l、缺测数据个数m),则该站观测资料数据可用率的数据质量统计结果为:
数据可用率j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个数j应有数据个数i100%
数据可用率j、数据错误率k、数据可疑率l和数据缺测率m满足如下关系式:
数据可用率j1(数据错误率k数据可疑率l数据缺测率m)
3.2高空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质量指数)
凡发生涉氢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涂改伪造记录、丢失观测记录、记录缺测等,该高空站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0。凡发生因设备超检、标定错误或其它维护不当的行为影响观测记录的,则每影响1个观测时次扣10分。当高空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未达500hPa(或海拔5500米),或者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已达500hPa(或海拔5500米)但时间不足10分钟,且不具备重放条件,则每次扣10分。
高空观测数据质量指数是对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化的综合考评,是考核统计时段内的探空平均高度、测风平均高度、报文资料质量以及业务工作过程得分之和与总分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观测数据质量指数各项得分总值100%
总分值
3.2.1探空平均高度(满分15分)
探空平均高度是指考核统计时段内探空终止高度的平均值,单位:米,取整数位。
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1)非GCOS站
若探空平均高度≥28600米,得15分。
若18600米<探空平均高度<28600米,则得分=(探空平均高度-18600)×0.0015。
若探空平均高度≤186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探空平均高度≥32600米,得15分。
若22600米<探空平均高度<32600米,则得分=(探空平均高度-22600)×0.0015。
若探空平均高度≤22600米,则该项不得分。3.2.2测风平均高度(满分15分)
测风平均高度(综合测风平均高度和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是指考核统计时段内测风终止层量得风层海拔高度的平均值,单位:米,取整数位。
单测风站(08时和20时)不进行探空平均高度评分,只进行测风平均高度评分,达标(≥18000米)则得满分,不达标(<18000米)则不得分。
3.2.2.1 含02时单独测风的综合站(满分15分)(1)综合测风平均高度(满分12分)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 1)非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得12分。
若17000米<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17000)×0.0012。
若测风平均高度≤17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得12分。
若21000米<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21000)×0.0012。
若测风平均高度≤21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02时单独测风(满分3分)计分方法:
若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18000米,得3分。若02时单独测风平均高度<18000米,得0分。3.2.2.2 不含02时单独测风的综合站(满分15分)计分方法(保留两位小数):(1)非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得15分。
若17000米<测风平均高度<27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
高度-17000)×0.0015。
若测风平均高度≤17000米,则该项不得分。(2)GCOS站
若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得15分。
若21000米<测风平均高度<31000米,则得分=(测风平均高度-21000)×0.0015。
若测风平均高度≤21000米,则该项不得分。3.2.3报文资料质量(满15分)
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部门通过高空站上传的报文资料,综合分析我国高空站观测数据质量,形成全国高空报文质量评估报告。报文资料质量得分以评估报告为准。
计分方法:
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9.0分,则得15分;
99.0分>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5.0分,则得7.5分; 报文资料质量评分<95.0分,则得0分。3.2.4业务工作过程(满分55分)
业务工作过程主要是针对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而设定,以规范业务过程中的人工操作环节,并量化人工操作环节的考核。业务工作过程考核主要包括重放球,施放不合格仪器以及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等(有关观测设备准备、基测、实时观测数据处理、制氢用氢安全等环节的考核,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在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时另行重点考虑)。
3.2.4.1重放球(满分17分)
重放球是指某次常规观测未达到规范要求高度而必须进行的再观测。重放球应在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进行,分为非人为重放球和人为重放球。非人为重放球是指因台风过境、大风(风速14米/秒或以上)、暴雨、暴风雪、无法及时恢复的雷达故障、传感器变性、雷击等原因造成的重放球;其它原因造成的重放球均为人为重放球。雷达单独测风的重放球暂不统计。
计分方法:
全年无重放球,得17分;
重放球次数≤6次的,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0.5分。
重放球次数>6次的,不超过6次的部分,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0.5分;超过6次的部分,每人为重放球1次扣2分;每非人为重放球1次扣1分,扣完为止。
3.2.4.2施放不合格仪器(满分8分)
施放不合格仪器是指施放了基值测定不合格的探空仪或用错探空仪参数文件等。
计分方法:
(1)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则按人为重放球计次和扣分。(2)若造成整份观测记录作废,则按缺测处理。(3)若造成部分观测记录缺失,则此项不得分。3.2.4.3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满分30分)
早测是指在规定正点时间前开始进行观测。
迟测是指超过规定正点时间5分钟以上开始进行观测。迟测分为人为迟测和非人为迟测,凡因人为原因未能做好放球前的准备工作而造成迟测,视为人为迟测。凡因台风、大风(14m/s及以上)、暴雨、暴风雪、雷达故障等原因而造成迟测,视为非人为迟测。
任意终止观测是指探空或雷达测风信号正常,而擅自停止接收、观测和处理记录。
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各10分。
①全年未发生早测、迟测和任意终止观测得满分。②早测1次,则扣5分,扣完为止。
③人为迟测1次,根据以下规定扣分,多次发生,累计扣分,扣完为止:
迟测6-30分钟(例如:07:21~07:45),扣1分; 迟测31-60分钟(例如:07:46~08:15),扣2分; 迟测61-75分钟(例如:08:16~08:30),扣3分; 非人为迟测,依据以上迟测时间段减半扣分,多次发生,累计扣分,扣完为止。
④任意终止探空1次,扣5分;任意终止测风1次,扣5分,扣完为止。
附录2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例
假设某省某站某年的地面稳定运行率为100%,高空稳定运行率为100%;地面到报率为99.91%,高空到报率为99.91%;地面观测数据质量(数据可用率)为99.92%,高空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99.92%,则该站该年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为:
0.3×(100%×0.5+100%×0.5)+0.2×(99.91%×0.5+99.91%×0.5)+ 0.5×(99.92%×0.5+99.92%×0.5)=99.94% 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以百分数表示,取两位小数。
全省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为全省所有单站综合质量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抄送:省信息中心,省大探中心。
第五篇:2006年西藏自治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气象观测试题
2006年西藏自治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气象观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40分)
1、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大,毛细管横截面越小,视膨胀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读数越。
2、观测资料的是指观测资料反映气象要素的真实程度。
7、春、秋分的日照迹线向下弯,原因是日照计安装或。夏半年会造成所记的日照时数比正常值偏。
3、湿球温度略高于干球温度的现象在情况下发生。
4、观测“电接风”指示器时,2分钟平均风速超过40米/秒,记为,作日合计、月平均时按统计。
5、压、温、湿自记记录以为正点。
6、中空产生波动形成的是云,主要由组成,有时也由和冰晶组成。
7、EL型电接风的瞬时风速无指示的可能原因有;;。
8、20厘米口径雨量筒专用量杯的放大倍率为,雨量筒倾斜,与地面的夹角为θ,测得降雨量为1毫米(降雨为铅直下落),则实际降雨量为毫米。
9、用自然通风干湿表测湿,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按查算表求得的湿度值都偏。
10、用短路法检查指示器风向部分时,是将20线插座分别与短路。
11、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冻土器,定槽式水银气压表,干湿球湿度表,日照计。
12、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代替。
13、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计。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处理。
14、某站1989初霜日出现在1989年12月10日,终日出现在1989年12月25日,1990的初日、终日均出现在1991年1月13日,1990年年报表 上“上”初日,终日。
“本”初日。
15、因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
符号和。
16、夏季早晨出现CM8,常是的象征,但这需要的不稳定相结合,方能形
成雷雨天气。
1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属于的探测环境,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属于其它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应当事
先征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
1、自记纸读数中,当气压计、温度计的读数误差≤0.4,湿度计读数误差≤1%,雨量计读数误差≤
0.2时,可不计算错情。()
2、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漂浮从缺,淹没照常读数)。()
3、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
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4、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5、三次站反查相对湿度时,若自记相对湿度值与表中的两个U值相同或等距时,则取两个对应的e
和td的平均值求得。()
6、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24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7、水银气压表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旋转槽底调整螺丝,使水银面离开象牙针尖约3-4毫米。
()
8、小百叶箱内20时观测程序是:干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低、最高(最高、高低)温度表。()
9、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只有气象部门(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10、风速缺测用实测值代时,风向也用实测值代。但如果有风速、风向缺测,则风速照记,否则,风向作缺测处理。()
11、无降水时,降水栏空白不填。不足0.1(0.05)毫米的降水量记0.0。()
12、蒸发器内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蒸发量记为≥20.0(原量为20.0),此种情况应避免发生,平时要注意蒸发状况,增加原量。()
13、一次降雹由前一天持续到第二天,最大直径和最大平均重量应在日界前后分别测量记载。()
14、某站08时湿球结冰,溶冰不当,观测时湿球不稳定,于正点前进行干湿球补测,并以第二次干湿球值作正式记录。()
15、当视程障碍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
16、在电接风向风速计中,若风速跳动一次,笔尖上升量≥2/3格时,应属连跳。这种情况,风速应按缺测处理。()
17、虹吸雨量计一次虹吸作用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为20(14)秒,说明虹吸作用正常。()
18、一般说来,云的凝结高度是随拔海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发展中的云比消散中的云低。()
19、实验表明,当相对湿度变化相同时,脱脂毛发在低湿时毛发伸缩量大;高湿时伸缩量小,也就是湿度小时的毛发灵敏度比湿度大时的灵敏度大。()
20、Cb Cap云,可以演变为Ci not、Sc cug、Ac cug、As op、Ns、Cs fil云。()
21、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能见度)。()
22、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缺测时,则只记终止时间,如*-9。()
23、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距离成排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远。()
24、最小能见度是指最小有效水平能见度,以km为单位,取整数。按规定要观测最小能见度的每一现象出现时,每天只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
25、日照纸的药液配制,赤血盐、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药的质量与气象站实际经验灵活掌握配制。()
三、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米雪多降自(),冰粒多降自()
A、AsB、CbC、AcD、ScE、NsF、StG、≡
2、为保证EL电接风向风速计正常工作,串联干电池的电压不得低于()
A、6.0 伏B、8.0伏C、9.0伏D、8.5伏
3、DEM6型轻便风向风速表,在观测风向时,必须待风杯转动约()后,才能按下风速按钮。08
A、1分钟B、半分钟C、1分半钟D、2分钟
4、应记录开始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种。
A、20B、24C、21D、225、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
A、2个B、1个C、3个(风、蒸发、)D、4个6、1991年1月份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990年12月30日至1991年1月3日,其起止日期记为()。
A、30/12-3/1B、30-3/1C、30-3D、30/12-37、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1.0千米的现象为()。
A、雾、吹雪、扬沙B、雾、沙尘暴、雪暴
C、雾、浮尘、雪暴D、雾、雾淞、沙尘暴
8、造成干湿球测湿误差最大的天气条件是()
A、高温高湿B、高温低湿C、低温低湿D、低温高湿
9、不用水银温度表作为测量低温用的温度表是因为水银()
A、沸点高B、溶点高C、比热小D、导热系数大
10、强风劲吹,最大阵风8级,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风向由SSW转N,同时地面尘沙吹起,气温下降,气压上升,能见度降至800米,这时天气现象应记()
A、飑B、大风C、扬沙D、沙尘暴
11、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指示器的某一个灯泡坏时,最多会影响()个风向记录
A、1B、2C、3D、412、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在进行精度测试中,如果出现6%正超差时,则()
A、一个定位螺钉向外旋转一圈B、一个定位螺钉向里旋转一圈
C、二个定位螺钉向里旋转一圈D、二个定位螺钉向外旋转一圈
13、甲站用314CM的口面积雨量器,测得降水量894.9克,乙站用200CM口面积的雨量器,称量得降水量为570.0克,两站降水量相比的结果是:()
A、甲大于乙B、相等C、甲小于乙
14、由于门盖不严,风吹向虹吸管管口,将产生的虹吸故障为()2
2A、虹吸失灵B、虹吸中断C、记录迹线跳跃D、记录迹线下降
15、“电接风”感应器电缆,连接指示器时,错插到指示器上连接记录器的插座中,则指示器()
A、风向风速无指示B、风向有指示、风速无指示
C、风向风速均有指示D、风速有指示、风向无指示
16、白天能见度观测时,当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时,能见度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
A:二倍半以下B:二倍半C:五倍D:二倍半到五倍
17、在日照纸中整理日照时数以()为准。
A、感光迹线B、换下后划的铅笔线C、感光或铅笔线均可
18、双金属片温度计的灵敏度()
A、双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越大,灵敏度越大B、双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越大,灵敏度越大
C、双金属片愈厚,灵敏度愈大D、双金属片愈长,灵敏度愈大
19、记录尘卷风的条件是()
A、能见度小于10千米B、直径1-2米C、直径>2米
D、高度小于10米E、高度≥10米20、20、“三站四网”中的“三站”包括:()
A、观象台B、一级站C、二级站D、无人站E、区域天气观测站
21、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哪个部门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转。()
A、当地人民政府B、省级气象主管机构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气象主管机构
22、我区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迁移,应当报哪个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A、当地人民政府B、区级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气象主管机构
23、WMO把直接辐射()定义为有日照。
A.≥150Wm;B.≥120 Wm; C.≥100Wm;D.≥80Wm;
24、新增加记起止时间的现象有()。
A.浮尘B.吹雪C.烟幕D.扬沙E.轻雾;F.霾
25、正常的风向中间继电器的吸合时间应不超过()秒-2-2-2-
2A、1秒B、0.7秒C、0.5秒D、0.3秒
26、温度下降时最高温度表狭管处水银柱中断,因为()
A、水银收缩力加重力>狭管磨擦力B、狭管磨擦力=水银内聚力
C、水银内聚力>狭管磨擦力D、狭管磨擦力>水银内聚力
27、毛卷云与密卷云的主要区别是()
A.密卷云云体厚,分布成片;毛卷云云体薄,纤细分散。B毛卷云的云体较密卷云整齐。
C毛卷云常常高于密卷云。
D密卷云中部有时有暗影,边缘部分卷云的特征明显;毛卷云整个丝条中丝缕结构和柔丝般的光泽十分明显。
28、《值班制度》中规定:()
A.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B.观测所用钟表每天必须定点对时
C.值班期间坚持每小时正点巡视仪器D.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29、目测风力时,是将()进行的。
A.风力大小分为13级,按8个方位估计 B.风力大小分为12级,按8个方位估计
C.风力大小分为12级,按16个方位估计
30、卷积云可与()相互演变。
A.卷云B.高积云C.层积云
31、一团干空气,其露点温度td及饱和水汽压E的情况是()
A、td与E均不存在B、E不存在,td=0℃C、E存在td不存在32、某站测得低层风向随高度增加而作顺时针旋转,至1500米高度后,风向随高度增加而作逆时针旋转,未来大气温度层结将趋于()
A.稳定B.不稳定C.稳定值不变D.中性稳定
33、水三相点的国际实用温度指定值是()
A.0.0℃B.10.0℃C.0.01℃
34、地面气象观测中,求算海平面气压时,所采用的压高公式是()
A.均质大气压高公式B.等湿大气压高公式
C.多元大气压高公式D.简化的拉普拉斯压高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