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零上访乡镇先进事迹材料
夯实基层信访基础
促进**和谐稳定
——****镇信访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化解矛盾,全镇信访总量、来访总量、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数量大幅下降,在全国、全省、全市“两会”和其他重大节日期间实现“三零”目标,越级进京赴省上访实现“零”批次,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强学习,夯实工作基础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件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常抓事不懈,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促使许多的信访事件及时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充实完善了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信访工作的安排、协调及排查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抽调了年富力强、热爱信访工作的同志充实到信访办;各村也把肯于吃苦、作风过硬的同志放在信访工作岗位上。目前全镇共有专职信访工作人员9人,专兼职信访信息员14名,形成了镇村片三级信息网络。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实行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片、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理论学习。每月定期召开例会,组织镇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政策和规定,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工作形势,研究工作举措,对群众反映的矛盾大、纠纷多的问题,做好梳理分类,底数清、情况明,集体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二、抓源头、攻重点,突出预先防范
根据我镇工作实际,我们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抓好信访防范工作,真正做到超前预防,有效地避免了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发生。一是注重定期排查。结合“五级书记大走访”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定期排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潜在的上访因素,及时发现上访苗头,把影响稳定的信访苗头和群体性事件及时纳入视野,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划分,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注重把握规律。抓好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要时期的排查,及时掌握了社情民意的动态信息,对上访老户、缠访户实行了责任包保,由专人监控,随时掌握其去向,对个别无理取闹、恶意煽动集体访和越级访人员坚决予以打击。如我镇***村老上访人员任某某,每到节假日期间就跃跃欲试,镇主要负责人、包联班子成员以及村干部通过与其做朋友,交心谈心,对其家庭进行帮扶,争取得到任某某的理解,近几年来任某某没有出次一次越级上访。三是注重畅通信息。群众的每一次上访,都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矛盾累积量化的结果,我们在全镇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分别设置镇级专职信访员和村级信访联系员,对有倾向性、苗头性、动态性的信息争取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信息网络,坚决避免了因信息不灵、迟报漏报和工作不到位而激发矛盾造成上访。
三、抓制度、重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市信访工作要求和我镇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信访制度,对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工作纪律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层层落实信访工作的责任体系。一是完善领导开门接访与带案下访制度。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现状和信访工作突发性的特点,固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周接访,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处理矛盾,批阅来信。对那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力争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谅解。二是完善领导包案制度。实行接待责任制,谁接待谁处理,避免多头重复接待。对部分信访案件进行定领导、定案子、定解决日期的“三包”包案办法,对重大信访案件,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亲自带队,组成专案组,全面调查研究,使问题即时查处,及时反馈。做到小事不过日、大事不过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同时也密切了乡领导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三是完善联合办案制度。树立信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对涉及各个部门的重点疑难案件,由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同调查组,调查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办案合力,切实解决问题。对一些超出我镇处理范围内的信访案件,我们及时向市包案领导和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争取他们的工作支持。如**村张某某因喂食伪劣猪饲料,致猪大批死亡,张某某将生产厂方告上法庭,虽然胜诉了,但由于生产厂方远在河南省,不愿理赔。镇政府和厂方多次联系,但收效甚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市委副书记、市长进行了汇报,市长得知情况后,安排市农委、法院等相关部门配合,虽几经曲折,最终张某某拿到了赔偿款,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四、抓化解、分类别,积极妥善处置
每个信访案件都有各自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镇根据每个案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途径,妥善化解各类信访案件。一是针对涉法涉诉类的,坚持综治部门牵头,公安、司法、法庭等部门联动,密切协作。对涉法涉诉信案件信访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教育以及法律解释工作,既依法办事,还讲究方式、方法,切实找准依法处理与当事人诉求的结合点,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融合。如我镇**村张某某因被他人误认硫酸泼面大面积损伤,治疗费用花去了六十多万元,被告虽被判刑并附带民事赔偿,却拒不支付任何赔偿,引发上访案件。领导多次到张某某家中了解情况,进行帮扶。我镇一方面做好稳控,号召镇村干部、学生进行捐款,帮助张某某筹措治疗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民政局、卫生局,解决部分医疗费用。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张某某表示不会再因此事上访。二是针对邻里纠纷类的,采取定人员、定案件、定时限的办法,详细调查研究,及时查处反馈,避免矛盾激化。如我镇**村胡某因土地使用权问题与其叔伯产生纠纷,受利益驱使,双方互不相让。由于年代久远,双方所持证明材料不能判断其真伪,虽经市农委裁决、市法院判决,但不能解决问题。后来,镇党委了解到镇政府一名干部和双方有亲属关系,把此案件交由这名干部限时解决,通过施压、鼓劲、找方法,最终使长达5年的信访案件得到解决。三是针对土地纠纷类的,根据特点分类,切准矛盾症结,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我镇原供销社职工陈某因为建房与**村部分群众产生纠纷,由于该地块是由历史遗留问题,权属不清,**村群众阻挠陈某施工。镇工作人员在了解双方的诉求后,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降低双方的期望值;待时机成熟后,果断采取措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妥善解决了此信访案件。再如随着镇村的快速发展,一些群众为一己私利,以占用本村集体土地为名阻挠建房,索要钱财。我镇得知情况后,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成立了以市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案组,在经过调查取证后,于2011年对4名违法人员分别判处了有期徒刑,有力在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馅,维护了正常社会秩序。
虽然我镇在减少和遏制群众上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使全镇信访工作逐渐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将信访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为**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为界首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贡献力量!
第二篇:乡镇电影放映员上访要求处理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以来,我市14个县(市、区)的乡镇文化站辅导员和农村电影放映员多次多人赴京、赴省上访。今年又先后到省文化厅和省政府信访局复访,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7号”文件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解决他们的编制、待遇问题。经初步调查摸底,按照上
级有关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
一、基本情况
1、乡镇文化站辅导员:我市乡镇文化站始建于1979年,当时共建站56个。经各县选拔、推荐,市文化局考试共聘用辅导员112名(均系临时工),此后又陆续聘用了部分辅导员。到1987年我市有近半数的县普及了乡镇文化站,全市文化站和文化辅导员的总数逾200个以。1985年国务院为加强文化站建设专门下拨转干指标,我市有56名乡镇文化辅导员转为文化事业专职干部。近年来,我市部分县解决了部分文化辅导员的编制和待遇,如偏关县、河曲县、五寨县。也有的县把文化辅导员的工资由几十元增加到100-300元左右,如繁峙、五寨、偏关、代县等。但神池县从94年以来文化辅导员工资分文未发。保德、岢岚县等县一直保持在每人每月30元左右。据最近摸底调查,我市仍有192名文化辅导员(在文化部门备案的有101人)编制未落实,这些人待遇微薄,生活比较困难。
2、乡镇电影放映员:我市乡镇电影放映队最早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到1976年已普及到每个公社(乡镇)至少有一个放映队,2名放映员;大的公社(乡镇)发展到2-3个放映队,实现了“社社”有电影队的目标。当时的放映员由各公社(乡镇)自行选聘,待遇是工分加补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改为经济承包制。由于当时乡镇放映员选聘由公社(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县文化、电影主管部门只是给予业务指导、培训,为此,各县(市、区)文化局均没有放映员的档案资料。根据现在的调查摸底(乡镇出具证明),我市从七十年代初期至今,陆续从事农村电影放映至今无稳定职业的人员达561名。
二、处理意见
3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了由省信访局、省文化厅、市政府、市编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就我市“两员”上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现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1、乡镇文化站和乡镇放映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阵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站在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基层文化的战略高度,从稳定大局、满足基层文化需求和解决文化工作者生活困难的问题入手,认真研究,积极对待,切实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解决乡镇文化辅导员和放映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7号)文件精神,“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各县(市、区)要尽快在各乡镇编制内配齐文化站辅导员,在符合录用条件的基础上要优先照顾多年一直从事该项工作的文化站辅导员。原乡镇文化站:辅导员在未解决编制、录用问题前,各县(市、区)要尽快解决文化站辅导员补贴过低的问题。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号)文件和山西省文化厅、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加快实施“2131工程”,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通知》(晋文社字15号)文件精神,各地要把农村放映队建设纳入基层文化建设之中,积极解决农村电影队伍的编制问题。要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方法和津贴制、补贴制等分配方式进行严格管理,切实保证农村电影放映。各县(市、区)在“十一五”期间,要逐步解决乡镇电影队的编制问题,争取达到每个乡镇1个农村放映员的编制,在符合录用条件的基础上优先照顾多年一直从事该项工作的乡镇电影放映员。在乡镇电影放映员未解决编制、录用问题前,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农村电影放映的乡镇放映员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助。好范文 网
4、以上经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均由各县(市、区)财政或乡(镇)财政解决。
5、解决乡镇文化站辅导员和放映员编制、待遇问题事关文化事业发展和稳定大局问题,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各县(市、区)政府一定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摸底,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虚报、漏报现象;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划定解决年限、范围和标准,制定切实、可行、合理的处理意见;在处理此问题时,应注意掌握“公开摸底、公平对待、公示结果、平衡周围”的原则,以免引发新的矛盾。
第三篇:陶公庙社区连续三年零上访(修)
陶公庙社区连续三年“零上访”
近年来,榔梨街道陶公庙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推行网格化居民自理,建立了多元服务体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立足群众利益化解矛盾,干部联系居民成为制度。在2012年至今的防洪堤修建工程沿河居民户拆迁过程中,一共安置解决了六十八户回迁户,维修补偿一百五十余户,三年来未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小问题就地解决,大矛盾不出社区”。
多种渠道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为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社区向每位居民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上面有群工站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信息员的手机号码、社区电话、派出所报警电话等。群工站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社区24小时全天候接待群众来访。社区还大力推进线上交流,通过信访信箱、公共微信平台、民情QQ群等形式,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实现诉求表达“零时间”、“零障碍”。新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秉承“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工作理念,做到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问题及时解决。
及时上门沟通扼制矛盾升级
陶公庙社区群工站对收集到的每项矛盾纠纷,都会及时与当事双方进行联系,变被动为主动,让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真正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近年来,在榔梨防洪堤工程、人民东路东延等重大事项中,社区都做到了超前进行风险评估,事先制定维稳预案,先后成功化解了红光居民点大面积停水、半边街工地阻工等多起民事纠纷,避免了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对突发事件,社区都会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更好地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感
社区始终把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造“陶乐家园”。整治社区环境不遗余力,在对社区主要窗口、主干道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亲自上阵,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一锹一铲一扫帚地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善民生和维护居民利益尽心尽力,2014年社区对陶公庙绿化广场上的娱乐项目进行综合管理,方便居民休闲娱乐,保证环境整洁。提升居民精神生活品质全心全意,2013年起社区多次开办道德讲坛,邀请县委党校讲师、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授课,从礼、义、爱、孝、养生等多方面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群众道德素质教育。惠利于民竭尽所能,悼念去世老人、替居民购买医保社保、生大病居民补助、看望失独老人、慰问困难户、学子的助学金等多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让社区和居民的心贴得更近。
据了解,在陶公庙社区工作的每一个人有着每天都去自己网格走走的习惯,下组入户与群众谈谈家长里短。“和群众越近离稳定就越近,和群众越远离稳定就越远。”这是陶公庙社区干部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第四篇:乡镇财政所先进事迹
半塔镇地处来安县北部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自然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但该镇财政所全体同志能够做到扎根山区抓工作,安于本职乐奉献。该所一班人时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领导班子勤政廉洁,坚强有力,全体职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这片洒满了革命
烈士鲜血的热土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1—2001年连续11年被县政府、县财政局表彰为全县财政系统先进集体,1995—1996被安徽省财政厅命名为全省财政系统文明财政所,1996—2005年连续八次被来安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他们出色的工作赢得了老区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得到了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表扬与肯定。
一、保稳定,促发展
(一)以保证工资发放为重点,维护稳定大局。
由于分税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保证工资发放,保证事业发展,2000年,该所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实行“工资基金专户管理”和“零户统管”工作,取消了镇直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收入统管、工资统发、支出统办、帐务分记、所有权不变的管理方式,根据县乡两级财政体制的要求,收入留成部分首先进入工资基金专户,工资基金专户不足时从预算外资金专户调拨资金确保工资发放,按照“四先四后”即先工资后运转、先教师后干部、先离退休干部后在职干部、先发放当年工资后补欠发工资的原则管理工资基金专户,严格控制镇直单位的支出规模,杜绝了镇直单位不合理开支,确保了干部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大胆实践,锐意改革,积极拓宽理财的新路子。
自1984年建所以来,该所年年都能圆满完成上级领导和本级政府安排的各项收支任务。在全力以赴抓任务时,该所不是就任务而抓任务,而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财政、财务管理的新路子、寻找新方法、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始终走在全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早在1997年,该所就率先在全县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试点工作,对镇直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收入上缴、支出划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的管理办法,合理核定镇直单位的资金支出额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节约资金兴办公益事业。由于该所严抓重管、当年镇直单位节约预算外资金55万余元,经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住镇居民又集资10万余元,修建了半塔中心街水泥“十字”路约6公里,装上了路灯,兴建了一座村小学教学楼,维修了36间小学危房。该镇1998年被中共滁州市委评为98年副县级建制镇文明创建工作第一名。由于街道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外地客商进镇办实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县政府和县财政局在全县推广了该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先进经验。
(三)加强支出管理,努力节约支出保发展。
在抓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同时,该所还积极探导机关公用经费使用管理的新路子,争取镇领导的支持,出台了差旅费包干使用制度、办公费定额使用制度、招待费管理制度,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取得了明显成效,三项制度的实施每年可节约资金2.5万余元,缓解了镇政府日常开支的压力,受到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好评。
二、抓征管,创新招
(一)改革农业特产税征管办法,积极探索农业特产税零星税源征收的新路子。
1999年,根据农业特产税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征收涉及面广的特点,该所对农业特产税征管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春秋两季组织人员实地丈量农业特产品的面积、测算产量、预计销售额、建立田头档案、登记管理台帐、实行源头管理,销售时据实征收,抓住了农业特产税的最佳征收时间,堵塞了跑、冒、滴、漏现象,当年入库农业特产税5.3万元,一改农业特产税征收难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全县各基层财政所纷纷学习半塔经验,推动了全县农业特产税征管工作的全面开展,受到了县财政局的表扬。
(二)率先实行农业税“三定”征收,为农村税费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1999年,安徽省在来安县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该所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不断探索新时期农业税征管的新路子。该所在实践中率先对农业税实行“三定征收”,三定即一定时间:上半年6月30日前,下半年10月31日前为农业税的缴税期限;二定地点:镇财政所及各村支部活动室为农业税征收点,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就便纳税;三定税额:根据税费改革方案测算农业税任务并通知到户,使群众清楚明了,杜绝了搭车收费和乱加码现象的发生。由于实行“三定征收”,群众明白自己的应税任务、缴纳期限、履行地点,广大群众积极纳税,全镇上半年仅用7天、下半年只用10天就完成了农业税任务。该所“三定征收”的办法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2000年中央在安徽省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时
第五篇:乡镇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xx乡从7月16日至17日下午6时普降暴雨,降雨量达200多毫米,是该乡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全乡受洪涝灾害严重。
灾情发生后,乡人民政府乡长xx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最严重的xx街现场,一方面向上级汇报灾情,一方面组织乡政府、乡直单位干部职工投入到抢救和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的工作中。风大、雨急,xx全身都湿透了,但她全然不顾,一心想的就是使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她的身影鼓舞了在场所有干部群众,大家斗志昂扬,没有抢救工具,就用毛竹拼成简易竹排,用绳子拴住竹排和救生圈,会游泳的同志不顾水深水脏,跳入水中,游到被淹的房子逐一巡查把受困群众接到竹排和救生圈上,送到安全地带,危险地带部分群众对干部动员撤离不理解,不愿意离开,xx亲自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群众理解党委政府的一片苦心,主动撤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共计转移被困群众120多入,对个别受伤群众及时送乡卫生院治疗,避免了因灾死亡现象的发生。
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后,xx不顾劳累,深入到受灾群众中去,了解灾民是否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被盖,还到卫生院探望慰问受伤群众,直到了解到所有受困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才离去,此时已是深夜12点了。
xx的身影是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了干部群众战胜洪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