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考评通知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农牧厅
关于对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
目进行考评的通知
有关市县财政局、农牧(农业、畜牧)局:
为认真做好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和蔬菜产业项目绩效考核和评价工作,提高我省现代农业项目管理水平,督促工作落实,经研究,决定对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进行考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切实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考评工作是检验项目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搞好此项工作,省上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和《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见附件),明确了考评目标原则、考评依据、考评对象、考评内容等。有关市、项目县(区)财政部门和农牧(农业、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考评小组,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搞好项目考评 工作。
二、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在考评工作中,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对照工作方案,准确把握考评内容,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对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准确评价。考评工作按照县区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一)县区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项目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和通知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填写《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撰写自评报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装订成册,务于3月5日前报省项目管理部门。
(二)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省级项目管理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督导组,于3月中旬对项目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三)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5月份,省级项目管理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评组,对项目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评与验收。
三、注重实效,真正用好考评结果
要通过此次考评,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对自查、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仔细研究并及时整改。对未开展自查工作和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自查报告的,相应扣减综合考评分数。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安排实行奖励淘汰制,此次考评结果将作为今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附件1: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2: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 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2011年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管理,科学、客观、合理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成效,根据《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5号)和《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 6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评目标和原则
(一)考评目标
通过对项目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的实施与运行,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省牛羊产业健康发展。
(二)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采用科学、规范的考评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合理地衡量项目的绩效情况。
2、全面完整原则。对考评内容进行整体评价,点、面结合,全面、完整考核项目实施情况。
3、权责统一原则。行使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必须对取得的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评依据
考评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规、中央和省分别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县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下发的项目批复等文件材料。
三、考评对象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的有关市、县(区)及省直有关单位。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
四、考评内容
(一)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施方案报送及时性,内容完整性,支持环节、项目选择、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合理性、科学性等。
(二)支农资金整合:包括项目县整合相关资金的渠道、资金规模以及资金到位情况等。
(三)资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资金拨付进度、配套资金落实、资金使用规范程度等。
(四)组织保障工作:包括项目县成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等。
(五)项目完成情况。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等各项建设内容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种羊投放是否到场户等。
(六)项目效益发挥。包括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
(七)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五、考评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评方式
本项目采取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自查工作由项目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012年3月5日前上报省项目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于2012年3月中旬对项目市、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 查;集中考评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织考评小组,于2012年5月份对各项目市、县(区)和省直有关单位开展集中考核和验收。考评小组由省、市财政农牧(农业、畜牧)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
(二)评分标准
自查和集中考评按照《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规定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省考评小组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将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或有其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年度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项目县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其年度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五、组织管理与其他事项
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考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考评工作。省、市、县各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考评检查组的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项目建设资料、账簿等,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情况。
考评结果将作为年度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省级项目管理部门在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时,对考评优秀的项目县予以倾斜;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县,根据其整改情况相应作出继续保留或淘汰资格的处理,同时据情调减所属市州项目资金总额。
2011年度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
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2011年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管理,科学、客观、合理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成效,根据《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5号)和《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 6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评目标和原则
(一)考评目标
通过对项目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的实施与运行,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二)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采用科学、规范的考评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合理地衡量项目的绩效情况。
2、全面完整原则。对考评内容进行整体评价,点、面结合,全面、完整考核项目实施情况。
3、权责统一原则。行使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必须对取得的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评依据
考评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规、中央和省分别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县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下发的项目批复等文件材料。
三、考评对象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的有关市、县(区)及。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
四、考评内容
(一)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施方案报送及时性,内容完整性,支持环节、项目选择、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合理性、科学性等。
(二)支农资金整合:包括项目县整合相关资金的渠道、资金规模以及资金到位情况等。
(三)资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资金拨付进度、配套资金落实、资金使用 规范程度等。
(四)组织保障工作:包括项目县成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等。
(五)项目完成情况。包括高原夏菜标准园、日光温室规模化小区、钢架塑料大棚规模化小区积极集约化育苗基地等各项建设任务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等。
(六)项目效益发挥。包括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
(七)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五、考评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评方式
本项目采取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自查工作由项目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012年3月5日前上报省项目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于2012年3月中旬对项目市、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集中考评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织考评小组,于2012 年5月份对各项目市、县(区)开展集中考核和验收。考评小组由省、市财政农牧(农业)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
(二)评分标准
自查和集中考评按照《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规定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省考评小组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将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或有其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年度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项目县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其年度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五、组织管理与其他事项
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考评工作。省、市、县各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考评检查组的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项目建设资料、账簿等,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情况。考评结果将作为年度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省级项目管理部门在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时,对考评优秀的项目县予以倾斜;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县,根据其整改情况相应作出继续保留或淘汰资格的处理,同时据情调减所属市州项目资金总额。
第二篇: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1月16日,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为此,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即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五大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三大国家级示范区
“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国家级示范区。
甘肃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小麦亩产量在100公斤左右徘徊,人均占有粮食少,年际间波动大,严重影响着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甘肃要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想发展旱作农业,必须解决水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科技创新和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广大农技人员相继探索创新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黑膜马铃薯技术、地膜小麦技术,构成了旱作农业体系。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评价说,在旱作农业技术的支撑下,甘肃粮食产量一年一大步,实现了“九连增”,突破了1100万吨大关,创造了甘肃粮食生产的辉煌篇章,也实现了在干旱贫困地区粮食持续大幅度增产的成功探索。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陇东陇中旱作农业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着力建设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基地。如今,农业部已认定在甘肃省建立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并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旱作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为带动全国旱作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有调查显示,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约1068万亩,农业用水量占当地整个用水量的80%左右,大部分农田以大水漫灌为主。玉米、小麦两大类粮食作物亩均用水量分别为640立方米、560立方米,高于全国492立方米的用水量。
另一方面,河西生态危机频现,唯有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出路。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提出通过3年努力,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方、增收5亿元”的目标。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介绍说,至目前,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68万亩,共节水14亿立方米,增效12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365”行动计划提出,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在我省河西和沿黄等主要灌溉农业区,加快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力争“十二五”期间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1000万亩;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和龙头企业节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
“365”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我省甘南等草原牧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设生态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壮大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关乎到我省农民的钱袋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远远落后于全国。2012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5元,比上年增长15%,圆满完成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到2012年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2012年年底,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3909.4元增加到8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武文斌说,要保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就必须在六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壮大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加快牛羊大县建设,力争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将其尽快打造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二是壮大设施蔬菜。尽快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北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三是壮大优质林果。力争使苹果产量跻身全国前两位,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果生产和供应基地。
另一方面,要提升三大特色产业。一是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快建设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大一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力争把我省建成马铃薯种业大省和产业强省。二是提升中药材产业,加强旱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储运交易中心。三是提升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打造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特色瓜菜制种产业基地和酿酒原料产业带。
强化五大支撑
要实现“365”行动计划提出的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就要依靠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保护这五大体系来支撑。
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力争把我省一半的耕地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设施装备投入力度,把设施农业打造成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创新推广,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达公路等级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村组道路特别是机耕道建设,解决田间机械作业难、农产品外运难、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快构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引导农村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分散农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转变;培育引进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化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股份合作,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和各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培训,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从事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推动就地就近和异地转移就业。
强化政策支持和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必须达到法定比例,并保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财政奖补和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房产权、林权、集体资产分配收益权抵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引导和调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
第三篇: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凉州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支持各地以关系国计民生或者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等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以下简称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区财政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作用。应会同各有关部门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统筹用于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投入。
第四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要紧密结合省市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有关精神,根据全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支持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开发,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引导效应。
第二章 资金安排
第五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粮食生产、支持优势产业的原则。着力保障粮食生产发展,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产业的生产发展。
(二)突出区域优势、促进规模发展的原则。根据优势主导产业区域规划,择优选择重点地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三)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金投入的原则。注重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政策效应,引导和推动各地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支持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六条 区财政局会同区农口主管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立项指南及下达我区的资金控制规模,遵循上述分配原则,提出当年重点支持的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关键环节以及各产业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规模等意见。
第三章 方案编报
第七条 项目立项与编制工作应充分结合我区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由区财政局和农牧局共同制定全区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应本着科学合理、公正透明、充分协商、集体决策的原则。
第八条 区农口主管部门围绕全区规划和总体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报请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审定后,由区财政局上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九条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投入情况、资金整合计划、资金具体用途、组织保障措施和项目预期效益等方面。
第十条 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实施方案时,要以正式文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区财政局会同区农口主管部门根据省上对实施方案提出的意见,对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对完善后的项目实施方案要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 项目批复后,资金由区财政局专户管理,不得切块到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区财政局应当加强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与有效性,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 各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实施项目、使用资金。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四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围绕粮食等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支持以下关键环节:
粮食类产业(主要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产业):重点支持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田基础建设,旱作农业地膜、覆膜机具购置,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
畜牧类产业(主要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养鸡产业):重点支持养殖小区建设和改造及良种繁育推广。
水果类产业(主要苹果、梨产业):重点支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种苗培育及推广。
其他经济作物类产业(主要包括木本油料、蔬菜、茶叶、花卉产业):重点支持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种苗培育和推广。
第十五条 对立项优势主导产业的扶持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推进产业带建设,形成规模效益,确保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第十六条 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应根据我区的统一部署,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区分轻重缓急,针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每项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关键环节,给予集中投入,重点支持。
第十七条 项目应采取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第十八条 项目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必须遵循以农民为受益主体的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的农业生产环节,鼓励采取先建后补或者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扶持;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工环节,如生产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扶持,应严格控制,并且原则上只采取贴息的方式。对单个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额度超过100万元的,必须在项目
实施方案中单独列示资金的补助方式及资金的具体用途等内容。
第十九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所确定的主导产业,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建设车间厂房、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购买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建设农民群众不满意、没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园区”等形象工程。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区上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验收和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要建立由区财政局牵头的项目实施相关单位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情况,加强交流,衔接工作,并根据各时期工作需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督促项目县按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区农口主管部门要与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三条 区财政局应当会同区农口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实施单位遵循勤俭办事原则,降低项目工程建设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项目工程因此而产生的结余资金,由区财政部门按照“使用方向不变、主导产业不变、扶持环节不变”的原则,统筹管理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完成后,区农口主管部门和区财政局组织对每个项目进行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建立项目档案,形成书面验收报告(附图片资料),报请省市验收。
第二十五条 区财政局会同区农口主管部门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工程项目的管护机制,加强对已建工程项目所形成资产的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发挥各项资产的最大效益。
第五章 资金监管
第二十六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应当规范管理,公开操作,实行报帐制管理。区财政局应设置专帐进行资金核算。资金使用中需要采购器材、货物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区财政局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自评制度,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重点评价实施单位是否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项目资金,项目是否按计划实施,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计目标。
第二十八条 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2月底以前,对当年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市级财政和农口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区财政局和区农口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宣传现代农业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随时掌握和总结各地发展优势主导农业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加强工作沟通。
第三十条 区财政和区农口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监督、检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社会监督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对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资金的,一经查实,应立即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
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奖扶资金申请报告书
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兴旺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于申请谯城区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
奖扶资金的报告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吴兴亮,是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人,2005年2月在减店村吴庄创建兴旺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阳光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饲料来源广阔,很适合发展规模养禽业。建场以来坚持严格的饲养管理模式和防疫卫生消毒制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兴旺养牛场总面积11000平方米。2011年新建面积3000平方米,该块土地使用权属于合法合同流转。目前,存栏肉牛共计120头。场区交通便利,水、电、路三通,主要道路硬化,生活区与生产区相隔离,设有消毒池、兽医室、更衣室、消毒室等。场内建设有明暗隔离沟、绿化带和沼气池,减少污物排放和面源污染,突出粪污就地净化利用。
兴旺养牛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建立有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制度和严格的防疫程序,实行国家强制免疫和地方传染病程序化预防接种制度,还制定和实施完备的卫生消毒制度、兽医生物药品保管制度、疫病防治制度、饮料与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
由于发展现代养殖行业标准要求高,抗风险能力要求强,我决心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入,装备现代养殖业设施和扩大现代规模养殖,但自己经济能力有限,根据《谯城区2011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扶办法》中文件精神和规定内容,我符合其中“肉牛养殖场建设”的奖扶标准,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审核和帮助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第五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李友志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一切产业发展的源头和母体,也是当前保增长、保民生的基础。湖南作为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地位突出,承担着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安全作贡献的重大责任。湖南要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农业是基本省情的观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夯实农业基础,打牢农业根基。
推进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省,既要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工作上加大力度;又要在思想上换脑筋,体制上使重劲。
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抓农业
一、以民生的理念来抓农业。农业直接关系民心,关系生存发展,本身就是民生产业。以民生的理念来抓农业,就要克服单纯的利税观,把农业作为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来抓就要克服见事不见人、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惯性,始终重视和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
二、以市场化的理念来抓农业。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抓农业,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搞好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对接,防止强求农民的直接行政控制;更多地通过经济杠杆和公共服务,引导农民的经济行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以工业化理念来抓农业。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容易出现价低伤农、价高伤民的状况。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培育发展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
以什么样的投入机制来支持农业
一、整合资金先整合认识。整合资金就是在不改变专项资金性质、用途和渠道的前提下,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协调投入、规范管理的机制,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整合并不是简单地集中资金,不影响部门管理权限,改变的是管理方式和投入方式。以更宽广的眼光认识资金整合,以大局意识对待资金整合,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深化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2006年以来,湖南省按照中央财政的要求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得到中农办和财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实践也证明,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有利于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有利于组合部门优势,有利于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效益提高。这个行之有效的经验应该坚持,并要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广的范围推开。
三、推进省级支农资金整合。为从制度上建立上下连动的整合机制,支持和促进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应大力推进省级支农资金整合。这需要三个方面的工作:从预算编制环节整合资金;下放审批权限;成立湖南省整合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确保省级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什么样的手段来推动农业
一、统筹运用政策工具。(1)要从偏重财政政策转到综合政策的利用上,充分发挥土地、信贷、税收、价格等政策的独特作用,形成全方位、多环节支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要从滞后的被动的宏观调控转到超前的、主动的调控轨道上来,超前开展政策研究,建立政策储备制度,减少临时的、应急的政策出台,提高政策质量和政策执行效果。
二、大力推进科技兴农。(1)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提高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水平。(2)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技术服务能力。(3)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业主体。
三、增加财政农业投入。各级都应按农业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支出安排上向农业倾斜,逐步提高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以好的绩效赢得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持。
四、构建农业投融资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公司,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聚集社会资金增加农业投入。同时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培育为农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融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服务农业
一、加强规划引导。应在《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湖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发展新跨越的总引导。选择最具优势、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需支持的主导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布局,整合支农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强化规划的约束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二、加强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供需状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建立主要农产品供求预警机制。
三、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按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人品安全体系、植物病害防
治和动物疫情防控体系、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森林防火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在规划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监督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广泛吸收农民参与,推行公示制。使政府的农业投资最大程度地切合农村内部实际需求,同时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靠农民的主体力量推动农业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