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5: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

(周甜甜)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纯粹市场化尝试失利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尝试用行政、财政的手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难题。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成为最时新的两种思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大多数学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弄出来的馊主意。就我所知,经历了上山下乡后,尽管事后也不乏有人傻乎乎地梗着脖子宣称声称“青春无悔”。但对于多数人,那都是一段虚掷青春、不堪回首的痛苦的记忆。历史是最生动的哲人,是最真实的故事片,也是最丰富的教课书。从历史中走过,我们常常步履蹒跚,甚至还会摔跟头,因为我们虽然身在其中,却有时会辨不清方向、分不清对错。在历史刚刚结束时,如果我们急于作出结论,由于受认识水平的局限、错误理论的干扰和时代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摆不脱个人好恶的影响,往往会有失偏颇。但是,当我们距离这段历史较远,平静地回望过去,认真地审视过去的一切,我们就会变得清醒起来、明智起来、客观起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美丽故事也曾经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的知识青年。那一时期的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和国家最朴素的情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农业战线中去,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也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的无私奉献,支援了中国农村及边远落后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向那里输送了知识和文化。才有了我们今天创新创业的基础。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找工作,加上2007年和2008年未就业的大学生100万和150万,全国共有86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而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为900万,这一庞大的数字,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并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让大学生就业问题会备受社会的关注。1.大学生的“上山下乡”及新农村的建设主题凸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发生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农村,变化却要慢得很多,如今,城乡差别越来越大,所以也特别需要广大的知识分子来改变面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大学生在城市、尤其几个大城市的就业难,而我国的“保就业”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目前面临的最重大政治任务和经济目标,在这危机时刻,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战略机遇期,积极倡导和鼓励广大大学生面向农村,到广阔的农村去创业,带领农民致富,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伟大进程是一项当前最迫切、最重大的社会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当前最大、最紧迫、综合效益最好的就业渠道就是农村,重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显得尤为必要。

有关专家认为:实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首先,每年可以解决2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其次,实现中国城乡人力资源对称性流动,农民工进城,大学生下乡,可以有效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并能有效的解决农村三难问题——上学难、看病难、获得技术难。第三,能锻炼一批了解中国的人才队伍,如果有2~3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这会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受益无穷。如果大学毕业生能到农村去创业,这对农村和大学生就业都有好处。农村需要大量的人才,只要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能产生比在城市创业投资更多的效益。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人群,年轻朝气蓬勃,所学知识具有相对的专业性和广泛性,是社会中最活跃的阶层。这些通过近年来大学生“村官”陆续涌现,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看到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有理由并且有勇气相信,在中央大力倡导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上,农村高科技人才的输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积极投身新农村,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促进农村文化生活不断向着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源源不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缓解乃至有序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而且向农村集团性输入科学文化和智慧,这必将会大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2.大学生“上山下乡”及政府的政策与措施

大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创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和社会工程,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就能简单加以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要出台各项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来推进大学生“上山下乡”创业,把大学生“上山下乡”创业作为“保就业”的有效形式大胆尝试,建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制度。

“大学生就业不能盲目涌向农村,仍需政府引导。”广东省政协常委温洋表示,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被承包,生产经营资源有限,大学生再搞“上山下乡”,不能像当年一样搞“运动”,而要在政府指导下,到农村去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进行生产经营性活动;各级政府也可从这方面考虑,给予大学生一定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鼓励他们到农村创业。国家对新型建设者、开拓者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法律保障、制定相应的政策,打破用人框框,打破户籍关系(参加者可以保留原有城市的户口,来去自由)。解决开拓者们的后顾之优,使之既有奉献,也有保障。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维把大学生就业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寻求,既有利于适合大学生就业和成长成才的渠道,还要兼顾社会整体发展的有效制度措施,决不能顾此失彼,合理利用政策的导向和配套资金。

大学生“上山下乡”首先要公开选拔,择优录取,并鼓励大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广辽阔,但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经济差距很大,人口密集程度也各不相同,且还有许多未能开发的处女地。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地区,以共青团的名义,广泛的动员有志的知识青年,像20世纪50年代的垦荒战士一样,集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开发团体,国家给予一定资金,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使广大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轰轰烈烈地、大规模的建设开发中去。为了保障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不能使他们即流汗又流泪。为了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期满后鼓励留任,双向选择。返回者重新参加工作,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公务员考试者,适当照顾分数,优先录取;贫困生在大学期间的贷款可以减免。各级政府还要下大力气研究出台构建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和家长真正看到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硬性措施和诚意。要积极借鉴近年来大学生在农村、乡镇企业等多领域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大学生在县、镇、村各领域就业创业按照短期、长期等分层次的模式,从制度、资金、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3.大学生“上山下乡”及社会的舆论与导向

诚然,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是解决大学生“上山下乡”的坚强后盾和有效途径。但我们还要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和帮助。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对农村固有的偏见等一系列的错误思想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发生了偏见,众多大学生不想或者不愿意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结构性的失业也存在着相当的比例,充分的说明大学生就业主导思想和工作意向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当代的知识青年——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中型城市,给本来不景气的城市就业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全社会,各大新闻媒体和学校、家长要肩负起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和义务,开展大学生就业、择业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多元化,选拔一批在农村成功创业的大学生青年人才,采取集中和分散式谈成功经验,带动大学生掀起到基层农村创业就业的热潮,让大学生们真正摒弃传统意义上“留城市”、“考公务员”、“做白领”、“做老板”才有发展前途的错误思潮。

全社会要营造“行行出状元”、“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浓厚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农村创业和激昂,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辅导和援助,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要正确把握人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不能眼高手低,或者只图享受,不讲求奉献。家长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第一指导老师,也要理性教育孩子正确树立择业观,坚决反对急功近利、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蔓延,全力助推大学生就业形成人人有岗位,人人都平等,人人都满意的健康就业环境。且让大学生了解,如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不是当年的“知青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翻版,将成千万的城市大学生直接赶到农村去,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是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经济差距很大,人口密集程度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农村,且还有许多未能开发的处女地,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待着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去谱写最美丽、最壮观的画卷。

要让广大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的重要性,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的积极意义。要看到几十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积极因素,引导大学生自己要勇于解放思想,正确定位自己,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大学生积极到农村创业的就业热潮,促进大学生合理有序就业,也为农村的改革开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把自己所学知识充分地发挥起来,各显神通,在农村的土地上建设出一座座美丽、新型、高科技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利用祖国的资源,掀起开拓祖国的热潮。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共青城”、“北大仓”、“东海明珠”式的、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新型城市在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手中诞生。

下面我们看一个大学生下乡的例子个 :

从未在村里生活过,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曹杰对乡村生活始终抱着一丝好奇和向往。以优秀成绩从大学毕业,进外企成为一名待遇优厚的工程师,这样的经历曾让不少人羡慕。然而,曹杰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做得再好也是给别人打工,我非常想创业,家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抱着为家乡做贡献,在家乡创业的信念,曹杰2009年辞职回到老家湖南省湘乡市,同年5月被选聘到栗山镇西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平时我们都在淘宝上买东西,那我们能不能把村里的东西通过网络拿出去卖呢?”经过对各村特色产品进行深入了解,曹杰和同一批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几位同事一起,借鉴城里人的做法,在网上卖起了村里的土特产。

利用网络销售村民自制的特产——这个想法既新鲜,又有乡土特色。对现代都市人和异地游子来说,绿色、无公害和原汁原味无疑是最大的卖点。曹杰和同事们亲自上门联系农户,管理网店,帮助农户定价、拍照、发送快递,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只有五户人家有电脑的小山村,村民们从未想过自己制作的山野菜,竟然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卖出去赚到钱,这让村民们感到很新奇。2010年4月,曹杰和村官同行开办了网络学习班,手把手地教村民们使用电脑上网,希望能因此加快当地信息化进程。“我现在已经教会村书记用电脑上网了。”

网络销售并不是曹杰最大的目的,“我并不指望这个网络销售项目能取得多少回报,而是想把它作为示范工程,让广大村民了解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只要科学利用,就能信息化致富。”

来到西山村后,曹杰一直专注于村里经济条件的改善。西山村是个劳务输出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曹杰希望通过招商引资,让企业落户在西山村,推动村里的经济发展。“我希望企业建立之后,能把外出务工的人都吸引回来。有能力创业的,我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创业;不能创业的,也可以在这些企业里就业。”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曹杰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目前,他与人合资开办的葡萄种植园已经破土动工。“葡萄种植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我想通过光碟、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教给村民们葡萄种植技术”。“信息化就是财富,村民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一些种养殖技术,这样,这个只有600人的偏远小山村才能早日走向富裕” 从小长在城里、从没吃过苦的谌莎莉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应该到农村去锻炼锻炼”,2008年9月,她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固村镇回龙村,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人口大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

在这里,她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拿着材料,到镇上的复印店复印。

“村委会没有一台电脑,完全纸制化办公,有些材料需要复印或是传真,人们只能去镇上。”谌莎莉对此很无奈。

谌莎莉一般骑电动自行车去镇上,大概要15~20分钟,时间还不算太长。然而,很多村民都是走路去的,至少也要40分钟。信息化落后给村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在谌莎莉看来,落后的信息化不仅是资金、设备的问题,更是意识问题。整个村子有66名党员,却只有2个人购买了电脑,会上网的也仅限这2个人;在村里的产业大户中,通过网络实现的销售几乎为零。“党员、产业大户,他们都不了解信息化,村委会的会计都是用算盘来工作的。”

更让谌莎莉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四川脐橙蛆虫事件。当时,市场对脐橙的需求量锐减。由于回龙村信息闭塞,市场最新消息并没有传到村里,最终导致这个盛产脐橙的村子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当时脐橙从每斤1.45元直跌到0.4元。让村里拥有三四百亩地的脐橙大户损失惨重。”

信息化建设当然必要。可从何入手呢?

“回龙村面积大,分布分散,必须先建立起信息化站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谌莎莉计划先建几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装上电脑,并配上管理员。“这样,村民就可以就近接触网络,管理员也可以对他们进行指导。”

如果只接受信息,村民主动接触网络的积极性可能不大,应该让村民与网络互动,并从中获得利益才行。谌莎莉把博客、电子商务等流行的互联网模式融入到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中。

先开设“村庄博客”。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工作、政策,或任何有意义的所见所闻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这个博客中。“村民很乐意接受这种略显随意的表达方式,还通过留言、私信的方式,与村委会沟通。”

通过博客,村民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但这样的受益仅仅是第一步。让村民更主动地接受网络,让他们获得更大受益,这要靠电子商务来实现。“很多人没电脑,在他们看到真正收益前,是不愿意花钱买电脑的。所以要从爱接受新鲜事物的村民入手,有成功典型后,再将电子商务推广开。”

谌莎莉做好了打算:先借助村委会的资源动员党员买电脑,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然后让党员带动产业大户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运作网店,让村民看到产业大户的成功,自觉加入用电脑的队伍中。

如今,方案中涉及的场地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很快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大学生下乡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在农村不乏这样的一些大学生,有的当村官管领一方水土,有的积极创业干出一番事业,再加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企业的大力援助,都将是立足长远的投资。保护大学生村官的创新热情,他们将回馈农村信息化的奇迹。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多做引导和规划,也是对这些智慧火种的另一种呵护。

第二篇:上山下乡流程。

“上山下乡 ”ZZTV爱心支教大型公益活动流程

联系组:杨智文董晓鹏

宣传组:付忠

招商组:张谦

爱心支教

联系组:

一、五县市摸底,看那些学校缺乏什么类型的教师。那些学校适合成立ZZTV爱心基地。11月20日前需统计出

二、与株洲各大学院校联系,招募大学生支教加入。

三、与各相关单位联系,保证公益活动畅通无阻。

宣传组:

一、制作“ZZTV爱心支教”招募宣传片。11月18日需出台播放

二、《直播株洲》栏目开设“ZZTV爱心支教”专栏,对本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18日同宣传片一并出台。

三、定于2012年月日,开展启动仪式。做好仪式布置,与领导的邀请。

招商组:

一、与株洲各企业单位联系,招募爱心企业组建一对一帮扶对子,帮组支教点设立爱心图书室,健全教育基础设施等。

二、与各爱心企业确定“ZZTV爱心支教”路费与食宿补助的问题。

爱心团圆

联系组:

一、与各县市乡村小学联系,摸底,获取符合条件的学生资料,并进行沟通。

二、确定爱心团员名单

三、与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活动畅通无阻

四、负责孩子接送

宣传组:

一、制作爱心大巴车身条幅。

二、《直播株洲》全程跟踪报道

三、2012年1月16日举行启动仪式,做好仪式布置,领导邀请。

四、与广州本地媒体沟通,邀请对方进行报道。

招商组:

一、与湘运公司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活动爱心大巴的提供。

第三篇: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上山下乡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

征召范围。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上千万的知青回城后,并未出现某些官员担心的城市因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引发混乱。相反,由于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反而使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都更加“和谐”。邓小平政府在八十年代初骤然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共对知青返城的一种反应。编辑本段

背景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中国各个领域一片大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实弹。文化大革命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

文革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当权者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文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2000来万毕业生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肯定是严重的。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上山下乡虽然国家要给与一些补贴,但是那也比在城市就业的成本低得多,因为大多数知青是不拿工资的。至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屯垦戍边”,都是施加在学生身上的政治压力。试想学生真需要再教育,城市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更好的老师吗?农村本来就劳动力过剩,让农村青年去屯垦戍边,即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也有利于农垦事业。上山下乡的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学生的就业。

编辑本段

发展

起源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

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而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到了苏联的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起始

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 年,六十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 8 月30 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欢送会上把“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授予这批青年。中共政府鼓励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把邢燕子等人做为典型模范在青年人中大为宣传。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

序幕

随后北京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河北、山东的2000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萝

上山下乡

北县。上海青年则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

上山下乡在北京、上海的影响下,1955年、1956年,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

高潮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

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回城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有人因为害怕不被政府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

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编辑本段

目的上山下乡

毛泽东政府对场运动的解释是:为了防止“修正主义”和让年轻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上山下乡另一种解释是:

毛泽东政府把“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作口号,很明显是把无业城镇劳动力到农村安家落户视为解决失业的办法。失业在中共的意识形态中,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当然没有失业问题。可当时的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农业在大跃进和文革后完全停滞,粮食总产量逐渐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城市人口的需要,政府无法给城市青年人在安排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在他所发起的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达到了清除刘少奇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当权派”的主要目的,难以控制的红卫兵逐渐成为麻烦,数量巨大的对政治高度热衷的无业青年会对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进行农业劳动,除了经济上的考量外,主要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

动机

这些不同的动机可分为四类:

——意识形态动机(改造青年思想,消灭社会差别);

——政治动机(恢复秩序,强化毛的权威);

——出于战略考虑的积极的社会经济动机(开发农村和边疆地区);

——消极的社会经济动机(减缓城市发展和城市就业)。

编辑本段

形式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份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份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全国各地组建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同时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

1968年底,中苏关系对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沿海地区不少军工企业纷纷西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

从1969年初到1970年,原有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规模扩大建制,同时新成立了内蒙古、兰州、广州、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浙江、山东、湖北共10个“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西藏、江西、广西的3个农垦师,加上50年代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及3个农垦师。

编辑本段

影响

至于上山下乡给知青带来的伤害,给农村带来的后果,给知青家长带来的怨气,在当时极“左”的政治环境里,不只发生在知青身上,而是文化大革命带给老百姓的共同灾难。对于上山下乡,大多数人是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被敲锣打鼓赶到农村的。也只有文革期间,这样的事情才有可能实施。所以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不能脱离文革的背景,上山下乡所造成的后果,也只是文革**的恶果之一。

现在,当年的知青大都已到了退休年龄。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除了物质生活,还需要精神生活。上山下乡是当年的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许多人对那段生活的记忆最为深刻,因而也就更加怀念。编辑本段

意义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积极参与过文革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马列主义革命理想以至于一切理想,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

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编辑本段

后果

经济后果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只有在那些缺乏基础教育的地方,极少数能够从事这种工作的知青才有益于农村的发展。但这些有限的贡献远不能抵消知青给农村社区造成的损失。而且它们为时甚短,如果像80年代初那样培训当地青年承担这些工作,从长期来看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漏洞百出的情况下,下放知青的努力并不能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多少好处。知青离开后实行的大刀阔斧的农村改革,才为农村带来了实质性的改进。

政治和意识形态后果

1968-1969年的大规模下乡运动的目标虽然没有明说,显然是为了结束红卫兵运动,就此而言它是成功的。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后果确实是消极的。下乡政策导致的不满、林彪事件之后出现的幻灭感,以及农村地区社会和政治控制力的相对薄弱,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

至于根据革命品质而不是专业成绩选拔精英的方法,以及藉此实现一个平等社会的目标,也没有取得什么积极成果。除了在战争或革命时期,以道德作为提拔精英的社会制度难免导致伪善和因循守旧。

编辑本段

评价

关于知青上山下乡,一直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正面

有人认为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为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消灭城乡差别的一个重大尝试。

同时知青下乡对于农村的教育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建立(乡镇企业成立多是知青推动,初期其业务骨干也大多是知青担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幅度改变农民面貌。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运动过去几十年后,当年的知青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力,他们通常对自己留在农村的青春年华抱有怀旧情绪,甚至有人自称“在广阔天地里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这一代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决不后悔。”

反面

有人认为这场运动是对人民的愚弄和变相迫害。林立果(林彪之子)等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第四篇:XX镇青年上山下乡创业情况调查报告1

XX镇青年上山下乡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现在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坡地亩,人均拥有耕地亩。全镇有劳动力人,其中18——40岁青年人,外出务工青年人。

一、青年创业现状

XX镇青年创业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靠江沿海及北面丘陵地带的资源。形成以合西公路以北主要是种植甘蔗、林木和养殖鸡、猪;合西公路以南主要是海水养殖和种、蛋鸭、鹅饲养为主。今年来,冬种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XX镇共有创业青年人,其中种植人、海水养殖人、三鸟养殖人、养猪人、经营个体运输人。青年创业的主要特点是以个人经营为主,规模较小。

二、存在问题

1、管理粗放,缺少科技含量。无论种植或养殖,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经验而缺乏先进的种养技术,导致利润较低,无法形成产业化发展。

2、基础设施落后。沿海村委都有对虾养殖塘,但因基础设施落后,排灌设施不规范,池塘进排水没有分开。如果某一池塘出现对虾传染病,将直接污染一整片池塘,导致养殖成功率较低。

3、市场信息不灵。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且创业者不注重市场信息,种养品种极易形成“一窝蜂”上,产品生产出来却没有

市场,形成增产而不增收。

4、资金短缺。XX镇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得3966元,大部分农村青年即使有创业愿望也会因缺少资金投入而无法实施。

三、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县、镇、村三级应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有创业愿望者或创业者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他们科学种养,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为青年创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虾塘排灌分开,杜绝对虾交叉感染,提高养殖成功率。

3、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教育和引导,青年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分类组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协会,互通信息,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按照市场发展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建议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诚信贷款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特别是对创业青年的贷款,可以为他们解决急需的创业资金。

第五篇:上山下乡活动流程

上山下乡为孩子爱心支教我报名

“ZZTV爱心支教”大型公益活动流程

爱心支教

一、对五县进行摸底,看那些学校缺乏什么类型的师职力量。那些学

校适合成立ZZTV爱心支教基地。(杨智文 董小鹏 邓晓明)

二、制作“ZZTV爱心支教”招募宣传片。(杨智文 张谦)

(宣传语:一群朴实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支撑着孩子们未来的梦

想;漫漫求学路上,他们坚强勤奋,渴望大山之外不一样的精彩。如果你愿意上山下乡,请与我们联系。ZZTV爱心支教报名热线:***)

三、2011年11月20日在株洲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株洲传媒网发布招募令。开通“爱心招募热线”向市面征集爱心企业、音体美教师、爱心人士加入“ZZTV爱心支教”团队。(杨智文 张谦)

四、定2011年12月为“爱心支教月”,“ZZTV爱心支教”大型公

益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对五县的爱心支教基地派送各类支教人士。(杨智文 张谦)

五、2011年12月26—12月30号五天为“爱心支教周”,“ZZTV爱心

支教”团队分赴各学校支教。(杨智文 张谦)

六、《直播株洲》栏目开设“ZZTV爱心支教”专栏,对本活动进行全

程跟踪报道。(付忠 董小鹏)

爱心团圆

一、对五县各学校进行摸底,对象为8岁至14周岁的其父母在广州

或深圳务工且不回家过年的留守儿童。每县各五个名额,共25位留守儿童。(杨智文 张谦)

二、与学校、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明了活动内容。(杨智文 张谦)

三、与各单位、各媒体衔接活动流程,各尽职责。(董小鹏)

四、2011年1月16日挂有活动条幅的大巴接选定的25名留守儿童

到株洲。并在华天大酒店举行“爱心团圆”启动仪式。邀请领导出席。(付忠 杨智文 董小鹏 张谦)

五、午宴后,“爱心团圆”大巴启程。通知各家长及地方媒体到达时

间。预订17日下午把留守儿童送到各家长身边。

(付忠 杨智文 董小鹏 张谦)

六、《直播株洲》栏目做特别节目,全程跟踪报道。

下载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如何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7月1日,一位47年前在黑龙江插队下乡的老知青沈建平,站在玻璃展柜前,和自己的秋衣合了张影。紫色的秋衣洗得发白,但还能清晰看见胸前巨大的“奖”字和......

    上山下乡运动概况

    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

    上山下乡活动方案范文大全

    东城小学二年级(3)班上山下乡农庄亲子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踏青赏花,野外烧烤等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帮助家长创造孩子之间的交流、交往平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

    上山下乡活动流程

    上山下乡为孩子 爱心支教我报名 “ZZTV爱心支教”大型公益活动流程 爱心支教 一、对五县进行摸底,看那些学校缺乏什么类型的师职力量。那些学校适合成立ZZTV爱心支教基地。(杨......

    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之一)

    【内容提要】上山下乡运动作为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试验,以往外国学者的研究都将解决城市就业和人口问题作为领导人发动这场运动的动机。现在可参考的资料并不支持这种似乎合理的......

    上山下乡知青聚会致辞

    上山下乡知青聚会致辞知青们、场友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之际,黄田林果场1973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回场欢聚,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盛会。原创:wenmi114.com黄田林果......

    上山下乡知青聚会致辞

    知青们、场友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之际,黄田林果场1973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回场欢聚,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盛会。黄田林果场为了迎接自己的儿女回场省亲,做了大......

    20110908中国农业银行第二次上山下乡(范文模版)

    09:28 08Sep11 -《特别报导》中国农业银行第二次"上山下乡" * 农行"二次"返乡为农民带来实在便利 * "农村蓝海"带来利润前景 * 上市公司优势鹤立农村金融圈 * 但农村金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