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

时间:2019-05-13 15:0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

第一篇: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

下午我们在小朱庄中学会议室观看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他们这种把自己献给祖国边疆的的精神感染了我。为了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终身。他们客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不为名不为利,不像有的人当个小破官就开始得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属手电筒的光照别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他们“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且末县中学物理教师丁建新是保定学院首批来且末支教的毕业生,他还清楚记着,自己和同学们头一晚住到了中途的民丰县,第二天,天不亮就赶路,直到天黑才到且末。一路颠簸不说,还遇到了洪水,需要蹚水推车。“且末发展很快,刚来时可不是这样。”同样是首批来且末支教的王建超还记得,当时为了让远方的妈妈放心,自己专门在县城最好的几处建筑前(不过是些二层楼),拍了照片寄回去。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久,新疆巴州且末县领导到内地招聘教师。他们辗转石家庄、保定多所高校,一无所获。

到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后,且末县领导言辞恳切地请求:“我们急缺老师,请求毕业生支教。”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让他们喜出望外。

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回忆道:“且末县原计划招聘7至8名教师,但报名学生很多,又很优秀,后来,他们一直上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名额增加到15个。” 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沙漠红柳,在且末扎了根,认认真真教书育人。2002年,该校10名应届毕业生再赴西藏,将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带到了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有的支教者留在日喀则市区任教,有的被分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

支教者闫俊良说:“在南木林县住的是土坯房,屋顶压着柴草,自己到河边取水,烧牛粪做饭,晚上点蜡烛……”

支教者徐建旺说,直到2005年,住处才通了电。

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西藏南木林县教书。

2004年,该校援边支教毕业生为16名。

2005年,15名年轻的学子,再次踏上了师兄师姐们走出的支教之路……

2006年,时任新疆巴州教育局副局长的克尤木·买买提评价:“这些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他们大都成为骨干教师,为巴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第二篇:西部支教有感

我为藏区小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像雪山上的一朵奇葩,咯吱地跳进了我的心海,让我封冻的心贝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

——题记 我一直很仰慕那种闲看落花、暮赏晚霞的日子,并且常常赞叹生命的奇妙和美好。我更希望生活能永远如此充满力量、充满温馨,充满爱意。事实上,幸福本来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时候,其实幸福也正伴随着我们。幸福是一种心境,那是在安然时候的一种坦然,也是在困难时候的一种超然。我们经常身处幸福的山中,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幸福风景,但却没有发现看风景的人也羡慕我们的幸福,而这一次我就深深感觉到原来幸福这么容易而且珍贵。

2011年,我作了一个决定——走进西部,我想追寻一次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更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自从在网上和电视上看到他人在贫困山区支教的视频,看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和天真无邪的笑容,我的心从那一刻真正的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第一次觉得原来还有人过的比我艰难,却丝毫看不见悲伤。眼神的清澈映射出自然的美丽,衣着的淳朴更是彰显出他们的知足常乐。

当我走进山区的时候,漫天飞扬的尘土几乎遮盖住了车前的玻璃,海拔之高更是让我一度出现了耳鸣的情况,但是看见了诗句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景,我沉浸在享受中,忘乎自我。无论是太阳的焦灼还是冷风的刺激,仿佛只是在耳边呼啸。就这样一直一直的欣赏着、感受着、喜悦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头,看见一群嬉笑的孩子在那害羞的等待着,那是种渴望认识世界的心情,就像是未长翅膀的雏鹰期待着飞离巢穴,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这时候,一种无形的压力顿时从心中升起,我该如何更好的鼓舞他们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大展拳脚或是学富五车,衣锦还乡,富强自己的家乡,这些思考慢慢浮现在脑子里,让我不断的深思和探究……

在那里生活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光,村民们给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送来的菜籽油、西瓜、棉被、蔬菜、牛奶、烧饼、猪肉等等食品,都无疑是给我们雪中送炭,他们的热情完全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亲情,完全燃烧了我那孤寂 在沙漠中的心,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还在不断的微笑着。我知道我能回报给他们的只是把我所明白的知识、道理、实践传授给他们的孩子,我要对得起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把携带来的红领巾发给了那些孩子们,看着他们领到红领巾时渴望又欣喜的表情,我的心情澎湃不已,因为我知道他们从没有升过国旗,他们也只是从电视上看过那些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才知道,佩戴红领巾,他们也是国家的少先队员,我教他们唱国歌,教他们升旗的手势,就这样我们的伴随着真挚的祝福开始了第一次升旗仪式,看着红旗飘飞在空中,看着孩子们好奇而又诚恳的态度,我们对孩子们承诺,只要红旗在这里,你们就永远都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你们永远都能继续升国旗,因为这是属于你们的,是支持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榜。他们笑了,笑得是那么的灿烂和自信。平常我喜欢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因为他们的歌声就是舒缓精神的良药,只有这个时候的他们才能唱出那么干净的声音,我被他们感染着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忘记了车站的拥挤,放佛这一刻我是属于这里的,属于他们的,更属于自己的心。有的时候听着他们唱朋友,我会忧伤,我害怕有一天离开了,就再也听不到这真诚的歌声了。有的时候,我喜欢带他们上体育课,看着他们练习太极拳时的不知所措和畏首畏尾的表现,我才感受到自己原来也曾这样幼稚过、迷茫过、难堪过,但是他们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学习的劲头倒是深深打动了我。每天音乐一响,那些热爱学习的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从山下跑上来,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又将会收获着。有时候,我漫步于群鸟组成的村落,黄昏渗透着古朴人家的窗棂,血色深沉。遥望着漂着芦花急急东去的河水,我肋骨间的两艘帆船,停泊在同一个时辰。

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们受到教育的平等,仅仅指靠我们这些自愿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在全国的教育范围来看,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我也希望他们能受到公平的地位,因为还是会有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认为他们是大山里的娃,他们贫苦没见过大世面,就连问个路都会受到鄙夷的眼光,我相信这只是个案例,我希望大家有一颗公平的心对待任何人,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我们就该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找出平衡点,我们需要支持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们受到教育,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被孤立的,是属于我们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一直都在积极地宣传着,我想看到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贫困的孩子,关注那些吃不饱、穿不暖却还坐在没有门的教室中认真看书的孩子们,想一想腊雪严寒时候,他们那哆嗦的双腿,红肿的脸蛋,冰凉的双手,但却依然微笑着的眼睛。

想起在学校的日子,那些年我们一起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得学校的第一届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跳绳接力,一起拔河比赛,仿佛都历历在目,那些太阳光下滴滴的汗珠,证明了我和同伴的团结与毅力。那个迎新游园晚会,我们一起射击,一起唱歌,一起玩游戏,一起数着我们相聚的日子,心情随着音乐的响起,也欣欣然翩然起舞。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当数09级英教1班学生宁丽莎被诊断患有头臂型大动脉炎,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的病能治好吗?家里的钱足够支付她得医药费吗?她现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一个个疑问迎上心头。当即我就在班级积极宣扬为她捐款,宁省一顿饭,咱也要帮助宁丽莎同学恢复健康,因为这是一种责任感,虽然我们互相不认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上流淌传统美德的血液,我们要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需要我们的人,同时我还积极联系她们班级的班长,并且帮助她取的红十字会得联系,同时也在报纸上大力宣传,希望大家能够做出爱的奉献,让宁丽莎同学的明天更有希望。

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党员,我不仅积极的在学校里弘扬“吕继英”精神,做一个爱国、有责任感、有毅力并且勇敢的学生,同时从书中品读吕继英先生的思想,那种不怕牺牲,不畏惧,不退缩的品质,渐渐地,似乎我也做到了这些,无论生活和工作有多么艰辛,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胜利永远都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学生,就像马云所说,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生活贵在坚持,贵在用一颗诚心去做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想起去年的那个寒假,为了积极开展“四走进、四服务”活动,我不仅走进了镇上的小企业,在那里实践做了五天的工人,做了十双皮鞋,当时只是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发掘了自己的力量,我没有想到自己那笨拙的双手,居然还可以做出令人穿着舒服的皮鞋,当时内心激动万分,觉得自己手上的伤茧没那么痛了,想起在幼儿园,陪着那些3岁娃娃一起做的游戏,他们纯真的笑容,映在了我得心上,虽然他们曾经因为被同学们戏弄而哭过,但是只要再次拉起她的双手,忽然又大笑不止,这就是那些童真的孩子,时而阴雨时而阳光得心情,让你想回到美好又无忧无虑过去。就这样,无论生活怎样变化,一直不变化的是让自己多多微笑,当生活给你一百个理由去哭得时候,你应该展现给生活看看,你有一千个理由去笑。

有一天,我在路灯下漫步,享受着繁华都市的夜景。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乞丐,她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满脸的皱纹,头发花白,弓着身子,正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她口中喃喃着,我不知道她说着什么,但她的确给人一种凄惨可怜的感觉,而我也对她充满怜悯与同情。她伸碗过来,我看见那只瓷碗里有许多面值不一的硬币。在我摸口袋的那一刻,我忽而会心一笑。我并没有给她钱,而是将一颗牛奶糖递到她手中。我为自己的举动意外,同时我也发现老太太也有些意外。但她笑了,笑得很美丽。我也笑了,我的笑,是因为我的心弦在那一瞬间被一阵莫名的感动所触动。而她的笑——让我想了许多。她的笑,有着对我的感谢,那是她对我的感谢,那是她对一个陌生人给予帮助后的回应。或许微笑是她已经习惯了的动作,但那次的微笑绝不是。她会给无数的施舍给她的陌生人抱以无数次的微笑,她会无数次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但那些过程里似乎已经没有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而我,在她无数次麻木表情的背后,却看到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

我看到了,看到了她接过那颗牛奶糖之后的惊讶与那似乎不自然的笑。因为,因为她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施舍。不,那颗牛奶糖已不再是施舍,那是一种尊重,一份理解。她的笑容所包含的,已不止是感谢。在那一刻,我似乎也依稀地体会到——她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或许像这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有着更深藏的尊严。在那一次,她的自尊得到了理解,所以她笑了,笑得美丽动人,那是发自肺腑的笑,而更重要的是,是精神上的寄托。我给她的,不正是她所需要的这一点点的理解和关怀吗?我忽然间感悟了,被人世间最原始的笑容所感动,被她感激的眼神所感动,被她的喜欢而又欣慰的表情所感动。

我们无言,惟有笑容凝结在空气中,凝结在我们之间——共鸣。

人们常说,希望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个山坳里,希望就好比是咱们前行 的一盏明灯,而我们就是在为这里的孩子们指引人生的方向,为希望着色,我们拿起志愿的彩笔,每天都在描绘着不一样的图画,这些图景深深的印在每一个孩子们的身上,他们的笑脸,他们的顽皮,他们那破旧而富有韵味的穿着打扮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二十多天里,我们并没有为孩子们带来多少东西,因为爱,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冲洗与碰撞,它只是一粒种子,只有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爱,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在爱这条道路上,我们得到的很多,但是,失去的也很多,所以,让爱在心里静静的流淌,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虽然,我们的爱,一直在路上,但是我们曾经拥有过,曾经微笑过,也曾经伤心过,但是,只要拥有了这份最简单的爱,我们就不后悔。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已经习惯了,每天出门多带几颗糖果了,每当我看见身边那些乞讨的老人时,我总会多给他们几颗,天气变冷了,希望他们的心里足够温暖,我想,我一定会坚持将每一粒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的人生开出累累的硕果。

第三篇: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感想

关于“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感想

化工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任伟珍 201140631146

4月22日下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这次报告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西部支教的志愿者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深深地震撼了我。

自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连续多届近百名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召唤,凭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十几年星火相继,在“黄风啸啸石乱走”,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的且末县、日喀则地区东北部的木林县和四川的川西地区执教,在西部地区三尺讲台上用智慧和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我们同为当代大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的有很多很多。

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他们初到西部边陲,条件艰苦。有的住在土坯房,有的住在蒿草有齐腰高的废弃车队院里,晚上要靠点蜡烛照明。做饭需要自己到河边取水,烧牛粪。干旱少雨的恶劣自然环境让他们嘴唇干裂,手掌蜕皮,饮食不适又导致肠胃出现症状,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没有动摇他们坚守的信念,他们坚守着一份清贫,固守着心灵的宁静。

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勇立潮头的进取意识。他们秉承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信条,在克服初到时的短暂生活、环境、语言不适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许多支教学生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言交流的困难,差异巨大的生活习俗以及微薄的工资,没有动摇过他们坚守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他们为学有困难的孩子送教上门,他们顶风冒雪背着学生往返就读,他们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学校开支,救助困难的孩子,用真情播洒着一个教师的仁爱情怀。

他们的无私,他们的信仰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测次的认识,也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树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西部志愿者支教事迹

我愿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守候你

-----记吉林大学志愿者汪洋西部志愿服务经历

09年8月的一天,列车从长春站出发,从祖国的东北平原驶向了西南的云贵高原,车上,年轻的志愿者汪洋和她的同伴们告别母校,前往贵阳---他们志愿服务西部培训的第一站,并由此踏上了一段遥远而未知的旅程。

汪洋是吉林大学09级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在此不久前她自愿申报了研究生扶贫接力计划,并获得学校的批准,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服务西部的光荣志愿者。

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荒漠

汪洋的家乡在安徽,皖南徽州的素雅和江南水乡的温润也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南方女子,而正是这样一个江南姑娘,却选择了大漠戈壁的新疆,作为自己青春征程上第一个驿站。

“一直以来我都有支教的愿望,看《美丽的大脚》,从城市里来的年轻女教师给那么多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也许,那是对他们一生的启迪,想起山岭丘壑间那些无知却渴望着的眼神,我一直都想做些什么。”

就这样,她抱着一种简单的心态,和同伴们一起踏入了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她是南方人,又在东北上学,西北的大漠风光依稀也只是诗中的边塞远景,没想到这么快就已身临其境。

此时,发生在新疆令全国人民不寒而栗的“七五事件”**还未平息,那时的新疆还处在一片草木皆兵的气氛中,整个城市都很压抑,而她恰好在这个多事之秋抵达新疆,家人的揪心与担忧也曾让她深感不安,可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第一个月 我们哭着度过

汪洋支教的地方在新疆库尔勒,地处祖国西北边境,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风俗人情,都与东部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刚开始去的时候,因为太干旱,我们团每个人早上起来都流鼻血,皮肤也很干燥,后来都慢慢习惯了。那边少数名族居多,宗教信仰也是很敏感的问题,比如说在回族人面前吃猪肉或者提“猪”这个字就会犯了他们的大忌,所以刚开始我们一切都很小心。”

“而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是最难克服的,心理上的迷茫与隔阂才是最折磨人的东西。我们是中午抵达的库尔勒市第三中学,第二天就已经开始给学生讲课了,由于事先没有接到所分配的任务,所以一切都很仓促。”汪洋说:“所有老师在第一次登台讲课前都会有很充分的准备,而我们在来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带几年级的学生,第二天就被推上了讲台,下面四十双陌生的眼睛,那节课,我的腿一直是发抖的。”

从那天开始,她们就开始匆忙地准备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东西,在仓促的时间里绞尽脑汁的去把事情想的更完善,努力地完成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身份的转变。那段日子是压抑慌张的,汪洋回忆到:“在最初的一个月,我们团五个女生基本都哭过,想象与现实差的很远,对于自己的能力也失去了衡量的标准,一切处于一种迷茫慌张的状态,没有人安慰和支持我们,一切好像都需要自己在黑暗里探索。由于学校本身缺乏师资力量,学校教校风也不像内地城市那样积极上进,刚开始我们的想法处处碰壁,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不知道什么才应该坚持下去。除了这些,每天压力也非常大,我带着高一的五个班级,心里承担着很重的责任,他们的升学与毕业都与我有着直接的关系,两百多个人的未来,压在我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所有的事情刚开始都是困难重重,没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她只有凭借自己的力气在那片戈壁上闯荡,然而,所有最珍贵的收获都来源于最努力的坚持。汪洋说“如今,我面对困难,也许依然会哭,但发泄过后会是勇敢的面对,因为没有什么困难是人克服不了的,这也是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

终于,经过前两个月的努力,汪洋开始逐渐适应新环境并且进入角色,年轻的肩膀并不柔弱,她开始担当更多的责任,为了这些学生们,也为了这片土地。

只要我还有声音 我就得给学生讲课

汪洋所在的学校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因此,她们承担的任务就很重,一个高中老师的正常课时量是每周12课时,而汪洋的课时量几乎每周都在20课时左右,晚上还要跟晚自习。和她同团的一个女生也是一人带了两个年级的生物。午休,放学,晚自习给学生补习,成为了家常便饭。最劳累的是每次月考的时候,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需要她们自己独立出题,绝是一项不小的考验。而阅卷更是一份重担,有一次考试期间,汪洋同组的老师请了病假,她一个人批完了全年级六百多份试卷,三天三夜都没有怎么睡觉。回想起这段辛苦的日子,汪洋感慨道:“在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支教团其他团员一直站在我的身旁。”

汪洋所在的学校位于城市郊区,离市区比较远,况且“七五事件”后整个新疆地区一度断网,所以整个学校消息十分闭塞。汪洋说;“我们平时上课和给学生复习的资料都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整理,很少有东西可以借鉴,每次出考试题也是翻来覆去仔细斟酌,既要力求试题的创新,又要避免任何纰漏,几乎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并且要保证很认真地把它做到最好。”

在学校里,还是有些学生特别勤学好问,汪洋也是尽全力帮助他们,无论是课后还是晚自习,一有时间就给学生辅导功课,她和同伴们都很关心每个学生的未来,对于任何一个有希望的苗子总是倾注了心血,汪洋的室友鲍硕超曾经帮助过一个家庭很不幸的学生,他很聪明,却由于家庭的原因有些消极,鲍硕超总是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他帮助,临走时还送他了一部手机当作礼物,希望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和她联系。支教团的每一个人都在倾己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汪洋说,由于本来就有咽炎,再加上气候干燥和工作劳累等原因,她的嗓子长年都是哑的,去医院的时候,大夫说声带长期受损,如果她再用声带大声说话,造成声带的进一步损伤,就会有失声的可能。可是没有办法,给学生的课不能落,于是她一边用喷雾治疗,一边坚持给学生上课,时间久了,甚至学会了用腹腔运气讲话。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时差,她们在那边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而给学生上课常常一站就是一下午或者一整天,“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真的有些坚持不下来,但我们总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这一年,对于我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很好的历练,以后遇到的困难都不再是什么困难了。”

新疆的发展需要新的血液 新的思维

在库尔勒待了一年,汪洋的感触很深,这是一个先锋青年对那片深沉保守的土地的反思。新疆处于祖国的西北边塞,离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比较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优惠政策一直促进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教育水平和思想观念仍是比较保守和落后的。这里的生活节奏很缓慢,没有什么竞争的压力,但这样的气氛往往最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由于这里比较闭塞,许多孩子出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不愿意甚至说不知道要用自己的青春去拼搏、奋斗和闯荡,只是安逸地走上一辈走过的老路来完成自己的人生。而整个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意义也并不在于一个人究竟能教多少个学生,而在于志愿者们给这些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一种探索的思维。

汪洋所在的这所学校里,老师很少用多媒体上课,于是,她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放她在旅游时拍的照片和自己制作的视频或者PPT,向学生们展示外面那个精彩而辽阔的世界。她常鼓励学生们要闯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她说:“每个地方的发展都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否则就永远都是一个旧的循环。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带给新疆最好的礼物就是新鲜、开阔的思维,一个人,有思想才会有气场,一个城市则更应该是这样。”

采访过程中,每当汪洋回想起支教团,总是不胜怀念那一年相互依偎和扶持的岁月。每个人都能相互理解的那份远离家乡的不胜唏嘘,每个人都能彼此领会的种种坚持。吉大支教成员被分在新疆、甘肃、西藏三个省份,而无论在沙漠、在高原还是在雪域却都是一样年轻质朴的心。或许他们都没有什么功勋卓著的历史,或许每个人的故事都看似平凡,但这些平凡的故事背后,却有太多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回忆,这些平凡的故事就像一盏盏普通的路灯,排成一列,却照亮了西部的角角落落,照亮了祖国西边的整个方向。

(吉大青年 王雅婷)

第五篇:学习保定学院支教心得体会

学习支教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陈庄小学

许二云

意气风发的保定学院的大学生们视讲台为生命,为人师表,是一个个高尚的人;他们身为人师,心里装的是学生和同志,惟独没有自己, 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们坚毅刚强,乐观从容,是一个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士。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战士。人民教师的榜样 让,我们学习他们,永远记住他们!

这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支教,而后三寸讲台就成为他们最绚丽的舞台。他们治学严谨,授课有方,他们忘我工作,追求卓越,他们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一名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 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操。从他们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优秀品德,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尽管我们工作辛苦点、休闲享受少点,但我们也会为培养人才矢志不移,心如慈母,勤若黄牛,行若春蚕,躬行“教书育人”的实践。这些早已融入郭力华生命的血脉里,从选择支教的那一刻起,三尺讲台就成了他们最绚丽的舞台,他们忠于职守,全力以赴,寓教于乐,努力让知识成为解渴的甘泉,他们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他们循循善诱,默默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这些都使他们充满着魅力,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学习他们,为了孩子,为了明天。

二、学习他们“身正为范”的优秀品质在学生心目,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和行为典范。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教师所有言行举止,无疑都是学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样,其思想品格,精神气质、志趣情操,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事等,都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学生,他们这种师德师魂,是我们为师者的典范,行为的准则。

三、学习他们钟情教育、献身于教育的品德,他们付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于教书育人的坚守之志,却更让人为之动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师德师魂,职业精神,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

他们是学生“最喜爱的魅力老师”,是“以讲台为生命的老师”。

中国,需要这样的大爱情怀!

中国教育,需要这样的教师!

下载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事迹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心得体会

    学习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的感人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令人折服; 他们不畏艰难,乐......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05月04日03:50 来源:人民日报 手......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向青......

    关于西部支教

    关于支教西部 一位支援西部教育的杭州某学校的老师来信息向我询问:胡老师,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目前所在的区域(青海),这里的老师管教孩子的方式还是以打骂为主,学生考不好要打,听写......

    西部支教

    是就业的热门渠道之一,智联招聘网站上都有专门的“西部志愿者招聘频道”“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它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于2003年......

    西部支教

    当代大学生之于支教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每当触及到这样刚阳刚味十足和带有些许苍凉的军旅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对西部的守望之情......

    西部支教

    如何报名西部支援 我为你提供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QK1、什么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财......

    保定学院招生简章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公共关系》 自考专升本、二学位招生一、 报名条件与学习方式 1、在校大专生、非管理类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