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所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总结
陇西镇司法所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
总结
自今年年初开始,陇西镇司法所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一是出台文件,保障矫正工作有章可循。为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我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先后制定出台了《陇西镇司法所2015年社区矫正工作计划》等文件,对社区矫正各个工作环节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二是查漏补缺,矫正环节合法规范。为促进社区矫正质量逐步提升,我所深入社区,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交接衔接、日常管理、档案管理、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调研,听取各方工作意见建议,并通过联席会议,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按章办事,矫正制度切实落实。对有正当外出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该区严格按照矫正制度办理请、销假手续,一次请假不得超过3个月,并要求及时续假。对未外出人员,在社区、街道管理人员掌控的同时,利用手机定位系统适时把握人员动向,对越界人员及时提出警告,对擅自离开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以人为本,管帮并重
在日常监管中,我所坚持“宽严相济”和“恩威并举”原则,将严格监管与人性化帮教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定矫正个案。我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因人而异,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按现实危险程度和重新犯罪可能性大小,实行重点对象严格监控、一般对象普通监管、放心对象宽松管理,不同的监管等级和方式,调动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
管控帮扶结合。日常管理中,我所坚持做到“四知、五清、二跟上”:知社区服刑人员、知所判刑罚、知体貌特征、知思想状况;来龙去脉清、家庭背景清、本人经历清、性格爱好清、现实表现清;思想工作跟上、帮困工作跟上。对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我所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心理、交友、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真情来关爱他们。
开展审前调查和假释环境评估。为提高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效果,我所积极配合非监禁刑审(诉)前调查工作和假释罪犯环境评估。在人民法院决定对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前,由社区矫正机关对他一贯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向法院提出是否适用非监禁刑的相关建议和意见,为人民法院正确量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司法所提前介入矫正工作,为今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思想教育工作。我所以“矫正推进年”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截至当前,接收的各类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第二篇:司法所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司法所关于开展社区矫正 “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切实做好“规范化建设提升年” 活动,结合我所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工作目标
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主要目标:
一是机构队伍规范化。确保基层司法所有1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与社区服刑人员 1:20的配备要求,择优招聘专职工作者。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辖区社区矫正制度体系。
三是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依法规范刑罚执行活动,着重抓好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确保不发生实体违法、程序不严、作风不正等不规范执法现象。
四是确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帮扶措施,提高工作实效。
五是按照《江苏省县(市、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试行)》,以“场所设施完善、组织队伍健全、管理运行规范、功能成效显著”为目标,建设一个具有管理、教育、培训、食宿、救助等功能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二、主要工作步骤
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按照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第一阶段(3月):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市局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方案,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4月— 11月):工作推进阶段。对照活动要求,按照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12月):总结考核阶段。总结活动开展的做法和成效,于12月底前报区局。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工作重点、时序进度和保障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2、强化工作保障。要积极主动向本街道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社区矫正工作,尤其是机构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3、强化工作宣传。要借助媒体,结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出台和贯彻实施,适时宣传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经验做法和良好成效,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树立社区矫正机构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促 进社区矫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司法所 二00二年三月十五日
第三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司法所建设工作总结
为推动我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我们严格按照《河南省司法所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我市的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司法所国债建设项目为基础,全面推进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为司法所配置各类办公设施。截止2008年底,我市前4批67个国债司法所建设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市司法所总数的86%,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利用新所建成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在几年的时间里,为司法所配备了新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条件好的县(市、区)还为司法所配备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现在我市78个司法所拥有汽车20辆,摩托车28辆,电脑80余台,极大的提高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统一规范司法所标识,全力打造司法所新形象。司法所标识直接关系司法所的外在形象,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司法所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业务开展。我们将司法所标识工作作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年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下发了《关于司法所标识统一规范使用有关情况的通知》,确保工作开展有标准、有督导、有落实。同时,进行了认真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限期进行了整改,目前我市78个司法所全部悬挂了新的标识、标牌,对树立我市基层司法行政部门良好形象、提升社会认知度、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以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司法所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为司法所配齐、配强工作人员。2004年,在我们的积极争取下,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司法所人员编制不少于2-3人,司法所所长要享受副科级待遇,这对我市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起到的极大的促进作用。截止目前,我市78个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145 人。其中,11名司法所长享受了副科级待遇。
二是大力开展司法所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市司法局每年举办一期针对全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水平和思想道德建设,各县(市、区)司法局严格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录用司法所工作人员,并坚持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目前,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素质较高的司法所工作人员队伍,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未出现违法违纪案事件。
三、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司法所各项业务建设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今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后,各司法所在街头、集市等人员集中场所,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法》的基本内容和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方便、快捷、不收费的特点和优势,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人民调解法,提高了人民调解的社会认知度。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宣传活动中共设立咨询台90余个,解答法律咨询2400余人次,展出版面350余块,散发宣传资料19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四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为贯彻落实《xx市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Xx司法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联动构建大调解格局的意见》,在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大力实施“四调联动”,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Xx印发了《关于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联动调解机制的意见》,在xx、xx、xx等乡镇开展四调联动试点,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搭建了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新平台。卢氏县司法局启动了人民调解组织参与检察院委托调解、派出所委托的治安案件中的民事赔偿调解、乡镇政府交办的各类纠纷调解等形式,强化了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安全 一是积极推进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管理。安置帮教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司法所来完成,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以来,我们始终把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每年坚持对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软件操作培训。目前,我市各司法所均建立了服刑在教人员员信息数据库和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管理。今年司法所共核查服刑在教人员信息2932人。
二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帮教对象”的管理。在“重点帮教对象”出监所时,严格按要求实行“必接必送”。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将其列为重点人员管理,逐一建档,制定管控方案。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帮教对象”129人,其中监所送回16人、由司法所接回104人、公安机关落实管控6人。
三是多措并举,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我市各司法所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就业、生活等政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技能介绍。民政部门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低保等优惠措施。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为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积极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生活等问题,促进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确保了社会大局安全。
第四篇:三项并举 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三项并举 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七里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典型材料
七里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临敦煌新城区,西靠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设七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37人。全镇7个村级民调委员会,有人民调解员373名。七里镇镇司法所自1996年成立来,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所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中专学历的1人。司法所现有办公室五间,占地总面积150㎡。办公设施和规章制度也都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尤其是近年来,七里镇司法所立足于“叫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的工作宗旨,积极参与全镇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不断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特点,切实转变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司法服务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先进司法所,被敦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06、2007政法先进工作单位”,2008年被酒泉市司法局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司法所,连续5年司法工作全市考核第一,七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于2004年、2005年被省司法厅、酒泉市司法局命名为“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2009年被评为“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委员会”,2010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提高认识,积极争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化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是整个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只有将司法所建设好、发展好,才能为整个司法行政工作打牢根基。近年来,七里镇司法所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物力及办公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逐步改善司法所的办公条件,为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目前司法所经费由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岗位津贴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近年以来,借助我镇矛盾排查调处调处服务中心的建设,加大了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办公用房和装备配置水平处于领先位置。目前司法所办公室有5间,办公面积达到150余平方米,拥有专设的调解室、档案室等,还积极争取配置了电脑两台、打印机两台、传真机一台、复印机一台、扫描仪一台等自动化办公设备和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了电话开通了宽带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了司法所的办公条件,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要求。
二、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司法所建设规范化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注重组织机构、干部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规范化。七里镇司法所是七里镇政府于1996年按照敦煌市编制部门发文要求建立的,配备编制3名。2007年按照省市要求,七里镇司法所上化为敦煌市司法局直管司法所,现为敦煌市司法局在七里镇的派出机构,名称为:敦煌市司法局七里镇司法所。七里镇司法所实行所长负责制,现设专职工作人员5人(包括所长),其中:公务员1名,事业干部4名;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专学历1人;同时,把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的总体部署,按照“五有”、“四落实”要求,加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全镇共建立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48个调解小组,有调解员373名。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调解和信息反馈网络,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队伍建设专业化。七里镇司法所始终坚持把提高司法所全体人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质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始终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党员“创造争优”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培训计划,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执法为民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其次,把培训作为提升干部队伍与人民调解队伍素质的主要手段,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七里镇司法所,每年除组织全镇人民调解员进行两次集中业务培训外,还与相关涉法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法律法规培训不少于两次,并要求各调委会征订了《人民调解》、《乡镇论坛》等杂志。三年来,七里镇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均在96%以上。
三是所内管理制度化。在抓好司法所办公用房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相继完善了《人民调解委会员工作职责》、《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司法所廉政建设制度》、《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同时,要求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每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十五小时;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工作多请示勤汇报,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统一了统计台帐和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规范了信息报送、业务检查考核等制度;制作了司法所各项工作流程图,并与司法所业务一并进行公示,增强了基层司法行政职能。
三、统一规范,发挥职能,全面推进业务工作标准化近年来 ,七里镇司法所统一规范各项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推进司法所各项业务工作标准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人民调解工作。七里镇司法所按照“五有四落实”的要求,对全镇7个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规范。目前,全镇7个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全部实现了有调解工作室,有统一的标牌、印章、标识、程序,有调解文书档案(一案一卷),有统计档案等基础设施,确保了组织、制度、工作、经费、人员报酬的落实。制定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评制度、业务登记制度、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六项制度,保障了人民调解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思想疏导、法制教育融入整个调解过程,定期排查和调处矛盾纠纷,对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早汇报,把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近三年来,共调处各类经济社会矛盾纠纷416起,调解率100%,成功率达到95%以上。同时,统一规范了调解文书,使所调解的矛盾全部实行了一案一卷,年底统一装订,统一保管,在有效机制的促进下、化解了许多“老大难”纠纷,使人民调解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缓解党政领导压力的“减压阀”,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力维护了全镇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
二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七里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司法所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每年年初对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拿出实施意见,平时对普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年终进行检查总结。把普法宣传与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依法治镇工作,采取宣传车、法律咨询、以会代训、法制课和送法下乡等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近三年来,七里镇集中开展法律骨干培训5次,培训法律骨干385人次,举办大型法律宣传活动5场次、文体活动4场次,开展法制培训会、法制讲座3场次,集中开展法律咨询活动5次,咨询达1000多人次,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5处,镇村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内容,利用黑板报及时报道遵纪守法的典型,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七里镇大庙村被酒泉市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南台堡村、铁家堡村也达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要求。
三是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以“教育、引导、关爱、帮扶”为主要措施,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8名刑满释放人员签订了帮教协议书,建立帮教档案,设立登记卡和跟踪教育卡,并建立健全定期回访制度。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先后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了一对一的交流谈心活动,引导他们发家致富,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了不失控、不脱管、底子清、去向明。近几年来,七里镇司法所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8人,100%落实帮教措施,安置率达95%以上,无重新犯罪率,绝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被教育、感化,走上了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道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接收、管理、考核、变更、解除矫正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对全镇20名社区矫正人员的资料进行建档登记,与之签订监督、帮教协议书,对矫正对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确保管得住、矫正好,杜绝其重新违法犯罪。
五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对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和监督,并能够全面的指导开展业务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所管理的法律工作者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并被多个单位和部门聘请为常年法律顾问,每年都能够为七里镇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和帮助,三年来,累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代理诉讼事务39件,办理法律援助5件,为七里镇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和帮助18次。同时,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大力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和农村弱势群体法律服务;充分利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资源,逐步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工作整合在一起,构建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七里镇特色的法律服务模式。
六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七里镇司法所按照七里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觉当好党政的参谋和助手,切实为安定团结服务,主动及时地处理各类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使党政领导从繁杂的处理纠纷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三年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6件,集中排查矛盾纠纷8次,制止群众性上访7次,制止群体性械斗2次,协助政府检查安全防范13次。
近年来,在七里镇司法所的积极工作和努力争取下,七里镇党委政府将司法工作纳入了双文明考核,并将矛盾化解、维稳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对司法所的办公经费,宣传经费、安置帮教工作经费都能够按时拨付,近两年就司法所墙面粉刷,环境美化,车辆然修费用,购置常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业务书籍等费用支出就达45000余元,保证了司法所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O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第五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根据xx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2015年下半年社区矫正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覃社矫办通【2015】2号文件精神,对我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
我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止今年11月底,共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名,都为缓刑人员。目前已矫正期满解矫的有10人,特赦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5人,因病死亡的1人,目前在矫正的有7人。在矫对象从年龄来看7人全为成年人;从犯罪类型看,其中抢劫的1人,滥伐林木的2人,故意伤害1人,交通肇事3人。今年10月份,我所已实现利用司法“e”通定位手机对全部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管理。
二、自查自纠情况
2015年11月13日—11月22日,我所对历年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认真进行自查自纠。我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存在脱管漏管、虚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按照相关程序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入解矫的和特赦工作。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因重新犯罪和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被收监执行的情况。
三、不足之处
(一)在平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监督管理,组织服刑人员学习教育和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质量不高,部分服刑人员学习和劳动的态度不够端正。
(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家访和走访工作有所欠缺。
(三)缺乏相应的硬件,公益劳动和学习教育流于形式。
(四)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很好应用定位手机,偶尔会有无故关机的现象。
(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整改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扭转三里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被动现状,近日,三里司法所召开社区矫正工作整改会议,落实五项措施来整改社区矫正工作。
1、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即时整改,在2015年10月23日前通知在矫人员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并按要求完善各项档案材料。
2、制定合理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每月定时制定走访计划表,确定集中教育、公益劳动时间,确保每月29日前做好台帐资料的整理工作,月末对本月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完成月排查分析报告,确保当月工作按时完成。
3、坚持两项原则,严把审前调查关。一是全面调查原则;凡是同案件形成和案犯处遇有关的各种事实因素,都纳入调查的范围。二是直接调查原则;必须做到直接接触、实地考察,以保障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结束后,进行后期跟踪,继续做好对被调查人的教育、感化工作。
4、运用管理系统,加强监管力度。矫正对象的相关信息要在第一时间输入系统,确保信息系统内容处于最新状态。利用gps定位管理系统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查询,掌握矫正对象的实时活动范围。在节假日到来前,利用系统的短信平台向矫正对象发送慰问与警示信息,确保矫正对象节假日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
5、利用走访谈话,掌握实际情况。根据矫正对象的处遇等级进行相应的家庭走访。矫正对象如有以下情形,对其进行特定走访:没有及时电话汇报的;没有按照规定参加集中教育或公益劳动的;没有按照规定参加月度、季度考核的;定位手机出现关机、停机现象,无法联系到本人的;矫正对象有重大事项发生的,如家庭住址变更、工作单位变换、结婚、生病等。在走访谈话过程中,注意谈话技巧,做好走访笔录,及时准确从谈话中收集有效信息,真实掌握矫正对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