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纳税评估研究论文-精品
纳税评估研究论文
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手段,如何通过纳税评估有效监控企业纳税情况,一直是各级税务机关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对财务核算资料齐全的企业纳税评估已基本完善,但对个体工商户实施纳税评估的难度大,而且从取得实际效果来看也不是很理想。我们针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小、资料不齐全、户多面广的特点,运用面积费用法开展纳税评估,为全面实施纳税评估积累了一定经验。
纳税评估的目的及重要性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在掌握纳税人各种相关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其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从而发现薄弱环节、纠正虚假申报、降低税收风险的一种税收征管行为,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纳税评估与税收检查、税务稽查和税务审计相比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既能提高申报准确率,又可为稽查提供案源,使“征、管、查”有机结合。在税务机关加强管理的同时,纳税评估还可以发现并帮助纳税人弥补经营管理漏洞,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面积费用法的数学模型
开展个体户纳税评估,首先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评估,二是用什么方法开展评估,三是要达到怎样的评估效果。大部分个体工商户都没有详细的经营情况资料,纳税申报表一般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来填写,要通过案头分析发现问题困难很大,必须找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考虑到个体户的经营费用比较固定而且真实,我们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用费用倒推初步计算出保本应纳税额,并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通过经营状况系数和地段系数的调整,最后确定应核定纳税额,这种纳税评估方法我们称之为面积费用法。
第一步:计算保本经营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销售收入(含税)÷(1+征收率)×征收率 ①
销售收入(含税)=毛利÷毛利率 毛利=销售费用+销售税金+销售利润
由于无法估量纳税人的销售成本,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 销售利润为0,则:
销售收入(含税)=销售费用(含税)÷毛利率 ②
②代入①可得:
应纳税额=销售费用(含税)÷毛利率÷(1+税率或征收率)×税率或征收率 ③
销售费用包括按月缴纳的房租、水费、电费、电话费、工商管理费、税金、卫生费、基本生活费、雇用人员工资、品牌加盟费等,其中:基本生活费可以参照社保部门发放的城镇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确定;品牌加盟费是指专卖店取得品牌专卖资格时支付的专利转让费,一次性缴纳的按经营期分摊;自用房产的房租,可以比照同一地段房租价格确定;其他经营费用要以纳税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单据、合同的原件为准,也可以从有关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电力)、房产所有者或相关个人处调查取得,确保其真实性。按年缴纳的排污费、治安管理费、检验检疫费、暖气费、个体劳协会费、物资交流会会费等暂不考虑。
第二步: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
针对个体户经营面积数据量化、容易收集的特点,我们引入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的概念,把销售费用(含税)按照经营面积分摊,计算公式由③演变为:
单位面积税费参数=单位面积费用(含税)÷(1+税率或征收率)÷毛利率×税率或征收率 ④
单位面积费用(含税)=销售费用(含税)÷经营面积 ⑤
为了保证参数的均衡性,单位面积费用原则上按所有纳税人的销售费用总额与经营面积总和求得,所以:
单位面积费用=∑销售费用/∑经营面积
经营面积要通过实地丈量取得,有库房的应加上库房面积一并计算。毛利率可以按照纳税人经营品种划分为百货、日杂、家电、摩托车销售、电焊修理、机动车维修、建材、家具、服装、粮油、医药、化妆品、金店、车辆配件销售和印刷等15个行业分别确定,也可以暂时参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作为标准,统一确定为10%。
④和⑤可以导出:
销售费用(含税)=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经营面积×
(1+税率或征收率)×毛利率÷税率或征收率 ⑥
⑥代入③可以导出:
应纳税额(测算值)=单位面积税费参数×经营面积 ⑦
(经过实际测算和论证,我们得出位于同一经济区域同一行业纳税人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固定值。)
第三步:调整测算应纳税额
假设纳税人保本经营倒推获得的测算应税销售额与实际经营情况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为了避免相同经营面积的纳税人应纳税额完全一致,通过经营状况系数和地段系数对测算应税销售额进一步调整和修正,得出的应核定纳税额就是我们运用面积费用法评估的最终结果,计算公式为:
应核定纳税额=测算应纳税额×(1+经营状况系数 +地段系数)⑧
(1)经营状况系数按纳税人的注册资金大小划分,例如把注册资金3—10万元的纳税人作为中间参照,确定其经营状况系数为0,上下浮动10%,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经营状况系数确定为0.1,注册资金3万元以下经营状况系数确定为—0.1。为了进一步细化管理和精确计算,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中间值和浮动值,上下浮动多次,确定多个注册资金区间和经营状况系数。
(2)经营地段好坏直观反映为繁华程度,考虑到地段好坏与房租高低成正比关系,我们把房租换算成单位面积房租,通过离差系数上下浮动,可以将纳税人按其单位面积房租划分到多个房租区间,然后确定地段系数。
单位面积房租(d)=房租/营业面积
单位面积平均房租(p)=∑单位面积房租/户数 离差系数=√∑(d-p)2/户数
地段系数=单位面积平均房租±离差系数×n
(n∈1、2、3、4……)
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不计算离差房租,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数值划分房租区间,例如:某一经济区域单位面积平均房租为20元/平方米,我们把单位面积平均房租上下浮动5元/平方米,则可以将纳税人按其单位面积房租划分到三个区间,地段系数可分别确定为15、20和25。
d15元/平方米,萧条区;
15元/平方米≤d25元/平方米,中等区;
25元/平方米≤d,繁华区。
(面积费用法适用于从事商业批发和零售的纳税人。各专卖店如果无法取得其合同销售额,可以使用此办法进行评估;修理修配行业在未建立新的评估模型前也可应用;农产品购销行业要通过现场查验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计算其应纳税额,价格参照当地收购价确定。)
三、纳税评估实践与经验
(一)个体户纳税评估实践
我们筛选出105户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户进行逐户调查,收集了面积费用法涉及的所有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出商业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14元/平方米,修理修配和工业性加工的单位面积税费参数为21元/平方米,进一步计算出应核定纳税额。最终结果不出所料,只有少数纳税人的应核定纳税额与原定额接近,大部分纳税人的应核定纳税额远远超过原定额,有的达四倍以上。由于这个结果不是利用直接销售证据得出的,属于间接求证,只能作为定税的参照。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筛选出其中一部分进行约谈举证,纳税人对推算结果没有提出疑义。由于毛利率是参照全国的成本利润率,与本地纳税人经营水平多少有些出入,最后确定了25户个体户进行定额调整,月增税款10200元。
(二)开展纳税评估的经验
1、开展个体纳税评估必须走出“评估无益、评估无法、评估无效”的思想误区。我们通过实践证明,对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和帐务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面积费用法是其中一种必要方法,关键是能否掌握充足、真实、准确的数据,而纳税评估的效果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验:一是直接效果,即查补或调整增加的税款;二是间接效果,通过积累经验、完善分析方法、建立数据模型和税负预警机制,控制流失的税款;三是后续效果,通过改进管理弥补税收漏洞,防止流失的税款。
2、必须处理好纳税评估与核定税款的关系。对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评估与核定征收有联系,但纳税评估不同于核定税款,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互相取代。纳税评估与核定税款有以下几个区别:一是目的不同,核定税款的目的是为了征收税款,纳税评估的目的是检验定税的准确性;二是方法不同,核定税款依据纳税人的规模、成本费用资料和同行业价格等因素确定,具有直接性,而纳税评估主要通过行业分析、案头资料审核结合实地调查进行,具有间接性;三是要求不同,核定税款要求依据充分、程序正确、资料完整,公平、公正、公开,纳税评估要求分析准确、程序适当、剖析问题;四是依据不同,核定税款依靠直接证据,纳税评估注重分析结果;五是处理结果不同,核定税款的结果是以后征税的依据,而纳税评估的结果是可能有问题,也可能没有问题,有的问题能直接处理,问题重大或通过评估不能查明原因的要移交稽查环节。
第二篇:关于纳税评估论文
关于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随着征管改革而伴生的新生事物,在征管与稽查分离以后,其初衷是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旨在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
为进一步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强化税源监控,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以期通过纳税评估构建一个税企互动的工作平台,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执行和遵守税收政策法规,为纳税人提供更为深层次的纳税服务,树立和弘扬一批诚信企业,促进整个社会的诚信纳税氛围。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税务管理、提供纳税服务的方式之一。通过实施纳税评估发现征收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以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矫正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纳税评估作业流程分为评估信息的采集、评估对象的选定、评估分析、核实认定、评定处理五个环节。
全面掌握涉税信息是有效进行纳税评估的关键,因此纳税评估信息的采集应以“准确、详细、及时、全面”为基本原则,实行多途径、多方式的信息采集。采集的内容既要包括税务机关内部信息,例如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涉税举报、税务稽查综合情况反馈、税收情报交换等;也要包括税务机关外部的涉税信息,例如来源于其他行政管理机构、银行或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综合治税信息以及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互联网等信息载体的有关纳税人的商情、广告、重大投资等方面的涉税信息资料。
纳税评估对象的选定,是在税收管理部门评估选案人员占有大量信息基础上,对评估客体的各项涉税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处理,找出评估客体中存在申报纳税非常规现象或者有疑点的零、负申报户、纳税异常户以及用票异常户,作为下一个环节评估分析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征管需要,直接将存在共性纳税问题的某一类别企业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根据综合治税信息确定评估对象;根据税收管理员日常征管发现的其他纳税疑点问题确定评估对象。
评估分析是对已选定的纳税评估对象进行单一企业的案头评估分析,它是一种逻辑性的分析判断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此环节纳税评估人员依托计算机征管网络中该企业的相关信息,结合日常对所分管纳税人的情况掌握,与上年同期、历史同期和行业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明确的评估疑点。
核实认定是指由纳税评估人员区分情况,分别以询问、约谈、实地纳税评估等方式对评估对象存在的纳税疑点进行核实和性质认定。对于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评估人员可通过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核实,并做好询问记录;对需要约谈的,下发《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进行约谈并填制《纳税评估约谈笔录》;对通过询问、约谈仍不能核实的疑点问题,可采取实地现场核实的方法。在核实认定环节纳税评估人员通过与纳税人沟通交流,帮助纳税人更精准地掌握税法,有效解决纳税人因疏忽或对税法理解产生偏差而产生的涉税问题,规避纳税人处罚“陷阱”,缓解征纳矛盾,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对存在重大涉税问题的现象,核实认定环节可以为税务稽查确认违法事实,准确定案,提供事实依据。
在评定处理环节,纳税评估人员根据评估分析、核实认定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对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纳税评估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如:查无异常、自查补税、移交稽查等。然后区分不同情况,制作相关文书,进行报批处理。
当然,纳税评估也存在很多问题。
1.纳税评估工作的定位不确切。现在的纳税评估工作主要表现形式为纳税评估工作是通过资料分析、评估约谈等方式查找税收问题,近似案头的纳税检查,其评估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也是以查出问题的多少为发展方向。且为了与稽查工作区分,评估过程中一般不调取账簿凭证,不到纳税人的经营场所。方式上局限于查对相关经营报表、计算相关经营数据、与企业核实相关疑点等。静态的监督形式无法了解企业动态实际情况,其结果势必出现难以全面查阅、掌握纳税人的账簿凭证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嫌疑问题,成效不明显。上述评估方式是否可定位为管理式纳税评估;另一种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税务稽查,但手段及与实际稽查又不完全相同,即可不按稽查工作程序进行,只针对疑点问题核查相关账簿凭证等,局限于个人操作的较浅的核查状态。同时,由于有效监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纳税评估工作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掌握外部相关信息,形成一些评估盲点。评估人员受相关因素约束,没能全面发挥主动管理监控职能。而纳税人大多也未把纳税评估当作是一次自查整改机会。因此,对纳税评估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即通过评估手段和调查手段,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2.信息资料拥有量不对称。无论采取何种纳税评估工作方式,都离不开拥有翔实的数据资料源,纳税评估过程中力求做到将评估对象的相关经营指标、实现税收指标、各指标的相关峰值等进行充分测算、比对、定量、定性分析,据以找准切入点。由此可见,缺乏足充的数据资料源,纳税评估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常常遇到因信息资料拥有量不对称的窘境,如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生产经营类信息、经营核算类信息以及其他诸如登记注册类、银行账户及账号、价格类等相关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涉税信息。而税收管理员就目前情况看,尚无有效渠道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庞杂的信息,也仅能对纳税人已报送报表信息资料所反映的“税负”等表面问题问题有针对性评估,但由于信息资料源不完整或有可能错误,无法把问题完整地分析、查找出来,难免出现评估效率低,而且审核误差大。只有充分掌握了上述各类信息并进行测算、比对以及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评估分析和准确判断。
3.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无论是从现实税收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还是从税收征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需要造就综合性、符合型的税收管理工作者,即既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理论、财会技能等等,还要掌握税务管理、税收政策、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但现在从事税收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原岗位技能分离明晰下的专管员制运行一定时期改革后演变过来的,这部分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特点表现为技能的单一性较强,自身后续知识、技能的更新又跟不上纳税评估工作所需技能要求,他们中的税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对经营管理、经济理论、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税收管理员队伍中缺乏足够的专门综合性、符合型的人才在从事纳税评估实践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带动作用,必然造成开展纳税评估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效率不高。有的只能完成一般意义上的看看表、对对数、查查票等浅层次评估,无法收集、分析、评估深层次、代表性涉税问题,使纳税评估工作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其解决方法也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1、要切实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效率和效益,关键在人!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加强培训教育、评估实务演练等,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政治素养、各类相关知识、税收业务的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需要评估人员既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财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要求评估人员能够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评估人员进行约谈或举证确认,所以要求评估人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经营特点,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要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约谈技巧。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只有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从事评估工作才能促进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与纳税人的约谈技巧等进行系统轮训。二是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评估人员对评估方法、约谈技巧、报表分析方法等进行交流总结,使纳税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实务演练中得以普遍提高。三要加强评估工作考核,鼓励先进,带动后进。通过系统的组织学习、培训、交流、考核,进一步提高全体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使评估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2、努力加快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步伐,建立充足的信息资料数据库。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为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征管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当前纳税评估的难点集中体现在现金交易的扩大以及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二套账等情况时有发生,偷税隐蔽性越来越强。若能尽快将金融保险、海关、工商、民政、统计、审计等等与税务机关充分运用金税工程、CTAIS、纳税评估等软件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分析资料。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展搭建纳税评估信息系统平台的涵盖面和数据量,为切实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撑。
3.提高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运用能力。一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或部门为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平台提供保障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完善法规、规章等法律形式,制定纳税人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二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散于CTAIS税收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系统、进出口退税系统、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和工商、银行、地税等内部、外部系统的纳税人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四是要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纳税评估操作软件,增强自动对比、计算功能实现快速、准确查找疑点问题。即根据每个不同行业,自行采集输入有关设备的产出量、耗用原材料、电、煤、工资等指标以及产品的正常价格,取行业平均数,计算出应有的销售收入和税负,对成本利润率、毛利率、税负差异率、库存变动幅度、应收应付账款变化幅度等疑点数据自动筛查,找准被评估
对象。
4、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将纳税评估寓于纳税服务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能较好地对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能有效地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他们正确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并将评估结果通报被评估对象的过程,也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正确理解和正确履行涉税事项的有效的途径。纳税评估对非主观故意偷税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倡导的实事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及时、不准确、财务核算不正确等因素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问题,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因直接进入稽查后对案情分歧而产生直接冲突的可能,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不断优化治税环境的作用,促进纳税人依法明白纳税、正确纳税、诚信纳税。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税源监控。税收评估可将覆盖面扩大至直接对财务核算制度、资金运作、营销管理、生产消耗、市场环境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测算评估,并做出合乎情理的评估结论。税收评估的深入发展必然要对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全方位控制,形成更加科学、更加严密并囊括纳税人进料进货、生产经营、出库销售各项指标的税收评估体系。二是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对于征收环节,评估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案头稽核,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异常申报行为,避免大量非正常申报的持续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数据,建立指标警戒体系,做到申报资料的最大限度利用,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有效的“后续”。三是有利于完善监控网络。税收评估正是强调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搜集和掌握,要求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政策、运用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各方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大量、充分的案头静态分析,考虑各种因素对纳税行为的影响逐步判断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四是有利于搞好内部管理。在做好外部监控的同时,税收评估还具有对内监控的职能,通过每月计算机资料的分析,对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户籍变化、政策执行、稽查效果等形成数据,制作报表,推行数据化管理。五是有利于密切征纳关系。税收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对某些违规行为,以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方式或者移交稽查局进行稽查处理的方式解决。
纳税评估在纳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相信抓好这项任务将对我国的税收有着显著的提高。
谭艳
第三篇:纳税评估国际借鉴研究
纳税评估的国际借鉴研究
国外纳税评估现状
新加坡是推行纳税评估制度较为规范的国家,其纳税评估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纳税评估分工较细。税务处理部负责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公司服务部对法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二是重视纳税人的自查自纠,在评税工作中,都要先给纳税人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三是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
英国也是纳税评估制度推行得较好的国家。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一般都需要经过纳税申报、估税、税款缴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估税是税收征管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税务局认为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税收申报不完全,则可以对其少缴的税款部分签发估税单,如果稽查员发现纳税人有利润未被估税,或者纳税人获得了无资格享受的减免,可以对纳税人的这些应课税所得签发补缴估税单。美国税务机关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将重点力量放在税务审计上。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一半以上。纳税人申报后,税务部门必须严格审核纳税人申报的每份报表。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审核比较。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计算错误或申报不实者,税务部门会书面通知报税人。审计选案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中心。税务审计对象确定的基本程序是,根据税务部门事先确定的计分标准,由电脑评分,然后根据评分高低加以确定。通常是收入越高、扣除项目越多、错漏越多者,分数就越高,成为审计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
日本的税务审计由专职税务人员负责。审计主要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公司把纳税申报表送来后,审计员马上进行办公室审计。这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同行业、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审计按公司及行业的类别进行。实地审计就是调查公司账簿保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它是在办公室审计对公司自核税额不确信时,进一步采取的审计程序。根据纳税评估结果,日本税务部门针对纳税人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分别实行“白色申报”和“蓝色申报”,激励纳税人在健全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申报。
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都是高级税务官员,他们均经过严格的挑选,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3至4年的工作经验。税务审计对象是通过计算机打分选户确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必须熟悉被审计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通过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如果企业不提供会计核算资料,或资料不齐全,审计人员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税款估算。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出来的问题逐一向企业通告。
俄罗斯税法详细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计的方法和条件。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大部分公司的室内审计至少每季1次。税务机关对某些税收项目进行初审,如果审查中发现填报错误或所提供的材料和凭据相矛盾,税务机关要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更正。如发现偷税漏税,则对纳税人下发补税和罚款通知书。
国外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
1、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各国税务机关都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涉税信息,不仅包括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征管信息、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等内部信息,还包括从海关、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机构共享的外部信息。例如,澳大利亚从经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获取足够的外部信息,同时从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采集内部信息,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美国国税局计算机征管网络与金融、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了十大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共享纳税人的涉税资料,为纳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持。
2、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系统化
纳税评估指标是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模型等方法,实现信息处理的模型化、系统化。美国国税局下属各级检查部首先由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由评税模型检查纳税人是否已经登记、申报纳税,并对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审查是否如实申报,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税款。纳税评估计分标准的模型及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动态调整,使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位纳税评估
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纳税评估的形式、范围、机构设置、流程等具体内容。俄罗斯通过税法典,规定了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并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分为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德国也通过税务审计法规定了税务审计的范围、形式及审计期间等内容。
4、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应用专业化评估人才
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都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同时对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纳税评估人才成长的机制。德国的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善,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集团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德国对现场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招聘的税收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通过专门考试,或者至少在一个税务局工作一年以上。在税收审计培训方面,新雇员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新人员训练。在新人员训练结束后,每位税收审计员需要独立审计三个小企业,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税务局评估。澳大利亚也专门把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工作、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第四篇:纳税评估与服务研究
纳税评估与服务研究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下同)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活动。纳税评估是处置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充分展现了“服务型评估”的功能,寓纳税服务于纳税评估工作之中,积极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减少纳税人因疏忽遗漏或税收知识缺乏而造成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其办税质量和税法遵从度,切实增强征纳双方的互信度,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密切税企关系,又深化优质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就基层纳税评估工作来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人仅就如何通过开展纳税评估,进一步优化办税服务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开展纳税评估对于深化办税服务的意义
按照目前征管模式的发展趋势看,纳税评估将逐步成为基层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建立预警服务体系,有利于逐步构建税企之间良性互动平台,推进税收工作重心由“执法管理型”向“法治导向型”的转变。
㈠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推行预警服务,可以体现税收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从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出发点来看,对纳税人其实是一种涉税风险的“预警”,重要的是通过纳税评估在税企之间建立起“缓冲带”,在征管和稽查之间设置了“过滤网”,充分体现了税务行政执法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使税收工作更具“人情味”。对评估中发现的涉税疑点,可以采取《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形式建议企业自行更正、补足申报、缴纳税款和滞纳金,而不进行涉税处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评估工作是一种“柔性”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辅导纳税人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正常的税收经济活动,体现出人性化理念。
㈡通过开展纳税评估,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可以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从严管理、依法治税、创造公平的税收执法环境,其本身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目前由于个别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纳税意识淡薄,作假账、账外设账等 1 情况时有发生。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及时纠正纳税人偷、逃、避税的花招伎俩,使纳税人自觉进行依法诚信纳税,从根本上保证公平的纳税环境。
㈢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提高企业防范能力,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通过纳税评估和税收约谈,不仅可以将纳税人最需要的税收法律、政策及时宣传到位,纠正纳税错误,规避纳税风险,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而且,纳税评估从评估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入手,采集成本费用率、管理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相关指标值,与预警值对比,从中发现疑点问题,并针对疑点问题及时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约谈,进行实地核查。这一过程既是对企业纳税优劣的一个认定,同时也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量。因此,通过纳税评估可以帮助纳税人找出经营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差距,提供降低成本的渠道,同时提高财务管理和账务核算水平。这无疑是纳税人所需要的税务部门深化服务层次的具体体现。
㈣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实现稽查科学选案,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加公平的税收执法环境。
纳税评估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是对征管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稽查工作开展的源头。通过建立将纳税评估与稽查选案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纳税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避免稽查选案环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部分纳税人长期不查,部分纳税人检查次数过多,减少诚信纳税企业进入稽查环节的频率,体现了税收的合法性、公平、公正性,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税收执法的目的。
自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一年多以来,我们蓟县国税局按照“税收分析找问题,纳税评估查原因,重点稽查促征管,责任追究抓落实,强化管理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依托,以税收分析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突破,以下达指令性评估指标为重点,以申报稽核为核心,以责任追究为保障,促使纳税评估工作显现生机。
2013年,我局通过对173户纳税人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收入2700.15万元,其中,增值税 621.02万元,企业所得税 546万元,其它税种34.54万元,调减留抵增值税进项税 282.59万元,弥补以前亏损1216万元,超额完成 2 市局下达的评估任务。我局于2013年底,由主管副局长吴局率领走访了本市纳税评估走在前列的塘沽、北辰、西青等几个局交流评估经验,和我局一样,本市各区看似任务完成圆满,一些问题也暴露无疑: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制约,加上基层管理员队评估不是很理解,导致相当一部分评估收入是汇算清缴期辅导和企业自查收入,还有一部分是预收账款企业未及时做收入的税款,有的管理员干脆让企业自查入库评估税款收入。
2014年市局改变策略,规定:只有评估实际入库税款才统计为评估收入,着无疑增加了评估的难度。2014年上半年,我局通过对67户纳税人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收入1245万元,完成全年评估任务的75%。虽然也完成了评估指标,但从我们考察了解基层所评估人员的评估案卷、评估相关指标的运用和评估方法等来看,依然不是游刃有余,评估工作异常吃力,往往在评估科的帮助下勉强完成。
以上实践表明,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动了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但就我局的情况而言,其成效不是很明显,有多方面的原因。
二、当前我市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纳税评估施行以来,我们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税务人员对评估的认识不足。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税务干部,对操作模式的改变是困难的,没有观念上的改变,没有准确规范的定位,纳税评估工作就不会有高的工作效率。当前,一些有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基础的干部,充实到了纳税评估的岗位,由于对纳税评估工作还缺少明晰的认识,工作中还是抱着一些固有的模式和思维。同时,纳税评估工作目前定位尚不清晰,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尚未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具体实施缺少可操作性,(比如第三方信息的共享等),使一些问题只能纸上谈兵,无法深入和难以落实。还有的基层所长和管理员认为,纳税评估是评估科的事,和基层所关系不大,不愿意支持“管评联动”的做法,单纯提出评估独立进行,还有的直接把评估等同于稽查看待。
㈡评估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纳税评估专业性较强,客观要求评估人员精通税收业务知识、相关财务知识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而目前大多数纳税评估人员还不能掌握对企业财务进行审核、分析、测算、取证、质询等全部技能,少数人只能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难以评析出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方面我们得向发达国家学习,比如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都是高级税务官员,他们均经过严格的挑选,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3至4年的工作经验。
㈢评估信息资料相对不足。
目前,我们运用的评估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发票领购开具等内部信息资料,而来自税务外部的信息却很少,造成了信息交流不畅通。税务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长效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同时由于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能充分相互交流,造成大量评估信息沉淀。还有的税收管理员日常信息采集不全面,纳税人虚报、假报、少报信息资料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给评估的案头分析工作带来巨大难度,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
㈣纳税评估深度相对不够。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仅为完成评估任务而评估,有的甚至停留在看看报表、翻翻账薄、对对数字等浅层次上,没有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对加强税源动态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为纳税人服务的作用。
㈤评估结果的后续跟踪监督没有到位。
一些评估结果没有达到评估 “预警”、“服务”以及处置税收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作用。目前,我市有个别区县(如大港、蓟县)在搞把评估从基层所拿上来组成专门的评估团队进行评估,本人认为纳税评估可以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来进行,但必须有转交评估结果的制度和程序,将评估后的后续监控完善起来;如果上年的评估问题,由于没有基层所的后续监管第二年又出现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 :我局纳税评估科对某房地产公司进行纳税评估,发现该房产公司通过中介机构评估增加建筑成本3500万元,理由是原材料和人工费涨价,记入建筑成本科目,在评估时尚未结转成本。我们及时向领导和市局反映,但是没有移交基层管理单位的手续,只能口头告诉有关人员一声,如果后来该管理员调换岗位了,那这个问题他是否向下一任管理员移交,不得而知。但如果有移交手续,放在档案里,那么后任管理者就可以一直监控下去了。
㈥对纳税评估的宣传力度不够。
现在有很多纳税人不太理解纳税评估,有的甚至有些敌对,认为只有花钱请的中介机构才会真的帮助企业审计,税务局评估也是稽查,也来查税,不是很配合,有的甚至隐瞒数据、隐瞒事实逃避、对抗评估,因此评估效果大打折扣。
三、国外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
我国开展纳税评估才几年的时间,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服务体系,应充分借鉴别的国家成熟的经验:
㈠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各国税务机关都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涉税信息,不仅包括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征管信息、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等内部信息,还包括从海关、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机构共享的外部信息。例如,澳大利亚从经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获取足够的外部信息,同时从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采集内部信息,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美国国税局计算机征管网络与金融、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了十大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共享纳税人的涉税资料,为纳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持。
㈡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系统化。纳税评估指标是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模型等方法,实现信息处理的模型化、系统化。美国国税局下属各级检查部首先由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由评税模型检查纳税人是否已经登记、申报纳税,并对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审查是否如实申报,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税款。纳税评估计分标准 5 的模型及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动态调整,使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位纳税评估。
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纳税评估的形式、范围、机构设置、流程等具体内容。俄罗斯通过税法典,规定了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并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分为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德国也通过税务审计法规定了税务审计的范围、形式及审计期间等内容。
㈣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应用专业化评估人才。
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都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同时对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纳税评估人才成长的机制。德国的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善,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集团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德国对现场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招聘的税收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通过专门考试,或者至少在一个税务局工作一年以上。在税收审计培训方面,新雇员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新人员训练。在新人员训练结束后,每位税收审计员需要独立审计三个小企业,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税务局评估。澳大利亚也专门把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工作、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四、深化服务,提高纳税评估水平,促使纳税人增加纳税遵从度 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税收管理手段,随着评估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延伸的办税服务必将日益深化。那么,作为现阶段的税收管理人员,如何以纳税评估为契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在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势呢?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加大对逃税的处罚(包括刑事的、民事的处罚)力度、改进现金管理法制,控制现金流量是企业增加纳税遵从的基础。
1.从法律制度上,加大对逃税的处罚力度,让企业不敢犯法,更加注重与纳税评估的配合,从而增加纳税遵从度。
比如,美国较之中国,逃税罪的刑事法网表现出既广又严的特点。“广”是指刑事处罚范围广;“严”一方面,罪名结构层次严密,另一方面,法网出口条件限制更严格。据美国联邦税务局的报告,2009年联邦税务局对纳税申报的稽查率只有1.03%,而全美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比率达84%,如此低的稽查率下,仍能保持高度税收遵从,逃税罪刑事法网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后盾功不可没。美国逃税罪刑事法网的特点正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严而不厉”的刑事立法政策相契合,是当前中国逃税罪刑事立法转变的方向。
2.从经济制度上,要真正搞好纳税评估的前提是,控制现金流量。目前,我国偷逃税款行为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大额现金收支以及大额应收应付等虚拟资金流转来完成的。我国的洗钱问题日渐突出,不仅破坏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危害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冯淑萍说,由于现行预防监控洗钱的法律体系不完整,法律级次和法律效力低,适用范围窄,已经影响了国家反洗钱的力度,因此有必要尽早出台一部专门遏制洗钱行为的法律。
美国为什么不发行大额钞票,甚至100美元面额的钞票都很少有人用呢?源于美国人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它有效的防止了洗钱等金融犯罪,并且对行贿等犯罪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基础制度,是一种能起到制约、派生,影响其他制度(制度变迁)的原生性行为规则,其在人类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在美国,现金管理的职能由联储及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国税局、雕刻与印刷局(BEP)和造币厂(US Mint)共同完成,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现金。
作为美国财政部的下属机构,国税局的职责主要是向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其理解并完成纳税义务,同时处罚那些不愿遵守税法的公民与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为防止利用现金交易逃税,国税局要求任何从事贸易及商业活动的个人和机构对超过1万美元的用现金结算的交易都要按照规定填写报表(Report of CashPayments Over $10000 Received in a Trade orBusiness),该报表同时也需报送联邦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被其用于提供洗钱犯罪的线索。此外,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国信用社协会和储蓄银行监管办公室作为银行监管机构负有对银行执行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情况的监督责任。在这个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被监督的地位。
美国的现金管理制度对违法者有非常严格的处罚方式,个人不报送国际现金与货币工具运输报告,或在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省略或虚假称述,将被处以10年以下监禁和50万美元以下罚款,其现金或货币工具也将被没收。如果金融机构或赌场不对超过1万美元的现金存取递交报告或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的省略或虚假称述,金融机构或赌场将被罚款25万美元至 100 万美元,直接责任人将最多被处以10年监禁。如果个人或企业故意忽视FinCEN Form 8300表报送要求,未能及时完整地报送该表,将被处以最少2.5万美元的罚款,如果不报送 FinCEN Form 8300 表或在报告中存在实质性省略或虚假称述,个人将被处以25万美元以下罚款或5年以下监禁,企业将被处以50万美元以下罚款。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从根本上遏制偷逃税犯罪,就要控制现金流量,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只有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范,企业才会重视、认识纳税评估服务行为是为他们规避纳税风险,纳税评估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加之评估服务、税法宣传的作用,企业才会真正从潜意识里愿意纳税遵从。
㈡改进工作方法,深化纳税服务,是搞好纳税评估的前提。1.转变思想,搞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管理员的职能,是日常税收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深层次的管理行为,通过对纳税人信息(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纠错,组织自查自纠,可大大降低纳税人非故意违法造成的纳税风险。纳税评估发挥日常监控服务作用,这充分考虑了广大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受到纳税人的欢迎,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为了充分展示纳税评估的服务 8 职能,税收管理人员要摒弃执法者高高在上的思想,真正明白搞纳税评估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更加透彻地理解税法,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因此,税收管理员要自觉树立通过纳税评估搞好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注意避免将纳税评估变为纳税检查。
2.在评估过程中,将纳税评估与税务约谈相结合,实行人性化服务。根据案头审核发现的涉税疑点,评估人员及时约谈纳税人,就涉税问题进行交流,对纳税人存在疑惑的税收问题进行专项辅导,积极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把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税收违法行为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3.不能以补税多少作为衡量评估成效的主要指标。
纳税评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能以补税多少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衡量评估成效。评估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服务形式,既提高监控能力,又提高服务水平。工作的目标或重点是为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减少差错。通过评估补税款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的成效,但不能把补税作为评估的主要目的。以补税多少论英雄现象,偏离了纳税评估工作目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举例说明:全国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系列教材——税收基础知识P254页,税收趣闻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税官评估申报表,发现一个叫德林的公民少缴纳4美分的税款,用了20美分的邮资,挂号寄去了税单,花去5倍的邮资,这充分体现了税局的评估服务,而不是为了单纯增加税收收入。
近年来,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其相关理论也不断运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考核中,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应充分借鉴别的国家成熟的经验,推进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系统化、规范化。
比如: 美国联邦税务局在近10 年的实践中,将“3E”(经济、效率、效能)作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和衡量的一般性指标,建立了以税法遵从、纳税人和合作机构评价、政府评价为核心的3类指标体系,对纳税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在这3类指标的预期结果之下,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日益指标化、系统化,纳税人满意度指数连续上升。
4.注意将日常管理与纳税评估合一,降低纳税评估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
目前,由于信息准确性、完整性不够,在评估时常常需要纳税人提供资料并进行说明,增加了纳税人的成本。因此,要注意将评估与日常管理结合,税收管理员在日常下企业辅导时注意采集纳税评估所需的信息资料,减少纳税人上门说明,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相关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疑难问题,有效避免因不懂、不知、不会引发涉税风险,促进纳税人正确执行税收政策,规避纳税风险,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通过专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更深,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辅导,显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对纳税人更有说服力。
5.注意将评估结果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相结合
纳税评估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来源,要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对纳税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标准进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对高等级的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办税能力,对有意偷税的移送稽查,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6.注意做好纳税评估成果的延伸利用
对通过纳税评估发现问题的纳税人,要在自查补税后监督、协助做好账务调整;对移送稽查的纳税人要做好事后跟踪,加强依法纳税意识的教育引导;对因管理不善而使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纳税人,要帮助分析原因,发挥税务人员接触面广,对相关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优势,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在评估工作中,要注重评估的工作质量,做到评估一户,结算一户,使被评估企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涉税行为,并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税务机关要对被评估的企业及时地跟踪检查,采取回访的办法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好评估补税账务处理及其他后续工作,消除评估“后遗症”;对财务不健全的企业,列入长期跟踪服务对象,开展重点辅导,以促进被评估企业步入健康的良性化轨道,让广大纳税人充分认识到评估不是在“作绣”、“走走过场”,而是一种“分析在前,提醒在中,检查在后”的服务管理模式。为此,要做到对评估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①是评估中发现违法违章的预先告知并限期整改到位;
②是对评估出来的税款及时督促入库;
③是对评估存在的问题,需要调帐处理的要监督企业及时调整,并实行事后跟踪服务。降低纳税人的涉税风险,促进税企双赢。
㈢完善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是搞好纳税评估的重要保证。
税务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与银行、海关、工商、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联网,开发软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广泛采集企业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信息,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信息,了解结算资金的变化情况,实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全方位监控,为智能化分析、评估提供有力保障。
㈣实现评估的现代化机制,是搞好纳税评估的内在要求。
1.应积极配合国家局和市局研发评估审计采集软件。纳税评估应与中介审计机构一样研发审计软件,入户采集企业财务信息,运用评估软件分析比对每个企业的涉税信息,有针对性实际分析企业信息,这样采集的信息比税务机关CTAIS系统采集信息和企业申报的信息不知精准多少倍,这样会大大增加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2.应破除税务机关各部门闭门造车的观念,将稽查部门使用的无锡奇星查账软件和辽宁推出的审计型软件,广泛培训纳税评估人员使用,进一步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㈤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搞好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的根本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纳税评估工作要求管理员既熟谙税法,又通晓财会、相关法律知识;既会使用计算机,又具有约谈技巧;既熟悉企业的经营特点、产品工艺流程,又能根据各种涉税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但目前看,基层能够同时具备上述各项素质的优秀管理员较为缺乏。因此,应积极培训后备年轻干部,把年轻干部放到一线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其次还要注意在评估中边学习、边培训、实战积累,尽快地提高基层管理、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
纳税评估介于纳税申报与税务稽查之间,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以实现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服务。因此,我们坚持“在评估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的评估科工作精神,在开展纳税评估时,评估人员认真仔细宣传纳税评估的目的、意义及服务本质,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和评估规程,工作时讲究气氛融洽,约谈时尊重纳税人、纳税人急 11 躁时不卑不亢,耐心宣讲税收政策,针对企业评估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尽力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至最低;将服务寓于纳税评估实务的执法理念,有效促进征纳和谐,这也是我们的纳税评估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具体体现。
纳税评估科 马德兵
2014-9-21 12
第五篇: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疑点问题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2.纳税评估工作按照___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责任展开。(属地管理、管户)
二、选择题
1.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2.筛选评估对象,应参照纳税人(ABCD)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A、所属行业 B、经济类型 C、经营规模 D、信用等级 3.下列哪些纳税人应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AD)A、重点税源户 B、特殊行业的企业 C、零税负企业 D、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
4.税收管理员应当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AB)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项目和问题。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合法性 D、有效性
5.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6.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等批准内容审核,主要核实延期的(ACD)等。A、延期的真实性 B、延期的合法性 C、批准延期的时间 D、预缴税款情况
三、判断题
1.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一律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错)
2.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对)
3.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错)
4.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错)5.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错)
6.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对)
四、简答题
1.纳税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有哪些?
答: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预警值;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五、分析题
请根据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销售额变动率指标情况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业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销售额变动率 22% *
答案:该公司月份的毛益率8%低于同行业平均毛益率l4%,说明甲公司的毛益率水平不正常;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2%,毛益率却比去年下降了2%,通过配比分析,则进一步表明该公司的毛益率指标不可信,有存在瞒报收入、账外收入的情况及其他申报收入不实或成本不实等嫌疑。
2、评估人员以2011汇算清缴为切入点,收集企业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企业所得税事项备案等资料。结合日常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对上述资料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分析,重点对往来款项、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分析,查找造成亏损的原因和评估疑点指标。评估人员确定了应付款项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税金及附加变动率等重点评估指标,并发现应付款项变动率是变化最多、最大的指标。评估人员采取的方法是选择几家房产企业进行剖析,相关异常指标列示如下:
(1)F公司疑点。2011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变动率为1159%。根据日常管理了解的信息,该款项主要是用于筹集主楼的建造成本,并且该公司辅楼与裙楼建造在前,主楼建造在后,两者建在同一个地块上,公共部分成本合理是否分摊是评估关注点。
(2)Y公司疑点。2011年往来款项大,且长期挂账,其应付款项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差异达14倍;2010年~2011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变动率为-70%,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44%呈反向波动。同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Y公司与香港C公司联合开发雁鸣山庄,2011年9月已销售完毕,到2011年底尚未结算,Y公司未就此项目所得申报纳税。
(3)J公司疑点。其他应付款6.2亿元,数额巨大,且2011年较2010年增长幅度达65%,引人关注。财务费用2423万元,与经营收入611万元不配比。J公司无在建项目,对其大额资金往来项目需要进一步评估。
(4)H公司疑点。2011年末应付款项较高,为3435万元,与当年703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且变动率为-66%,应重点关注。
请分析这几家房地产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选择题(前两题单选,后四题多选,每题2分)
1.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D)情形,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并注明“未发现违法行为,审定后归档”的建议。
A.纳税人拒绝主管国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2.纳税评估约谈说明时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B)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3.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有(AC)。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C.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D.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3.加强税源分析与税源动态监控,按照(ABCD)、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A.地区 B.行业 C.企业 D.税种
5.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6.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
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在一个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得以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转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的意见。()
2.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
3.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4.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X)
5.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X)
6.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X)
7.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纳税评估基本流程
采集信息 确定评估对象 案头分析 约谈举证 调查核实
结果处理
2.简述纳税评估结果处理
提请其自行改正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移交稽查处理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提交上级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3、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区别
(1).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也可以是上级税务机关。而税务稽查的实施主体则是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即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
(2)两者的属性不同。纳税评估不是行政执法行为,而且目前也不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它只是税务机关为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优化纳税服务所开展的一项内部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涉税违法行为,它提供的是一种预警和告诫,是在稽查查处与日常管理之间建立一个较宽的缓冲带,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能的违法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与税务稽查的打击性相比,纳税评估更多地体现服务性。税务稽查不仅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也是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定程序,它侧重于对涉税行政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带有明显的打击性
(3)两者的职能不同。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虽然在促进收入增长、监督税收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方面有着共同的职能,但是在其他职能上,两者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通常而言,纳税税务稽查还具有惩处职能、教育职能,即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教育其他的纳税人守法,这两大职能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而另一方面,纳税评估则具有较强的服务职能,这又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
(4)两者的程序不同。税务稽查具有严密的程序规定,并且在每一个程序中,都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送达规定的税务文书,如检查前应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调取账簿前应下达调账通知书等,这些文书都是法定的。纳税人通常不能拒绝这些文书,并且需要按照文书的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如果程序有误或缺少规定的文书,税务稽查就可能归于无效,税务机关将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纳税评估虽然也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但是这些程序都是内部性程序,不是法定程序,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法定的文书。纳税评估过程中的文书除《询问核实通知书》、《纳税评估建议书》外,其余均为税务机关内部使用文书,《纳税评估建议书》也只是对评估对象的建议而不是法定文书。纳税人不仅可以不接受这些建议书,而且也可以不按照建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处理。
(5)两者的实施形式不同。纳税评估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案头评估,即税务机关一般是通过案头信息与数据分析发现纳税人在税收义务履行方面存在的疑点,然后要求评估对象做出解释或说明,直至疑点消除,原则上只能在税务机关内部进行。当然在案头评估不能有效排除疑点时,税务机关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税务稽查既可在税务机关内进行调账检查,也可依法进入涉税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取证
(6)两者的约束力不同。由于纳税评估并非法律所规定,也不是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因而其结果不能对纳税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果纳税人采取不配合、不接受的行为,税务机关除了可以采取税务稽查等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之外,不能运用行政权力,特别是不能采取税收保全或者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但是税务稽查就不同了,纳税人不仅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稽查,而且还有配合和协助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被课处行政罚款等等
(7)两者适用的原则具有很大的差别。纳税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纳税人的假设和怀疑基础上的,特别是首先假定纳税人对税法的不遵从,在纳税评估中可以大量使用推理,也无需证据,甚至还可以猜测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税务稽查就不行了,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不能使用假设和推理,更不能猜测,一切都必须凭证据说话,在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都不能对纳税人下结论,特别是不能认定纳税人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