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定技术规范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定技术规范
1总则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规范检测工作的量化操作,确保防雷防静电安全设施的性能有效,依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本规范。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监督检查和检测。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57-94 2000年版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GB 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QX 2-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10.1-2000 浪涌保护器 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 5003-94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HG/T 20675-1990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4 术语 4.1 建筑物 是指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4.2 构筑物
是指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4.3 电涌保护器
主要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元件。4.4 配电室
非专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发电、变电、蓄电和供电设施集中放置的专用和通用建筑物。4.5 计算机房
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放置的地点或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场所。4.6 检测点
指防雷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仪和其它测试设备的接触点或根据防雷设施结构应该确立的检查点。5 安全检查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确定
5.1 建(构)筑物 5.1.1 建(构)筑物避雷带:依据“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和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2米”,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8米”和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25米”的原则,首先将建筑物每个凸角确定为必须检测点,再根据检测点间距增加中间检测点,使其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各类建筑引下线的间距。
5.1.2 避雷网按交叉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3 建(构)筑物天面的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其个数确定检测点。
5.1.4 建(构)筑物上的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照其结构、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5.1.5 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但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
5.1.6 建筑物内附属设施
5.1.6.1 建筑物供电系统:配电室按等电位连接系统的接地点和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确定检测点、总配箱、区域配电箱、用户配电箱和终端配电设施,按设备规格,依箱(盒)内应该设立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2 电梯系统:电梯机房及机房内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道轨、井道内的等电位连接排按接地点每条确定两个以上检测点;轿箱、召唤器、电梯门、楼层显示器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
5.1.6.3 管道井、线路井:从入口开始至大楼顶层终端,按每层每井不少于1个检测点确定,两检测点间距大于6m时中间应增加检测点。5.1.6.4 消防、安防、语音、图像、数据系统:相关监控制室、操作室、中继室等和专用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总配线箱、区域配线箱、终端配线箱和电涌保护器等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5 金属管道、线槽、线桥、线架等:首先确定端头为检测点,再根据设备结构确定中间检测点,消防、给排水、暖气等每根管道不得少于两个检测点,穿线金属管、线(槽、桥、架)等测点间距不得大于6m。
5.1.7 构筑物(古塔、水塔、塔吊、锅炉、烟囱、铁塔、罐储及其它孤立高耸的构筑等):一般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其附属避雷针按5.1.3确定检测点;水塔上下水管道等电位接地,按进出管道根数确定检测点。配电系统参照5.1.6.1确定检测点。5.1.8 锅炉房
5.1.8.1 锅炉房建筑体根据使用能源类型,按照建筑物防雷一、二、三类要求确定检测点。
5.1.8.2 烟囱参照5.1.7确定检测点,但高度40m以下每个烟囱不得少于三个,40m以上的不得少于五个;金属烟囱按二个检测点确定。5.1.8.3 锅炉主体、操作台、配电箱按布设情况及设备结构确定检测点。
表5.1-1建筑物天面检测点确定
表5.1-2建筑物外附属物测点确定
5.2 民用供电设施
5.2.1电力室建筑体:通信、广播电视、医疗设备、重要机房、重要场所、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的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大型企业和生产弱电设施产品企业的配电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中、小型企业和其它的配电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2.2 配电设备系统:单位高压配电柜、低压总配电柜、分配电柜、供电终端设施以及操作台等,按其配电柜(箱)的个数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零线排、安全保护地线排、接零、接地点等按设备的连接结构确定检测点。
5.2.3 配电室:总接地、等电位接地排等按设备接地点数量确定检测点;低压避雷器、进出电力室的电缆护套及穿线管接地、直流变压器、直流蓄电箱、传输信号机柜和电涌保护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2.4 发电室(油机室):发电机、配电箱、避雷器(含电涌保护器)、进出发电室穿线管或电缆金属护套,按个(根)确定检测点。
5.2.5 高、低压变压器: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避雷器接地等按个确定检测点。
5.3 弱电设施
5.3.1 各类弱电设施机房及场所的建筑物:根据技术规定要求,按“5.1建筑物”相关内容进行检测确定检测点。
5.3.2 室外设施:建筑物上的馈线拉杆、避雷杆、旗杆、导航灯穿线管、电涌保护器及其它金属物件等,按个数确定检测点;通信塔按二个测试点确定检测点;线路支架(含吊挂钢交线)、彩灯穿线管、铠装电缆、防护栏,广告牌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各类(卫星、微波、雷达、通信)天线等,按结构、形状确定二个以上检测点。
5.3.3其它电器及电子系统:所在建筑参照5.1.1按不低于二类防雷建筑确定检测点;设备用电部分参照5.2.2确定检测点;机房内布设设施按A级电子信息机房确定检测点。
5.3.4信息系统室内设备:进出线口接地汇流总排,进出线处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或电涌保护器接地)、机柜、走线架、吊挂铁件、前端箱及电涌保护器,各类通信(广播电视、微波、卫星、雷达、)设备及电涌保护器,医疗设备、操作台、手术台、控制台及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工作接地点、屏蔽接地、汇流排接地、防静电泄流排、空调、监控系统电涌保护器、消防报警系统电涌保护器、金属门窗、机房配电箱及电涌保护器、UPS、应急照明系统电涌保护器、等电位接地排等,各类进出管线、金属竖井、通风管、等电位接地系统等分别按设备结构、形状,依照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参照5.3.7确定检测点。
5.3.5 配电室:参照5.2的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
5.3.6 高压氧舱:参照5.4.4.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5.3.7计算机房及信息系统
5.3.7.1 A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B、C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D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建筑物上的各类天线、广告牌、屋面较大金属物件等参照5.1.3-5.1.4确定检测点。
5.3.7.2 计算机数据处理、交换、集线器等设备,各类电子医疗设备,进出馈线信号避雷器、室内较大金属物件、计算机主机、空调、监控器,按台数确定检测点;各类机柜,操作台,控制台,按结构大小确定检测点。5.3.7.3 进出机房的各类金属穿线管、暖气管、集线架、架空线路承载钢绞线、光缆承重金属线、总接地线,按5.1.5确定检测点。
5.3.7.4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按5米间距确定检测点。汇流排、均压环,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3.7.5 配电室:发电机、机房低压总配电柜、专用配电箱、电涌保护器、穿线管、蓄电箱、UPS、工作接地、进出线路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总接地,按个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设备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
5.4 危险化工场地
5.4.1 石油库
5.4.1.1 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2 金属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过渡电阻)、管线金属件按个(组)数确定检测点。
5.4.1.3 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按根(组)数首先确定二个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时增加检测点。5.4.1.4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配电箱、避雷器,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栈桥、铁轨按每隔12米一个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5 石油库区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1.6 石油库区低压配电柜(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5.4.1.7 石油库区计算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参照A级电子信息机房设施,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表5.4.1 石油库检测点确定 5.4.2 汽车加油(气)站
5.4.2.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5.4.2.2 露天储油罐和建(构)筑物内储油罐按每罐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每根二个检测点确定;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罐区设避雷塔(杆),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5.4.2.3 地埋储油罐按呼吸管(阻火器)、量油孔、法兰盘的个数,分别确定检测点。
5.4.2.4 卸油(气)台防静电栓、加油(气)信息系统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点、加油(气)机、加油(气)枪、加压泵、压缩机、报警器,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加油(气)管中间有断接的根据断接点情况增加检测点。5.4.2.5 配电室:配电柜安全保护接地、避雷器接地、消防泵、金属穿线管接地、等电位接地、铠装电缆外皮接地按个(根)数确定检测点。5.4.3 液化气站、天然气站
5.4.3.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3.2 罐区:贮气罐、残液罐、观察台,分别按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法兰盘、安全阀、报警装置、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3 地上或地沟输气管道、消防管道、分别按每根二个确定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的增加检测点。
5.4.3.4 泵房:输气泵、计量仪表、机柜、法兰盘、等电位总接地、电源穿线管、配电箱、避雷器、报警装置、金属门窗、金属通风口等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5 冲气间:冲气枪、抽残枪、输气管道、法兰盘、电子(台)称、报警装置、穿线管、防静电等电位接地、金属门窗、通风口、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6 避雷塔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3.7 卸气台:液相管、气相管、防静电栓、按组数确定检测点;装卸栈桥、输气管道、法兰盘、阀门、铁路轨道、构架、鹤管,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5.4.3.8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
5.4.4 氢氧站(含乙炔站)
5.4.4.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4.2 罐区:贮气罐、分离(转换)设备、避雷塔、按每罐(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排放管、安全阀、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架空管、金属构架、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4.3 制气(加压)车间:金属构架(件)、各类生产设备、法兰盘、阀门、加压(压缩)机、金属门窗、等电位排、报警器及其它金属柜体等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4.4 冲气间:冲气咀、法兰盘、阀门、金属门窗、金属构件、防静电总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4.4.5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
5.4.4.6 各类金属管线,参照5.4.3.3确定检测点。
5.4.5 危险、化工企业
5.4.5.1 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5.2 避雷塔按每个塔体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5.4.5.3 爆炸危险环境入口处外侧裸露金属体、防护栏杆、金属门窗、金属支架、静电泄流触摸器,按个确定检测点。
5.4.5.4 生产区:各类固定的金属设备、管线、法兰盘、排放管、安全阀、支架、泵、电机、过滤器、缓和器、金属附件、非金属管段屏蔽、配电箱、避雷器、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各类生产消防管道、机柜、等电位排,按个数确定检测点;罐体、塔梯、操作口,每个按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5 装卸区:所有设备、管道、法兰盘、构建物金属体、铁轨、防静电端子、栈桥、鹤管、计量仪表、配电箱、避雷器,按个确定检测点;装卸、存放导电地坪,按每12米一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6 低压总配电:配电柜、配电箱、避雷器、总接地、进出穿线管或铠装电缆,按个确定检测点;独立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防雷装置监督检测点的确定
6.1 建筑物主体面积与防雷装置监督检测(验收)点的换算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第3.2.4条、第3.3.3条、第3.4.7条的规定,依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的一半为边长,按围拢法围拢面积折合计算检测点。围拢法原理如图所示,具体计算按下式。L/2 L/2
计算公式: n=8s/L2
式中 n——检测点数;
s——建筑物总面积,单位m2,由设计图纸查得;
L——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的间距,单位为m。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条的有关规定,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L分别取12m,18m和25m。
例如:某二类防雷建筑的建筑总面积为5000m2,则:
n=(8*5000)/(18*18)=123(点)6.2 建筑物上的附属设施:参照5.1.3-5.1.5确定检测点。
6.3 建筑物内的附属设施:参照5.1.6确定检测点。
6.4 配电系统:参照5.2.2确定检测点。6.5 建筑物通信、有线电视交接箱、数据系统接线箱、电涌保护器(含按规定应该设计、安装的电涌保护器):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6.6 进出建筑物的管线及等电位接地系统:按5.1.5确定检测点。
6.7 建筑物内外的其它设施:根据用途按第5章节的分类确定检测点。检测内容
7.1 避雷针: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防腐措施、安装高度、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焊接工艺、针体垂直度。7.2 避雷带(含避雷网):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搭接长度、焊接工艺、支撑高度、支撑间距、曲率半径、环路电阻。
7.3 引下线: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装位置、固定器件、固定间距、搭接长度、焊接工艺、利用系数。7.4 人工接地装置: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安装位置、安装形式、焊接工艺、防腐措施、降阻措施、接地电阻。7.5 自然接地装置: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利用主筋根数,桩柱的利用系数,桩、柱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地下同位含水量,焊接情况,综合电阻。
7.6 天面金属物体,竖井金属器件,各类金属管道,电梯,高低压电器设施保护、重复接地。
7.7 避雷器材:型号,参数,保护级数,安置位置,引下线材料的名称、规格。
7.8 均压环(防侧击雷):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位置,环的间距,敷设方式,连接方式,与竖井的连接,与柱筋的连接。
7.9 防静电设施: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静电地板电阻率,限流电阻,金属、导体对地绝缘率,接地连接方式,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各接点的过度电阻,防腐措施。没有包括在本规范内的防雷设施检测,按照其他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点。
第二篇: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定技术规范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定技术规范
1总则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规范检测工作的量化操作,确保防雷防静电安全设施的性能有效,依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本规范。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监督检查和检测。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57-94 2000年版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GB 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QX 2-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10.1-2000 浪涌保护器 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 5003-94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HG/T 20675-1990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4 术语 4.1 建筑物
是指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4.2 构筑物
是指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4.3 电涌保护器
主要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元件。4.4 配电室
非专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发电、变电、蓄电和供电设施集中放置的专用和通用建筑物。4.5 计算机房
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放置的地点或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场所。4.6检测点
指防雷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仪和其它测试设备的接触点或根据防雷设施结构应该确立的检查点。5 安全检查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确定 5.1 建(构)筑物
5.1.1建(构)筑物避雷带:依据“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和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2米”,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8米”和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25米”的原则,首先将建筑物每个凸角确定为必须检测点,再根据检测点间距增加中间检测点,使其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各类建筑引下线的间距。5.1.2 避雷网按交叉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3 建(构)筑物天面的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其个数确定检测点。
5.1.4 建(构)筑物上的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照其结构、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
5.1.5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但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5.1.6 建筑物内附属设施
5.1.6.1 建筑物供电系统:配电室按等电位连接系统的接地点和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确定检测点、总配箱、区域配电箱、用户配电箱和终端配电设施,按设备规格,依箱(盒)内应该设立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2 电梯系统:电梯机房及机房内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道轨、井道内的等电位连接排按接地点每条确定两个以上检测点;轿箱、召唤器、电梯门、楼层显示器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5.1.6.3 管道井、线路井:从入口开始至大楼顶层终端,按每层每井不少于1个检测点确定,两检测点间距大于6m时中间应增加检测点。5.1.6.4消防、安防、语音、图像、数据系统:相关监控制室、操作室、中继室等和专用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总配线箱、区域配线箱、终端配线箱和电涌保护器等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5.1.6.5金属管道、线槽、线桥、线架等:首先确定端头为检测点,再根据设备结构确定中间检测点,消防、给排水、暖气等每根管道不得少于两个检测点,穿线金属管、线(槽、桥、架)等测点间距不得大于6m。
5.1.7构筑物(古塔、水塔、塔吊、锅炉、烟囱、铁塔、罐储及其它孤立高耸的构筑等):一般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其附属避雷针按5.1.3确定检测点;水塔上下水管道等电位接地,按进出管道根数确定检测点。配电系统参照5.1.6.1确定检测点。5.1.8锅炉房
5.1.8.1锅炉房建筑体根据使用能源类型,按照建筑物防雷一、二、三类要求确定检测点。
5.1.8.2烟囱参照5.1.7确定检测点,但高度40m以下每个烟囱不得少于三个,40m以上的不得少于五个;金属烟囱按二个检测点确定。5.1.8.3锅炉主体、操作台、配电箱按布设情况及设备结构确定检测点。
表5.1-1建筑物天面检测点确定 建筑物
防雷类别测试部位测点确定 方法依据测点确定方法原则 一类建筑物天面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处建筑物引下线距离首先确定建筑凸角,再确定中间测点。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12m。2.检测点均匀布设。
二类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18m。2.检测点均匀布设。
三类1.两测点间距不大于25m。2.检测点均匀布设。一、二、三类建筑物天面避雷网网格布设规格网格每交叉点确定一个检测点。
表5.1-2建筑物外附属物测点确定
物体所处位置被测物体测点确定方法测试数量
建筑天面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物体个数被测物体各确定一个点。
建筑天面或外侧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物体结构和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建筑天面、外侧或地面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每根不能少于两点。
构筑物(独立或附属在建筑物)古塔、水塔、锅炉、烟囱、铁塔、罐储(非易燃用)、避雷塔(杆)及其它孤立高耸的金属构件。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
5.2 民用供电设施
5.2.1电力室建筑体:通信、广播电视、医疗设备、重要机房、重要场所、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的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大型企业和生产弱电设施产品企业的配电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中、小型企业和其它的配电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2.2 配电设备系统:单位高压配电柜、低压总配电柜、分配电柜、供电终端设施以及操作台等,按其配电柜(箱)的个数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零线排、安全保护地线排、接零、接地点等按设备的连接结构确定检测点。
5.2.3 配电室:总接地、等电位接地排等按设备接地点数量确定检测点;低压避雷器、进出电力室的电缆护套及穿线管接地、直流变压器、直流蓄电箱、传输信号机柜和电涌保护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2.4发电室(油机室):发电机、配电箱、避雷器(含电涌保护器)、进出发电室穿线管或电缆金属护套,按个(根)确定检测点。5.2.5 高、低压变压器: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避雷器接地等按个确定检测点。5.3弱电设施
5.3.1 各类弱电设施机房及场所的建筑物:根据技术规定要求,按“5.1建筑物”相关内容进行检测确定检测点。
5.3.2 室外设施:建筑物上的馈线拉杆、避雷杆、旗杆、导航灯穿线管、电涌保护器及其它金属物件等,按个数确定检测点;通信塔按二个测试点确定检测点;线路支架(含吊挂钢交线)、彩灯穿线管、铠装电缆、防护栏,广告牌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各类(卫星、微波、雷达、通信)天线等,按结构、形状确定二个以上检测点。5.3.3其它电器及电子系统:所在建筑参照5.1.1按不低于二类防雷建筑确定检测点;设备用电部分参照5.2.2确定检测点;机房内布设设施按A级电子信息机房确定检测点。
5.3.4信息系统室内设备:进出线口接地汇流总排,进出线处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或电涌保护器接地)、机柜、走线架、吊挂铁件、前端箱及电涌保护器,各类通信(广播电视、微波、卫星、雷达、)设备及电涌保护器,医疗设备、操作台、手术台、控制台及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工作接地点、屛蔽接地、汇流排接地、防静电泄流排、空调、监控系统电涌保护器、消防报警系统电涌保护器、金属门窗、机房配电箱及电涌保护器、UPS、应急照明系统电涌保护器、等电位接地排等,各类进出管线、金属竖井、通风管、等电位接地系统等分别按设备结构、形状,依照接地
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参照5.3.7确定检测点。
5.3.5 配电室:参照5.2的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5.3.6 高压氧舱:参照5.4.4.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5.3.7计算机房及信息系统
5.3.7.1 A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B、C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D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建筑物上的各类天线、广告牌、屋面较大金属物件等参照5.1.3-5.1.4确定检测点。
5.3.7.2 计算机数据处理、交换、集线器等设备,各类电子医疗设备,进出馈线信号避雷器、室内较大金属物件、计算机主机、空调、监控器,按台数确定检测点;各类机柜,操作台,控制台,按结构大小确定检测点。
5.3.7.3 进出机房的各类金属穿线管、暖气管、集线架、架空线路承载钢绞线、光缆承重金属线、总接地线,按5.1.5确定检测点。5.3.7.4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按5米间距确定检测点。汇流排、均压环,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3.7.5 配电室:发电机、机房低压总配电柜、专用配电箱、电涌保护器、穿线管、蓄电箱、UPS、工作接地、进出线路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总接地,按个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设备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5.4危险化工场地 5.4.1 石油库
5.4.1.1 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5.4.1.2 金属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过渡电阻)、管线金属件按个(组)数确定检测点。
5.4.1.3 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按根(组)数首先确定二个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时增加检测点。
5.4.1.4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配电箱、避雷器,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栈桥、铁轨按每隔12米一个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5 石油库区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1.6 石油库区低压配电柜(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5.4.1.7 石油库区计算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参照A级电子信息机房设施,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表5.4.1 石油库检测点确定
场所被测物体测点确定原则测点确定
地面或地沟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输油管接地规定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金属罐体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管线金属件。按规格和结构的个(组)数确定检测点每个(组)确定一个测检点
跨建筑体内外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每设施最少确定一个检测点
栈桥、铁轨等。按每隔12米接地一次确定检测点 先确定两端头测试点,再确定中间检测点,两测试点间距不得大于12米。
配电系统配电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等。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计算机系统机房建筑、各类设备、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机房内按A类机房。建筑物参照表5.1-1确定检测点,设备按个数或规格确定检测点。
5.4.2 汽车加油(气)站
5.4.2.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4.2.2 露天储油罐和建(构)筑物内储油罐按每罐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地上或管沟的输油
管按每根二个检测点确定;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罐区设避雷塔(杆),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2.3 地埋储油罐按呼吸管(阻火器)、量油孔、法兰盘的个数,分别确定检测点。
5.4.2.4 卸油(气)台防静电栓、加油(气)信息系统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点、加油(气)机、加油(气)枪、加压泵、压缩机、报警器,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加油(气)管中间有断接的根据断接点情况增加检测点。
5.4.2.5 配电室:配电柜安全保护接地、避雷器接地、消防泵、金属穿线管接地、等电位接地、铠装电缆外皮接地按个(根)数确定检测点。
5.4.3 液化气站、天然气站
5.4.3.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3.2 罐区:贮气罐、残液罐、观察台,分别按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法兰盘、安全阀、报警装置、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5.4.3.3 地上或地沟输气管道、消防管道、分别按每根二个确定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的增加检测点。
5.4.3.4 泵房:输气泵、计量仪表、机柜、法兰盘、等电位总接地、电源穿线管、配电箱、避雷器、报警装置、金属门窗、金属通风口等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5 冲气间:冲气枪、抽残枪、输气管道、法兰盘、电子(台)称、报警装置、穿线管、防静电等电位接地、金属门窗、通风口、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6 避雷塔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3.7 卸气台:液相管、气相管、防静电栓、按组数确定检测点;装卸栈桥、输气管道、法兰盘、阀门、铁路轨道、构架、鹤管,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3.8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5.4.4 氢氧站(含乙炔站)
5.4.4.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4.2 罐区:贮气罐、分离(转换)设备、避雷塔、按每罐(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排放管、安全阀、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架空管、金属构架、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5.4.4.3 制气(加压)车间:金属构架(件)、各类生产设备、法兰盘、阀门、加压(压缩)机、金属门窗、等电位排、报警器及其它金属柜体等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4.4 冲气间:冲气咀、法兰盘、阀门、金属门窗、金属构件、防静电总接地、按个数确定检 测点。
5.4.4.5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5.4.4.6 各类金属管线,参照5.4.3.3确定检测点。5.4.5 危险、化工企业
5.4.5.1 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5.4.5.2 避雷塔按每个塔体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3 爆炸危险环境入口处外侧裸露金属体、防护栏杆、金属门窗、金属支架、静电泄流触摸器,按个确定检测点。
5.4.5.4 生产区:各类固定的金属设备、管线、法兰盘、排放管、安全阀、支架、泵、电机、过滤器、缓和器、金属附件、非金属管段屛蔽、配电箱、避雷器、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各类生产消防管道、机柜、等电位排,按个数确定检测点;罐体、塔梯、操作口,每个按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5 装卸区:所有设备、管道、法兰盘、构建物金属体、铁轨、防静电端子、栈桥、鹤管、计量仪表、配电箱、避雷器,按个确定检测点;装卸、存放导电地坪,按每12米一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5.4.5.6 低压总配电:配电柜、配电箱、避雷器、总接地、进出穿线管或铠装电缆,按个确定检测点;独立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防雷装置监督检测点的确定 6.1 建筑物主体面积与防雷装置监督检测(验收)点的换算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第3.2.4条、第3.3.3条、第3.4.7条的规定,依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的一半为边长,按围拢法围拢面积折合计算检测点。围拢法原理如图所示,具体计算按下式。L/2 L/2
计算公式: n=8s/L2 式中 n——检测点数;
s——建筑物总面积,单位㎡,由设计图纸查得;
L——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的间距,单位为m。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条的有关规定,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L分别取12m,18m和25m。
例如:某二类防雷建筑的建筑总面积为5000㎡,则: n=(8×5000)/(18×18)=123(点)
6.2 建筑物上的附属设施:参照5.1.3-5.1.5确定检测点。6.3 建筑物内的附属设施:参照5.1.6确定检测点。6.4 配电系统:参照5.2.2确定检测点。
6.5 建筑物通信、有线电视交接箱、数据系统接线箱、电涌保护器(含按规定应该设计、安装的电涌保护器):按个数确定检测点。6.6 进出建筑物的管线及等电位接地系统:按5.1.5确定检测点。6.7 建筑物内外的其它设施:根据用途按第5章节的分类确定检测点。7 检测内容
7.1 避雷针: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防腐措施、安装高度、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焊接工艺、针体垂直度。7.2 避雷带(含避雷网):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搭接长度、焊接工艺、支撑高度、支撑间距、曲率半径、环路电阻。
7.3 引下线: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装位置、固定器件、固定间距、搭接长度、焊接工艺、利用系数。7.4 人工接地装置: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安装位置、安装形式、焊接工艺、防腐措施、降阻措施、接地电阻。
7.5 自然接地装置: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利用主筋根数,桩柱的利用系数,桩、柱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地下同位含水量,焊接情况,综合电阻。
7.6 天面金属物体,竖井金属器件,各类金属管道,电梯,高低压电器设施保护、重复接地。
7.7 避雷器材:型号,参数,保护级数,安置位置,引下线材料的名称、规格。
7.8 均压环(防侧击雷):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位置,环的间距,敷设方式,连接方式,与竖井的连接,与柱筋的连接。
7.9 防静电设施: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静电地板电阻率,限流电阻,金属、导体对地绝缘率,接地连接方式,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各接点的过度电阻,防腐措施。没有包括在本规范内的防雷设施检测,按照其他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点。
第三篇:防雷防静电定期检测合同
防雷防静电定期检测合同
合同编号:
甲 方:
乙 方:
签订地点:
横丹水电站2020-2022年防雷防静电定期检测采购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根据 年 月 日询价结果、有关询价要求和报价文件承诺,就 项目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以下合同条款共同遵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点:
3.具体项目: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有关要求,对 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定期检测。
二、检测内容及要求
1.检测内容包括。
2.检测要求: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电力系统接地技术》、《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以及《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乙方提交的检测报告应当符合现行防雷、防静电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检测不合格出具《防雷检测整改意见书》,甲方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乙方免费进行两次复检,第三次开始按合同额10%收费。
三、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
合同总价(含税): 元(人民币大写:)。合同总价中已包含完成本项目所需的所有人工费、设备费、试验费、现场检测费、印刷费、检测报告编制费、利润、税金和保险费,按国家规定应计提的安全专项资金等一切费用。
合同价款结算及支付:每年按要求检测结束后,乙方向甲方提供 份合格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并开具当年费用全额增值税普通发票和收据后 日内,甲方一次性全额支付当年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合同价款。
四、服务期
本项目服务期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乙方安排检测人员到电站现场进行检测工作; 每年 月 日前提交 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报告。
五、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权利和义务:甲方对询价过程中乙方提出质疑进行澄清;甲方有责任安排工作负责人,对现场工作进行安全监护和现场指导,并协调配合进行现场检测;甲方及时办理结算和支付手续。
(2)乙方权利和义务:乙方按合同要求提供检测服务;未经甲方人员同意,乙方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工作现场,不得对甲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向甲方出具真实的、有效的、合格的检测报告,并对报告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由乙方出具《防雷检测整改意见书》,待甲方整改完成后乙方免费进行两次复检,第三次开始按合同额10%收费。
六、项目分包
1.本项目不得转包。
2.本项目主体不得分包,辅助项目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分包。
七、项目质量
(1)必须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检测,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损失由检测方负责。
(3)现场检测服务必须质量优良,并确保各项采样数据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有效性。
(4)检测方提交的检测报告应当符合防雷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报告深度满足相关主管部门及甲方要求。
八、违约责任
(一)甲方的违约责任
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合同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同期存款利息支付违约金。
(二)乙方的违约责任
乙方未按约定时间提交检测报告或提交的检测报告不合格,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九、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文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并盖单位公章后,合同生效。合同履行完毕,自动终止。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3.本合同正本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副本肆份,甲方贰份,乙方贰份。
甲 方: | 乙 方: |
法定代表人: | 法定代表人: |
或 委托代理人: | 或 委托代理人: |
地 址: | 地 址: |
电 话: | 电 话: |
开户银行: | |
银行帐号: | |
日 期: 年 月 日 | 日 期: 年 月 日 |
第四篇: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关于防雷防静电检测的申请书
集团公司领导:
2013年1月,因我司后渚油库进了一船柴油,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对我司库区及码头提出了若干问题,大部分项目已整改完成。目前尚缺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已过期(有效期至2012年09月),因该证书涉及库区、码头、加油站、办公楼等设施的防雷防静电保护的检测,若无此证书,将会影响《港口经营许可证》等证书的继续年检。检测费用共计8000元(优惠后的价格),特向公司申请该项检测。
妥否?请批示!
泉州闽中燃港丰石化有限公司
2013年2月19日
第五篇:液化气(加油)站防雷防静电检测
液化气(加油)站防雷防静电检测
【摘 要】 主要介绍液化气站、加油(气)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就检测的准备工作、检测程序、检测项目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对检测的内容、方法及程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检测 安全 液化气站 加油站 引言
液化气站、加油(气)站是防雷防静电检测的重点场所,其安全性是众人所知的,按照防雷及相关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每半年就要检测检查一次,但检测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是关系到检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对其检测来不得半点马虎,检测结果只有符合设计规范的标准要求,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和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1 检测的准备工作
(1)由于液化气站、加油(气)站是易燃易爆环境,空气中可能存在挥发出可燃性气体,所以进入现场不得带打火机等能产生明火或火花的器件及设备。
(2)检测点处不能带铁锉刀去锉;不能穿有铁器底的鞋。
(3)检测前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被检方提供的有关图纸、数据资料,制订出检测方案。
(4)准备好所有能正常运行并且有效的检测设备和仪器。2 检测程序
一般是先简单后复杂、先室外后室内(先设备外部后内部)、先直击雷后感应雷。
先检测检查直击雷防护、其次检查感应雷防护(雷电波的侵入以及静电感应的防护)、最后检查检测等电位及静电导除。3 检测项目及方法 3.1 概述
首先确定液化气站、加油站的防雷的分类,因为规范没有明确直接地对它们进行分类,因此,我们应根据规范的分类规定内容及液化气站及加油站的特性来确定防雷分类,汽油罐和液化气罐是贮有高危的易燃易爆物,应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防雷,其建(构)筑物按规范所划分的内容来确定,一般是按二类防雷来设计检测,储有或使用液化气或汽油类易燃易爆类物体的建(构)筑物应按第一类或第二类防雷来设计检测。
具体检测的内容有:直击雷、感应雷(包括雷电波的侵入)、静电、等电位、电涌保护器SPD(过电压保护器)及各种接地电阻的检查检测。
应该采用器测、观察、查图或查看施工记录的检测检验方法,进行站内外全范围内的相关防雷防静电检查检测。3.2 直击雷防护的检测
3.2.1 建筑物及加油棚等直击雷防护检测
加油棚、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用建筑物的防雷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56-2002 和《石油库设计
GB 50074-2002 规定(以下建筑物按防雷二类考虑)。
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或网),其直径不小于8mm 镀锌圆钢;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48mm²,其厚度不应小于4mm;或者用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大于10m×10m 或不大于12m×8m)。如果采用避雷针时,其高度应保护到建筑物的四角或按规范规定应保护到的地方,避雷针、避雷带应保证建筑主体免遭直接雷击。
接地引下线宜采用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暗辅时直径不小于10mm;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小于48mm²,其厚度不小于4mm;可利用柱内两根钢筋焊通作引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接闪器或引下线金属被腐蚀时应按规范的标准改正;避雷带或引下线转弯处不能做成直角,做成钝角状的弧形。
3.2.2 油罐、液化气罐直击雷防护的检测
金属油(气)罐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地上钢油罐接地点之间弧形距离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应不小于1m。油罐顶板厚度小于4mm 时,应装直击雷防护设施;当顶板厚度达4mm 或以上时,可用金属罐体作接闪器。若采用独立避雷针时,避雷针与被保护油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m,保护范围应高于呼吸阀2m 以上;当铁板厚度不小于4mm(或铜板不小于5mm或铝板不小于7mm)且有阻火器时,呼吸阀可直接作为接闪器。
各种量油孔、通气管、放散管及阻火器等金属附件,有可能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侵害的,都应相互做良好的电气连接,最好与储罐的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使雷电流有一个良好泄流通路,防止雷电反击产生火花而造成雷灾。
非金属油罐要在防直击雷装置装保护下,装设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和法兰盘等金属必须作电气连接并接地,且在防直击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高于管口2m、水平距离大于3m)、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人工洞石油库油罐的金属呼吸管和通风管露出洞外的,应有独立的避雷针保护,保护范围应高出管口2m。
3.3 防感应雷与等电位连接的检测 3.3.1 电源防雷检测
首先采用的电源220/380V 的供电应为TN—S 或在总配电箱之前采用TN—C、之后采用TN—S 的方式。其次为防止雷电从电源线侵入,将电源线穿金属管埋地引入,穿管长度不宜小于(且≥15m)(ρ 为土壤电阻率,单位为Ω·m)。然后电源防雷应采取三级保护,在总配电室安装通流量为大于20kA(10/350μs)开关型的SPD 为第一级防护;在分配电箱,安装通流量为40~60kA(8/20μs)限压型的SPD 为第二级防护;在每一个重要的设备前安装通流量为20~40kA(8/20μs)的SPD 为第三级防护。SPD 应按照安装处与爆炸危险环境或其他环境相适应选用其产品类型。
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电源线要加电源SPD。3.3.2 信号防雷
如果站内建有通迅网络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双绞线、X25、DDN、PSTN 专用线、同轴电缆(包括视频线)的线路和设备或联网时,进出线处都要进行防 雷措施;采用信号
进行防雷保护;有天馈线时,天线要在防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天馈信号入口处要安装SPD。
电话传真设备,是最容易引入雷电波,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通过电话线引入雷电波而击毁设备和传播雷电波的例子很多,因此有必要做好电话线的防雷。最好的办法是在电话线进入室内前,穿金属管埋地(长度不宜小于3.3.3 SPD 性能等检查检测
且≥15m),金属管首尾端接地,并安装专用的电话、电话程控交换机或传真机等设备配套的SPD。
首先应进行外表直观检查,主要检查SPD 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其位置及布线是否正确,敷设应平直、整齐,漏电流是否过大、发热、绝缘是否良好、积尘是否过多等。
SPD 接线应该短而直,长度小于0.5m,第一级开关型SPD 与第二级限压型SPD 之间长度要大于10m,第二级与第三级SPD 之间长度要大于5m。否则级之间要加退耦器。连接铜导线最小截面开关型不小于16mm²、限压型不小于10mm²,信号SPD 截面直径可以不小于1.5mm²。
其次再进行仪器检查SPD 的漏电流同标准比较是否超过。每年可用混合波雷电电涌测试仪检测其性能,检查其老化程度。3.3.4 防感应雷、防静电及等电位连接的检测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有一起接地。距建筑物100m 内的管道还应每隔25m 左右接地一次,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应保持等电位连接。输油(气)管的法兰、阀门等连接处应有铜片或多股铜丝跨接(法兰5 根及以上螺栓连接时,可以不跨接),过渡电阻不大于0.03Ω;管道平行或交错净距小于100mm 时,交错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平行段应每隔20m 用金属片(线)跨接;门窗及外墙栏杆屋顶的金属广告牌等金属物都要同引下线接成电气通路(接触电阻不大于0.03Ω,按要求焊接)。
等电位连接线的截面按表1 选用。
装卸油(气)台应增设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连接线应符合规定要求。静电接地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²,防静电装置与直击雷装置及易燃易爆物排出口的距离大于3m。输油管道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进行防雷电感应接地。
当油罐直径达2.5m 及以上,或容积大于50 m³时,其接地应两处以上,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小于30 m。防感应雷接地与防直击雷装置距离应满足防雷反击距离的规范要求。储存甲、乙、丙A 类油品的钢油罐和非金属油罐,均有静电接地,非金属油罐设置有防静电导体,且与金属管线有良好的连接;地上和管沟敷设的油管的始、末端,分支处及直线间隔20~30m 处,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管线、机泵、发电房等金属导体,均应有防静电接地;罐车及卸车口、加气的售气机和加气枪均应设置静电接地系统。LPG 罐车卸车台的管口及软管、加气的售气机操作软管及加气枪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 的铜丝跨接。
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金属管路,埋地长度距洞口小于50m 或不埋地时,在洞外应有两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两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地上钢油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电缆等与罐体作电气连接,铠装电缆埋地长度不小于50m。动力照明和通讯线路引入人工洞内,其防感应雷措施同易燃易爆气体危险环境防感应雷装置的安装规定。
电缆沟内要用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这是为了避免电缆与管道相互影响。装于地上钢油罐上的电子系统的配线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电缆穿钢管配线时,其钢管上下2 处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并接地。3.4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的检查检测 3.4.1 接地装置
根据施工记录、图纸或可见部分检查接地体的使用材料及规格或布置情况;建筑(构筑)物或钢制油(气)罐应有两处接地;近地面部分的金属腐蚀最快,特别是引下线等接地线外露部分入地附近的腐蚀检查非常重要;油罐的均压环设置要符合规范规定;并注意气罐采用阳极保护法或采用强制电流法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小于16mm。3.4.2 合式接地
目前新建的液化气站、加油(气)站接地装置都采用合式接地网方式,其合式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4Ω;即将加油(加气)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电子系统的接地等连接到一个接地体中;合式接地体一般是采用自然接地体加人工接地体的联合接地体组成;人工接地体由水平接地带和垂直接极组成,一般用40×4 镀锌扁钢做水平接地带,埋深0.6m 以上,每隔5m 用L50×50×5×2500 镀锌角钢做垂直接地极共同组成人工接地体。3.4.3 独立接地
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液化石油气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地上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钢油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埋地油罐的罐体、量油孔、阻火器等金属附件,应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个别自流式加油机的静电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可根据设备的要求来确定);各接地体之间的地下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与被保护物距离不小于3m;独立避雷针和油罐的两组接地装置的地中距离Se≥0.4Ri(Ri 为冲击接地电阻),但不得小于3m。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SPD 接地、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
2于4Ω。这是早期所建站使用的独立接地装置,检测时注意其防雷反击距离,现在都使用合式接地装置。4 检测的注意事项
(1)注意连接处尽可能地进行焊接或熔接,焊接处都要进行防腐处理;埋地油罐要进行相应接地和防腐处理,特别注意埋地管道的等电位连接与管线的布置及间距;
(2)检测时穿绝缘鞋以及穿棉制衣服,这样绝缘工作不会产生电火花或防止有静电产生;
(3)雨后三天内或雨雪天气不能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
(4)当然不能吸烟,不能打手机等等其他安全措施;
(5)注意检测用表及其他设备的检测方式与方法,正确使用仪器;
(6)检查检测当中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整改修复。5 结束语
每年雷雨季节之前,我们都要对液化气站、加油站进行防雷防静电自检或专项检测,检测的关键是要掌握易燃易爆环境的检测方式方法,懂得检测的目的与意义,一丝不苟地按程序进行工作,才能找出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其完全符合规范的标准,让工作人员安全地工作,保证设备能够安全地运行。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 版)[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1995 [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074—2002 [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6]《易爆易燃场所防雷抗静电安全检测技术》李良福编著 气象出版社 1997 年 [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56-2002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YD 509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