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防治技术

时间:2019-05-13 15: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蝗虫防治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蝗虫防治技术》。

第一篇:蝗虫防治技术

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 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

1.5 加强牧区管理和草原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改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控制草原蝗虫。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新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天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集素)等[6]。

2.1 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虫微孢子虫 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

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虫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虫痘病毒 蝗虫痘病毒于1966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离得到,1981年黄传贤等在国内新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发现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此后国内又相继发现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种蝗虫痘病毒[1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控制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虫致病细菌 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Bt7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虫致病线虫 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8大类70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敌昆虫 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减少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在治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17]。

2.2.2 鸟类 许多鸟类如粉红椋鸟(俗称“铁甲兵”)、灰椋鸟、喜鹊、灰喜鹊、百灵鸟、乌鸦、池鹭、小白鹭等都是捕食蝗虫的能手。用鸟类灭蝗虽然不如化学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且能有益于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2.2.3 禽类 蝗虫富含蛋白质,是鸡、鸭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动物的好饲料。近年来,一些地方采用牧鸡灭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4 寄生螨 红蝗螨、三角真绒螨、拟蛛赤螨、格氏灰足跗线螨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体表。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线螨非常喜食蝗卵,还有一些红螨类的其它种类寄生在不同蝗虫的卵囊内[14]。

2.2.5 其它天敌动物 除以上这些外,蛙、蛇、蜥蜴、蚂蚁、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护利用的蝗虫天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暴发时采取的主要应急方法,其灭蝗率高达90%以上。化学农药治蝗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效果较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应用飞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大面积、高密度猖獗发生的蝗虫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山东省植保总站研究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预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化学防治要注意轮换用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施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蝗虫发生,同时也使蝗虫对其产生了抗(耐)药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后,防治蝗虫多用有机磷农药,这类药毒性强、残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还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易使蝗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代难以防治。研制对害虫毒性强、效率高,而对人畜无害的新型环保型农药,是治蝗技术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机械防治

在蝗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以风动吸捕的方法创造了草原蝗虫吸捕机,它依靠拖拉机背负的风机机构产生负压气流,再利用蝗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蝗虫遇到干扰后即迅速跳跃、飞翔的特性,再加上利用声、像等技术,在行走中实现对草地蝗虫的吸捕,获得作业效率为 20~ 25 hm2/h、捕蝗率大于 80%、收捕纯度大于 95%的技术指标,还可以将收集的蝗虫进一步加工,制成风味食品、入药或加工成动物饲料。该机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接近,但防治成本仅为化学防治的一半,且对其它有益昆虫杀伤力小,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8]。5 农业防治

在蝗虫产卵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既可将蝗卵深埋于地下,使其无法孵化出土,也可进行浅耕翻土,将产于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敌捕食。在古代,我国还采用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适时播种等方式驱避蝗虫[19]。

荒滩收草割柴外运也可同时将天敌带出,对天敌的存量影响很大,因此,可实行9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并集中在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天敌活动旺盛时间内突击外运。此外,雨季洼地积水对蜘蛛、蚂蚁等蝗虫天敌损失也很大,应注意及时排水。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采用,现在已很少采用。

6.1 打封存锁 蝗虫为迁移性害虫,可在农田边打封存锁进行统一联防[16]。6.2 人工捕杀 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变害为宝,饲喂禽类或制成动物性饲料[16]。

6.3 掘沟法 在大道上挖沟垒坎儿,驱赶蝗虫到沟内杀死,主要用于治理蝗蝻[16]。6.4 篝火诱杀 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诱其投火,在无月光的夜晚采用效果更好[19]。

6.5 掘除蝗卵 根据蝗虫的生物学习性,找到蝗虫产卵之处,“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烧之”[19]。

6.6 色、声驱蝗 色彩驱蝗,即借用衣物、旗帜的鲜艳色彩(甚至动感)来驱蝗;声响驱蝗,主要利用铜器、火器发出的强烈声波来恐吓飞蝗[19]。现代生物技术在蝗虫治理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也为蝗虫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1 遗传防治

随着现代遗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了将遗传不育技术应用于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利用先进的遗传信息技术改变雄性蝗虫的遗传基因,然后将其放回到蝗灾发生区,与雌性蝗虫交配,产生不育的后代,达到治理蝗虫的目的[20]。

7.2 性信息素防治

生物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蝗虫的生物学、生理学、信息传递等特性的研究,已经基本掌握了蝗虫信息传递媒介物质的化学特性及分子结构,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虫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的蝗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蝗虫,然后再结合机械或农药集中进行捕杀,以达到经济、快速、高效的目的。这一技术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20]。治理蝗灾的展望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作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8.1 树立科学的治蝗观念和策略

随着治蝗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蝗灾的很多因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蝗灾形势,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原则,重新思考我们的治蝗策略。

8.2 大力提升治蝗技术

蝗灾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将几种防治措施简单叠加,而是要利用蝗虫不同种类、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将各种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将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逐渐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比例。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治蝗技术含量,把蝗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8.3 不断完善蝗虫监测技术

科学、及时、到位的监测是治理蝗灾的基础。在测报方法上,应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开展遥感图像特征与蝗虫生境特征关系的分析;(2)加强GIS技术在蝗虫及其灾害监测中应用的研究;(3)开展蝗灾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8.4 开展经济治蝗,将蝗虫治理和利用相结合

蝗虫在造成危害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价值。所谓经济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为一项商品经济活动,使参与治蝗者获得经济效益,将治理蝗灾与蝗虫资源开发相结合,必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民众行动,合理利用这些生物资源,在节省国家治蝗资金,获得较好治理效果的同时,还维护了蝗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蝗区人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企业也受益,从而使蝗虫的治理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

第二篇:区林场积极开展竹蝗虫防治工作

区林场积极开展竹蝗虫防治工作

俗话说“久旱必生蝗”。今年6月上旬以来,经巡查发现,林区内竹林中的蝗虫明显增多,竹叶啃食严重,有集中爆发的趋势。

为控制虫口密度,减少危害,区林场自6月中旬开始组织森林消防队员、护林员对秋湖分场竹园开展竹蝗虫地面防治,由林业科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此次防治采取柴油与农药混合形成烟雾的方式来杀灭蝗虫,使用的装备是肩背式喷烟机。准备工作通常是治理前一天完成,包括给机器加注柴油、农药、汽油,调试机器,将机器、备用物资(柴油、汽油、农药等)装车,携带好口罩等防护装备等。

经统计,此次蝗虫治理从6月15号开始至9月20号结束,共出动车辆50多台次,出动人力800多次,共投入肩背式喷烟机800多台次,消耗柴油约2.5吨,汽油约420L,农药40箱,完成防治面积1000多亩,有效遏制了虫害的蔓延势头。

近年来,区林场从保护生态入手,坚持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巡查,针对松毛虫、竹蝗虫等区域多发特点,早发现、早防控,确保“有虫不成灾”,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第三篇: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

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

摘要介绍了蝗虫的种类,分析了其市场需求,并总结了蝗虫养殖技巧,力图为农民致富找出一条新门路。

关键词蝗虫;种类;市场需求;养殖技巧

蝗虫(Grasshopper)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蝗科(Acrididae)与螽斯(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节肢动物门,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栖息在各种场合,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其为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d,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逝世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逝世亡。

1蝗虫种类

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稻蝗、中华蚱蜢等[1]。能入药供食用的重要是东亚飞蝗和稻蝗。这2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一是稻蝗。附属直翅目(Orthontera)、蝗科(Acrldidae-Locustidae)、稻蝗属(Oxya)。散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尤其南方十分常见。多栖息在各种植物的茎叶上,主食禾本科植物,为害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二是东亚飞蝗。直翅目、蝗总科。是蝗虫中较精良的品种之一。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北方为2代,第1代称为夏蝗,第2代为秋蝗,南方可常年饲养,至少3代。成虫善跳,善飞,身材粗壮,采食领域广,适应性强。此外,常见的还有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蝗、笨蝗、黄胫小东蝗、短额负蝗、短星翅蝗、日本黄脊蝗、花胫绿纹蝗、棉蝗、大赤翅蝗等。

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蝗虫的市场需求约在100t以上,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t,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蝗虫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有逾1 000t速冻蝗虫出口于日、美等国。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经专家分析测定,东亚飞蝗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2],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蝗虫单用或配合应用能止咳帄喘、解毒、透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菌痢、肠炎、破伤风、发热、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用活蝗虫泡酒可以定惊、祛风除湿、活络通筋、活血散瘀。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食用方面在民间被喻为“旱虾”、“飞虾”。

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3]。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长久,在我国南方非常风行昆虫大餐,其中就有蝗虫。现在在某些处所已经代替鸡鸭成为婚宴上的新宠,常见的菜食系有飞蝗腾达、陆地飞虾、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稣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蚂蚱咸菜、烙饼卷蚂蚱、烧烤蝗虫、蚂蚱烧汤、蚂蚱酱、蚂蚱面包等。对蝗虫还可深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饼干、雪糕等各种风味食品。油炸蝗虫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又酥,一盘炸蝗虫在大城市要60~70元。野生蝗虫在市场上可卖到80元/kg,养殖的20元/kg。非常合适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农村养殖,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3养殖技巧 3.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置,引进蝗虫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2左右。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硬朗,不能有缝隙,纱网目数要合适,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蝗卵一般在5月即可以孵化。棚址选通风、阳光充分的处所,这样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建棚前必须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所有蝗虫的天敌消灭干净,这是养殖蝗虫成功的基础。以上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蝼蛄可用灯照联合大程度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汲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存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蝗虫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蝗虫的自相残杀 3.2若虫期管理

按2∶1的比例筹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cm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卵上在盖约1cm厚的土,器皿上再罩上1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创造帅蝗后,用软毛刷将帅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帅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1~3遍。蝗虫采食时间在为9~17时,每天为2~3次。蝗蝻取食量很小,且爱好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逝世。温度最好把持在25~30℃,光照在12h以上,湿度保持 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生动,喜食,有利于生长。3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分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涌现自相残杀的现象。3龄以上的蝗虫可加喂麦麸,其措施是:用50g白糖加250g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500g拌匀,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木板上或浅帄式器皿中[4]。保持棚内干净,1~2d清棚1次,以防病虫害的产生。蝗虫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d进入性成熟期,开端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的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以7月初为宜。

3.3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浮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2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次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掩护层,将卵围成1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掩护作用。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笼罩10cm厚左右即可,这样才干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mm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粒。

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2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2代秋蝗的帅蝗就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筹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繁殖的第2代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2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第2代秋蝗的养殖孵化期在7月20~25日,其饲养过程与夏蝗雷同,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是9月中下旬。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勤喂、勤视察、勤清算(变质蚂蚱及时扫除)。饲养1~5万只蝗虫,每人每天用2h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蝗虫的生命力极强,未涌现得病的现象。

3.4采收与加工

大批收获蝗虫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抑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放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为了便于长途运输,降低成本,可以建冷库,卖冰体蝗虫。

4参考文献

[1] 郭郛,陈永林,卢宝廉.中国飞蝗生物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巧出版社,1991.[2] 王文亮,徐娜,张奇志.我国蝗虫蛋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8):23-24.[3] 刘玉升.蝗虫养殖效益分析[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07(7):30-31.[4] 曹成全,陈申芝,张知锦.不同含水量的人工饲料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

第四篇:防治技术

2013年利民小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技术方案

为消除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制定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和《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标准》为依据,以治理环境卫生、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重点,以科学防制为手段,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力度,把病媒生物密度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有效控制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在对病媒生物孳生地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治理措施,完善垃圾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孳生地处理率95%以上,治理后合格率80%以上;各类场所环境治理设施完善,防护设施的合格率95%以上。

(一)灭鼠工作:大力开展综合防制,消灭鼠类孳生环境,进一步完善防、灭鼠设施。通过开展春、秋两季的突击灭鼠活动,逐步降低鼠密度,力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

(二)灭蟑螂工作:突出重点,加强对特殊房间的监督检查,适时组织开展全校师生参与的灭蟑螂活动,把蟑螂密度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以内。

(三)灭蝇工作:加大对蝇类孳生场所的治理力度,消除蝇类孳生环境,强化综合性防制手段,控制主要蝇种的密度。

(四)灭蚊工作:加强对蚊虫孳生场所的综合治理,消除蚊虫孳生场所,消杀越冬成蚊,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

三、防制标准

(一)灭鼠标准 1、15㎡标准房间布入20cm×20cm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阳性房间不超过2%。

2、校园内环境随机检查,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房间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三)灭蚊标准

1、办公室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学校内水体中的蚊幼和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平均数不超过5只。

3、厕所白天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不超过1只。

(四)灭蝇标准

1、有蝇房间不超过5%,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检出率不超过

3%。

四、时间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7日—4月24日)

1、制订方案。根据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下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2、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有效阵地,深入广泛地宣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要意义,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皆知,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3、技术培训。组织对全校病媒生物防制队伍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

(二)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完善防鼠防蝇设施(4月25日—5月31日)

1、结合4月份爱国卫生活动月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彻底地进行环境卫生清扫,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2、在室内以堵洞抹缝为手段,消除蟑迹。

3、重点场所的门窗、墙壁洞缝、下水道、地沟及通风口等处,安装防鼠设施,做好防蝇设施(纱门、纱窗、风帘、灭蝇灯等)。

(三)集中杀灭病媒生物(4月25日—11月31日)

1、灭鼠工作。全年组织春、秋两季突击灭鼠活动。春季灭鼠集中投药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5日(雨天顺延)。秋季灭鼠集中投药时间为9月17日至9月28日。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不漏”要求,实行少量、多点、全程饱和的投药方法,确保灭鼠效果。灭鼠前后开展鼠密度监测,进行效果评估。

2、灭蟑螂工作。5-6月、9-10月,组织开展二次大规模群众性灭蟑螂活动,进一步降低蟑螂密度,防止侵害面扩

大。

3、灭蚊工作。10月份前,做好灭蚊工作,对蚊虫孳生地进行有效治理,抓好各类存水容器的综合治理,消除蚊虫孳生条件,做好综合防制。

4、环境整治。

10、11月份,结合秋冬季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搞好环境治理,消除蝇类孳生地,做好垃圾、粪便的消纳处理,对重点孳生场所采取长远治本措施、全面进行防制。

(四)查缺补漏、总结阶段(5月4日—20日,12月1日-21日)

1、严格细致地对环境卫生治理、防鼠、防蝇设施及投药杀灭病媒生物工作进行检查,做好自查自纠,查缺补漏工作。

2、对重点场所的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有针对性地投放消杀药物,了解杀灭效果,确保病媒生物密度达标。

3、对全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总结,收集整理各项资料,科学归档。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政教主任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各部门、各班级要加强领导,以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作为预防疾病流行和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全年工作的重点,把病媒生物防制与卫生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一部署,规范运作。全校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监督管理工作。政教处对各类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要合理安排防制工作

经费,保证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学校将组织人员对各部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检查,对达标的给予表扬,对行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将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利民小学 2013年3月10日

第五篇:2017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7

2017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农区蝗虫主要包括农区飞蝗和土蝗,飞蝗是具有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重大生物灾害。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预计2017年东亚飞蝗、西藏飞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亚洲飞蝗偏轻发生,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和吉林局部苇塘湿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为有效控制蝗虫灾害,落实《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农区飞蝗达标区处置率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到90%以上,生物防治占70%以上;土蝗达标区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占60%以上,生物防治占60%以上;蝗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点蝗区数字化勘测任务完成80%以上。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边境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的目标。

二、防控策略

贯彻“改治并举”治蝗工作方针,协调运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把蝗虫控制在不起飞、不危害的水平,并逐步根除蝗害。应急防控落实属地责任,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强化应急防控演练。防治策略上采取狠治夏蝗、抑制秋蝗。中低密度发生区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改善)蝗区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东亚飞蝗。重点防治区域为环渤海湾蝗区、黄河中下游部分滩区、华北、黄淮湖库区及华南、海南局部蝗区。

2.亚洲飞蝗。重点防治区域为新疆阿勒泰、塔城、伊犁州和阿克苏等地农区,黑龙江、吉林苇塘湿地以及中哈边境地区。

3.西藏飞蝗。重点防治区域为四川、西藏、青海的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带。

4.农区土蝗。重点防治区域为内蒙古、新疆天山北部和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吉林和辽宁西部、黑龙江中西部、湖南、广东北部等地区。

(二)防治指标与适期

飞蝗防治指标为0.5头/m2,土蝗防治指标为5头/m2,防治适期为蝗蝻3-4龄盛期。

(三)主要技术措施

1.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在5头/m2以下和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下)、湖库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使用蝗虫微孢子虫、杀蝗绿僵菌、苦参碱、印楝素等微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在新疆等农牧交错区,可采取牧鸡牧鸭、招引粉红椋鸟等进行防治。使用杀蝗绿僵菌防治时,可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或大型植保器械喷雾。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时,可单独使用或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2.生态控制技术:沿海蝗区主要推广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采取蓄水育苇和种植苜蓿、紫穗槐、香花槐、棉花、冬枣等蝗虫非喜食植物,改造蝗虫孳生地,压缩发生面积;滨湖和内涝蝗区结合水位调节,采取造塘养鱼或上粮下鱼、上果下鱼模式,改造生态条件,抑制蝗虫发生;河泛蝗区实行沟渠路林网化,改善滩区生产条件,吸引保护蝗虫天敌,嫩滩和二滩区搞好垦荒种植和精耕细作,或利用滩区牧草资源,开发饲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减少蝗虫孳生环境,降低其暴发频率;川藏西藏飞蝗发生区可种植沙棘,改造蝗虫滋生环境。在土蝗常年重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耕深10~20cm)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

3.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在高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头/m2以上,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上)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500 hm2以上的区域,提倡进行飞机防治,推广GPS飞机导航精准施药技术和航空喷洒作业监管与计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治效果。在集中连片面积低于500hm2的区域,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防治。重点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芦苇、甘蔗、玉米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重点推广烟雾机防治,应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四、安全措施

(一)防止农药中毒。治蝗期间正值高温季节,加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

(二)规范施药操作。规范操作施药机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飞机作业严格遵守通航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禁强行作业。

(三)及时警示提醒。飞机治蝗应提前进行作业区勘测,明确飞行障碍和地面避让场所;飞行作业前10天发布飞防作业公告,明示作业期限、区域和施用农药品种,提醒和指导放蜂、放牧等敏感行业安全转场。

下载蝗虫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蝗虫防治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正版图书——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 本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养殖饲料,养殖技术,捕获、运输及加工,病虫害防治等......

    日记观察蝗虫

    今天中午我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观察蚂蚁,蚂蚁黑黝黝的,身体很小,大概只有一粒黑米那么长,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长着两只能摇动的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样子十分可爱;它在地上不停的爬来......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008-08-21 | 作者: |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它主要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的结论,根据地......

    昆虫记灰蝗虫读后感

    昆虫记灰蝗虫读后感 昆虫记灰蝗虫读后感1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假里,我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怀着对这本书的好奇与喜爱,我翻开了这本文学名著。不知怎么就吸引了我,使我......

    《蜗牛及蝗虫》教学设计

    蜗牛和蝗虫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 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风砂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水喷溅以及人为的各种烟尘,如采矿过程中的粉碎、研磨、筛分装卸及运输过......

    早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早 稻 病 虫 害 防 治 技 术 叶 宗 国 (庐山区农业局) 早稻生产过程的病虫害主要有“两病三虫”即:稻瘟病、纹枯病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目的是:病虫害损失率控......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化乡农技站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 分为苗瘟、叶瘟、叶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