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说明及笔试内容布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说明及笔试内容(1)
笔试目的: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
笔试重点: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两部分。
1.综合知识测试包括时事政治(2011年6月—2012年5月)、民族宗教政策、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2.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共分19个学科:汉语文、维语文、哈语文、汉语(含学前双语)、英语、政治(含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历史(含新疆地方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综合实践活动(含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科学。
3.除维语文、哈语文外,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和综合知识测试试卷均用汉文命制并要求汉文答题。
笔试时间及分值:报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其他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70分(其中综合知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第 1 页
共 83 页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测试说明(各学科考生必考内容)
一、考试目的
综合知识测试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位要求进行的基础测试,是所有报考人员的必考内容。测试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民族宗教政策、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内容比例:民族宗教政策约占50%;新疆地方史约占2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约占10%。
3.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
三、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命题关注考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第 2 页
共 83 页
第二部分 各学科专业知识测试说明
汉 语 文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语文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主要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1.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 3 页
共 83 页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②识记现代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字形。③识记中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④能够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优秀诗文。
(2)应用 D 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和关联词语)。
③辨析并修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根据需要正确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1)理解 B ①体味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分析综合 C ①根据不同的文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特点。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第 4 页
共 83 页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3.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以教材选文为主)。(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写作 D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1)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3)能用正楷或行楷书写,书写正确、格式规范、标点正确。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
第 5 页
共 83 页
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学科专业知识试卷题型及分值:选择题约占30%;填空、简答、翻译题、写作和其他题型约占7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 6 页
共 83 页
汉语(含学前双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以新疆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课本《汉语》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涉及教材中的字、词、课文和练习中的内容;同时考查教育学的最基本知识(占20%)。初中、高中所占比例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汉语基础知识——拼写、汉字、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简单的语法知识。
2.汉语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包括作文能力的考查)。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由选择题、阅读理解、填空与简答、书面表达与应用、作文〔分应用文、作文〕共五部分组成。题目类型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
第 7 页
共 83 页
水平等级考试(MHK)的题型基本相同。其中:
(1)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考查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和应用能力。
(2)填空题和改错句、造句等简答题考查现代汉语知识和应用能力。(3)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也考查对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具体要求包括:①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和细节;②把握和概括阅读材料的主旨;③可以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出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一些内容;④领会作者的态度、情感、语气、倾向等;⑤把握具体语言环境中大纲规范内词语的语音、语义和用法;⑥阅读速度为150~190字/分钟。
(4)“作文”主要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在这部分考试中,先是一篇常用应用文写作要求,然后是根据提示要求或指定的话题作文。通过“句首语写作”、“提示性写作”等不同方式,提供某种写作背景,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的具体内容情景或写作提纲完成作文。具体要求是:①汉字书写正确、字迹清楚,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无误;②用词准确,基本没有词语和句法错误;③在句子连接、句意转换上自然通顺;④内容完整,字数在300字以上。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 8 页
共 83 页
英 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所占比例6∶4。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初中:七年级(上下册);
八年级(上下册); 九年级(全一册)。
高中:模块教材(模块1-模块5)。
(三)考试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
1.语音方面: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了解英语语音的发音、重音、连续、语调、节奏等内容。
2.词汇方面: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够使用24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语法方面: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组
第 9 页
共 83 页
织信息,语篇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合乎规范。
4.功能方面: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使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5.话题方面: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听: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听懂日常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2.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阅读量(除教材外)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3.写: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
第 10 页
共 83 页
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 卷和II 卷。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主、客观试题比例为3∶7。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1.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的读音;(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7)辅音连缀的读音;(8)成节音的读音。
第 11 页
共 83 页
2.重音
(1)单词重音;(2)句子重音。3.读音的变化
(1)连读;(2)失去爆破;(3)弱读;(4)同化。4.语调与节奏
(1)意群与停顿;(2)语调;(3)节奏。5.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二)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2)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第 12 页
共 83 页
(4)助动词;(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现在进行时;(5)过去进行时;(6)过去将来时;(7)将来进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和简写。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15.句子成分
(1)主语;(2)谓语;(3)表语;(4)宾语;(5)定语;(6)状语;(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4)主语从句;(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第 13 页
共 83 页
政治(含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各部分内容比例
《思想品德》约占40%;《思想政治》约占30%;《心理健康教育》约占30%(其中,初中部分占20%,高中部分占10%)。总体试卷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正确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3.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文法通畅、观点正确地予以表述。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第 14 页
共 83 页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和价值取向。
六、考试内容目标 【思想品德】
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师生的感情。
4.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5.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感受
第 15 页
共 83 页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7.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8.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1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
第 16 页
共 83 页
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思想政治】
1.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用途;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几种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含义及基本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几种主要投资行为的异同;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发展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世贸组织的原则;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树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的正确态度;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和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主权国家的权利;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 17 页
共 83 页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是普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人生的真正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2.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6.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7.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8.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 18 页
共 83 页
历史(含新疆地方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5%(含约10%的新疆地方史),世界历史约占35%。其中,初中、高中知识所占的比例为6∶4。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命题依据
通史部分以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新疆地方史部分以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方教材(试用)《新疆·地方历史篇》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9 页
共 83 页
(1)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2)西周分封制;(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3.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2)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3)张骞通西域;(4)秦汉时期的文化。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2)江南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制度的革新;(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统治;(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隋唐时期的文化。
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的繁荣;(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 20 页
共 83 页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5)明清时期的文化。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4)左宗棠收复新疆;(5)甲午中日战争;(6)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国民革命运动;(4)“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5)红军的长征。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的爆发;(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和内战的爆发;(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 21 页
共 83 页
(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4)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三)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3)抗美援朝;(4)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2)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三大改造;(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文化大革命”。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5.外交成就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3)新时期的外交。
6.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2)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第 22 页
共 83 页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2)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上古人类文明
(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的文明;(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共和国。
3.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罗马教廷的地位;(3)西欧城市的兴起;(4)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和平交往。
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2)古典文学戏剧成就;(3)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新航路的开辟;(2)文艺复兴;(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三角贸易”;(2)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3.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23 页
共 83 页
(1)工业革命的开始;(2)瓦特改进蒸汽机;(3)火车的诞生;(4)工业革命的影响。
4.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3)巴黎公社。
5.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美国南北战争;(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3)明治维新;(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6.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7.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2)战争的经过;(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8.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2)文学艺术成就。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的胜利;(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4)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3)罗斯福新政;(4)德、日的法西斯暴行。
第 24 页
共 83 页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会议;(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欧洲联盟;(3)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赫鲁晓夫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2)战后非洲独立运动;(3)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4)中东战争。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美苏冷战;(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8.科学技术和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2)文学成就;(3)艺术成就。
(七)新疆地方史 1.汉代西域
(1)西汉政府统一西域;(2)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3)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2.隋唐时期的西域
第 25 页
共 83 页
(1)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经营;(2)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3)隋唐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3.清代新疆
(1)清朝统一天山南北;(2)近代新疆各族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第 26 页
共 83 页
地 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适应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以教育部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3。其中义务教育7~9年级内容约占60%,普通高中内容约占4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世界地理
(1)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4)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 27 页
共 83 页
(5)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7)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8)东南亚、欧洲西部、北美地区、中东等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气候对当地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9)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0)日本、美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地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国的主要河流及长江、黄河的概况。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6)能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能: ①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第 28 页
共 83 页
③阅读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候、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④根据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⑤根据资料,描述该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7)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国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8)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9)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0)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四)新疆地理
新疆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五)高中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 29 页
共 83 页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5)人口与城市
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6)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选择题40分;综合题(含读图分析、问答等)
第 30 页
共 83 页
60分。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卷难度:基础知识80%,一般应用10%,综合题10%。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 31 页
共 83 页
数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命题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现行初中、高中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高中数学必修①~⑤、选修1-1,1-2,的主要知识点;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的内容。
高中数学内容如下,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初中数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部分。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
第 32 页
共 83 页
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所占比例8∶1∶1,其中初中试题难度相当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试题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 33 页
共 83 页
物 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是否具备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
二、考试命题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2.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注重理解、分析和运用物理知识能力的考查。3.试卷内容表述清晰、准确;结构科学、合理,题量适当。4.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比例与范围
考试内容,初中段以教育部义务教育8~9年级人教版教材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高中段以必修
一、必修二人教版教材和现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相对应的必修内容为依据。其中义务教育8~9年级内容约占60%,普通高中必修内容约占40%。
1.初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2.高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相互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
3.初中段电学部分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4.初中段声学、光学、热学部分
第 34 页
共 83 页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热和能。
四、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约占30%,填空题约占10%,作图、实验与简答约占30%,计算题约占30%。
4.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初中部分试题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部分试题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 35 页
共 83 页
化 学
一、考试目的及学科能力要求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初步运用必备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占60%)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40%)为依据。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考查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具有完成规定“学生实验”的能力。具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处理相应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能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具有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能将相关化学知识进行统摄整理,有序存储。能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统摄成规律,能予以运用,并能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创新。能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第 36 页
共 83 页
4.自学能力
能较快接受新信息,并能与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化学学科测试内容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综合应用: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能解释、论证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化学“双基”要求: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认识原子团的涵义;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能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能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
第 37 页
共 83 页
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认识和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反应类型;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了解溶液及其组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影响因素及溶解度曲线。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和胶体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物质结构
了解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前3周期)、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各种晶体的性质。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涵义。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掌握元素
第 38 页
共 83 页
周期律的实质,能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其的影响;了解可逆性反应,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理解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及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能以合成氨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溶液pH、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化学电源、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及防腐方法、电解精炼铜、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等。理解离子反应、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概念。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1.IA和ⅡA族——典型的金属元素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
第 39 页
共 83 页
性和递变性。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6)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8)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9)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Cu、Al等)
(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第 40 页
共 83 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第 41 页
共 83 页
(四)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6.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7.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五)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8.掌握有关化学能量的计算。
三、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第 42 页
共 83 页
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初中部分试题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部分试题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试题形式
1.试题将创设情景,将化学知识置身于情景之中,题目灵活,但注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2.试题将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3.试题题型有:单项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
第 43 页
共 83 页
生 物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初中内容所占比例为60%,高中内容所占比例为40%。初中考试内容:
(一)科学探究
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五)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 44 页
共 83 页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2.动物的行为。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人的生殖和发育。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植物的生殖。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九)生物技术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2.现代生物技术。
(十)健康地生活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2.传染病和免疫。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5.医药常识。
高中考试内容: 生物1:分子与细胞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细胞的结构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第 45 页
共 83 页
(三)细胞的代谢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四)细胞的增殖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五)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生物2: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的细胞基础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
第 46 页
共 83 页 的关系。4.概述伴性遗传。
(四)生物的变异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五)人类遗传病
1.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搜集人类基因组或基因诊治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交流。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六)生物的进化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生物3:稳态与环境
(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5.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
第 47 页
共 83 页 的作用。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模拟尿糖的检测。4.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5.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四)种群和群落
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阐明群落的演替。(五)生态系统
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六)生态环境的保护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试卷形式与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Ⅰ、Ⅱ卷。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40%;Ⅱ为
第 48 页
共 83 页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分析题等),约占60%。4.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 49 页
共 83 页
美 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需美术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答案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报考小学、初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00分);报考普通高中教师岗位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7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单选题约16%,连线题约24%);填空题约占30%;名词术语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20%。
三、难度设计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
四、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理念、主要精神,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基本内容为命题依据。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够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等基本造型要素,第 50 页
共 83 页
第二篇: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特岗教师(空岗)招聘笔试说明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特岗教师(空岗)
招聘笔试说明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根据财政部《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批复》(财教〔2010〕51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2号),及自治区《关于为自治区县以上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并下派到乡镇(场)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党组〔2006〕36号)、《关于为自治区县以上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并下派到乡镇(场)工作的补充意见》(新党组〔2008〕14号)、《转发自治区统筹管理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108号)有关要求,结合2012年上半年自治区双语特岗教师招聘空岗情况,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实施,从2012年上半年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双语特岗教师招聘空岗中拿出1000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笔试目的: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
笔试重点: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两个部分。
1.综合知识测试包括时事政治(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2.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共分11个学科:汉语文、汉语、英语、政治(含
第 1 页
共 40 页
心理健康)、数学、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综合实践活动(含劳动与技术)、科学。
3.所有学科试卷均用国家通用文字(汉语)命制,要求用国家通用文字(汉语)答题。
笔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测试50分,学科专业知识测试100分)。
第 2 页
共 40 页
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测试说明(各学科报考人员必考内容)
一、考试目的
综合知识测试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位要求进行的基础测试,是参加教师招聘报考人员的必考内容。测试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50分。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内容比例:民族团结教育约占50%;新疆地方史约占2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3.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三、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命题关注考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第 3 页
共 40 页
第二部分 各学科专业知识测试说明
汉 语 文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语文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主要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1.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 4 页
共 40 页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②识记现代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字形。③识记中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④能够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优秀诗文。
(2)应用 D 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和关联词语)。
③辨析并修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根据需要正确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1)理解 B ①体味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分析综合 C ①根据不同的文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特点。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②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第 5 页
共 40 页
3.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以教材选文为主)。(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
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写作 D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1)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3)能用正楷或行楷书写,书写正确、格式规范、标点正确。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包括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第 6 页
共 40 页
写作。学科专业知识试卷题型及分值:选择题约占30%;填空、简答、翻译题、写作和其他题型约占7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 7 页
共 40 页
汉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汉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以新疆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课本《汉语》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涉及教材中的字、词、课文和练习中的内容。同时考查教育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占20%)。初中、高中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汉语基础知识——拼写、汉字、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简单的语法知识。
2.汉语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包括作文能力的考查)。
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由选择题、阅读理解、填空与简答、书面表达与应用、作文〔分应用文、作文〕共五部分组成。题目类型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题型基本相同。其中:
(1)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考查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和应用能力。
第 8 页
共 40 页
(2)填空题和改错句、造句等简答题考查现代汉语知识和应用能力。(3)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也考查对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具体要求包括:①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和细节;②把握和概括阅读材料的主旨;③可以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出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一些内容;④领会作者的态度、情感、语气、倾向等;⑤把握具体语言环境中大纲规范内词语的语音、语义和用法;⑥阅读速度为150~190字/分钟。
(4)“作文”主要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在这部分考试中,先是一篇常用应用文写作要求,然后是根据提示要求或指定的话题作文。通过“句首语写作”、“提示性写作”等不同方式,提供某种写作背景,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的具体内容情景或写作提纲完成作文。具体要求是:①汉字书写正确、字迹清楚,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无误;②用词准确,基本没有词语和句法错误;③在句子连接、句意转换上自然通顺;④内容完整,字数在300字以上。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 9 页
共 40 页
英 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上下册);
八年级(上下册); 九年级(全一册)。
高中:模块教材(模块1-模块5)。
(三)考试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
1.语音方面: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了解英语语音的发音、重音、连续、语调、节奏等内容。
2.词汇方面: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够使用24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语法方面: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组织信息,语篇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合乎规范。
第 10 页
共 40 页
4.功能方面: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使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5.话题方面: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听: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听懂日常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2.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阅读量(除教材外)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3.写: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 11 页
共 40 页
3.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 卷和II 卷。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主、客观试题比例为3∶7。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一)语音项目表 1.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的读音;(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7)辅音连缀的读音;(8)成节音的读音。
2.重音
(1)单词重音;(2)句子重音。3.读音的变化
(1)连读;(2)失去爆破;(3)弱读;(4)同化。4.语调与节奏
(1)意群与停顿;(2)语调;(3)节奏。5.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第 12 页
共 40 页
6.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二)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名词所有格。2.代词
(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2)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现在进行时;(5)过去进行时;(6)过去将来时;(7)将来进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第 13 页
共 40 页
(1)动词不定式;(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和简写。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15.句子成分
(1)主语;(2)谓语;(3)表语;(4)宾语;(状语;(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第 14 页
共 40 页
5)定语;(6)4)主语从句;
政治(含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各部分内容比例
《思想品德》约占40%;《思想政治》约占30%;《心理健康教育》约占30%(其中,初中部分占20%,高中部分占10%)。总体试卷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正确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3.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文法通畅、观点正确地予以表述。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第 15 页
共 40 页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和价值取向。
六、考核内容目标 【思想品德】
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师生的感情。
4.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5.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7.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8.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
第 16 页
共 40 页 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1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思想政治】
1.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用途;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几种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含义及基本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几种主要投资行为的异同;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
第 17 页
共 40 页
征,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发展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世贸组织的原则;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树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的正确态度;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和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主权国家的权利;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是普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人生价值实
第 18 页
共 40 页
现的条件和途径,人生的真正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2.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6.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7.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8.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 19 页
共 40 页
数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是否具备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命题原则
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为依据,以现行高中、初中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方法及数学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高中数学必修①~⑤、选修1-1,1-2,的主要知识点;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的内容。
高中数学内容如下,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初中数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部分。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第 20 页
共 40 页
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所占比例为8∶1∶1,其中初中试题难度相当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试题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第 21 页
共 40 页
美 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美术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单选题约16%,连线题约24%);填空题约占30%;名词术语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20%。
三、难度设计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四、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理念、主要精神,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基本内容为命题依据。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够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够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2.熟悉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具有基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能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
第 22 页
共 40 页
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4.能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5.有基本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考试基本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基本内容。初中和高中基本内容相同,高中内容略深。
(四)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不出偏题、怪题。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 23 页
共 40 页
音 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三、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欣赏基础知识、歌曲和乐曲等内容;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占40%,主观题约占60%,侧重理解、分析、运用、处理知识的能力考查;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连线、译谱、移调、基本乐理、简答、论述。初中、高中内容比例为6∶4。
4.试卷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四、考试范围
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常识知识为主,涵盖教育部普通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内容。试题中也有较少部分内容考查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1.音:音的产生原理、乐音与噪音、乐音的四种性质。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半音、全音与等音等概念。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等,自由延长记号与连音线的作用。
第 24 页
共 40 页
2.节奏与节拍:理解音值组合法的意义并掌握常见的单拍子、复拍子与混合拍子正确的音值组合法。
3.速度与力度:常用的速度与力度术语;包括基本速度与变化速度术语。
4.装饰音与常用记号:各种装饰音与常用音乐记号。
5.音程:掌握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概念,识别构成单音程与复音程的方法及音程转位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6.和弦:掌握三和弦、七和弦的概念及音程结构。原位与转位三和弦、原位与转位七和弦的识别方法。掌握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及和声配置的方法,能为简单的歌曲配置和声。
7.调式基础知识:掌握大调式与小调式的概念、音阶结构、民族五声调式的音级标记、概念、音阶结构及特点。
8.译谱与移调:掌握译谱的概念,能熟练地将简谱译成五线谱或将五线谱译成简谱。能按移调的概念进行移调。
(二)音乐欣赏知识考试内容
1.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中外著名民歌及歌曲。
2.音乐体裁知识、风格特点及中外器乐名曲主题: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印象乐派、现代主义音乐及通俗音乐。
3.中华民族器乐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4.西洋管弦乐队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5.大型器乐体裁知识及其名曲:包括①室内乐;②组曲;③奏鸣曲;④协奏曲;⑤交响曲。
6.综合艺术常识:①歌剧;②舞剧;③京剧。
第 25 页
共 40 页
体 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从事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应知应会)的学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常识,包括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要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正确地掌握各种运动(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医务监督、奥林匹克运动知识。
1.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1-12年级)教材。课程标准中涉及的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课程标准基本理念;(3)课程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4)课程内容标准的范例;(5)课程教学建议;(6)课程评价;(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8)课程标准涉及的名词解释。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体育与健康》1-2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第一、二、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 26 页
共 40 页
教材范例中的技术动作
人体基本运动和队列队形的概念和内容。田径运动:各种跑的技术要领; 不同姿势的跳高或跳远技术环节; 不同姿势的投掷技术要领。
体 操:技术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运动:球类比赛场地和基本规则; 球类基本技术分类和动作要领。武 术:文化和礼仪; 基本功的分类。
韵律体操和舞蹈:概念及特点。(2)体育锻炼基本常识和方法。(3)教材教法掌握与运用。3.学科专业知识 学校体育学:
(1)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2)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目标;(3)学校体育课程实的施计划;(4)体育课的结构特点;(5)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6)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7)课外体育竞赛方法;(8)体育游戏。
运动生理学:
(1)血液与运动;(2)人体基本代谢;(3)呼吸与运动;(4)运动技能形成;(5)身体素质的概念与分类;(6)身体练习方法与形式。
人体解剖学:
(1)人体肌肉分类;(2)人体骨骼分类;(3)人体解剖基本方位。体育心理学:
(1)体育教学心理;(2)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3)体育教师心理。
第 27 页
共 40 页
体育史: 古代学校体育 体育测量与评价:
(1)身体形态的测量与方法;(2)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体育保健学:
健康的含义与标准;(2)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奥林匹克运动知识:
(1)奥运会历史;(2)奥运会文化;(3)奥运会项目及简单规则;(4)时事奥运。
4.从事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应知应会)的学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常识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2)教育与体育;(3)教师专业化成长:(4)其他。
三、试卷结构、题型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判断、填空、名词概念或动作术语解释、简答等题型。
四、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2.体育与健康七年级—九年级教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生指导用书(1—6年级),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版。
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
第 28 页
共 40 页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水平、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二、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及电教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占90%,电教知识部分占10%。
(一)信息技术部分
考试内容要求以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说明:这两个文件可从网上搜索下载),不超出其学习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占60%,高中阶段知识占40%。命题侧重考查信息技术学科主干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试题注重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注重考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考试范围以我区当前使用的义务段和高中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为主,各模块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I.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1.信息获取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信息加工与表达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3)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第 29 页
共 40 页
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见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⑵能描述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⑶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3)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思想。(4)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II.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本模块应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建议学习软件环境:VB6.0。
1.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3)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4)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5)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2.程序设计基础
(1)能够使用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简单的用户界面。(2)知道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含义;学会定义常量、变量的数据类型。(3)知道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能够转换数学表达式为程序接受的表达式。(4)学会使用顺序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5)学会使用分支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6)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方法。(7)了解程序的编辑与翻译过程方法,了解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第 30 页
共 40 页
3.算法与程序实现
(1)理解解析法的基本思想。(2)了解枚举算法求解问题的过程。(3)理解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4)理解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算法思想。(5)了解一到两种经典排序算法思想(如插入排序、冒泡排序)。(6)了解递归思想与递归的数学意义。
4.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1)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3)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征。
III、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了解多媒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3)能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4)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的类型、格式和基本特征。掌握以上信息的采集方法。(2)根据信息呈现需求,能使用适当的工具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3)了解声音、图形、图像等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2)掌握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3)能根据表达、创作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4)能对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IV、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本模块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
第 31 页
共 40 页 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2)知道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3)掌握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2.网络技术基础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2)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知道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3)知道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适用的业务。(4)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5)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知道子网和子网掩码的概念。(6)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7)知道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8)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9)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10)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了解常见的网络防护安全技术。
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知道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了解其工作过程。(3)能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4)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5)掌握对常见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V.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第 32 页
共 40 页
本模块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建议学习环境:Access2000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了解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2)初步掌握使用实体—关系图(E-R)描述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3)熟悉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掌握创建数据库、添加数据和编辑数据库的常用方法。(4)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5)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查询的方法。(6)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7)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的基本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1)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知道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二)电教知识部分
电教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范围如下:
1.了解现代教学环境,包括语音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室、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
第 33 页
共 40 页
环境等。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电视、录音机、CD/DVD播放机、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基本运用这些技术设计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3.了解教育技术学的范畴,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约占50%;简答题约占30%;综合分析题约占20%。
4.试题难易比例:基本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第 34 页
共 40 页
综合实践活动(含劳动与技术)
一、考试目的
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否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初中《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命题依据,以新疆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3~6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初中《7~9年级新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第一部分“探究与实践”和第二部分“劳动与技术”为主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与方法指导,劳动观点、思想感情、基本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现实生产、生活中简单的生产、生活能力及其工具的使用,劳动技术实践等内容。
1.探究与实践部分:活动内容要凸显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我与新疆四条主线。包括主题活动设计、正确引用方法指导等。
2.劳动与技术教育部分:活动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家政等方面。技术基础包括传统工艺、、基本技术等内容。传统工艺包括印章、雕刻、陶艺、编织、刺绣等。基本技术包括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缝纫、农作物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家政包括营养与烹
第 35 页
共 40 页
饪、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能了解有关国防知识,懂得抗震减灾的有关常识等。
试题所占比例:探究与实践部分为40%,劳动技术部分为60%。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简答题:40%;综合题:20%。
4.试卷的难易度的比例为8:1:1,即容易题约占80%;稍难题约占10%;较难题10%。主客观题的比例为7:3。
第 36 页
共 40 页
科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内容比例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很多版本的教材都进入了学校,但其基础知识部分都在课程标准的规范之内。因此,本次考试的内容将不以哪一个版本教材为例,而是以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主。命题在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渗透《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本着知识与能力测试并重的原则,还要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其考试范围为: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包括的基础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所占比例为:物理30%,化学25%,生物30%,地理15%。其中初中知识占80%,高中知识占20%。
(二)性质和要求
主要考查应试者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本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涉及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涉及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涉及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第 37 页
共 40 页
(三)复习参考书目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科书。
(四)具体内容及相应能力要求 物理部分30% 1.掌握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知道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掌握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知道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掌握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清楚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化学部分25% 1.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清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掌握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生物部分30%
第 38 页
共 40 页
1.掌握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清楚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基本知识,知道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4.掌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基本知识。了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之间的关系,知道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清楚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掌握生物圈中的动物基本知识。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基本知识,知道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清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7.掌握有关人体的基本知识,知道人体的营养来源及如何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地理部分15%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清楚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掌握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基本常识,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 39 页
共 40 页
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知道自然地理差异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有哪些影响。
三、试卷形式和难易度比例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分值: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分析题、简答题、问答题。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第 40 页
共 40 页
第三篇: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真题
(本次考试包含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两部分,综合知识测试包括时事政治(2011年6月—2016年5月)、民族宗教政策、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祝愿各位考生考好!)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为标志。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7.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____。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职业道德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共产主义道德原则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教育劳动过程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道德规范______和__行为准则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热爱学生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坚定的事业心,______和__较强的荣誉感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____清晰的自我意识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教育民主、尊师爱生和教学相长。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教育______而生,又为_教育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教育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放任型______、_专制型_______和__民主型______。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A______。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B_____。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B_____。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D_____。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 C_______。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D_____。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五)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4.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何要求? 5.团结协作在教育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6.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7.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是什么?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2.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13.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4.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5.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
1.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 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2.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设计题
1.请你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设计一套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2.在对开放性调查问卷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请你再设计一套封闭性调查问卷。
三、讨论题
1.读了以下这段文字后,请你谈谈自己对教师的仪表的看法。
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2.“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学生有时也是必要的。请你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3.阅读《中国孩子敢向新世纪发问吗?》,并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
四、教学实践
1.运用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到中学去进行实地调查。
2.与学生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应是怎样的? 3.与教师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当代中学生的特殊心理要求。
4.请中学校长从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学校对中学教师(包括未来的教师)的特殊要求。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
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5.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
6.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7.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 8.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9.教育,教育,教育
10.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二)选择题
1.A2.B3.B4.D5.C6.D
(三)判断题
1.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4.正确。
5.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6.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7.正确。8.正确。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2.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五)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4.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要公平地对待学生。5.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运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6.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用文明语言;仪表端庄、朴素大方。7.教师的语言表达应符合以下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语言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应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语言应与体态语言配合使用;还应具有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知识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就能力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主要有: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偶像崇拜所导
致的“追星”心理;信念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有:要具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要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做“四有”新人;要“学会关心”。
11.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2.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1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14.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难于达到的师生之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15.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六)论述题
1.(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2.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2)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规律_____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大教学论》_____。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生产劳动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雅典_____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壬寅 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癸卯____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_劳动后备力量____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__合格新生____。
25.学生既是教育的__对象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____。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教书育人___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_主导____作用。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班级授课制_____,特殊形式是__个别____。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德育要求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品德基础_____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群众性____活动、__小组____活动、个人活动。30.“望梅止渴”属于__第一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第二_____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判断____、__推理____。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_注意的稳定_____、_注意的分配_____注意转移等。33.感觉阈限可分为_绝对感觉阈限 _____与_差别感觉阈限_____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多血质 ___,安静型与_粘液质_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抽象概括能力 ____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______。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_中等(或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 _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A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 雅典 23.壬寅 癸卯
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 主体 26.教书育人 主导 27.班级授课制 个别 28.德育要求 品德基础 29.群众性 小组
30.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 31.判断 推理 32.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33.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34.多血质 粘液质 35.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能力 36.中等(或适中)学习动机 37.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 38.心理 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3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1.5分)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1.5分)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1.5分)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1.5分)40.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5分)(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5分)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5分)(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5分)41.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5分)(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5分)(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5分)(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5分)42.答案要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分)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分)43.答案要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1分);(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1分);(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1分);(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4.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1分);(2)操作模仿(1分);(3)操作整合(1分);(4)操作熟练(1分)等四个阶段。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45.答案要点: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2分)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分)。规律部分无说明扣2分。46.答案要点: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1分);(2)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3)性格的意志特征(1分);(4)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47.答案要点: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4)联系实际。(3分)48.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6)变式方法的采用。
(1)~(5)每个要点2分;(6)要点3分。无分析说明扣4~5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普通教育学》。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骑士。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个人活动和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第四篇: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特岗教师(空岗)招聘考试笔试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双语特岗教师(空岗)招聘考试笔试
考 生 作 答 须 知
1、考生答题前,应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并使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如需修改,应使用橡皮仔细擦除干净后再重新填涂。
2、试卷由综合测试题和专业测试题两个部分组成。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考生作答选择题时,须根据试题要求使用2B 铅笔按照右图提示的正确填涂方法,将所选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信息点上。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并要求做到字迹清晰工整。如发现所写答案有误,可用修改符号“-” 将该书写内容划去,然后在其上方或下方紧挨着写出新答案,修改部分与正文一样不得超过该题答题区域,否则修改的答案无效。在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试卷等处作答,答案无效。
4、作图或制表题可先由铅笔画出,确定后再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将其描黑。
5、考生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透明胶带及刮纸刀等对答案进行纠错,答题卡请勿折叠损毁。因考生本人错误填写(涂)准考证号等或折叠损毁答题卡而引发的不良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第五篇: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 考题及答案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笔试 考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是 一是职权影响力;()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为标志。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7.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____。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特殊道德要求_______,是___一般社会道德_____和__阶级道德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职业道德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共产主义道德原则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教育劳动过程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道德规范______和__行为准则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热爱学生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坚定的事业心,______和__较强的荣誉感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____清晰的自我意识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教育民主______、___尊师爱生_____和__教学相长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教育______而生,又为_教育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教育_____功能。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放任型______、_专制型_______和__民主型______。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A______。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B_____。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B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D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 C__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D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五)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4.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何要求?
5.团结协作在教育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6.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7.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是什么?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2.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13.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4.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5.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
1.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2.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设计题
1.请你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设计一套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2.在对开放性调查问卷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请你再设计一套封闭性调查问卷。
三、讨论题
1.读了以下这段文字后,请你谈谈自己对教师的仪表的看法。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2.“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学生有时也是必要的。请你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3.阅读《中国孩子敢向新世纪发问吗?》,并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
四、教学实践1.运用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到中学去进行实地调查。2.与学生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应是怎样的? 3.与教师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当代中学生的特殊心理要求。
4.请中学校长从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学校对中学教师(包括未来的教师)的特殊要求。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5.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6.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7.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8.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9.教育,教育,教育10.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二)选择题1.A2.B3.B4.D5.C6.D
(三)判断题1.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2.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3.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4.正确。5.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6.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7.正确。8.正确。
(四)解释题1.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五)简答题1.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4.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要公平地对待学生。5.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运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6.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用文明语言;仪表端庄、朴素大方。7.教师的语言表达应符合以下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语言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应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语言应与体态语言配合使用;还应具有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知识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就能力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主要有: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信念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有:要具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要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做“四有”新人;要“学会关心”。11.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2.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1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14.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难于达到的师生之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15.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六)论述题1.(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2.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2)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2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_____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___。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__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_____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______。
25.学生既是教育的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作用。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特殊形式是______。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_____的矛盾。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活动、______活动、个人活动。30.“望梅止渴”属于_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__的条件反射。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______、______注意转移等。33.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种。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__,安静型与__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_____。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_____,最有利于激发______。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_____,动作进行的______,动作结构的______。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______和______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C 2.D 3.A 4.A 5.D 6.C 7.D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15.D 16.C 17.D 18.A 19.C 20.C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 雅典 23.壬寅 癸卯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 主体 26.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