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5:1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

第一篇: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

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

在徽县伏家镇天河河畔,有这样一位深受群众拥戴的好支书:他为了众乡亲,甘愿放弃自己当年红红火火的生意,扎根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他当村支部书记后不长的任期里,将一个全镇有名的“老大难”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他就是徽县伏家镇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

强龙头 引领群众致富

杨乾元同志从抓支部自身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个战斗力和凝聚力强,能打硬仗和胜仗的村党支部班子。党支部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农业实用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学科技、用科技,党员干部都成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村民韩生荣是杨乾元同志帮扶的贫困户之一,为了让他早日脱贫致富,杨乾元同志手把手地将酿醋技术教给贫困户韩生荣,并多方筹集资金,帮助韩生荣建起了食醋加工厂,不到1年时间,贫困户韩生荣变成了富裕户,家里建起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他带领支部一班人,探索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为了能够引进先进的种菜技术,把全村建成徽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他先后外出自费到山东寿光、陕西杨陵考察学习,引进了砼骨架塑料大棚早春栽培,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等十几种先进技术和大棚桃、大棚草莓、礼品西瓜等二十几个新品种,并紧抓该村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好机遇,引进资金160多万元,发动组织群众建成五连栋大棚1座、日光节能温室14座,并都全部配上了滴灌设施,建砼骨架大棚306座,普通拱棚1000多个,建成无公害示范蔬菜基地100亩,探索出了粮菜间作套种立体栽培9大类20余种新模式,创建“多千田”1100亩,“万元田”100亩,建成了伏镇高新农业技术园。在加快特色产业开发的同时,村党支部还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陕西民营企业家吴陇鑫投资1100万元建起了“三农良种畜禽繁育基地”;引进甘肃省著名企业庆丰蔬菜保鲜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起了庆丰蔬菜保鲜库;扶持本地企业家投资600万元建起了金鑫面业公司。立足本村交通便利,地处镇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发展个体私营企业4家,个体工商大户214户,就地转移劳动力600多人。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较全镇平均水平高出600多元,95%的农户购买了机动车辆和彩电,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程控电话基本普及。

扩积累 努力为民办实事

作为一个村的领头人,杨乾元时刻想着如何壮大村级积累,积蓄资金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建起了伏镇豆制品厂、福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伏镇实业开发公司、伏镇砖厂、酱油厂等一批集体企业,同时,利用土地出让出租、集体门面房出租等方法,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全村集体积累总额达150万元,切实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为群众办成了许多实事好事。村上先后投资60多万元,对所有村庄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新修排污水道3条,修建垃圾池9个,修建沼气池400余个;增容80安变压器2台,保证了群众的正常用电;栽植行道树7000多株,新修拓宽田间大小方路3条2.5公里,打井90余眼;在全村普遍实施了“六改四清三化”工程(即:改厕、改圈、改炕、改灶、改水、改电,清渠道、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美化、亮化、净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显胸怀 关心群众疾苦

杨乾元同志始终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心系群众,争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5.12”大地震发生后,他来不及查看自家的房屋、家俱、粮食等财产损失情况,在第一时间赶到村上,组织村社干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全村抗震救灾工作。他组织村社干部、民兵帮助受灾群众拆除危房116间,维修房屋285间。在全镇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募捐活动中,他慷慨解囊,带头捐款500元,全村募捐善款12000余元。全村灾后恢复重建开始后,他进村入户,抓规划、抓设计、抓协调、抓组织、抓进度、抓质量,全力加快了灾后重建进程,全村703户维修户全部高质量完成了维修任务,123户重建户全部建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居。

杨乾元同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村群众精神富足,人心思进。村上多方筹集资金12万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修建起了灯光球场,并坚持以载体创新为重点,组织群众积极举办农民运动会,书法、绘画、剪纸、刺绣作品展及文艺节目汇演,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小康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大孝子”“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伏镇村先后荣获“全市五好标兵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安全文明村”、全省、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桂冠。

第二篇:村党支部书记XX同志先进事迹

村党支部书记XX同志先进事迹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第一标准”,这是白土乡标洞村党支部书记韦相能同志在全村党员队干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近几年来,该同志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该村的水电路“三难”问

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为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三难”问题。

标洞村是山区村,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土肯、景洞、方洞等几个自然屯,山高弄深。2002年以前,这几个屯都没有通电通路,存在典型的“三难”问题。1999年9月,韦相能任标洞村党支书后,下决心四年内一定首先解决土肯、景洞、方洞等山区屯的用电、行路难问题,他积极跑部门,联系资金,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他经常三更半夜一个人走在险峻的山道上,挨家挨户发动群众,人也瘦了黑了。2001年初,白打至景洞屯级路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工了,同年年底,土肯、景洞、方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也通了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韦相能是个比较实干的人,在实施土肯、景洞、方洞等山区屯的通电工程中,由于山高路险,施工难度相当大,他带着一个2公斤的水壶连日在工地上工作,高温酷暑下令他头晕眼花,浑身泛力,可他仍硬撑在现场指挥群众安全施工,并与群众一起抬水泥电杆上山。韦相能的苦干精神深深的鼓舞着村民们,他们干劲更大了,结果只用1个多月的时间,硬是在山高路险和徒峭悬崖上架完了6.5公里的高压线路,土肯、景洞、方洞等几个屯通了电。

土肯、景洞、方洞、石岗是标洞村山区村的山区队,就因为交通不便,生活特别困难,韦相能也特别挂念这几个屯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他经常下到这几个屯的群众家问寒问暖,虽然现在通了电,但交通还没有解决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他下决心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为山里面的群众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在实施白打至景洞屯级路中,由于线路长,地势复杂险峻,工程量大难度大,村里的劳力缺乏,他还动员在外务工的人员要求全部回乡参加施工。他白天在工地上与村民并肩作战,激发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现在这个工程已完工80。在他的影响下,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多次向上级反映,要求把这条改建成四级路,经过上级部门经过多次勘察测量,现已批准立项修建。

百石竿头,更进一步。韦相能是个永不知足的人。为了切实解决标洞村的交通难问题,原到村委3.5公里的村级公路,路况较差,路面凹凸不平,雨天坑坑洼洼,车子无法行走,他多次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得到了支持。于2004年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底终于改建成四级路并通过了验收,标洞村交通不便得到很大改善。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

韦相能担任党支书以后,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相信科学。为了使有限的土地多产粮食,全村160多亩的水田全部种上良种,95以上采用抛秧技术。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10亩,比去年增加100多亩,全部种上高糖高产品种,有接近100亩左右的面积还采用了地膜覆盖种植。利用山区优势,积极发动群众饲养山羊。目前,全村山羊存栏1200多只,种桑养蚕32亩。为了可持续发展,全村退耕还林250多亩。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发展路子正确,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前提高接近1倍。

三、加强班子和廉政建设。

韦相能走马上任后,非常重视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经常组织村级“两委”班子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统一了班子成员的廉政勤政意识,村务公开每年公布3次以上。由于村委班子的团结务实、勤政廉政,群众比较满意。

韦相能由于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难得有时间帮妻子干农活和做自己的事,邻居的几家村民都陆续起了楼房,他的家相对较清贫。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要舍得吃亏,只要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我暂时穷点算什么。”他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三篇:红岩镇玉皇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同志先进事迹222011

红岩镇玉皇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同志

先进事迹

张柏林 男,汉族,1960年4月出生,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入党,高中文化。历任社长、村团支书、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2006年3月至今担任红岩镇玉皇村村支部书记。

张柏林同志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无论是担任社干部、村干部都矜矜业业,受群众爱戴。在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舍小家顾大家,在硬化公路、沼气建设、农网改造、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处处有他的身影。在2008年地震之后,张书记心中十分明白,全村因地震损毁水利设施,人畜饮水难;交通不便,村民买肥料、卖粮、卖猪难;全村无卫生设施,环境治理难;无卫生站,村民看病难;电力线路老化,村民用电难;广播电视不通、信息闭塞、党的政策、科技到家难。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提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然而村上劳动力不足,缺少资金等困难却成了摆在张书记面前的难题,为了组织村民投资投劳改善现状,张书记选择一个社用一周的时间亲自到每户群众家里做工作,就这样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张书记用双脚走遍了全村300多户家庭,走完一个社,和社长一同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方法,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群众,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看似简单的过程,但其中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也只有张书记自己知道。

三年来张书记组织群众积极改善现有情况;一是发动群众新修了2、4社堰塘2口,整治其余8个社山平塘9口,联户打人工井13口,修蓄水池23处,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二是向上级争取了村道路公路硬化项目5公里,实际硬化6.7公里,成为红岩镇第一个村道全部硬化的村。同时规划各社公路,全村10个社的社道公路,经群众一事一议讨论,采用投劳折资的办法全面进行了维修整治,就实现了社社通公路,群众无不拍手叫好。三是新建卫生站一所,彻底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四是争取项目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使全村10个社258户村民都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五是为5个社150户村民安装了村村通,使村民无需出门就能在家收看到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前有榜样,后才有群众跟上”,支部决定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支部带头帮民富。三名支委成员每人帮扶2名贫困党员、5名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二是党员必须带头搞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党支部要求村社干部每人必须至少选一个项目,如养猪、种烤烟等,让群众看到所得的收益,从而带动群众选项定目标奔发展。张书记亲自带头种植烤烟40亩。通过产业发展,全村2010年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510元达到3840元,名列全镇前茅。去年7月份,因连续暴雨,全村发生多处滑坡,13户村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张书记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疏散群众、抢通道路、清理滑坡体,使群众生命财产免受更大损失。只要群众哪里有困难,张书记就出现在哪里,在群众心中已形成了“只要有困难就找张书记”的观念,从而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一提起张书记,无不激动地说:“这几年,全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没有张书记,全村的群众就没有今天。”

张柏林同志2004年7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百名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7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7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支部书记。

第四篇:东南镇杨佩侃同志先进事迹

东南镇杨佩侃同志先进事迹

2017-04-25 16:08

杨佩侃,男,汉族,陇县东南镇纸沟村四组人,生于1966年2月,高中文化,2008年12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11月至今任陇县东南镇纸沟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7月,被中共陇县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6月被中共陇县县委评为“十大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标兵”,2016年6月被陇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县第十六届党代会代表。

高中毕业后,他曾经“跳出农门”成为人们羡慕的工人,在工厂当过15年的技术员;下岗后,他在彷徨中怀着外出打工致富的梦想,跟随“务工大军”在外艰辛漂泊6年多;返乡后,他利用务工学到的手艺,组建农村建筑队,“自主创业”打拼近7年,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和富裕户;2011年11月,他被群众和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怀揣一心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位50岁的农家汉子,他用真心、真情与真爱,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与奉献之歌……

勇于担当,村组干部的“好班长”

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时的纸沟村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村班子软弱涣散等原因,全村经济发展一直滞后,群众增收困难,已经明显落后于周边村,群众急切期盼一个有能力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村班子和“领头雁”。

勇挑重担当“村官”。2011年,是杨佩侃人生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他被纸沟村的群众和党员“看准”,推荐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候 选人。当时,面对家人亲朋的好言劝阻,面对群众和党员的无比信任,他思考多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下定决心:“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富不能只富自己,带领大伙儿一道奔上致富路,才是党员应该做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他毅然放弃了年10多万元收入的建筑事业,积极参与竞选,当年11月被党员全票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由个体老板向“村官”的转变。以前建筑队的同事打趣他:“你这个支书当得也太亏了,一年十几万的收入你不要,偏要累死累活领个几千块,还要倒补几万块!”“个人收入少了不怕,只要群众生活幸福、经济宽裕了就值!”短短一句话,是对家人和朋友的答复,也成了他对全体村民的庄严承诺。

完善制度强班子。上任伊始,杨佩侃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他最终发现:造成村里近几年落后的原因,首先是“班子”缺乏号召力、战斗力的问题。于是,他把村班子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他甘愿当一名“小学生”,积极弥补自己多年在外打拼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策不尽熟悉的“短板”,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把自己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他说:“自已硬气,群众才能服气;干部形象树立起来了,才能取得群众信任”。为此,他带头公开承诺做到: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一心为民,自愿接受大家的监督。在他的带动和严格管理下,村组干部的作风有了较大的转变,党员干部的面貌有了大的改观,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实现了齐头并进、快速发展。同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党支部先后制定了20多项村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2012年开始,村上连续三年被东南镇 党委、政府表彰为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先后荣获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先进村”,被市地震局命名为“防震减灾农村民居示范村”。2014年7月,杨佩侃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纸沟村荣获东南镇“目标责任制考核标兵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浸透着杨佩侃带领下的村两委班子的心血和汗水,成为纸沟村发展变化的见证和记录。

民主管理增活力。杨佩侃说:“要管好村务,就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共商发展大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村务管理工作中,他严格按照《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办事,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里的土地发包、建设工程的立项和发包、救灾物资发放、特困户救助等重大事情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由村委会具体落实。由于工作公开、公正,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心系群众,真心为民的“好公仆”

“当选为纸沟村党支部书记,只能说明群众信任你,期待你给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杨佩侃如是说,他决定先从群众最期盼解决问题入手,用实际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慷慨解囊解民忧。2011年刚上任不久,杨佩侃就遇到了第一件难题,村委会门前的村庄主干道路,遇雨塌陷,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难,群众非常忧虑,期盼早日解决。当时,村组干部群众都用怀疑的眼光看新任村支书怎么办,杨佩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是等靠上级帮助,还是自力更生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新任“班长”的杨佩侃一边思考着,一边查看现场。凭他多年建筑工程经验,他及时拿出了道路恢复维修工程预算。随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议事会商讨,村委会主任在会上明确说明村上集体没有资金维修道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向群众集资又有很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杨佩侃当即拍板决定,自己先拿出8万元垫资,尽快修复被毁道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他及时抽调来自己的施工队和技术人员,带领村上一班人马,共同奋战六天时间,修复夯实了被毁道路800余米,并水泥硬化了路面,修通了排洪渠,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杨佩侃胸怀大局,当机立断,慷慨解囊,修复村庄主干道路的事,受到了党员和村民好评和称赞。党员和群众说:“看来我们推选杨佩侃当村支书是选对了,我们可以放心的跟他干了”。

关心教育解难题。教育工作是杨佩侃任村支书后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他常说:“小学是打基础的,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是农村人的希望,作为村干部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教育事业”。为此,他担任村支书不久,就到村小学了解情况,当他得知学校院墙、大门破损,教师宿舍年久失修等情况后,当即叫来自己建筑队技术人员,对需要修缮的设施进行了勘查设计,抽调自己建筑队施工人员进驻学校,无偿为学校维修了院墙、大门,整修了老师宿舍,新盘了土炕,使村学校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彻底解决了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使老师们安心授课,精心育人,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

入户走访解民困。全村群众生活怎么样?他们想的是什么?期盼我们村干部为他们做什么?这是杨佩侃任村支书后自己时常思考的三个问题。他说:“自己原来常年在外打拼,对全村群众的状况真不了解,现在作为村支书,我只有掌握清楚他们实际状况,才能有针对 性的更好开展工作”。为此,他常常利用工作和闲余时间,进组入户深入群众家里,在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303户,现场查看群众实际生活状况,当面询问群众的所思所盼,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在他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五组部分群众经济困难,临近冬天自己还解决不了温暖问题的情况后,他就立即把自己家里剩余的衣物整理,并联系亲戚朋友捐赠了50余件棉衣,及时送到了五组困难村民家里,使他们温暖安全越冬。他的这一举动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一份关心,也给予了困难村民极大的鼓励,使他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呕心沥血,幸福家园的“缔造者”

东南镇纸沟村位于陇县南部浅山区,依山傍沟,土地瘠薄,道路不畅,大多数群众经济困难,居住房屋破烂不堪,加之连年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道路塌陷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存在着居住安全隐患,群众急切盼望能有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家园。

超前构思绘蓝图。面对纸沟村当时的状况,面对广大群众的期盼,面对临近东兴村移民搬迁的成就,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杨佩侃“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他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群众对他们目前的居住条件都不满意,都有改变居住生活条件的愿望,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彻底改变村上旧面貌、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决心。他大胆构思,超前设想,要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实现村民多年来的心愿和愿望,就必须有大规划、大动作,实施整村异地搬迁。他主动给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带领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到临近的东兴村和凤翔县新农村建设现场学习观摩取经,统一班子成员和群众思想,坚定实施整村搬迁、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他同镇上领导到西安托人找西北建筑工程设计院 教授反复琢磨新村规划,并三番五次向设计人员降低设计费。最终纸沟村整村异地搬迁的总体规划得到上级认可和群众的赞同。

争取项目跑资金。杨佩侃从事了多年的建筑工程,他深知:绘就了宏伟规划,有镇党委、政府和本村群众的支持,是实施整村异地搬迁的动力和基础,而要真正拉开几百户群众的搬迁工程,将遇到资金等诸多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他马不停蹄地跑县发改局、住建局向有关领导汇报,请领导来村上查看实情,开着自己私家车、带着村干部多次到市跑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为纸沟村争取到异地相对集中移民搬迁项目、以工代赈工程和省市节能示范项目,共计争取国家项目补助资金551.6万元,计划分四批实施整村移民搬迁304户,逐步把纸沟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群众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将争取到的项目资金捆绑起来,集中用于搬迁工程建设,既减轻了群众搬迁经济负担,又保障了建设资金。同时,成立了由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搬迁工程筹建工作组,实行工程任务到人,项目质量包干,资金使用公开等措施,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搬迁工程实施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处理不公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

尽心尽责抓建设。2013年初,搬迁工程正式拉开,杨佩侃每天都跟班到底,一手推进度,一手抓质量,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有一天在整理工程场地、清理垃圾杂草时,由于割草机发生故障,飞出的刀片割伤了他的右腿,鲜血沿着裤腿直流不止,他被群众紧急送到县医院。在住院治疗期间,他的心一直操在搬迁工地上,不断打电话询问工地进展情况,指导工程施工,伤情刚有好转,他就要求出院,又忙碌在工地上。在他的精心指导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推动下,移民搬迁工程进展非常顺利,当年就完成了第一批62户搬迁工程建设任 务。2014年初又拉开了第二批搬迁工程,这年六月,由于他连续操劳搬迁工程,使他突发疾病,经诊断身染重病,在县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建议他转往宝鸡医院治疗,却发现已是淋巴癌晚期。但由于当时搬迁工程正在关键时期,为了不耽误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他推迟治疗时间,带病指导搬迁工作。直到他的身体最终无法再坚持,才不得不去宝鸡市医院治疗。而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回到了施工现场,赶在上半年使第二批35户搬迁工程如期完工。下半年,他带领村上一班人又马不停蹄的拉开了街区建设,建成了一条350米长、18米宽的新村街区,修建沿街两层商住房336间。他带病工作指挥在工程一线,在村上一班人的艰辛努力下,第三批84户移民搬迁主体工程当年竣工。2015年,剩余群众搬迁工程又开工建设,每天都可看到杨佩侃在施工现场忙碌的身影,班子成员被他的行为感动和感染着,没有怨言,不分昼夜,奋战在搬迁现场,第四批123户搬迁主体工程年内基本完工。新村道路硬化、供水管网、排污设施、绿化美化、休闲广场等项目基本实施到位,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就这样,他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工作,顽强地拼搏着。截止目前,纸沟村已有181户群众欢天喜地的搬迁到了新家园,其余123户群众于2016年上半年搬进新居,纸沟村几辈人搬出山沟沟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许多党员群众感动的说:“杨支书是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在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拼搏建设美好家园哩!”。纸沟村五组的杨鹏飞一家就是新区搬迁的受益者,两层临街小洋楼,办起了卫生室,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如今,走进纸沟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农家院落和门前的绿化带映入眼帘,能让你感受到新农村的美好气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村庄道路、宽敞的乡村街区和两旁的太阳能路灯,能让你感受到群众生活的幸福便捷;一个个休闲广场上群众的欢声笑语,能让你感受到纸沟 村的未来和希望……

调整产业,群众致富“领路人”

居住条件改善了,群众信心充足了,如何带领群众一步一步走上致富路,使纸沟村实行小康目标,这是杨佩侃考虑的重要问题。他思索:必须有个明确的思路,立足优势,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通过不懈努力,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5849元,增加到2015年的8106元。

发挥优势,劳务输出增收。纸沟村的“能工巧匠”较多,在陇县有一定的“名气”,杨佩侃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能人”和“领头人”之一。他根据本村剩余劳动力多、且有一部分群众有“手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动员党员带群众、“匠人”带“小工”、父亲带儿女的“一带一”方式,有组织的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保证户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家家都有固定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在建筑工程领域情况熟悉的优势,为群众多方寻找联系“活计”,鼓励群众自发成立“包工队”,承揽农村群众建房和小型工程,最大限度的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村有小包工队20余个,全村年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0多人,仅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立足产业,多种经营富民。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引导群众致富,这也是杨佩侃上任后时常思考的问题。他经过分析认为:纸沟村群众有种植和管理果品的经验,山坡地种粮产量低但具有发展干杂果的优势。为此,近年来,按照上级部署,他将全村山坡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动员引导群众发展果业,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请来果业技术人员开展栽植和管理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栽植以矮化核桃为主的干杂果700多亩,户均果园1.5亩。目前挂果500亩,产 值达到5 0余万元,全村户均干杂果收入近1000元。他计划再用两年的时间,使全村核桃建园面积达到1100亩,将纸沟村的山坡变成美丽怡人的“花果山”,经济收入的“聚宝盆”。在大力发展干杂果的同时,他鼓励群众发展家庭养殖,联系引进了畜牧养殖大户,建成了占地15亩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产值达到50余万元,为纸沟村群众发展家庭养殖带了头、领了路。

超前谋划,引领群众致富。新农村建成后,如何利用新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优势,引领群众致富,是杨佩侃在新村建设初期就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新村的建成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他说:我们纸沟村新农村建设将在2016年全面完成,下一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将用足用活土地流转政策,在保证全村群众人均1亩基本口粮田的前提下,引领群众“利用土地增效益,立足新村做文章”。重点是将新村周边的土地流转集中,通过招商引资或自建联建等方式,发展以油桃为主的水果采摘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带动乡村旅游;在新村街区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和工商企业,使游客来纸沟能“留得住、玩得好、吃得美、有物购”,真正实现“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的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土地复垦项目,将旧村庄基全面复垦,栽植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400亩,给群众培育后续致富产业,使旧庄基发挥经济效益。正如村主任高志成所说,“我们纸沟村按照杨支书为我们设计的宏伟规划走下去,十三五末实现小康村的目标将一定能实现”。

默默奉献,党员干部的“好楷模”

2014年,当纸沟村搬迁如火如荼地建设时,病魔无情地降临到49岁的杨佩侃身上,他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关键咱自己不能让病魔吓倒,得感激上天留给我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 值得。当镇上领导得知此情后,劝他以身体为重,可让其他人多担当,他却说:“纸沟搬迁是我一手谋划的,因我而起,不能因我个人而耽搁全村人的幸福,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件事”。至此,他加快了搬迁的步伐,工作更加卖力了。

得病至今,他不仅默默承受着病情的反复带来的痛苦与折磨,还坚持每天服下大量的药剂后,坚守在自己所钟爱的工作岗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默默承受着无言的痛苦与压力,却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他用生命践行着对党的承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自律、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勇于承担。

2016年9月26日至27日,本因住院治疗的他,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参加陇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会议期间,硬撑着身躯,参加完每个会议,只有在会场中间休息时间,回到县招待所房间休息短短的几分钟。镇党委书记张积峰看到他的状态后,对他说:“要么请假回去休息吧!”话音刚落,他说:“我要参加完这次会议,因为我是带着使命来的,我还要把精神带回去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这一句话,听到让人为之感动又惊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县党代会结束后,由于病情加重,立即送到县人民医院。在住院的7天时间里,他不好好养病,还是抱着电话不断地联系村上的事情,安排学习贯彻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最终他不听医生劝告,执意要回家,因为他的心早就回村了,想着好多事等着他处理。回家时,医生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注意休息,事办完立即住院。可是,回家躺在床上的杨佩侃早就把医生的嘱托忘到脑后,协调安排村上其他干部抓紧做好搬迁户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家不到两天,病情加重,立即到宝鸡中心医院住院。短暂的几天,于2016年10月27日下午1时与世 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年仅51岁。

身患重病,坚守工作,默默奉献,杨佩侃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同病魔作斗争,与生命争长短,他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工作上从不打折,从不退缩,一路荆棘,无怨无悔,是当之无愧的“好楷模”。

五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短暂,但杨佩侃却用一颗火热的心,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他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诺言,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把昔日破旧落后的纸沟村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正在聚力向小康目标迈进,为党和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五年的工作实践让杨佩侃由一名私营建筑业主锻炼成长为干部信任的“好班长”,群众拥护的“好公仆”;由一名农村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缔造者”,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成为党员干部的“好楷模”。五年里,他抵抗病魔、呕心沥血为群众,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生中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一笔,成就着山里人一个又一个梦想…… 如今,杨佩侃已离世,全村人一提起杨佩侃的事,都会连连伸出大拇指说“好”,他的事迹同样也无声地感染着陇州内外的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无私奉献精神,践行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务实精神,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勇于担当精神。

第五篇:中村村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汇报

中村村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汇报

为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品质,我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迅速组织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2011年4月5日下午14:00-16:00,中村村组织全村党员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认真组织收看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约有40余人参加集中了学习,并对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进行讨论。

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杨善洲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真实再现了一名员的楷模形象。他不计较身份地位,甘心投身山野,管山护林,坚守信念染绿大亮山;他不计较金钱名利,将政府给予他的物质奖励用在了普通困难群众身上,自己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查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政府部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参加学习的每一个人。

通过观看实况录像,大家认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

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大家表示,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党支部还要求村支两委工作人员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工作中讲实干、讲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扬文明风采,塑城市形象”,规范服务用语、服务礼仪,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火场土家族乡中村村支部 2011年4月5日

下载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徽县伏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乾元同志先进事迹(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