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坪镇横江村党支部书记刘从治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文坪镇横江村支部书记刘从治同志
先进事迹材料
刘从治,男,武冈市文坪镇横江村人,1950年6月出生,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起担任武冈市文坪镇横江村村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刘从治同志爱岗敬业、坚持党性、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文坪镇横江村,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2155人,户数616户,党员41人,村干部5人。水田面积1527亩,耕地面积3814亩。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刘从治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横江村制定了以特色种植与低碳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全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大力支持村民、外地老板在村进行特色农业种
植,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创建了葡萄园、特色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多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同时,在工业方面,积极引进低碳、环保的企业,如信畅皮鞋厂,安置劳动力120余人,创造财富200余万元。多年的努力与付出,横江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刘从治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1年的换届选举中,刘从治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二、抓基础搞建设,促进村容村貌大变样 “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一直是刘从治同志的强村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他充分发挥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着“没钱也干事,有钱干成事,大钱办大事”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村。凡是不涉及花钱的事,他都积极动员村民出工出劳。几年来,全村农民义务出工12万
个,植树52万株,造林1811亩,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他带领两委一班人积极想办法,出主意,跑路子,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放过每一个项目,采用“上面争取一点,向外借贷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干部垫支一点”的方式,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0余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修建乡村公路4.5公里,整修村级水圳5公里,架设低压电4200多米,为村民个人打井83口,改厕32个、改圈24个,牲畜乱跑、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形象美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刘从治同志深知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
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他紧抓党建不放松,首先从村级班子建设入手,在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新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村干部管理、民主议事、民主生活会,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做到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班子成员之间的隔阂和凝虑,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都能够广泛征求每个班子成员和群众的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从不搞一言堂、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出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由于他管理民主,率先垂范,村两委班子工作思想清晰、措施得力,成为全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最强的村班子。
四、抓民心树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明确群众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此,他从三个方面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是定期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让广大村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二是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展示板、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先后张贴宣传标语225条,制作宣传图片45张、展示板6块,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一个全体村民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为了凝聚人心,加快建设,他带领群众叫响了一个口号:即“建设新农村、你我是主人、自己来建设、生活日日新”。这句口号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已经统一起来,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全村已
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作为一名老支书,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的脚步遍布了村的每一片土地。做事公正、公平、公开,群众都很满意。每当村里的群众、老人在困难的时候,刘书记都能出现在他们的家里,送钱送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今年大旱期间,刘书记冒着酷暑高温奔波在田间地头,确保了该村一千多亩水田不减产不减收;为了宣传新农合新农保惠民政策,刘书记逐门上户进行苦口婆心地讲解,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横江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率达到89%,参合率达到91%,被评为文坪镇先进村。
总之,刘从治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村支部书记。
第二篇:刘文江同志先进事迹
刘文江同志先进事迹
刘文江发扬理论创新、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的精神,抓素质培训,抓二轮修志试点工作,抓理论研究,从2002年至今,房山区史志办出版专志、年鉴等书籍26部,即将出版的书籍11部,发表调研报告、论文72篇,指导编纂志书9部,夯实了第二轮修志基础,成功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刘文江广泛学习,多方面研究,学习研究生活化。1992年以来,刘文江个人共刊用发表调研报告、理论研究文章90余篇,其中2002年至今共发表56篇,(30余万字)。2003年至今,刘文江个人撰写专著9部,已经出版7部,(136万字),已送出版社2部,其中《北京古镇•良乡》(15万字)正在印制,《方志分类与方志编纂》(18万字)即将出版,2002年以来发表论述文字总计200余万字。2002年以来,刘文江主编了《北京房山年鉴》等21部书,达800余万字,其中已经出版12部,年内将出版7部。刘文江参与完成了《创新型乡镇建设干部读本》(21.2万字)等2项北京市课题,参与编写了《北京市农村干部培训教材》的编写,参与了中组部克服官本位课题研究。一、二轮修志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刘文江紧紧抓住了第二轮修志试点单位的机遇,突出做好“四个准备”,得到领导和修志同仁的认可。一是理论准备。组织大家学习《房山区志》和其他多部志书,通读有关方志知识书籍,明确地方志基础知识。特别是不断加强方志理论学习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奠定了修志工作的思想认识基础。二是资料准备。刘文江坚持编纂年鉴。发表了《区年鉴框架结构的理论思考》一文,提出了年鉴框架结构贴近区志框架结构的思想,主编了2002年至2010年共9部《北京房山年鉴》,同时补编了3部年鉴,组织编纂了《房山区改革开放30年》《关闭煤矿纪实》等文稿,为第二轮修志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收集。三是在全区的处级单位设立了史志采编员和主管领导,通过7年的工作实践,形成了有效的资料征集机制。史志办一个资料征集通知下去,各单位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四是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通过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从主管方志的领导到方志科长、科员,都已经能够独立承担编纂任务,为第二轮修志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深入学习贯彻《条例》
《条例》颁布以后,刘文江在《北京地方志》发表了《学习贯彻<条例>依法开拓地方志工作新局面》、《推动职能转变是根本》等文章,深入学习贯彻《条例》。一是组织本单位人员反复学习研讨,提高认知水平;二是在政府大楼举办展览,宣传依法修志;三是积极向各单位史志主管领导和编采员宣传《条例》;四是加强对基层修志工作的指导,提高了全区依法修志的意识。
刘文江强调,要以《以做事业的态度,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提出了要把方志作为一项事业做,他非常重视方志职能建设,提出了史志办的职能要由编辑部职能向政府职能转化。他积极向区主管领导阐述修志工作,得到领导认可。在区财政非常困难的年份,史志编纂经费没有被压缩、被限制。主管领导退休以后,仍坚持谁要修房山的某某志书,必须经过史志办同意。
三、打造争创一流水平的队伍
史志办的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发表一篇文章,刘主任比我们还高兴。经过几年的培训激励,史志办的同志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刘文江提出,要做专家学者型的史志领导干部,做专家学者型的史志工作人员。开始大家不理解,现在都觉得这个目标好:它让我们时时看到自己有差距,时时想到还有更高的发展目标。刘文江注重在编纂实践中锻炼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人人参与年鉴编纂,学习掌握年鉴编纂的方法和程序,参与《云居寺志》、《房山改革开放30年》、《关闭煤矿纪事》等书籍编纂,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写作编纂能力。二是在对全员进行历史、编纂、科学发展观理论等知识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在承担编纂任务和指导基层修志的实践中,依据工作发展,分别培养提高他们的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和撰稿能力。三是派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工作队,在参与区内重大工作任务实践中锻炼才干,派干部到有关单位挂职学习,增长干部才干。
四、探索新时期方志工作规律
刘文江坚持探索研究方志编纂、方志管理工作,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一是进行展方志学理论研究。在《北京地方志》等刊物发表了《浅谈区县志的学科定位》等多篇文章,2009年11月8日在《中国地方志协会城市区志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提交了《方志事物分类是基础》,提出了方志分类学概念。二是进行地方志管理理论研究,与副主任李桂清完成了专著《区县地方志管理概论》,为在全国推动区县地方志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省市地方志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三是进行方志编纂理论研究。刘文江先后发表了《浅谈运用系统论指导第二轮区志的编纂工作》等多篇文章,认为方志编纂都是在对方志事物科学分类基础上进行的,为指导编纂工作此,编写了《方志分类与方志编纂》一书,即将在方志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效指导方志编纂的教科书。
五、多领域科研成果显著
刘文江坚持,地方志是涉及自然、社会多领域的学科,开展任何学科研究,都是站在方志舞台上,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刘文江2005年在全国第一个出版了政党文化专著《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第一个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概念,2003年出版《怎样当好乡镇党委书记》(15万字),被中央三部委确定为西部送书下乡专用图书,2010年出版《乡镇工作百问百答》(18万字),率先把乡镇基层管理工作程序化,2008年出版《共产党员管理心理概论》(37.4万字),率先提出共产党员管理心理新概念,2007年出版《美丽的乡村都市韩村河》(19万字),系统总结了韩村河村的发展经验,2009年出版《山乡情韵》(12万字),用方志笔法,记述了20世纪山区农村的众多生活细节,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完成市志办布置的《北京古镇•良乡》,完成了《方志分类与方志编纂》。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XX同志先进事迹
村党支部书记XX同志先进事迹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第一标准”,这是白土乡标洞村党支部书记韦相能同志在全村党员队干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近几年来,该同志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该村的水电路“三难”问
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为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三难”问题。
标洞村是山区村,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土肯、景洞、方洞等几个自然屯,山高弄深。2002年以前,这几个屯都没有通电通路,存在典型的“三难”问题。1999年9月,韦相能任标洞村党支书后,下决心四年内一定首先解决土肯、景洞、方洞等山区屯的用电、行路难问题,他积极跑部门,联系资金,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他经常三更半夜一个人走在险峻的山道上,挨家挨户发动群众,人也瘦了黑了。2001年初,白打至景洞屯级路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工了,同年年底,土肯、景洞、方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也通了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韦相能是个比较实干的人,在实施土肯、景洞、方洞等山区屯的通电工程中,由于山高路险,施工难度相当大,他带着一个2公斤的水壶连日在工地上工作,高温酷暑下令他头晕眼花,浑身泛力,可他仍硬撑在现场指挥群众安全施工,并与群众一起抬水泥电杆上山。韦相能的苦干精神深深的鼓舞着村民们,他们干劲更大了,结果只用1个多月的时间,硬是在山高路险和徒峭悬崖上架完了6.5公里的高压线路,土肯、景洞、方洞等几个屯通了电。
土肯、景洞、方洞、石岗是标洞村山区村的山区队,就因为交通不便,生活特别困难,韦相能也特别挂念这几个屯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他经常下到这几个屯的群众家问寒问暖,虽然现在通了电,但交通还没有解决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他下决心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为山里面的群众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在实施白打至景洞屯级路中,由于线路长,地势复杂险峻,工程量大难度大,村里的劳力缺乏,他还动员在外务工的人员要求全部回乡参加施工。他白天在工地上与村民并肩作战,激发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现在这个工程已完工80。在他的影响下,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多次向上级反映,要求把这条改建成四级路,经过上级部门经过多次勘察测量,现已批准立项修建。
百石竿头,更进一步。韦相能是个永不知足的人。为了切实解决标洞村的交通难问题,原到村委3.5公里的村级公路,路况较差,路面凹凸不平,雨天坑坑洼洼,车子无法行走,他多次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得到了支持。于2004年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底终于改建成四级路并通过了验收,标洞村交通不便得到很大改善。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
韦相能担任党支书以后,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相信科学。为了使有限的土地多产粮食,全村160多亩的水田全部种上良种,95以上采用抛秧技术。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10亩,比去年增加100多亩,全部种上高糖高产品种,有接近100亩左右的面积还采用了地膜覆盖种植。利用山区优势,积极发动群众饲养山羊。目前,全村山羊存栏1200多只,种桑养蚕32亩。为了可持续发展,全村退耕还林250多亩。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发展路子正确,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前提高接近1倍。
三、加强班子和廉政建设。
韦相能走马上任后,非常重视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经常组织村级“两委”班子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统一了班子成员的廉政勤政意识,村务公开每年公布3次以上。由于村委班子的团结务实、勤政廉政,群众比较满意。
韦相能由于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难得有时间帮妻子干农活和做自己的事,邻居的几家村民都陆续起了楼房,他的家相对较清贫。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要舍得吃亏,只要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我暂时穷点算什么。”他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四篇:红岩镇玉皇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同志先进事迹222011
红岩镇玉皇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同志
先进事迹
张柏林 男,汉族,1960年4月出生,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入党,高中文化。历任社长、村团支书、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2006年3月至今担任红岩镇玉皇村村支部书记。
张柏林同志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无论是担任社干部、村干部都矜矜业业,受群众爱戴。在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舍小家顾大家,在硬化公路、沼气建设、农网改造、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处处有他的身影。在2008年地震之后,张书记心中十分明白,全村因地震损毁水利设施,人畜饮水难;交通不便,村民买肥料、卖粮、卖猪难;全村无卫生设施,环境治理难;无卫生站,村民看病难;电力线路老化,村民用电难;广播电视不通、信息闭塞、党的政策、科技到家难。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提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然而村上劳动力不足,缺少资金等困难却成了摆在张书记面前的难题,为了组织村民投资投劳改善现状,张书记选择一个社用一周的时间亲自到每户群众家里做工作,就这样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张书记用双脚走遍了全村300多户家庭,走完一个社,和社长一同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方法,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群众,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看似简单的过程,但其中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也只有张书记自己知道。
三年来张书记组织群众积极改善现有情况;一是发动群众新修了2、4社堰塘2口,整治其余8个社山平塘9口,联户打人工井13口,修蓄水池23处,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二是向上级争取了村道路公路硬化项目5公里,实际硬化6.7公里,成为红岩镇第一个村道全部硬化的村。同时规划各社公路,全村10个社的社道公路,经群众一事一议讨论,采用投劳折资的办法全面进行了维修整治,就实现了社社通公路,群众无不拍手叫好。三是新建卫生站一所,彻底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四是争取项目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使全村10个社258户村民都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五是为5个社150户村民安装了村村通,使村民无需出门就能在家收看到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张柏林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前有榜样,后才有群众跟上”,支部决定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支部带头帮民富。三名支委成员每人帮扶2名贫困党员、5名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二是党员必须带头搞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党支部要求村社干部每人必须至少选一个项目,如养猪、种烤烟等,让群众看到所得的收益,从而带动群众选项定目标奔发展。张书记亲自带头种植烤烟40亩。通过产业发展,全村2010年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510元达到3840元,名列全镇前茅。去年7月份,因连续暴雨,全村发生多处滑坡,13户村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张书记带领党员干部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疏散群众、抢通道路、清理滑坡体,使群众生命财产免受更大损失。只要群众哪里有困难,张书记就出现在哪里,在群众心中已形成了“只要有困难就找张书记”的观念,从而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一提起张书记,无不激动地说:“这几年,全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没有张书记,全村的群众就没有今天。”
张柏林同志2004年7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百名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7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7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支部书记。
第五篇: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何江先进事迹
何江个人先进事迹
今年是何江在下庄村任职的第二个年头,光阴冉冉,从骄阳似火的夏日,到寒风凛冽的冬天,再到如今,从被任命为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始,何江同志在下庄村走入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何江严格要求自己,以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两委班子成员为师,积极学习农村工作生活的方式方法;以优秀的老村官为榜样,主动向他们请教沟通工作学习中的平衡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本着这样的态度,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贡献,但是何江同志以其踏实认真,有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的肯定。这些肯定和鼓励对他进一步的发展,必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北京市各基层党组织迎来了新一年的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做好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对于村内的稳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重大的意义。在换届选举的这两个月里,何江同志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协助副书记做好选民甄别、选举政策的宣传、各项材料的公示等繁杂的工作,确保选举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的纰漏,积极为领导分忧。在整个选举的过程中,以党支部书记为领导核心,何江同志和党支部班子团结一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使整个换届选举
工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2010年,在党支部换届选举完成之后不久,村委会换届选举拉开大幕。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是民主在基层的集中体现,是广大村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随着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村民非常看重自己手中的选票,对于村两委班子而言,肩上的担子非常的重。作为一名从未经历过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对于何江而言,这次经历让他感到又兴奋又紧张。为了协助做好此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何江同志首先积极向党支部书、副书记请教往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概况,同时认真学习镇党委下发的各种文件,选举法律制度、方案以及流程。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中,按照选举方案的要求,何江同志积极协助选举委员会备全备好各项材料,同时及时上报选举结果等各项材料,对于选举中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向镇选举工作办公室沟通,保证选举工作万无一失的开展。
2010年下半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启动正式拉开序幕,人口普查是国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村两委班子会任命何江为人口普查工作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郭华完成此项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两人走遍了村内的大街小巷,入户实地询查,确保人普数据的准确无误。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何江周末几乎从未休息,认真录入各项数据,反复核实,确保此次人普工作准确细致的完成。
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下庄村开始进行林权产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具是与时俱进的一项改革,标志着农村经济从集体所有制经济正式跨入股份制经济时代。对于能够亲自经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何江同志内心非常的兴奋,虽然工作很繁杂,虽然任务量很大,常常需要加班很晚,但是何江同志从事至终本着认真踏实的原则,本着为村民服务的原则做好各项股份的核算工作,对于在公示过程中村民反映的问题,积极和镇产改办沟通协调,确保每个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此外,何江同志在工作中还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办实事。一是负责完成了本村板栗合作社的股东变更工作。下庄村板栗合作社成立至今,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和工作下,各项规章制度,经营方式,产品效应日趋完善,扩大经营规模势在必行,为使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村两委决定,将合作社的股东由原来的7人扩大至120人,经营方式也有原来仅销售板栗扩大到销售苗木等上下游业务。何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备齐新股东入股的各项材料,合作社规章制度,决议等,并到工商所办理股东变更和经营范围变更的工作。
二是负责村内工商户的报税工作。由于村委会有网络比较方便,专业知识有优势,因而本村的报税工作主要在村委会进行。税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任何的错误和过失都会导致集体的或者个人的利益受损,因而这项工作必须做好。何江同志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为本村的各个工商户完成报
税的工作。使自己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为村民服务。
三年的村官生涯到现在已经步入尾声,在农村工作生活的这两年里,何江同志凭借着自己认真踏实的态度,为村民服务的原则,获得了领导和村民的肯定,同时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何江必将再接再厉,努力进取,在为村民服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