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森林条例
福建省森林条例
(2001年9月21日福建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林业工作,接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领导。
乡(镇)人民政府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第三条 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各项林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预算、决算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第四条 鼓励、支持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兴林。
第二章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第五条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管理和保护;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由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森林、林木划为公益林的,除林权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转让所有权外,森林、林木所有权不变。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公益林建设规划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编制。经批准的公益林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用于公益林补偿和保护。
公益林管理和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 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并通知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第十条 稳定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等国有单位的经营区,维护其合法权益。
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和乡(镇)林场经营区内,属于集体拨交国有单位和乡(镇)林场经营的林地,维持现状,继续分别由国有单位和乡(镇)林场经营。第十一条 国有单位经营集体拨交的林地,应当按下列规定支付林地使用费:
(一)用材林(不含竹林)一个轮伐期的林地使用费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林价款的百分之二十;
(二)经济林、竹林投产后,按不低于同类林地的杉木三十年主伐期林价款的百分之三十测算每年林地使用费,逐年付给。
乡(镇)林场经营村集体拨交的林地,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十二条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林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工程建设需要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负责森林防火、制止盗伐滥伐等护林工作,并组织村民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有山林的村应当建立护林组织,制定群众性的育林、护林、防火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名木古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发布保护公告。
第十五条 禁止毁林筑坟或者在封山育林区内挖笋、采脂、采石、挖土、砍柴、放牧。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对下列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查封、暂扣有关物品和工具:
(一)盗伐、滥伐林木的;
(二)经营加工的木材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三)非法运输木材的。
依法查封、暂扣的有关物品和工具,应当进行登记保存,并及时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植树造林规划,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
采伐林木的单位必须在当年或者次年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任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十八条 科学选用造林树种,推广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优化林种结构,实行多树种、多方式造林,提倡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经济林、竹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保护林木种源,建立良种基地,实现林木培育良种化、种苗生产专业化。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造林成果的检查验收,除沙荒和风口造林外,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计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造林成活率低于百分之四十一的应当重造。
第二十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造林、营林,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实行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设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二十二条 严禁擅自采伐公益林。因抚育或者更新需要采伐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采挖、移植非保护树种的林木,应当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但农民采挖、移植自留地或者房前屋后自有零星的非保护树种的林木除外。
第二十三条 除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外,林木采伐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核发:
(一)采伐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按国家规定办理;
(二)采伐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树木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以及省属国有林场的林木,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三)城市绿化树木需要更新采伐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林木采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使用全国统一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在接到采伐林木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批准核发;需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的,可延长十五日。
不予批准的,应当在前款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发生林权争议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后,发现有林权争议的,应当由发证机关通知暂停采伐。林权争议经有关人民政府受理后,发证单位应当注销采伐许可证,并责令停止采伐。已采伐的林木由受理争议的人民政府调处机构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伐区调查设计和木材检验,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机构承担。
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精度和质量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定标准。
检验木材应当到现场检验,并将检验码单当场交给木材生产经营者。
第六章 木材经营和运输
第二十七条 林权单位或者个人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的木材,以及农民在自留地或者房前屋后采伐的自有零星木材,有权自行销售。
第二十八条 申请木材经营加工的,必须有合法的木材来源,且经营范围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在林区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当予以说明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条 从林区运出木材或者运输木材经过林区,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件。林业检查站凭木材运输证件放行。
木材运输证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林权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其生产的木材,向批准采伐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办理;
(二)再次运输的,凭原运输证或者木材交易合法证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三)依法没收的木材需要运输的,凭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司法机关的结案证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运输进口木材,凭海关证明放行。
第三十一条 设立或者撤销林业检查站,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林业检查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管理。
第七章 林农权益保护
第三十二条 林农对其所有的森林、林木依法享有所有权,对其使用的林地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集体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实行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者股份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
第三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的,应当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不得擅自解除或者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调整林地的,应当拟定调整方案,签订林木补偿协议,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专项承包集体林地造林的,应当依法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自留山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稳定自留山政策。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本着方便林农管理和就近、择优的原则在商品林经营区内落实自留山。自留山面积的总量控制在村集体林业用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留山登记造册,并发给林权证。
将自留山林木划为公益林的,应当征得自留山经营者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林农对依法划定的自留山无偿使用,享有自主经营权,并可以依法继承。但不得抛荒,连续抛荒三年以上的,由村集体收回。第三十五条 采伐自留山林木符合条件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发放采伐许可证。自留山新植林木的采伐不受林木年龄的限制。
林农销售自留山生产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只缴纳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租赁集体林地造林的,应当依法签订林地租赁经营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支付林地使用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公布林农应当依法缴纳的林业规费。林农有权拒缴一切非法收费、摊派或者强制集资。
第三十八条 林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接到投诉的单位,对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对不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转送有权处理的单位。有权处理的单位应当在收到转送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盗伐、滥伐林木的,按照森林法第三十九条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处理。
未经批准采挖、移植非保护树种的林木的,没收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林木价值一倍至三倍的罚款。第四十条 盗伐毛竹的,没收盗伐的毛竹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毛竹价值三倍的罚款。
滥伐毛竹的,没收滥伐的毛竹或者变卖所得,并处滥伐毛竹价值二倍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毁坏名木古树的,依法赔偿损失,并处每株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毁林筑坟或者进入封山育林区挖笋、采脂、采石、挖土、砍柴、放牧致使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一倍至三倍的林木,可以并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至五倍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挪用林业规费的,由直接责任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追回,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漏林业规费的,除依法补缴外,并处偷漏林业规费总额一倍至二倍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木材或者木材价款,并处没收木材价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一)收购、销售的木材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者个人经营加工木材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第四十五条 使用无效的或者非法购买的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的,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的,没收木材,并处木材价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强行冲关运输木材的,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并处运输木材价款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人员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精度未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赔偿;所在单位可以向直接责任人员追偿。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受理林农投诉、不按照规定转送投诉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办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有以下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取消其执法资格或者调离执法岗位: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罚而未予以处罚的;
(二)处罚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罚的。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取消执法资格或者调离执法岗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组织实施。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林区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后公布。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木材包括:原木、锯材、竹材、木片、胶合板、商品薪材、木炭、大宗木竹半成品。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森林法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福建省森林条例
福建省森林条例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六章 木材经营和运输
第七章 林农权益保护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福建省森林条例》已由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1年9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9月24日
福建省森林条例
(2001年9月21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林业工作,接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领导。
乡(镇)人民政府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第三条
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各项林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预算、决算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第四条
鼓励、支持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兴林。
第二章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第五条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管理和保护;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由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森林、林木划为公益林的,除林权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转让所有权外,森林、林木所有权不变。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公益林建设规划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编制。经批准的公益林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用于公益林补偿和保护。
公益林管理和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
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并通知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第十条
稳定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等国有单位的经营区,维护其合法权益。
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和乡(镇)林场经营区内,属于集体拨交国有单位和乡(镇)林场经营的林地,维持现状,继续分别由国有单位和乡(镇)林场经营。
第十一条
国有单位经营集体拨交的林地,应当按下列规定支付林地使用费:
(一)用材林(不含竹林)一个轮伐期的林地使用费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林价款的百分之二十;
(二)经济林、竹林投产后,按不低于同类林地的杉木三十年主伐期林价款的百分之三十测算每年林地使用费,逐年付给。
乡(镇)林场经营村集体拨交的林地,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十二条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林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工程建设需要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负责森林防火、制止盗伐滥伐等护林工作,并组织村民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有山林的村应当建立护林组织,制定群众性的育林、护林、防火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名木古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发布保护公告。
第十五条
禁止毁林筑坟或者在封山育林区内挖笋、采脂、采石、挖土、砍柴、放牧。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对下列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查封、暂扣有关物品和工具:
(一)盗伐、滥伐林木的;
(二)经营加工的木材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三)非法运输木材的。
依法查封、暂扣的有关物品和工具,应当进行登记保存,并及时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植树造林规划,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
采伐林木的单位必须在当年或者次年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任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十八条
科学选用造林树种,推广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优化林种结构,实行多树种、多方式造林,提倡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经济林、竹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保护林木种源,建立良种基地,实现林木培育良种化、种苗生产专业化。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造林成果的检查验收,除沙荒和风口造林外,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造林成活率低于百分之四十一的应当重造。
第二十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造林、营林,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实行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设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二十二条 严禁擅自采伐公益林。因抚育或者更新需要采伐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采挖、移植非保护树种的林木,应当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但农民采挖、移植自留地或者房前屋后自有零星的非保护树种的林木除外。
第二十三条
除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外,林木采伐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核发:
(一)采伐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按国家规定办理;
(二)采伐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树木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以及省属国有林场的林木,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三)城市绿化树木需要更新采伐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林木采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使用全国统一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在接到采伐林木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批准核发;需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的,可延长十五日。
不予批准的,应当在前款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发生林权争议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后,发现有林权争议的,应当由发证机关通知暂停采伐。林权争议经有关人民政府受理后,发证单位应当注销采伐许可证,并责令停止采伐。已采伐的林木由受理争议的人民政府调处机构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伐区调查设计和木材检验,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机构承担。
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精度和质量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定标准。
检验木材应当到现场检验,并将检验码单当场交给木材生产经营者。
第六章 木材经营和运输
第二十七条
林权单位或者个人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的木材,以及农民在自留地或者房前屋后采伐的自有零星木材,有权自行销售。
第二十八条
申请木材经营加工的,必须有合法的木材来源,且经营范围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在林区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当予以说明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条
从林区运出木材或者运输木材经过林区,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件。林业检查站凭木材运输证件放行。
木材运输证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林权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其生产的木材,向批准采伐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办理;
(二)再次运输的,凭原运输证或者木材交易合法证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三)依法没收的木材需要运输的,凭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司法机关的结案证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办理。
运输进口木材,凭海关证明放行。
第三十一条
设立或者撤销林业检查站,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林业检查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管理。
第七章 林农权益保护
第三十二条
林农对其所有的森林、林木依法享有所有权,对其使用的林地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集体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实行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者股份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
第三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的,应当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不得擅自解除或者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调整林地的,应当拟定调整方案,签订林木补偿协议,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专项承包集体林地造林的,应当依法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自留山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稳定自留山政策。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本着方便林农管理和就近、择优的原则在商品林经营区内落实自留山。自留山面积的总量控制在村集体林业用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留山登记造册,并发给林权证。
将自留山林木划为公益林的,应当征得自留山经营者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林农对依法划定的自留山无偿使用,享有自主经营权,并可以依法继承。但不得抛荒,连续抛荒三年以上的,由村集体收回。
第三十五条
采伐自留山林木符合条件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发放采伐许可证。自留山新植林木的采伐不受林木年龄的限制。
林农销售自留山生产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只缴纳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租赁集体林地造林的,应当依法签订林地租赁经营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支付林地使用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公布林农应当依法缴纳的林业规费。林农有权拒缴一切非法收费、摊派或者强制集资。
第三十八条
林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接到投诉的单位,对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对不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转送有权处理的单位。有权处理的单位应当在收到转送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盗伐、滥伐林木的,按照森林法第三十九条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处理。
未经批准采挖、移植非保护树种的林木的,没收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林木价值一倍至三倍的罚款。
第四十条 盗伐毛竹的,没收盗伐的毛竹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毛竹价值三倍的罚款。
滥伐毛竹的,没收滥伐的毛竹或者变卖所得,并处滥伐毛竹价值二倍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毁坏名木古树的,依法赔偿损失,并处每株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毁林筑坟或者进入封山育林区挖笋、采脂、采石、挖土、砍柴、放牧致使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一倍至三倍的林木,可以并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至五倍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挪用林业规费的,由直接责任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追回,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漏林业规费的,除依法补缴外,并处偷漏林业规费总额一倍至二倍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木材或者木材价款,并处没收木材价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一)收购、销售的木材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者个人经营加工木材无合法来源证明的。
第四十五条
使用无效的或者非法购买的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的,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的,没收木材,并处木材价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强行冲关运输木材的,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并处运输木材价款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人员调查设计、木材检验精度未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赔偿;所在单位可以向直接责任人员追偿。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受理林农投诉、不按照规定转送投诉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办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有以下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取消其执法资格或者调离执法岗位: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罚而未予以处罚的;
(二)处罚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罚的。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取消执法资格或者调离执法岗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组织实施。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林区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后公布。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木材包括:原木、锯材、竹材、木片、胶合板、商品薪材、木炭、大宗木竹半成品。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森林法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城市市区除外。
第三条[防火工作方针] 森林防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保护森林防火设施、预防森林火灾、报告森林火情、参加灭火的义务。
第四条[防火责任制]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是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
第五条[政府和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同级林业主管部门设立森林防火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森林防火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灾民救助和有关伤残人员的抚恤,指导开展森林火灾救灾减灾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承担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物资的公路、水路紧急运输工作,以及森林防火车辆道路通行保障等工作;公安机关负责森林防火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森林防火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是指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六条[经营单位和个人的防火责任]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经营范围内森林防火责任。
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经营面积1万亩以上的企业应当设立森林防火组织,配备工作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第七条[森林火灾保险和人身保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支持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对森林火灾保险的保费应当予以补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专业、半专业森林火灾扑救队伍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八条[表彰奖励] 对认真贯彻执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森林防火措施有力,连续三年无森林火灾的县和连续十年无森林火灾的乡镇、森林经营单位,从事森林 2
防火工作十年以上并作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九条[防火规划]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森林资源分布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省森林防火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基础设施建设]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设臵森林火险预警、火情监测和瞭望设施,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在重要地区和重点森林防火区域修筑防火道路,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全省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处臵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臵办法。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县森林火灾应急预
案和乡(镇)森林火灾应急处臵办法的规定,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臵工作。
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当地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森林火灾应急处臵办法。
森林火灾应急处臵办法应当包括森林火灾扑救职责分工、森林火情报告、森林火灾扑救指挥、人员疏散撤离、扑救队伍、火灾现场看守、灾后处臵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二条[防火联防机制]
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毗邻行政区域情况和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成立联防组织,制定联防制度,建立联防联控、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扑火的联防工作机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联防组织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乡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共同参加;其他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确定。
省际间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双方的协议执行。
第十三条[有关经营管理单位责任] 铁路、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负责本经营管理区的森林防火工作,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好铁路、公路沿线森林火灾危险地段的隐患排除和巡护工作。
电力线路、通信电缆和电信塔站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清除危险可燃物,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和防火安全检查。
在林区设立的车辆加油站、加汽站、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垃圾处理场、设在山边林缘的生产加工企业等单位,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设备,制订扑火预案,落实防范措施。
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革命纪念地等经营管理单位,应当设臵森林防火宣传牌、警示牌,对旅游者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第十四条[扑救队伍建设] 县、乡级人民政府以及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经营面积1万亩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专业或者半专业森林火灾扑救队伍,配备灭火装备。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森林经营单位,根据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建立群众森林火灾扑救队伍。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专业、半专业和群众森林火灾扑救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十五条[护林员配备] 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基层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配备护林员。
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由村(居)民委员会推荐,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村(居)民委员会与护林员签订聘用合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护林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考核。
商品林由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聘护林员,并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护林员应当统一配戴标志,履行巡护森林,制止野外违章用火,通报森林火险等级,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调查森林火灾案件以及森林防火宣传等职责。
第十六条[森林防火期和防火区] 本省森林防火期为每的9月15日至次年的4月30日。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用火许可和管理] 进行野外农业生产用火、林业生产用火或者工程建设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军事实弹演习等活动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禁止在林内、林缘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孔明灯、烤火、野炊、吸烟、火把照明、烧垃圾、烧蜂蚁窝、烧山驱兽,使用枪械、电击狩猎等其他野外用火。
第十八条[申请材料和许可决定] 申请进行野外农业生产用火、林业生产用火或者工程建设用火的,应当填写野外用火申请表,并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和村(居)民委员会的用火证明等材料。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第十九条[许可备案和用火防范措施] 批准野外用火的机关应当将野外用火许可情况报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备案,并通知用火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检查督促用火单位和个人落实用火安全防范措施。
经过批准的野外用火,应当在4级森林火险等级以下进行,并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一)确定看护人员,预备应急扑火力量;
(二)开设10米以上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工具;
(三)用火后应当清理现场、熄灭余火;
(四)其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条[高森林火险期禁火令和防火措施]
在高温、干旱、大风等高森林火险天气以及春节、清明、中秋、冬至、春耕备耕、秋收冬种等火灾高发时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在高森林火险期和火灾高发时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组织林区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防火宣传,加强巡山护林,严格查禁野外用火,做好扑火应急准备,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禁火区管理]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军事设施以及革命纪念地等区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常年禁火区,实行用火管制。
禁火区应当设定明确的标志,严禁携带火源、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
第二十二条[对无行为能力人监管] 在森林防火期内,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有关人员,加强对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防止被监护人进入林区玩火用火。
第二十三条[火险预警预报] 在森林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会商机制,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无偿播发或者刊登高森林火险预警信息。
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二十四条[火警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12119森林火警电话,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在同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设立森林防火值班室,配备专人负责日常森林火情的监测、预警和扑火调度。
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位应当设立森林防火值班室,及时接警处臵火情。
接到森林火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第二十五条[省级森林火灾报告] 发生下列森林火灾,设区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按照规定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并通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
(一)省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二)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三)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居民区或者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18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六)未开发原始林区或者成片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火灾;
(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名胜古迹、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周围五公里以内的森林火灾;
(八)危及到铁路、高速公路通行和军事、电力(11万伏以上线路)、通信设施的森林火灾;
(九)需要省支持扑救的森林火灾。
第二十六条 [应急预案启动和现场应急措施] 森林火灾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或者发生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森林火灾,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省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处臵预案。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火灾现场天气、地形和植被情况确定扑救方案,并指定扑救负责人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扑救。根据森林火灾扑救的需要,可以决定采取开辟阻火隔离带、点烧防火线、消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实施人工降雨、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第二十七条[扑火原则和扑火人员]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在扑火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采取必要措施,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做好扑火人员的安全防护。
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火,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二十八条[森林武警扑火要求] 武装警察森林部队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应当接受火灾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执行跨设区市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应当接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第二十九条[有关部门扑火要求] 发生森林火灾,气象、交通运输、通讯、民政、公安、商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规定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关工作。
第三十条[火场清理] 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看守火场,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查验无复燃可能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四章 灾后处置
第三十一条[火灾调查报告] 森林火灾扑灭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公安、监察等机关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事故责任和森林火灾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15日内向火灾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提交调查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一般和较大森林火灾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火灾中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以上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跨县级行政区域森林火灾的调查,由火灾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指定调查部门,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协助。
第三十二条[医疗抚恤] 在森林火灾扑救中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的,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医疗抚恤费用;属于非国家职工的由起火单位按照规定给予医疗和抚恤,起火单位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医疗和抚恤。
对在森林火灾扑救中死亡符合革命烈士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第三十三条[扑救费用] 森林火灾扑救费用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经营单位先行支付,待火灾扑灭后,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森林火灾扑救费用包括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其具体标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武装警察森林部队和其他军、警部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费用,按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工作人员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森林防火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高森林火险期未按照有关规定管理野外用火的;
(二)对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予以审批的;
(三)拒不参加森林火灾扑救,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的;
(四)未经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查验,森林火灾现场看守人员擅自撤离的;
(五)森林火灾调查报告弄虚作假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赔偿损失,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毁坏或者擅自拆除、挪用森林防火标志及设施的;
(二)干扰森林防火专用电台频段正常使用,影响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联络的;
(三)毁坏或者擅自处理、挪用森林火灾扑救装备或通信器材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但未引起森林火灾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一)未经批准携带火源、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禁火区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进行野外农业生产用火、林业生产用火或者工程建设用火的,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野外农业生产用火、林业生产用火或者工程建设用火,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未履行监护责任,致使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进入林内随意玩火、放火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第三十七条[治安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一)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高森林火险期间发布的禁火令的;
(二)因过失引起森林火灾;
(三)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八条[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野外用火的定义] 本办法所称野外用火,包括在林地内、山边林缘的农业生产性用火、林业生产性用火、工程建设用火、军事实弹演习以及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烤火、野炊、吸烟、火把照明、烧垃圾、烧蜂窝、烧山驱兽,使用枪械、电击狩猎等其它用火。
第四十条[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
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
(2008-7-30)
发布日期:2005-08-0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森林采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采伐和管理,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国家对森林采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并对商品材采伐实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
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是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各设区市、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
第四条 森林采伐管理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政资源管理机构承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对森林采伐和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检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各种举报件,应当依法查处;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转送有权查处的机关。
第六条 在森林采伐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 第七条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林木的最大限量。凡采伐、采挖和移植胸高直径5.0厘米以上的林木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采伐毛竹纳入毛竹采伐限额。但农村居民采伐、采挖和移植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即宅基地,下同)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含毛竹)除外。
第八条 森林采伐限额包括总量限额和按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林分起源设置的分项限额及毛竹限额。
采伐类型分项限额分为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限额。
消耗结构分项限额分为商品材、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限额。林分起源分项限额分为人工林商品材限额和天然林商品材限额。第九条 商品材限额是指作为商品流通的木材(包括以主干生产的商品薪材)和森林经营单位自用材(农民自用材除外)所消耗林木的最大限量。
农民自用材限额是指下列两种情况消耗林木的最大限量: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自有林木用于本单位公益事业建设的;
(二)农村居民因生产生活需要采伐自留山或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林木的。
烧材限额是指林权单位或个人采伐林木作为燃料所消耗的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包括生活烧材和工副业烧材,但不包括商品薪材。第十条 商品材和农民自用材限额实行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第十一条 各编制采伐限额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分解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不得突破。除省林业主管部门可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商品材采伐限额内预留不超过8%的指标以备征占用林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采伐林木时使用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预留采伐限额指标。
第十二条 森林采伐限额采取全额控制和分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采伐类型分项限额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但抚育采伐限额不足的,可以占用主伐采伐限额。
消耗结构分项限额不得相互挤占和挪用,但每年能够对森林资源消耗进行监测,并报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检查核实,确实节约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允许其节约商品材限额的全部和农民自用材、烧材限额的一半,结转到下的商品材限额中使用。
林分起源分项限额中人工林商品材采伐限额不得用于采伐天然林,但人工林采伐限额不足的可以占用天然林商品材采伐限额。
第十三条 因征占用林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森林采伐限额的,由限额编制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至省林业主管部门,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从省预留指标中解决或由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追加。
第十四条 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统一制定的木材生产计划。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采伐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以林木主干为原料生产的木片和商品薪材,必须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以枝桠材为原料生产的木片和商品薪材,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但总量不得超过伐区总蓄积量的8%。
第十五条 木材生产计划包括总量计划和按林分起源设置的人工林、天然林分项计划。木材生产总量计划和分项计划均实行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
第十六条 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将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分解到各县(市、区)和省属国有林场。
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将省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分解落实到各编制限额单位。分解时应根据采伐类型分项限额设置采伐类型分项计划。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将设区市下达的本县(市、区)集体部分木材生产计划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自治村。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均不得超过批准的商品材采伐限额分解下达木材生产计划。
第十七条 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和私营人工林的采伐计划,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在分解下达木材生产计划中优先安排。
第十八条 木材生产总量计划和分项计划的管理,按照本办法第十一、十二、十三条规定的原则执行。
第十九条 农民自用材、烧材和毛竹的年采伐数量,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年采伐限额进行控制,不再制定采伐计划。
第三章 凭证采伐管理
第二十条 采伐林木必须按《林木采伐许可证》(以下简称采伐证)的规定进行。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以及采伐不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子除外。
采伐胸高直径5厘米以上的林木,按面积、蓄积和材积控制采伐数量。采伐胸高直径5厘米以下的林木,按面积或株数控制采伐数量。采伐经济林按面积或株数控制采伐数量。但采伐板栗、厚朴、千年桐等有用材价值的经济林林木,按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防洪抢险等紧急情况需要采伐林木的,可以先行采伐。但组织抢险的部门和单位应当自紧急情况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采伐森林、林木的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第二十二条 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实验区的毛竹除外)严禁采伐。
生态公益林中允许进行更新和抚育性质采伐的,按照《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第二十四、二十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商品林中的天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要严格控制皆伐作业,一般只允许进行择伐或抚育间伐,且择伐蓄积强度不得超过40%,抚育间伐蓄积强度不得超过25%。
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木兰溪和铁路、国道、省道两侧以及城镇周围一重山等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商品林中的人工林,严禁大面积皆伐,只能采取面积不大于3公顷的小块状或带状皆伐及采伐强度不大于40%的择伐和25%的抚育间伐。第四章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申请和核发
第二十四条 采伐证是采伐(含采挖、移植)森林、林木的法律凭证。采伐证分《林木采伐许可证》和《特许采伐许可证》两种。采伐一般森林、林木使用《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珍贵树木和名木古树使用《特许采伐许可证》。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编号和管理;《特许采伐许可证》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编号和管理。
采伐证发证机关栏须加盖本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林木采伐管理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第二十五条 国有、集体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申请采伐林木,必须进行伐区调查设计。伐区调查设计必须遵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以年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采伐顺序为依据。
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采用简易伐区调查设计:
(一)采伐毛竹的;
(二)采伐个私所有林木的,但受让现有林的除外;
(三)采伐农民自用材或烧材的;
(四)采伐遭受自然灾害林木的;
(五)对胸高直径5厘米以下林木进行抚育间伐的;
(六)采伐经济林的;
(七)采伐零星林木的。
第二十六条 简易伐区调查设计的标准,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第二十七条 伐区调查设计必须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和持有伐区调查设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实行“双持证”上岗。简易伐区调查设计可由持有伐区调查设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第二十八条 伐区调查设计实行设计单位或人员负责制。设计单位或人员应对伐区调查设计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 采伐林木由林权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采伐成片(面积1亩以上)林木,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㈠林木采伐申请书;
㈡有法律效力的山林权属证明; ㈢符合规定的伐区调查设计文件; ㈣上伐区作业合格证明;
㈤上采伐迹地更新验收合格证明;
采伐、采挖和移植零星(面积1亩以下)林木的,应当提交本条第二款
(一)、(二)、(三)项规定的材料。
第三十条 因征用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除应提交本办法上条第二款
(一)、(二)、(三)项规定的材料外,下列情况还须分别提交:
㈠占用征用林地的应提交《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㈡临时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一条 因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人工培育或自然枯死等特殊情况需要采伐重点保护的野生珍贵树木及胸高直径36厘米以上的人工珍贵树木,除应提交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一)、(二)、(三)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珍贵树木的全景彩色照片、县级林政资源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下列情况还应分别提交:
㈠珍贵树木属病虫害枯死,应提交县级森防检疫机构的证明; ㈡珍贵树木属农村村集体所有,应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采伐的证明材料。
珍贵树木名录见《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珍贵树木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01〕文198号)。第三十二条 因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采伐生态公益林,除应提交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一)、(二)、(三)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灾害调查报告。第三十三条 采伐证按下列权限核发:
(一)采伐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珍贵树木,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二)采伐国家二级保护、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珍贵树木、名木古树和胸高直径36厘米以上的人工珍贵树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验区的毛竹,省属国有林场和设区市属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林木及生态公益林的林木,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交由的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三)采伐胸高直径36厘米以下的人工珍贵树木,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实验区的毛竹,国有林经营所、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零星国有林、省属或设区的市属非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林木,由所在地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或其交由的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四)采伐国有林业采育场及其他县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单位的林木,由所在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的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竹林、经济林、农民自用材和烧材,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交由乡(镇)林业工作站(非派出机构除外)核发;
(五)采伐部队自营林木,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省军区后勤部核发;
(六)更新采伐城市绿化林木,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七)更新采伐铁路、公路护路林林木,属本部门营造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核发;非本部门营造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八)采伐插花山的林木,属于行政区域边界插花的,由拥有山林所有权的行政区域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属于飞山的,由山林所在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第三十四条 核发采伐证的部门或单位,要严格审核采伐申请者提交的有关申报材料。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当在提交齐全、有效的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核发;需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的,可延长十五日。
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当在前款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五条 审核发放采伐证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审核有关申请材料,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核发采伐证;
(二)采伐证上填写的采伐内容必须与林木采伐申请书、伐区调查设计书上的有关内容一致,不得漏填、涂改和虚开采伐数量;
(三)发证采伐量不得超过年森林采伐限额,其中商品材发证采伐量不得超过木材生产计划;
(四)国有森林经营单位采伐森林、林木的,以伐区调查设计的小班为单位发证,实行一小班一证制(线状采伐的除外);其他单位和个人采伐森林、林木的,采伐地点必须落实到山头地块,并注明四至范围,实行一伐区一证制;
(五)采伐证规定的采伐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但因特殊情况必须延长采伐期限的,经原发证机关核实后可在本内适当延期。第三十六条 乡(镇)林业工作站应将集体林审批采伐情况,于采伐前在本站公示栏和采伐林木所在的行政村公布。
第三十七条 办证机构在核发采伐证时,应要求林权单位或个人将采伐证规定的项目和控制指标,在采伐作业前告知采伐实施者。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核发采伐证:
(一)林木权属不清或存有争议的;
(二)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非抚育或者非更新性质采伐的,或者采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区内林木的,但因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的除外;
(三)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树木和名木古树的,因科学研究、自然枯死和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伐的除外;
(四)林木未达主伐年龄而申请主伐的,但定向培育、低产林改造、遭受自然灾害及征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除外;
(五)申请单位的采伐迹地未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六)上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七)因征占用林地采伐森林、林木,但未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或批准文件的;
(八)采伐林木(毛竹除外)用于烧炭的。
第三十九条 采伐证核发后,发现山林权属争议的,办证机构应通知暂停采伐;经争议双方共同的上级政府确认存在争议的,办证机构应当注销采伐证,并责令停止采伐。已采伐的林木由受理争议的人民政府调处机构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林木采伐实施过程中,采伐面积、蓄积或出材量中的一项达到采伐证规定的,应当停止采伐。确需继续采伐的,必须报原办证机构批准办理伐区剩余部分林木的采伐证。第五章 林木采伐许可证办证机构和人员管理
第四十一条 采伐证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政资源管理机构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交由的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办理。核发采伐证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办理采伐证。第四十二条 办证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热情服务,讲求效率;
(二)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属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
(三)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培训合格。第四十三条 省和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林政资源管理机构要建立采伐证办证人员档案。
办证人员发生变动时,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在三十日内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办证机构应根据采伐证发放情况建立林木采伐审批台帐。
乡(镇)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采育场、国有林经营所、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应分别按采伐证批准的伐区建立伐区木材检量台帐,并根据检验码单回执联注销采伐证。
第四十五条 采伐证的存根联及相应的采伐申请材料、采伐审批台帐保存期为五年。保存期满的,可以在登记造册后销毁。所有申领、发证和销毁登记记录册必须长期保存。
第四十六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不断改善办证条件,提高办证效率,降低办证成本,为采伐申请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六章 森林采伐管理检查监督
第四十七条 按照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森林采伐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实行分级负责、逐级检查制度,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检查监督。第四十八条 森林采伐管理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为:
(一)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
(二)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三)凭证采伐制度执行情况;
(四)采伐证核发管理情况;
(五)伐区调查设计制度执行情况;
(六)其他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十九条 乡(镇)林业工作站应根据辖区内集体林采伐伐区的分布情况,划定责任区,落实林木采伐监督责任,对采伐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违反规定采伐作业的,应当中止采伐,直到纠正为止。
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林木采伐由管理该单位的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
第五十条 采伐作业结束后,乡(镇)林业工作站、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本辖区或本单位的伐区作业质量逐个进行验收。第五十一条 伐区作业检查验收根据采伐证和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的规定进行。
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为采伐界线、采伐树种、采伐强度、采伐数量、伐根高度、伐区木材的利用情况等。
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由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第五十二条 伐区已伐倒但至年终未运出的木材,须库存结转下一运输销售的,必须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核实后,出具伐区库存木材结转证明,作为下一办理木材运输证的依据。伐区调查设计精度和质量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定的标准。以乡(镇)、场为控制单位,单片伐区出材量正误差不大于10%,且各单片伐区出材量正负误差抵消后、累计正误差不大于5%的,可视为凭证采伐的林木,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伐区合理误差证明,作为办理木材运输证的依据,但须扣减下一采伐限额指标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第五十三条 采伐森林、林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按照采伐证或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
更新造林后,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更新面积、质量等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的,核发更新验收合格证明。对未及时更新或更新造林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更新造林责任单位限期造林、重造或补植。第五十四条 森林采伐管理检查监督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核查方案》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福建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责任目标检查考核办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采伐证审批数量统计报告制度。第五十六条 建立盗伐滥伐林木重大案件报告制度。
对下列盗伐滥伐林木案件,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应于了解情况之时起24小时内将案发情况、初步查处情况和进一步办理的意见报告省林业主管部门:
(一)超采伐限额采伐林木或超木材生产计划生产商品材的;
(二)盗伐商品林林木20立方米以上、生态公益林林木3立方米以上;
(三)滥伐商品林林木100立方米以上、生态公益林林木15立方米以上;
(四)盗伐或滥伐珍贵树木的。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七条 无证采伐林木或违反采伐证规定采伐林木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盗伐或滥伐林木的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规定超限额或木材生产计划采伐的,按照省人民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由有关林业主管部门相应扣减该单位下一的采伐指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截留、挪用、挤占或调增年森林采伐限额或木材生产计划的,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增加的数量予以扣减,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分解木材生产计划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核发采伐证的,由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追究有关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对直接责任人员除取消发证资格外,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二条 伐区调查设计单位或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林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纠正,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应负责予以赔偿。情节严重的,取消设计人员设计资格,降低设计单位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三条 森林采伐管理、检查、监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干预或改动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有关统计报表数据的,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六十五条 不按本办法的规定报告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采伐证审批数量和重大案件的,扣减该单位下一的木材生产计划指标。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省林业主管部门此前制定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闽政[1989]55号
颁布时间:1989-12-21发文单位:福建省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本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由一名领导任指挥。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乡(镇)配备必要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森林防火办公室是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办事机构。
第四条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代表同级人民政府行使职权。
森林防火指挥部是检查、监督、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的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检查、监督《条例》和本《办法》的实施;
2.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制定措施,组织群众预防森林火灾;
3.组织森林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4.负责制定处理森林火灾事故预案,组织实施和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5.制定森林防火设施的规划,安排森林防火经费和检查督促使用效果,制止森林防火经费挪为它用;
6.配合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火灾案件,查清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及时报告;
7.掌握火情动态,认真进行森林火灾统计及时上报,建立档案;
8.开展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活动,推广先进技术;
9.加强森林防火队伍的自身建设,培训森林防火专业人员,提高素质;
第五条 国营和集体林场、采育场、农牧茶果场、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和林区工矿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部队及气象、铁路、交通、邮电、民航、卫生等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森林防火规定、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
2.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制定森林防火乡规民约,并督促执行;
3.严格野外用火管理,制止违章用火,公布火险等级;
4.组织扑救森林火灾,组织建立森林扑火队伍,查清火因,协助处理火案;制定联防制度,参加和组织联防活动;
5.制定本辖区处理森林火灾事故预案,并组织实施;
6.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好人好事。
第六条 县、乡(镇)、村林场、采育场以及林区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以民兵为主体的扑火队伍,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有条件的地区、单位,还应组织专业扑火队或专业性质的季节扑火队。
第七条 行政区交界的林区和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及乡、村之间,应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共同制定联防制度和措施,检查、督促联防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还可以建立军警民联防制度。
第八条 林场、采育场和林区的乡(镇)村,应配备专职护林员,其职责是:巡山护林,管理野外用火,报告火情,通报火险等级督促乡规民约的执行,并及时组织扑救森林火灾,参加调查森林火灾事故,协助处理森林火灾案件。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为全省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当地气象部门应提供火险等级,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发布。
各级气象部门要为森林防火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特别要做好高火险天气预报工作。对达到四级或四级以上高火险等级,要通过电台、电视、有线广播公开发布。若发生森林火灾,要全力做好扑火和抢险救灾的气象服务,向当地党政领导和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及时传递各类气象信息。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搞好森林火险区划,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加强用火管理,实行用火审批制度。
1.凡烧荒、烧灰积肥、烧牧场、炼山造林等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或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经批准进行生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要开好十米以上的防火路,准备扑火工具,并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2.严禁在山边林缘烧田畔草、烧山皮、烧蕨粉、烧山驱兽、烧蜂取食、玩火、火把照明、上坟烧纸、迷信用火。
3.在林区烧木炭、烧石灰、烧砖瓦等需报森林防火部门批准,领取用火许可证,并要采取安全防火措施。
4.野外烧饭、烘烤食品、烧火取暖等要选择避风、近水源安全地点,采取安全措施,做到火灭人离。
第十二条 通过林区的铁路机车,必须安设防火装置,并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闸瓦脱落引起火灾。通过林区的客车、汽车等机动车辆司乘人员要对旅客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严防向车外丢弃火种,车站要经常进行森林防火宣传。
在铁路沿线应根据森林防火需要,由当地政府负责开设铁路防火隔离带。铁路部门要经常巡逻,遇有火情,及时报告,并立即组织扑救。
在林区的铁路单位,都要认真执行当地政府制定的森林防火规定,切实做好林区铁路的防火工作,确保林区的安全。
第十三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使用枪械狩猎;进行实弹演习、爆破、勘察和施工等活动,必须事先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第十四条 在林区从事基建、开矿、林副业生产等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应遵守森林防火的规定,接受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森林防火“四网二化”(■望网、通讯网、预测预报网、隔离带网、扑火工具机械化、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制定本辖区的森林防火规划,逐步实施。
1.设置火情■望台(哨)。
2.成片造林、更新应当同时制定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规划,同步实施;营造防火林带应列入造林规划设计,作为造林配套工程。
3.建立森林防火通讯网,配置专用直拨电话、电传机或无线电、有线电通信设施,保证通信畅通。
4.组建带有专业性质的扑火队伍,加强培训和配备各种扑火机具。
第十六条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建立森林消防专用车辆、电台、器材、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登记制度。
森林消防专用车辆免交养路费。
第十七条 森林防火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对森林防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都应当立即进行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林业部门接到报告,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扑救,同时逐级上报火灾情况。
地(市)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对下列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或林业主管部门:
1.省级行政界线附近的森林火灾;
2.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3.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4.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5.十二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6.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7.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和火场距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五公里以内的森林火灾;
8.需要省或中央支持扑救的森林火灾。
县(市)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对下列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地(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或林业主管部门。
1.县、地、省级行政界线附近的森林火灾;
2.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3.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4.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5.八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6.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7.国家级,省、地级森林保护区和火场距国家级、省级、地级森林保护区五公里以内的森林火灾;
8.需要中央、省、地(市)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第十九条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山火未彻底扑灭之前不准撤离火场,明火扑灭后必须彻底消灭暗火,严防复燃。
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人员参加。
第二十条 扑救森林火灾时,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应当为运输扑火人员,救援物资和灾民等优先提供交通运输工具;邮电部门应当尽量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保证前线指挥部与森林防火指挥部通信畅通无阻;民政部门应当妥善安置灾民;公安部门应当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加强治安管理;商业、供销、粮食、物资和卫生等部门,应当做好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国家职工(含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下同),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省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
第二十二条 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补贴、旅差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非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误工补贴,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肇事个人支付。火灾肇事单位、肇事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
第二十三条 森林火灾分为: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它林地起火的;
2.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
4.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第二十四条 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必须每月向上级报一次火情统计报表;防火期内,除按规定上报外,每旬还须调度一次。
第二十五条 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公安、监察、林业等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林木损失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建立森林防火档案。
参加火烧迹地勘察、测量、取证人员的补助费按照营林生产人员野外作业补助的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1.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预防和扑救措施得力,在本行政区或森林防火责任区内,保持无森林火灾一年以上或基本无森林火灾三年以上的县;保持无森林火灾十年以上的乡(镇);保持无森林火灾二十五年以上的林业村、乡(镇)办林场;保持十五年以上无森林火灾的国营林场、采育场、自然保护区;
2.发生森林火灾能按照本地区制定的处理森林火灾事故预案积极组织扑救,损失小的,或者在扑救火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有功者或有显著成绩的;
3.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和举报肇事者的;
4.在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中做出贡献的;
5.在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中有发明创造,并做出贡献的;
6.连续从事森林防火工作十五年以上,工作有成绩的。
第二十七条 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森林防火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报请有关部门分别给予批评、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1.工作失职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造成损失者;
2.拒不执行森林防火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规定、通知,造成损失者;
3.有灾不报,灾情报告不实或虚报成绩骗取荣誉者;
第二十八条 违反规定用火的,处以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违反规定用火引起森林火灾未构成犯罪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并处以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1.在林区野外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
2.野外生产用火未经批准,但未酿成森林火灾的;
3.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进入林区从事基建、开矿、林副业生产等活动的;
4.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通知不加消除的;
5.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凡过火面积在二十五亩以下,处以五十至一百五十元罚款;二十六至四十六亩处以一百五十至二百五十元罚款;四十七至七十亩处以二百五十至三百五十元罚款;七十一至一百亩处以三百五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违反用火的处罚由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执行。执行人员必须统一标志,统一凭证。
第二十九条 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依照第二十八条规定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条 违反森林防火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应当处以拘留的,由公安机关决定;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颁布的《福建省森林防火规定》同时废止。
1989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