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心理健康平时作业
站点: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贾汪分校
专业:15秋学前教育
学号:姓名:孙燃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11***1
大班综合活动《不一样的我》
教材简介:
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这就成了产生《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我是谁”,进一步认识自己,学习从多方面评价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大胆地介绍自己,评价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
3、使幼儿明白如何在不同场合充当和出任不同的角色,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课件:快乐岛;故事《森林运动会》PPT 快乐果实每人一个、表格《我进步了》每人一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2、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理解《故事森林运动会》后的情感迁移,正确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设计理念: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等等。游戏是幼儿的主题,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 针对自此教学目标,本次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以游戏活动贯穿活动的始终,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以“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来让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接着用故事《森林运动会》,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并产生情感迁移。最后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再现,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形象,初步学会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进入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小朋友们,你们高兴吗?
(课件展示:快乐岛漫游)谈话引导:那是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要乘坐轮船去,让我们出发吧。(放音乐,教师描述)
啊,船靠岸了,让我们下船,看看到达了哪里?(课件展示:快乐岛)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吗?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快乐岛,可是,快乐岛上的岛主跳跳龙,请大家到岛上去漫游之前,要对你们进行身份认证呢!我们来听听他说了什么?
出示“跳跳龙”语音:你是谁?
二、活动:“我是谁”
目的:引导幼儿多方面关注自己,引发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游戏:大家来找茬
出示大镜子,幼儿观察,说出自己外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1、请两名幼儿俩俩找朋友,找出相似度较高的小朋友,面对镜子,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师:xx和xx个字一样高,都穿着园服,坐着相同的动作,你能找出他们哪里不一样吗?
肤色、五官(重点眼睛)、单眼皮、双眼皮不一样,眼珠颜色不一样、痣不一样、头发颜色不一样,手指长短不一样等等。
换一对“模特”再进行比较一下。幼儿照镜子,说出自己的最特别的地方。
小结: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市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那么除了长得不一样之外,还有哪里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本领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本领,向小朋友介绍优秀的我。“我是小小钢琴家,我已经考到三级了。” “我会画画,我的画经常获奖。” “我搭积木搭的好,经常受老师表扬。”
引导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通过跳跳龙的认证。
三、听故事,理解每人都有的各自的优缺点。
1、课件展示:我们今天很幸运,快乐岛上正在召开运动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PPT《森林运动会》,并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最后大象给所有动物都发了奖牌?
因为所有的小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小朋友呢?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展示自己的优点并学会发扬自己的优点。对待别人要宽容,多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优缺点,表扬正视自己缺点的孩子。
四、出示课件:引导学会讨论交流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扮演的不同角色。在家中——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小主人
在学校——我是大三班的小朋友,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大哥哥大姐姐 上课时——我认真听讲
我们要懂得按角色行事,做好自己。
五、采摘快乐果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快乐岛的旅游结束了。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由衷地夸夸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让我们离开快乐岛,一起驶向成功岛。在成功岛上你可以找到成功的喜悦。延伸活动:
1、驶向成功岛:(发给幼儿每人一张表,把自己进步画出来,收获成功的体验。)
2、幼儿把自己的进步画出来,并带回家请家长记录自己进步的情况,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班社会活动《我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意图: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然而中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理解“我”就是“我”,在这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给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为自己感到高兴、喜欢自己,同时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应该学会自己动脑筋,要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活动目的:
1、比较和发现自己与小伙伴的不同,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2、愿意自己动脑筋,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
3、敢于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自己,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到高兴。
活动准备:
大镜子
活动过程:
1、不同的名字。
师:我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到我这来了,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告诉我一声。(教师点名)李泽轩?还有没有李泽轩?你是李泽轩吗?你是谁?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名字,现在我们吧自己的名字告诉客人们好吗?
2、请幼儿说说你除了名字和别人不一样以外还有哪些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师:“除了名字不一样以外你和别人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对着镜子和他比一比你和他哪些地方不一样。”
3、不同的声音。
师:“刚才都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把眼睛闭上,用耳朵听一听。”
师:“咦?这是谁在说话呀?”“我们来看看是不是他们。”“他们的说话的声音一样吗?”“有没有人的声音和自己一样?让我们试试看!”玩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让幼儿凭声音判断出同伴。
4、不同的喜好。
分别请几位小朋友用自己最好听的声音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给大家欣赏。唱完后教师分别问:“我们喜欢的歌曲也不一样!除了喜欢唱不同的歌以外,你们还喜欢什么?”
请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对着老师作一个最喜欢的动作。
5、不同的想法。教师设置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实践。
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遇到问题时就应该学会自己动脑筋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提出问题:“我们走路用什么走?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发现不同的方法时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鼓励幼儿,为他的独特想法感到高兴。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攀沿绳、横躺滚、葡匐前进、翻跟头等。让幼儿感受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6、请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出教室。
案例分析
一、案例现象: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xxx是幼儿园的“明星”,一提起孩子的名字,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因为他能力突出,表现优秀,而是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捣蛋鬼。这学期,孩子已经是大班下学期了,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要有一点不爽就会找同伴出气。要么打一拳边上的孩子,要么拉女孩子的辫子,要么就是追着一个比他弱小的孩子打架,有时候还会一个人钻到桌子下面去玩。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孩子来告杨斌斌的状,弄得教室不得安宁。这天孩子都坐在位置上准备吃早餐,有序地拿着自己的牛奶和饼干。xxx也拿了自己的一份,慢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把饼干捏得粉碎,然后涂得桌子上到处都是饼干屑。边上的小朋友立马把这个情况报告了老师,看到眼前的一切,当时我就很生气,问杨斌斌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斜着眼睛看着我坏笑一声。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是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耐心地教育他:“牛奶、饼干都是有营养的食物,是工人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爸爸妈妈用钱买来的,你这样浪费食物真是很不应该,你妈妈知道了也不会原谅你的。同伴之间更要好好相处,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xxx看我并没有发火,而是好好跟他讲,似乎有些“意外”,居然安安静静地听我说了五六分钟,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抗。这使我暗喜这一次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xxx对于同伴的告状似乎非常敏感,一经被他发现,他就会实施“报复”,直到报告的孩子吃亏才肯罢休,即使当时不能“报复”,他也会找机会,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止。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孩子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是有目的的,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是要引起同伴和老师的注意。如:有时候拿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在背后推别人;要是画画没有同伴画得好,就会用黑蜡笔在同伴的作品上涂上几条;要是自己睡不着,也会捏得边上的孩子也别想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会说是别人先不好,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会说这样不对,但是也不会承认错误。只是笑笑,好像是在跟老师逗着玩一样的。
二、案例分析
xxx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有很多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推人,抢玩具,爱欺负同伴,时常搞一些破坏行为,对老师的指责无动于衷,有时候甚至还和老师对着干。一不开心就发脾气,有时甚至独自逃出班级,一个人在外面玩耍。伙伴们都不愿意和
杨斌斌玩,都说 xxx是捣蛋鬼、坏孩子,这样更加剧
杨斌斌和伙伴们之间的矛盾。
杨斌斌的妈妈在上班,妈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孩子的爸爸非常溺爱孩子,即使孩子闯祸了,只是教育几句就完事了,不会过多批评,即使这样,xxx的爸爸还是很袒护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错,作为老师了解情况后当然要严厉批评,但是孩子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还是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慢慢孩子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学期总目标: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孩子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跟踪观察,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做到先了解,再解决。
2.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孩子的坚持性。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指责孩子,注意挖掘孩子的长处。
2.采取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孩子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让先思溢成为同伴心目中的好孩子,好榜样。
三、措施与效果:
所有的孩子都有缺点,也有闪光点。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能放大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xxx孙祥这样既特殊又普通的孩子来说,采取强硬的教育手段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常以表扬为主,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也好,都要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让其他同伴改变对他的偏见,认识到这个平日里调皮的孩子也有优点,同样是好孩子。在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后,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同时,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了进步,现在很少出现故意攻击小朋友的行为了,自从让他尝试做小老师之后,孩子的学习常规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阳阳爸爸也反映,孩子在家也喜欢做小老师,行为习惯比以前好了很多,有时是以老师的身份在约束自己。在吃饭、午睡等方面也表现良好。本学期我们还评王超为“进步奖”,让同伴、家长都对孩子刮目相看,一个往日里的捣蛋鬼也能得到奖状。这为孩子能做得更好树立了更强的自信心。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我想,作为小学生的xxx一定会给老师、家长、同伴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期待吧!
第二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
年级专业:
学 号:
姓 名:胡晓敏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 1114183300702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中班活动《小熊让路》
设计意图:
《小熊让路》是中班幼儿园教育活动册上的一个童话,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著作,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该活动涵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以语言内容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随着故事讲述和角色表演进入有情节的情境中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注意倾听,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大路、草丛、水沟和大树背景图各一幅。2.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头饰若干。3.《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熊和大狮子图)小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你们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讲到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头饰。
(2)小熊对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来学一学。
(3)小动物们心里都怎么样?
(4)小兔是怎样过去的?小羊呢?小猴呢?
(幼儿回答时可以做相应的动作体验:小熊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小羊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小猴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5)后来小动物去找谁帮忙呢?
第二部分幼儿讨论: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 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
(1)大狮子用了什么办法呢?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2)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4.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按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出场顺序表演。
(2)鼓励幼儿运用生动的语气、动作、神态大胆表现。5.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提问: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为什么大家最后都喜欢小熊了?
(3)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 6.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开始的小熊,它霸道,对弱小同伴不友好,后来在大狮子的帮助下学会谦让,大家都喜欢它了。
附:故事
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大班活动:我的变化
设计理念:
幼儿进入大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变化,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直观、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体上直观的变化,请幼儿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活动过程:
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对一个胆小幼儿心理孤僻的矫正辅导
一、被矫正幼儿的情况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
刘宇翔:男,5岁半,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2、问题行为的表现:
该幼儿刚入园时较胆小、性情比较孤僻、不合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在老师及同伴的带动和鼓励下参加一些活动,在语言方面,该幼儿基础较好,对音乐也较感兴奋,但是近来该幼儿经常哭泣或不肯来园,有时,不知在想些什么,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3、可能的原因:
1)该幼儿出生后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太关心自己的儿子,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现在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工作很忙,父亲较孤僻,即使有空全家聚在一起也很少讲话,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
2)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
3)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会批评幼儿,造成幼儿心理紧张。
二、矫正前准备:
1、设计编制教育内容。
故事:亮亮和默默,兰兰哭了,兰兰懂事了。
游戏活动:出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
2、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矫治前,>教师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
三、矫正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三周)
通过谈心和故事“亮亮和默默”等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默默,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元,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有时能主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第二阶段:(第四周至第八周)
通过游戏活动“击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又一次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第三阶段:(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午餐汇报员、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讲故事比赛中,该幼儿有声有色的讲述赢得了第一名,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阶段:(第十四周至学期结束)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刘宇翔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四、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刘宇翔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空间_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线条、形体、结构 和 色彩__。3、20 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 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4、1994 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 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 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美术也称___C___、___D___或__F____。A、形体艺术 D、视觉艺术 B、影像艺术 E、民间艺术 C、造型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_D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 立但又相互联系。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_: A.弗兰兹· 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4、1923 年幼儿教育家___B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 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 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 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 前· 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 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 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 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 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 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 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 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 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 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 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 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 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 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 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 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 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 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 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 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 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 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 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 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 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 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通过艺术的教育》
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杂乱线 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
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B___。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D.阿恩海姆
2.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 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___A _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3.__A_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 系。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 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 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 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 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 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 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 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 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 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 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和 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 家智能。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 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 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 种各样的联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 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 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 4 种基本色; 3 岁—4 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 6 种颜色的百分率为 97%,4 岁后达到
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 4 岁后逐渐发展。4 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 岁后,幼 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涂抹阶段。4 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 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 色彩。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 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 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 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 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 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 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 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 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 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 各个面的深度。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 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第三,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 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 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第三次作业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目的 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 欣赏、绘画 和 手工 三大方面。反 和 要求 的归纳,是学前儿
3.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 分步练习4.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 思、表达 这样一个流程。
与 整体练习
知觉、体验 与
5.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 儿童、教师与 美术作品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交流。6.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原理 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和 步骤,以帮助儿
二、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A___。A、对话 B、讲述 C、临摹
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C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 B、设计 C、临摹
3、命题画可分为___A___和___D___。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 有的___B___。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 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
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 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 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 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 要目标。(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 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3、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 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三是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 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 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 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 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2)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 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
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4)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 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五、实践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自己选题,试制定一个中班绘画教学的教案。
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 结果 和儿童美 术 发展 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 状况、活动设计、活动 组织、活动指导 和 活动效果 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
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2. 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 是将幼儿 当前 术学习与 其他 的学习与幼儿自己 过去 的学习相比较、将 某一 幼儿的美 进行比
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 学习
与理想中的评价 标准
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 展的目标。3. 色彩的三要素是 色相、明度、纯度。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黄
4.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 明暗 色。
二、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___B D___)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七 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 智慧成长、b 性格成长 c 感情成长 d 技能成长 e 心理成长、f 社会成长、g 知觉成长、h 生理成长、j 美感成长、k 绘画能力成长、i 创造性成长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 的测量和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 幼儿的噶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漆那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 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 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 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 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 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简单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四、实践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幅幼儿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知识点:评价方法 要注意幼儿作品评价的原则。鼓励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具体略。
2、结合幼儿园一个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对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3、尝试用上述的方法制作一幅纸版画(题材不限)。
第五篇: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学号:02120107姓名:费蓉蓉成绩:_________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1、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资委于2007年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请结合这一事实分析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属性。
答: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已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自然包含着反映生产力客观要求、商品关系及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现代国家及其职能等共性的一面,集中体现为经济法室社会本位法,是由社会经济的社会化所导致的国家管理、参与经济之法。《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央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指导意见重在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第十八章国有资产管理法
2、下列哪些属于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ABD)
A.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支出
B.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
C.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
D.国际组织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解析】:本题考核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
选项AB正确。《审计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选项C错误。《审计法》第22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据此可知,对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仅对其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而非对整体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收支”包括收入与支持,而《审计法》第22条规定的“预算的执行和决算”仅指的支出的情况,不包括收入情况。
选项D正确。《审计法》第24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