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院(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学 号: ********** 姓 名: * * 指导老师: * * *
完成日期:2011年11月1 日
目 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3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4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与问题„„„„„„„„„„„„„„4
(一)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经济职能的转变„„„„„„„4
(二)政府直接、微观管理仍然过多„„„„„„„„„„„„„4
(三)各大主体关系尚未理顺„„„„„„„„„„„„„„„„5
(四)行政法制建设相对滞后„„„„„„„„„„„„„„„„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难点的对策分析 „„„„„„„„„„„„„6
(一)政府管理模式由“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6
(二)政府管理方式由微观、直接管理转为宏观、间接管理„„„6
(三)理顺各大主体之间的关系„„„„„„„„„„„„„„„7
(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7 注释 „„„„„„„„„„„„„„„„„„„„„„„„„„„„8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它是我国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明确的,转变的目标、要求及意义在理论上也是清晰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渐进发育性,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现今仍然存在许多的难点与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出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就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重点与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On the Difficulty and Countermeasure of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Government Function Abstract: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s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 of, it is our country's key of key “Twelfth Five-year Plan”.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basic direction is clear,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is clear.However, due to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can not be easy, and toda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Thi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our meaning and content of the departure,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combining the second Five-Year plan, China'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on the difficul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make thes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of the policy..Keywords: government functions;transformation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对政府在社会系统中的职责、作用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政府职能转变则是对政府职能的动态考察。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①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根据十七大报告,主要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经济职能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经济管理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对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例,从1982年为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构进行第一次改革开始,撤并职能重叠、业务相近的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成了经济实体,加强了经济综合协调部门。②此时,社会管理部门的改革还未提上日程。此后,政府部门进行的几次改革重点仍然是经济管理部门,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如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加强,微观经济干预减弱;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工作方式发生转变等。但政府的职能并未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官员作风浓厚,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午事难办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政府直接、微观管理仍然过多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一向是“事无巨细,包揽一切”,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还是个人,都把政府看成是“全能型”,与“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距甚远。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一直在随着改革的深入而转变,但相对于经济市场来说,这种转变是远远不够,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滞后的。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充当了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竞争主体的角色。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无序竞争、过度竞争乃至恶性竞争,其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子。③政府过多地介入市场的微观层面,就很 难以一个全局的层面去调控经济,很容易削弱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职能。
(三)各大主体关系尚未理顺
1、在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社不分。政府过多地介入一部分不属于政府管理、而是属于某一行业、地区、局部的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本应由社会自身及其相应的组织来解决,政府的干预使得一些社会中介组织难以发挥其作用,这也是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处于迟缓状态的一大原因。
2、在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政企不分。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虽己经过了二十年的调整,但二者的关系仍没有清晰的界定。政府去管企业该管的事,而企业又去管政府该管的事,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使得政府无力完成自身的核心职能,也使企业被众多的社会职能所拖累,不能在市场中占居主动地位,影响其市场竞争力。④
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太大。旧体制下权力体制的特征是各种管理权限集中于中央,形成头重脚轻的职能结构。一方面,地方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难以发挥,法律没有对中央与地方进行严格的事权划分,虽然地方有部分立法权,但范围不清。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高度集权,导致整个行政系统缺乏活力,还容易引起信息失真,决策失误,效率低下。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国家垄断资源太多,会影响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阻碍改革的推进。
4、在处理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中,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科学的行政机构应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但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却严重地存在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有利大家争,无利大家推,特别是在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流通领域、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相互扯皮、多头管理、不负责任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政府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和碰撞区。其次是政府机构仍然太多,政府机构林立,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政府错位、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同时存在。另外,机构林立、管理分散、人员臃肿,也造成了部门分割和效率低下等弊端。
(四)行政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理应严格依法行政。但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相对滞后,行政组织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以及行政行为还缺乏健全和完善的法律依据,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由此造成对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从而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另外,政府部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四、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一)政府管理模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政府管理的内容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从“经济型建设”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服务型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将提供服务作为政府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
1、政府通过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2、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平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3、建立完善的包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制度。
总之,政府管理活动以服务为导向,使政府对市场有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服务者、监督者,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⑤服务精神是公共行政的灵魂,政府的本质在于服务而非管制。
(二)政府管理方式由微观、直接管理转向宏观、间接管理
从现代改革的要求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弱化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控制,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由政府统一计划、配置人财物的权利模式。政府职能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从原来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到对“市场失灵”的矫正。
“有限政府”就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利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正确地协调好自身作为市场参与者和调节者双重角色的关系。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于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的问题必须有制度和法律来回答。法律给出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明确边界,目前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能应将政府干预严格控制下市场失灵的的经济活动领域,同时退出微观经济管理领域。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战略领导。政府的职能重点转向着重做好发展战略、制定计划、政策、和信息引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
其次,宏观协调。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平稳增长。
最后,改革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政府在经济职能领域发挥好调控者、裁判员和守夜人的角色。⑦ 政府只有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由微观到宏观,由行政手段到综合手段,由直接指导到宏观调节,将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才能为我国经济市场化提供好服务。
(三)理顺各大主体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就是要加快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的中介组织分开,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同时政府部门和层级管理要求划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权限,处理好行政部门内部的权限冲突。
1、实行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在转变职能中要彻底解决以前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把社会的权利还给社会,逐步地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从政府序列中剥离出去,使之回到社会之中,恢复其社会地位,发挥其发挥其社会效力。同时,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和人员培训,给予相应的扶持和帮助。
2、理顺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政企分开的目标是政府部门停止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干预,使企业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自负盈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国家可以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在国企决策中起重要作用,而不必直接经营企业。政府充分放权于企业,转而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3、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和职能。其基本方向是权利下放,原则是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政令统一,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之有因地制宜的自主权。⑧中央政府的职能是制定经济立法、方针、政策,制定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长远计划,通过间接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利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缓解收入差距等。
4、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职能体系。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依据政府职能重心转变的要求,对职能进行分解与分析,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克服职能不清、职能交叉、大浮于事、推诿扯皮的弊端。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深化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从决策 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应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权利与责任要紧密相连。⑨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应该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注释:
[1]刘华.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苏尚尧.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中央机构的沿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3]杜钢建.政府职能转变攻坚[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钱振民.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理论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5]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九个怎么办:“十二五”热点面对面.新华出版社.2011.5 [6]陈国权.社会转型与有限政府[M].人民出版社.2004.5 [7]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九个怎么办:“十二五”热点面对面,新华出版社.2011.5 [8]郝铁川.论中央与地方职能与权限的划分[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9]张树义.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第二篇: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前言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2、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态,但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行业进行监督、引导,以确保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政府市场监管水平不高 市场监管缺失或力度不够大,就如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在2010年3月15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披露的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充分暴露出政府在市场监管上的缺陷。
2.在市场准入领域,“多头审批”的问题严重
《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前,许可设定权政出多门,造成审批过多过滥。《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市场准入的多头审批。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为例,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确立和许可往往涉及计划、财政、规划、土地、市政、交通、环境等多个管理部门,运行环节多,成本高,程序复杂,不利于特许经营的推行.3.监管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
当前,我国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不公开不民主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在监管各环节上未能尊重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缺乏民主参与,因此不便于形成公众监督机制,影响监管的有效性,致使权力寻租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3.3、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当前,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2.社会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社会管理职能中的缺位现象严重,表现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问题突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走私贩毒现象严重,对垄断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等方面。3.管理体制不顺
在管理体制下,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类事项的现象非常普遍,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严重。如社会保障、保险领域就存在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管理的情况;卫生领域更是多头管理,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检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此外,有些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分解或合理分工,权力设置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制度规范,出现了不受制约或难以监督的权力边缘地带。
3.4、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政府为公共事务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政府权力来源于社会,政府理应为公众提供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行使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政府作为对民众负有生存照顾义务、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质性角色。表现在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益性职能不健全,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就业难、就业慢,住房难,房价高等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而且公共服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广大的弱势群体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与强势群体享受的公共服务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上述这些公共服务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制约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4.1、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实施行政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与现实前提,我国是农业的传统大国,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生产力不平衡,入世后,为避免农业受冲击农民收入减少,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入世后,必须正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在维护民族工业,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有原则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市场,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当前政府职能与入世接轨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按WTO的规则来改造中国的市场运行规则,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加入WTO,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
4.2、实行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行政机关的行使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践,积极借鉴人类成熟的政治文明智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4.3、放权让利的原则
没有了资源、政策等优势,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行政方式,实行党委政府层面和政府内设机构层面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优化再造政府流程,推进审批权与执法权相分享,扩大深化并联审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深化镇级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强镇放权,对区属部门实行“权力下移、服务外移、监督上移”,管理和服务职能向镇集中,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权让利力度,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做企业和社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在行政人员方面,则完善公务员管理、约束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淘汰制竞争上岗。
4.4、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在纵向关系上,要合理划分财权、事权与决策权。在省与市的关系上,要适当扩大市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必需的权限。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在市与区的关系上,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思路,抓紧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的具体措施,加快市级向区级放权,完善区、街功能。在县与乡的关系上,要按照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乡镇的职责权限,完善乡镇功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做到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合并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克服管理多头,政多出门的弊端。对确需几个部门协调共管的,要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主管、协管关系,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清理和减少各类临时机构。通过努力,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5、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5.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5.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
第二,国家规范经济生活的社会行为,政府执行国家的法律,承担企业社会经济行为公共管理者的职责,经济行政职能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日常的、主要职能。
第三,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国家在必要时运用自身拥有的手段和资源进行调控、指导,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相应地承担了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从社会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第二,提供社会所必需但无利或微利的公共性社会服务。第三,加强社会管理。
5.3.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
由于多层级政府的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整政府职能内容后,还存在调整后的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应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并非所有层级的政府都承担相同的职能,有些政府职能只能由可能由某一级政府承担,或应成为某一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职能配置问题除去职能内容分配外,还包括职能承担方式安排,以及权限的划分。
6.结语
政府职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受制于社会已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每当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与处于变革阶段,必然产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满足变革、发展的需要否则,作为经济上层建筑的载体——政府,将会对发展、变革形成阻力,进而导致由不适应而产生的政治上的不稳定。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推动力来自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去分析其发展趋向及具体的调整内容。具体地讲,内容的调整将集中在经济职能履行的方式及范围,以及一般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大与加强;配置的调整,将表现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其职能重点转向地方社会管理,在经济职能上则转向依法管理的经济行政;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与规范,以及部分重要的全局性的经济行政,将由中央政府承担。
参考文献
1、魏文章著《政府管理与改革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2、王俊英著《中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2月
3、齐明山著《公共行政学(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郑志龙著《行政管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王绪君著《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7、王国泽,柳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0-13.8、秦晓.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型[J].中国投资,2006,(2):24-26.9、黄泰岩,谢瑞巧.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4):17-20.10、迟福林.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
第三篇: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作者:赵学文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表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等一系列基本要素。
关键词:政府职能 行政环境 服务型政府 转变趋向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一)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造成的。
(二)政府职能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早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权力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在推进行政体制改 革方面,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自时起的30多年来,我国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
(一)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年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破坏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上的,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现在政府职能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其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建立市场秩序方面,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方面发挥作用。市场的竞争造成了其本身很难决定什么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引导产业结构朝既定的方向前进,这时,政府实施具有明确目标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其次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由此产生了权力市场化、行政垄断等,为利用公共权力敛财肥私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了腐败的蔓延,造成了经济改革中产生的机会不公和结果不公。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正逐步放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给政府同样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如何创造一个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政府职能转换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社会公平。
所谓的服务型政府是民主、开放的政府。政府职能依现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国际合作。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就造成了如今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所以在社会公正的前提下,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给予适当的利益补偿,拉近贫富差距。使广大的社会成员都能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得以健康、顺利地进行,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促使法制化政府构建。
摆脱封建统治的新中国受封建思想中统治、人治思维根深蒂固。政府机构设置偏多,分设过细,不少部门集体决策与职能一体化,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政府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行政行为不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自由裁量权过大,政策透明度低,监督机制薄弱。政府过于庞大,造成其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能管的现象。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助于其自身法制化的建设,将大政府转化为小政府,缩减政府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人治逐渐转化为法制,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制社会主义社会。
(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宽泛繁杂、无所不包的政府臃肿庞大、重叠交叉的政府机构,反过来,层次过多、人浮于事的机构体系又会进一步集中权力、扩展事务。因此,政府机构的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制度性环节。多年来,围绕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这一中心内容,中国于1982、1988(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1991、1999和2003年先后五次进行了不同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对理顺关系、减少重复、明确职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机构活力,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调整政府管理的内容。
改革前,政府部门宏观微观事务一把抓,包揽了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重点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属于企业的权力逐渐归还给了企业,应该由企业自己解决的问题交给企业解决。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从遍及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逐渐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就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资源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成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六)政府职能的转变大力改进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方式。
直接干预与行政命令是改革前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唯一方式,审批与管制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手段。这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使政府因为对千差万别、瞬息万变的企业情况和市场活动难以做出准确了解和迅速反应而导致瞎指挥。这些年来,通过以投资项目审批削减为重点的审批制度的改革及经济法制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大大改善,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经济调控体系正在形成。在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公开化、规范化方面也出了重大步伐。
(七)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了政资分开。
政资不分是政府职能难以从根本上转变的资产基础。改革前,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及国家与资产关系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使政府成为经济社会管理主体与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这使得政府部门乐意于、同时也是不得已去直接干预公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微观事务。这既妨碍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自主行为,也使政府陷于了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境地。这些年,通过党政军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改革举措,大大优化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资产基础,促使政府部门把工作重心转向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
(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了政府行为。
从依照长官意志办事到实行依法行政,是这些年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以来,关于政府部门行政权限、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陆续颁布,这些法规尤其是《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既为政府施政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又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了主观随意性,避免了公共权力的滥用。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加强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所必需的公共性社会服务。由于市场经济的运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再承担也不可能承担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那些社会职责,使这些职责,主要是福利、保障、服务等方面的职责转移到社会,由相应的社会机构承担,这就要求政府对这些事务加以规范和管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就是服务。从经济层面来看,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促进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注重公共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市场本身无法决定什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促进产业结构朝既定方向前进,只有政府的实施的目标明确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国家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平衡,以实现充分就业,相对稳定的物价和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从而实现其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平衡,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财富的再分配。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政府对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我国政府在转变经济职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尊重市场活动规律。最理想的政府干预就是对市场机制没有干扰或干扰最小的干预。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是全能的,无所不管的政府绝不是个好政府;政府是有限的,只要管好它应该管的那部分就是个好政府。在现代意义上,政府具有的孩心职能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并完善法律基础;第二,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三,投资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第四,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第五,保护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规则,即以法律为依据而制定的政策性规章。这种规则不仅其他组织必须遵守,同时政府自己也必须遵守。这种观念转变包括政府自身和整个社会政府必须重塑服务观念。从理论上讲,民主政府的存在就是为公众服务,企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事实是企业在想方设法取悦顾客。而政府却是典型的“顾客盲”。政府的真正“顾客”是在被动地等待政府为其服务,于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事难办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而“顾客”对政府不满也是极其自然的了。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政府应牢固树立这种观点,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最大的满足是取悦“顾客”,真实地表现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 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六)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是加强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发挥民间自治组织作用的意义将更为重大。因为,他们不仅能够动员和集中大量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来参与国家建设,而且它在政府作用力相对薄弱的领域中拥有很大的能量,能够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性问题,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和帮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的实际步骤已经启动的情况下,一个自主自强的公民社会一定会构建并强大起来,而且它必将始终与政府携手共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和繁荣。
四、结语
政府职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受制于社会已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因而每当社会、经济与政治处于变革阶段,必然产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满足变革、发展的需要,政府能不能转型,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一个政府转型成功的标志是,当到了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时,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这就达到了转型的目标了。简单来说,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将前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那么这个话题就转变成:如何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放宽市场经济体制,出去一些关乎命脉的能源型市场,其他交由市场去自行运转,政府起到一个主体操作,宏观调控的作用,缩减政府对市场的辐射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对分配不均的产业进行调控补差,缩减贫富差距。其次,在社会管理上,我觉得政府要着重这两点的建设。第一是行政色彩要削弱。职能交叉、职能出界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在很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包括滥用权力、部门利益之争、执法违法等。在很多领域,政府还是行政色彩过浓,如何去行政化、淡化行政色彩,更多地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这是我认为现在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政府权力的干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一直没有完全转向市场。要由经济疏导型转向公共治理型,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有一些必须要政府来提供,但更多公共服务是政府可以依靠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来完成的,社会组织了解社会基层的民政需求,也有专业的能力。政府只需要制定规则、规范,掏钱来购买服务就可以。由此我引出之后的第二点,就是社会组织、社工群体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要转变服务态度,关键是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不仅仅是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还要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解决把政府职能转给谁、转到哪里去,让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把不该由政府承担的,或者是政府可以不承担的职能由社会来承担。以前政府想转移服务,但是没有机制,也不知转给谁,而且有些社会组织还没有培育出来,转出去也承接不了。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职能就可以有地方转,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转的渠道就畅通了。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中,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是今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府再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37 [2]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93—174 [3]唐文玉.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五大取向[J]行政论坛: 2005,67(1).16-17 [4]陈瑞生等,中国改革全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5] 何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1.[6]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
[7] 张兴杰,朱生伟.公共行政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8]王洁.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J].新疆大学学报.2009.11 [9]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周春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 [11] 刘熙瑞.服务性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 [12]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第四篇: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政府;社会;政府职能;职能转变
英文关键词;the government;the society;the government func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中文摘要:政府职能在通常意义上讲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务时所具有的各种职责和功能。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对政府职能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政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积极促进和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其重要职责。“入世”后,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成为了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入世”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究加入WTO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实现我国政府职能实质性转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的国际比较、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意义和目标以及对策分析。
英文摘要:Generally speak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refers to all kinds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functions the government performs in administration of political。This paPer dea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rxist dialectical materlism, Deng Xiaoping Theor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nomics, with the trdrisformation of Chinese goverment's function with the entry of China into WTO, aiming to settle some relevant issues to follow intemational practices during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y.导论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简言之,政府职能就是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政府职能转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社会结构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发展的规律进行考察,社会结构变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动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转变,将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职能转变的真正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再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促进硬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各地虽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问题
(一)历史进展
1、我国政府职能调整的历程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 “转变职能”一词,最早出现在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转变职能问题的正式提出则是在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论述当中,“为了避免重走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这次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1 [1] 《党的十三大报告》[R].1987年10月25日.]根据这个思路,在此后中国政府三次大的机构改革中都贯彻了转变职能的思想,以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核心和根本途径。下面我们就以这三次政府机构改革为主线来考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展。
(一)1988年的机构改革早在1988年的这次机构改革之前,我国政府已经进行过多次政府改革,但基本上都重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恶性循环促使人们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核心问题。1988年的机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重心也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府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阻碍因素。因此,《决定》明确指出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职能、方式以及人员的配置都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重新调整、设计新的改革方案。到了1987年的十三大,政府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成为大会的主题之一。大会在关于政府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正式提出,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合并裁减专业管理部门、转换政府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以上两次大会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经济和政治上的两股推力,这直接促成了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二)1993年的机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实践和认识的进步,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因应这个目标,大会认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4] [4] 《党的十四大报告》[R].1992年10月12日.,并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角度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全面阐述。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启动的。1993年3月7日,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3月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着重搞好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5] [5] 《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R].1993年4月19日.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分步撤并专业管理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要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机构改革在1988年改革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改革虽然明确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力求在这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突破,但改革效果仍然不明显。其中,如何处理好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1998年的机构改革正如我们在前面的回顾中看到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6任晓.《中国行政改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P321)过去历次机构改革的最终效果都具有阶段性、有限性。因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1997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7]十五大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论述直接推动了1998年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1998年3月6日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2、新时期政府职能重塑的方向
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出发,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成有所必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内容最终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二)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政不分、各级党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事务干预过多
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地方之间的权限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财政权和人事权,矛盾重重,中央的机构组成与地方的机构的对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央机构之间很多相近职能机关并存的现象也很多,这样造成了上有左右责任不清,有利益的事情大家争着做,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大家相互推诿。而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社会大众。其次还造成机关叠床架屋,加大行政成本,导致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2、我国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当前,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政府“越位”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二是盛行地方保护。三是追求短期政绩。四是包办社会事务。政府“缺位”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到位。二是环境资源保护不力。三是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配不公。
3、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不够——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一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二是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已有法律、规章和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分割不断变换手法,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4、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国有企业直接干预依然严重——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经济转轨时期又有某种扩展的行政审批制依然广泛存在,特别是企业设立、领导人任免、投资、外贸等领域的行政审批亟待清理、削减。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某些政策的实施又产生了强化行政审批和个案处理的副作用。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战线过长的问题依然突出。对非公有经济的限制依然过多,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淆不清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何构建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封建文化和官僚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
2、旧体制尚未转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废除单位制,要理顺上下左右的关系,清晰界定各机关的职权,裁撤多余的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归并相关机构,真正做到“小政府,大社会”。从而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迷恋使市场机制难以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而权力占据上风,也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保障政府的抽象职能最终要由具体的人的去行使,因此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决定政府职能履行的好坏。清正廉洁是对公务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求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确保行政机关的高效运转。只有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行政机关的绩效才能更上一层楼。
4、政府行政环境制约???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有:(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必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从管理科学化角度出发,政府要理顺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各种关系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技术手段的创新,一方面给政府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体制上选择更有效的方式,使自身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同时可最大限度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其中的消极因素也对政府职能转变起到制约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与目标(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1、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实施行政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与现实前提,我国是农业的传统大国,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生产力不平衡,入世后,为避免农业受冲击农民收入减少,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入世后,必须正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在维护民族工业,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有原则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市场,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当前政府职能与入世接轨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按WTO的规则来改造中国的市场运行规则,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加入WTO,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
2、实行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加强行政机关的行使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践,积极借鉴人类成熟的政治文明智慧,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3、放权让利的原则没有了资源、政策等优势,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行政方式,实行党委政府层面和政府内设机构层面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优化再造政府流程,推进审批权与执法权相分享,扩大深化并联审批,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化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深化镇级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强镇放权,对区属部门实行“权力下移、服务外移、监督上移”,管理和服务职能向镇集中,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权让利力度,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做企业和社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在行政人员方面,则完善公务员管理、约束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淘汰制竞争上岗。
4、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纵向关系上,要合理划分财权、事权与决策权。在省与市的关系上,要适当扩大市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必需的权限。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在市与区的关系上,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思路,抓紧研究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的具体措施,加快市级向区级放权,完善区、街功能。在县与乡的关系上,要按照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乡镇的职责权限,完善乡镇功能。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做到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合并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克服管理多头,政多出门的弊端。对确需几个部门协调共管的,要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主管、协管关系,建立健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清理和减少各类临时机构。通过努力,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四、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
(一)坚决实行党政分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二)推进行政观念转变及行政理论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以全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应把握服务导向、法治导向、绩效导向等。
以往的经验证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答理方式和行政观念的转变,要用崭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否则,即使在形式上进行了政府职能转变,但是原有的、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答理方式和观念不转变,还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来搞市场经济。因此,必须加快更新行政理念,为政府职能转变做好思想准备。
一、服务行政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改苹的日标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即服务行政。服务行政的理念是人类进入下业化社会后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思考的产物,它经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英国、新酉兰等发达国家开始的公共行政改苹而风行于世界各地、服务行政是相对于“警察行政‟,的一种新型的行政理念,其核心是强调政府应当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全而的公共服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口益增多且复杂化,人们要求政府除了履行维护国家女全和公共秩序的传统的“警察行政”职能之外,还应当越来越多地进行诸如提供生话保障、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公共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积极的政府话动,为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将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当做市场中的消费者来对待,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行政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行政答理意识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是代表党和人民行使答理权力的机关,应当说服务行政的理念是内在于我们的政府性质之中,提倡服务行政对我们来说比酉方国家有着更人然的合理性。现阶段如何让各级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呢?
首先,要通过进一步改造市场主体,即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市场主体真正明确起来,否则,我们就难以确定政府的服务对象。第二,要从单纯追求GDP指标转向全而提高生产和生话质量上来,要把更多的汁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促进社会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不少地方片而强调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政绩考核指标,但将当地的环境改善、科技创新、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等放在次要地位、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经济增长木身不是日的的全部,而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前应当是提高人们的生话质量和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全而发展水平、要改革政绩评估和干部使用考核机制,在考核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时候,不仪要看GDP等经济指标,还要看人口、资源、环境及就业、贫富差距及社会保障等指标。因此,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不仪不能缺位,而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第三、政府服务,不仪要放在企业上,更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上。中国还有2000多万未能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以及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进城下、要关心弱势群体,讲求公平,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要汁意人文关怀,做到服务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战略。
(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加强依法行政、以法制化手段保证政府职能转变顺利进行
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在管理观念、组织方式、人员构成、行政职能和行政制度等各方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全而转变。
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世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已充分证明,市场经济只能是法治经济、行政权力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制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良好秩序而又充满话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依法行政是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而、协调发展的社会,而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依法行政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核心必须对行政权加以规范,加以制约,也就是说,要依法行政。在政府行政管理.方而,各级政府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应从以卜几方面入手推进依法行政:
首先是加强公正执法,从严治政。这是依法行政的关键、依法行政的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其次,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构建科学的行政机关执法责仃制和评议考核制,有效遏制行政工作为现象,确保行政机关在法治的约束下行政、三是切实加强对政府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教育,不断提高法律索养和行政水平,强化法治观念。四是做到政府责仃法定化.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不依法行政,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在政府下作中出现重大失职、滥用职权等行为的法律处置,健全公务员因违法失职等行为而受到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的责任制度。
六、结束语 中国改革再次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改革的方向问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抓大放小,无为而治,让市场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还是国进民退,让政府主导经济,发挥更多的作用?本文所给出的答案是前者。其基本结论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无论是中国特殊论,还是中国模式论,都存在极大的误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根源都在于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特别是政府替代市场对于经济的强力干预,导致国进民退、国富民穷,危害严重且深远。由此,政府必须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从而建立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使之能同时达到效率、公平与和谐,实现科学发展。
总之,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没有回头路。中国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和现代化,使之全方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在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第五篇:学年论文————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的政府机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机构设置仍然是目前的基本模式,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乡镇发展的新形式。加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保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确定乡镇政府的职能结构,促进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对加强新农村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发展历程 制约因素
一、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和发展历程
乡镇政府“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的独特纽带地位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构建和谐农村过程中国家政权机关发挥的实际作用来看,乡镇政府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换言之,构建和谐农村必须从调整、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开始。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发展至今,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建国时期到人民公社运动前;1958年到1983年为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制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时期。
二、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的政府,它代表国家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肩负着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乡镇政府的职能对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基层的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对于成功地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充分、有效地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以及加强乡镇政府自身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起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二)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要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对有些方面的调节会出现失灵,政府应弥补市场缺陷。农村的生产发展需要乡镇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农民的生活改善需要乡镇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乡村文明的建设需要乡镇政府加以推进,乡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需要乡镇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乡镇政府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加以推进,加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引导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广大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着许多问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发展跟不上、乡镇政府职能责任不统一、工作队伍素质低等。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
1.“抓什么”,头绪不清晰。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没有了“催粮催款”,以往的主要工作突然消失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无法跳出以往工作模式的桎梏,究竟该“抓什么”,难以理清思路。
2.“放下抓”,官架放不下。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观念还很浓、“衙门”思想还很重,总认为自己住的是“衙门”,吃的是“皇粮”,当的是“官”,比普通百姓要高人一等。在农村工作中,往往放不下“官架”,放不开手脚,不愿意直接面对农民,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二)责任权力不统一
1.职能无限小。乡镇政府的许多行业部门脱钩上挂,乡镇政府的职能逐步弱化,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及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职能基本落空,乡镇管理职能的明显弱化,使乡镇职能处于一个“空架子”的状态。
2.管理难度大。职能弱化了的乡镇基层政府,没有了多少管理职能,其“人事权”和“威信”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使乡镇政府对各个部门和所在行政区域的各个单位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乡镇的行业部门一旦与乡镇政府脱钩上挂后,由于人事、财政、工作等都不再受乡镇政府管理,经常出现乡镇的不少部门和单位常常各自为阵,在管理上,组织协调难度非常大。
3.责任处处有。乡镇政府的职权职能无限小,承担的责任却无限大,该做的事无力做,不该做的事则随时有人找上门来。一个乡镇的群众,无论遇到什么矛盾问题,无论事情的大小巨细,无论该不该乡镇负责解决,无论乡镇能不能够解决,往往首先要找的对象就是乡镇政府。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把权力上收后,矛盾和责任却也不例外地下推给乡镇政府。
(三)工作队伍素质低
1.文化水平不高,供养人员过多。目前乡镇政府的工作队伍素质却比较低,首先表现在文化水平不高。在现有乡镇干部职工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多、招聘人员多,即使是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他们常常出现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对政策的精神说不清道不明。乡镇政府的工作队伍,除了素质偏低外,还存在供养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毛病。
2.专业技术不强。目前,农民非常需要的就是农业生产技术。这对乡镇政府来说,却比较紧缺,科技服务队伍没有形成,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与老百姓的需求不相适应。
3.服务意识较差。不少乡镇干部对“三农”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据调查表明,不少乡镇政府没有将对农服务提上足够的议事日程,在一年的工作安排中,没有对服务的工作计划、具体安排、落实部署等。还有部分干部对服务的意识相当淡薄,有农民找上门来问这问那,采取淡漠的态度,匆匆应付一下,以尽快打发了之。
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就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
(一)转移重心,强化服务,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
加快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去的安排生产、催粮催款、大包大揽向加强行政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社会事业转移,乡镇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到抓服务、抓产业、抓稳定上来。
1.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突出特色,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3.维护稳定,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二)权责统一,协调推进,解决乡镇“权责怎么分”的问题
按照“强基层、稳基础”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精神,解决乡镇政府责任权力不统一的问题,使乡镇政府都既有权又有责,任务与手段相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1.下放。
2.联动。3.优化。
(三)强化培训,优化配置,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建”的问题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如何通过加强乡镇工作队伍建设,使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在农村工作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得到解决,干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是乡镇职能转变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
2.转变工作作风。
3.提高业务技能。
4.减少富裕人员。
5.优化人员配置。
五、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主要侧重于社会管理。其中以提供公共服务为首要内容。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定位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级指示执行职能
执行职能是乡镇政府的首要职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命令和决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本地区各项发展规划的等等。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最低一层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执行是其主要任务。
(二)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依旧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要求乡镇政府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而是指将矛头指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为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作指导,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大环境建设、教育建设等;要积极培育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市场。
(三)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乡镇政府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组织,应该保证公共服务到位,向农民和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其他服务。乡镇政府服务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组织技术培训,整理传播农业信息等。必须由以往的领导方式转化为服务方式,彻底解决公共物品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保证基层公共设施的完善,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共社区。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公共服务一个重要方面。乡镇政府需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政府服务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社会管理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要一切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服务于人民。
(四)管理社会事务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属于社会事务。具体到乡镇政府需要做的工作中来说,首先是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次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最后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团体力量。主要是指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群众自治的社会性组织。乡镇政府要加强群众自治能力。
(五)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乡镇政府的职能
实行党政分开,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乡镇党委对乡镇政府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去活动。乡镇党组织无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只有政府才能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和法律授权形式管理的职能。乡镇政府必须全方面的管理本地区大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
(六)维护社会稳定
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方面,乡镇政府要加强安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好防范和整改措施,防微杜渐;其次,要加强治安管理。维持好社会治安秩序,建立预防机制,妥善处理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加强危机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应该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不可抗拒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是传染疾病等的预防应对的宣传工作。
(七)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
要想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改善,必须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发展制度保证建设。要严格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不明确和不完善,必须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行政工作职能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得乡镇政府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有法可依。
(八)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职能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协调任务相当艰巨且繁杂。要协调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不仅要协调好与上级政府之间的、乡镇政府分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各利益群体、各经济组织之间、各个村镇之间的关系,还有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九)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
我国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必须要树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尽管当前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是两个不同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的农村管理工作中,两者常常发生矛盾,乡镇政府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法定的行政部门,常常过分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部门给村民委员会下达命令等等,导致本来地位相对独立与行政部门之外的村民自治组织被动的听从乡镇政府的安排。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回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合理划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范围。
六、总结
加强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应该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结合各自地方的实际,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快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成功转型,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2)戴慧敏.《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出路》
(3)徐世雨 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 西华大学学报 2007年2月第26卷第1期(4)栗波 略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理论广角
(5)王露 周定财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 管理学刊 2010年6月第23卷第3期
(6)刘继先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