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15:5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18日拉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 更新日期:2010年12月21日

拉萨市市长:多吉次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拉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十一五”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2010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区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坚持两强化三突破”的工作要求,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动力,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81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20.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内。

一年来,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大实践和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依法治市、促进和谐、服务全区的工作理念,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在增收难题破解中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166.17万元,争取上级投资1250万元新增农机具9489台(套),本级财政兑现847万元农用燃油补贴,政府出资购买农畜产品销售摊位免费提供给农牧民。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建设进展顺利,尼木续迈灌区、曲水2座水库等水利骨干项目有序推进,新增防渗渠道90.53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0.79万亩。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干道沿线、重要景区景点周边安居工程整体改造提升全面启动,56个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已建沼气池“回头看”顺利完成,9975座沼气入户项目开工建设,4个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完工;建成农牧区公路48.56公里,乡镇油路通达率达到92.98%;三期农网改造、户户通电工程顺利完成。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工程,全年植树造林16.9万亩,新增152.43万亩国家生态补偿公益林。加大农牧民培训转移力度,培训农牧民2万人,转移就业1.4万人,预计实现劳务收入5.24亿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完成109个扶贫项目和9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好“两项制度”衔接,完成摸底工作,为农牧区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51%,达到5000元。

精心培育战略支撑,经济结构在特色产业成长中趋于优化。坚持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人才化方针,努力克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人工种草12万亩,粮食、油料总

产分别达到17万吨、1.2万吨,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5.05亿元,增长11%。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新建2160栋日光温室大棚,整修利用1.5万栋温室大棚,蔬菜产量达到20.3万吨。严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协调江苏省培训57名乡镇兽医,出台《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新建171栋牲畜暖棚,牲畜出栏56.78万头(只、匹),增长6%,奶类产量增长3%,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增至53%。积极争取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城关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曲水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30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增21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年争取上级专项和落实本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9099万元。着力推动银政银企对接,安排信用担保资金5000万元,为4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620万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强化电力保障,克服各种困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增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5.8亿元,增长7.83%;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增长22.15%;实现工业税收2亿元,增长35.1%。大力推进品牌建设,“5100”、“藏缘及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力配合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稳步推进,甲玛铜矿正式投产,金川集团西藏总部、天仁矿业等项目顺利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羊八井太阳能光伏电站完成设备安装。加快改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条件,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试运行,20万吨青稞啤酒项目建成投产,娃哈哈饮料生产线开始调试,天银药业、藏泉酒业、远征纸业等项目进展顺利,园区经济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争取国家资金8225万元、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905万元,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西安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香格里拉、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瑞吉酒店开始营业。拉萨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游客413.42万人次,增长28.96%;实现收入42.11亿元,增长28.19%。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9-2020)》公布实施,拉萨百货大楼金鼎百货达标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商业网点营业面积5万m2。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保证市场供需平衡。改造完成12个标准化菜市场;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50个农家店;家电家具、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建成8个销售网点,兑现补贴865.61万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5∶29.9∶64.6调整到4.9∶30.3∶64.8,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致力打造特色精品,城市功能在“六城同创”推进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完成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公共交通规划。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通过专家论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市区周边砂石资源开采与保护规划批准实施。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纳金大桥、飞天酒店等项目顺利实施,世纪大道延伸段、109国道堆龙德庆县城段等主次干道和柳梧大厦建设稳步推进,东城16条市政道路、柳梧城区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通过初审,东城新区“两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初步实现。加大老城区保护和市政设施建设力度,17条街道民族特色化立面改造和6条道路管线入地工程抓紧实施,北京中路东段地下通道、3条市政道路改扩建、两岛蓄水工程交付使用,太阳岛一期整治完工,拉萨河上游堤防和3个县城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江苏大道、太阳岛综

合整治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拆迁工作和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进展顺利,拆除违章建筑21处,90%的闲置土地得到处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储备土地2200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970亩,实现收入3.1亿元。统筹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商品房施工15.42万m2,竣工16.2万m2,销售21.21万m2,实现销售额6.57亿元。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城市管理机制逐步理顺,五大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城管”前期工作,市容市貌管理不断向精细化迈进;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确保常用常管常新;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推广使用节能灯9万余盏,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等项目进展顺利,墨竹工卡县城垃圾填埋场建设完工,曲水聂当垃圾填埋场运行良好,卫生保洁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高。

“六城同创”扎实推进。设立专栏加强宣传引导,建立自查、暗访、检查相结合的督查工作机制,4.5万名志愿者34项主题活动服务城市文明建设,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位居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20位。颁布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续建完成13个公园,20个公园完成前期工作,税务林工程完成80%,2万亩防护林启动实施,新增51家园林式单位、7家园林式居住小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6m2,创园工作完成指标收集统计和遥感测绘准备。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污染防治,杜绝白色垃圾,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水政水资源管理,妥善解决两个环境挂牌督办整治事项,整治“三渠一河”城市水系,开展绿色创建公益活动和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对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模拟测评。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月城市清洁活动,抓好“十项整治”、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修编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4个县域旅游规划和2个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区三廊道”

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规范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拉萨市被评为游客满意度排名进步最大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举办军民鱼水情红色歌曲主题演唱会,推进军警民双拥共建共保,建设4个拥军图书室并配备图书,协助拍摄“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专题片,双拥共建成果不断巩固。城市形象大幅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共创共享“六城同创”的丰硕成果。

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发展成果在公共服务完善中实现共享。全力以赴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资金达到15.6亿元,增长30%,占到总支出的40%。教育投入9.65亿元,比上年增加8094万元;加强教育基本建设,北京中学综合办公图书楼等5个续建项目交付使用,城乡学校改造建设等22个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等28个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做好“两基”国检准备工作,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初中入学率99.47%,高中毛入学率80.8%,内地西藏中职班首次招录713名拉萨户籍学生,拉萨师专加快发展;小学生均“三包”经费增加450元,初中生均“三包”经费增加400元。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1113万元,实施27个科技项目,新增120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新建22个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受众6万余人次。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成2个县文化活动中心和75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开工建设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137个基层服务点;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和数据整理通过自治区验收;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开工建设市档案馆和2个县综合档案馆;扎实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3806户,43个电影放映队全部配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广播电

视进寺庙、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有序推进,东方红电影院重建项目顺利实施,吞米岭藏艺文博园积极推进,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八个一百”规范化广播电视台站建设进入验收挂牌阶段。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农牧民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个人筹资积极性普遍提高;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配备72套藏医诊疗器械,大力培训基层藏医药人才;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第六次人口普查扎实开展。协助举办并积极参加全区第十届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投入238.1万元加强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中科院达孜生态站地面观测场地扩建完工,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开发就业岗位3529个,新增就业5100人;创新就业援助方式,137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1474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稳步扩面,60岁以上农牧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完善低保、医疗、就学、住房、流浪乞讨救助机制,继续提高保障水平,城镇低保提高到330元/月,农村低保提高到1300元/年,落实城乡低保对象一次性生活补贴878.79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06.8万元。9所新建敬老院投入使用,附属设施得到完善,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供养率达到100%。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出台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及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开工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阳光家园计划到位289.2万元,资助4820名居家托养的重度残疾人。984套廉租房、448套周转房交付使用,1084套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和1006套市直单位干部职工周转房开工建设,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48.74万元。

12件实事全部启动,进展顺利。批准成立市民服务中心,依法确定190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35个实施主体,其中135个行政审批项目、11个便民事项、22个窗口单位开始试运行;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援建的4个示范点基本完工,本级财政投资建设的4个示范点全部开工;加大农牧区危房改造力度,当雄、林周农房抗震加固试点基本完成;按照120元/人的标准,投入766.09万元,组织4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免费体检,全部建立健康档案;投入20884万元推进城市公交改革,中巴车全部退出城市客运市场,科学布局24条公交线路,232辆新购公交车投入运行,更新850辆出租车,美化310辆出租车车容车貌;投入365万元改善城区所有公厕设施,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每人每年领取600元生活补贴;嘎玛贡桑小区整治改建完成前期工作,正通过市场机制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联手改造;制定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仪器设备全部到位,4个农贸市场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引导115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种植经济型树苗,树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超额完成150户;制定《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服务实施方案》,80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深入一线开展不少于半年的卫生服务,406名村医、693名兽医月工资全部达到300元以上;投资600万元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招投标,投资260万元的20个村卫生室交付使用。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明显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责进一步理顺、结构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开始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乡财县管改革稳步实施,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完善。稳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尼木县、墨竹工卡县草场承包经营通过验收。曲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完成勘界登记发证工作。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在职职工住房补贴资金余额全部发放。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着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成功举办雪顿节、市长高峰论坛,积极参加厦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08亿元,增长20%。受援工作不断加强,第五、六批援藏干部轮换工作圆满完成,少儿活动中心等10个受援项目和党校综合楼等10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羊八井地质公园设计方案通过复审。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上缴税收占到总税收的76%。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进出口总额达到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69万美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调整信贷结构,金融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接待外宾35批319人次,拉萨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完工;加强外宣工作,深化友城交往,喜获“人民友谊贡献奖”。

突出强基固本之举,社会局势在维稳能力提高中保持持续稳定。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显著提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年”活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执行能力。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市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163件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解决率不断提高。改版升级市政府门户网站,《拉萨新闻》实现网络视频转播,建立网站信息保障更新机制,日点击量突破1万人次。市长热线受理来电9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1%。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狠抓反腐倡廉工作,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办理法律援助263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政府立法得到加强,全面清理47件政府规章和33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公布行政许可项目目录,颁布施行9件政府规章,报请市人大审议1件地方性法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跻身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前16名。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老干部活动

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不断深化。国防动员成效显著,人民防空得到加强,民兵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在维护稳定、抗灾抢险、支持地方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仲裁、编译、地方志、红十字、新闻出版、妇女儿童、防震减灾等事业不断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拉萨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朝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末的2.6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十五”末的4.6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末的2.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的2.0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五”末的1.73倍。经济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2∶23.2∶69.6调整为2010年的4.9∶30.3∶64.8,二产比重提高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10.85%。税收上百万元企业发展到82家。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91%。五年合同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占全区的比重提高到99%以上。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66.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基础设施实现突破。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271个,竣工1045个。交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青藏铁路、柳梧大桥建成通车,青藏公路拉萨段完成改扩建,拉日铁路、机场专用公路、纳金大桥开工建设。累计完成311.28公里农村路网建设改造,黑色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2.48公里。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邮、通公

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电网建设得到加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加快实施,应急电源投入生产,电网覆盖率达到99%。城市建设“东延西扩南跨”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市政道路新增53.37公里、改造26.81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8.1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53.1%,比200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投入基本建设资金5.97亿元,新建校舍29.3万m2;援藏投入9644万元,新建校舍3.1万m2。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普及校园网;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实现零突破,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内,“三包”标准连续多次提高,被评为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市、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繁荣活跃,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拉萨火炬传递活动。完成63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10.9/十万下降到2010年的140/十万,婴幼儿死亡率从55.6‰下降到29.4‰。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形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3.7个和3.23个百分点。耕地占补基本实现平衡。森林覆盖率达到18.3%,“六城同创”成效明显,成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和自治区卫生城市。

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整合资金23.99亿元,扎实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9510户22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新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m2,比2005年增加7m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m2,比2005年增加8m2。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基本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累计解决863个农牧民聚居点21万人的安全饮

水问题,农村薪柴替代工程累计建成29234座沼气池。24个民生项目扎实推进。北京江苏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援助资金分别达到3.43亿元和3.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十五”末的3.93∶1缩小到3.26∶1,全市各族人民正满怀喜悦地共享发展成果,满怀激情地共建和谐拉萨,满怀信心地共创美好生活。

社会局势保持稳定。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确保了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法律“七进”效果明显,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创建卓有成效,社会公众安全满意度显著提高,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拉萨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一步一步打基础,一年一年增后劲,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用发展破解难题、改善民生,以发展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始终坚持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动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始终坚持稳定是硬任务不动摇,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坚决维护拉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市上下形成谋发展、求富裕、保稳定、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心血与汗水,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与北京江苏两省市的无私援助,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市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向无私支援我市的北京江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 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驻市单位、区直各部门、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拉萨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产弱、二产散、三产带动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强,大项目不足,生产性项目偏少;财政还不够强,收支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农牧业基础不稳固,农牧民增收不稳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同**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执行力、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强,作风不够扎实,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快发展和改进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十二五”奋斗目标,努力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是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提请大会审议的《拉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反复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纲要(草案)》总结了“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分

析了“十二五”的宏观环境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拉萨。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率先与跨越,强化一个基础(农牧业),抓好两个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特色工业、商贸流通业),实施四大战略(科教兴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简称“一个基础、两个重点、三个提升、四个战略”)。

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纲要(草案)》划定了优先开发、适度开发、优先保护、适度保护的区域,提出了构建“一核两带三点”的区域发展格局,即:以首府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加快实施“东延西扩南跨”,形成“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首府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高

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以拉萨河和川藏公路为纽带,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服务功能,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当雄县、林周县、尼木县为支点,发展壮大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建成旅游目的地、农牧业示范基地和连接羌塘草原、后藏地区的重要节点。

《纲要(草案)》确定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全力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五”时期,做大做特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做大做精旅游业、做大做优现代商贸流通业将是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在转变中培育、在培育中壮大、在壮大中发展,力争实现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产业体系。以工业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完善农牧民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组织等农牧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提升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水平,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矿产采掘、绿色食饮品、藏医药、新型建材、民族手工业和太阳能产业,走出一条依靠特色取胜、环保取胜、科技取胜、规模取胜、质量取胜的新型特色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高原特色工业基地。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和西藏现代化商贸服务中心城市。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建设符合拉萨实际的城镇体系。“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由“瓶颈制约型”向“基本适应型”发展,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性保障,是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首府城市,全面实现“六城同创”目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符合拉萨实际的城镇体系,支持县城、园区、若干节点乡镇规划建设,走出一条以城带乡的互动共进新路子,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基础支撑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四是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住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缓解瓶颈制约,优化发展环境。

三是突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爱民为上、富民为重、利民为先,紧紧抓住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民办实事实现制度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市各族人民共享。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保护好碧水蓝天,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我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们将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处理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建设太阳城和绿色拉萨,构筑稳固的首府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整体推进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推进农村薪柴替代工程,适宜区实现沼气全覆盖;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坚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更加注重扩大交流合作,增强发展活力。以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生产力为目标,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专业市场,完善农牧区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支撑保障服务能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受援工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的最大效益,不断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六是加快建设平安和谐拉萨,努力实现长治久安。拉萨作为首府城市,始终是**集团处心积虑想要实施分裂破坏的重点地区,西藏各族人民同以**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在拉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将按照“稳定工作带好头”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着力构建反渗透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集团渗透破坏活动,全面深化严打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加强维稳能力建设,狠抓三项重点工作,巩固和完善“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打牢基础夯实基层,努力构筑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建设全市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三、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奋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家支持西藏发展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即将出台;全区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重点开发以拉萨为核心的中部核心经济区,这些都为首府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好调整变化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建设进程,向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献礼,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上述目标,既全面分析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可能性,也统筹考虑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体现了全市各族人民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也突出了拉萨在全区的火车头地位。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政策落实,以更实的富民举措,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强农惠农预算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力争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6.37亿元。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突出抓好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城关、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4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高效日光温室建设进度,发展200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不断增强农牧民持续增收能力。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肉、奶、禽、蛋产量,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4%。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加快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藏鸡生猪养殖、牛羊短期育肥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努力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

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加工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扶持22家龙头企业,加快发展8家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扎实推进农机化工程,投入2000万元在林周县建设拉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20家合作社,使专合组织覆盖20%的农牧民。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全年实用技能培训1.7万人,就业创业培训3000人,转移就业率力争达到75%以上,劳务收入力争达到6.13亿元,增长17%。完善农牧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动物防疫、信息服务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服务体系,普及应用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启动实施2-3家“农超对接”项目,不断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新建改造农牧区公路394.42公里,新建4座桥梁。着力完善农田渠系配套,推进6个灌区建设,提高农业保灌能力。建设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实施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安全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完成8059户安居工程整体改造提升任务,继续实施890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大力推进沼气入户项目,抓好安全饮水后续工程建设,完成40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任务,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农牧区人居环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抓好整乡推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实施好5个农发项目和6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10个整乡推进扶贫任务,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对口帮扶活动,形成扶贫帮困工作合力,为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发展夯实基础。认真落实农用燃油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推进政策性保险,提高农牧民抵御风险能力。

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营造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内外部环境。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农牧民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务工创业。调整结构,优化种植养殖区域布局,提高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增加经营性收入。转变方式,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充分运用政策、市场、区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附加值。扩大规模,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增加畜禽产品生产能力,围绕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增强农畜产品供应的针对性。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加强劳务信息和就业服务,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外出适应能力和创收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力推进,加强基础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奖惩激励,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健全完善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工业发展,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工业挑大梁战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支撑,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走特色取胜、环保取胜、科技取胜、规模取胜、质量取胜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重点培育骨干企业。继续围绕绿色食饮品、矿产采掘业、新型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等绿色环保能源产业,加速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之间联合发展、组团竞争。全力保障生产要素,协调解决企业在运输、用电、用水、用地、资金等方面的具体困难,扶持5100矿泉水、华泰龙矿业、天仁矿业、天地绿色饮品、娃哈哈食品、远征纸业、高争民爆、天威英利太阳能、华草堂药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金和矿业、厅宫铜矿、12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修正药业,扶持神水藏药发展壮大。启动实施民族手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管理水平,引导拉萨地毯、城关地毯等藏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落实企业品牌创建资金1000万元,全面开展质量兴市工作。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达到47.2亿元,增长30%。

全力建设特色园区。按照“三年倍增、五年跨越”的目标,完善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工业向园区集中的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提升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园区发展,“一区三园”税收力争达到12.6亿元,其中工业税收2.5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高原特色、生态环保、新能源示范以及以南亚为目标市场的进出口加工区的新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A区功能,围绕建设藏医药、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引进大企业,上马大项目;启动B区前期工作,推进征地拆迁,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向“二产抓重点”的样板和全区制造业的龙头目标迈进。3个工业园区要按照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引进、税收征管、增加就业工作,依托区内大企业加快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增长极。

着力消除瓶颈制约。努力克服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弱、管理方式滞后、融资难、电力供应不足的“瓶颈”,推动质量效益通过精细管理、创新经营得到稳步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产权结构从单一制向多元化提升。深化银企银政合作,扩充市信用担保公司资本规模,注册资本金增至700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加紧落实电力发展框架协议,加快配电网建设,争取早日消除能源瓶颈制约。

(三)加速发展服务业,以更强的推动力量,促进三产提档升级。着力扩大居民和游客消费需求,加快壮大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好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力争接待游客4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5亿元,分别增长20%。认真实施《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全面启动拉萨经典景区升5A计划,建设完善三大遗产和纳木措周边生态系统,完善旅游牌示、停车场、公厕、旅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提升传统旅游项目品质。大力支持香格里拉、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推动现有低档次宾馆酒店向精品小酒店方向改造,升级完善旅游设施体系。推行国际旅游服务标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旅游企业奖惩制度和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拓展高端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国内游,积极发展国际游,适度发展出境游。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消费升级、支撑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健全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分步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积极推进区域性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和商业

网点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平台。提升市级商业中心,发展两个商业副中心,配合建设西藏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县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特色专业市场,继续实施县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巩固碘盐推广成果,农牧区碘盐供应实现全覆盖。提升社区商贸服务业水平,加快实施“双进工程”,发展20个社区连锁店。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拓展农牧区消费市场,巩固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继续执行家电家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提升城市消费水平,支持拉萨百货、百益百货等扩大经营规模,促进诚信经营。引进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改善消费结构,引导转变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升级。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启用12312商务举报投诉中心。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规范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价格和收费,加强对水电气、物业等行业的价格收费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强化商品住宅市场调控和销售管理。

(四)坚持项目带动,以更优的项目布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中央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投资,衔接落实援藏资金,鼓励带动社会投资,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形成以项目优结构、以项目促增长、以项目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04亿元。

项目争取要选准。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各种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布局的重点方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前景好、潜力大、带动性强、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努力提高项目申报完备率和精准率,积极争取更多更好项目。

项目前期要抓实。充实配强项目前期工作力量,安排15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着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编制、组织、落实和推进,认真细致、扎实有效地做好项目报批、土地征收、部门联审、资金筹集、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做好拉林铁路前期工作,确保澎波灌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拉萨河生态功能保护等一批重点项目达到报批要求和实施深度。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要求,加强沟通联系,规范工作程序,为项目及早开工、顺利建设创造条件。

项目实施要盯紧。全力支持拉日铁路、机场专用公路加快建设,开工建设3条通乡公路,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大旁多水利枢纽、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力度,加快建设当雄光伏电站,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纳金大桥、纳木措景区、热振唐古风景区、东嘎水厂、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工作进度,确保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大兑现”,不断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竣工率。

项目服务要周到。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全程负责制,牢牢把握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实行全程督办,科学搭配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进度,衔接完善手续,协调用地、资金、供电、用水、用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全程服务,跟踪问效,确保社会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大力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城市投资公司资本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储备经营水平。

(五)加快城市发展步伐,以更精的服务管理,建设特色突出首府城市。深入实施“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一疏散两引导三集中”战略,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精心建设城市。严格执行好拉萨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用规划指导城乡建设。认真贯彻“五兼顾”原则,着力推进保老城、建新城工作。旧城改造突出美化、亮化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加快污水处理厂和供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施工进度。建设完善停车场和公交站点,市区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东城新区重点实施好政府东迁、风情商业街区、新路网建设等项目,柳梧新区重点建设好生态景观园、飞天酒店等项目。集中力量实施好自治区安排的6个大庆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管线入地、主城区亮化、机场专用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福利院改扩建等大庆工程,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形象和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精细管理城市。大力倡导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快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尤其是街道和社区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加强与北京沟通,完善“数字城管”设计方案,全力推进“数字城管”进程。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应急机制和沟通协调平台,加大城市环卫、公交营运、店外经营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道路分级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和居民小区环境建设。开展市政市容管理前瞻性研究,探索建立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桥梁、隧道等市政设施检测和养护维修制度。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市维护管理奖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垃圾运输、设施维护、物业管理,拓宽城市建设管理融资渠道,调动各方建设管理爱护人民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进“六城同创”。充分认识“六城同创”对加快改善人居、人文、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对未完成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解,“填平补齐”。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力度,着眼于打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大力实施理论武装、思想教育、城市形象、市民素质、志愿服务、文

明创建“六大工程”,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大创园工作力度,抓好公园和城市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41.8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2m2,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加大创卫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五小行业整治和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深入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推进创卫达标升级。加大创模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创模规划,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和空气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迎接国家环保部检查考核。加大建设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工作力度,认真实施创建旅游城市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力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丰富创建载体,推进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六)重视发展社会事业,以更好的发展理念,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点,致力于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迎接国检,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确保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7%,初中入学率达到99.48%,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1.4%;继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拉萨四高、柳梧高中、旁多小学搬迁、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实施进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颁布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积极争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新增120名科技特派员,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实施好妇保院门诊楼、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等项目,逐步改善医疗和疾控检测设备,完善社区卫生、农牧区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增加基本药品储备,扶持和促进藏医药发展;抓好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35/十万以内,婴幼儿死亡率控制

在25‰以内。围绕明年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加快推进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惠民工程,力争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9%和96.44%;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成3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4个乡镇文化站和5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扩大党报党刊覆盖范围,强化惠民政策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试点,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比例,开发就业岗位485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切实抓好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工作,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分别扩面3000人、5000人、2000人、1000人和700人。全面落实临时救助、灾民救助、教育补助、医疗救助、低保家庭补助、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人救助等政策,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生活保障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192套廉租房、492套基层干部周转房、1100套公共租赁房。

抓好12件实事,形成为民办实事制度化。在巩固提高24个民生项目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将再上12个民生项目。一是启动实施自然村公路通达工程。二是规划建设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木材交易市场、东郊农贸市场。三是建设3000栋日光温室。四是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五是在当雄、曲水、墨竹工卡等3个县建立突发灾害事故及交通事故医疗救援中心。六是解决失地农民农转非户口,开展技能培训,帮助3000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七是资助中职学生第三学年生活费。八是为县区解决中小学生接送车辆。九是建设20个行政村学前班。十是提高全市顶岗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待遇,月工资达到

950元。十一是组织45岁以上的城镇居民免费体检,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十二是建设32处全民健身路径,修建5个社区篮球场。

狠抓生态建设,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严格执行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实施好重点区域公益林、防护林、封育林、城区周边绿化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抓好公路、铁路和机场专用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严格落实矿山企业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建立完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38个农村和17个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巩固禁白成果,强化环境检查执法,提高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探索发展低碳产业。制定节能减排、建设太阳城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依法实行梯级水价制度。

(七)围绕重点领域,以更大的改革举措,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实施有利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

拓宽改革领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市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旅游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推进农技推广体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立农牧业科技人员利益与科技成果挂钩的激励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消除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确立平等发展、公开竞争、共同壮大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结构上层次、实力上台阶。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北京江苏的协调联系,统筹安排使用好北京江苏两省市对我市1‰的援助资金,继续完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级的干部、人才、技术、项目交流发展合作平台,切实发挥对口支援政策的最大效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进出口总额力争增长17%。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引导群众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着力创建和谐矿区,完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普法工作,依法严肃处理宗族势力、黑恶势力、乡霸村霸,为优势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激活民间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扩展招商思路。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各展其能,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3亿元,增长20%。重视节会招商,主动参与西洽会等节会活动,全力办好雪顿节,有效对接央企、大型民企投资计划,争取更多重大项目、协议项目早日落地。加强产业招商,推进产业园区、产业链整体招商,努力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关联度强、资源利用充分、科技含量高、就业纳税份额大的优质项目,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

(八)深化平安拉萨创建活动,以更细的安排部署,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

有效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拉萨创建活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全面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盲点,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力建设和谐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在服务上下功夫,在管理上做文章,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团结文明、幸福和谐的新社区,6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健全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化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坚决打击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破坏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建筑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消防等行业及领域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已十分明确,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稳定第一责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依法履行各项职能,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加快建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服务,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彻底改变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应付状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建设学习型政府。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发展市民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依法履行政府职责,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继续办好市长热线和政府门户网站,强化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

增强执行落实能力。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巩固“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成果,加大政务督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执行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文风和会风,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狠抓落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与国家部委、区直机关、驻市部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沟通联系,主动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协调服务,塑造首府城市良好的服务形象。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行政承诺、行政问责和服务投诉机制,按工作实绩奖优罚劣。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述职述廉制度,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政风。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肩负着推进拉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重任,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把人民的期盼化为前进的动力,把发展的使命变成积极的行动,团结一致,拼搏奋进,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拉萨市旅游管理办法

拉萨市旅游管理办法

(2013年8月21日拉萨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9月4日拉萨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公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三章 旅游经营管理 第四章 旅游安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旅游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消费者、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资源,促进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西藏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管理、建设旅游设施、从事旅游经营、开展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发展旅游产业应当遵循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将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旅游产业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第五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旅游管理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1—

以及授权后的相关业务。

发展和改革、公安、工商、卫生、交通、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相关旅游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七条 本市开发旅游资源,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八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评审后,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和旅游资源富集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发展需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

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专款专用,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审核监督。

第十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周边地区和旅游城市的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客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旅游合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旅游培训的投入,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十一条 本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采取政府牵头、行业组织、企业参与、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

市人民政府统筹领导本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市中、长期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和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并组织实施。

政府旅游宣传促销所需经费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政府旅游宣传促销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监管工作。

第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小额信贷、贷款贴息等优惠措施,鼓励农牧民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产业,扶持农牧民开发具有当地特

—2—

点的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第十三条 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完善服务功能。

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旅游经营者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并向社会公布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取得相应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名单。

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旅游资源的普查和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 本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应当统筹安排旅游景区(点)交通干线、停车场、旅游交通标示牌、旅游景区(点)指示牌等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十五条 开发旅游资源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取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开发和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第三章 旅游经营管理

第十六条 在本市从事旅游经营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演艺场所、旅游产品经营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中介企业等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征求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上述从事旅游经营者,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在本市从事导游服务并取得自治区导游上岗证的导游,其所在的旅行社、旅游中介企业应当在其取得自治区导游上岗证之日起30日内,到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本市旅游景区(点)实行专职导游讲解制度。申请从事专职讲解的人员,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考试,合格后发给《拉萨市旅游景区(点)专职导游讲解证》。未取得《拉萨市旅游景区(点)专职导游讲解证》的,—3—

本市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单位不得安排其在旅游景区(点)内从事导游讲解服务。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服务态度恶劣,威胁、谩骂、殴打旅游者;

(二)强行滞留旅游团队,或者擅自终止旅游行程;

(三)假冒其他旅游经营者的注册商标、品牌、质量认证标志,或者擅自使用其他旅游经营者的名称;

(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旅游产品;

(五)高于票面价格销售景区(点)门票、旅游车(船)票或者高于合同价格销售客房;

(六)制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

(七)宣传发布虚假旅游信息,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宣传;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业务往来和结算凭证。

第十九条 申请设立旅行社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旅行社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旅行社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依法到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与所属分社、服务网点(门市部、营业部)从业人员、导游人员、外联人员、领队人员订立劳动用工合同,办理相关社会保险,支付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应当与所属导游人员订立劳动用工合同,办理相关社会保险,支付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旅行社向导游管理服务机构聘请导游人员,应当与所聘的导游人员签订合同,并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的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通过内设部门、承包挂靠、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从事招揽、组织、接待旅游团队的活动;

(二)使用具有旅游车辆营运许可证的车辆运送旅游者;

—4—

(三)在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时,应当提示旅游者自愿购买旅游意外保险;

(四)遵守《旅行社条例》、《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等相关规定。第二十二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市旅游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和旅游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旅游管理信息和企业信誉记录。

第二十三条 本市旅游饭店是指依法取得评定星级的宾馆(酒店)和取得评定等级的家庭旅馆。

未取得评定星级的宾馆(酒店)和未取得评定等级的家庭旅馆禁止使用星级、等级标志或者称谓,不得接待旅游团队。

第二十四条 旅游饭店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取消预订合同,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二)擅自终止旅游服务;

(三)违规向旅游者收取额外费用。

第二十五条 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安全设施及其标识,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在旅游景区(点)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

(二)在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收取额外费用;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对现役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全日制在校学生等特定对象减免门票;

(四)出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

(五)向旅游者强行兜售商品,敲诈旅游者。

第二十六条 导游人员应当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从事旅游服务接待活动。

第二十七条 旅游运输企业及其旅游车辆司机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制定收费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

旅游车辆司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私自招揽旅游者,从事旅游团队接待活动;

(二)服务态度恶劣,威胁、谩骂、殴打旅游者;

(三)违反合同约定,擅自更改旅游路线、减少或者增加旅游项目、向旅游者收取额外费用。

—5—

第二十八条 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演艺场所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为旅游者提供合格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出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

(二)价格欺诈,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三)与导游、旅游运输车辆司机串通,欺骗旅游者购买高价、假冒伪劣产品;

(四)未使用本市统一的价格标签,未明码标价。

第二十九条 在本市从事旅游经营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演艺场所、旅游产品经营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中介企业等通过开办互联网网站为旅游者提供游览、旅行、住宿、交通、餐饮等旅游服务的,应当在网站设立后15个工作日内到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三十条 本市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旅游市场开发、促销,开展行业交流、行业培训,完善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维护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 旅游安全

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旅游安全工作。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拟定本市旅游产业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组织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职责权限范围内督促、检查旅游产业重点单位落实有关旅游产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组织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度怔制,消除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反旅游安全规定的行为;对相关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依法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旅游安全监管职责。

第三十二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设置内部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门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切实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向旅游、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报告。

—6—

第三十三条 经营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和客运索道、大型游乐项目,其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测。

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安全运转,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当立即组织消除。

第三十四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导游在引导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三十五条 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接待需要,设置地域界限标志和游览导向标志等;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区域或者项目,应当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设施。

第三十六条 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旅游安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要求,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实行旅游者流量控制。

旅游景区(点)达到或者接近旅游者流量控制标准时,旅游景区(点)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及时进行疏导,并采取分时进入或者限制进入等措施。

第三十七条 旅游者应当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倡旅游者参加人身意外伤害险。

第三十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检查、旅游投诉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办事机构设在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规定,未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熟办理相关手续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7—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游经营者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旅游从业人员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对旅游经营者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旅游从业人员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行社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违规使用星级、等级标志或者称谓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违规接待旅游团队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游饭店经营者处3000元以上1OOOO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单位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游运输企业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

—8—

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演艺场所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八条 对发生重大投诉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旅游经营者,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旅游经营者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相应处分、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办法侵害旅行者人身权利以及国家、集体或者旅行者财产权利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产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者代办出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以为发展旅游产业而开发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景区(点)、网络旅游、旅游车、旅游产品、旅游购物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含人。所称的旅游消费者,是指按照旅游活动合同约定项目参与旅游活动并接受有偿服务的个人和单位。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从业人员,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建立劳动关系,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员。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9—

第三篇:拉萨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拉萨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停车场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停车资源,满足市民停车需求,保障市区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停车场的规划、配建、使用以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危险化学运输车辆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停车场。

本办法所称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停车场专项规划单独建设或者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以及通过临时占地等方式设置的为社会车辆停放提供服务的场所。

本办法所称专用停车场,是指单位和住宅区内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主要供本单位或者本住宅区车辆停放的场所。

本办法所称道路停车场是指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的场地和泊位。

第四条 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停车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本市停车场相关政策并会同相关部门对停车场管理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工作。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停车场相关手续的办理和对停车泊位进行施划的指导以及监督管理。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停车场的项目规划管理和核准工作。

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负责制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并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交通、水利、工商行政管理、税务、林业绿化、人防、公安消防、城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停车场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本市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规范使用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区域和时段划分。具体收费分类以及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市政市容、财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制定。

本市公共停车场和道路停车场按照停车场收费标准收费,在停车场醒目位置标明价格,并按规定使用票据。

专用停车场和住宅区的停车场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对公共停车场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式停车场,鼓励利用广场、绿地、公园等地下和地上空间建设停车场,鼓励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鼓励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停车场。

第八条 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根据停车场建设的需要,适时提请市政府调整对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优惠政策。

第二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配建

第九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市政市容、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林业绿化、人防、公安消防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停车场专业规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 停车场专项规划确定的停车场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涉及停车场建设方案时,应当征求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按照停车场设置标准就近置换用地,合理配建停车场。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公共建筑、商业街区、旅游景区、住宅区的,应当按照规定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和停车泊位。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停车场或者留备专门场地,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

配建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建成的停车场的使用功能或者将停车泊位挪作他用。

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的,应当按照改变使用性质后的规定标准配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不能达到规定标准的,应当按照市市政市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要求增建停车泊位或者易地就近补建停车场。

第十三条 停车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查的停车场设计图纸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动;确需改动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以及变更设计图纸,经原审查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但停车泊位的数量不得低于配建标准。

第十四条 本市企事业单位、对外窗口服务行业应当自设停车场供前来办理业务的外来人员停放车辆。

第十五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二)在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显著位置设置统一的停车场指示标志以及监督电话;

(三)保持公共停车场内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清晰、准确、醒目、完好,按照规范配置照明、消防等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制定并落实车辆停放、安全保卫、消防等管理制度;

(四)对进入公共停车场停放的车辆发放停放凭证,并在车辆离开时收回;

(五)停车场内发生火警、抢劫及交通事故等情况,应当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六)定期清点停车场内车辆,发现可疑车辆,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共停车场应当在出入方便的位置设置残疾人车辆停车专用泊位和明显标志,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其他车辆和人员不得占用。

第十六条 停车场建设项目竣工后,市市政市容、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章 道路停车场的设置

第十七条 设置道路停车场应当由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位置、时间设置道路停车场。

未经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内设置道路停车场。

第十八条 设置道路停车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不得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二)不得占用绿地;

(三)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四)符合区域道路停车总量控制要求;

(五)与区域停放车辆供求状况、车辆通行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

(六)区别不同时段、不同用途、不同车型的停车需求;

(七)符合国家、自治区和本市有关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

第十九条 在道路上施划的停车泊位不得影响行人、车辆通行,不得影响其他公用设施的使用。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广场设置临时停车场。确需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广场设置临时停车场的,报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告知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乡规划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根据停车需求状况,在停车矛盾不突出的路段设置适当的免费临时停车泊位,在停车矛盾较突出的路段划定机动车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第二十二条 禁止下列区域、路段施划道路停车泊位:

(一)市区主干道、主城区;

(二)消防通道、盲道;

(三)交叉路口、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

(四)学校出入口、公共交通站点、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

(五)机动车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

(六)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道。

施划停车场应当留够1.5米的人行横道通道。

第二十三条 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每年对本市道路停车场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周边停车场增设情况,会同市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对道路停车场进行及时调整和配建。

第二十四条 道路停车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撤除,并将撤除道路停车场的情况在显著位置进行公告。

(一)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道路停车场已影响车辆、行人正常通行的;

(二)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已能满足停车需要的。

第四章 停车场的经营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场和其他停车场由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相关企业统一经营和管理。

各县(区)、柳梧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等按照属地管辖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停车场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到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市工商行政管理、市物价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告知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

从事道路停车场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还应当到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占道手续。

第二十七条 停车场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备适量工作人员;

(二)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工作证,穿着统一制服;

(三)停车场实行计时收费,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收取停车费;

(四)停车场内有专人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五)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

(六)在醒目位置设置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停车场收费标价牌;

(七)经营者应当保持停车场周边环境卫生整洁;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停车场停放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停车场的管理制度,听从停车场管理人员的引导,有序停放车辆;

(二)不得损坏停车场设施、设备、标志、标线;

(三)不得停放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者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四)按照规定支付停车费用。

因工作需要进入城区的大型汽车、工程机械车不得在道路停车场停放。

第二十九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利用储备土地以及其他闲置待建土地设立临时停车场的,应当征得市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办临时停车场手续,并告知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举办大型活动需要设立临时停车场的,举办者应当制定车辆停放和管理方案,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办临时停车场手续,并告知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

经批准允许临时占用道路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发布公告。大型活动结束后,举办者应当将临时停车场恢复原状。

第三十一条 申办临时停车场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设置停车场审批表;

(二)停车场设计方案、停车场设置平面示意图(经城乡规划部门确认同意);

(三)停车场交通组织方案;

(四)停车场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方案或者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报告。

第三十二条 本市举行重大活动或者在节假日期间,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时,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协调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条件下,向公众开放。

第三十三条 专用停车场的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停车场所有权属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二)停车场所有权属业主共有的,由业主共同决定管理方式和管理人;

(三)停车场所有权属业主个人所有的,业主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四)国家对专用停车场的其他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改变功能、挪作他用或者停止使用的停车泊位数量,每个泊位处以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不按规定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收取停车费的,由税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由市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按照《拉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驶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按规定停放车辆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九条 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不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县(区)停车场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 7月15日起施行。2010年9月7日拉萨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拉萨市停车场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拉萨市项目说明书

拉萨市项目说明书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拉萨旅游业

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拉萨市行政辖区,包括境内的7县1区,即当雄县、林周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尼木县和城关区,下辖57个乡镇(其中建制镇9个)和324个村民委员会。

3.项目概况: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东邻林芝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总人口57.61万人。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增强拉萨市的旅游竞争力。拉萨市西藏地区的闻名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与特殊的地理区位赋予了拉萨丰富且具有特色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拉萨围绕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形成了以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雪顿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游、以娘热民俗风情园为代表的民俗游等一批著名品牌。随着景点建设和游客人数的增加,拉萨的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多次入选“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并被评为“感动世界的中国名牌城市”。

2.为拉萨旅游发展理清思路,为拉萨市域各县(区)的旅游法总体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为拉萨申请政府旅游专项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和招商引资提供技术依据;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申报相应级别的品牌提供规划支撑。

3.针对拉萨可进入性差,旅游成本过高;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旅游内容(旅游吸引物)单调且数量少的特殊问题,通过旅游发展策划与规划,将世界级品味的拉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带动拉萨、西藏自治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旅游发展的龙头。

4.通过本次规划,将为旅游成为拉萨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拉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相互兼顾奠定规划基础。

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使当地居民能从发展旅游业中直接获益,项目建设还能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目标

通过对拉萨市旅游资源及赋存环境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的分析、定位和预测,以及旅游业发展条件的系统分析,对拉萨市旅游进行科学定位,树立拉萨市旅游的整体形象,明晰其旅游发展方向;设计可操作性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提出实现旅游规划的技术途径;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其中特别是对藏南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分析,旅游开发特点和与拉萨市旅游开发的联系。

2.产品体系:

养生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美食娱乐游、文化导向游

3.重点项目介绍

拉萨市目前有国家4A级旅游4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其它观光景点及休闲度假村100多个。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涉及地域范围

(1)全市总体规划,包括1区7县。

(2)重点区域:城关区、羊八井-念情唐古拉峰-纳木错、拉萨河下游河段。

(3)主要协同区域:羊卓雍错、雅鲁藏布江曲水-泽当河段。

2.规划年限

(1)近期,2001年-2005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中期,2006年-2010年,增长型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3)远期,2011年-2020年,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规划还将对远景进行战略性描述。

五、建议规划内容

1.结构性旅游背景分析

(1)全藏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的地域结构、演变趋势分析。

(2)西藏自治区旅游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研究;宏观旅游流与客源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

(3)全藏旅游功能分区及发展方向。

2.旅游资源及赋存环境分析

(1)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调查。

(2)旅游资源量值、品质与组合关系评价。

(3)旅游资源体系与开发评价。

(4)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法制建设。

3.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1)国际/国内/西藏旅游市场简要分析

(2)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3)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4)客源市场定位

(5)目标市场营销

(6)游客量趋势走向与旅游行为分析预测

4.旅游形象塑造与旅游项目策划

(1)旅游发展条件

(2)旅游主题创意

(3)旅游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4)旅游形象塑造

(5)旅游项目策划

(6)功能结构分析

(7)主体旅游项目的主体延伸与内容深化

(8)旅游产品选择和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

5.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1)景观与环境保护规划

(2)旅游管理规划

(3)旅游交通规划

(4)旅游安全规划

(5)旅游商品规划

(6)旅游线路组织

6.实施规划程序与效益分析

(1)实施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2)投入产出分析

7.协同区域旅游开发建议

(1)旅游管理中的协调

(2)市场开拓中的协调

(3)项目设置的分工与协调

(4)全藏旅游信息网的建立

六、成果

1.规划文本:《拉萨市旅游业开发总体规划》

2.说明书:《拉萨市旅游业开发总体规划说明书》

3.规划图纸:拉萨市及协调区域旅游区位图、拉萨市旅游开发现状图、拉萨市旅游资源分布图、拉萨市旅游功能分区图、拉萨市旅游区(点)与项目布局图、拉萨市及协调区域旅游线路组织图、拉萨市旅游基础设施图、旅游景观与旅游环境保护图、拉萨市规划实施过程图(共9钟)。

七、编制时间

自开始运作之日起,净编制工作时间为6~8个月。

八、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拉萨市的旅游开发必须以充分尊重地方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前提;

2.旅游精品建设与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应同步进行,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旅游接待设施布局必须与拉萨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

第五篇:拉萨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

拉萨市人民政府令

第39号

《拉萨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5月18日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1—

市长:多吉次珠

2012年5月31日

拉萨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旅馆业治安管理,保障旅馆业的正常经营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国务院《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馆治安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旅馆包括各种宾馆、家庭旅馆及提供住宿服务的饭店、招待所、客货栈、洗浴场所和其他经营场所。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本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旅游、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当依法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馆业治安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 旅馆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治安管理工作。

第五条 开办旅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经营场所享有合法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旅馆与其所在建筑物中的非旅馆部分之间有隔离设施;

(三)客房区为独立区域,与旅馆内的娱乐、商业等附属服务设施分隔;

(四)符合公安机关要求的出入口、通道、电梯及其他公共区域有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

(五)有符合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设备设施;

(六)有旅客财物、行李保管室或者保险箱(柜)以及其他治安防范设施;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本市对旅馆业实行特种行业许可制度。

申请开办旅馆的,申请人应当向开办旅馆所在地的县(区)公安机关申办《特种行业许可证》。

申请人未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不得擅自从事旅馆经营;

—2—

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应当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旅馆经营。

第七条 申请人申请开办旅馆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使用证明;

(四)旅馆客房数量、床位数量,旅馆方位图及其内部平面图;

(五)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

(六)旅馆治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七)旅馆治安保卫负责人、治安保卫人员、登记验证人员的基本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申办《特种行业许可证》应当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将审查报告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所在县(区)公安机关;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足的材料。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查报告和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并对旅馆的开办条件进行实地勘验。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县(区)公安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许可决定的,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延长期限的理由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 旅馆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许可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并自决定变更许可事项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到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因翻修、改造、扩建、合并等原因改变原有开办条件的,应当到

—3—

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重新进行实地勘验。

第十条 旅馆迁移地址的,应当向新址所在地公安机关重新申请《特种行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 旅馆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停业、歇业的3个工作日前向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申请人办理许可手续时,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交有关材料。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由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予以撤销,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禁止涂改、倒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特种行业许可证》。

第十三条 旅馆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组织工作人员接受治安防范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建立旅客验证登记制度,按照规定设专人查验旅客身份证件,并录入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立会客登记制度;

(五)及时制止违反旅馆治安管理制度的行为;

(六)保证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在旅馆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图像信息资料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0日;

(七)对旅客遗留的财物妥善保管;无法归还原主的,送交公安机关;

(八)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和检查;配合公安机关执行公务;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具备涉外接待资格的旅馆,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入住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人员的信息情况。

—4—

不具备涉外接待资格的旅馆,不得接待外籍人员及港、澳、台人员住宿。

第十五条 旅馆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强迫他人接受住宿服务;不得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不得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包庇、纵容或者隐瞒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六条 旅馆及其工作人员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一)住宿旅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

(二)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和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住宿的;

(三)住宿旅客携带反动宣传物品、淫秽物品、毒品等违禁物品的;

(四)旅客使用已过期的身份证件或者有伪造、涂改身份证件等情形的。

第十七条 旅客住宿时应当按照规定持合法有效证件办理住宿登记手续,遵守旅馆的治安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旅馆建立并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

(二)对旅馆进行治安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三)建立旅馆治安管理档案;

(四)建立旅馆业治安不良信息记录制度;

(五)查处刑事、治安案件,对突发治安灾害事故和事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六)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七)依法履行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 公安执法人员到旅馆执行公务时,应当两人以上,并出示执法证件,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旅馆的正常经营和旅客的合法权益。

—5—

公安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旅馆工作人员和旅客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条 未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擅自从事旅馆经营的,超出《特种行业许可证》许可范围从事旅馆经营的,旅馆工作人员发现犯罪嫌疑人员、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后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县(区)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特种行业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特种行业许可证》的,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由县(区)公安机关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

第二十二条 旅馆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区)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旅馆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整顿;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不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的;

(二)不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演练的;

(三)不落实旅客验证登记制度,未按照规定设专人查验旅客身份证件,并录入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

(四)不组织工作人员接受治安防范知识和技能培训的;

(五)不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客房区无人值班巡查,服务台、监控室不设专人全天值班的;

(六)不能保证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在旅馆营业期间正常运行,或者图像信息资料的保存期限少于30日的;

(七)未按照要求建立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

(八)对违反旅馆治安管理制度的行为不及时制止的。

第二十三条 旅馆不按照规定落实会客登记制度的,旅馆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品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由县(区)公安

—6—

机关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7—

下载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拉萨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定稿)

    拉萨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 拉萨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拉萨施展才华和创新创业,根据《拉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拉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12-29 【生效日期】2005-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拉萨......

    拉萨市司法局出租房管理制度(汇编)

    出租房管理制度一、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本院内的环境卫生,根据《拉暂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的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凡来本局暂住的人员,必须先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

    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6号《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已经2012年3月30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拉萨市环卫局市容调研报告

    拉萨市环卫局市容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卫行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作用也日显突出。环卫工人作为一支......

    关于拉萨市城镇房地产管理条

    拉萨市城镇房地产管理条例 (2006年11月9日拉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06年8月范文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06年8月------12月 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已结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务处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牧产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农牧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