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群众体育工作者先进材料
xxx同志全市群众体育工作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0月出生,1978年11月参军、1992年4月转业到正宁县统计局担任驾驶员至今。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服务,不提条件,不讲得失,早出晚归,毫无怨言,用自己的敬业精神,踏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生活中,他憨厚诚实,守信自律,团结互助,热心公益,特别是他热爱群众体育工作,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正宁县成立了第一支职工业余篮球队,开展了丰富多彩体育活动,成为正宁群众体育事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赛场撒英姿,知天命之年健步如飞。“向xxx同志学习”无论胜利或者失败,只要有他的赛场,对手总是会举起右手高喊这句话,他已经成为正宁篮坛一种精神。很多人说,篮球是年轻人的运动,可是在正宁篮坛活跃的这位50多岁的老运动员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场上,他运球、传球、过人、跳投,全面的技术和柔韧的动作,得到的不仅是场下观众的掌声,还有场上对手的尊重,他积极抢断、组织进攻、安排防守,有条不紊,灵敏的身手、迅捷的动作、快速的反应,丝毫看不出他的年龄,他笑着说“我是50岁年龄20岁的心脏,想和我一样,跟我打篮球。”他永远是一支球队的灵魂人物,在他带领下球队取得了诸多殊荣,1992年他带领政府机关队在“正宁县文化艺术节”职工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97年他带领政府机关篮球队在全县春季运动会中取得篮球比赛第一名,拔河比赛第一名,团体第一名;2000年在迎国庆全县篮球比赛中带领政府机关队获得亚军;2007年在政府机关篮球比赛当中他带领统计局球队获得冠军;2012年在正宁县“迎市运、庆五一”篮球比赛中带领政府机关队获得亚军。他带领的球队获得荣誉多的不胜枚举。
场下献技术,十年如一日桃李天下。自1999年3月份起,他就组织了篮球培训班,不收任何费用,义务执教,十几年如一日,每天下午6点以后都有几十学员跟他学习篮球,他的学生有6岁的孩子,有60岁老人。他说,“篮球可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缓解压力,拥有年轻的心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培养人们对篮球的爱好能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这件事情我很快乐”,十几年以来他的学生谁也说不清有多少,遍布天南海北,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下午打篮球的习惯,一位他的学生说,“高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篮球,是一种良好习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生活的态度”。
慷慨赠真情,千金购设备感动亲朋。他收入不多,但是他竭尽所能添置体育设施,捐赠体育用品,他的篮球培训班每一个篮球都是用他自己微薄的收入购置的,他曾捐赠给三嘉乡关川小学两副乒乓球桌,捐赠给三嘉乡琅洼小学一副篮球杆,捐赠的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多达300多套,家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他说“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我深深知道农村的孩子对篮球,对体育用品深深渴望,我用这点钱送给孩子的是一种梦想”,在他的带领下,更多人加入捐赠行列,直接或间接捐赠各类体育设施10多万元。
xxx同志是正宁开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一面旗帜,他二十年来在体育事业上的拼搏奋斗,对正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强有力推动作用和标杆带头作用,是正宁群众体育活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篇:xxx群众体育工作者先进材料
xxx同志全市群众体育工作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0月出生,1978年11月参军、1992年4月转业到正宁县统计局担任驾驶员至今。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服务,不提条件,不讲得失,早出晚归,毫无怨言,用自己的敬业精神,踏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生活中,他憨厚诚实,守信自律,团结互助,热心公益,特别是他热爱群众体育工作,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正宁县成立了第一支职工业余篮球队,开展了丰富多彩体育活动,成为正宁群众体育事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赛场撒英姿,知天命之年健步如飞。“向xxx同志学习”无论胜利或者失败,只要有他的赛场,对手总是会举起右手高喊这句话,他已经成为正宁篮坛一种精神。很多人说,篮球是年轻人的运动,可是在正宁篮坛活跃的这位50多岁的老运动员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场上,他运球、传球、过人、跳投,全面的技术和柔韧的动作,得到的不仅是场下观众的掌声,还有场上对手的尊重,他积极抢断、组织进攻、安排防守,有条不紊,灵敏的身手、迅捷的动作、快速的反应,丝毫看不出他的年龄,他笑着说“我是50岁年龄20岁的心脏,想和我一样,跟我打篮球。”他永远是一支球队的灵魂
人物,在他带领下球队取得了诸多殊荣,1992年他带领政府机关队在“正宁县文化艺术节”职工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97年他带领政府机关篮球队在全县春季运动会中取得篮球比赛第一名,拔河比赛第一名,团体第一名;2000年在迎国庆全县篮球比赛中带领政府机关队获得亚军;2007年在政府机关篮球比赛当中他带领统计局球队获得冠军;2012年在正宁县“迎市运、庆五一”篮球比赛中带领政府机关队获得亚军。他带领的球队获得荣誉多的不胜枚举。
场下献技术,十年如一日桃李天下。自1999年3月份起,他就组织了篮球培训班,不收任何费用,义务执教,十几年如一日,每天下午6点以后都有几十学员跟他学习篮球,他的学生有6岁的孩子,有60岁老人。他说,“篮球可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缓解压力,拥有年轻的心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培养人们对篮球的爱好能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这件事情我很快乐”,十几年以来他的学生谁也说不清有多少,遍布天南海北,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下午打篮球的习惯,一位他的学生说,“高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篮球,是一种良好习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生活的态度”。
慷慨赠真情,千金购设备感动亲朋。他收入不多,但是他竭尽所能添置体育设施,捐赠体育用品,他的篮球培训班每一个篮球都是用他自己微薄的收入购置的,他曾捐赠给三嘉乡关川小学两副乒乓球桌,捐赠给三嘉乡琅洼小学一副篮
球杆,捐赠的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多达300多套,家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他说“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我深深知道农村的孩子对篮球,对体育用品深深渴望,我用这点钱送给孩子的是一种梦想”,在他的带领下,更多人加入捐赠行列,直接或间接捐赠各类体育设施10多万元。
xxx同志是正宁开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一面旗帜,他二十年来在体育事业上的拼搏奋斗,对正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强有力推动作用和标杆带头作用,是正宁群众体育活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三篇:群众体育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资料
**,1.74米的个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体育健将”。认识她的人无不被其豪爽、热情、干练和浑身透射的个性魅力与独特气质所感染。她从上无片瓦遮雨、下无立锥之地干起,8年时间创出全省一类少儿体校,带领团队16年夺得**全运会4连冠,真乃一女中豪杰。
采访**,她刚刚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
国家领导人接见归来,正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之中。
自胜者强,她13岁练排球,4次出征夺得全省第二,无数次挑战自身极限,2公分之差与省队失之交臂,经历人生痛苦依然昂首迈步。
**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父亲是“红小鬼”,后来成为一名高级药剂师;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从小喜欢文学,但也好动。小学毕业时身高已达1.70米,是全校的最高“海拔”。那时她全家还在兴平,也因为身高,被当时**体校排球教练马文虎(后任渭城区人大副主任现已退休)一眼看准,后收为关门弟子。“他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谈起马教练,**感激地说。她13岁到**体校练排球,一练就是6年。“这段经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不断挑战体能极限的6年。”**回想到。“那些年我的手冬季从来没好过,常人难以体验的、高强度的训练留下了脾骨劳损的伤痛,但我在一次次战胜自我中得到了快乐,人只要能战胜自己,就没什么战胜不了的!”作为**女排主攻手,**曾4次代表**出征,4次夺得全省比赛第二。正在她技术走向成熟,准备向更高一个台阶迈进时,多年引以自豪的身高竟然成了走不过的“门槛”,以2公分之差未能进入省排球队,排球生涯自此告别。但不管走到哪里,她总能成为“焦点”人物。1985年,她被特招入西安体院体育系。大学期间,她先后担任班长、团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省九届学联主席团成员,被誉为全院“才女”。
**是一个认定了的事就勇往直前不回头的人,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是一个意志坚强不落泪的“女强人”。可为了她钟情挚爱的两个家,曾经三次落泪。“1993年至1995年,是我人生和事业的最低谷。”**回想道。1993年,也就是**26岁那年,她怀孕了。对于多年不孕的她来说这是个莫大惊喜。那时,她正加紧筹备**第五届青运会,家人极力劝她休息以防不测,果真不幸言中。高强度的工作动了胎气,保胎7个月后仍不幸流产,她第一次委屈痛哭。“那夜窗外飘着细雨,丈夫还在兰州,我感到人生已到尽头。”**说话的声音有点沙哑。直到29岁再次怀孕,她经历了痛苦而漫长的3年。1997年,她担任渭城体育局体育科科长,后又任业余体校副校长。从此,她踏上了为体校这个大家奔波的征程。
她把少儿体校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上无片瓦遮雨、下无立锥之地干起,8年时间创出全省一类少儿体校,6年向省上输送体育人才60多名,一批健将星光耀体坛。
“少儿体校就像我的孩子,我把她一点一点养大,更愿她一步一步成长壮大。”说起少儿体校,**找到了兴奋点。1998年初,省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体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全省建立60所少儿体校,每校一次性拨付经费10万元。**感到这是发展渭城体育的绝佳机遇,立即申报。没有场地,没有设施,没有经费,许多人认为她是白费工夫绝不可能成功,可她铁了心不动摇。她跑遍渭城所有学校联系训练场地,在**中学,不知被拒绝了多少回,可她还是在操场上的一排平房内安营扎寨。没有床,没有灶,她自己掏腰包买床建灶;没有学员,她带上教练员到有潜质的学生家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将伙食费外其它费用全免,第一学期招来20多名学生。
1999年,渭城少儿体校通过省上验收。看到自己的“孩子”——她一手创建的家受到社会肯定,**在无人处流下了欣慰的泪水。省验收组的同志临走时说:“我们通过不是认为你的学校符合标准,而是觉得你是一个真正爱体育干事业的人!”
2003年9月,通过她们多方努力争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场地。当搬到塔尔坡学校时,许多教练员哭了:“奋斗了这么多年,得到的却是这老鼠横行的仓库和四处漏雨的澡堂?”**鼓励大家:“只要有个家,面包会有的!”2005年初,面貌全新的渭城少儿体校被批准为陕西省一类少儿体校、陕西省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如今的少儿体校已是省内闻名的少儿体育人才基地,说起那段创业史,**内心深处总有抹不去的愧疚。“我欠父母的太多了!”**姊妹两人,妹妹远在外地,她平时忙于工作,看望父母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2004年,患膀胱癌的父亲在西安二次动手术,病危通知书都下了,那时正逢创全省一类体校关键时期,许多事情需要她亲自组织开展,根本无法脱身,等创建验收工作告一段落,她赶到西安时,父亲在弥留之际才见了女儿一面,父亲安祥地走了。**痛哭失声,内心愧疚成了她永远说不出的痛。
事在人为,人和事成。正是基于
这样的源动力,才使得渭城体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了牢固的霸主地位。而**的行动总是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举重教练马红梅父亲去世,**带领全校中层赶到扶凤,为其父奔丧。会计苟亚娥连续三次动手术,都是她组织单位同志深夜守候病房,抬下手术台,照顾到出院。她千方百计筹资组织教练员外出学习、观摩,提高素质,2004年组织到省级重点、榆林陈亚飞私立体校学习,2005年到省少儿体校交流学习,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带给教练员们无穷的力量,在少儿体校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人人为“家”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少儿体校1997—2001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市体育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输送了史红艳、张波、张德伟等一批国家级运动员,张曼、卢红江等一批省级优秀运动员,6年向省上输送体育人才60多名,陕西体坛渭城健将星光闪耀。
她把工作当事业,历尽万难做强竞技体育,带领团队16年夺得**全运会4连冠;发展全民健身,以身示范创造美丽人生,群众体育成10万体育人口健康幸福的通道。
今年市八运会上,渭城体育代表团在运动会13个项目中包揽了8个第一,**再次成为“焦点”人物。“可谁能想像这一个个第一后面的艰辛?”**感慨地说。区上财政紧张,组建一支参赛队伍需要大量经费,要比赛拿冠军,钱从何处来?**带着同志四处化缘拉赞助。“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每天都是她拉着我跑,一个多月我掉了5斤肉。”少儿体校副校长张月霞说。她们曾有过一杯酒喝回1万元的壮举,也有为1000元跑12趟的辛酸。有了资金,她一下子组建起13支参赛队,参加运动会所有12个项目的比赛。其他县区的同行们说:“**这个女人敢打敢拼,了不起!”从**市五青会到八运会,她组织渭城体育代表团16年夺得团体总分4连冠,2002年率队参加全省第12届运动会承担市武术、赛艇、皮划艇三大项目比赛任务,作为唯一一支县区队伍,取得武术全省总分第二、赛艇第三、皮划艇第四的好成绩;2004年率队参加省第四届重点项目运动会,在65个代表团中取得第10名。“这些荣誉的背后,**功不可没。”许多人都这样说。
**在**体育界还有一个响当当的角色: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这也是她的另一个兴奋点。“基层体育,就是如何更多地发动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始终这样认为,也这样去做。1991年全国兴起健美操运动,她率先参加了省上举办的“健美操教练培训班”,拿到了教练证。回来后,她在**办了首个健美操教练培训班,第一期就培训80多人。1992年,**拿到了国家一级健美操裁判证,那时西北地区拿到证的仅有10名。多年来,在她的带动下,**有数万女性成为美的化身。她个人也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天运形体健身俱乐部。
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一直是**奋斗和追求的“事业”。每年她都组织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倡导全民投身体育运动,渭城的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2004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周先进集体。在她的积极努力下,渭城区已组建了门球、太极、杨氏太极和农民体协4个群众体育协会,争取全民健身器械15套,每年组织开展5次以上群众体育比赛,年体育人口达到了10万人。正因为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运动,吸引全省农民体育年启动仪式2004年4月在渭城成功举办,使得更多的群众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有了健康体魄、快乐生活和美的享受。
第四篇:群众体育先进镇材料
群众体育先进镇材料
华新镇历来有着优良的群众体育基础。近年来,在华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2004年“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殊荣的推动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发展体育工作的重点定位在“群众体育”上面,坚决摒弃经济发展中常有的“富人体育”和“精英体育”,坚持群众体育工作资金、组织、人员“三到位”,全面推进群众健身的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相对合理的场地、组织、活动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使群众乐在其中、享在其中、健在其中,努力达到“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受体育”。
一、体育设施全覆盖,就近参与有劲头
90年代,华新镇建起了乡镇少见的华新公园,园内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绿化景观、宽阔的广场、器材健全的健身苑点顿时吸引了全镇百姓的眼球更激发了群众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为满足群众这种需求,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华新镇党委政府筹集资金、全面规划、有序实施,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在建成华新公园的基础上,又陆续建成了凤溪公园、各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健身苑点、教育园区体育设施等,使健身器材更加靠近群众,更加方便群众日常锻炼。截至2009年底,华新镇共有标准型篮球场地14块、健身苑(点)26个、健身广场(点)5个、农民健身工程10个(其中篮球场9块,门球场1块)、小型公共运动场2个,基本实现了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鉴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区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我镇正在筹划建设全区第一个室外游泳池。更值得一提的是,投资120多万元新建的篮球场作为上海市郊县乡镇唯一的半封闭式篮球场,其酷似鸟巢的钢结构进口膜顶造型靓丽,被华新人民自豪地称之为华新的“鸟巢”。
二、网络管理全覆盖,骨干引领勤健身
群众体育的根在基层。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好群众体育工作,努力做到“人人运动、全民参与”,我镇将群众体育的重点放在村级层面。为此,在召开村级群众体育网络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我镇成立了以分管镇长为组长、文体中心主任为常务副组长、村委书记为委员的村级群众体育领导小组,以此形成了有效的、覆盖全镇的网络管理机制。以社区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文体站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它的有效运作及浓厚的健身氛围激发了华新镇民间健身团队的迅速兴起,呈现了华新镇群众体育健身工作“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三、打造品牌亮精品,形成特色树形象
在轰轰烈烈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我镇注重群众体育品牌的打造,以此造声势、造影响,强化和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动员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根据我镇篮球运动的深厚群众基础及村村建立的篮球队,在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大手笔、大投入地加强篮球品牌项目建设。像一年一度的村级篮球大联赛在火红的七月开赛,共有21个村(居)组队参加,历时14天每晚4场,观看人数达上万人次,让篮球爱好者在消暑纳凉的同时又能享受到丰厚的体育大餐。该赛事已成为华新镇广大体育爱好者心中的节日盛会。从“篮球嘉年华”到定期举办区“供销风貌杯”千人百队篮球赛到承办“华新好时杯”沪苏浙农民篮球队邀请赛,甚至是农体协联办的华东三省一市篮球赛,华新的篮球品牌已从小镇农家走向了华东大地。而镇里成立的全区唯一一支由本地农家子女组成的“篮球宝贝”啦啦操队,更是球赛中的亮点。她们奔放热烈的舞姿,形成了球赛场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华新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今,华新镇各项篮球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壮大并奠定了篮球运动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健康运动,团结协作”的篮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每当华灯初上,熟悉的音乐便在华新教育园区的田径场上唱响。
六、七百名结伴而来的人们准时从四面八方赶来,踩着节奏、踏着舞步,动一动全身、出一出大汗,这就是广场舞的魅力。为满足居民锻炼需求,帮助群众就近活动,我镇又对凤溪公园、陆家圩小区、徐谢小区等6个点进行了广场舞场地的软硬件扶持,切实做到场地、时间、负责人“三固定”管理。与此同时,由华新镇妇联开展的健身排舞培训班也成为了广大妇女姐妹为健康加油、为生活添彩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新型时尚的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排舞不仅成为了我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新选择,也为人们喜欢的广场舞增添了更多的亮色。人们对广场舞的热情推动了华新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的乡镇广场舞的兴起。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推动,华新的群体工作形成了“设施齐全、组织健全、活动丰富”的运行态势和以篮球为品牌项目、以广场舞为特色项目、以中华武术为传统项目,以各类精彩赛事为依托的新格局,华新人民“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受体育”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将2008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颁发给了华新镇,上海市农民体育特色项目邀请赛优胜奖、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大联赛海派秧歌比赛铜奖、青浦区第六届“供销风貌杯”千人百队篮球赛冠军和青浦区第三届“徐泾杯”足球公开赛冠军、区体育局条线考核第一名也属于华新镇。这是华新群众体育工作多年努力的回馈,也是华新群众体育工作新征程的开始!
第五篇:镇群众体育先进镇材料
**镇群众体育先进材料
近年来,**镇群众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上级文体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立足实际,面向辖区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体育活动,丰富和满足了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镇群体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列入了重要工作计划,多次组织学习国务院颁布的《体育法》,围绕全市文体工作要点,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了以提高辖区群众群体素质为主线,以深化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龙头的工作思路。并安排镇委党副书记主抓群体工作,辖区内10个村均设有群体工作专干,镇文体站现有五名工作人员,各类规章制度一一健全。各村每年都因地制宜自行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群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全镇群体工作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群体设施、活动阵地的建设是开展群体活动的根本,活动阵地和设施的多少、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对群体生活的要求。为了满足辖区农民的群体需求和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我镇紧紧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对辖区内的健身场所进行全面整治,健身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深受群众欢迎。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镇于2011年投资60万元建成文体站,改善了群体室内外活动场所;投资50多万元,在温泉、**、联盟、荷花建成4个高级灯光篮球场。除腰鼓队、摇扇队、中老年秧歌队等之外,我镇还挖掘并整合群体资源,组建一只高水平的篮球队,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恢复,群众积极性非常高,每年都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农民对群体认同感,又满足了农民群众对体育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三、活动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多年来,**镇以不断完善的群众体育活动来丰富辖区居民的需求,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达到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效果,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程度。
1、以每年体育重点工作为中心,配合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自2009年举办了第一届**镇男子篮球联赛以来,我镇每年都组织开展篮球赛,目前已举办了四届;2010年,我镇篮球队还代表株洲赴怀化参加了湖南省篮球联赛,取得良好成绩;2012年7月,我镇文化站又组织举办了****篮球联赛,在比赛前后镇腰鼓队、摇扇队、老年秧歌队都进行了表演,醴陵日报、醴陵电视台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市级领导的好评,为营造文明、温馨、和谐**增光添彩。
2、以科学健身为主题,举办各类健康讲座。镇文体站根据百姓需求,定期通过“道德讲堂”、“科普讲座”及镇村宣传栏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使居民群众能更好的调节身心、促进健康,而且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群体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以关爱少年儿童为主,开展适合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每年10月下旬,我镇都组织少年儿童参加运动会,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既娱乐了身心,又促进了友谊,几年来,**群体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感到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探索,理清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把我镇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