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从1985年开始的“一五”普法到今年的“五五”普法,历时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已取得很明显的社会效果。虽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是依法治国的实现还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实现。其中,普通民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信任程度,对于依法治国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仍需大力推进普法制度建设,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它同样适用于普法教育中。“五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作了要求,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六五”普法仍然要突出重点普法对象,明确重点普法内容,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六五”普法取得积极的和突出的成效。以下是笔者对三个普法重点对象的一些研究:
一、将大学生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的意义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 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二、对青少年开展普法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成长在一个健康、法制的社会环境中,但一些侵权行为却给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有些孩子无法忍受这些带来的痛苦,出走,甚至轻生,有的为转嫁痛苦去伤害别人,所有触目惊心的事实,说明了我国青少年法律观念的淡薄,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约束自己,因此,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们的学校、社会、媒体进行了一些普法的宣传,但是效果却不甚明显,有些学校的法律教育形同虚设,这就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留下了隐患。有些青少年犯了罪却都不知道,可见,进行法制教育十分必要,进行普法教育就是使未成年人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受什么处罚。通过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实际生活中,屡见“无知而无畏,无畏而犯罪”的实例,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有效地避免违法犯罪。如果我们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放任违法行为的蔓延,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无安定可言,人们无法安居,如何乐业,无法乐业,又如何创造社会财富呢?无法创造财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怎能实现?我们的民族又如何实现伟大复兴呢?
三、把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的必要性
自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村普法宣传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社会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样需要这样的土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普法20多年的发展进程,在明确提出“法律进乡村”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法律的了解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农民百姓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纠纷,促使其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接受法制学习教育的机会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少,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农民日益增长的法制需求与落后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 “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因此,所以在广大农民百姓中,加强法制宣传培养农民依法做事的观念、法律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普法的对象研究
“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普法的对象研究
马上要进入“六五”普法时期,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面向全社会,不留死角。“五五”普法时期的重点普法对象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这五类,“六五”普法从内容、时间、要求、考核、考试等各方面都要强化,本
人认为普法对象还应增加企业员工、法制宣传者这两类,从而更加全面地推动全民普法。
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领导干部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又是普法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应成为带动学法用法的楷模。近几年出现的少数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的案子,最深刻地警示我们:要学法,要懂法,更要依法办事。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身为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其次,要抓好全体公务员学法。按照公正、便民、廉政的基本要求,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
第三,要抓好青少年学法,着力培养法制观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特别是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我们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对中小学学生要注重进行法律启蒙、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培养自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要紧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主题,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宪法》、《刑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的同时,重点抓好《物权法》、《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会计法》、《安生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治安处罚法》、《工会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还要对管理层进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法律培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特别是依法经营和照章纳税的意识、安全生产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五,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非常有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良好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确立一个观点(即企业员工权利义务对等的法治观念)、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三个建设(即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依法生产经营管理的良好秩序,建设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机制)、做到四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企业内部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冲突事件,不发生损害公众利益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发生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和危害生态环境的条件),依法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企业职工的法制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宪法》、《刑法》、《治安处罚法》《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安全生产法》、诉讼法等与其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理性合法反映解决诉求的方法,提高企业职工依法履行义务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第七,目前,我国法制宣传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志愿者和法制新闻工作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
作者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普法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充实健全各级讲师团,提高讲师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业务水平和宣传演讲水平。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指导。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教育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自觉树立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普法的对象研究
“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普法的对象研究
马上要进入“六五”普法时期,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面向全社会,不留死角。“五五”普法时期的重点普法对象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这五类,“六五”普法从内容、时间、要求、考核、考试等各方面都要强化,本
人认为普法对象还应增加企业员工、法制宣传者这两类,从而更加全面地推动全民普法。
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领导干部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又是普法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应成为带动学法用法的楷模。近几年出现的少数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的案子,最深刻地警示我们:要学法,要懂法,更要依法办事。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身为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其次,要抓好全体公务员学法。按照公正、便民、廉政的基本要求,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
第三,要抓好青少年学法,着力培养法制观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特别是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我们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对中小学学生要注重进行法律启蒙、法律常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培养自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要紧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主题,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宪法》、《刑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的同时,重点抓好《物权法》、《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会计法》、《安生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治安处罚法》、《工会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还要对管理层进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法律培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特别是依法经营和照章纳税的意识、安全生产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五,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非常有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良好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确立一个观点(即企业员工权利义务对等的法治观念)、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三个建设(即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依法生产经营管理的良好秩序,建设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机制)、做到四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企业内部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冲突事件,不发生损害公众利益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发生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和危害生态环境的条件),依法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企业职工的法制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宪法》、《刑法》、《治安处罚法》《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安全生产法》、诉讼法等与其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理性合法反映解决诉求的方法,提高企业职工依法履行义务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要抓好农村村民学法,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社会主(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农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重点要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用法律手段管理村级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要突出
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
第七,目前,我国法制宣传者的队伍不断壮大,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志愿者和法制新闻工作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
作者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普法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充实健全各级讲师团,提高讲师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业务水平和宣传演讲水平。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指导。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教育广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自觉树立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四篇:地税局六五普法指导思想研究
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收尾之年,明年将是“六.五”普法开局之年,现在研究“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规划,从而使“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顺利衔接,继往开来的继续搞好税收普法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很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税务人员去探讨研究。
一、税收“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曾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毫无疑问,这是以往普法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继承以往普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应与时俱进提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总的指导思想。胡锦涛主席在科学发展观中指出“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毋庸置疑,这就是“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
(一)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人口大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是具有遵纪守法的优良传统的。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现阶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法律来指导规范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是由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导致社会经济成分复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于法律的社会本质是结合人性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社会活动,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且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所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法制、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的和谐互动、协调并进。
(三)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是由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决定的。
先进的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规律是社会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原动力。而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但是实现一切社会有益因素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正确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原则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必然促成最大限度解放社会生产力的良性社会结果。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决定了以科学发展观来协调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是无比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思想。只有以此作为税收“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才能不断健全社会主义税收法制,才能更好的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社会职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四)现阶段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国的根本大法即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公民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先提倡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第五篇:六五普法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推进法制宣传工作
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海小东
今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作为“六五”普法主力军的司法行政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然要在创新方面大做文章。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管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此,在普法层面,做好这项工作,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农民的需求,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念创新。从“一五”普法的启动到“五五”普法的验收,我们已经在普法的道路上摸爬打滚了20年,每年都在普法,每年都在总结,每年都在讲创新。但事实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千篇一律,而很多工作确实是日常性的,具有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掘亮点,根据所处的环境对日常工作进行变通,这样,我们的普法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要我们深入基层去调查和了解,从而知道群众最需要的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当然,我们普法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人人都懂法知法,但是从现实来说,并不能达到所有人都对所有法都了如指掌,况且对于一个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说都无法对我国庞大的法律全面的知晓。因此,普法的初衷是让所有的民众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法律都能知晓,因而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让普通民众都能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真的达到以上两点,那么我们的社会会稳定和谐的多。但是,对于目前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把为群众服务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司法行政部门不仅承担着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而另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在民众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援助。因此,这就要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一起抓。
工作创新。在认真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新途径,丰富新载体,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充分借助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毕竟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还有一些群众并不识字,没办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了解法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继续继承这些载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体性的普法作用。即通过开展法律宣传进乡村和法律资料送到家,法律条文讲到家的活动,使广大农民朋友在潜 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通过模拟法庭、文化传播等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现场推广。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也开展了“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变成常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变成固定的常态的活动,并将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提前告知百姓,这样普法的面会更广,质也会更高。其次,司法行政是普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局限性,普法工作在实践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应该转变单一的主体普法方式向部门联动普法宣传进行转变。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也并不是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方式,例如“一月一法”活动的开展,即把普法的任务分到各相关部门去落实。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种部门联动的方式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普法意识不高配合力不够的问题,导致这种联动的普法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事实上,部门联动的普法形式有其必然的优势,各单位各领域所负责的领域不同,也对所辖领域的法律更加了解,因此,在普法过程中有先天的优势。另外,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通常会利用大型的节假日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比如最基本的方式是设点的方式进行发放宣传单和咨询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的亮点,当然作为最基本的传统方式,要继续继承,因为这种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此也作为一种常态来对待,当然我们还要借助媒体进行宣传,首先要让百姓知道,然后每到这天,有需要帮助的群众自然会集中去咨询,而暂时不急于需求的群众也会去了解,这样 的常态咨询方式才不会流于形式。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由被动的法律宣传变成百姓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法治氛围。
机制创新。司法所是司法系统的基层组织机构,也是承 担基层普法的主力军。但是,在过去的经验里,面临着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软实力的欠缺和司法所设备不全硬实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做好“基层普法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建立培训机制。我们的普法队伍中许多并不是学法律的,当然并不是说普法队伍中所有的人员都必须是学法的,但是至少对每个普法工作者来说,都要基本法律尝试素养,具备专业的普法业务能力。
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普法工作者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水平,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二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随着法制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法治方式上不断创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普法经费紧张的问题,保障基层普法办基本的普法辅助设备,保证基层普法工作者在开展活动中有适当的经费去尝试现代的普法手段,从而保障普法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以提高普法的工作效率。当然,同时也要配套以监督机制,保障所有的经费都用到普法工作当中来。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普法活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