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doc
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
学习沈因洛事迹有感
一
我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一次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沈因洛同志的感人事迹,受到极大的教育、鼓励和鞭策。沈老用行动感召、教导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每名离退休同志要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沈老的事迹,使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人生在世,认真写“我”,行动是笔,心血是墨。沈因洛同志用一辈子写的“我”,不仅是用笔墨,更是用心血,用行动,用对党的忠诚,用对人民的诚信和奉献精神书写出来的。沈老一生真正做到了待遇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生活好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地位高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不变;身体差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不变;年龄大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变;千变万变,一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决心不变。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的更强大,没有一种事业比让群众幸福更高尚。我最近到武钢,不少老同志说起沈老赞不绝口,都说他是热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听了群众对沈老发自内心的赞扬,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政绩扎根民生,为政不图虚名,不求权有多大,只图实干为民”,沈因洛同志就是这样优秀的领导干部。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共产党员不是广告,不是商标,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名词,而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是标杆。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个最难最难的事,沈老却完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一定以沈老为光辉榜样,以沈老为尺子、为镜子、为标杆,经常想一想我与沈老有多远,把最难的事做好,一辈子当好人民的儿子。
二、对沈因洛同志的印象,可以追溯到20年前。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来到省纪委机关工作。最开始在信访室,每天处理大量信件。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封手写的信,反映党风政风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呼吁严明党纪、狠刹歪风。通篇没有提及个人事项,只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通过向纪检机关反映情况来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一个老党员的纪律规矩意识和忧党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落款就是“沈因洛”。这个名字从此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今年,省委作出深入开展向沈因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落实省委要求,省纪委机关认真组织学习,同志们联系实际反省差距。我们缅怀沈老,不是因为他位高权重,而是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权位是一时的,而人格魅力永恒。作为纪检干部,我对沈老的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尤其觉得可贵、可敬。
做一名合格的纪检干部,必须向沈因洛同志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守住精神家园,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传承党的历史中纪检干部一以贯之的忠诚之魂,谱写新时期纪检工作的辉煌新篇。
做一名合格的纪检干部,必须向沈因洛同志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沈因洛同志身上,有一种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孜孜不倦学习实践的精神。我们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努力深化对反腐败工作规律的认识,科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做一名合格的纪检干部,必须向沈因洛同志学习,始终严明纪律规矩,严守禁区底线。正人先正己,执纪先守纪。我们要以公生明,以廉生威,把人格力量与法纪威力结合起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为重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尽职尽责。
三 沈老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和乐趣就是读书学习。他在我手中常年设有“小金库”,费用主要用来购买学习书籍与资料。我办公室的大木柜,全是沈老打包成捆暂时“替换”下来的书籍。沈老的老伴常笑称他为“书呆子”。在我看来,热爱读书学习,正是沈老生命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作为机关干部,学习沈老,我有如下体会:
在读书明理中强化理想信念。无论是战争年代、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岁月,沈老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用智慧之源、学习之果、实践之力,让生命犁出一道灿烂亮丽而不平凡的航迹。在他身边,从来听不到一句“牢骚话”“悲观言”,不论是我们的党处在风雨飘摇时期,还是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段,他总是阳光心态,对党充满信心。所以,我们要向沈老学习,不论工作再忙,事务再多,决不能疏忽学习,放松自我教育。同时,要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确保“八面来风不动摇,酒绿灯红不变色”。
在对标看齐中培树道德操守。沈老身上,有着共产党人的一腔凛然正气和满满正能量。对标沈老,我们要问问自己“追求享受对不对”、“传统精神要不要”、“我离沈老有多远”、“怎样走好人生路”,多思考、多琢磨、多警醒自己。同时,要对照党章党规查不足,做到严于律己,形成“敬业、守法、诚实、协作”等职业道德操守。在履职尽责中提升能力素质。沈老终生学习不止,探索不休,是为了更好指导实践,推进党的事业。跟党走,不仅应体现在思想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在争先创优中彰显激情,在挖潜攻关中创新工作方法,在重大任务中锤炼作风,不断提升跟党走的本领。
第二篇: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奉献与创新
—观电影《第一书记》有感
该片以倒叙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片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病重在医院抢救的场面,给观众一个沉重的遐想。随后镜头把我们带回到2004年的凤阳古城,凤阳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钟楼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提的四个大字“万世根本”格外醒目。
片中真实的纪录了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再三挽留下,连任6年来,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看到这部影片后,使我不由的想起当年拍摄的电影《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系列既感人又教育人的片子,正是这种“革命加拼命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看到的《第一书记》又是一部非常好的“红色电影”,尽管它的票房收入可能没有一些大片高,但是它的教育意义、社会影响、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心灵的呼唤、对年轻人世界观的认识,这些价值是任何大片也无法比拟的。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秘密签订契约,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搞大包干。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是二十多年来小岗村的发展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影片紧紧围绕着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个核心,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重新打造了小岗村新的品牌。
片中有许多台词非常发人深省,例如:“一夜解决了温饱问题,二十年没能跨过致富的门槛”。是啊,决定改革容易,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啊?仅仅是温饱问题吗?为什么二十多年来农民还是背朝黄土脸朝天围绕这块土地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啊?影片中几次把镜头切换给当年的三个改革带头人在扫马路的情景,特别是沈浩同志去小岗村的路上车就陷在呢里,让人感到心酸啊。小岗村的困境根源在哪里?
自从沈浩同志上任后,以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大无畏精神,呕心沥血为老百姓办实事、同侵占公物的人做了坚决的斗争。要想富先修路,他亲自到各级部门跑关系、筹集资金为小岗村修路、建房、重建纪念馆、迁坟、招商引资办高科技企业、兴商贸、科学种田,搞农家乐生态游„„。乡亲们一次次的大红手印,一次次的挽留。都给观众留下了深
1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台词非常简朴而真诚,更多的是用行动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例如:爱人看到他在乡村生活艰苦托人买了一只奶羊,他却派人把羊直接送给了五保户老人,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和感人的场面。
影片最后以沈浩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此刻,许多人都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我也是泪水夺眶而出,心里在说,太感人了!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决心要好好写篇观后感,但又总是不知从何下笔。我反复在想这样几个问题,影片为什么反复给凤阳古城楼上的“万世根本”特写啊,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为题是首要问题,粮食问题是根本,二是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历代王朝大小官吏要想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必须廉洁奉公,这才是万世根本。再有就是沈浩媳妇那句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同志感慨道“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可见他对当官的淡漠,对做事的信心。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老百姓,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作为那些当官的应该再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中国农村的改革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这些话题似乎太沉重了,总之,改革的未来任重道远,需要有千千万万个沈浩这样的共产党员站出来,用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带领百姓走上发家致富的路。
胡宝林
2010-8-11
第三篇: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重于泰山,精神永存
“小岗村--红手印”又一次传入我的耳畔,又一次感动了我,然而,这一次让我更加震憾的是它们的党委书记:沈浩!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沈浩同志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06年底,沈浩同志任期届满之时,98户小岗农民再次按下红手印强烈挽留,沈浩同志怀着对小岗的无限热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毅然放弃回城,继续担任村书记,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一个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此刻,沈浩在这里留下的荣誉我不想多说,因为,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最终,沈浩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里!这些天来,沈浩事迹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在此,我想谈谈我这些天来心里的一些感受: 我们要学习沈浩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 他生活简朴,一直居住在村里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房间的陈设是那样的简陋,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工作忙时,随便吃几口填填肚子,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舍不得丢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已,不谋私利,无愧于党,无愧于民,只愧于母亲、妻女与自己!终因积劳成疾,他长眠于小岗村,年仅45岁。小岗村人民伤心,我想所有知道沈浩的人都伤心。因为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爱。胡锦涛做出的“沉痛悼念,大力宣传”的批示,将他生命的光辉形象再次彰显。
我们要学习沈浩心系群众,从小事抓起的工作作风:
在小岗村挂职的6年,他做了多少在我们认为平凡的小事,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没人记得清了,能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他以如火的赤诚温暖着小岗群众的心,难道他有什么特殊能力?其实他也只是用行动践行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生格言。他只是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
我们要学习沈浩肯于吃苦,顾全大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他以忘我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6年来,他带领小岗村200多户村民牢牢扭住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不动摇,结合小岗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小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年来,他带着小岗一起,埋头苦干,硬是把纸上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县城的交通便捷了,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八方宾朋„„小岗的变化太大了!小岗的招商引资呈现井喷状态,小岗农民收入比6年前增长了近三倍,小岗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沈浩的离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农村工作者,我觉得学习沈浩最好的方式,是以沈浩为榜样,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以沈浩为榜样,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沈浩为榜样,要在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把群众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群众的要求有当作自己 的责任;以沈浩为榜样,更要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积极工作,为人民奉献,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0年1月5日
第四篇:学习沈浩事迹有感(最新)
早在建国后不久,中国的农村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就对一个名字敬而近之了,他不仅仅是中国农村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先驱,更是亿万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的驱动着——小岗村。
几十年后,小岗人再度用鲜红的手指印记录了小岗村变化与发展,同样的一幕虽然形式相同,但是数量和内涵却不同了,这一次,小岗村民是为了留住他们敬爱的支部第一书记、村委
会主任沈浩同志,是的,留住了,小岗人真的留住了这位人民的好书记,党的好干部,沈浩永远与小岗村人在一起去见证小岗村的变化……
沈浩同志是一个安徽省公推公选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在小岗村的前三年,他的工作困难重重,由于家族势力以及长期的村里落后的现状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地难度,他也曾有过徘徊,也曾有过失落,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动力支撑着这位好干部呢?我想,那就是,信念,一种坚定不移的民生情怀。
他是一个工作勤奋、公而忘私的人。沈浩同志作为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来到小岗村任职第一天起,就在村里走家串户,深入农民中调研,了解村情民意,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在全村走访了两遍,对小岗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初步制定了小岗村的发展规划。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由于长期以来家族势力以及落后的传统,使得一开始,小岗村村民不认同沈浩的一些举措,没有人相信沈浩可以帮助小岗村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是,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他带领小岗人进行了第二轮的创业,使小岗村在短短几年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均年收入多元到的6600元;从以前的“散、乱、差”到如今的“整洁、环保、舒适”;从原来的“贫穷落后”变成现在的“富裕文明”。小岗人把这些变化都归功于他们的好书记沈浩同志,他的到来给小岗村带来了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春风。六年(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来,沈浩同志几乎没有节假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然而,沈浩同志却一次次辜负了自己九十岁老母亲的思子之情和与子团聚的殷殷期盼,一次次使妻女一家团聚、共度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小岗人民,为实现自己变小岗村“中国改革第一村”为“中国经济第一村”的崇高理想奋斗不息,无怨无悔!
其中有一个事例,就是沈浩为了给村里铺设水泥路,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自己亲自带领村民动手铺设水泥路。这样一个号书记,没有去计较村民们的不理解甚至是讽刺。一心中想着怎么样可以带领小岗人富裕,所以他是一个勤劳,大公无私的人。
他还是一个勇于开拓、富于创新的人。初到小岗,沈浩同志就把小岗村创新发展的路径归纳为“三件事”:一是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二是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外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六年来,他带领村民完成了优质葡萄园的建设任务,使小岗村的农业经济蒸蒸日上;完成了几个大项目计几亿元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使小岗村的工业发展实现了伟大跨越;完成了大包干纪念馆的建设任务,使大包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总之,在“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上,沈浩都为小岗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事例,沈浩发现每年好多的人到小岗村来参观学习,但是,小岗村没有自己的酒馆,旅馆等休闲吃饭的地方,反而是带动了周边其他地方的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在沈浩多次劝说下,甚至自己为村民出钱,使得一部分村民在村里办起了酒店,旅馆等服务业,这样小岗村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所以,我说沈浩是一个勇于开拓进取、富裕创新的人。
他更是一个心系群众、为民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沈浩同志租住的小平房的门从来不上锁,永远都对村民敞开着,因为这样可以方便村民随时来找他,他把群众的事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对困难群众很大方,把自己的工资几乎都拿来补贴村里的困难户,平时给他们送被子、送衣服、送吃的,逢年过节给他们送慰问金、年货;他对自己却很抠门,从来不舍得买一件高档衣服,一件羊毛衫穿到变形、开线还不舍得换新的。
有这样一个事例,沈浩同志借着到省里开会的时间,给村里一位老人买了一根拐杖,这让老人感动得是热泪盈眶,虽然是一份很小的礼物,但是,这却映射出来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
初和9月,包括当年“大包干”带头人在内的98位小岗村民曾两次将集体摁红手印的挽留书呈交到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财政厅,要求“扣下”沈浩同志,让他继续留在小岗。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
亲临小岗村视察,对小岗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小岗村的未来提出了殷切期望。当得知沈浩同志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任务时由村民自发摁手印留下来的,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的话,更加激励了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抱负小岗的决心和勇气,是的,也许正是这些在大家看来都很朴素的理由留住了沈浩,使
沈浩的心永远个小岗人连在一起,也使我们党永远和人民的心连在一起。
我们作为党信任的大学生,党把我们选派到农村,这个历史使命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像沈浩同志那样,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用我们的青春去照亮新农村;我们一定要像沈浩同志那样,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用我们的智慧去带领农民致富;我们还要像沈浩同志那样有一种坚韧的气概,不怕吃苦,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沈浩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情操是焕发力量的,他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愿沈浩的事迹可以给越来越多的人一生命的启迪,更加给我们这些肩负历史使命的青年人以生活的力量!
第五篇:2019年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
2019年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编
沈因洛生前是湖北省政协主席,因病去世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地缅怀和纪念,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关于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人的一生,不为名利、不为权贵,仅仅为了使人民走向小康、中国事业得以发展,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想着把自己唯一留在这世上的物体(自己的遗体)都捐献给医学事业的研究当中,他的一生散发着耀眼而不灭的光,他就是湖北省原政协主席沈因洛。他生平的事迹丰富而精彩,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他无不在为我国实现国富民强而奋战,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党的事业,是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共产党员。
沈老本身就是一位老革命,传承了我国坚毅的革命精神,切实把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做到实处。在沈老的追思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说到,“沈老生前对湖北省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贡献很大,对我们这些后来在湖北工作的同志、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非常关心支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湖北发展,我们发自内心敬佩他,诚挚怀念他”。沈老用自己求真务实、不爱无私的精神感染了众多身边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乃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沈老这一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忠贞不渝的情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的政治操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沈老生前立下捐献遗体、丧事从简的遗愿,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令人崇敬!其以身载道的党性修为成为人们深切怀念的对象。
2016学习沈因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2月20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沈因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石门峰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第1304个名字,是沈因洛留给后人最后的“痕迹”;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追悼会——捐献遗体,丧事从简,是老人一直念念于心的最后承诺。(人民日报)
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他是纪念碑上第1304个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不忘初心的优秀共产党人--沈因洛。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信守诺言,始终如一。沈因洛同志,于2016年2月20日15时09分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逝世后,按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为信守这一诺言,父亲始终如一,整整坚持了33年。”沈老大女儿沈百舸含泪讲述。沈百舸回忆,多年来,父亲反复教育家人,“遗体捐献,就是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生者找到希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生命散发出人生最后一道光芒!”他是一辈子忠于党和国家的优秀党员代表,用生命之力激起在岗在职时的一切热情和激情,用生命之光点燃共产党人为党奉献的心灯,全心全意地铭记党员身份在心,把信念和承诺铭刻心底,生前不求利不争名,死后不求功不争地,这是来自一味老党员的执着和坚定。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不留余力。无论是他的钢铁生涯,还是他的仕途之路,永远都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行。爱岗敬业在他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留余力被他表达得活生生、赤裸裸。“沈经理当时在办公室里铺了个床,一连几个月和一线工人同吃同劳动,作风就像秤砣一样扎实。”当年武钢办公室文员王国连还清楚地记得。“他就是责任心重,当起官来比别人都累”。在他的妻子曹俊敏老人看来,“他太会做共产党的官,凡事都考虑党的事业,考虑老百姓”。“那时候下乡路况很差,到十堰、恩施等地,要在吉普车上颠簸一整天。”曾当过他秘书的杜兴福说。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不忘本来,不忘原点。党和国家的历史哺育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和成长,学习党性修养便成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沈因洛90多岁还能大段背诵党章,这些内容早就烙在他心里了。”曾跟沈因洛搭班子的曾重郎描述,“自1995年8月离休以后,他每月的支部活动都按时参加,每月的党费都按时交纳。在他的书房里,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书本,红色水墨笔勾画的波浪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标记符号随处可见。”在沈因洛的党员之路中,学习是无止境的,为党修身养性,更因党而忠于学习,强化学习,增强党员心底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哪怕是老了,走不动了,只要还能学,就要为自己学,为党和国家学,牢记党的历史本来,牢记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原点。
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强烈地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为党和国家奉献的道路中,直至96岁离去,他的最后心愿依然牵系着他是共产党员。他是沈因洛,更是优秀共产党人,他散发出共产党人独有的标杆和气质,他留下难能可贵的精神粮食和财富,他是广大党员干部值得铭记和学习的榜样,他是一个标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