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手册修改稿
第一篇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指导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节 GPS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节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
第一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节 地形图的投影规律
第三节 地形图的符号
第四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第五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
第二章 岩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第一节 岩石及岩体的分类
第二节 土的分类
第三节 岩石的野外鉴别
第四节 土的野外鉴别
第三章 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褶皱
第二节 节理
第三节 断层
第四节 不整合
第五节 赤平极射投影及其应用
第四章 地层的野外观察及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一节 地层的野外观察
第二节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五章 区域地质调查
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知识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工作方法
第四节 区域地质报告的编写及要求
第二篇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第一章 收集地质资料,拟定野外工作计划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 第二节 野外地质踏勘
第二章
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 实测剖面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节 剖面线的选择
第三节 实测剖面测制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绘制综合柱状图
第三章 地质填图
第一节 地质填图比例尺和填图使用地形图的选择 第二节 地质填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第四节 地质素描 第五节 编写地质报告 第四章 遥感解译
第一节 遥感解译的方法
第三篇
野外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第三节 岩土勘察的方法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
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的特点
第二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勘探与取样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 第二节 钻探工程
第三节 坑探工程
第四节 地球物理勘探
第五节 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 第六节 采取土样
第四章 土体原位测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力载荷试验 第三节 静力触探试验 第四节 动力触探试验 第五节 旁压试验 第六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 第七节 现场波速试验 第五章 岩体原位测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岩体变形试验 第三节 岩体强度试验 第四节 岩体应力测试 第五节 岩体现场简易测试
第六章 现场检验与监测
第一节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地基基础的检验与监测 第三节 岩土体性质与状态的监测 第四节 地下水的监测
第七章 勘察成果整理
第一节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第二节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反分析
第四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二篇: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考察感想
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考察感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总院 时间:2012-7-30 14:34:
547月16日—20日,我参加由胡海珠书记率队的工作组,对我院郏县马武寨矿区、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西峡县菊竹沟矿区及淅川县西簧矿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每到一个矿区,工作组都详细了解了矿区技术人员工作与生活情况,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进展情况的介绍,并实地查看了矿区民采采坑、已施工槽探、坑探等工程情况,充分了解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达到考察目的。
一、考察中深感野外工作的辛苦
在考察中,每到一个矿区胡海珠书记都带领工作组实地察看了矿区的典型工程,在郏县马武寨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钻探工程,在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主要察看了民采采坑及槽探工程,在西峡县菊竹沟矿区主要察看了坑道工程(PD1、PD2)、在淅川县西簧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正在实施的钻探工程。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山高路岖,寸步难行,每上一次台阶都是一次考验,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脸上的汗水就像刚洗过脸没有擦一样直往下滴。有的矿区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工作地,有的项目由于路程远,早上上山之后要到下午5点多才能下山吃饭,在野外考察中深深感到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
二、野外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更多的需要智慧与创新
在郏县马武寨矿区,项目组根据地表为庄稼地情况,槽探工程采取分段平移施工,即达到了地质目的又减少了青苗赔偿费;根据地形及矿体产状较缓的情况,槽探中采样采取了台阶式采样,可操作性强,槽探分段平移施工及台阶式采样是项目组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好的工作方法,对我院类似非金属勘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化探找矿信息不明朗,但矿区民采采坑多,项目组经过多次踏勘,在采坑壁上发现铜蓝线索,经过仔细查看在采坑壁上发现了铜矿化,进而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矿,虽然深部存不存在斑岩铜矿需要很多的工作去证实,但是地质工作需要大胆的设想和创新,项目组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菊竹沟矿区钻探施工地方关系协调,西簧矿区荆紫关矿段林场关系协调,都考验了项目组人员的智慧。优秀的项目负责人,不仅仅应具有较高的地质工作技术水平,更要求有创新精神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野外地质工作经历也锻炼了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专家应给予野外工作更多的技术支持
所考察的项目工作实施都较顺利,但是也存在矿区找矿方向不明、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填图点布设置不合理、槽探原始编录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经了解,矿区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有的学习的专业不是地质或相关专业,有的为刚毕业的学生,对地质工作程序、要求不了解,地质综合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跟老地质技术人员学习。而目前,因工作繁忙,专家在矿区检查居多,在矿区驻地时间很短,指导偏少,这部分地质专业背景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的项目负责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干,对项目缺乏整体认识,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对技术力量薄弱的项目,派出专家驻地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质量,提高研究水平,促进项目出成果。在考察中,一些项目负责人非常期望得到指导,在实地查看中也提出了一些疑惑。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这次野外工作考察,我了解了野外一线工作情况,同时也了解了野外工作的需求,也觉察了我自身工作的不足,本次考察是我从事地质工作最长时间的野外工作考察,对指导我经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考察后,根据院“机关人员下野外体验工作活动”统一安排,我留在了淅川县西簧矿区与项目人员一起参加野外工作,相信会更深一步的了解一线工作,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第三篇: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结束语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樱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埃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这便是那一朵明艳之花的真正内涵吧。一种属于地质工作者的强大的精神内涵!
第四篇: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当你饮用着清澈的自来水,当你驱车加满车箱的汽油,当你拿着地图或导航寻找你要去的地方,你有没有想到“地质工作者”这样一个人群?是的,他们就是我们现代化生活的幕后英雄。一个曾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选择了地质专业,记录了真实的野外地质工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写在前面:一个地质老前辈的回忆
我是1958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直至退休,一直在野外进行着1:20万、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普查找矿。经年来,跋涉在祖国大西北的崇山峻岭和戈壁荒漠之间。怎能忘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宁夏南部工作时,工作区经济不发达,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加以生活给养十分困难,工作设备相当简陋,在这种坚苦的条件下,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加快填图步伐,我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时工作达12小时之久,有时一个人单独出去工作,十天半月才回分队营地一次向分队技术负责汇报地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时露宿于山洞、窑洞或在地下打个铺,以蓝天作被,待第二天早晨东方发白又满怀激情地迎接着新一天工作的开始,也有时在寒冬腊月仍在野外坚持工作。
1965年调入甘肃西部工作,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依然是艰苦的。祁连山如其说是过不上夏天,尚不如说是高寒缺氧的地方,七八月份,有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住的单帐篷,四面透风,盖上厚厚的被子,也觉得寒气袭人,有时硕大的冰雹袭来,连山上的狼豹熊都逃不过其劫,跑路线时,山高路险,如不注意,有被山上风化剥蚀的岩块击中,或者路滑掉到冰窟窿里。北山的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天气,热不可耐,跑路线时,大汗淋漓,身上穿的衣服似乎都湿透了,住在帐篷里,热的像蒸笼,有时沙尘暴袭来,沙尘翻滚,天昏地暗,连身上穿的衣服、吃的床上和身上全都灌进了沙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在工作中曾遭到狼和洪水的威胁,也曾险些掉到悬崖,至于从毛驴、骆驼和马背上掉下来那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留下什么后患,倒是当年以大地为铺,给我留下了难以治好的褪疾顽症。3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顶烈日,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参与了地质填图20多幅和撰写了专业性的文章30余篇,其参与工作图幅数量之多和跑路线时间之长,这在地质界同行同届同仁中是少有的。我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贡献,路线到过的地方没有留下闪亮的足迹,只不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了一位地质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罢了。
但我高兴的是为新中国第一轮地质填图,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交了一份较满意的答卷。
甘肃地勘局四勘院 蔡厚维
2011.1.12
我的野外生活
我们是最热的7月份出去的,在江西玉华山,一个大型火山岩体,工作主要就是取样,取水系沉积物,也就是一级水系的沙子,看有没有元素异常。那个地方挺偏僻的,我们都是租房住,虽然都是挑好的租,但条件还是很艰苦,加之人又多,挤、热,有的还没空调。吃饭是按一人一顿十块的标准做的。
天热,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吃饭出门,早餐吃馒头、鸡蛋、稀饭,不准吃米粉,因为吃了不顶饿。不好吃,不想吃,也得撑饱,还要带上几个馒头,几包榨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天再热也最好穿长袖,裤子必须是长裤,胶鞋。两个人一组,下车进野外差不多天刚亮,走不了几步,露水就把鞋袜全打湿了,其实干着也没用,马上下水取样是不敢脱鞋的,怕划脚。取水系物去的都是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有一次我们往一山沟里走,被一老大娘活生生给叫住了:你们别去里边了,热得很!搞得我们哭笑不得。还有一次问路,那家伙用方言说了半天,我们一句没听懂,接着来了个用普通话对我们说:他是个疯子!
在野外那些草比人高的地方摸索,得用根竹竿先探路,怕蛇,竹竿还可以抬样品用。最怕的其实不是蛇,蛇躲着不吓人,吓人的是草丛里突然呱呱的分出两者野鸡,在当时那种烈日当空,头晕目眩,万籁俱寂的环境下,这突然的一叫,真是吓破胆!其实最吓人的是在不该有人出现的地方,突然撞上了人,人是最可怕的!当然,在鸟无人烟的地方,见到塑料袋、见到几团干牛屎都是令人鼓舞的,至少说明这地方曾经有人活动过。如果见到牛群,那必须上去挑逗一下,人在野外呆久了就真变成野人了,跟动物都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在野外比较令人高兴的事就是偷地里的东西吃,西瓜、花生之类的,反正是能吃的都要尝尝,不能吃的橙子也要摘下来玩玩。我们摘的瓜基本上都是那些偏僻一点,没人管的,质量差的瓜,所以基本上很安全,有一回,他们摘了好多大的、甜的瓜回来,据说是在暴晒下等了几个小时,等看瓜的骑摩托走了,迅速上阵的。倒霉的是,我有次偷瓜被一老太婆抓住了,非得要一百块钱,我们出野外基本上不带钱,最多带个十几块,最后求饶,凑数给了五十几块。
另外一个最令人兴奋的事是,取完样一群人在上下村里聚集等车,看美女!当然,现在这农村的美女太少了,都走光了,没走的要嘛太老,要嘛太小!这时候,也会有几个老头来看稀奇,问这问那的,我们就胡吹,是黄金部队,有直升机,山里有黄金!他们一听不对劲,也瞎扯,山里有眼镜蛇,曾经咬死过人,不过你们别怕,你们有直升机!我无语了。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在这一个月的野外生活中,有很多人也难忘。首先是我们那群一起跑野外的难兄难弟,这就不用说了。还有就是当地的村民,大部分是很好的,给我们指路,给我们喝水,还有非得留着我们吃饭的,这些人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跑出去了。还有我们的其中一个司机,他的车最破,可每次把我们送的最远,只要有路他就去,一点不怕麻烦,他那车才是真正的越野之王,他本身估计也有一种越野冲动,又一次上山爬到人家挖机屁股上去了才发现路还没修通!
再有就是我们老板,虽然他比较“吝啬”,给我们100块一天,本科生50一天,但他吃得苦,身先士卒,亲自带队跑野外。还很节约,样品袋正面用过了,反过来洗了又用,自己带头去河里洗,这东西2块一个。也懂得关心人,每次我们会驻地,听到车声,他都赶紧跑来接我们,帮我们提样品,安排吃饭,他这招整的我们有点小感动啊!
这一个月的野外取样经历虽然很艰苦,是我有生以来干过的最苦的活!但给我的记忆是深刻了,感受是丰富的,回想起自己曾经那么艰辛过,都有点不敢相信!其实,我们还年轻,还有更多更艰辛的苦我们没尝过,还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人比我们苦!(来源:地理论坛 作者:tianyinghehe 查看原文 编辑:李琳)
微言微语:
中国国家地理: 以前有首打油诗说:“嫁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东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我是一个地质郎,背井离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资料忙…… ”大家有印象吗?
雷永青: 跟两句:“铁鞋踏破路还长,测量仪器肩上扛,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印两行。”
李琳Cynthia:我曾经是学测绘的,深有感触。对野外工作者们非常敬佩敬佩!!
南-昭: 俺自豪,俺家是地质世家,父母亲是搞地质的,父亲一生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从小俺就听着他的传奇故事长大,造就了俺注定也是喜爱山水的本性。俺也是地质学院毕业的,虽然学的经济类,但仍属于地质系列。
zzz0130:进地院那会儿的顺口溜是: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原来是个勘探的。
淡蓝色的飘带:希望国家能更地多改善地质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关切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凌水之湾:没错。搞地质的都是驴中精华。
盐壳板子磨练着我的身躯,小小帐篷为我遮风挡雨,北斗星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明月照亮了我的心房,好男儿志在四方。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征程,安营扎寨,艰苦奋进的地质人
用喷灯做着美味的佳肴,尽管是面条加简单的调料。漫天的狂砂洗刷着我们的脸庞,可脸上依旧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洗漱完满面的黄沙,总结一天的工作,谈笑着有趣的故事,一次次误车的经历,一次次难忘的事迹,我的人生因为有你而变的光荣和伟大,要问你是谁,你是我坚定不变的信念,我为之艰苦奋斗的地质事业!每当我看到那几个闪亮的大字,“献生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心总会有一种无限的自豪,我用青春去谱写找矿的颂歌,我用行动来换回资源的开发,有人为此献出生命,有人为此奉献青春,如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默默奋斗的地质人。用青春欢唱地质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让这首《勘探队员之歌》承载着我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永往直前。
虽然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原来是搞勘探的”。但是当我们屹立在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之颠时,心里充满了激情和骄傲,因为我们曾企及了这莽莽的雪域高原。
因为地质队员就是凭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凭着对地质事业执着的追求和热爱,凭着良好的精神战胜了一切。看看自己生活的周围城市,又有哪些不是靠着矿产资源的支撑,就连我们经常玩的游戏里都把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地质队员们愿意在这荒原野漠、万山峻岭间窜梭,树木相伴,草木相依,借天当被地当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把沉睡的老硐被唤醒,废弃的矿山复活,亘古的荒山野岭变成巨大的矿山,大沉降带里激起着矿海的波涛。
虽然我们每年都是寒冬时节出野外,寒冬时节收队;虽然我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工作;虽然我们与家人多离少聚;虽然我们无法给妻子节日的温暖;虽然我们每天午饭是馒头加咸菜,但是我们都无怨无悔地工作在野外第一线,我们每天坚持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用我们的青春的脚步踏遍昆仑大地,让罗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地质锤敲击矿床发出的声响.让野外生活充满乐趣
我是一名地质勘探技术员,常年在野外工作,每年春天开始出野外,重复着爬山跑线的工作。有时候感觉到挺累、挺烦,似乎在茫茫的荒野里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但在单调、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野外的生活中,找到了我的爱好,收藏“奇石美玉”。
何为奇石?奇形怪状是也!何为美玉?外形及质地都佳美的石头!
最早是在1995年,在一个硅石矿普查时,我见到了第一块天然形成的形像砺石(高2.5米*长3.0米*厚2.0米左右)。它是一块花岗岩里面富集的石英脉。当时看像一只白色牦牛,当地的牧民告诉我,他小时候这个图案像老虎,过了60年变成了牦牛了。从那时开始我就留意身边的石头了,不过很久也没捡到好石头。2005年,我在野外工作结束后回队途中的一个山沟里发现了这块像燕子的石头(雁南飞),这是我捡到的第一块奇石。从那以后,每年都捡一、二块象形石或风凌石。现在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下我的石头。同时也跟大家探讨收藏奇石的要点。
怎样去捡石头?当我们在野外工作结束后,或吃过晚饭没事就可以出去捡一些石头。我每次尽可能不空着手回家,回来后不好的石头又再次淘汰,有些石头一时看不出好坏,慢慢观察才会有结果,所以石界有句俗话:三分天然,七分人意。发现一块奇石,只有多思考多观察,才能看出门道。时间久了就有了经验。下次就能背回好的石头。
找石也需要有一种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找石也要讲石德,可要可不要之石,和拿不准其价值的石头,不要砸碎和毁坏,(我见过个别石友就有此行为)我认为最好把石头放在显眼的地方,一是留给其他寻石之友,可能自己不需要的正是别人寻求之石,二是告诉其他石友这里有人来过了,三是若有一天在展馆和市场或朋友家中看见了,那无异于异乡见故知了,岂不快哉?另外,石头也是有生命和灵气的。要能找到好石,一定要有石缘!奇石一般出产在河道里。如黄河石、三峡石;二是在开采矿及矿洞如熔岩、矿物晶体、玛瑙玉等;三是地表,如风凌石。
寻找奇石要了解本地资源,比如河流矿藏等。鉴定奇石主要要了解某石种的产地特征,奇石具有特有的地域特性,比如黄河石是以色、纹、韵著称,是画面石的代表;葡萄玛瑙出产在阿拉善左旗,以型、质、色著称,是矿藏原石的代表。所以一个地方的石头有一个地方的特点,只要掌握了石种的地域特征鉴定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何鉴别我们捡的奇石呢?
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
奇石的稀有性。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
奇石的完整性和完好度。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么样的奇形怪状,都不是奇石的缺损。相反的还会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价值。奇石的缺陷在于后天的损坏。没有一个标准可以统一地划定什么比例下缺损的奇石会失去收藏价值,因为还要现实地考虑缺损的部位,缺损与作为奇石收藏价值含量的比较。当然,最好是没有损坏,完好无缺。
奇石的赏玩价值。奇石的收藏价值与其赏玩价值是密切相连或呈正比例关系的。奇石的赏玩价值大,则收藏价值亦大,奇石的赏玩价值决定其收藏价值。奇石的赏玩价值,是以其质、形、色、纹、势的存在形式展现,并由人们去品其奇、巧、怪、美、韵的味,由此获得玩石的审美体验和美的享受,并由此奠定了奇石的收藏价值。奇石的品味,有极强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就是奇石收藏价值大小的分别,是由奇石审美的理念来说明的。
奇石的大小和硬度。作为收藏的奇石,虽然有其或大或小的个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区别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作为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满足于天然地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形式,和不因环境的变化丧失“奇”的特征的属性。怎样去发现奇石的最高观赏价值呢? 从奇石上发现有价值的观赏内容我们要始终把握住质、形、色、纹、象、意这六大观赏要素,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不同层面,各种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反复观赏,认真分析,从奇石物像上突出的审美特征入手,发现奇石有价值的观赏内容。这是发现奇石有价值的观赏内容的基本方法,也是发现奇石最佳观赏内容和最高观赏价值的基础。任何观赏品的鉴赏都不能脱离鉴赏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观赏要素,奇石鉴赏也是如此。奇石的本质特征是奇石的六大构成要素:质、形、色、纹、象、意六个方面,这是奇石鉴赏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
从奇石有价值的几个不同观赏内容中发现最佳观赏内容,在几个不同的观赏内容中发现出最佳观赏内容,要用比较的方法,并且要善于比较。具体做法是将几个不同的观赏内容分别进行鉴赏,就像鉴赏几枚不同的奇石,然后再按奇石等级标准划分出几个观赏内容的等级,等级最高者便是最佳观赏内容。
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很难找到一枚十全十美的奇石,奇石上大多会有一些缺点,这是奇石的天然性决定的,不必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这些缺点正是区别奇石与石质艺术品的天然标志,甚至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因素。我们尊重和欣赏奇石的天然性,就应该正确认识奇石的缺点。正确认识奇石的缺点,不等于在收藏和鉴赏时可以忽视奇石的缺点,严重的缺点能够极大地破坏奇石的观赏价值。因此,我们在努力发现奇石的观赏价值时,也应该十分注意发现奇石的缺点,这样才能正确评估奇石的观赏价值。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都说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既然是发现的艺术,能不能发现奇石之美,发现水平的高低,就全看观赏者自身素质怎么样了,文化知识、艺术素养、思想品德、生活积累、赏石经验等等,都很重要。
总之,野外生活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注意培养与野外有关的兴趣爱好,那么工作的过程就变成了发展爱好的过程,岂不是两全其美?多少不能野外工作的人还要专门找时间,找车,然后几个人搭伴开车跑到荒山野岭寻找奇石,而我们有这个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希望你的野外生活充满乐趣!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人 电话:0979-8413190 传真:0979-8413190 邮编:816000
地质队员之歌的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我们的行囊 踏上层层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是那天上的星 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 为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囊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是那条条的河 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 献给了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囊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迎着晨曦
踏着雨露
背起勘测仪
在茫茫沙漠
在茂密丛林
在冰封雪地的严冬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
不停地探秘
测绘出了一个个
新的起点
由点到面
被线连在一起
最后变成了图
有长江、海洋、陆地
你会发现
其间蕴藏着许多矿藏
是那么丰富
从此
沙漠不再寂寞
冰川不再孤独
地球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
是你们
开拓得出了第一数据
是你们
让生命色彩斑斓
而充满活力
是你们
使我们的生活美满温馨
而赋有诗意
文革版地质队员之歌
红旗飘在山顶 帐篷搭在河边 迎着朝阳出发 披着晚霞凯旋 我们是光荣的地质队员 为祖国寻找矿源
钻机隆隆唤醒沉睡的大地 歌声嘹亮
回响在碧野青山 开发矿业冲锋在前 毛泽东思想
指引我们向大地开战
不怕狂风暴雨 不怕大雪漫天 穿过茫茫迷雾 冲破重重艰险
我们是坚强的地质队员 战斗在万水千山
大庆红旗在阳光下招展 铁人精神
鼓舞我们奋勇向前 开发矿业重担在肩 为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向大地开战
前苏联经典歌曲-----地质队员之歌
尼,多不朗拉诺夫
谢,格瑞本尼科夫 词
阿,巴赫穆托娃 曲
你乘车去到茫茫的草原 我走向大森林去勘探 你头上大太阳 灼热的光烤着平原 我脚下白皑皑雪一片。。。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分别时望长空一片蔚蓝 河里水清又凉流不断
抬头望北极星面对他立下誓言 理想在意志坚永不变。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世界上找不到更好的朋友 你和我同是地质队员
我们在一生中寻找那珍贵矿源 鉴别出废石块撇一边 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朋友们要镇定更要勇敢 征途中有坎坷有艰险
经历过寒和热风雨中经受锻炼 我们的爱更巩固更灿烂 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铀矿地质队员之歌
半个世纪的地勘队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豪情壮志献身核工业,踏遍了北陲南疆。我们是第一代铀矿地质队员,肩负着寻找核弹芯的使命。为了党的信任,国家的重托,哪怕雪雨风霜。何惧无边戈壁涌黄沙,突兀峰峦挡征途。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国防!
戈壁滩上的蘑菇云,碧海深处的核潜艇,实践本身向全世界宣告,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是第一代铀矿地质队伍,肩负着寻找核弹芯的使命。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宁。哪怕严寒酷暑,何惧核威胁的化诈、垄断,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国防!
海上捞起的两颗太阳,秦山大亚湾重放光芒,核工业军转民带入市场,核电照亮了湖海河山。我们是新一代铀矿地质队员,肩负着寻找核电能源的使命。为了共和国又一轮太阳,哪怕艰难险阻,何惧酷暑寒冬,急风险浪,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长城!
第五篇:野外一线地质工作感想
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李金林(藏金沟项目组)
当我第一天迈进“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大门时,首先看到的便是那墙壁上让人心情高涨的八个字“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喜爱地质事业,渴望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并且认为地质队是一个很能磨练人的地方,我明白进地质队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所以从报道的那一刻起,我准备好了接受一切,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地质人彻底离开那些记忆深刻的象牙塔生活。
怀着一股高涨的激情来到野外一线,一切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帐篷,炉子,电台,发电机。空旷的山野上除了埋头苦干的地质人,就只剩下些星星点点的牧民人家。这里的夏天很冷,或者说这里没有固定的季节,随时都有可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高海拔,氧气稀缺,紫外线强,气候恶劣是这个地方鲜明的特征。这些对于常年在外的老地质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地质生活的新人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环境适应,我们正式进入了野外工作阶段。每天早晨,大家早早地起床,吃过饭,就背起地质包,带上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白天在山上完成野外任务,晚上回室内整理资料。野外实习,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机会,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在学校的教室内便能体会的。刚来的我什么都不懂,心中不免会有失落感,经过师傅,师兄们悉心的教导,我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地质工作虽苦犹乐,一张地形图看不懂时那些线条或许就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烦恼,看懂了那便有一种站在峰顶俯视山河大地的感觉。
野外生活,给了我很多感触,地质人过着倒退般的生活一直在向前走,因为当别人在享受夜晚白炽灯的光亮便捷时这里还在用发电机照明,当别人抱怨着无线网太慢时这里还在用电台接收信号,当别人因一粒灰尘要倒掉整碗汤时这里还在用地下水煮粥,而这一切的落后生活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在这里很多时候不是人来选择野外环境,而是由野外环境来选择人,因为人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这些地质生活方面的体验又给了我很多生活方面的感触。人要时时懂得珍惜,把每一个机会当作最后一个机会,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信号,电,饮用水这些在平常生活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平时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而在这里却成了人人渴望的奢侈品。成长中人往往想着等自己长大了再去感恩父母,但谁又能保证当你真正长大成人之时就不是离你父母最远之时。人该趁着年轻去孝顺父母,或许他们等待的不是将来享受不动的幸福,而是现在一句远方的问候。
地质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而每种味道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从地质“入门”的那一刻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了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精明强干的智慧和无私无畏的情怀,才可以寻找到一处又一处的矿产宝藏,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