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稽查中的争议处理与危机化解
税务稽查中的争议处理与危机化解
一、正确的应对方法
1、稽查中的接待工作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认识××局长)。
2、知晓税务稽查局的内部运作流程。
3、同稽查局适当的部门沟通业务。
4、力争不能定为偷税,这非常重要。
5、知晓法律救济措施。把握好实施法律救济措施的时机。
二、化解危机的应对措施
(一)政策解释法—问题产生原因:
1、税法政策非常繁杂,稽查人员素质不一,政策运用错误,时常发生。“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什么样的错误都会犯,你尽管可以大胆想象!
例如:
① 境外发生的劳务,让预提所得税。
② 分2007年的红利,分给了新加坡,预提10%的企业所得税。
2、目前税法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点,或者前后矛盾之处,要尽量争取好的结果。启示:政策非常明确,只是税务机关运用错误的情形,危机公关成功的把握非常大。绝对不能轻言放弃。
政策模糊,也要积极争取,处理模糊事情的时候,要有清晰的理念。
(1)税收法规有明文规定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而不去追究其合理性,因为有时候文件的出台还照顾到了征管等因素。例如:白条不能扣除成本,善意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要转出等。这也是有法必依的要求。
(2)税收法规无特别明确规定的,要根据税法的本意,合理的处理,而不能一味的从字眼上靠近某个政策。否则就会机械的运用政策。例如:固定资产残值率一律按照5%的规定,当时稽查局要求企业全部追溯调整,显然有问题。企业应当根据税法的本意,积极的去同税务部门沟通,尽量取得最大的利益。
房屋装修费是否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缴纳房产税问题
我公司于2008年对办公楼进行装修,所发生装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并单独核算,房产税仍按房屋原值缴纳。地税机关在对我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要求我公司将装修费计入房屋原值一并缴纳房产税,请问税务机关的处理是否正确,我公司应如何缴纳房产税?
(二)法律位阶抗辩法
在税收实践中,存在大量同上位法抵触的省局以下实施性条款,如果侵犯你单位利益较多的话,就要进行抗辩。
启示:危机公关要有清晰的思路。神定气闲,则计出。要“淡定”!
1、政策运用错误,对政策本身进行抗辩。
2、政策模糊,对政策进行解释。或者寻找其他单位被从轻处理的案例。
3、政策本身清楚无误,寻找其与上位法的冲突。
(三)避免定性偷税法,偷税和非偷税的处理,有很大的不同。
1、偷税:①补税、②罚款、③滞纳金。移送公安。
虽然《刑法》第7修正案规定了可以花钱买罪,实际上老板的心理压力更大了!
2、非偷税:只补税、滞纳金,没有罚款。
因此,避免定性为偷税,意义重大。不要以为老板大,就没有问题。要避免偷税,就得从偷税的构成要件来分析。
偷税的四种手段,一种结果。要有主观故意性:
1、伪造、变造、擅自隐匿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问题:销毁账簿就是偷税么?)
2、在账簿上隐瞒收入、多列支出。
案例:白条、假票列支成本,业务实际发生,是否可以定性为偷税?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不申报,63条同64条第2款的竞合。
4、虚假的纳税申报。要注意同错误的纳税申报区分开 一种结果:造成了少缴税款的后果。例1:某企业2009年度申报所得额为-200万元,税务机关查增160万元(应调增未调整),应如何处罚?如果税务机关查增240万元,2009年之前有累计未弥补的亏损60万元,应如何定性处理?
例2:某稽查局检查甲企业2007、2008、2009年度的纳税情况。认定2007年度亏损20万元;2008年度调增后所得额50万元;2009年度亏损60万元。税务局认为,2007年度亏损,所得税0。2008年度盈利50万,弥补上年亏损后,对企业补税处理:按30(=50-20)×25%=7.5万元。2009年度亏损60万,所得税0。税法规定的亏损弥补是“向后转”,2007年的亏损可以用2008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弥补,但是2009年的亏损并不能“向前转”用2008年的所得来弥补。
企业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根据20号公告,税务机关检查时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应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三年一起计算,企业亏损30万元,不应补所得税。
这里的“以前年度”指的是检查期间的年度,还是实施检查当年的“以前年度”(如2010年以前),亦或是查补调增所得额年度的以前年度(如本案例中的2008年以前)?
(四)寻找税务机关责任法(谨慎运用)
(五)实质重于形式法
税务机关在执法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实质重于形式”,有的时候是“形式重于实质”,企业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抗辩。
总结:
1、进行危机公关前,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如果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要浪费精力。但是一个基本理念是,即使有一分可能性,也要尽量争取。不要轻言放弃。
2、危机公关的时机宜早不宜晚。
3、危机公关方法的选用,要从柔和到激进。能交涉就不要听证,能听证不复议、诉讼。
4、财务总监对危机公关献计献策,不要一力承担,成功则利小,失败损失大。要分散风险给专业人士,理念要清晰。
第二篇:税务行政执法危机及化解对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税务行政执法危机及化解对策
赵东海
根据有关资料和媒体报道,由于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行政不作为或税法执行不严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案在全国是比较普遍的,近年呈上升的态势。
税务行政执法危机是指由于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所产生的,对税务机关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税务行政执法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是税务机关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如果处理不当,组织危在旦夕,然而处理得当,则又成为未来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体现及意义
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困难重重,“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受百家气”就是税务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由于税务行政执法风险而导致潜在危机的存在,也对税务机关规范执法、有效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和媒体报道,由于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行政不作为或税法执行不严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案在全国是比较普遍的,近年呈上升的态势,因此而受到责任追究的税务人员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税务行政复议案件1994年至2000年为1035起,2001年至2005年上升到3305起,是前六年的3.2倍;全国税务行政诉讼案件1994年至2000年为328起,2001年至2005年上升到1081起,是前六年的3.3倍;在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案中,能维持原处理决定的并不多,败诉率比较高,如2005年全国税务机关已办结的复议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和撤销、变更的比率为54:46;人民法院审结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维持和撤销、变更的比率为48:52;2004年全国税务机关受责任追究的税务人员20.49万人次,受行政处分的4597人次,移送司法机关的191人次;2005年7月至2006年底,全国税务机关因渎职侵权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税务人员439人,2006年全国仅国家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税务系统因渎职侵权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税务人员为144人。而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份,广州地税干部队伍中接连发生8名基层一线税务人员、一名局属单位的副局长玩忽职守,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先后被纪检、检察机关询问、拘留、取保候审甚至逮捕关押,给广州地税带来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惨痛的教训,不得不敲起警钟,引起我们的注意。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提出,可以有效维护税收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科学防范、化解税收执法危机,从而保障税收执法安全,这是保护同志、稳定队伍的基础,也是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关键。
(二)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提出,可以树立税收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如执法人员能够时刻保持税务行政执法危机意识,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同时做好税收服务,努力化解征纳矛盾,不仅能够化解税务行政执法危机,而且能够很好地树立自身以及整个税收执法队伍的形象。反之,如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手段粗暴,就会造成征纳关系紧张,降低自身执法安全系数,增大税务行政执法危机,损害执法队伍的形象,使税收执法工作处于被动。
(三)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提出,可以确保税务执法质量和税收收入。如果执法人员能始终保持税务行政执法危机意识,就能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克服麻痹心理,确保尽职尽责,应收尽收。
(四)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提出,还可以防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尽管因不廉洁行为造成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是税务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人,但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和败坏了税务工作者的形象,损害了税务机关的权威,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二、税务行政执法系统危机成因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税收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同时,更大程度上约束着税务执法权力的行使。当前,税收执法危机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既有税务机关自身的因素,更有社会经济根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税务人员执法危机意识缺乏
部分税务执法人员对税收执法行为不当可能导致的风险和后果缺乏有效认知,其法律意识淡薄,执法工作中随意执法、执法不严;部分执法人员素质提升滞后,未能适应经济税收发展的巨大变化,造成执法程序不严谨,导致执法危机的发生。主要有:
1、工作效率低。例如稽查部门办案时间过长,造成纳税人失踪、证据资料遗失,导致一些原来能够处理的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无法处理;征收机关超时限办理涉税审核事项,被纳税人质疑;税源管理信息失真,纳税人骗购发票后失踪,造成税收流失。这类风险日常表象上不易察觉,容易忽视,而最终造成的后果可能极其严重,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2、税务处理不当。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条理解上的偏差,使其对税法未明确规定的事项,做出补税处理;对未经批准缓缴税款的行为没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对一些应该行政处罚的案件没有处罚;工作中注重实体,忽视程序,造成因程序违法导致案件不能处理。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至2004年期间,税务部门的败诉率由66%左右上升至82%左右,远远高于全国行政机关40%的平均败诉率。其中,税务执法案件对法律举证的有效性是执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3、税务执行不到位。一是文书送达不合法,文书未送达到法定的人员手中,如果涉及到要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等措施时,引起争诉冲突,有直接败诉的风险;二是执行措施不到位,对欠税(费、罚)存在追缴不力的情况,法律赋予的追收税款的措施没有充分运用,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4、制发不规范文件或内部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增加危机产生的概率。目前各类管理制度对税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长远看有利于税收征管的规范和发展,但对税收执法人员的有些要求过高,甚至将本应由纳税人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税务机关和税收执法人员来承担过失;而且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交叉重叠,制定频繁且一个要求比一个要求更完美,对于目前法制环境和征纳环境中从事基层税收管理工作的税务人员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为自己设计了制度性不作为陷阱,增加了执法危机产生的概率。
(二)个别税务人员将手中权利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
基层税务人员工作在第一线,经常与纳税企业、经办人员及中介机构打交道,特别容易成为个别不法之徒拉拢腐蚀的主要对象。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物质利益“诱饵”千方百计拉拢和“密切”与税务干部的关系,或通过中介机构担当“掮客”,从中谋取和寻求不缴或少缴税款。而当个别税务人员将自己手中的权利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时,就有可能导致廉政危机产生。
1、稽查选取人情案、关系案。在目前选案评估尚不健全、选案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个别人员利用选案环节处于案件稽查“入口”、“放水不留痕迹”等便利条件,采取“当立不立”等选择性立案方式,牟取不正当利益。
2、案件稽查实施。税务稽查员实施案件稽查时,利用证据取舍标准和程序不够统一、证据取舍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漏洞,对发现问题抓小放大、避重就轻,对检查出的税款查多报少或以不熟悉业务、证据不足为借口少处理应追缴的税款,私下牟取不正当利益。
3、案件执行实施。稽查人员利用案件执行公开度不高、执行监督不严、主观随意性较大等漏洞,采取纵容或指使纳税人转移可执行财物等方式,导致案件稽查处理结果无法执行或部分执行,私下牟取不正当利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后续管理。税收管理员利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大多由中介机构代理的现状,与中介机构或纳税人达成默契,采取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或指定中介机构等手段,私下与中介机构或纳税人合谋牟取不正当利益。
5、税收减免。无论政策性减免还是困难性减免,实践中减免税具体操作口径往往掌握在税收管理员手中,在申请企业数量众多、实际批准减免额度有限的情况下,税收管理员易利用上级对自身工作、纳税人对减免税条件的“双重信息不对称”牟取不正当利益。
(三)税收立法的缺失及不够完善
税收立法的缺失对于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
1、税收实体法有关要素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主要是由各税种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组成,有些税种的征税要素,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并没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税务机关在行使税收执法权时自由裁量权过大,主观因素很容易左右最终的征税结果,这就违背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势必引起税收争议而产生执法危机。
2、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不够严谨。就广义的税法体系而言,税收规范性文件处于最末的位置,其法律效力最低;而狭义的税法体系则仅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不属于狭义的税法范畴,一般都是作为对税收实体法的补充和解释而存在。由于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存在漏洞,制定上不够严谨,以致前后矛盾,衔接性差,影响了实体法的实施效果。而税务案件一旦进入行政诉讼阶段,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仅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章只能作为参照,由此,规范性文件对税收实体法所作的解释或者补充在行政诉讼中是没有效力的,据此作出的执法行为,可能导致执法危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3、税收程序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不利于操作。在税收执法实践中,《税收征管法》仍存在一些模糊空间,如:对关联交易纳税调整查补的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对纳税人不属计算错误但未足额申报纳税行为,税款追征时效如何掌握等等都未明确,使税务执法陷于执法“乱作为”或“执法不作为”尷尬局面中,并可能遭遇执法危机。
(四)税收征管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原因
由于税收征管机制及外部干预等方面的系统原因从而导致税务行政执法危机主要有:
1、税收征管机制不健全。从“征管查”的辩证关系来看,征收是目的,管理是基础,稽查是保证。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征管查职权范围划分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由于职能的分立,征管查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不畅,相关涉税信息无法在各部门之间有效的运转,影响了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大量走逃户和非正常户,形成执法危机。另外,税务与工商、银行、金融等部门之间,国、地税之间及不同地域税务部门之间由于同样存在信息不共享、交流不及时等问题,也会影响税收执法的打击力度,造成工作的被动。
2、来自各方面的干预风险。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等的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遵循“惟经济论”、“惟GDP论”这一片面的工作思路,而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存在着种种联系,特别是在税源、经费、建设上对地方政府依赖性增强,对政府的“愿望”、“大局”常常采取合作的态度,政府一些走在法律边缘的“保护”、“发展”政策不可避免地给税收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这种风险最终都只能由税务机关来承担。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执法的公平。
3、税收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增加了执法危机。随着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受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社会对税务机关及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增大,要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更高,执法尺度更严。
三、税务行政执法危机化解对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税务行政执法危机的化解是国家税务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税、税收法治的根本保证。对此,美国著名行政法学家怀特指出,由于在行政运行中存在着滥用权力、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权利、管理无力、不负责任等不良情形,容易导致税务行政执法危机,因此有必要发展完善相应的对策机制,以便对行政系统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其高效地运作,同时也“确保行政官吏之行为,不仅使之与法律相协调,且同样与公民之目的及心理相切合”。我们可以通过事前沟通、制定完备的危机应急管理预案等方式来将危机带给税务部门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危机一旦发生,税务部门更要学会有效沟通、学会应对和化解危机;将危机转化为税务事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对策之一:制定危机应急管理预案
危机管理又叫应急管理,危机管理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就会在危机发生时容易出错。制定危机应急管理预案,对我们提高危机反应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面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执法危机,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有回避、顺应和合作,采取那种措施,决定了我们能否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有效地化解危机,解决危机。在当今以和谐为主旋律的社会中,以沟通、协调的合作态度去解决行政执法危机应该是我们的首选。我们可以通过与纳税人沟通、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与司法部门协商,以及在一些对自己不重要而于对方很重要的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等等来化解执法危机,避免行政败诉以及被追究执法责任的发生。特别是危机发生之后,面对纳税人或外部监督单位,我们要说什么,由谁来说,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说,我们又如何去控制或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沟通效果。因此,制定危机应急管理预案十分必要。
具体而言,制定危机应急管理预案应把握以下原则:首先应分清责任,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如果税务机关无责任,危机完全是纳税人引起,应采取速战速决策略,尽快书面回复纳税人说明问题。如果税务机关应负完全责任,应采取以退为进策略,首先书面承诺公正处理问题,其次采取措施制止事态蔓延,最后勇于公开检讨挽回影响。如果税务机关应负部分责任,应采取社会协商策略,首先邀请公正第三方认定责任,其次选择纳税人的“意见领袖”进行平等协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商,最后主动改进不足推动工作。通过上述应对策略的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摄人,最终目的是化解危机、渡过难关、解决问题。
对策之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客观上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量变到质变,在一定的诱因引诱下,就会成为危机的易发部位、频发部位。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制度化管理,事前监控加以控制,即令所有的税务人员对危机的频发部位、易发部位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有良好的危机意识、良好的危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事前进行各种危机的培训、教育,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税务执法机制,控制和减少税务危机的发生。
一是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化解危机能力。要对税务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和“执法危机”警示教育,深化稽查干部执法危机的意识,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因此,强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税收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最终达到防范税收执法危机目的的基础。学习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这是日常税收执法的依据和标准,只有透彻掌握了税法知识,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避免因执法不到位造成玩忽职守,或者在越权执法形成滥用职权;二是执法过错及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的相关规定,这是税收执法人员应努力避免触到的“高压线”。明确税务人员只有熟知不规范执法的相关责任,才能更加自觉地规范执法,有效减少和防范税收执法危机的发生。
二是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内部惩处力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执法责任制。要做好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的适配,规范各执法岗位及上下环节之间有效衔接的执法程序;提前发现因执法过程不衔接、难以操作可能导致的管理漏洞和监控不力,及时进行弥补和修正,减少系统潜在危机;继续强化评议考核,充分发挥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功效,建立起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加大内部惩处力度,以促进税务执法人员依法治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上转变,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执法行为,化解执法危机。
对策之三:建立健全危机化解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危机化解运行机制主要要求税务机关创新税务管理机制,促进依法行政。
一是开展事前防范。建立执法程序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定期对正在适用的执法程序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审视,对税制缺陷和税收政策漏洞,积极向上级提出对策措施,以规范税法解释,维护税法的统一性、稳定性与严肃性,保证税收执法有法可依,避免执行错误的文件导致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损害,进而导致不必要的行政诉讼,甚至于执法犯法。针对一些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或比较原则的条文,在征管稽查工作中难以把握的情况,建立疑难事项会商制度,化解执法危机。
二是以大集中核心系统为依托,建立稽查员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涉及稽查管理的各种特定信息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去,围绕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按照案件任务管理、案源信息管理、查帐事项管理、综合管理设置四大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平台下达具体的工作事项、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形成面向操作层、管理监控层、决策支持层的全方位稽查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与税收管理员平台一起实现征稽有效衔接,通过信息数字化来实现税务管理的精细化,从而达到提升税收管理工作效能,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及时进行查处”的高速运转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在税务执法活动中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最大限度化解执法危机。
三是在税务稽查中推行审核式稽查工作底稿,通过统一规范审核程序、步骤和方法,纠正人的主观判断和随意性造成的偏差;通过确定审核要点,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可能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揭示性审核,使稽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保证;通过工作底稿能够具体反映稽查人员的工作过程以及稽查质量,为考核稽查员提供了监控和约束的标准,使稽查人员在不廉政、不作为问题上“不能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四是建立分类管理的纳税评估工作指引,构建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中介机构代理质量风险评估办法,完善对中介机构实行风险级次的分类管理措施,完善监督机制;将征收管理延伸到与企业经营有关、与税收有关的各个环节,掌握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核算体系,掌握企业的经营特性,掌握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变化情况,以避免因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税收流失。
五是加大税收办税事项公开,公开期限、流程并及时通报结果;细化操作规程,规范减免程序,减少税管员人为操作空间;逐步取消内部减免税名额控制,依法审批。
对策之四:建立危机协调沟通机制
建立危机协调沟通机制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在强练内功的同时,我们要做好税法宣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群众性协税护税体系,共同维护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化解税务机关的执法危机。一方面,要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普及税收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依法纳税意识,使税收法制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协调。将税收执法行为、程序、时限置于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之下,塑造良好的税收执法形象,这样,可以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减少税收执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同时,深化与国税、工商、房管、海关、银行、中介等部门的合作层次与内容,切实利用好地方政府协税护税机构的作用,以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和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法院协调沟通,对税务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商议解决,从而化解外部税收执法危机,共同构建和谐、互动的良好征税环境。
1、杨柯 杨宽:《规范履行税收职责-规避执法风险》,兰州市国家税务局网(2007-09-05)
2、霍志远 刘翠珍:《防微杜渐胜于亡羊补牢—浅谈税收执法风险之防范》,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网(2007-12-17)
3、谢少卿:《如何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中国税务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4、陈瑞莲 蔡立辉:《公共行政》
第三篇:2012税务稽查风险控制和疑难问题处理
2012年08月16-18日大连北方大酒店钟老师 主讲
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的关键点在哪里?稽查中哪些问题可以模糊处理?稽查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为了帮助房地产企业规避税务稽查风险和降低纳税成本,特邀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系统培训讲师进行专题培训,请各房地产企业务必准时参加。
【主讲专家】钟老师,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专家库成员、税务干部业务培训兼职教师。长期为各地税务稽查系统做查前培训,经常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授课,授课内容精彩,实操性强,信息量大,钟老师以十六年的税收征管、稽查经验,亲身经历的稽查与审理的案例,真实、生动地解说容易引起税务稽查中的来龙去脉;案例丰富,实战性强。
【主办单位】北京中经阳光税收筹划事务所、北京中参天势信息咨询中心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房地产企业收入政策解析及税务稽查风险控制
一、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
1、房地产企业确认收入会计和税法的最大差异在哪里?预收账款可以计提业务招待费吗?
2、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怎么填申报表?
3、为什么说预计计税毛利率就是最低毛利率?是否允许扣除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
4、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申报预售收入就属于偷税?
二、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和实际销售收入的结转
1、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完工结转销售收入的时点是什么?
2、完工标准到底看哪个?
三、分解收入和截留收入
1、代收费用分解是有效筹划吗?
2、销售时装修合同和销售合同分开签是无效筹划吗?
3、房地产企业是怎样截留收入10%的?税务人员又是怎么检查截留收入的?
四、销售收入的几种形式涉税风险点分析
五、预租及租金收入
1、提前一次性收取的租金,出租人是否可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收入?
2、出租人租金一半收租金,一半收管理费的想规避房产税的做法税务局同意吗?
六、视同销售收入
1、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原则是什么?
2、无偿赠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的处理,买房送电视属于混合销售吗?为什么交了营业税国税局还说要交增值税?
3、回迁房如何视同销售?回迁房到底有没有视同销售所得?
第二部分:成本费用的扣除政策解析及税务稽查风险控制
一、税前扣除的六大原则是什么?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34号公告说 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企业平时可以随便预提费用,这样企业季度就不用怎么预缴税了,企业大部分的税就可以滞后到汇算清缴才交,这样的做法有税务风险吗?
二、计税成本的计算与扣除1、11种方式取得土地成本的确定
(1)以招、拍、挂方式(2)以购买转让土地方式(3)以购买股权方式
(4)以拆迁安置方式(5)以接受投资方式(6)以合作建房方式
(7)以分立方式(8)以合并方式(9)以划拨方式
(10)以置换方式(11)以路换地方式
2、建造成本的确定
3、计税成本核算的7个步骤是什么?
三、房地产企业期间费用税务稽查风险控制
1、工资薪金
2、借款费用
3、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4、广告宣传费
5、资产损失不用去税务局报批了,企业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弄点损失税前扣除呢?
6、亏损弥补是向前弥补还是向后弥补?为什么房地产企业可以向前弥补?
7、境外费用的扣除
阳光财税
王晶老师***
第四篇:企业税务稽查基本方法及基本处理
第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稽查企业应注意法律证据举证
一、税务稽查对象选定的因素和稽查选案基本流程
充分利用征收信息、税源监控信息,税收管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对纳税人收入信息、财产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营销信息、财务信息、租赁信息、投资信息、注册信息等进行综合指标配比。最终选定为稽查对象。
1、选案中税务稽查对象一般是通过以下方法产生
2、税务稽查执法程序法律限制及要求
实施稽查前应当向纳税人发出书面稽查通知,告知其稽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情况等,但有特殊情况不必事先通知:
3、税务机关调阅企业帐务、资料等相关凭据的法律程序
调取账簿及有关资料应当填写《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调取账簿资料清单》。
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票据合法性的稽查
税前扣除凭证的具体种类、形式、格式并不重要,但必须能够起到税前扣除的证明作用。具体分两大类: ㈠、成本构成需要提供的凭证 注意三个环节检查
企业入库购进存货或商品的成本,其凭证主要检查:购货发票、运费发票、装卸费发票或收据、农产品收购凭证、清选整理人工费领款收据等
㈡、税前扣除凭证应具有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注意三点基本特征:
⑪税前扣除凭证的相关性,讲的是与企业取得的收入相关的支出凭证才能税前扣除。
⑫税前扣除凭证的合理性,讲的是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的支出凭证才能在税前扣除。
⑬企业发生的合理的支出,限于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与正常的支出。㈢、税前扣除凭据的法律要求 ⑪《征管法》对税前扣除凭据的要求 注意:
企业集团内部使用的有关凭证征收印花税的检查 ⑫《发票管理办法》对税前扣除凭据的要求 重点注意相关问题稽查: ⑪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要求及变化
⑫购买材料没有发票是否可以股价入账税前扣除? ⑬食堂买菜等费用(如果没有发票)的税前扣除问题 ④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个人所得税的检查 第二部分、应税收入税务稽查基本方法及税务稽查处理
一、税务稽查的基本方法
⑪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企业报表或帐面资料的本期实际完成数同企业的各项计划指标、历史资料或同类型企业的相关资料 进行静态或动态对比的一种检查方法.⑫核对法,是通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实物相互核对来检查帐证、帐帐、帐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⑬控制计算法
控制计算法是用可靠的或科学测定的数据,利用数学等式原理来推测、证实帐面资料是否正确,从而发现问题的一种检查分析的方法。不常用.二、税务稽查的形式(1)日常稽查
(2)联合稽查
(3)专向稽查
第三部分、各项收入申报疑难问题稽查要点及方法 首先重点注意两点
㈠构成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和销售价格的确定 ㈡销售货物收入稽查确定的基本内容及处理 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构成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和销售价格的确定
(法条)第十三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②销售货物收入稽查确定的基本内容及处理 注意两个环节的检查 ①企业所得税确定收入的检查
②企业所得税确定收入纳税申报时间的检查
1、销售折让、销售退回、固定资产转让的检查 ⑪、销售折让行为的税务界定及要求.收入金额的确认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⑫、销售折让与销售退回条件
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2、.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检查
3、.采用还本方式销售的检查 4.采用以物易物方式销售的检查
5、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的检查 重点注意相关具体业务的税务稽查要求
⑪检查是否将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扣 ⑫销售过程中涉及劳务安装确认收入时间的检查
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特别是财产转让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财产转让收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为转让固定资产应取得的收入,另一部分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所取得的收入。转让固定资产的税务稽查 主要检查科目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营业外收入”以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通过学习要掌握税务稽查问题分析要点
㈢、转让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所取得收入的稽查
企业发生的投资行为及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一般应通过“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投资收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注意几个方面内容
1、检查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处理
股权转让价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
股权成本价是指股权转让人投资入股时向中国居民企业实际交付的出资金额,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
2、投资的稽查。
此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的税务稽查:(1)、股票投资收益的稽查。⑫、税务稽查分析要点:
3、以成本法核算的股票投资。在此注意几个方面
其稽查方法同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情况类似。
4、债券投资的稽查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可以按面值发行,也可以溢价发行,不允许折价发行,5、企业转让债券收益
6、投资收益的税务稽查
①检查“长期投资””等明细账
②检查“长期投资”等明细账 ③检查“长期投资”等明细账。
7、股权转让重点检查转让价格是否符合公允相关手续的完善 在此注意几点税务稽查环节
①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受让方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变跟手续
②检查股权交易各方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但未完成股权转让交易的纳税申报
③股权转让所得计税依据的评估和检查。④股权交易价格的检查
⑤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处理稽查要求 ⑥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所得税稽查 ㈣、其他业务收入的稽查
1、其他业务收入依销售方式税务稽查按相关情况确认 注意几个方面
⑪、材料销售收入的处理
⑫、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的处理 ⑬、包装物出租收入的处理 注意从几个税种检查 ①增值税
税法规定、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企业出租包装物收取的租金属于价外费用的一种、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都应并入销售额计税。②消费税
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也不论在财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收消费税。③所得税
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
2、特殊收入的检查
①、企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
②、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及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取得的补贴收入。③、企业从购货方取得的价外费用。㈤、视同销售收入的稽查 注意概念:
视同销售是指会计核算不作为销售,而税法规定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具体检查:
1、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返利、返点及进场费、上架费等检查
2、赠送礼品涉及相关流转税的检查 ㈦、营业外收入的稽查 税务检查重点以下几个内容: 1.结合固定资产等科目检查 2.结合存货等科目检查
3.检查无形资产转让 4.检查营业外收入。
㈧、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的稽查 主要检查:
1、.检查应付款项 2.检查企业债务重组收益
注意:企业改制过程中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契税检查 3.检查企业接受捐赠 4.检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 注意几个方面: ①内部资产涉税处理检查
②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契税的检查 ③全资子公司承受母公司资产契税的检查
5.检查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是否按规定并入总收入 6、.检查取得的搬迁收入 重点检查几个方法确定收入的行为
①确定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的应税内容
②检查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企业所得税处理
③税务稽查要求企业提供的资料 ④相关费用确定及检查
7、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处理
第三部分
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扣除税务稽查基本方法及税务稽查处理
一、成本费用稽查方法 1..检查企业相关成本费用处理
2、成本费用各明细正确性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稽查
1.检查明细账与总账一致性 2.查看企业生产成本分析表。3.采购成本的稽查。
4.材料费用的稽查。注意及方面
(1)、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2)确认材料计价是否正确。
(3)确认材料费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实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是否真实,分配方法是否恰当。5.辅助生产费用的稽查。6.制造费用的稽查。
7、注意检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方法
8、注意检查企业“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方法
三、视同销售成本的稽查 1.检查企业视同销售成本 2.检查企业视同销售内容
3.检查企业处置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等方面成本。
四、营业外支出的稽查
1.稽查企业营业外支出是否涉及税收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2.检查营业外支出是否按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首先注意企业现金和货币损失的证据
①企业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预付)账款损失等。
②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确认为存款损失。存款损失应提供以下相关证据: ③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符合坏账损失条件的,申请坏账损失税前扣除,应提供下列相关依据: ④其他相关证明。
⑤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
⑥货被盗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重点检查依稀证据:
⑦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重点检查以下证据: ⑧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重点检查以下证据:
⑨建工程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重点检查以下证据:
⑩建工程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损失,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重点检查证据。
注意内容企业投资损失包括债权性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①坏账损失重点检查证据:
②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重点检查以下证据:
3、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损失和债权的检查:
五、各项费用的稽查要点 ㈠、销售(营业)费用的稽查
主要检查相关费用合理性,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
4、检查企业借款费用
(1)主要检查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以及股东借款和员工借款以及集团母公司统贷统还的涉税处理 注意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几点内容的检查: ①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而发生的费用的检查 ②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而发生的费用价格的检查 ③母公司取得的收入申报纳税检查
④母公司向其多个子公司提供同类项服务相关费用扣除的检查 ⑤母公司以管理费形式向子公司提取费用子公司税前口的检查(2)检查企业对外投资借款费用处理
注意是检查利用长期借款对外投资,利息资本化处理问题。
5、检查企业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处理 主要检查企业广告费条件: ㈡、企业管理费的检查
1.检查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2.检查企业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并确认计算该项支出金额的准确性。
3.、稽查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内容及处理
4、稽查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注意几点
①职工工会经费检查 ②职工教育经费检查 注意三个方面的检查: 首先比例个票据真实性的检查 其次是内容的检查
注意:软件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问题
5、检查办公通讯费用的检查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会涉及所得税
8.检查住房公积金扣除内容
检查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与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
9、检查企业应计未计的扣除项目,是否转移以后补扣。
10、检查企业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是否税前扣除
11、检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处理
12、检查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利息支出 13检查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支出。注意涉及的几种行为房产税
①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房产税问题 ②出典房产的房产税问题 ③融资租赁房产的房产税问题
14、检查企业职工工资
主要检查工资薪金范围,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15、查企业违约金、罚款和诉讼费处理
16、检查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折旧检查 注意几点检查
①,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条件的检查
②企业拥有并使用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正确性的检查 ③检查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
17、检查业务招待费 注意两个方面;①比例的检查 ②基数的检查: ③真实合理的检查
18、检查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缴款
主要检查企业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上缴和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扣除比例以及 商保税前扣除。
注意涉及到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考虑 ㈢、)财务费用的稽查
主要是利息支出的检查和利息收入项目以及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检查
注意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利息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处理和检查 ①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赔款支出税前扣除的检查 ②资产重组涉及增值税税处理的准确性的检查 ③检查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准确性
六、资产及负债的稽查 注意几点内容的检查 ㈠、币资产的稽查 ㈡、存货的稽查
主要是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确认存货的计价的合理性以及委托加工材料、自制消费品的“产成品”、“半 成品”等方面的检查。㈢、短期投资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㈣长期投资的稽查
主要检查股票投资、应计利息等。此环节注意几点税务稽查要求:
①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税务检查
㈣、应收及预付账款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账务处理正确性从而分析对应账户异常的原因。
㈤、其他应收款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其他应收长期挂账。
㈥、待摊费用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本年发生额较大的项目。㈦、开(筹)办费的检查及处理 ㈧、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相关的资产或费用科目以及长期挂账的金额。㈨、预提费用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预提费用是否存在异常。㈩、其他流动负债的稽查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 ㈠、工资薪金的检查 ①合理工资薪金的检查 ②工资薪金总额的检查 ㈡、应付福利费的稽查
①检查以前职工福利费余额的处理 ②职工福利费扣除内容的检查 重点注意个人所得税的检查
①检查企业缴纳年金的处理以及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②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检查
㈢、应付股利的稽查
检查企业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方案的税务处理。
㈣、检查递延所得的处理
(十四)实收资本的稽查 1.要求企业提供实收资本明细表,与有关明细账、总账相核对。确认实收资本期初余额、增减变动、期末余额。
2.主要检查企业实收资本的形成与增减变动情况,确认各项目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并相应作出税务处理。(十三)资本公积金的稽查
.主要检查企业资本公积金的形式与增减变动情况的税务处理。注意:债务重组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检查
文章来源:乐上财税网
第五篇:税务稽查与应对技巧
税务稽查与应对技巧
主讲老师:王越
前言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4日以国税发[2009]157号下发了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是税务稽查的“宪法”,作为纳税人,如果不了解该规程,显然成不了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
一、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
二、税务稽查内部机构设置
规程第五条: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
实践当中各地稽查局也并不一定严格实行“四分离”,但选案、检查、审理必须分离。
三、稽查分类
1.日常稽查要事先通知被查对象。
2.专项稽查是对特定行业或特定类别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所进行的专门税务检查。3.专案稽查是指税务稽查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以立案形式对特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的检查处理,包括对举报、转办、交办等案件的稽查。
四、选案环节
1.待查对象确定后,选案部门填制《立案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
2.举报案件的选案
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对检举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区分不同情形,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分别处理:
(1)线索清楚,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或者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由选案部门列入案源信息。
(2)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暂存待办。(3)属于税务局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4)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检举,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对举报案件分门别类做出处理,杜绝有举报必稽查的传统作法。
3.规程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可以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分析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1)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2)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3)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
(4)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
(5)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6)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
分级分类稽查应当结合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统筹确定。
4.待查对象确定后,选案部门填制《税务稽查立案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以前是在检查环节立案,现在是选案后就立案,检查环节立案易有弊端,检查人员循私舞弊,发现达到立案标准的,采取方法降低案值以求达不到立案标准,立案就要形成案卷,该移送司法机关的要移送,现在只要是选案对象全部立案,杜绝这种私弊现象。
五、检查环节
1.检查前,应当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但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除外。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一般在《税务检查通知书》上注明税务检查证号,纳税人在送达回证上签章确认。
检查当中,企业财务人员拒不打开财务电脑,税务机关是否可以将电脑予以扣押?(1)征管法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①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②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①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②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2)规程
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可以要求其打开该电子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与原始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一致的复制件。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能否以偷拍证据作为合法证据呢?
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所以如果侵犯的是被查对象的非法权益,则可以以偷拍证据作为合法证据。
3.调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时,应当向被查对象出具《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并填写《调取账簿资料清单》交其核对后签章确认。
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0日内退还。
目前税务稽查电子化手段很强大,往往只要采用查账软件即可拷回企业财务资料。4.检查环节纳税人的权利:检查结束前,检查人员可以将发现的税收违法事实和依据 2
告知被查对象;必要时,可以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其在限期内书面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被查对象口头说明的,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章。(本条至关重要,提出异议有利于下一环节审理部门对被查对象权益的保护)
下列有关税务稽查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
B.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审核
C.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
D.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
A B C D 【正确答案】B 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对检举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区分不同情形,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分别处理。下列有关处理不正确的是()。
A.线索清楚,涉嫌逃避追缴欠税的,由选案部门列入案源信息
B.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由检查部门列入案源信息 C.属于税务局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D.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检举,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A B C D 【正确答案】B 根据现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立案”发生在()。A.选案环节 B.检查环节 C.审理环节 D.执行环节
A B C D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