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结题档案目录 (2500字)
万店镇中心学校
“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研究”结题档案
目 录
一、工作资料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批复立项通知书;
3、课题管理协议书;
4、课题实验报告(论证意见、方案、实施计划);
5、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纪要(开题前准备,开题时纪录);
6、课题中期评估自查报告;
7、课题中期评估通报;
8、课题阶段总结(每年一次)阶段研究报告;
9、课题结题报告;
10、课题结题申报审批表;
11、课题检测报告;
12、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子课题等原始材料。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研究过程有关资料:如课题研讨会资料、各种活动记录、研究活动照片、讲稿等等)
1、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2、实验前后实验班登记表、实验学生成绩册、统计表;
3、公开教学活动材料;
4、参加省市县校有关课题培训记录及资料;
5、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表格及分析资料、问卷调查表等;
6、课题组研究活动记录,公开教学活动及教师上课反馈意见;
7、导学案等。
三、课题成果:
1、课题成果表彰文件;
2、师生课题成果(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文章、创新作品、优秀课例、优秀课件、电脑作品、优秀教案等)目录;
3、课题成果获奖证书;
4、成果原件部分附件: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
5、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的成果(课题论文、优秀教案、实验教材、教案、案例、教例等)。
四、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1、学生、家长、社会(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评价材料;
2、验证课题成果和成果推广效果、效益的资料(推介方式:全文转载、摘要发表、部分引用、刊登目录、刊登书讯、登载评论、其它。须写明应用:采纳、推广单位、时间、途径、方式及所产生的具体社会或经济效益情况)
3、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
4、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荣誉。
第二篇:课题结题送审目录
<<促进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课题结题材料送审目录1、2、3、4、5、6、7、8、结题申请报告1份 申报书复印件1份 结项报告书(一式三份)工作计划1份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1份 开题会议1份 初期论证会议1份 阶段小结1份
9、研究总结1份1份
10、课程集锦1份
11、课程实践1份
12、课程观摩2份
13、研究成果(论文)1份
第三篇:课题 材料三: 结题时材料目录
材料三: 结项材料要求
一、提供材料类型:
1、结题鉴定书(WORD2003格式打印件),一式三份。
2、课题研究最终成果(WORD2003格式打印件),一式三份。
最终成果的形式一般有三类,整理时各自的要求是:
(1)研究报告类包括:材料目录、内容提要、研究报告(含分报告)。(2)论文类成果包括: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3)专著类包括:前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
3、过程性材料一套(各一份),主要有: ①、通知书(复印件); ②、立项申报书;
③、开题报告(或研究实施方案); ④、中期研究报告;
⑤、其它材料:包括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期间围绕本课题的获奖证书复印件(获奖论文还要附正文的复印件),发表的论文(附杂志封面、目录、正文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使用调查方法时的问卷或访谈时的访谈提纲,及其它相关成果、一些有意义的资料和照片(要简略明了,不要太多)等。此项所有材料最好统一整理,并按排列顺序附一张材料目录,整理成册。
注:如果中间有变更,还要有变更申请审批表。
第四篇:结题目录
目录
1.主件……………………………………………………………………………()1.1结题申请书……………………………………………………………………()1.2结题鉴定书……………………………………………………………………()1.3课题重要事项变更表…………………………………………………………()1.4课题成果报告(结题报告)…………………………………………………()1.5工作报告………………………………………………………………………()2.附件……………………………………………………………………………()2.1课题申请书…………………………………………………………………()2.2课题立项证书………………………………………………………………()2.3开题报告……………………………………………………………………()2.4课题组研究活动记录…………………………………………………………()2.5课题组工作小结…………………………………………………………()2.6其他研究过程材料…………………………………………………………()3.附录……………………………………………………………………………()3.1课题组取得的一系列具体成果(出版、发表、经验介绍)……………()3.2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3.3媒体宣传报道…………………………………………………………………()3.4成果影响其他佐证材料(获奖名录)………………………………………()3.5成果专集……………………………………………………………………()
第五篇: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发声方法 统一音色 舞台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合唱这一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合唱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以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把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连接到一起,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能全民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中也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受其滋养,并反哺给国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满足与享受。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针对学校教育的群体特征,正确发挥合唱艺术的魅力与作用,不失为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合唱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届铜山区艺术节中本人排练的小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通过排练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是非常不够的,中学生的合唱普遍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是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唱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感情过程---审美体验。”合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在作品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思想认识,人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心灵爆发出火花,让情感的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涵在作品的审美的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对动听的、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从音乐美感、自然、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的让他们把外部条件和内心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从音乐中感受快乐。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4.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合唱的过程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作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安排的方法。
2.深入了解了中学生的变声期问题及探究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3.探究了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构建的排练方法。4.总结了合唱队演唱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求。
5.思考总结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合唱排练效果的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唱歌、合唱相关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了研究方向。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如阅读学习了周沛然老师的《合唱指挥法》与马革顺老师的《合唱指挥文集》,观看学习了蒋逸萍老师的《合唱讲座》,指导应用于了课题研究。阅读学习了《合唱训练》《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等相关的书籍与著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了课题研究中。
2.行动研究法
2012年3月铜山区教育局团委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举办了“师生同唱雷锋歌”的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择什么歌曲是排练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在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与观看相关视,选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首先进行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的安排。接着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实践----小结---反思---实践---总结,最后由我负责排练的这两首歌曲在铜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合唱比赛中获得的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定时进行合唱团的排练,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在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我选择了小合唱的艺术形式,为了符合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我给学生选择了歌曲《微笑阳光》这是一首适合中学生演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通过一点一滴的排练,最终我们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选派参加了区艺术展演,并在镇艺术汇报展演中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如完成的论文《浅谈变声器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上成功发表,及时肯定实践经验,总结有关心得,撰写了《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注重发生训练,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等总结及时上传在课题博客上。(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2011年4月---2012年5月)
1.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注重组织工作,调整合唱声部
合唱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但个体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合唱团的水平的起点高低。在初次选拔是,我采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并根据相关的标准,正式确定小合唱团的合唱名单。接下来就是组织调配声部。调配声部是根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初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大都相差不大。我将音色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声音调配到高声部,因为音色的明暗、厚薄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只是有时也不用过分集中高音声部,有一些高低声部的曲调往往不如高声部那么上口、音准及节奏的难点也不少,有部分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高低声部就能带动整个声部的演唱、加强合唱效果。
(2)探讨变声期的科学发声方法,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
组织合唱排练,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声期问题,探讨因材施教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
(3)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 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是合唱团训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会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以及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曲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唱曲目内容应适合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应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情绪乐观向上、旋律优美、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中国作品和外国经典儿童合唱歌曲。
曲目应该是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演唱曲目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为演出的艺术效果增色,满足听众红歌“常听常新”的艺术趣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品味,而且能够提高合唱队员适应各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曲目技术难度以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通过努力都能驾驭为标准。特别是合唱指挥,他是合唱排练的总导演,合唱演出的总指挥。常言“合唱队的命运掌握在合唱指挥手中”“一个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这话肯定有一定得道理的,但变化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队员的合唱水平只有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如果队员的演唱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就难以驾驭难度太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个指挥水平有待提高的合唱指挥也是难以驾驭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的。因此可接受性是选择合唱曲目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曲目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保持原来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演唱。可以将单旋律的歌曲增加声部,改编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歌曲。或者是将技术难度较大的混声合唱删减和弦音,改编成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让指挥与合唱队员都能驾驭。
合唱的歌曲排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乐作品实施为具体的歌曲演唱。歌曲排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排练完善演唱方案,探寻并确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层次变化,力求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歌曲的具体排练过程中,我结合了“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即:(1)音准错了不往下唱(2)节奏错了不往下唱(3)基本性格没把握准确不往下唱(4)声音方法有明显毛病时不往下唱。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排练中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开始速度较慢,但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被解决,最后会取得很好的排练效果。(4)强化声情并茂,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提高表演效果
这是一个“活化”作品或者说赋予作品生命力的阶段。一要“理解”要让合唱团深刻理解作品要传递的丰富内涵。在排练后期去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并让合唱队员深刻领悟。二要“进入”要求队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中去,在排练时老师要生动的启发和引导,让队员用“心真正进入作品。最后“表现”这是决定演绎是否能够成功的最后一个环节。富有较强表现力的合唱,一定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中,“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要求。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对作品深入分析后,添加少量的形体动作。动作简洁但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求同学们发出的声音、脸部的表情、形体的动作、内心的感情溶合为一体,能够做到声音动听、表情自然、动作优美、感情真挚,做到画龙点睛,真正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
2.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使学生在合唱中得到了锻炼,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舞台表现的自信心,使自己学习合唱的兴趣得到增强。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观念得到增强,舞台表现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及时了解了合唱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的要求和表现能力。
(三)排练的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2012年铜山区教育局合唱比赛一等奖 ;排练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被选参加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展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撰写的论文《浅谈变声期问题及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成功发表;辅导的学生参加铜山区独唱比赛获一等奖;获得2012年镇教师读书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铜山区片级优秀读书个人奖;被评为铜山区优秀党员。负责整体策划和排练的的节目也成功进行了镇艺术节汇报展演,在展演中辅导的合唱独唱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合唱队中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有感情的演唱,在合唱中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要设计活动,以及在舞台表演的现场如何使合唱者减少现场临时发生的干扰因素对于正常合唱的影响,都有待于今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加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七、附录
共上传材料20篇,其中以下9篇供参考
读书心得(4篇)
1.读马革顺《合唱学》
有感
2.读《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有感
3.构建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的排练方法---有感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及对策》
4.有感于 《蒋逸萍老师的讲座》
论文
故事随笔等(5篇)
1.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论文)2.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
(论文)3.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
(随笔)4.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
(论文)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力的一点思考
(论文)
其他
徐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1篇)教育案例(1篇)《唱脸谱》教案
研究论文(2篇)1.中学生合唱曲目的选择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引用、转载6篇)1.对合唱指挥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转帖)
2.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队形的安排与排列(转帖)3.班级合唱队整体气质和音色的塑造(转帖)
4.周海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音乐潜能(转帖)5.音乐素养培养之路径选择(转帖)6.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转帖)
结题报告(1篇)
八、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
1.袁善琦
《音乐教学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俄)阿利耶夫著
董茉莉编译
《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3)3.陈万桢
陈弃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4.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