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时间:2019-05-13 16: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篇:【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

干问题的解释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的毒品犯罪罪名

《决定》包含有以下毒品犯罪罪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二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三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四条第一款);窝藏毒品、毒赃罪(第四条第一款);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第四条第一款);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第五条第一款);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 罪(第六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七条第一款);强迫他人吸毒罪(第七条第二款);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第九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十条第二款)。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根据《决定》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走私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邮寄进出国(边)境的行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 毒品,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毒品的,以走私毒品论处。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运输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制造毒品,是指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或者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 毒品的行为。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凡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凡实施了其中两种以上行为的,如运输、贩卖海洛因,则定为运输、贩卖毒品罪,不实行并罚。

运输、贩卖同一宗毒品的,毒品数量不重复计算;不是同一宗毒品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无论是否获利,均以贩卖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按走私毒品和构成的其他走私罪分别定罪,实行并罚。

三、非法持有毒品罪

根据《决定》第三条的规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鸦片、海洛因或者其他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

“非法”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持有”是指占有、携有、藏有或者其他方式持有毒品的行为。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海洛因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构成本罪。

根据已查获的证据,不能认定非法持有较大数量毒品是为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犯罪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非法持有毒品是为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的,则应当定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罪。

四、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决定》关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规定,是对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补充。因此,对于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刑。

窝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五、窝藏毒品、毒赃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窝藏毒品、毒赃罪,是指明知是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而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的行为。

《决定》关于窝藏毒品、毒赃罪的规定,是对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补充。因此,对于窝藏毒品、毒赃的,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刑。

六、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是指明知是出售毒品所得的财物而通过金融机构中转、投资等方式,掩盖其非法性质和来源,或者明知是出售毒品所得的财物而有意向司法机关隐瞒其非法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本罪与窝藏毒赃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掩饰、隐瞒的是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而不是财物本身。

七、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

根据《决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运输、携带、邮寄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经常用于制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化学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明知他人收买上述物品是为了非法运输、携带进出境,仍向其提供或者出售的,以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的共犯论处。

八、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根据《决定》第六条的规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明知是罂粟、大麻、古柯树等毒品原植物而非法种植且数量较大,或者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或者抗拒铲除的行为。

向明知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人出售较大数量毒品原植物种子的,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论处。

认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要注意与制造毒品罪区别开来。前者是指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后者是指将毒品原植物进行加工、提炼,制造毒品的行为。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以其为原料制造毒品的,应当以制造毒品罪从重处罚。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实施其他制造毒品行为的,应当分别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和制造毒品罪,实行并罚。

九、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根据《决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引诱、教唆他人吸毒,是指通过向他人宣扬吸食、注射毒品后的感受等方法,诱使、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欺骗他人吸毒,是指用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制造假象等方法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实施了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实施了其中两种以上行为的,将所实施行为并列为一个罪名,不实行并罚。

被引诱、教唆、欺骗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后是否成瘾,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十、强迫他人吸毒罪

根据《决定》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强迫他人吸毒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被强迫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后是否成瘾,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十一、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根据《决定》第九条的规定,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并向其出售毒品的行为。

对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的犯罪分子量刑时,除根据其出售毒品的数量,依照《决定》第二条规定的贩卖毒品的数量标准决定处罚外,还应考虑其具有容留他人吸毒的情节。对犯本罪未经处理的,其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不是构成本罪的要件,但是应当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十二、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根据《决定》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是指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明知他人是吸食、注射毒品的人,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行为。

提供毒品的对象,只能是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如果明知对方是毒品犯罪分子,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则构成有关的毒品犯罪的共犯。

十三、《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的适用

《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决定》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是指凡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决定》规定之罪的,无论是否构成累犯,一律依照《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十四、《决定》第十二条的适用

《决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由非法所得所获得的收益”,是指用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通过合法手段或者非法手段所获得的一切收益。

《决定》第十二条规定的“供犯罪使用的财物,一律没收”,是对刑法第六十条的修改补充。《决定》施行后判处的毒品犯罪案件,对于供犯罪使用的财物,应当依照《决定》的规定一律予以没收,而不限于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十五、《决定》第十四条的适用

《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在犯《决定》规定之罪后被司法机关发现并予以审查时(包括侦查、起诉、审判阶段),检举、揭发其他毒 品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毒品犯罪分子(含同案犯)罪行是得到证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证据,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毒品犯罪案件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毒品 犯罪分子(含同案犯)的,属于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如果犯罪分子实施毒品犯罪后自首而没有上述立功表现的,则应当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关于自首的规定。

十六、对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处理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且具有《决定》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中规定的 “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诱骗参加上述毒品犯罪 活动的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一般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理。

十七、对以假毒品进行犯罪的定性

明知是假毒品而冒充毒品贩卖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不知道是假毒品而当作毒品走私、贩卖、运输、窝藏的,应当以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未遂)定罪处罚。

如果行为人将精制毒品稀释后贩卖,或者是土法加工毒品因提炼不纯而含有较多杂质的,不论其中有多少其他成分,只要含有毒品,就应当以毒品犯罪认定。

十八、对毒品犯罪中共犯的处罚原则

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犯罪集团进行毒品犯罪的总数量和其他犯罪事实确定其罪责,予以处罚。

对共同毒品犯罪中的主犯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按照其参与毒品犯罪的毒品数量和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分别确定其应承担的罪责,予以处罚。

十九、对查获的毒品的鉴定

对毒品犯罪案件中查获的毒品,应当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

对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对查获的毒品做定性、定量鉴定。

对毒品的鉴定结论有疑义的,应当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海洛因的含量在25%以上的,可视为《决定》和本解释中所指的海洛因。含量不够25%的,应当折合成含量为25%的海洛因计算数量。

二十、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制作司法文书时对法律条文的援引

鉴于《决定》已对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和《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条第(一)项关于贩毒罪的规定以及《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 定》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一条有关走私毒品的规定进行了修改、补充,因此,《决定》公布施行后适用《决定》判处的案件,在司法文书中不再引用上述法律条款,而应当直接援用 《决定》的有关条文。

本文来源:法帮网(fabang.com)

第二篇:【每日一法】《上海市禁毒条例(草案)》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每日一法】《上海市禁毒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管理服务、禁毒保障等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禁毒工作方针和机制】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政府职责】本市实行禁毒工作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内容,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禁毒委员会职责】市和区、县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禁毒工作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

(二)督促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并组织开展考核;

(三)检查禁毒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

(四)协调解决禁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组织开展禁毒工作调查研究,发布禁毒报告;

(六)上级禁毒委员会和本级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禁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将禁毒工作列入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规划和计划,确定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并向禁毒委员会报告禁毒工作情况。

公安机关负责毒品查缉,毒品原植物禁种,吸、贩毒重点问题整治,吸毒人员查处和动态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的相关监督管理,本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管理,牵头组织口岸缉毒等工作。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的管理、涉毒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组织推动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戒毒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和监督管理,指导、支持戒毒医疗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吸毒所致精神障碍的防治等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相关监督管理,药物滥用监测等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民政、财政、农业、商务、文广影视、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交通、新闻出版、邮政、海关、人民银行以及机场、铁路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禁毒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履行法定职责,依法惩处毒品犯罪。

第七条【社会参与】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法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鼓励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参与禁毒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戒毒社会服务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禁毒志愿者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八条【禁毒合作】本市建立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禁毒合作机制。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禁毒执法、禁毒科研、禁毒教育等国际和地区合作交流。

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

第九条【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本市建立健全由禁毒委员会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将禁毒宣传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相结合,实现禁毒宣传教育全覆盖。

禁毒委员会应当完善禁毒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提高禁毒宣传教育效果。

第十条【国家机关禁毒宣传教育】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公务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接受禁毒形势与任务等教育培训。干部培训机构应当将禁毒工作列为培训内容。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禁毒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应当在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动社会各方面,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文广影视、新闻出版、网信等部门,建设禁毒教育基地,组织编制禁毒教育教材、知识读本、音像制品、互联网文化产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为公众提供禁毒宣传教育服务。

第十一条【传媒禁毒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站等有关单位,应当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应当制定和实施禁毒公益宣传教育方案,并将相关情况报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青少年禁毒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和药物滥用危害的教育,关注其社会交往,防止其吸毒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组织编制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师资培训,指导和督促学校落实相关教学任务。中小学校应当将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纳入本校课程,落实教学计划、师资和课时;高等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及社区组织、用人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特点,加强对社区青少年、来沪青少年、青年职工等群体的禁毒教育。

第十三条【重点场所禁毒教育】娱乐场所和旅馆、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洗浴、会所等场所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应当在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毒警示标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禁毒教育。

第十四条【文化市场禁入】广播影视、文艺团体及相关单位不得邀请吸毒人员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或者举办、参与文艺演出。对吸毒人员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商业广告节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予播出。

前款所称的吸毒人员,是指因吸毒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未满三年或者尚未戒除毒瘾的人员。

第三章毒品管制

第十五条【禁止种植】禁止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会同公安、农业等部门加强巡查,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十六条【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商务、经济信息化、工商行政管理、海关等部门应当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建立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共享、流向追溯、责任倒查等制度。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许可、备案等规定,并建立和落实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申请生产国家规定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以及与公安机关联网的报警装置。

第十七条【易制毒化学品列管建议】教育、卫生计生、科技、农业等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等机构,发现可能用于制造毒品的物质,应当及时向市禁毒委员会报告。市禁毒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开展评估,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药品零售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实名登记、限量销售、专柜专人管理等规定,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发现出售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被用于非法目的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市场异常销售情形,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毒品查缉】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毒品日常查缉机制,在交通要道、口岸和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其他重点区域,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海关、民航、铁路、交通等部门依法予以配合。

海关依法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以及运输工具进行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相关部门在查缉毒品过程中造成单位和个人非涉毒物品损毁的,依法予以相应赔偿。

第二十条【邮政、快递企业禁毒管理】邮政、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禁毒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装备,提高查验技术,加强对寄递物品的验视,防止寄递毒品和非法寄递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

邮政、快递企业应当加快推进实名登记制度,如实登记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寄递物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相关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邮政、快递企业对用户寄递的物品,必要时可以要求用户开拆,进行验视;对于用户拒绝开拆的,不予寄递;发现寄递疑似毒品或者非法寄递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一条【邮政、快递行业禁毒培训和监管】公安机关应当会同邮政、交通、海关等部门对邮政、快递行业的有关人员进行禁毒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对邮政、快递行业的禁毒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寄递物品的随机抽查,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互联网禁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转载、链接包括吸毒、制毒、贩毒的方法、技术、工艺、经验、工具等在内的任何涉毒违法有害信息。

各类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及网络空间的创建者、管理者,应当防止他人利用其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网络空间进行涉毒违法活动、传播涉毒违法有害信息;发现涉毒违法活动或者涉毒违法有害信息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停止传输、保存记录等措施。

公安机关应当会同通信管理、网络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对网络涉毒违法有害信息的监测,依法处理涉毒违法行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重点场所禁毒管理】娱乐场所和旅馆、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洗浴、会所等场所应当建立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防止场所内发生毒品违法行为。发现场所内有毒品违法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对前款所列场所,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应当加强禁毒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毒品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整治】禁毒委员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明确整治要求。国家和本市确定的重点整治地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综合治理,限期完成整治目标,巩固整治成果。

公安机关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毒品违法犯罪的变化趋势,针对合成毒品贩卖、吸食等重点问题,研究完善治理对策,依法加大打击力度。

第二十五条【金融机构禁毒管理】金融机构应当依法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报告管理制度,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毒品违法犯罪可疑资金的监测;发现涉嫌毒品违法犯罪的资金流动情况,应当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六条【房屋出租禁毒管理】住宅、厂房等房屋的出租人、管理人、物业服务企业发现出租房屋内有制造、贩卖、吸食毒品等违法活动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二十七条【交通运输行业禁毒管理】三年内有吸毒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人员,不得驾驶机动车交通运输工具。

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交通运输工具驾驶资格和从业资质申领的审核、管理,防止吸毒人员驾驶交通运输工具。

交通运输企业及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驾驶人员涉毒筛查制度,将吸毒检测纳入驾驶人员体检项目,并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发现驾驶人员有吸毒行为的,应当责令其停止驾驶,并向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四章戒毒管理服务

第二十八条【戒毒措施】本市建立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相互衔接的戒毒工作机制,对吸毒人员实行分类评估、分级管理、综合干预,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对于初次查获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应当委托戒毒医疗机构开展吸毒成瘾认定。

吸毒检测样本包括被检测人的唾液、尿液、血液或者毛发等。

第二十九条【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实行动态管控。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现居住地公安机关负责动态管控,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公安机关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吸毒人员不再实行动态管控,并及时更新维护相关信息,但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的除外:

(一)吸毒被查获后,未被认定为吸毒成瘾,自被查获之日起三年内没有吸毒行为的;

(二)被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执行之日起三年内没有吸毒行为的;

(三)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自解除之日起三年内没有吸毒行为的。

对于由强制隔离戒毒变更为社区戒毒的,适用前款第(三)项的规定。

第三十条【自愿戒毒】鼓励吸毒人员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戒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三十一条【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吸毒成瘾人员申请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条件。

吸毒成瘾人员申请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应当向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提出;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未设立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的,可以向其他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提出。

维持治疗期间,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治疗制度,自觉接受吸毒检测和其他相关医学检测,不得干扰医疗机构正常的诊疗和管理秩序。

第三十二条【社区戒毒】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工作,配备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制定社区戒毒工作计划,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由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戒毒工作的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禁毒社会工作者、社区戒毒人员的家庭成员以及禁毒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社区戒毒工作。

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指导、支持、协助、参与社区戒毒工作。

第三十三条【强制隔离戒毒】对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情形的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及时接收。

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所属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完善工作衔接机制。对于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转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接收;对于经由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委托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患严重疾病不出所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不应转送。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对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戒毒治疗、教育和康复训练;根据戒毒治疗的不同阶段和戒毒人员的表现,实行逐步适应社会的分级和分期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戒毒人员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

第三十四条【病残吸毒人员收戒】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开辟专门区域,或者设立专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戒病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本市设立专门医院,或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辟专门区域,收治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无法收戒的病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专门医院和专门区域由卫生计生 7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部门及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负责医疗服务,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负责场所安全和戒毒人员管理。

病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具体收戒办法,由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所外就医】对于患有严重疾病不出所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所外就医。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严格遵循所外就医标准,发现不符合所外就医情形,或者所外就医情形消失且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未满的,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所外就医期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落实管理责任,督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遵守相关规定,防止脱管、漏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予以配合。

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应当会同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建立健全所外就医标准等制度。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市禁毒委员会报告所外就医情况。

第三十六条【所内外相关工作对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和组织加强合作,开展信息对接、所内帮教、戒毒效果回访评估等活动。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七个工作日前,告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并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按期将其领回。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自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移交有关法律文书和诊断评估结果等材料。

第三十七条【社区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完善戒毒康复措施,建立戒毒康复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制,提高戒毒康复效果。

第三十八条【戒毒人员相关权益的保障】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获得社会救助。戒毒诊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 8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戒毒人员戒毒的个人信息依法予以保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公开或者向单位、个人提供。

第五章禁毒工作保障

第三十九条【禁毒经费和人员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禁毒工作需要,保障禁毒宣传教育、禁毒执法、戒毒康复、禁毒科研、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表彰奖励等经费支出。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与禁毒任务相适应的禁毒机构和队伍,加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及公安、司法行政等禁毒专业力量建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完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配备工作力量,落实专项经费。

第四十条【禁毒科研】鼓励开展禁毒科研及成果转化运用。

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制定禁毒科研计划,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加强禁毒研究,开发、引进先进的禁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四十一条【毒品监测发布】市禁毒委员会应当推进禁毒信息化建设,建立毒品监测预警平台,采集、分析、研判、发布各类涉毒信息。

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向毒品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准确地传送本单位与禁毒工作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第四十二条【购买服务】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委托或者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戒毒康复指导、吸毒人员心理干预等专业服务。

第四十三条【举报及表彰奖励】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110”报警电话等途径,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等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保护其人身安全。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四条【禁毒工作人员职业保护】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禁毒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防范和减少禁毒工作中的职业风险。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禁毒工作人员因禁毒工作致伤、致残、死亡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工伤待遇。

禁毒社会工作者所在单位和组织应当为其办理相应的人身保险。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指引条款】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文化市场禁入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邀请吸毒人员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举办或者参与文艺演出,或者播出吸毒人员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对邀请方、播出方,由文化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播出吸毒人员代言的商业广告节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言人为吸毒人员,仍然播出商业广告节目的广告发布者,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申请生产国家规定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未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或者未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网报警装置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企业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相关药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发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异常销售情形,未向相关部门报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

违反本条例规定,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发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被用于非法目的,未立即停止销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邮政、快递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邮政、快递企业不如实登记寄件人、收件人和寄递物品相关信息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邮政、快递企业发现寄递疑似毒品或者非法寄递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化学品未向相关部门报告的,由邮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五十条【互联网涉毒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制作、发布、传播、转载、链接涉毒违法有害信息,或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及网络空间的创建者、管理者发现他人利用其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网络空间进行涉毒违法活动、传播涉毒违法有害信息,未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停止传输、保存记录等措施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第五十一条【重点场所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娱乐场所和旅馆、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洗浴、会所等场所未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毒警示标识,未对从业人员进行禁毒教育,未建立内部禁毒管理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巡查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发现场所内有毒品违法行为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娱乐场所和旅馆、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洗浴、会所等场所内发生毒品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三个月至六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禁毒重点整治地区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未采取有效措施,或者未限期完成整治目标的,由市禁毒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并可以向相关责任人员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第五十三条【房屋出租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房屋出租人、管理人、物业服务企业发现出租房屋内有毒品违法活动,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对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单位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交通运输违法行为的处罚】违反本条例规定,三年内有吸毒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人员驾驶机动车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公安机关暂扣驾驶证,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依法注销驾驶证。

违反本条例规定,交通运输企业未建立驾驶人员涉毒筛查制度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交通运输企业发现驾驶人员有吸毒行为,未责令其停止驾驶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相关许可证。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不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职责的,由同级禁毒委员会或者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本文来源:法帮网(fabang.com)

第三篇: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解释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有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公安部 【颁布日期】 19950715 【实施日期】 19950715 【失效日期】【内容分类】 总类 【文号】

【名称】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题注】

全文

全文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的规定,现对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简称人民警察法,以下同)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一、如何理解、执行关于盘问、检查的规定

依照人民警察法第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经出示表明自己人民警察身份的工作证件,即可以对行迹可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检查。检查包括对被盘问人的人身检查和对其携带物品的检查。

经盘问、检查,对符合第九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将被盘问人带至当地就近的公安派出所、县(市)公安局或城市公安分局,填写《继续盘问(留置)审批表》,经该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继续盘问。“该公安机关负责人”是指公安派出所所长一级及其以上的领导人员。

对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根据被盘问人的证件或者本人提供的姓名、地址,立即书面或电话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并作出记录。在盘问记录中应当写明被盘问人被带至公安机关的具体时间,盘问记录应当由被盘问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当被盘问人的违法犯罪嫌疑在二十四小时内仍不能证实或者排除的,应当填写《延长继续盘问(留置)审批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留置时间延长至四十八小时。边远地区来不及书面报批的,可以先电话请示,事后补办书面手续。公安机关对于进行继续盘问和延长留置时间,应当留有批准记录。对被盘问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决定。批准继续盘问的时间和延长留置的请示以及批准时间均应当包括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对不批准继续盘问或者不批准延长留置的人,应当立即释放。释放应当留有记录,记明具体释放时间,并由被盘问人签名或者捺指印,不另发给释放证

明。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公安派出所、城市公安分局和县(市)公安局可以设留置室。留置室应当具备安全、卫生、采光、通风等基本条件,配备必要的座椅和饮水等用具。在留置期间,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被盘问人的合法权益,严禁对被盘问人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

对被盘问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或者治安拘留的,其留置时间不予折抵。

二、如何理解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六)项关于特种行业管理的规定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六)项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依照这一规定,确定特种行业的依据是法律、法规。

目前列入特种行业的主要有:旅馆业、刻字业、印刷业、旧货业(包括废旧金属收购业、信托寄卖业、典当业、拍卖业)等。

三、如何理解和执行人民警察法关于领导人员任职条件的规定

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二)具有政法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指挥能力;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四)经人民警察院校培训,考试合格。”

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执行关于人民警察领导人员任职条件的规定。在人民警察法实施以后,拟新任命担任县公安局一级及其以上各级领导职务的人民警察,应当依照该条规定的条件办理。现已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尚不具备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要采取措施进行培训达到规定的条件;经过培训仍达不到条件的要予以调整。

“具有政法工作经验”是指具有在公、检、法、司、安全等政法部门或者在党委、政府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以及主管过政法工作的经历。

四、上级公安机关如何撤销或者变更下级公安机关的错误决定

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其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依照该条规定,上级公安机关发现下级公安机关在进行侦查活动、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等执法工作中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安部制订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应当及时向该下级公安机关指出,该下级公安机关应当自行撤销或者变更原处理、决定;下级公安机关如果仍坚持原处理或者决定,应当向上级公安机关写出书面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审查后仍确认有错误的,应当以“决定”的书面形式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五、如何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为了避免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警察不听制止、可能利用职权继续危害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安全以及国家、公民利益,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评教育无效的人民警察,可以停止执行职务:

(一)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

(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的;

(四)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

(六)其他有必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的。

对有违法违纪行为,不听制止的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可以对其禁闭:

(一)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的;

(二)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的;

(三)酗酒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的;

(四)其他有必要采取禁闭措施的。

对违法违纪的人民警察需要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由其所在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对担任公安机关领导职务的人民警察需要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应当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十五天至三个月。对被停止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应当收缴其枪支、警械和有关证件等,不准穿警服和佩带警用标志,不准上岗执行职务。禁闭的期限为一至七天。对被禁闭的人民警察,应当收缴其枪支、警械,在禁闭室由专人负责看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禁闭室。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执行。

对被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人民警察,应当填写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登记表,连同随后作出的处理意见一并报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对于采取禁闭措施的,应当通知其家属。

第四篇:【每日一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办法》出台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每日一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办法》出台

2014年11月26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定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禁毒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推进我省禁毒工作社会化进程,提升各级各部门禁毒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我省毒品违法犯罪问题,坚决遏制我省毒情形势蔓延发展势头,促进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立法的背景

为加强禁毒立法工作,2004年我省制定出台了《湖南省禁毒条例》。《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推进禁毒人民战争,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国际毒潮泛滥加剧和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我省和全国一样,毒情快速蔓延扩散,吸毒人数持续增长,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禁毒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戒毒条例》。由于《湖南省禁毒条例》与新的禁毒形势不相适应,且一些具体条文内容与上位法规定也不相一致,2012年3月经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予以废止。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加强我省禁毒法制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毒品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自2011年开始,省公安厅、省禁毒办正式启动了禁毒地方立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经过省禁毒委、省公安厅、省政府法制办以及省人大法工委、法制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历经两年七个月的立法推进,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办法》列为立法出台项目。

二、立法的进程及特点

《办法》立法工作启动以来,省公安厅、省禁毒办在深入开展禁毒立法调研的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学习借鉴浙江、重庆、广西、海南等地禁毒地方立法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起草完成了《办法》(草案)。经省公安厅、省禁毒办、省政府法制办反复论证、修改,2013年9月10日,省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办法》(草案),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3月、2014年11月三次对《办法》(草案)进行审议,并于2014年11月26日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在立法进程中,省禁毒委、省公安厅、省政府法制办和省人大法工委、法制委、内司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开展禁毒立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立法听证会等形式,反复征求相关各单位对禁毒立法的工作建议,多方听取社会各界对禁毒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不断修订完善《办法》具体条款和规定,确保了《办法》的顺利出台。

此次立法时间跨度长、协调部门多、调研任务重、工作要求高,立法工作组历尽艰辛,克服困难,以顽强的精神和实干的作风向湖南禁毒法制工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从总体看,立法过程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时间跨度长。《办法》从2012年4月开始,历经筹备、论证、立项、调研、草拟、送审等环节,2014年11月省人大第三次审议通过,历时31个月。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二是调研范围广。为获取详实一手资料,立法工作组先后赴山西、宁夏、甘肃、云南、重庆、广东、海南、浙江等省区,省内深入长沙、益阳、郴州、岳阳、常德、永州等6个市州13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涉及国内立法工作先行省区和省内禁毒工作重点地区。

三是协调层级多。立法过程中先后组织了21次座谈会、4次专题征求意见座谈会、4次立法工作专题汇报会;专题向孙建国书记、于来山副主任、谢勇副主任、盛茂林副省长等省领导汇报立法禁毒,请示立法事项;广泛征求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近100个单位和部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四是具体工作细。立法过程中前后制定10个立法调研方案,组织12次修改立法草案座谈会,制作了17稿立法草案对照表,准备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等领导和委员代表汇报稿80批次300余份,草拟立法草案说明及相关报告文字130余万字。

同时,立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的阻碍和困难:

一是法律借鉴依循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行政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对禁毒工作中出现新的法律责任、法律定义和法律关系缺乏相应规定(如对于物流、快递行业发生涉毒案件,非法传授制毒方法等如何处罚的问题),存在法律空白和盲区,地方立法某些方面和领域缺乏上位法的依据和支撑。

二是职责细化分解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从总体上规定了禁毒工作的职责,但对于职能部门、单位、个人和社会的相关职责没有明确和细化(如禁毒委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的禁毒工作责任等),加之政府机构改革调整比较大,在地方立法过程中难以全面加以补充完善。

三是内容创新突破难。地方法规既要根据禁毒形势予以创新发展,又必须保持与上位法框架基本一致、章节体系相对平衡、立法原则和精神基本吻合,对于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尤其是上位法尚未明确的情形下,地方立法难以突破和创新。

四是工作保障规范难。由于立法原则和立法技巧的原因,涉及经费、机构、人员等禁毒工作保障以及考核督办、责任追究的体制机制等重点问题、具体问题难以一一考虑和纳入地方立法。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办法》共有六章四十六条。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省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全面规范,尤其在禁毒工作举报奖励、加强禁毒从业人员职业保障、落实邮政物流行业实名登记及验视制度、明确娱乐经营场所禁毒宣传义务、设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内容和亮点如下:

(一)在禁毒工作社会化方面,细化了禁毒工作职责任务,明确了禁毒工作方针,凸显了立法的重点和方向。《办法》在总则部分对立法目的、禁毒工作方针、体制、机制,经费保障和机构设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禁毒职责作出了总体规定,尤其是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上位法的基础上,对各级政府、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将禁毒举报奖励和禁毒工作者从业安全防范等当前禁毒亟需内容纳入立法规定。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二)在禁毒宣传教育方面,明确了宣传的主体、对象和职责,凸显了禁毒工作预防为本的立法理念。一是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禁毒宣传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二是针对禁毒宣传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等,规定了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第一次将未成年人的禁毒宣传教育、经营服务场所落实宣传措施等列入立法内容。三是明确新型媒体互联网等的宣传责任以及宣传新手段。

(三)在毒品管制方面,明确了“三品”管理、堵源截流等工作任务和方法,凸显了禁毒工作管理为重的立法理念。一是规定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既要加强协调配合,实行联网管理、动态化管理,又要实行可视化管理,增强管理的安全性。二是创设了物流、邮政、快递企业和报关单位在货物流通中应当履行的查毒义务的规定。三是继对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作出规定后,创造性地将房屋出租人、汽车租赁企业的禁毒义务纳入立法内容。

(四)在戒毒措施方面,细化了戒毒的种类和方法,明确了戒毒的主体责任和措施,凸显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的立法理念。一是对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内容以及责任主体作了相应规定,有利于实践中落实和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二是对设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作出规定,这在地方法规乃至国家法律体系中尚属首创。既以法制形式巩固了近年来湖南首创并走在全国前列的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经验做法,又保障和推动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工作在法制轨道和规范中运行发展。三是规定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待遇。四是针对时下逐步增多的“毒驾”行为作出规定。

(五)在法律责任方面,明确和强化了经营主体、相关企业涉毒情形和法律后果,凸显了重典治毒、依法治毒的立法理念。一是对物流、邮政、快递企业不执行验视制度、发现涉毒行为不按照规定报告的情形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二是对娱乐场所、经营服务场所涉毒的法律责任,分情形、分种类、分层次进行规定和处罚。三是对传播媒体、互联网运营商涉毒行为创设了相应处罚。

四、《办法》出台是依法治国在禁毒实践工作的体现和运用

在此次立法过程中,参与立法单位和立法工作者始终秉承“系统、科学、规范、实效”的立法精神,围绕“有效、管用”的立法目标,历经数次的调研讨论、修改完善,《办法》既符合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又体现了湖南禁毒工作实际,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都较强。《办法》鲜明的特色、务实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禁毒人民战争成果,提升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深入推进我省禁毒工作社会化进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站位高远。《办法》顺利出台之年,正值全国禁毒工作大事年。2014年,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办法》的出台不仅契合了《意见》对加强法制建设的明确要求,而且《办法》中对完善禁毒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吸毒人员管理、推进戒毒康复工作、强化毒品查缉堵截、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和禁毒工作保障等内容与《意见》高度一致,是贯彻禁毒上位法、中央关于禁毒工作决策部署和中央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的具体体现。这表明了《办法》立法的站位高、视野广、立意远,决定了立法的高质量、高成效。

(二)特色鲜明。《办法》在出台过程中,遵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上位法的框架体系和立法精神,借鉴了浙江、海南、广西等地的先进做法和立法经验,考虑了近年来我省毒情形势及禁毒工作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全面总结了我省近年来我省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省的毒情、社情、警情、民情和禁毒斗争的规律特点,从立法层面、时代视角、湖南角度提出了解决毒品问题的法制观点和规范。无论从立法的方法技巧,还是从法规的内容 3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形式看,《办法》切合了湖南禁毒工作实际,体现了湖南禁毒工作的特色特点,必将服务推动湖南禁毒事业向前迈进。

(三)服务实战。加强和完善禁毒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禁毒实战工作。《办法》中关于政府和职能部门禁毒职责、吸毒人员管控、戒毒康复措施、宣传教育体系、经营服务场所禁毒职责、禁毒从业人员职业保障、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场所建设、禁毒工作举报奖励、邮政快递行业验视要求等规定,都是针对、应对当前毒品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具体举措和规定。随着《办法》在全省的施行和实践应用,其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特点优势将逐步发挥出来,服务和推动全省禁毒工作影响和效果将逐步显现。实践将充分证明,《办法》的出台将成为湖南禁毒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湖南禁毒事业发展的新航标。

本文来源:法帮网(fabang.com)

第五篇: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一)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2007-01-31 10:14:35)转载

分类: 新法速递

【法规名称】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公安部文件

公通字〔2006〕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该法的正确有效贯彻实施,现将《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二○○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现对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一、关于治安案件的调解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的规定,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特别是对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如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公安机关都可以调解处理。同时,为确保调解取得良好效果,调解前应当及时依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以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分清责任。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交双方当事人签字。

二、关于涉外治安案件的办理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需要依法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的,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逐级上报公安部或者公安部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执行。对外国人依法决定行政拘留的,由承办案件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公安机关决定,不再报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对外国人依法决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并附加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的,应当在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执行完毕后,再执行限期出境、驱逐出境。

三、关于不予处罚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第13条、第14条、第19条对不予处罚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依法不予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有非法财物的,应当依法予以收缴。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作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超过追究时效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再处罚,但有违禁品的,应当依法予以收缴。

四、关于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8条规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并在第54条规定可以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单位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所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依法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明确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单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处罚,或者采取责令其限期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取缔等强制措施的,应当依照其规定办理。对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同时依法收缴非法财物、追缴违法所得。参照刑法的规定,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五、关于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可以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不投送拘留所执行。被处罚人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应当会同被处罚人所在单位、学校、家庭、居(村)民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进行帮教。上述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年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的情况,以其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正要执行行政拘留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或者执行行政拘留时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均不再投送拘留所执行行政拘留。

六、关于取缔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4条的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的,予以取缔。这里的“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是指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有关规定,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旅馆业、典当业、公章刻制业、保安培训业等行业。取缔应当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决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责令停止相关经营活动、进入无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扣押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等。在取缔的同时,应当依法收缴非法财物、追缴违法所得。

七、关于强制性教育措施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6条规定,对有“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行为,“屡教不改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这里的“强制性教育措施”目前是指劳动教养;“按照国家规定”是指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有关劳动教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屡教不改”是指有上述行为被依法判处刑罚执行期满后五年内又实施前述行为之一,或者被依法予以罚款、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劳动教养执行期满后三年内实施前述行为之一,情节较重,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情形。

八、关于询问查证时间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3条第1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这里的“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是指本法第三章对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设定了行政拘留处罚,且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可能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决定予以行政拘留的案件。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和第8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或者办案部门负责人在审批书面传唤时,可以一并审批询问查证时间。对经过询问查证,属于“情况复杂”,且“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案件,需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超过8小时询问查证时间的,需口头或者书面报经公安机关或者其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对口头报批的,办案民警应当记录在案。

九、关于询问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4条、第85条规定,询问不满16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上述人员父母双亡,又没有其他监护人的,因种种原因无法找到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收到通知后拒不到场或者不能及时到场的,办案民警应当将有关情况在笔录中注明。为保证询问的合法性和证据的有效性,在被询问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能到场时,可以邀请办案地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被询问人在办案地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友,或者所在学校的教师,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询问笔录应当由办案民警、被询问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询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十、关于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的治安管理处罚权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根据有关法律,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依法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治安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6条赋予了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对阻碍海关缉私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治安案件的查处权。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县级以上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对其管辖的治安案件,可以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海关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可以依法查处阻碍缉私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治安案件,并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的县级以上公安局应当视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其所属的公安派出所可以依法作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十一、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折抵行政拘留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这里的“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包括被行政拘留人在被行政拘留前因同一行为被依法刑事拘留、逮捕时间。如果被行政拘留人被刑事拘留、逮捕的时间已超过被行政拘留的时间的,则行政拘留不再执行,但办案部门必须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十二、关于办理治安案件期限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9条规定:“公

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这里的“鉴定期间”,是指公安机关提交鉴定之日起至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并送达公安机关的期间。公安机关应当切实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治安案件。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因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就不再调查取证。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逃,导致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无法收集足够证据而结不了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向被侵害人说明原因。对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应当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公安派出所承办的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报所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十三、关于将被拘留人送达拘留所执行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3条规定:“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这里的“送达拘留所执行”,是指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公安机关将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送到拘留所并交付执行,拘留所依法办理入所手续后即为送达。

十四、关于治安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对未经行政复议和经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和原办案部门的承办民警出庭应诉;对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原处罚决定或者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和行政复议机构的承办民警出庭应诉。

十五、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溯及力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4条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溯及既往。《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对其施行前发生且尚未作出处罚决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是,如果《治安管理处罚法》不认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下载【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每日一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