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的贴心人
残疾人的贴心人 康复工作的领头雁
2011-10-28---记木垒县残联理事长吴志刚
“残联是残疾人的家,残联干部是残疾人的娘家人。残疾人工作者要使自己成为盲人的眼睛、聋人的耳朵和嘴巴、肢残人的手和脚、精神障碍者的亲友、智力障碍者的智慧。”这是木垒县残联理事长吴志刚常对干部职工说的话。多年来,他一直认真践行着这几句话,始终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真心实意地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娘家的温暖。
2004年,吴志刚担任木垒县残联任理事长,他没有将自己看作是领导,而是乐于和残疾人打成一片。他以热忱的态度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当时木垒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才刚刚起步,许多康复项目和内容还未开展,他很着急,为了掌握第一手康复工作资料和康复工作情况,他深入基层、残疾人家庭,关心询问残疾人的康复、医疗等问题,对康复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他常常说:残疾人工作者要时刻以康复一个人、幸福一家人为工作宗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地耕耘在残疾人
康复工作园地上。
在他的积极争取努力下,2005年木垒县建起了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2007年建起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从而改变了过去木垒县无残疾人康复点和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局面。并相继在西吉尔镇、照壁山乡等2个乡镇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在木垒镇老城社区、老城社区等4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日间照料及娱疗站,使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渐向乡镇、社区、家庭延伸。
在木垒县残联的会议室悬挂着“扶贫解困为民忧、热心救助见光明”的锦旗,这是白内障患者常娥英康复后送给木垒县残联理事长吴志刚的。常娥英是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的一名村民。2006年在入户调查时发现常娥英双眼视物模糊,一问原来是得了白内障,但家庭困难无法承担手术费用,一直未做手术。他当即便说:“这可不能耽误,白内障必须要在成熟期做手术,否则会致盲。”回单位后他立即与昌吉州残联联系,实施“彭年光明行动”项目的昌吉州中医院眼科专家于2006年5月来该县进行了白内障术前筛查,经检查常娥英各项身体指标均达到手术条件,6月份成功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使她重见了光明。
吴志刚始终把康复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普及型假肢装配”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展各项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到了村级,达到了残疾人人人都有康复服务档案,使151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51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验配了助视器,机构和家庭康复训练达9500人次,为20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及矫形器,有22名听力残疾人享受了国家补贴项目验配的助听器,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269件。
吴志刚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赢得了所有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赢得了全县残疾人的真心拥戴,他多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这就是木垒县残疾人的贴心人,康复工作的领头雁,可亲可敬的木垒县残联理事长吴志刚,他用真心、爱心、诚心换来了残疾人对生活的信心,使一个个残疾人得到了阳光般的康复服务。
(木垒县残联桑会琴 供稿)
[责任编辑:管理员]
第二篇:残疾人的贴心人
感 谢 信
尊敬的白水县助残志愿者协会:
你们好!我叫张立升,家住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门公村五组,祖籍陕西佳县。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音乐,擅长吹唢呐、拉二胡,尤其喜好唱歌。曾在黄陵县隆坊镇成立红白喜事乐队,足迹遍布黄陵全县以及周边洛川、富县的大部分乡镇,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04年元月26日,在演出途中遭遇车祸,造成胸椎骨折,高位截瘫,离开了钟爱的事业。对我而言,生与死都很痛苦,而站在这两者之间的临界点上更痛苦。出了车祸以后的我自卑、懒散,没有情感,不敢见外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万念俱灰,觉得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这样折磨我?为什么不给我生存的权利?机会随之而去,活下去也是一种负担。
我们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关注,我们中的许多人正需要并热切期待着多方面的救助。家中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助残志愿者协会领导周小平亲自带领的助残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使我逐渐走出了病魔带给我的阴影,重新恢复了过去自信乐观的性格。周小平处长亲自带领着助残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来我家从精神上鼓励我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并给与我物质上的资助。特别是给我捐赠的轮椅和助残三轮车让我以后的出行更方便,并结合我的实际情况和我的特长给我送来了电子琴和二胡等几种乐器,帮助我成立了助残歌舞团,使我的特长能够得以很好的发挥。
有了助残志愿者协会的帮助,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好,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2009年6月9日我很荣幸代表渭南市参加了陕西省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歌唱比赛,获
得了殊荣。他们“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的办事作风,扎扎实实的志愿者助残行动,为我们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得我们众多残疾人的愿望得到了及时反映,需求得到了及时满足,困难得到了及时帮助,我在此感谢助残志愿者对我的扶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为我打开了一扇生活之门。“助残见真情、帮扶感人心”,今后我绝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希望。
助残志愿者对残疾人的关怀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我们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使我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我在真心感谢志愿服务者的同时,也更加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志愿者助残工作已经成为我们残疾人弱势群体感受党、感受政府、感受社会温暖的重要窗口。
他们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想方设法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助残志愿者积极呼吁全社会把我们残疾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关心我们的生活,激励我们的创业激情,在我们的生命中播下了爱和希望的种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观念在我们这儿已经深入人心,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让残疾人共享幸福阳光。正是因为在他们的努力帮助下,我们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各种困难才得到了切实的解决。正是因为他们怀着关爱弱势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热心,我们广大残友才真正得以有机会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车家塬张立升
2011年5月10日
第三篇:不离不弃,做残疾人贴心人
不离不弃,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
王健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建党90周年大庆来临之际,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回忆起往事,尤其是参加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以来的一幕幕经历,不禁心潮澎湃,思绪起伏,我深深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滋润和自己肩上重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人民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尤其是在社区工作更是这样。社区的工作本来就纷乱无头绪,要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更令人头疼。
一、安全隐患
曲振刚,男,现年33岁,家住上夹树街75号8单元801室。曲振刚患有精神分裂及肺结核(以空洞)多年,无业、未婚,单亲家庭,其监护人是其母亲吴淑兰。吴淑兰,现年59岁、无业,每月收入是已故老伴单位哈尔滨港务局轮渡公司240元的遗嘱补助。2008年5月吴淑兰向社区申请低保救济但区民政局以其居住的房子超面积为由未批(吴淑兰母子居住房子的实用面积为82.22平方米)。现在曲振刚的精神病越来越厉害,经常殴打其母致使吴淑兰不敢回家居住,更使曲振刚无人监管,整天在楼道庭院打砸、玩火,2010年1月29日,寒冬腊月曲振刚将家里窗户玻璃砸碎,被邻居发现及时报警,险些造成冻坏暖气的严重后果;3月15日曲振刚在自家门前用报纸、衣服燓烧放像机,楼道内毒气冲天,邻居及时报警,险些造成火灾;3月21日曲振刚用大石头将隔壁邻居的防盗门砸坏,邻居报警后,犯心脏病送医院急救;4月5日曲振刚将6楼玻璃全砸碎,掉下的玻璃与进楼的居民仅差半步,险出命案,居民愤怒联合起来到派出所报案,所长黄红伟说教按抚居民近三个小时,晚九点多 •将居民送回家;6月5日曲振刚用砖头将进院收废品一男子头部砸伤,缝合十余针;6月15日曲振刚将保洁员邵文瑞踹成腰伤,至使本院无人敢保洁;6月20日曲振刚将大花盆砸碎从8楼扔下;7月8日曲振刚在家里放火,楼上的邻居从排烟罩闻到烟味及时报警制止了一场火灾的发生……。曲振刚每天象个幽灵一样游荡在楼道庭院内,其母无力监管,街坊四邻惊恐万分生命及财产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大祸临头,社区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及人员寻求帮助均未有结果,难道真的要等到大错铸成的那一天吗?
二、扶残助残
2010年8月21日上午10时整,在曲线办事处春明社区办公室,召开了加强对精神残疾人曲振刚的监护及治疗协调会。
参加会议的有曲线街道办事处残联助理刘艳,办事处司法所任丽娟,春明社区书记王立军,主任霍淑贤,残协专职委员王建全,曲线派出所片警邱天,残疾人家属吴淑兰(曲振刚母亲及第一监护人),及曲振刚所居住的庭院楼道的居民。
曲振刚(男),现年33岁、患有狂燥型精神分裂症及空洞型肺结核,无业、未婚,住南岗区上夹树街75号8单元801室,单亲家庭,现与与母亲吴淑兰一起生活。曲振刚母亲吴淑兰现年59岁、无业,靠每月240元遗属补助生活。曲振刚经常殴打其母致使吴淑兰不敢回家居住,使其母亲对他丧失了信心,更使曲振刚无人监护,整天在楼道庭院打砸、玩火。街坊四邻惊恐万分生命及财产岌岌
可危。由于精神病人曲振刚同时患有肺结核,精神病医院不收治患有传染病的精神病患者,又由于结核病防治医院又不收治同时患有精神病的患者,这样给曲振刚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面对如此的不幸,如此庞大的费用,我们只有依靠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给予援助,才能让暗淡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灿烂的生机!现经办事处和社区及家属研究决定在患者曲振刚家南岗区上夹树街75号8单元801室设立家庭病床为患者曲振刚进行治疗,同时曲线街道办事处、曲线派出所、残疾人家属吴淑兰(曲振刚母亲及第一监护人)签订了三方责任协议,以家庭为主体,协调曲振刚家街坊四邻,积极耐心的做曲振刚母亲的工作,让曲振刚重新感受到久违的母爱。以办事处和社区为依托,街道和社区对曲振刚不离不弃在生活上和治疗药物等各方面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向有关上级部门申请治疗经费,聘请专科大夫帮助制定治疗计划,上下形成扶残助残新风尚。
整个会议由春明社区主任霍淑贤主持,办事处残联助理刘艳做了现实情况说明和救助措施及要求。残疾人家属吴淑兰(曲振刚母亲及第一监护人)对在场的同事及有关单位表示感谢,居民代表郭也做了发言,对曲线街道办事处和春明社区及派出所表示感谢,他说特别要感谢的是办事处残联助理刘艳同志,为精神残疾人曲振刚用私家车跑医院、跑材料、打报告申请治疗经费。使我们老百姓很感动。这说明了曲线办事处和春名社区,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有高度、有深度、有速度、有力度。
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是对我们的最大奖赏,相信爱会改变世界,相信爱会创造奇迹!
三、为了灿烂的笑脸
帮助残疾人拓展生活空间;帮助残疾人营造参与机会;帮助残疾人实现生命价值,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残疾人不只是嘴边的一句口号;让残疾人明确感觉到您是真诚的、善意的、是平等的!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残疾人的生活一定会少一些障碍,多一些光明。
我辖区精神残疾人曲振刚有时经常犯病,继而和邻居产生纠纷甚至发生事端,还经常殴打其母亲,致使其母亲吴淑兰不敢回家居住,其母亲渐渐的放弃了曲振刚。为此曲振刚的母亲经常感到烦恼和压抑。面对陷入无助她,所在的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王建全先耐心的倾听,安抚她的情绪然后把她家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办事处残联助理刘艳,刘助理先后多次联系医院和区残联为曲振刚制定治疗计划和三方协议,使得曲振刚的母亲非常感动,她说是你们的关爱行动改变了我,外人都对我儿子这么的帮助,作为曲振刚的母亲我一定要把孩子监护好,曲振刚的母亲吴淑兰在接受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帮助后,也积极努力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为了贴补家用,她就在离家不远的早市上,买酸菜。街道残联助理刘艳得知此事后,千方百计的积极想办法,多次利用自己休息时间起早来到早市场,协调工商和有关部门,为她免去了一切费用,曲振刚母亲非常的感动,她连声道谢:刘助理真是个大好人。刘助理说不用谢只要你有微笑,生命就会有希望,为大家服务是我应该做的分内事。
几年来,刘助理实实在在地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她为残疾人作出的贡献是发自内心的,她的工作和行动赢得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高
度称赞合群众的好评。
这件事不禁感动了患者家属和周围邻居,也感动了我。作为社区的一员,要向我们助理刘艳那样,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有高度、有深度、有速度、有力度。
明媚的春光,孕育着无限生机。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做好党和残疾人的纽带,使党的阳光普照到每个残疾朋友的心中,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
第四篇:贴心人演讲稿
践行八种风气做群众的贴心人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们、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八种风气”,做群众的贴心人》。
弹指一挥间,我到胜利街社区工作已有一年多了。一年多时间的基层工作,让我从当初认为社区工作位不高、权不重的幼稚,转变到如今深深地爱着社区事业;让我从当初有过的拿着“320”下海闯荡的念头,转变到如今心甘情愿地投入社区建设。这中间,我曾有过灰心与迷茫,曾有过动摇和徘徊。然而是什么让我的思想有如此大的转变,让我对社区工作的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坚?
正是她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精神激励了我;正是她们把“八种风气”作为价值理念来信守,作为道德标准来尊崇,作为自律守则来践行的信念感染了我;正是她们对社区事业赤诚肝胆、执著追求,永远保持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行为鼓舞了我。
她们,就是胜利街社区战线上的“铿锵玫瑰”,一个优秀的女共产党员群体,一支“红色娘子军”。熟悉的同志们都知道,胜利街社区的女同志多,从书记、主任,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是女性。而正是这支娘子军,巾帼不肯让须眉,用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美地诠释了“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在她们中间,有着这样一位女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人民公仆为人民”的诺言,用自已的真诚和热情去感动和温暖周围每一个人。她,就是社区党委书记史光珍。她常常说:“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她正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中山路的一位孤寡老人陈守芳突然病重,史书记知道消息后急忙往他家奔去,由于下雨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她顾不了疼痛,咬咬牙爬起来继续赶路。当她到达老人家时,发现老人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已经奄奄一息了,史书记急忙背起老人,一瘸一拐的往医院赶去,每走一步受伤的脚都伴着钻心的疼痛,一路上老人的粪便流了她一身。经过抢救老人总算脱离了危险,她又找来毛巾为老人擦净身上的粪便,并且一直守在老人身边。在老人醒来后看见史书记疲惫而微笑的脸,禁不住老泪长流,他紧紧的抓史书记的手,不停的说:“闺女啊,我的好闺女!”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社区居民们就给史书记取了个外号叫“史国知”。
在史书记的带领下,胜利街社区的工作人员紧密团结,在实际工作中,热心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践行着“八种风气”。
社区主任刘巧蓉,在抢险救灾工作中,面对大火毫不畏惧,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第一个冲进火海进行扑救,当时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社区最年轻的干部罗霁,低保户肖武兵癫痫病突然发作,罗霁在送他到医院的途中,被病人抓得浑身是伤,她强忍伤痛,眼含泪水,却没有说出半句抱怨的话,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买来可口的饭菜。
其实,她们也是很普通的女性。在家里,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衣,件件都很优秀;丈夫的事业成败,孩子的学习好坏,父母的衣食冷暖,事事都记在心上。但是,在事业和家庭这架天平上,她们却始终倾斜于社区的工作上,倾斜于社区的居民身上。常言道:做女人难,如要想成就事业,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女人,她们要比男人多付出七分汗水、八分勇气、九分毅力、十分艰辛。但胜利街社区的女党员们却发出了铮铮誓言:“宁可有愧于家人,也决不有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一路跋涉、一行脚印,一片真情、一份回报,正是由于社区干部的无私奉献和真心关怀,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上级的肯定,才让群众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把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迎来了社区今天安定、温馨、和谐的新局面。80多岁的孤寡老人温继冬还为社区送来“排忧解难,胜似刘玉儒”的锦旗。胜利街社区也多次被省、州、市表彰为先进单位。
真的,我身边的每一位的女党员、每一件平凡的工作都在时时刻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权力是好,好就好在它可以让你高高在上;金钱是好,好就好在它可以让你极尽享受。但是,她们的这种精神和责任、她们的这种奉献和追求,却是权力和金钱买不到、换不来的。
是的,她们的岗位平凡无奇,她们的行为质朴无华,她们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也未必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个个普通的人,这样一件件平凡的事,这样一曲曲沁人心脾的乐章,激励和坚定着我为社区事业奋斗一生的信仰,才将我们的“心”空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谢谢大家!
第五篇: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记仪征市政协常委、民革仪化支部主委程兵
2013年11月9日,天气晴朗,程兵和朋友们来到仪征市红山体育公园准备坐游船游玩,只见湖面上,游船穿梭、欢声笑语、碧波荡漾。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从湖中传来,程兵转身一看,只见白色的碎片像下雨一样摔落在湖面上,原来一艘游船爆炸了!巨大的响声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这时的现场安静得可怕!程兵疾步跑到岸边,朝湖面望去,一个橙色的影子浮出水面,啊!是个孩子!他的头转动了一下,左手臂使劲划了一下就不动了!程兵根本不识水性,可他救人心切,恨不能在水面上奔跑!他迅速观察四周,发现岸边还停着一排游船,船头对着湖边,系在缆桩上。说时迟那时快,程兵生生扯断了缆绳跳入了游船!在岸边游客的尖叫声中毫不犹豫地驶向落水者…
把两个落水者送到岸边,程兵却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那年程兵被仪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他就是程兵!是扬州仪征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民革仪征总支副主委,仪征市政协常委。他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但他的种种事迹却在当地广为流传。
高邮市甘泉村有个女孩叫张晓云,8岁时母亲因车祸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每月只有800元的微薄收入,连母亲医药费都不够支付,在这风雨飘摇的家庭里,懂事的张晓云想选择辍学来减轻家里的负担。
一天,她接到一个亲切的电话:“孩子,你一定去要上学,家里有困难,我来帮!”这是和她素未相识的程兵叔叔打来的。张晓云紧紧地抓着电话,深深地感到了一种温暖!在甘泉村村支书的支持和帮助下,张晓云放弃了辍学的想法。“谢谢,谢谢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听着孩子的话,程兵笑了。
张小云是一个先天性血管瘤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的血管瘤肆意疯长,已经影响到她的生活,两条腿明显有长短。程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带她寻医问药,终于在民革扬州市委的协调下,联系到了苏北医院的专家。专家对她的病情进行了仔细会诊,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治疗方案,在苏北医院专家们的精心治疗下,张小云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很快又步入校园了!
多年来他帮助的困难群众数不胜数,其中有下岗职工、残障人士、五保户、低保户、孤寡困难老人和贫困边远山区的群众。
前不久,兰州拉面店的老板哈桑突然带来了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小伙低着头,安静地坐在沙发旁边的凳子上瑟瑟发抖,他上身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裤子的颜色已经分不清了,鞋子沾满了泥土,脚上也没有穿袜子,眼神里充满了无助、焦虑甚至有点怨恨,简直像个街头的流浪汉。
他叫艾力,来自新疆和田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老婆在家种地,还要抚养年老体衰的父母和两个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由于经济条件差,没有及时的治疗,病情很不稳定。沉重的家庭重担落在这26岁维族小伙的肩上,他是全家的希望!今年,他家的红枣、核桃、葡萄干喜获丰收,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仪征这个陌生的城市,当他看到仪征的菜市场人头攒动,顾客摩肩接踵,心里特别高兴!我的干货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艾力高兴得都想跳起来!可是事与愿违,由于艾力的汉语水平不好,很难和当地人交流,加上他没有摊位,属于非法经营,买卖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出门在外吃饭、租房、运送货物,什么都要花钱,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病危的电话彻底击垮了这个原本坚强的艾力,家里急需救命的钱啊!可是现在的他已经身无分文了,就连手机都卖掉了,他紧紧抓住程兵的手焦急地说:“帮我回家!我要救我的妈妈!”
看着艾力焦急期待的眼神,“帮艾力回家”这个念头立刻在程兵脑海里盘旋起来!怎么办?还是先解决艾力回家的问题,他先后拿出了4万元现金买下了艾力所有的存货!并在“12.5国际志愿者日”这一天把艾力送到南京禄口机场,当天晚上他接到了艾力的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了艾力滚烫的感激之情!很快,程兵发起了一场“帮艾力回家”的爱心义卖公益活动!一群
群爱心人士汇聚到了一起,称重、包装、义卖!搬运、送货、朋友圈!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你10斤、他5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今年是新疆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次义卖活动影响力很大,很快扬州晚报报道了这则新闻、江苏文明网、中穆网、中伊协官网等网站头版刊登了“帮艾力回家”,为民族团结播撒了正能量!
他随爱而行,因爱而乐!
他助人为乐的事迹数不胜数,《团结报》、《中国石化报》、《江苏老年周报》、省委统战部《挚友》、《江苏民革》等对他进行了专门的报道,他被评为民革扬州市委“民革好人”、扬州市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民革江苏省委、民革中央“优秀党员”。
浦西(迎江)居委会是民革仪征总支部结对共建的社区,是程兵和民革党员们经常去的社区。
“徐键、树山,小区这几天交通和环境有点乱啊,我们一起去帮帮忙!” “朱安、联国啊,这么热的天燃气安全一定要给大家提醒下,还有些管道也不太好了,走!”
“老孙、化昆,快过节了,孤寡老人肯定挺难受的,我们去看看!” 在老旧小区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谁家的地漏堵了,谁家的灯不亮了,谁家的暖气漏水了,只要是困难群众需要的,程兵总是第一个赶到。安检大院都是一个个简易平房,那里还住着几十户老职工,房子年久失
修,屋面的瓦缺失损坏了,木制的窗户大多腐朽甚至脱落,住在那里的大多数是家庭贫困的退休职工,很多人家里摆放着接雨水的盆盆罐罐,程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久他带来了他的施工队,为27户家庭安装了崭新的铝合金窗户,为五栋旧房子补齐了大瓦,人们由衷地夸赞他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他的影响下,民革仪征民革总支和仪化社区共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5年仪化迎江(浦西)社区被中国石化评为4A级模范社区,共建工作更受到了中石化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与善同行、与爱相伴,善待家人,回报社会。现在的程兵是开心的、是快乐的!但他的创业路并不平坦,也曾历尽艰辛!
2001年,为了支持国企改革,也为了挑战自我,程兵放弃了稳定的国企机关的工作,投身创业大潮!
艰难创业,困难重重。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十几年来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防水工程的专家,他自主研发了“聚合物弹性防水材料”,“聚合物防水防腐砂浆”,为中石化仪化公司解决了聚酯脱盐水池防水、仪化游泳馆泳池防水、乙二醇储罐基础防水、帮助核工业部华兴公司完成了高难度的仪化东丽薄膜工程地下风机房伸缩缝堵漏项目。如今他的业务已经扩大到土建安装和设备检修领域,他工作严谨、精细管理、诚实守信赢得了甲方单位的广泛好评。
他常常说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政协委员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他的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都是高质量的,在“关于整治引水河污染问题”的提案中,为了了解仪化引水河和三八撇洪沟的污染情况,他和相关社区的同志一次一次去现场查看污染源,将一个个排污口拍成影像资料供有关部门参考,受到了主办单位和相关社区领导的好评。他的“关于整合我市船舶建造资源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教育”等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他多年来他帮助过的贫困学子、残疾人士、老弱病残近百人,为社会提供公益援助近千人次,个人出资数十万元。
他的事迹影响了身边很多人,越来越多的民革党员、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服务中。
看着他忙碌却又快乐的身影,有人问他,你这样图个什么?他说:“人要饮水思源嘛,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当然更要回报社会啊!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更要用实际行动为身边困难的居民朋友提供帮助,为社会不断地输入正能量,这样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大爱助力中国梦
——记扬州市政协委员、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教授级高级教师常国庆
在新华中学教科室主任、教授级高级教师常国庆的办公桌上,我们常能见到天南海北寄来的卡片,上面写满了祝福与感谢。“老师,谢谢您!因为您,我不仅喜欢上了数学,更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老师!是您鼓励我要大胆筑梦,勇敢追梦,所以当我快要被困难打倒时,总会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每当看到这些,常老师都很陶醉,骄傲地说:“爱学生和被学生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不久前,一份来自加拿大的“幸福”悄然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照片中的年轻人青春洋溢,高高地举着“加拿大十大杰出华人青年”的奖杯,眼神中透露着淡然和自信。别看照片上的年轻人如今阳光乐观,在学生时代,却曾是个“问题少年”,上课不专心听讲,成绩糟糕,还结交了一批不良少年,整天惹事生非。当初,常老师接手这个班时,就有老师提醒他:小刚你就别管了,只要上课不捣蛋就行。可他却摇了摇头,坚持要试一试!因为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于是,他开始了对小刚的“严加管教”,不仅在课堂上时时提点,还在课后单开“小灶”查漏补缺。在他的帮助下,小刚的成绩竟然奇迹般地提升了许多。可惜好景不长,小刚“故态复萌”,一连几天都没来上课。常老师不愿意放弃,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市
里的网吧、KTV和游戏机室,终于在某个网吧的角落里,找到兴致正浓的小刚。看到他走进来,小刚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恼怒”,一下子挣脱了常老师的手。常老师毫不理会,拉着小刚径直往外走,走到门口,他再也压制不住怒火,厉声斥责道:“你就想这样一直下去吗?每日流连于网吧、游戏厅,跟那些坏朋友为伍?”话语虽重,却击中了小刚脆弱的内心深处,小刚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苦,放声大哭了起来:“离婚的爸爸妈妈不要我,现在奶奶又去世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疼我,爱我了,我努力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常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一把抱住了痛哭的小刚,激动地说:“常老师……常老师疼你!”第二天,为了彻底断绝小刚与那些坏朋友的联系,他一上班就在学校为小刚安排了住处,并一次性交清半年的伙食费,以后每个周末,他还将小刚带回家中,添置衣物,改善伙食,辅导功课,促膝谈心,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在他的帮助下,小刚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最终考取了东南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小刚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常老师的面前,动情地说:“常老师,谢谢您在我最彷徨时给予温暖,将我从泥潭中拽了回来,让我相信我还有未来,还可以拥有梦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
小刚的故事只是常老师关爱学生的一个小小缩影,他常说:“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一位教师唯有对学生付出爱,才能得到学生的爱与尊重,一位教师唯有对事业付出爱,才能得到事业的满足与回馈。常老
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以来,他给予学生浓浓的爱,默默资助十多位学生完成学业,不求回报;他投注给事业真挚的情,培养青年教师不遗余力,毫无保留。
作为扬州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他言传身教,带领年轻教师一步步实现着他们的“教学梦”。“常老师,我自小就立志做老师,但是教学一年了,我站在讲台前依然很紧张,离开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现在我没能转正,编制也弄丢了,或许我真的不适合做老师,还是转行算了。”这是一位名叫李明的青年教师面对教学困境时对他说的话。他听到后,拍拍李明的肩膀说:“年轻人,别气馁,梦想应该坚持。你很有才华,只是教学经验不足,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可以让我帮助你吗?”李明喜出望外,立刻打消了“改行”的念头,跟着常老师的思路,坚持每天先听课后上课,每天写教学反思,然后反复跟常老师交流,一点一点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慢慢地,李明成功地走出了教学困境,不但自己考回了编制,而且成为了学校数学教学的顶梁柱,连年参与高三年级的任教工作,2014年还被评为扬州市“教学能手”。拿到市里表彰的时候,他激动地对常老师说:谢谢您坚持来听我的课,帮我修改教学反思,给予我启发和鼓舞。没有您,我或许这辈子就跟梦想插肩而过了。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让教育事业后继有人,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这是常老师的梦想,也是他一直坚持的事业。2011年,他当
选为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又把这份事业延伸到了盟内。2014年,贵州省榕江县宰荡村加所小学孩子们把心愿告诉了他:“我们这里有一种动听的音乐,它叫侗族大歌,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村里祖祖辈辈传唱的文化瑰宝,我们的梦想是要把它唱出大山,唱出国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但我们这里地处偏僻,经济条件很不好,学校没有钱买电子琴、广播系统等教学设备,全靠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真的很辛苦......”孩子们炽热的梦想打动了常老师的心,他立刻组织扬州民盟新社会阶层联谊会的盟员们筹措资金,组建队伍,购买了电子琴、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和一套校园广播系统等设备,于2015年元宵佳节,踏上了远赴贵州的征程。由于学校地处偏僻,又有大量的器材需要携带,他们没有办法选择更加快捷的交通工具,只能扛着大包小包坐上了西行的普通火车,历经一天一夜方才到达贵阳,但这里离宰荡村还有千里之遥!常老师又将所有设备和人马安排进了面包车,继续前行。可惜,天空不作美,他们刚出发,就下起了雨,山路崎岖,加上雨天路滑,他带领的社会服务队只能缓慢前行,其中一段26公里长的山路竟然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宰荡村后,常老师顾不得身体的疲惫,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设备安装和调试,他发现加所小学的老师对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不熟悉,又决定当晚增加设备使用培训课程,对该校老师分别进行了投影仪、广播系统和电脑的专业培训,并承诺随时为该校老师进行电话答疑。当一切准备就绪,侗族大歌的声音通过崭新的广播系统响彻整个村落时,他才松了口气,感慨万千地说:“能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为实现山区孩子的梦想做点事情,再辛苦也值得!”
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国人梦从未如此清晰。而要想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大爱千秋,师者无痕,常国庆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肩负起沉甸甸的责任,用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生动诠释着为人师者固有的师德和大爱,为中国梦画上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让我们为“大爱无疆”的“最美同心人”常国庆老师喝彩!
从秦岭走来的创客——“爬山虎”
——记民建会员、江苏爬山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均
我1985年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与商洛交界的秦岭大山里,从我有记忆起每天就是跟着比我大几岁的小孩上山下山,放牛放羊。在那个时候,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我看到的这个样子。后来父母希望我能上学,受到好的教育,就通过他们朋友的介绍,去渭南抚养一对没有子嗣的老人,于是我跟随父母到了渭南,离开山区那一天的场景经常在我梦里出现,真的是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眼泪不停的流,因为最疼我的奶奶还住在这里,她不愿意跟我们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去,再见到奶奶。从山路走到马路后,父母就拉着架子车,我跟在旁边走,一直走出了大山。到了渭南后,那对老人给我取了新的名字,叫张第,所以我在渭南生活的10多年里,别人都不知道我叫胡彦均,直到高考前需要办理身份证,户口本上依然是胡彦均,于是我就叫回了原来的名字——胡彦均。跟随父母到渭南后,我惊讶的发现原来世界不仅仅只是山!在那个时候蒙蒙胧胧意识到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更多惊喜,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2005年我如愿以偿,考进了扬州大学。在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开启了我全新的人生。由于家里条件实在太差,自入校之日起,我就开始了勤工俭学,在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期间我做过服务员,促销员,做过招生代理。
在2006年,大二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扬州福斯特大学生服务公司,这算是扬州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大学生服务有限公司。这次创业的经历,虽然没能积累出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极大程度培养了我的商业触觉,坚毅的性格和包容的心态,还有一些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学毕业前,我并没有选择像我的很多同学一样去找工作,而是背包开始了我的创业调研旅程,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义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各地政府对计算机相关行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所以当时我就想我也要做计算机相关的产
业。那会正好有一个朋友在做纸质地图的标注业务,我就想如果我把整个中国做成三维立体地图,每家商户收一点点钱,那也可以成就亿万资产!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我创业和奋斗的激情,也令我激动得彻夜难眠,于是在毕业的那年8月份真正开始了我的创业征程。真正创业后我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何等天真,就像中国有13亿人口,每人给你一毛钱,你就是亿万富豪一样。
虽然在互联网上做三维立体地图的想法最终因为客观因素,没有实施起来,但却让我逐步接触到了三维人才培训。于是我们就以教育为突破点,开始做三维技术的人才培训业务,并先后与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科技学院等高校开启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三维数字创意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五年下来,公司培养的人才总计有800余人!整个公司2012年之前只在做教育。后来由于技术更新太快,我们意识到如果没有制作团队为教育提供新的案例支撑,学生学到的东西会逐渐落后,所以开始筹备制作公司。但是自己从零开始搭建团队又太慢,最快的方式就是收购,所以陆陆续续以换股的方式整合了3家小企业。在扬州这样的城市,说服别的公司被整合收购,其实整个过程也充满艰难,我们当时把扬州跟三维技术相关的公司基本都找了出来,然后逐一打电话。记得第一次去一家公司拜访,我们去的时候,一进门就震惊了,那家公司总共有13个人,老板坐在靠墙的位置,所有员工的电脑屏幕都面对着他,一览无余,我不知道在那种环境下,那些员工是什么样的心情。然后我坐在老板旁边,给他讲做企业一定要整合,希望我们双方能合并,一起做更大的事业,但这位兄台自始至终没有离开电脑,后来讲到我自己都无趣了。这就是第一次的拜访,失败告终,后来总算有一个小团队愿意跟我们合并,就这样陆陆续续合并了三家公司,于是团队有了,业务也有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我们内部形成四大事业部,教育事业部,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数字展陈事业部,研发事业部,并在北京和河南洛阳设立公司,员工达到180余人。我记得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不行,不可能成功,那个时候我很坚定的对仅有的几名员工讲,我们
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差,我们要坚持,证明给他们看,我们可以成功,那个时候我心里无比坚定!现在当公司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很多人觉得我们做的很好的时候,我觉得坏了,我们要冷静。我对团队讲,我们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距离大家想象哪个好还差太远。我觉得创业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的认清自己,戒骄戒躁。
创业这几年,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只要做好四件事,找钱,找人,找方向,搞整合就够了!
关于找钱,一定是在有钱的时候找钱,去融资,而不是没钱了,才到处去找钱。当然这可能也跟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系,穷怕了!忧患意识比较强!
关于人才,有一次跟一个企业的朋友交流,他每天都很忙碌,一个人掌握公司的命脉,他说请不起那些人才,说人才太贵了,动辄几十万的年薪。我给他讲,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作为创业者一定要让自己从琐碎的事情中抽离出来,不断去寻找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真正让优秀人才的汇聚在你周围,一起为这个事业去奋斗。没有请不起的人,只有付不起的诚意。人才看似很贵,但其实是最便宜的。
关于整合,我觉得创业者一定要有资本家思维,就是收购,整合!我们最近收购了一家测绘科技公司,2004年成立,具备测绘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四个乙级资质。如果完全靠自己发展,要具备这样的资质可能需要很多年,但通过整合收购,可以让公司的发展快几年。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有理想,关于理想,我想讲真正的创业者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因为你的理想足够大,才能够承载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的理想。理想跟你所处的地理位置没有关系,很多北京的朋友说,在扬州那样小的城市怎么实现你那么大的理想,我说能否成就一番事业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
以上是我人生的经历和这几年创业的一些感悟,好像没有关于民建的话题,其实我觉得这种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就是我们民建企业家的精神,接触民建很偶然,融入之后我觉得也是必然。我是在2014年成为民建的预备会员,在2015年5月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建会员。与民建接触的一年多时
间里,但已经真切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会员的热情,在平时参加培训、调研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地学习、思考、奉献,自身也得到了提升:不论是成为顺风车公益基金委员会的公益行动负责人,还是荣获团市委省文明办“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扬州市十佳青年创业之星”、“扬州十大新闻人物”、“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我在不断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民建会员努力。我想,作为年轻的民建会员,一个草根创业者,我将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在努力办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认真履行会员职责,做好民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扬州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真·爱”路上的追梦人
——记广陵区政协委员、民进广陵区综合支部主任、汶河小学副校长余耀
他是一位小学教师,但在他的日历里却没有寒暑假;他每年都书籍出版,文章发表,却没有一分钱的稿费积余;他生长于扬州,工作于扬州,却走过千山万水;他的儿子刚刚考上大学,但他同时更是无数山里孩子的“图书爸爸”。他就是余耀,一位“真·爱”路上的追梦人。
受父辈的影响,余耀从小喜爱阅读,少年时代的休息时光常常是随父亲泡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文字是固态的,扣人心扉;文学是液态的,滋润心田;文化是气态的,让我们在里面自由地生长。”余耀在阅读中长大,现在,他把文化带进课堂,带给学生。余耀是一位招聘教师,没有受过正式的师范教育。或正因为此,他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出格”进行大胆地尝试。他的语文课,学生爱上、爱学,在课堂上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有学生甚至是因为喜爱他这个人,才渐渐喜爱上语文这门课的。他们认为老师知识丰富,谈吐优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2012年,余耀调入汶河小学,参与北柳巷正谊书院的复建工作。为了重振正谊书院,他秉承董仲舒的治学理念“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让教育回到本源状态,脱离对教育规模的追逐,而把中国文化带到校本开发和建设中,努力打造适合儿童的学习软环境。他把阅读还给孩子,以“语言的经典”切入,点燃孩子传统文化传承的内核。走进正谊书院,“青砖黛瓦董子祠”的明清风貌令人沉醉,正谊明道传经典的治学氛围使人着迷。我在与北柳巷校区的学生们交流时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正谊书院,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小男生还跳起来说:“超级喜欢!”余耀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成果可见一斑。
余耀的儿子不上补习班,不开夜车,今年顺利考上了南京工业大学。“做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理工男”,是进入大学后发给老爸的一则短信。余耀将其归功于阅读。余耀说,他要做一名点灯人,通过阅读这条途径为更多的孩子点燃心中的明灯。2003年,他结缘“亲近母语”,成了“经典诵读”项目的负责人。2006年,他应邀参加“亲近母语西部行”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来到陕北延安,亲身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对书的热情和向往。他发现天下所有孩子的眼睛都是一样的明亮,没有理由让大山阻隔孩子的视野。于是下决心要用阅读打开孩子的“眼”和“心”,尽自己所能,为山里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于是和国内著名的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合作开始了“爱心旅程”。2008年,贵州毕节、赫章和织金;2009年四川汶川、马尔康;2010年,四川内江;2011年,青海玉树、四川石渠;2012年,四川崇州;2013年,湖北秭归;2014年甘肃张掖、肃南;2015年贵州正安、金沙。每年暑假,他都会自费去不同的山区,带上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书,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上课,同时帮助培训当地的老师。9年间,他教过的山区儿童超过2000名,山里孩子亲切地称他为“图书爸爸”。
在他的讲述中,最为震撼的是四川省石渠县阿色村小学的情景。那里教室极其简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普遍是三个孩子挤在一套破旧桌凳的天地里,有个别凳子上甚至挤了四个小孩。课上甚至有小孩专注于听课而不慎从板凳上跌下。课间,当余耀将随身携带的少许课外书送给孩子们时,原本嬉闹的孩子们看到书居然那么快安静下来,围坐成几堆,那么新鲜那么小心地翻看着课外书,尽管孩子们识字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图书的那种热情。
最为艰辛的是2009年四川马尔康之行。那时“5.12”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原本就难行的 “蜀道”更是难于“上青天”。彻底关大桥由于暴雨引发发生山石滚落被砸断,差一点儿影响了行程。崎岖的山路,颠簸的路面,摇晃的汽车,从成都到马尔康虽只有350公里,这一路却整整走了12个小时。余耀说,那一路他的心就没有放下来过。
最感动的是在甘肃兰州。兰州是个回民聚居地,有许多穆斯林。余耀应邀去一个回民孤儿院,为那里的留守儿童讲故事。见到那些孩子,有说不出来的心疼。小小的年纪,却要经历人世间最沉重的“生离死别”。余耀告诉我们,他为孩子讲的是那本著名的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当他轻轻地在一个孩子耳边小声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孩子的眼里立刻闪现出一
种亮光来,一个一个在孩子的耳边传递着,教室里满满的都是爱的气息。我想,人世间的“大爱”不正是余耀这样的充满“大爱”情怀的人士传递下去的吗?
2012年,余耀当选为民进广陵综合支部主任。在就职演讲时他说:“我们都向往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生活,而文明离不开仁爱这一前提,‘仁爱’是我们的民进精神!作为支部主任,我要带领大家将民进阳光般的温暖关爱奉献于社会。”在他的带领下,民进广陵综合支部的社会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四川省石渠县阿色村小学的孩子们捐赠图书和文具;向结对社区捐赠1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到仪征安养院看望、捐助残疾儿童;开展助残爱心捐赠活动。余耀和他的支部成员一起,以自己的真情书写着“大爱”。2012年民进广陵综合支部被民进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光荣称号。今年余耀又被民进中央评为“民进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真·爱”梦想的路上,余耀一路播撒爱的种子,砥砺前行。
低调助学十余载
爱心长跑不止步
——记仪征市优秀农工党员李捍东
每一个晨光微露的清晨或晚霞满天的黄昏,在滨江小城体育场的跑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位中年男子的身影,他瘦瘦高高、脸庞黝黑,穿着一件褪色的运动服,他是一名马拉松选手,曾在省级以上的马拉松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他更是一名爱心长跑者,十三年如一日,默默资助30余名贫困学生,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义举才被人们发现。
他叫李捍东,今年50岁,为人谦和,生活朴素。是仪征市商务局外贸管理科科长,也是一名优秀的农工党员。
他曾是异乡人,22年前,作为一名高学历人才,他从古城西安被引进到滨江小城,在仪征的外经贸口一干就是22年,如今,他乡是故乡,22年,一场工作的长跑,每天都在进行,清晨,单位出现的第一个身影是他;华灯初放,又是他最后一个离开。2005年,他因为工作突出被提拔为商务局外贸管理科科长,负责全市对外贸易经营权办理等多项工作。工作中他不仅自己带头干,同时也无私培养新人,耐心讲解,主动传授实践经验,帮助新人更快成长。无论同事、还是他服务的对象说起他,不仅仅是钦佩,更多的是他的那种带着暖暖情意。
这份情意不仅绵延在他22年的工作长跑中,还在一度静默的13年爱心长跑中。这次长跑的起点从2002年开始: 2002年的一天,他看到电视里播出“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贫困山区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短片,片子里孩子们那种渴望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他说,“将心比心,当年我读书,一直读到研究生,家里的负担相当重,也是靠亲戚朋友的资助和自己的勤工俭学才完成学业。如今我有了一定能力,资助这些孩子们几百块钱,也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第二天,他二话不说,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600元钱,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捐助两名失学儿童,这一捐就是13年。
在春蕾计划受助女童口中,他是“李叔叔”,更是学习的榜样:“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是李叔叔,只要有能提供帮助的机会,他就会给予帮助!”这是仪征月塘的小高同学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高四岁时父亲因肝癌去世,妈妈身体不好,勉强拉扯他长,她到了上学年龄学费成了问题,刚上一年级,妈妈病重,她面临辍学!当同龄人还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时,她却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当同龄人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时候,她却由于贫困而将离开她所热爱的校园⋯通过仪征市妇联春蕾计划的帮助,她连续接受到李捍东的资助,现在她已经考上了高中。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小高也想成为像李叔叔那样的人,在学校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她主动帮助宿舍管理员为大家服务、打扫卫生、失物招领,常常做了好事不留名!
13年来,36名贫困学生在他的默默关怀下快乐地学习;13年来,李捍东捐助的孩子们,没有一个知道他们的恩人到底长什么样?直到一次巧合,他的善举才浮出水面。2012年,农工党仪征市基层委员会与真州镇大市社区开展了“同心社区”共建活动,结对帮扶了一批社区困难家庭学生,这批资助对象中有3名学生先期通过市妇联的牵线搭桥已有了资助人,而这名资助人正是李捍东。至此,李捍东多年来坚持捐资助学的爱心善举才为农工党及身边的人知晓。
十三年来,他把这份义举捂得严严实实,甚至他的家人也一直毫不知情。在得知父亲的善举后,他的女儿流泪了,她说:“我爸隐藏得真够深的,这么多年来家里竟然都不知道他助学的事情。”熟悉李捍东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并不宽裕,爱人已从企业内退,上有87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刚刚在外地读大一的女儿。工作多年,一家4口至今仍住在8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没有空调,夏天家里仅有的降温工具就是电风扇,一台老式电视机已经用了近20年······可是对于他的善举,家人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小姑娘说,将来她工作了、有能力了,也要把父亲的这种爱心 “接力”传递下去。
我们试图去探寻李捍东这份大爱情怀的根源:
2014年,李捍东荣获“仪征好人”的称号,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曾动情地回忆起上小学时读《雷锋的故事》这本书的场景,雷锋的那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更是时刻激励他不断努力,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
他也曾说过:只要我们把物质生活看淡一点,就会少让一个孩子辍学、少让一个家。
低调的李捍东,从没有豪言壮语,甚至对自己的善举也只是“只言片语”一带而过,积小善成大德,可我们却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农工党员“助人为乐”的朴素情怀,看到了雷锋精神从未远去,看到人性真善美的温暖…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位受助多年孩子写给李捍东的话,作为这次演讲的结尾,表达我对他的敬意:
“您为人低调,我知道您做的一切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无私地去做,甚至不管别人是否懂得,不管别人是否明白,只是简单的奉献……”
来自昆虫王国的杜教授
——记致公党扬州市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所长杜予州
大家都很熟悉《来自星星的你》,更喜爱电视剧里的那无所不能的都教授。而在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也有一位“都教授”,他就是扬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扬州市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杜予州教授。因为他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凝聚人心的感召力、高屋建瓴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执行力,我们这些同事和学生们都喜欢称他是来自昆虫王国的“都教授”。
作为一名昆虫分类和病虫害防治专家,杜教授善于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他对昆虫有关的问题了如指掌,各种问题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2010年下半年,网上流传着“柑橘长虫子不能吃”的流言,杜予州教授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柑橘进行了认真调查。在接受我市媒体采访时,他详细说明了柑橘内的虫子只是一种常见的柑橘害虫,叫柑橘大实蝇。这种虫子对人体没有危害,就像蔬菜里的青虫一样,属于正常现象。谣言止于智者。这条新闻经过扬州市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我市广大市民接收到科普教育,不再盲目相信、传播,也使得柑橘经销商和果农免遭损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件事情,只是杜予州教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他每年都免费帮助市民和有关企业或公司鉴定居家害虫标本,深入市民家庭帮助解决居家害虫防治问题。此外,杜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每年都要深入农村一线几十次,义务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深受农民的欢迎。
“都教授”还善于充分利用扬州大学致公党成员各自的专业特长。他作为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员会的主委,积极组织所属党员参与各项社会服务。杜教授所在的扬大一支部,成员多是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园艺园林、兽医、草业等农业领域的专家。他通过整合这些内部优势资源,每年
组织农业专家团队为农民朋友提供农技援助。同时,他还组织以医学专家为主的扬大三支部,不定期走上街头、深入企业开展卫生宣传、健康咨询以及免费体检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今年5月,在致公党扬州市委和扬州大学党委统战部的支持下,经过杜予州教授的牵线搭桥,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员会和江都区吴桥镇达成协议,在省级农业示范园吴桥镇建立致公党扬州大学科技帮扶基地,市政协副主席杨明荣和致公党市委主委高瑛还亲自为基地揭牌。以此基地为平台,杜教授将更加积极地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提升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
自2007年担任致公党扬大基层组织主要领导以来,杜教授以创新、同心的“新心”思维,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组织活动的质量。他组织扬州大学全体致公党员开展“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报告讨论会,从2013年开始,每年组织开设《致公讲坛》2-3次。讲坛邀请各方专家从食品安全、音乐欣赏到参政议政的信息撰写都有涉猎,《致公讲坛》的开办,不仅使致公党员从中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还积极组织扬大支部与其它致公党支部以及其他党派开展联合调研、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广大致公党员之间、不同党派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杜教授的努力得到了致公党中央的肯定,2011年,致公党扬州大学总支被致公党中央表彰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
作为致公党扬州市参政议政委员会的主任,杜教授每年都主持制定全年市委调研工作计划,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布置调研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各支部申报调研课题;同时组织参政议政委员会确定调研课题,推进调研工作,组织撰写调研报告。2015年全市形成调研报告29篇,其中获致公党省委立项9项。
近年来,在杜教授的精心组织下,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关于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主席
督办提案,《强化大学生村官培养,完善村官管理机制》的大会发言得到省委罗志军书记的关注与点评,《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提案被列为十届四次省政协的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主席专门督办,《强化公益性职能 扶持经营性服务 打造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被采用为省政协书面发言,《关于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建议》被致公党江苏省委评为评为优秀调研报告。
自2011年起,杜予州教授积极组织致公党扬州大学基层委员会发挥侨海特色,配合致公党扬州市委,以“引凤工程”为载体,拓宽致公党海外联谊工作渠道,为扬州市引才引智工作积极贡献力量。通过“引凤工程”活动的开展,已成功引进10余名国外知名大学的海外博士落户扬州。
杜予州同志作为高校的党外民主人士,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建设,多次参与扬大统战部组织协调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的调研课题,2014年,他还担任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协同创新”的调研课题组组长,通过到其它高校和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为校党委提供参考。
杜予州教授自2000年从浙江大学引进到扬州大学以来,作为学术带头人,为扬州大学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获得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主要成员,也为《昆虫学》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杜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他不仅为博士、硕士上课,现在仍然为本科生上2门专业课。还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杜教授已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
杜予州教授作为国内知名的昆虫学专家,多项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3篇,作为副主编编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部级表彰3项。
杜予州同志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致公党员和所联系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同时,他热心致公党工作,在参政议政、海外联谊、社会服务等履职活动中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并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杜予州教授被致公党扬州市委评为“五好党员”,2014年更被致公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致公党员”,也是扬州唯一获此殊荣的致公党员。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杜教授经常教育学生的一句话,“把小虫子研究好了也有大文章,把党派工作点滴小事做好了也能成就大梦想”。这,就是我们自己身边的杜教授。
“惠研结合”谱写同心人生
——记扬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扬州市委社会服务专委会主任、江苏省家禽研究所品种繁育研究室主任黎寿丰
“踏着弯弯的小路,我从田野里走来,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乡亲们的关怀,我是农民的儿子,根与大地同在,毕生报答养育恩,永远不忘人民的爱”
这首《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九三学社一位科技工作者最喜欢听的歌曲。这位九三社员出身农家,高考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农科,而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走进了科研院所,成为一名家禽育种专家;可是,他总忘不了农村的山,农村的水,和农民朋友的点滴幸福,多年来一直扎根农村,倾心倾力用满腔热忱谱写着“惠研结合”的最美同心人生。他,就是来自江苏省家禽研究所的家禽遗传育种与饲养专家、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负责人、九三学社扬州市委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黎寿丰。
记得2014年年底,正是禽流感肆虐的时候,仪征、江都的家禽养殖户们却并不担心疫情。他们的底气源自他们心中最信任的“黎专家”。在那段时间里,为了养殖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黎寿丰去的最勤的是鸡舍,见得最多,最牵挂的是养殖户,谈的最多的则是抗病毒。他不顾个人安危,每天都要仔细巡查工作站里的每一户鸡舍和每一只家禽,为养殖户们答疑解难,讲解抗病毒要领,帮助大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危机很快解除了,养殖户们反复念叨的,心里最感激的还是“黎专家”。他们逢人就夸:“要是没有‘黎专家’,咱们的养殖场绝没有今天!”
研究所里的黎寿丰,总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说到专业知识,他更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谈吐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执着。多年来,黎寿丰一直潜心研究家禽育种与饲养科学,先后主持、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十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若干,还主持培育国家级新品种1个,参加培育省级新品种1个。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家禽消费需
求,黎寿丰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优质高效家禽的育种养殖工作。例如,为了降低种鸡的饲料消耗量,他们引入了基因改良技术,进行矮小型品系的培育,力争达到节粮高效、品质优秀的效果。近些年来,他们前瞻性地考虑到可供顾客挑选的活禽宰杀市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转而研究针对超市冷藏销售的外观好,品质优,口感佳的肉鸡新品种,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理念新,效益高,在产学界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为我国的家禽养殖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
上述成绩表明了黎寿丰研究员在家禽育种领域功底深厚,成果颇丰,是一位很有学术造诣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很多人觉得,能取得这样的学术成绩,应该感到满足。可黎寿丰总还是觉得不够出色。他说,他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农民朋友的生产力,是普通养殖户从他那儿尽可能多的学到知识,得到实惠。他想走的不仅仅是“产研结合”,而且是一条“惠研结合”的新时期知识分子科技惠农,学术报国的新路线。这一干,竟干了近三十年。黎寿丰笑言,他的这些想法甚至比“送科技下乡”这个提法还早哩。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黎寿丰不顾个人辛苦,先后赴洪泽、东台等六个苏北县市区以及我市江都、仪征等广大农村地区“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为当地群众免费解决各类家禽养殖难题,是老百姓交口称赞的“黎专家”。到农村扶贫,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吃不好,穿不暖,颠簸来,疲惫去,但黎寿丰毫无怨言,不知疲倦,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扬州的每一寸土地,亲近着家乡的每一片村庄。
加入九三学社以后,黎寿丰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起“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的帮扶指导工作,并积极主持、参加“科技支农专家行”、“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等各类专项惠农活动。多少个风雨无阻的节假日,多少次披星戴月的工作之余,我们总能在田间地头看到黎寿丰身着白大褂,脚踏旧胶鞋,认真观察饲养环境和实验个体,给养殖户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新品种和好经验。
2013年年底,在仪征远大家禽养殖场申报省菜篮子补贴期间,黎寿丰
更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多次来到养殖场,从鸡舍安排、饲料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使养殖场在各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顺利通过了省农委的验收,获得了一大笔专项资金。看着崭新的鸡舍,一流的饲料喂养设备和上万只良种鸡,养殖场负责人潘学林激动地说:“没有九三学社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感谢九三学社!感谢黎专家!”
回眸这几十年来“惠研结合”的工作经历,黎寿丰的眼睛里透露出坚毅。黎寿丰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经历了好几拨科技人员下海经商的浪潮,但是他却没有“随波逐流”……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还是宁愿守在研究所里,站在养殖户旁,为九三学社和广大农民奉献人生最美丽的二十年。
加入统一战线大家庭,特别是担任扬州市政协委员后,黎寿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多年来全心全意参加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各项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十多篇,并向有关部门提交社情民意、政协提案若干篇。由他撰写的不少提案、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都被各级政协以及政府部门采纳,充分体现了黎寿丰作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履职担当。
在今年年初的扬州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由黎寿丰代表九三学社扬州市委所作的大会发言《积极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受到了朱民阳市长的高度重视和众多政协委员的一致好评,并被列为六件市长领办提案之一,相关单位予以了重点办理。这项提案为扬州市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民政协报》等各级媒体对提案的办理过程进行了专题报道。
很多人并不知道,虽然黎寿丰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但这份提案还是凝结了他近一年多的心血,可谓言之凿凿,字字珠玑。从2014年5月起,黎寿丰便协调、安排九三学社界别政协委员来到江苏省家禽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以绿色畜牧养殖业为课题的专项调研,对我市的农业节能减排现状进行了“摸家底”式的了解;年内,黎寿丰又多次带领调研组赴仪征、江都等地,实地考察当地养殖企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具体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政协全会前,文章更是几易其稿,千锤万凿,倾注了黎寿丰大量的时间和心血。通过这份提案,黎寿丰用详实的数据,渊博的专业知识,阐述了农业环境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指标的重要性,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为我市的农业环境治理提出了一揽子计划。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黎寿丰更是多次参与提案答复办理过程,用所学所识和所思所想为扬州市留住了一片片“绿水青山”。
诚然,这一份提案根本说不完黎寿丰担任政协委员所倾注的精力和才智,也道不尽他多年来典范履职的拳拳爱国心。黎寿丰说,自己从农村走进研究所,从实验台走向政协讲坛,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哺育,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栽培。这些年来,不管走到哪里,从事何项工作,自己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也没有离开过人民,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的心还会继续留在那儿,和老乡们一起走向更加绚烂的明天!
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记高邮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其新
爱心,是冬日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的一泓清泉,使身处困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萦绕在夜空的悠扬歌声,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伤痛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在我们扬州的民营企业家中,有这样一位播撒爱心的使者,他就是高邮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其新。
何其新出生在邮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儿时的他,当过“鸭司令”,做过“敲煤工”,当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欢笑嬉戏着走向学堂时,他却用稚嫩的肩膀过早挑起生活的重担。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之际,村办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何其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年他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作为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去年实现开票销售超50亿元、纳税超亿元。
回首走向成功的道路,何其金总是念念不忘亲人、朋友、同事、社会对他的支持,他用善行义举践行着自己的心灵感悟。
在何其新看来,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他把更多的爱洒向贫困学生。
2003年的一天,何其新路过市职教中心门口时,发现一名家长搂抱着孩子痛哭流涕,询问得知这对母女因家庭困难无力供孩子继续上学,而全校像这样因贫困面临辍学的孩子还有20多名。第二天一大早,何其新主动来到职校为20多位贫困生送去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并直至中专毕业,其中有2名考上对口大学的学生,他一直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2006年的一天晚上,一位三胞胎家庭的家长摸黑敲开何其新的家门,哭诉着负担过重,无力支付三个孩子的学费。何其新扶起学生家长动情地说:“放心!明天就让孩子们上学!”次日早上8点,他守在市妇联、民政局办公室,了解到全市共有5个三胞胎家庭,当场表示全部承担5个三胞胎
家庭15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所有学习费用。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何其新将事先办好的5张10000元银行卡交到了5位家长手中,并承诺每年定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卡中。从此,何其新便同15位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至目前,已为这5个三胞胎家庭捐赠学杂费40多万元。何其新与三胞胎家庭的情缘,在高邮已成为传颂的佳话。
生活中,何其新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他都会像这样主动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2008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何其新在下班路上看到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蹲在街沿义卖自己的剪纸,感到十分心疼,他立即让人送来10000元捐给特殊学校。寒冬腊月,他惦记着全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冒着雨雪亲自将价值100多万元的崭新羽绒服送到了2000多名贫困学生手中。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2010年,何其新在开发区牵头组织开展了“企业家捐资助学兴教1+1爱心帮扶结对活动”,使31名特困生每年获得3000元的助学金。与此同时,他还设立了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圆上“大学梦”。
何其新情牵贫困学生,关心家乡教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通往高邮三垛镇南丰小学的乡村道路,阴雨雪天,道路泥泞不堪,桥梁年久失修,他主动出资20万元,铺设了4条总长1710米的水泥路,架起了水泥桥,并安装上路灯。二沟小学校舍简陋,他捐资100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等等……
环卫工,有“城市美容师”之称,每天凌晨3点就得上路清扫,工作辛苦且待遇不高。2013年的一个深秋早晨,何其新看到一名环卫工人在路边吃着冰冷的大饼,便停下脚步和她交谈起来,他了解到城区的环卫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资低,即使早餐买一碗光面充饥,每月900元工资就支出了十分之一。闻听此言,何其金流泪了。从那天起,他为高邮城区近400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每人每早一只鸡蛋、一碗豆浆、一碗青菜面,城区11个供应点,凭“波司登早餐券”为环卫工供应早餐。不仅如此,何其新每年都会给全市环卫工送一件羽绒服,这一送就是7年。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何其新也一次次挺身而出。2008年,罕见的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给我国南方造成严重灾害。何其新得知消息,立即向灾区一次性捐赠了七万五千多件羽绒服,价值3500万元,给灾区人民送去了兄弟般的温暖;“5.12”汶川大地震,惨烈的场景画面让他泪流满面,他又一次性捐助了800多万元的羽绒服;2010年玉树地震,他再次捐出120万元现金;新疆之行,他目睹牧民们的艰苦生活,毅然捐赠5000件羽绒服……
从2008年起,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向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留本付息,每年注入资金12万元;每年向龙虬、三垛70个特困户送上7万元慰问金;在何总的影响下,公司员工也参与慈善活动,每年总计捐款40多万元;2013年,何其新又把高邮市政府奖励给他的300万元特别贡献奖奖金,现场捐献给市民政局,专门用于慈善事业。这些年,何其新用于公益事业资金达七千多万元,先后被评为省市“慈善之星”、“创业之星”,2008年,他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的慈善最高奖,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他倾心慈善的动人事迹也被全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面对荣誉,何其新平静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何其新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挚爱真情、质朴深情、义举豪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播洒着爱的光华,为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众多学子、受助家庭、灾区民众,大声说:
何其新——最美企业家,我们衷心祝福您,好人一生平安!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记广陵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湾头镇副镇长李彬
她是一名基层干部,一名极平常的基层女干部。
她是一名忙碌并幸福着的基层干部,她走到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她就是“最美同心人”李彬,现任湾头镇政府副镇长、广陵区知联会副会长、广陵区特约检察员、扬州市人大代表。
她是技术过硬的水利专家
李彬在东南大学学习的专业是路桥,毕业后却走上了水利工作岗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初出茅庐的她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沉下心来,钻研水利专业书籍,边学习边实践。短短的几年,就成长为一名业务娴熟、理论功底扎实的水利专家。在广陵区水利血防、淮河入江水道建设等国家工程的项目申报、设计、建管等工作中,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工作实绩得到省、市水利部门的高度认可。“淮河入江口”界碑、桥、涵、闸等几十个水利建筑的设计稿上,那一个个精准的数据、那一道道清晰的线条中,无不闪烁着她智慧的火花。勤学善思的她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得失,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两篇在部级刊物《水利技术监督》上发表。天道酬勤,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使她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并被选为省招投标评标专家库专家、国家水利学会会员、扬州力学学会理事等。
她是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
2009年,李彬出任湾头镇副镇长一职。基层工作的琐碎、复杂,对于一名水利专家来说,无疑是更为严峻的考验。然而,李彬没有迷茫,她及时调整定位,迅速转换角色,以干技术工作的劲头一头扎进了群众工作中。
为了不负民望,她不断进行工作调研,了解民情,采纳民意,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能量。她恪守“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廉洁从政,务实开拓,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广陵新城在湾头的安置小区建成后,李镇长牵头申报并建成了天顺花园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有效加快了“村民变市民”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今,走进天顺花园社区,只要提起李镇长,很多居民就像提起家人一般亲切自然。更令李彬欣慰的是,当初那几个原先在村里总爱唱反调的“愤青”,不知何时,也悄悄成了社区的骨干志愿者。
她是统筹兼顾的知联会员
2014年,经李彬牵头,在天顺花园社区设立了广陵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固定活动阵地,彻底改变了知联会没有固定活动阵地的状况。随着会员活动的不断丰富,资料档案的逐渐完善,这儿成了与各民主党派交流合作、服务群众的平台:
联系并促成民盟扬州支部、农工党,分别与湾头镇壁虎坝社区结对;组织开展“玉雕机器升级换代”论坛,引进玉雕机械经营入驻湾头;邀请扬州大学压力容器技术权威,对正宇锅炉厂进行技术革新可行性调研;联合苏北医院基层委员会支部,启动“牵手村官送健康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团队服务;同年年底,联合区委统战部、农工党,举办“同心同向暨最美天顺人表彰”文艺下基层活动,上百居民自发聚集到现场,那火爆的场面令人难忘。“好酒不怕巷子深”,今年5月,阵地迎来了海南三亚知联会前来交流学习的第一批客人……
这一系列活动,广泛调动了区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扩大了知联会的影响力,也让李彬更加热爱知联会这个团队了。
她是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多看、多听、多想,是李彬的工作、生活习惯。
任区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期间,她高度重视社情民意的收集,认真撰写议题和建议,积极献言献策,并跟踪推动落实。她的调研报告多次被采用,并被安排在政协大会上做专题发言。她的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也大多得到了落实。她在《扬州时报》上提出的公交线路优化、公交快线实行限时通行的建议方案,得到了市公交集团的积极响应,并采纳实施,提升
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为扩大履职的效应,人大会议期间,李彬多次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闭会期间,她多方面倾听群众呼声,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履行广陵区特约检察员职务时,她不折不扣地参加检察院组织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评议活动、各类座谈会和案件分析会,并在会上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促进检察机关不断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水平。
她是守望历史的文化使者
湾头,古称“茱萸湾”,是京杭大运河由此向南进入扬州13道湾的第一道湾,隋炀帝、康熙、乾隆多次下扬州,均由茱萸湾入境,并留有行宫。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湾头,汇集了古镇之慧气、运河之秀气,是运河河畔的一颗明珠。
“上扬州,拢湾头。”“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这座古镇的灵魂。李镇长是个闲不住的人,更是个对历史传统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文化使者。踏上湾头这片热土的那一刻,她就关注到了古镇历史、人文的精神和价值。为了抢救、保护和传承湾头的传统民间文化,李镇长跑图书馆,搜集资料,走访老人,撰写文稿,无一不身体力行,她串起历史的碎片,最终编成了《湾头古镇》一书。一位老玉雕工艺师看到了这本书,第二天激动地就跑到办公室找李镇长,一个劲地夸她了不起,为湾头留住了珍贵的历史。
眼下,李镇长又寻找到了新的任务,那就是申办恢复重建隋炀帝的江都北宫山光寺,一旦建成,这儿将成为湾头的地标性建筑。
无论是工程设计,还是基层服务,李彬总能谱写出精彩华章,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面对大家的困惑,李彬这样答道:“高尔基说‘工作愉快,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如果我们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人生将是一场多么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啊!倒不如把工作当成愉快的带薪学习,勤奋工作,又让我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和尊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享受它呢?”
是啊,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这个浮华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脚踏大地,更有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