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6:1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篇: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我区中小学及中职类学校学籍管理,是依据市教委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本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原则而实施的。

一、初中、小学

(一)入学

户籍在本区的初中、小学新生均按区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招生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各乡镇(街)在所属中小学内自行安排本乡镇(街)的初中、小学新生入学。城区的初中、小学新生按照《武清城区中小学入学管理规定》(暂行)(津武教[2006]42号)中的规定入学。户籍不在本市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持本区居住地公安部门暂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和住房证明,到居住地服务区学校入学。凡被录取的学生,按规定时间凭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二)转学

1.学生因正当理由需转学的,由原学籍校填写转学登记表。经转入、转出学校同意,由转入学校报区教育局审查、批准。

2.外省市迁入本市的学生需持本市户口和学籍区(县)、学校的转学证明,到户口迁入地学校办理手续。转入学校统一报区教育局审查、批准。转入的学生必须在转入学校就读,不得空挂学籍。

3.一年级和七年级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学期不转学。

(三)休学、复学

1.在校学生因病每学期累计休假超过八周仍不能到校坚持学习者,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持区教育局认定医院的证明,经学校批准、报区教育局审批。教育局审批后发给学校休学证明。

2.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一周内凭区教育局认定医院的证明继续办理休学手续。连续休学不得超过两年。

3.除学生本人身体以外的其他原因,一般不准休学。

4.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提前复学的,持原校开具的休学证明和医疗机构诊断痊愈的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即可复学。

二、高中

(一)入学

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凭录取通知书到录取学校办理注册入学手续。凡因故需延缓入学的,需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由学校批准后方可延期,若到期后仍不能办理注册入学手续的,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并由学校报送区县教育局备案。

(二)转学

1.本市范围内的普通高中学生办理转学的时间为:每学期开学前、后一周内。在本区范围内不办理转学。高一第一学期不办理转学,高三第二学期不办理转学手续。

2.本市范围内办理转学的流程为:由接收学校负责开具“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籍变更登记表”,并填写好相关内容盖章确认,再依次由学籍校和学籍校所属区县教育局盖章同意后,送至转入校所属区县教育局审批,由转入校所属区县教育局负责报市教委审批。

3.本市转往外省市的普通高中学生,办理流程为:由学籍校开具转学证明,并向所属区县教育局申报,所属区县教育局负责报市教委审批。经批准后将由市教委开具统一格式的学籍证明,同时取消其学籍。

4.外省市普通高中学生转入本市的办理流程为:由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转学材料,由接收的高中学校对其相关转学材料审查合格后,填写“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籍变更登记表”,由转入学校在规定时间内报区县教育局审查,经区县教育局审查合格统一报送市教委备案。

5.外省转入学生应是同年级转入。转入学生必须在转入学校就读,不得空挂学籍。接收学校必须确保班容量允许的前提下方可接收外省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6.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允许转学,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予办理转学。

(三)休学、复学

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因病每学期累计休假超过30天仍不能到校坚持正常学习者,可以申请休学。申请休学者,由家长提出书面休学申请,持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假条、诊断证明以及病历、处方等相关材料,由学校核准后报送区县教育局,经市教委审查备案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

2.普通高中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除学生本人身体以外的其他原因,一般不准休学。

3.普通高中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提前复学的,应持学校的休学证明和区县级医疗机构康复证明以及家长的书面复学申请,向学校提出复学,由学校核准报送区县教育局,经市教委审查备案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

4.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不办理休、复学手续。

(四)退学

1.普通高中学生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需由家长持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办理退学手续。

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学校报请区县教育局批准后,按自动退学处理,并由学校除名。

(1)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八周或累计旷课十周以上,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2)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续办休学手续的;

(3)在外省市借读超过一学年,未续办相关手续的。

三、职业学校:

(一)入学与注册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凡被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无正当理由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二)转学与转专业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转学原则上在同类中职学校间进行。学生转学、转专业均先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由学校批准,并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上级教育主部门备案。

2.学生在本市各区、县的同类中等职业学校转学,须经转出校和转入校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涉及户口的,要在户口关系转移手续办好后),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办理转学手续。

3.学生跨省,跨地区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和所在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跨省、跨地区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涉及户口的,要在户口关系转移手续办好后),才能办理转学手续。

4.一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学或转专业。

5.普通高中学生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经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准予转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学习。

(三)休学与复学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休学要递交休学申请书(因病休学的学生须持区、县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学校批准后,办理休学手续,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只保留学籍。

学生休学期满后,应及时申请复学。经学校审查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或服从学校安排。因病休学的学生,在复学时,必须持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复查能坚持正常学习者,方可复学。

第二篇:高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高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学生管理。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管理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保障学生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从严管理,强化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良好校风,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条件。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本院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和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院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学院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向学校请假,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应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经过复查合格后注册,即取得学籍。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者,由学院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到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转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应到学院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复查,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者,经学院指定医疗单位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经本人申请,由学院批准,可准许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回家或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具有学籍,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院申请入学,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院指定医院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学生和休学学生的待遇。

第七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在注册日期前向所在系(部)和学院学籍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否则按旷课论。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一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学院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三章 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

第八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及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九条 德育考核

对学生德育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总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主要对学生政治思想、学习态度、生活作风、遵纪守法、劳动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品德评语和操行评等。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操行评等,每学年进行一次品德评语。操行评等与品德评语的总和便是学生在校的品德总评,品德总评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第十条 学科成绩考核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各科课程均需考核。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四级分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分,考查成绩评定采用合格、不合格记分。

2、考试成绩评分,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听课、回答问题、作业、实验、实习实训、习题课、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根据课程的性质按适当比例(一般按20%计,如需提高比例须经教务处审批)计入学期成绩。考查课的成绩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和实习、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测验及课程结束时的必要检查来综合评定。考查课的考核必须于期末统一考试前结束。

3、考试在规定考期内进行。考试日程由教务处制定,于考试前两周公布。

4、考核方式可根据各门课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和操作等方式。

5、学生必须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习题作业、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才能参加考试。对未完成习题作业和不参加实验、实习的学生或完成而不合格的学生,不准参加该课程考试或考查。如统考前不能按要求补全所缺环节,该课成绩按考试不及格论。

6、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时数1/3者,不得参加该课的考核。

7、考试中不能坚持到底的学生,经监考教师同意,可以中间退出考场,该课考试卷面成绩按所答试卷应得分数评定。未经批准退出考场或无故不交试卷者,按《学院考试纪律》等有关规定处理。

8、考试作弊,该课成绩按零分计,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9、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检查,有的课程必要时可以安排一些随堂测验或期中考试。测验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期中考试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由教师自行安排。

第十一条 公共体育课的成绩考核

1、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要求,由体育教研室制定出考核项目和标准,并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2、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经学院指定医院证明报教务处并通过主管院长审批,可免于跟班上课,但应参加学院和体育教师指定的活动,经考核及格给予相应的成绩。

3、学生一学期缺课(因病、事假)超过体育课总学时1/3者,不予评定成绩。凡重修,考核成绩如实记载。

4、公共体育课的成绩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考核不及格的须重修。重修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

第十二条 学生因疾病、特殊事情等原因而不能参加考试(查)必须本人于考前向所在系(部)提出缓考申请,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系(部)核实,教务处审核同意,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缓考。缓考不及格者,毕业前给一次补考机会。第十三条

学生每学期不及格的课程(含考查课)在五门以下(含五门)允许补考。补考在下学期开学后二周内进行。补考成绩记载时注明“补考”字样。

第四章 升级与留、降级

第十四条 学生学完本专业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及格,准予升级。

第十五条 学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按学院规定补考。一学期五门课程以上不及格或累计三门以上课程补考不及格,应予留、降级。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不及格课程达到留、降级规定时,可跟班试读,准予第一学年结束时再补考一次。补考后视其学年成绩决定升级或留级。

第十六条 学生留、降级时不及格课程门数,按下列规定办理:

1、凡一门课程连续几学期讲授的,每学期均按一门课程计算。

2、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技能训练、岗位实训等),如单独进行考核,均按一门课程计算。

3、公共体育课不及格,不计入留、降级课程门数。

第十七条 学生留、降级前考核成绩达到75分(或良好)以上水平的课程允许免修。

第十八条 学生留、降级要重新交付学杂费。

第五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九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院批准,可允许转专业、转学:

1、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院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院或其他高等学校别的专业学习者;

3、经学院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或不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4、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前30%,且无不及格课程,未受过学院任何处分的大一学生,经学院批准允许大一第二学期申请转专业。

5、本人条件确实不适合本专业学习,未来就业十分困难者。根据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学院可以适当调整部分学生的专业、系。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均由本人向所在系申请。转专业、转学手续按下列办法处理:

1、学生在本院范围内转专业,本人提出申请,所在系(部)同意,经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到学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并报送学生处、教务处备案。

2、转入本省其他学校者,经两校同意,由学院报所在地省教育厅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转入省外同类学校者,除转入转出学校同意外,还须两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3、学生转专业、转学须在学期或学年结束前1个月提出申请,于下一学期开学前办完手续;

4、凡拟转入本院学生,须原学校推荐并将其学生转学申请书、学习成绩单、健康检查表等有关材料寄来,经本院进行政治条件、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审查同意后,报请省教育厅批准;

5、学生在转入专业遇有未修课程,应予补修,并另缴补修费。

6、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缴纳学费。

第二十一条 转专业、转学学生应修读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合格方可毕业。转入专业应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经认真审查后,有条件地承认学生原学专业已获得的部分或全部课程成绩。具体标准由转入系(专业)和教务处确定。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作退学处理者;

5、其他无正当理由者。

第六章 休学、停学与复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病经学院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1/3以上者;

2、一学期请假缺课累计超过该学期总学时1/3者;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院认为必须休学者。

第二十四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因病经学院批准,可连续休学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五条 学生申请休学,须提出有关证明及休学申请书,经所在系(部)签署意见,报送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办理休学手续并按期离校。学院保留其学籍,因故令其休学者,亦按本条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六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事宜,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休学学生在休学期间不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专业的伙食补助;

2、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费用自理;

3、学生休学回家,往返路费自理;

4、休学学生的户口不迁出学院。

第二十七条

学生因某种原因需中断学业,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停学保留学籍一年。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学院将为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保留学籍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取消学籍。保留学籍的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的待遇。

第二十八条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由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恢复健康,并经学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2、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件,向学院体提出复学申请复学。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3、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应取消复学资格。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第三十条 学生复学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如所学专业不连续招生,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转入性质相近专业学习。未学课程应该补修。

第七章 退 学

第三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累计五门(含五门)以上课程补考不及格者;留、降级累计超过两次的;

2、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3、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其学制两年(含休学)的;

4、经过学院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在校继续学习的;

5、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6、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7、按本条规定,本人申请退学的,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第三十二条 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因故申请退学,须提交退学申请书,并附有必要的证明,经系(部)同意,学籍管理部门核准,主管院长批准,方可予以退学;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2、退学学生必须在指定日期内办理离校手续;

3、退学和因各种原因处理离校的学生,档案、户籍退回家长或抚养人户籍所在地;

4、经诊断为精神病等不符合体检标准等疾病(包括意外致残)者,由家长或抚养人负责领回;

5、退学学生发给退学证明,并根据学习年限发给肄业证书(至少学满一年),未经学院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和退学证明;

6、退学的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八章 考勤与纪律

第三十三条

考勤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班级的产生。学生入学后,各系(部)在熟悉档案的基础上以30人左右组成一个班级。

为加强学习纪律,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各系(部)以辅导员为主,配合学生处认真抓好学生的考勤工作。

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验、实习、实训、劳动、军训等活动,都要进行考勤。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凡未经请假、请假未获准或超过假期不办理续假手续者,一律以旷课记。对旷课学生,根据旷课时间多少、情节轻重及其检查态度,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严重的开除学籍。

第三十四条 学生考勤

1、班级的考勤由班长负责。学生课前由班长点名,并在点名簿上记载,交任课教师检查签字。对由学院教学计划规定,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无故不参加者,每天按旷课6学时计。

2、每周周末由班长将本班学生考勤周报表填好报辅导员(或班主任)签字。系(部)留存上联,下联交学生处统计汇总。

3、集体外出学习或参加其他教学活动时,其考勤按所在地、厂(场)规定执行,由班(组)长负责全面掌握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返校后送交辅导员(或班主任)履行考勤周报表送交手续。

4、每月全校学生考勤情况由学生处统计汇总,向主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系(部)。

第三十五条 学生请假

1、学生请假,均须办理请假手续。

2、请假的批准权限。3天以内,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批准;3天以上1周以内,辅导员(或班主任)签署意见,由系(部)批准;1周以上由学生处批准;2周以上由主管院长批准;在外地学习、实习(实训)的学生请假由指导教师批准,回院后补办请假手续。

3、因病请假3天以上须有医生证明;因事、因公请假须提交必要的证明。

4、学生需按请假批准权限办理销假手续。超过准假期限者,销假时须提交有关证明,补办审批手续,否则超假日数按旷课处理。事假不得事后补假。请假条按请假批准权限分别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或学生处留存。

第三十六条 教育与纪律

1、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贯彻疏导方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勤奋学习,文明礼貌,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3、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七条 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锻炼身体某一方面的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授予其他荣誉称号。其事迹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八条 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办法。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有:口头表扬、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等。

第三十九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院可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与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的纪律处分。处分分下列五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第四十条

对旷课和无故不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活动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2、触犯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3、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5、考试作弊累计两次以上的;

6、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7、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四十二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的,可解除其留校察看期;经教育不改的按开除学籍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1、旷课、旷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抄袭实验(实习、实训)报告等违反学习纪律者;

2、无故不参加劳动、违反劳动纪律者;

3、打架斗殴或以蛮横无理态度对待教师、同学和工作人员者;

4、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品行恶劣、道德败坏者;

5、弄虚作假、欺骗学院以及教师和同学,造成一定影响者;

6、在校内外赌博、酗酒闹事者;

7、经常夜不归寝,私自与他人在校外留宿,经教育不改者 ;

8、无故损坏学校仪器设备、图书、家具等公物者;

9、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行为恶劣;扰乱公共秩序;有损学校声誉者;

10、破坏公共财物,偷窃国家、集体或个人私有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和危害者;

11、违反国家法令、触犯国家刑律者;

12、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等言论和行为,以及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者;

第四十四条 受处分者附加以下处罚:

1、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学生,学期内不准参加评优及各类奖学金的评定;

2、受记过以上处分(含记过)的学生,学年内不准参加评优及各类奖学金的评定;

第四十五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处理时要以慎重态度,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要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处分要得当,处理结果要同本人见面并签署本人意见,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院有责任认真复查。

第四十六条 对受处分的学生,学院将实行跟踪式教育。由系(部)对受留校察看以下处分的学生进行处理前后的谈话,并负责与受处分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学生处对受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包括留校察看)的学生进行处理前后的谈话,并负责与受处分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第四十七条 凡给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均按规定由系(部)提出处理意见,学生处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其中因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和行为而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须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省教育厅审批。

第四十八条 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由学院将其错误事实、处分决定等材料,在做出决定的一个月内报省教育厅学生处备案。

第四十九条开除学籍的学生,其善后问题按照退学学生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五十条 对学生的鉴定、奖励、处分材料,均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存入本人档案。

第五十一条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可由学院发给学习证明。不发给学历,学生按学院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五十二条 按规定开除学籍处理的学生,学院不负责派人送回。第五十三条 学院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学院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院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院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院重新研究决定。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院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院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院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十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五十四条 学生毕业时,学院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包括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劳动和健康状况等)作全面鉴定。

第五十五条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全部及格,准予毕业,办齐所有手续后,发给毕业证书。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五十六条 公共体育课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第五十七条 毕业时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规定者,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按学院的规定补考,及格后换发毕业证书。

第五十八条 毕业学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退学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明,在离校半年内向学院申请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

第五十九条 学生历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规定留、降级门数者),可按下列办法处理:

1、毕业前再补考一次,补考及格的,发给毕业证书;不及格的,发给结业证书。

2、发结业证书者,不及格的课程在结业一年后可申请补考一次,补考及格的换发毕业证书;逾期不补考或补考不及格者,以后不再补考。

第六十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未解除处分前,虽已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也不准毕业,只发给结业证书,先离校。待留校察看期满,经所在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证明,确实表现良好,经主管院长批准,解除其留校察看处分后,可换发毕业证书。

第六十一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院应当颁发肄业证书。第六十二条 学生毕业后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就业离校手续,无特殊原因不办理者,后果和责任自负。

第十一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六十三条 学院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第六十四条学院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

第六十五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六十六条 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六十七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处审核,报全。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六十八条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院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第六十九条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七十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应当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七十一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院学生处和学籍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二OO七年九月一日起实施,原《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三篇:2.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西宁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校学生的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开除及毕业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入学

第三条:报名入学。须经西宁市教委当年的招生规定,经市教委中教科批准的学生入学。

第四条:被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内持录取通知书到到校办理注册,缴纳学杂费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到校注册的学生,须凭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或有关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到校注册.高中新生不按期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十五

天之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正式学籍。学校在开学后一月之内编制新生学籍卡片和学生名册,并将学生名册报市教委备案。取得学号.

第三章考勤

第六条:学生到校t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行考勤。因故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请假.不请假(包括超过请假期限)的,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校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并对学生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给予处分.

第四章转学借读

第七条:迁入西宁市欲进本校就读的学生(市级以上重点校正式录取学生),须持学生本人本市常住户籍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转学证明(高中学生必须携带本人档案),向学校申请.在学校有条件安排情况下,经校长批准,办理学籍手续.

学校不接收无转学证明的学生.

经校长批准,转入本校的学生一律经过考试。成绩符合学校要求的,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查同意。转入本校的学生,班主任应无条件接收.

第八条:本校学生转往外地(或出国)的,应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交书面转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发给转学证明(或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学生因常住户口随家长户口在本市迁移或其它特殊原因,在本校就读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可持变动后的户口登记卡或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经学校审核饲惫.学生家长填写转学联系单,向户口迁入地区学校联系,接收学校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学校开具转学证明.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学校不开具转学证明.

第十条:高中学生转学,学生档案交转入学校。学籍卡片由本校保存.

第十一条:学校接收的转学学生,按其原就读年级插班学习.

第十二条:学校在完成市教委下达的招生计划并有能力招收计划外学生的情况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在率校就读:

一、父母双方在边远地区工作或工作活动{塑寝l夫,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二、父母一方在本市工作,学生随其在本市居住的。

三、随父母户口迁入本学区并在本学区居住的·

四,父母双方出省(或出国)工作,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五、由于父母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由内地迁入本市居住的。

第十三条:申请在本校借读的学生,应持有原就读学校证明,向学校申请,在学校有条件安排的情况下。经校长同意·经过考试·符合要求.填写借读登记卡.并按市教委规定的标准缴纳借读管理费.家长也可以自愿向学校缴纳捐资助学金·

第十四条:借读学生不列入学校正式学生,借读期限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学年.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可以延长.借读生离校时,发给借读证明,证明在校学习表现、成绩或借读年限,符合毕业标准或结业条件的,发给毕业证书、肄业证书或结业证书·

第十五条:转学,借读一般在寒暑假期间联系,开学前办理·开学后原则上不再办理转学、借读手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办理转学、借读·

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办理转学借读·

第十六条:到内地(或外校)学校借读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持内地(或外校)学校同意借读证明。由学校开具借读证明,提供学生有关材料.

学籍由本校保留.

第五章休学复学

第十七条:在校正式学生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家长持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证明并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发给休学证明,办理休学手续。

学生一学期内累计病、事假时间超过上课总课时数三分之一仍不能上课的,应办理休学.第十八条:学生在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由家长持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证明并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继续休学.

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按旷课处理.

第十九条: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的,应持体学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学生应提交县,市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核准即可复学,办理复学手续·

其它事宜按规定办理.

学校准予复学的学生,按其实际程度及情况编级编班.

第六章退学

第二十条:按《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学生未修满三年而要求退学的学生。学校有权拒绝要求。对不听劝告无理取闹的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保留起诉权力.

第二十一条:高中学生申请退学,由家长填写退学申请表,经学校研究同意,准予退学。自退学之日起。学籍自动取消.

第二十二条: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除名,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一、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一个月或累计旷课一个半月,学校与学生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二、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仍未休学或不按期办理休学申请的.

第二十三条: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学生退学后,学籍自行消除。

第七章开除

第二十四条:高中学生严重违反校规规纪、触犯国家法律视情节轻重,经校长办公会议或行政会决定。开除学生学籍。学生的开除学籍的处分材料。由学校保留.

第八章毕业

第二十五条:应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由学校编制毕业生各册,报市教委核准后,发给毕业证书。

学生学习期满,未取得毕业资格,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或结业证书.

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学籍自然终止.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由市教委统一印刷,教委核准后由学校发给本人.

第九章学籍卡的填写、保存

第二十六条:学籍卡片表头各项内容由学生本人填写,成绩由教学处填写,其它各项内容(考勤、评语等)由班主任填写。

第二十七条:每学期期末教学处将学籍卡片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填写好各项内容后,放假前将学籍卡片交回教学处。

学籍卡片由教学处检查,保存和管理。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未经学校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入、转出(或休学、退学)学生。班主任应坚决拒绝未经学校同意的学生转入或调动班级,教职工不得私自找班主任插学生和调动班级,如发现违背学籍管理规定,在批评教育外,扣发当年全部奖金,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并勒令私插的学生立即离校,私自调动的学生返回原班就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教学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设区市教育局、省部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高校:

今年五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厅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现将细则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一并认真执行。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维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措施,是落实国家中职资助和免费政策的重要保证。这项工作政策性、时效性强,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办学声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切实维护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二Ο一Ο年九月十日

主题词 印发 中职 学籍管理细则 通知 抄报: 教育部

抄送: 省资助范围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卫生类、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3+2”职业教育学生前三年学籍管理依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实行省、市、学校逐级管理,分级负责,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省教育厅:

负责省部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教育厅审批设置的民办职业学校,各级各地举办的卫生类、师范类中等职业学校(班),省属高校举办的中专部(班)的新生学籍注册、毕业证书审核验印、学籍异动备案(如: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毕业证书补办。

设区市教育局:

1、省管范围之外的所有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籍。

2、市、县属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的“3+2”办学模式学校(班)的中专段学籍。

3、省教育厅委托代办学籍。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按照省职业教育招生规定录取的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本人身份证或户籍簿,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到学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新生在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取得学籍。

第五条 学校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思想品德评价材料;

3.公共课和专业能力考试、考查成绩; 4.实习实训的成绩和顶岗实习鉴定; 5.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的信息; 6.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 7.毕业生信息登记表。

学籍档案由专人管理,学生离校时,由学校归档保存或移交相关部门。

第六条 学校应将新生基本信息,各年级学生变动名册(包括转入、转出、留级、休学、退学、注销、复学、死亡的学生等情况)及时输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市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核后上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第七条 新生应按学校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如在学校规定期限不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 学生入学后,学校发现其不符合招生条件,应注销其学籍,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新生实行春、秋两季注册,春季注册日期为4月15日--31日(限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秋季注册日期为10月15日—31日。

1、注册要求

①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附件1)上报新生录取备案的电子信息。注册时需携带统一格式打印的《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录取简明登记表》(附件2)。

②所有卫生类、师范类新生注册以省考试院审核录取结果为准,注册时提供省考试院审核录取登记表;所有招收卫生类专业的院校,其注册专业属于教育部2010年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范围内的,要提供经省卫生厅、教育厅、发改委联合评估合格的文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范围之外的,要提供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专业的文件;民办卫生类学校应同时提供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

③“3+2”办学模式新生学籍由中等职业学校会同联办高校一起注册。以省考试院审核录取结果为准,注册时提供省考试院审核录取登记表,同时提供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

2、电子图像采集

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生学籍注册时,一并报送新生电子图像信息(统一按报送数据库中学生的身份证号命名)

电子图像信息规格:格式JPG,大小22.6×33.1(宽×高,毫米),分辨率300×300dpi,电子文件大小不超过30KB,蓝底彩色。一律不得使用翻拍或扫描的图片。

3、注册程序

①由省资助助学金的中等职业学校(班),一律到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注册学籍;由设区市、县资助的,一律到设区市教育局注册学籍。

②由设区市、县资助助学金的卫生类、师范类职业学校(含民办)的新生学籍注册,省教育厅委托各设区市教育局代为办理。

③省资助助学金的民办职业学校新生在省教育厅注册学籍之后,需在所在市教育局备案。

④各设区市教育局管理的新生学籍注册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新生汇总数据总库及电子图象信息,刻光盘报教育厅职成教处备案。

第十条 外籍或无国籍人员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应当按照国家留学生管理办法办理就读手续。港、澳、台学生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就读手续。

第十一条 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注册及学籍管理由学生当前就读学校办理学籍注册,双方不得重复注册学籍。

学校不得以虚假学生信息注册学生学籍,不得为同一学生以不同类型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身份分别注册学籍,不得以不同类型职业学校身份分别向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学生学籍。

第三章 学习形式与修业年限

第十二条 学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卫生、师范类专业对学制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的修业年限,初中毕业起点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学习时间原则上为3至6年;高中毕业起点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至3年。

第十三条 学校对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允许其在基本学制的基础上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1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

第四章 学籍变动与信息变更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变动包括转学、转专业、留级、休学、注销、复学及退学。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转专业或休学。

第十五条 学生因户籍迁移、家庭搬迁或个人意愿等原因可以申请转学。转学由学生本人和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再向转入学校提出转学申请,转入学校同意后办理转学手续。对跨市、省转学的学生,由转入、转出学校分别报所在市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转学申请表》见附件6。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未满一学期的,不予转学;毕业年级学生不予转学;休学期间不予转学。

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中等职业学校,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半。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学校批准,可以转专业:

1.学生确有某一方面特长或兴趣爱好,转专业后有利于学生就业或长远发展; 2.学生有某一方面生理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经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不宜在原专业学习,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3.学生留级或休学,复学时原专业已停止招生。

已经享受免学费政策的涉农专业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特殊情况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跨专业大类转专业,原则上应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办理;同一专业大类转专业原则上应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办理。毕业年级学生不得转专业。

第十七条 学生休学由学生本人和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生因病必须休学,应当持县级及以上医院病情诊断证明书。

学生休学期限、次数由学校规定。因依法服兵役而休学,休学期限与其服役期限相当。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

第十八条 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和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办理退学手续。学生退学后,学校应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职业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至省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学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学校可以做退学处理: 1.休学期满无特殊情况两周内未办理复学手续; 2.连续休学两年,仍不能复学; 3.一学期旷课累计达90课时以上; 4.擅自离校连续二周以上。

第十九条 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应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已注册学生(含注册毕业学生)各项信息修改属于信息变更,主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户口性质等。对信息变更,应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学生本人合法身份证明、入学登记表和新生录取备案登记表的原件及复印件,并按要求填写《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备案登记表》见附件7。

第五章 成绩考核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参加教学活动。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当达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当达到相应专业全日制的教学要求。

第二十二条 学校按照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要求组织考试、考查。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可视其工作经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折算相应学分或免于相关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考查。

第二十三条 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由本人申请,经学校审批后,可以参加高一年级的课程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

第二十四条 学生所学课程考试、考查不合格,学校应当提供补考机会,补考次数和时间由学校确定。学生缓考、留级由学校规定。学校应当及时将留级学生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考试、考查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结果,学校应当及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第六章 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规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的学校应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二十七条 学生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阶段结束后,应当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生实习鉴定。学校应当将学生实习单位、岗位、鉴定结果等情况记入学籍档案。

第二十八条 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有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经历的,学校可视情况减少顶岗实习时间或免除顶岗实习。

第七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突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学生奖励分为国家、省、市、县、校等层次,奖项包括单项奖和综合奖,具体办法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别制定。

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应当予以公示。

第三十条 学校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视其情节和态度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

学校做出开除学籍决定,应当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

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能深刻认识错误、确有改正进步的,应当撤销其处分。

第三十一条 学生受到校级及以上奖励或处分,学校应当及时通知学生或其监护人。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构,受理并处理学生对处分不服提出的申诉。学生对学校做出的申诉复查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并答复。第三十二条 对学生的奖励、记过及以上处分有关资料应当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对学生的处分撤销后,学校应当将原处分决定和有关资料从学生个人学籍档案中移出。第八章 毕业与结业

第三十三条 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准予毕业: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 3.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实习鉴定合格。第三十四条 学生如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达到毕业条件,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以在学制规定年限内提前毕业。

第三十五条 毕业证书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并监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学校颁发。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毕业证书应当注明学习形式和修业时间。毕业证书的编号由学校负责填写,编号要求见附件1备注。

办理毕业证书审核验印须提交材料:《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审核验印暨电子注册申请书》(附件3);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数据库(数据库结构见附件1);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或招生录取备案登记表原件;学生成绩表;学籍变动情况相关材料。各学校在上报学历证书电子数据的同时,一并报送毕业生的电子图像信息。

毕业证书审核验印办理时间:省管理权限内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春季毕业的在1月15日—31日办理,暑期毕业的在6月15日—30日办理。市管理权限的办理时间由各市自定。

第三十六条 对于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考核成绩(含实习)仍有不及格且未达到留级规定,或思想品德评价不合格者,以及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七条 对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发给学生写实性学习证明。

第三十八条 毕业证书遗失或者损坏按学籍管理权限由省级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学历证明书。学历证明书与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补办学历证明书需经学生本人申请,由学校核实并出具录取简明登记表和在校学习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刊登遗失声明,填写《核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明书登记表》(附件4)。每月的最后一周集中办理。

毕业证明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毕业证明书的编号由学校负责填写,编号要求见附件5。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运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填报、更新学生学籍信息。第四十条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本细则结合实际需要做出补充规定,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应健全学籍管理部门,保障基本工作条件,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从2010年9月1 日起开始执行,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

附件1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数据库结构

附件2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录取简明登记表

附件3毕业证书审核验印暨电子注册申请书

附件4核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明书登记表

附件5毕业证明书编号规则

附件6转学申请(确认)表

附件7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备案登记表

附件8关于规范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学制的紧急通知

附件9教育部中职管理规程正式文

附件10转发教育部学校管理规程通知

第五篇: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教育部《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以及其他发放本市普通高中学历证书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制、入学注册、学籍变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奖惩等。

第三条(管理职能)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并负责具体落实;学校负责对本校学籍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全市统一采用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生信息系统”)进行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系统属于全国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成部分。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区内中小学学生信息工作。本市中小学在籍学生的学籍建立、变动等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第二章 学制、入学注册与考勤

第四条(学制)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小学学制为5年,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学制为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本市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在本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以及特殊教育学生可按相关规定适当延长学制。

承担教育改革试点的学校可以按相关规定确定学制。第五条(就学年龄)

本市儿童入小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初中入学者应为修完小学学业的学生或达到小学学力的未满18周岁的学生。

第六条(入学)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不得拒绝其入学。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无法适应学校集体学习生活的儿童、少年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相应的学校送教上门。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具体招生办法按当年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招生政策执行。本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须符合当本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政策要求,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部门确认。

第七条(班级学额)

本市小学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0人以内,初中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5人以内,如有特殊情况,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班级学额。

普通高中班级学额一般按当招生计划设定。第八条(注册建籍)

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家长”)应凭入学通知按学校规定的时间为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就读手续。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应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

因故不能如期办理注册手续者,应向学校申请办理延期注册手续,注册时间最晚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1个月。学生在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未办理注册手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自动失效,已在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视为学籍中断,普通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

起始年级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在开学后1个月内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学籍建立工作。

第九条(学籍号管理)

本市学生学籍号分为全国学籍号和上海市学籍号。全国学籍号由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下发,一人一号,终身不变。上海市学籍号编码规则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学校按编码规则为起始年级在籍学生以及转入本市取得学籍的学生编制本市学籍号。

第十条(信息采集)

本市起始年级学生基础信息由义务教育招生部门和教育考试部门提供。学校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补充完善学生的信息,形成学生学籍信息,进入学生信息系统。

学生信息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正信息。原则上学校每学年需核对一次学生信息。

第十一条(考勤)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考勤制度。考勤按照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记录。

因故不能到校上课或不能参加学校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如学生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缺勤按旷课处理,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当向其家长了解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

第十二条(家长责任)

符合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儿童、少年的家长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送其子女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家长应按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当年公布招生政策的规定按时为适龄儿童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学生入学后,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勤工作。

家长如未按相关规定为适龄儿童、少年办理入学注册就读手续的,由家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转学

第十三条(适用对象)

(一)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 2.本市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市就读。

(二)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登记,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学校:

1.本市在籍学生居住地跨区变更;

2.符合本市当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具体转学条件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制定细则。

(三)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第十四条(申请材料)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转学信息表、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学生成长记录册等。

由非本市学校申请转入本市学校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原就读学校就读的相关证明材料、全国学籍号及学籍状态(无全国学籍号须写情况说明)、家长在本市工作或生活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申请转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还需提供转出地中考成绩证明以及录取通知书。

第十五条(申请时限)

转学手续在学期开学和结束前后办理,办理时间一般不晚于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具体时间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行确定。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学生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学期中途原则上不予转入。义务教育阶段因市政动迁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学期中途要求转学者,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六条(申请手续)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家长先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并由转出学校在学生信息系统中打印转学信息表并盖章,家长持该表及其他申请材料到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办理转学手续,由转入地区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申请转入本市的非本市学生,由其家长携带申请材料向转入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同意后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学校应将转入学生编入原就读年级。从非本市学校转入本市的学生,学校可以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估后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十七条(特殊情况转学)

本市青少年文艺、体育专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应办理相应转学手续。本市学生由文艺、体育专业学校退出的,原则转回原就读学校,因特殊情况原就读学校无法安排的,由原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就近原则予以统筹安排。

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转学条件按相关规定执行,转学程序和时限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执行。

第十八条(学校责任)

学校不得无故拒绝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转出,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或诱导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责任。

学校须按要求核对申请转学学生的相关材料,不得接收不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读,也不得接收未办理转学手续的其他学校学生就读。学校原则上不得超班额接收转入学生,确有特殊情况需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接收学生。

转入学校应负责协调转入学生学籍在系统中的完成情况,并将办理完成情况主动告知学生家长。

第十九条(区责任)

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确定本区内转学相关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区教育行政部门应管理和协调本辖区内学校办理转学的情况,合理安排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学。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每学年对所辖学校在读学生学籍情况进行排查,指导学校做好“人籍一致”工作。

第四章 升级、跳级、重读与免修

第二十条(升级)

小学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即予以升级。小学学生修业期满,学生均可升入初中学段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各科学年总评合格,予以升级。学生有学科学年总评不合格的,可由学校组织补考后随班升级。

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语文、数学科目总评合格(含经补考后),其他基础型科目总评不合格(含经补考后)的在2门(含2门)以下者,予以升级。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命科学6门科目当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成绩可替代相应科目的补考成绩。

第二十一条(跳级)

学生在就读年级综合素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特别优异,已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习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公示无异议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跳一级就读。

跳级手续一般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办理,毕业年级不办理跳级,不跨学段跳级。跳级学生须参加跳过年级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十二条(重读/留级)

(一)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实行留级,学生确因特殊原因在同一年级需要重读的,须由家长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重读。义务教育阶段重读最多不超过2次。毕业年级不申请重读。

(二)普通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予以留级:

1.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不合格科目达5门(免修科目不计)及以上者,不得补考,即予留级;

2.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经补考后未达到升级标准者。学校一般应在学年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并办理手续。同一年级留级不超过2次。高中阶段留级累计不超过3次。高三年级不予留级。

第二十三条(免修)

学生学业成绩特别优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某一学科已达到更高年级的学习能力,由学生和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单科免修。单科免修学生须参加该门学科的毕业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

学生因身体原因(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无法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的,由学生和其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体育与健身学科免修。学生身体康复后(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应当向学校申请恢复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

第五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四条(毕业)

(一)小学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五年级学生准予小学毕业。

(二)初中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九年级学生准予初中毕业:

1.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包括补考后合格,下同);

2.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其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或学年总评不合格在2门及以下。

(三)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

2.基础型课程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所有科目成绩合格(含补考);

3.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修满规定课时,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满6周。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的要求确认学生是否达标。其中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和农村社会实践须达标或合格,且至少须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如因身体等原因导致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农村社会实践未能达标或合格,须经学生本人提出毕业申请,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普通高中在籍的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学生运动员,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若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科目(须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可申请加注“学生运动员”毕业证书(证书编号“GT”)。

(五)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含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科目合格性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他科目由学校根据本校国际课程班的课程方案进行考核并达到要求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加注“国际课程班”,证书编号“GJ”)

(六)本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学生修业期间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在校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确认为不合格。

(七)本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科技4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限1次,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仍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第二十五条(结业)

学生修业期满,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相应学段的结业证书。

第二十六条(肄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且已年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发给肄业证书。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但未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经学生及其家长申请可发给肄业证书。

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完高二年级及以上学业后退学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学业证明)

学生达不到毕业、结业、肄业要求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业证明。

学生在就读期间如需学业证明和成绩证明的,学校应出具相关证明(除市级统一组织的考试外)。

第二十八条(学习经历证明)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不予补办,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习经历证明。

第二十九条(证书、证明式样)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业证明和学习经历证明规格式样,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六章 休学、复学、中断、续接、退学与恢复

第三十条(休学对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一学期内需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已累计停课达3个月以上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一)学生因伤病需治疗、休养的(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二)学生出国出境(须提供境外签证证明);

(三)经学校及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原因(毕业年级除外)。

第三十一条(休学申请)

因上述原因办理休学手续,须由学生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同意后,予以休学,发给休学证明。

休学期间的学生,其学籍自动保留在学校。第三十二条(休学时间)

申请休学一般按学期申请。义务教育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普通高中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2年。因伤病休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累计不超过5年,普通高中学生累计不超过3年。

学生休学期满仍不能回校就学的,最迟应在休学期满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延期休学。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学校应及时督促其复学,督促无效的按旷课处理。

第三十三条(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病休学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同意后即可复学。

义务教育阶段因伤病休学的学生,休学期满后因身体原因仍无法到校参加集体教学活动(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的,如要求复学者,可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送教上门。

准予复学的学生,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业程度进行评估后编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三十四条(学籍中断)

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在本市的学籍状态视为中断:

(一)在籍学生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或延期注册手续,经学校督促无效且超过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不注册并未到校上课的学生;

(二)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的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的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三)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督促仍不能到校就读的学生。

学校应在学生发生学籍中断情况前做好督促学生返校就读工作并将相关情况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在未做督促工作的情况下自行中断学生学籍,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五条(学籍续接)

未超过18周岁学籍中断的学生如需继续在本市就读的,需符合当本市入学和转学相关条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应学校并办理学籍续接手续。

学校可对学籍续接的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三十六条(申请退学)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学生及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终止学生学籍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业证明:

(一)学生出国出境就读或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有效护照、签证以及境外学校录取通知等);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因伤病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三)普通高中学生因伤病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四)境外学生。第三十七条(自动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视为终止学籍,学校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按自动退学处理,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中断或休学期满等原因连续3年以上未在校就读且年龄已超过18周岁;

(二)普通高中学生同一年级已连续留级2次后仍不能达到升级要求或在高中阶段已留级达3次后仍达不到升级要求;

(三)普通高中学生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四)普通高中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五)普通高中学生受到学校开除学籍处分的;

(六)学生死亡。第三十八条(学籍恢复)

已退学的未超过18周岁的学生,如需恢复学籍的由家长向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统筹安排到相关学校及相应年级就读,并办理学籍恢复手续。

第七章 学生评价、奖惩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学生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依据。

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记录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并形成学生电子档案。

区和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记录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他信息。

学校应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进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第四十条(奖励)

市、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各方面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锻炼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奖励可采取公开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凡授予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队长”和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示。

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将学生的奖励情况归入学校档案和本人档案。第四十一条(处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

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因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判处刑罚收监执行或受学校处分期间严重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须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执行。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处分结论要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需在2个月内(不含寒暑假)给予答复。

第四十二条(教育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对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一学期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学校应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与给予处分的权限一致。

已解除的处分不封存在本校,不随学生档案移交高一级学校。普通高中修业期满但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发放结业证书。

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或依法被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的学生,学校和其家长应当互相配合对其加以教育;对管教无效的学生,应由学生家长或学校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安排进入专门学校就读。学生进入专门学校就读期间其学籍可保留在原校。

在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表现明显进步、并确实改正不良行为的,本人提出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

第四十三条(学生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生的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

(三)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以及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材料等;

(五)享受资助信息;

(六)其他材料。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负责管理。

第四十四条(档案管理)

在籍学生档案由所在学校妥善保管,学生转学或在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

学生最后学籍终止的学校应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移交。学生毕业后未有去向的学生纸制档案原则上保留在原校。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八章 管理职责与信息安全

第四十五条(职责分工)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市中小学生学籍相关政策、制度,指导、协调各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市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与全国学生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接。

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籍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处理本区所属中小学籍管理相关事务。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信息采集、更新,负责区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每学年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学籍进行核对。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本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市和区学籍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安排本校学籍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并做好向家长的公开和告知工作。学校要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工作以及学籍建立、变动和注销等操作工作并在每学期对本校学生的学籍情况和基本信息进行核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学生信息系统管理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六条(电子学籍管理)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完成起始年级新生信息采集、核对工作,并为每一位完成注册学籍的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每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各年级学籍变动操作工作。

市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一位在籍学生发放电子学生证,电子学生证是学生学籍身份的唯一辩识凭证。学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学生信息系统为学生出具学籍在籍证明。

本市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生证管理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第四十七条(信息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完整保留学生的全部学籍信息,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证明等提供依据,定期对学生信息进行安全备份。学校合并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应移交并入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由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单位进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信息安全使用的相关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学生信息安全。非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内地民族班学生)在本市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四十九条(境外学生)

在本市中小学就读外籍学生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普通高中的外籍学生修业期满,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发放毕业证书(证书注明国别,证书编号为“GI”)。

在本市就读的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五十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十年。

下载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修订稿)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规范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

    侯马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精选)

    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条 按照省级有关部门职业教育招生规定录取的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本人身份证或户籍簿,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到学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

    学籍管理办法

    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讨论稿)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讨论稿).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