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19-05-15 14: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篇: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中、小学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生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开除和毕业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入 学

第三条 报名入学的,除智力发育有严重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外,均按市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

第四条 被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高中学生并按规定缴纳学费,下同)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到校注册的,须凭学生家长(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或有关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注册。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新生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由学校督促其人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家长送学生入学。高中新生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取消其人学资格。

在校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的,应凭学生家长或有关单位证明,到校请假。不请假的,视为旷课。

第五条 新生办理人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编制新生学籍卡片和学生名册,并将学生名册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第三章 考 勤

第六条 学生到校上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实行考勤。

因故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必须请假;不请假(包括超过请假期限)的,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对学生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给予处分。小学和初中学生旷课一周以上仍不到校上课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督促其到校上课或责令学生家长送学生到校上课。

第四章转学、借读

第七条 外地学生迁入本市就读的,须持学生本人本市常住户口登记卡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转学证明(高中学生必须带本人档案〕,向户口所在地区管片学校申请。

第八条 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由学生家长持学生户口迁移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转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发给转学证明。

第九条 学生因常住户口随家长户口在市内迁移或其他特殊原因,在原校就读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可持变动后的户口登记卡或有关证明向原校申请转学,经学校审核同意,学生家长填具转学联系表,向户口迁入地区管片学校联系,接收学校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原校开具转学证明。

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原校开具转学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原校承担就学责任。

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的转学生。

第十条 小学学生转学,学籍卡片和健康卡片交学生转入学校;初中学生转学,学籍卡片由原校复制一份留存,原件和健康卡片交学生转入学校;高中学生转学,学生档案交转入学校,学籍卡片由原校留存。

第十一条 学校对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和区、县教育局调剂分配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接收确有困难的,由学校报所在区、县教育局解决。

第十二条 学校接收的转学学生,应按其原就读年级插班学习。学习成绩过差的,可降一个年级。

第十三条 外地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在本市借读:

一、父母双方出国工作,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二、父母双方在边远地区工作或工作流动性较大,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三、父母一方在本市工作,学生随其在本市居住的。

四、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

第十四条 申请在本市借读的外地学生,应持学生常住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就读有困难的证明(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还需持街道劳动科证明)和本市暂住证,向暂住地区管片学校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填写借读登记表,并按市教育局规定的标准缴纳借读管理费。

借读生不列入学校正式学生,借读期限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学年,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可以延长。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在本市借读按正式学生对待,不规定借读期限。借读生离校时,发给借读证明,注明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借读年限,符合毕业标准或结业条件的,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证书上应注有借读字样。

第十五条 转学、借读一般在寒、暑假期间办理。中学的毕业年级和小学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除有特殊困难经区、县教育局批准的外,不办理转学、借读。

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六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持借读联系表联系外地接收学校。外地学校同意接收的,由原校开具借读证明,提供学生有关材料。学生学籍由原校保留。

第五章 休学、复学

第十七条 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区、县级以上医院或家长所在单位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发给休学证明。

学生在一学期内累计请假(包括病、事假)时间超过上课总时数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课的,应办理休学。

第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由学生家长持区、县级以上医院或家长所在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经学校批准,可继续休学。

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按旷课处理。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的,应持休学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应提交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核准即可复学。

学校准予复学的学生,按其实际程度编级。

第六章 退 学

第二十条 小学和初中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或年龄过大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申请退学的,应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的,还应持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同意后,填写退学申请表,经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区、县教育局批准,准予退学。

高中学生申请退学,由学生家长填写退学申请表,经学校核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准予退学。高中学生多次留级、年龄过大,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的,学校报经区、县教育局批准,可劝其退学。

第二十一条 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除名、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并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一、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一个月或累计旷课一个半月,学校与学生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二、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申请的。

第二十二条 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学生退学后,学籍自行消除。

第七章 开 除

第二十三条 学校开除学生学籍,应经校务会议或扩大行政会议讨论决定,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开除小学、初中学生学籍,还应经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学生的开除学籍处分材料,由学校留存。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 送工读学校学习的学生,原校保留其学籍。学生在工读学校学习期满,回原校继续学习。

第八章 毕 业

第二十五条 应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由学校编制毕业生名册,报区、县教育局核准后,发给毕业证书。学生学习期满,未取得毕业资格,又不符合留级条件的,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学籍自然终止。

送工读学校学习的学生毕业或结业,由保留其学籍的原校颁发毕业或结业证书。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刷。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同题,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市教育局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北京市学籍管理办法

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制、入学注册、学籍变动和信息安全等。本办法所指“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教育学校。

第三条 本市中小学生学籍实行分级负责、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学籍总量依据当年中小学校招生计划确定,学籍建立及变动情况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条 本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章 学 制

第五条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原则上小学学制为6年,初中学制为3年。分别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和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第六条 本市高中阶段学制原则上为3年。分别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

第七条 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各区县可根据实际,在条件具备的学校适当开展学制改革实验。

第三章 入学与注册

第八条 本市中小学各学段招生实行计划管理。中小学校应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接收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区县招生规模总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区域内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入学。凡年满六周岁的本市户籍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完成小学教育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小学、初中入学手续按照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当年的入学规定办理。

第十条 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持区县级以上医院(必要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开具的相关证明,在新学年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向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缓学期限一般为一学年。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第十一条 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到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可申请到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

到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还应到其户籍或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义务教育学校登记信息,同时具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籍和户籍或居住地就近入学学校学籍。

第十二条 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照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当年的招生规定办理入学手续。

第十三条 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须通过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后办理普通高中入学手续。

第十四条 持有下列证明的,按本市户籍学生对待:

(一)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三)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四)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五)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六)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户籍登记卡;

(七)市人力社保部门为其父(或母)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八)其他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规定的证明。

第十五条 入学新生应按照规定时间到学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注册,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持有关证明,在新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到学校办理延期注册手续。

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到学校办理入学注册又未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由学校督促其入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责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学生入学。

高中新生未按期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注册又未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六条 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当在新学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普通高中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为新生建立个人档案。

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各学段招生入学系统确认的入学结果生成新生学籍信息,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规则生成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第十七条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学籍基础信息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格式采集。

第四章 考 勤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考勤制度。考勤按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记录。

第十九条 因故不能到校上课或不能参加学校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对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的缺勤学生,按旷课处理,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当向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及时了解情况,配合其监护人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连续旷课一周仍不到校上课的,学校要告知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责令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学生到校上课,严禁出现辍学现象。

第二十条 在校学生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报到注册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按旷课处理。

第五章 转 学

第二十一条 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在本市内转学:

(一)学生户籍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市内迁移,新户籍所在地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范围的;

(二)学生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实际居住地在市内变更,变更后的居住地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范围的;

(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

第二十二条 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本市内转学的,持户籍、居住地变更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发给学生转学联系表,学生持联系表到拟转入学校联系,转入校同意并签章后,回到原就读学校确认。经转出和转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办理转学手续及学籍信息变更,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对转入的学生,学校应当按其原就读年级安排插班。必要时可按其学业水平安排年级。

第二十三条 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有本市户籍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需转入或转回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可参照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十四条 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入到本市的,应参照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规定提供相应的证明、证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办理转学手续,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对转入的学生,学校应当按其原就读年级安排插班。必要时可按其学业水平安排年级。

第二十五条 本市普通高中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确有特殊原因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在教学水平相当的同类学校之间申请转学。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办理转学手续及学籍信息变更。高中阶段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转学,参照办理。

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有本市户籍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需转入或转回本市普通高中阶段就读,参照前款规定办理。同时,应提供原就读普通高中录取证明、已修高中阶段学业证明等相关材料。第二十六条 在本市就读的学生转出到外省市的,需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接收学校的相关证明,经就读学校同意,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办理转学手续。学校应为转往外省市学生申请毕业证书提供学业考核证明。

第二十七条 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或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的学生,学校和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教育;对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应当依据及时制止的原则,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或学校申请,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安排入专门学校(原工读学校)就读。

在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其学籍由原学校保留。学生表现明显进步、并确实改正缺点的,本人提出申请,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可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

对于在校期间因刑事犯罪,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在刑满释放后仍未满18周岁且符合就学条件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其做好就学工作。

第二十八条 根据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儿童、青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从本市中小学校选调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九条 转学应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或开学后一周内提出申请。转学手续办理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转学学生须随转相关学籍信息和档案,实行“籍随人走”。

第三十条 下列情形,不予转学:

(一)中小学起始年级的第一学期及毕业年级,不予办理转入手续。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转学。

(三)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四)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六章 休学、复学

第三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休学:

(一)因病经诊断,需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

(二)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请假(包括病、事假)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课的;

(三)因其他原因,需要休学的。

第三十二条 因病假办理休学手续须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区县级以上医院(必要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因事假办理休学手续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发给休学证明。

第三十三条 休学期限不超过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能办理转学手续。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当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区县级以上医院(必要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长休学期,经学校同意,可继续休学。

第三十四条 学生休学期满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的,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还应当提交区县级以上医院(必要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认定治愈或认定可以正常学习的证明,经学校核准,即可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按旷课处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及时督促学生复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责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学生复学。

学校对准予复学的学生,按其实际学业水平安排年级。

第七章 退 学

第三十五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满十八周岁,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的,应办理退学手续。

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办理退学手续:

(一)多次留级且年龄超过二十周岁,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的;

(二)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十五天或累计旷课四十五天,学校与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三)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联系仍未复学或超过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仍不办理继续休学申请的;

(四)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申请退学的。

第三十六条 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退学条件的,由学校填写退学申请表,经学生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复核后,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由学校出具退学通知书送交本人。

符合高中学生退学条件的,由学校或本人填写退学申请表,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准予退学。学校出具退学通知书送交本人。

第八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七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升级、留级、跳级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成绩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并在学籍档案中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十八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并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学校编制毕业生名册,义务教育阶段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发给毕业证书;普通高中阶段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发给毕业证书。

学生学习期满,未达到毕业要求,又不符合留级条件的,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送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毕(结)业,由保留其学籍的学校颁发毕(结)业证书。

退学学生和其他未完成学业终止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其肄业证书。

第三十九条 初中学生毕(结)业后,学校应将未升入高级中等学校的学生毕(结)业材料,按规定时间移交给学生户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高中学生毕(结)业后,学校应将未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档案,按规定时间移交给学生户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退学和其他未完成学业终止学籍学生离校时,由学校将其材料和档案移交给学生户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十条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规格式样,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普通高中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须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验印。

毕业证书要有统一字号,义务教育阶段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普通高中阶段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可向原证书颁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核实后,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证明。

第九章 管理职责与信息安全

第四十一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公室,统筹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责任部门,统一管理辖区内中小学生学籍工作。中小学校具体负责学籍信息建立和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设学籍管理员,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及时采集、复核、更新和上报学生相关信息,确保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学籍变动手续完备。

第四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第四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符合条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关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奖励处分、体质测试、健康检查等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七条 依据本学籍管理办法,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或完善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6月10日起施行。《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京教基〔2010〕17号)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有关事项的通知》(京教基二〔2011〕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

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京教基二﹝201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发挥学籍信息在教育管理、服务、决策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确保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安全、规范、高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教育学校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采用全市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第四条 本市中小学校各学段电子学籍总量依据其当年招生计划确定,学籍注册及转学等操作均须在学籍总量内进行。确需变更学籍总量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交申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调整。

第二章 学校管理

第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学校关键信息包括学校 代码、学校名称、学校类型、学校属性、学校办别、校区信息等。

第六条 学校关键信息变更及新建、撤销、合并等事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须及时提供相关文件依据,由市级统一操作。

第七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设置管理岗位和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校长、学籍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等。

第八条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标准名称设置学制、学段、年级及班级信息。学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名称原则上使用班级序号,也可自行设置。

第三章 学籍注册

第九条 新生电子学籍信息从各学段招生入学系统获取。学校应当在新学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对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新生进行分班操作。分班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进行新生学籍注册,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规则生成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第十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持有关证明,在新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到学校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延期注册”操作。

第十一条 因故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又未办理延期注册手续,义务教育阶段经督促无效的,学校可在学籍 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未办理注册手续”并提交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高中阶段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二条 到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其确定对应的普通中小学校并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为其申请建立“融合教育双学籍”。“融合教育双学籍”不计入普通中小学校学籍总量。

第十三条 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申请到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的,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标注为“随班就读”。

第十四条 电子学籍信息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格式采集,区县和学校可根据需要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打印并存档。

第四章 考勤记录

第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具备考勤记录功能,设有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电子化考勤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在校学生学期注册通过平台中的“学期注册”功能进行,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七条 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的缺勤学生,按旷课处理。旷课达到三个月的,学校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异常原因不在学”。

第五章 学籍变更

第十八条 转学手续须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办理。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功能设置。

第十九条 符合条件申请在本市内转学的,由转入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转学证明材料,依次由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转出学校、转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电子学籍档案自动转移到转入学校。

第二十条 符合条件申请跨省转学的,参照第十九条规定审核备案后,转入学校还需进行跨省转学调档操作。跨省转学未调档前,转入学校可发起跨省转学撤销申请。

第二十一条

已在本市就读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户口进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学生户籍信息。

第二十二条

在境外就读的本市户籍学生转回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境外返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三条

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从境外转入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外籍、港澳台境外转入”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 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四条

安排入专门学校(原工读学校)就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由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入专门学校就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符合条件需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的,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复学”功能恢复其学籍档案,并提取其在专门学校的过程学籍数据。

第二十五条

根据规定被文艺、体育等有关社会组织选调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由其学籍所在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文体选调”标注,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经学校同意休学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休学记录,打印休学证明。休学期限不超过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能办理转学手续。休学期满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做出提示,可选择“复学”或者“延长休学期”,对准予复学的学生,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其实际学业水平调整年级,不影响复学年级的学籍总量。

第二十七条

符合退学条件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退学信息,打印退学申请表和退学通知书,并按规定办理退学手续。

第二十八条

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证件号、国籍、户籍、是否按本市户籍对待等属学籍关键信息,确须变更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 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考核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应利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供的课程、学业成绩、评语、过程性评价等功能进行学生的考核信息采集。

第三十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升级、留级、跳级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成绩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学年变化自动执行升级操作。留级、跳级应在新学年开学时实行,由学校按照规定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相应操作。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第三十一条

每学年结束时,学校应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核实毕业年级学生电子学籍信息,于7月30日前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后,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不能修改。

第三十二条

准予毕业的学生,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生成并打印毕业生名册,按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三十三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按规定自动生成统一字号。

第三十四条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经核实后需要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证明的,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

第八章 运维管理与信息安全

第三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撑环境、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等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统一负责,并建立平台培训、技术服务等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第三十六条

逐步推行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签章,确保系统操作人员身份真实和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七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教育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市、区县、学校可根据权限和需要开展统计分析、教育决策、学籍核查等应用。

第三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市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武清区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我区中小学及中职类学校学籍管理,是依据市教委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本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原则而实施的。

一、初中、小学

(一)入学

户籍在本区的初中、小学新生均按区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招生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各乡镇(街)在所属中小学内自行安排本乡镇(街)的初中、小学新生入学。城区的初中、小学新生按照《武清城区中小学入学管理规定》(暂行)(津武教[2006]42号)中的规定入学。户籍不在本市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持本区居住地公安部门暂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和住房证明,到居住地服务区学校入学。凡被录取的学生,按规定时间凭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二)转学

1.学生因正当理由需转学的,由原学籍校填写转学登记表。经转入、转出学校同意,由转入学校报区教育局审查、批准。

2.外省市迁入本市的学生需持本市户口和学籍区(县)、学校的转学证明,到户口迁入地学校办理手续。转入学校统一报区教育局审查、批准。转入的学生必须在转入学校就读,不得空挂学籍。

3.一年级和七年级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学期不转学。

(三)休学、复学

1.在校学生因病每学期累计休假超过八周仍不能到校坚持学习者,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持区教育局认定医院的证明,经学校批准、报区教育局审批。教育局审批后发给学校休学证明。

2.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一周内凭区教育局认定医院的证明继续办理休学手续。连续休学不得超过两年。

3.除学生本人身体以外的其他原因,一般不准休学。

4.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提前复学的,持原校开具的休学证明和医疗机构诊断痊愈的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即可复学。

二、高中

(一)入学

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凭录取通知书到录取学校办理注册入学手续。凡因故需延缓入学的,需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由学校批准后方可延期,若到期后仍不能办理注册入学手续的,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并由学校报送区县教育局备案。

(二)转学

1.本市范围内的普通高中学生办理转学的时间为:每学期开学前、后一周内。在本区范围内不办理转学。高一第一学期不办理转学,高三第二学期不办理转学手续。

2.本市范围内办理转学的流程为:由接收学校负责开具“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籍变更登记表”,并填写好相关内容盖章确认,再依次由学籍校和学籍校所属区县教育局盖章同意后,送至转入校所属区县教育局审批,由转入校所属区县教育局负责报市教委审批。

3.本市转往外省市的普通高中学生,办理流程为:由学籍校开具转学证明,并向所属区县教育局申报,所属区县教育局负责报市教委审批。经批准后将由市教委开具统一格式的学籍证明,同时取消其学籍。

4.外省市普通高中学生转入本市的办理流程为:由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转学材料,由接收的高中学校对其相关转学材料审查合格后,填写“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籍变更登记表”,由转入学校在规定时间内报区县教育局审查,经区县教育局审查合格统一报送市教委备案。

5.外省转入学生应是同年级转入。转入学生必须在转入学校就读,不得空挂学籍。接收学校必须确保班容量允许的前提下方可接收外省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6.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允许转学,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予办理转学。

(三)休学、复学

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因病每学期累计休假超过30天仍不能到校坚持正常学习者,可以申请休学。申请休学者,由家长提出书面休学申请,持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假条、诊断证明以及病历、处方等相关材料,由学校核准后报送区县教育局,经市教委审查备案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

2.普通高中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除学生本人身体以外的其他原因,一般不准休学。

3.普通高中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提前复学的,应持学校的休学证明和区县级医疗机构康复证明以及家长的书面复学申请,向学校提出复学,由学校核准报送区县教育局,经市教委审查备案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

4.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不办理休、复学手续。

(四)退学

1.普通高中学生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需由家长持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办理退学手续。

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学校报请区县教育局批准后,按自动退学处理,并由学校除名。

(1)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八周或累计旷课十周以上,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2)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续办休学手续的;

(3)在外省市借读超过一学年,未续办相关手续的。

三、职业学校:

(一)入学与注册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凡被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无正当理由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二)转学与转专业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转学原则上在同类中职学校间进行。学生转学、转专业均先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由学校批准,并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上级教育主部门备案。

2.学生在本市各区、县的同类中等职业学校转学,须经转出校和转入校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涉及户口的,要在户口关系转移手续办好后),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办理转学手续。

3.学生跨省,跨地区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和所在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跨省、跨地区学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涉及户口的,要在户口关系转移手续办好后),才能办理转学手续。

4.一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学或转专业。

5.普通高中学生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经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准予转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学习。

(三)休学与复学

根据《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休学要递交休学申请书(因病休学的学生须持区、县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学校批准后,办理休学手续,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只保留学籍。

学生休学期满后,应及时申请复学。经学校审查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或服从学校安排。因病休学的学生,在复学时,必须持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复查能坚持正常学习者,方可复学。

第五篇:高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高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学生管理。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管理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保障学生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从严管理,强化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良好校风,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条件。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本院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和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院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学院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向学校请假,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应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经过复查合格后注册,即取得学籍。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者,由学院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到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转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应到学院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复查,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者,经学院指定医疗单位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经本人申请,由学院批准,可准许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回家或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具有学籍,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院申请入学,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院指定医院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学生和休学学生的待遇。

第七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在注册日期前向所在系(部)和学院学籍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否则按旷课论。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一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学院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三章 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

第八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及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九条 德育考核

对学生德育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总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主要对学生政治思想、学习态度、生活作风、遵纪守法、劳动态度、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品德评语和操行评等。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操行评等,每学年进行一次品德评语。操行评等与品德评语的总和便是学生在校的品德总评,品德总评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第十条 学科成绩考核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各科课程均需考核。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四级分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记分,考查成绩评定采用合格、不合格记分。

2、考试成绩评分,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听课、回答问题、作业、实验、实习实训、习题课、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根据课程的性质按适当比例(一般按20%计,如需提高比例须经教务处审批)计入学期成绩。考查课的成绩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和实习、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测验及课程结束时的必要检查来综合评定。考查课的考核必须于期末统一考试前结束。

3、考试在规定考期内进行。考试日程由教务处制定,于考试前两周公布。

4、考核方式可根据各门课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和操作等方式。

5、学生必须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习题作业、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才能参加考试。对未完成习题作业和不参加实验、实习的学生或完成而不合格的学生,不准参加该课程考试或考查。如统考前不能按要求补全所缺环节,该课成绩按考试不及格论。

6、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时数1/3者,不得参加该课的考核。

7、考试中不能坚持到底的学生,经监考教师同意,可以中间退出考场,该课考试卷面成绩按所答试卷应得分数评定。未经批准退出考场或无故不交试卷者,按《学院考试纪律》等有关规定处理。

8、考试作弊,该课成绩按零分计,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9、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检查,有的课程必要时可以安排一些随堂测验或期中考试。测验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期中考试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由教师自行安排。

第十一条 公共体育课的成绩考核

1、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要求,由体育教研室制定出考核项目和标准,并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2、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经学院指定医院证明报教务处并通过主管院长审批,可免于跟班上课,但应参加学院和体育教师指定的活动,经考核及格给予相应的成绩。

3、学生一学期缺课(因病、事假)超过体育课总学时1/3者,不予评定成绩。凡重修,考核成绩如实记载。

4、公共体育课的成绩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考核不及格的须重修。重修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

第十二条 学生因疾病、特殊事情等原因而不能参加考试(查)必须本人于考前向所在系(部)提出缓考申请,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系(部)核实,教务处审核同意,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缓考。缓考不及格者,毕业前给一次补考机会。第十三条

学生每学期不及格的课程(含考查课)在五门以下(含五门)允许补考。补考在下学期开学后二周内进行。补考成绩记载时注明“补考”字样。

第四章 升级与留、降级

第十四条 学生学完本专业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及格,准予升级。

第十五条 学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按学院规定补考。一学期五门课程以上不及格或累计三门以上课程补考不及格,应予留、降级。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不及格课程达到留、降级规定时,可跟班试读,准予第一学年结束时再补考一次。补考后视其学年成绩决定升级或留级。

第十六条 学生留、降级时不及格课程门数,按下列规定办理:

1、凡一门课程连续几学期讲授的,每学期均按一门课程计算。

2、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技能训练、岗位实训等),如单独进行考核,均按一门课程计算。

3、公共体育课不及格,不计入留、降级课程门数。

第十七条 学生留、降级前考核成绩达到75分(或良好)以上水平的课程允许免修。

第十八条 学生留、降级要重新交付学杂费。

第五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九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院批准,可允许转专业、转学:

1、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院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院或其他高等学校别的专业学习者;

3、经学院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或不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4、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前30%,且无不及格课程,未受过学院任何处分的大一学生,经学院批准允许大一第二学期申请转专业。

5、本人条件确实不适合本专业学习,未来就业十分困难者。根据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学院可以适当调整部分学生的专业、系。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均由本人向所在系申请。转专业、转学手续按下列办法处理:

1、学生在本院范围内转专业,本人提出申请,所在系(部)同意,经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到学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并报送学生处、教务处备案。

2、转入本省其他学校者,经两校同意,由学院报所在地省教育厅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转入省外同类学校者,除转入转出学校同意外,还须两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3、学生转专业、转学须在学期或学年结束前1个月提出申请,于下一学期开学前办完手续;

4、凡拟转入本院学生,须原学校推荐并将其学生转学申请书、学习成绩单、健康检查表等有关材料寄来,经本院进行政治条件、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审查同意后,报请省教育厅批准;

5、学生在转入专业遇有未修课程,应予补修,并另缴补修费。

6、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缴纳学费。

第二十一条 转专业、转学学生应修读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合格方可毕业。转入专业应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经认真审查后,有条件地承认学生原学专业已获得的部分或全部课程成绩。具体标准由转入系(专业)和教务处确定。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作退学处理者;

5、其他无正当理由者。

第六章 休学、停学与复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病经学院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1/3以上者;

2、一学期请假缺课累计超过该学期总学时1/3者;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院认为必须休学者。

第二十四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因病经学院批准,可连续休学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五条 学生申请休学,须提出有关证明及休学申请书,经所在系(部)签署意见,报送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办理休学手续并按期离校。学院保留其学籍,因故令其休学者,亦按本条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六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事宜,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休学学生在休学期间不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专业的伙食补助;

2、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费用自理;

3、学生休学回家,往返路费自理;

4、休学学生的户口不迁出学院。

第二十七条

学生因某种原因需中断学业,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停学保留学籍一年。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学院将为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保留学籍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取消学籍。保留学籍的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的待遇。

第二十八条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由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恢复健康,并经学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2、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件,向学院体提出复学申请复学。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3、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应取消复学资格。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第三十条 学生复学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如所学专业不连续招生,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转入性质相近专业学习。未学课程应该补修。

第七章 退 学

第三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累计五门(含五门)以上课程补考不及格者;留、降级累计超过两次的;

2、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3、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其学制两年(含休学)的;

4、经过学院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在校继续学习的;

5、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6、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7、按本条规定,本人申请退学的,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第三十二条 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因故申请退学,须提交退学申请书,并附有必要的证明,经系(部)同意,学籍管理部门核准,主管院长批准,方可予以退学;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2、退学学生必须在指定日期内办理离校手续;

3、退学和因各种原因处理离校的学生,档案、户籍退回家长或抚养人户籍所在地;

4、经诊断为精神病等不符合体检标准等疾病(包括意外致残)者,由家长或抚养人负责领回;

5、退学学生发给退学证明,并根据学习年限发给肄业证书(至少学满一年),未经学院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和退学证明;

6、退学的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八章 考勤与纪律

第三十三条

考勤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班级的产生。学生入学后,各系(部)在熟悉档案的基础上以30人左右组成一个班级。

为加强学习纪律,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各系(部)以辅导员为主,配合学生处认真抓好学生的考勤工作。

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验、实习、实训、劳动、军训等活动,都要进行考勤。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凡未经请假、请假未获准或超过假期不办理续假手续者,一律以旷课记。对旷课学生,根据旷课时间多少、情节轻重及其检查态度,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严重的开除学籍。

第三十四条 学生考勤

1、班级的考勤由班长负责。学生课前由班长点名,并在点名簿上记载,交任课教师检查签字。对由学院教学计划规定,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无故不参加者,每天按旷课6学时计。

2、每周周末由班长将本班学生考勤周报表填好报辅导员(或班主任)签字。系(部)留存上联,下联交学生处统计汇总。

3、集体外出学习或参加其他教学活动时,其考勤按所在地、厂(场)规定执行,由班(组)长负责全面掌握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返校后送交辅导员(或班主任)履行考勤周报表送交手续。

4、每月全校学生考勤情况由学生处统计汇总,向主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系(部)。

第三十五条 学生请假

1、学生请假,均须办理请假手续。

2、请假的批准权限。3天以内,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批准;3天以上1周以内,辅导员(或班主任)签署意见,由系(部)批准;1周以上由学生处批准;2周以上由主管院长批准;在外地学习、实习(实训)的学生请假由指导教师批准,回院后补办请假手续。

3、因病请假3天以上须有医生证明;因事、因公请假须提交必要的证明。

4、学生需按请假批准权限办理销假手续。超过准假期限者,销假时须提交有关证明,补办审批手续,否则超假日数按旷课处理。事假不得事后补假。请假条按请假批准权限分别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或学生处留存。

第三十六条 教育与纪律

1、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贯彻疏导方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勤奋学习,文明礼貌,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3、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七条 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锻炼身体某一方面的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授予其他荣誉称号。其事迹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八条 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办法。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有:口头表扬、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等。

第三十九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院可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与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的纪律处分。处分分下列五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第四十条

对旷课和无故不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活动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2、触犯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3、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5、考试作弊累计两次以上的;

6、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7、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四十二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的,可解除其留校察看期;经教育不改的按开除学籍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1、旷课、旷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抄袭实验(实习、实训)报告等违反学习纪律者;

2、无故不参加劳动、违反劳动纪律者;

3、打架斗殴或以蛮横无理态度对待教师、同学和工作人员者;

4、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品行恶劣、道德败坏者;

5、弄虚作假、欺骗学院以及教师和同学,造成一定影响者;

6、在校内外赌博、酗酒闹事者;

7、经常夜不归寝,私自与他人在校外留宿,经教育不改者 ;

8、无故损坏学校仪器设备、图书、家具等公物者;

9、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行为恶劣;扰乱公共秩序;有损学校声誉者;

10、破坏公共财物,偷窃国家、集体或个人私有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和危害者;

11、违反国家法令、触犯国家刑律者;

12、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等言论和行为,以及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者;

第四十四条 受处分者附加以下处罚:

1、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学生,学期内不准参加评优及各类奖学金的评定;

2、受记过以上处分(含记过)的学生,学年内不准参加评优及各类奖学金的评定;

第四十五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处理时要以慎重态度,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要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处分要得当,处理结果要同本人见面并签署本人意见,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院有责任认真复查。

第四十六条 对受处分的学生,学院将实行跟踪式教育。由系(部)对受留校察看以下处分的学生进行处理前后的谈话,并负责与受处分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学生处对受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包括留校察看)的学生进行处理前后的谈话,并负责与受处分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第四十七条 凡给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均按规定由系(部)提出处理意见,学生处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其中因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和行为而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须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省教育厅审批。

第四十八条 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由学院将其错误事实、处分决定等材料,在做出决定的一个月内报省教育厅学生处备案。

第四十九条开除学籍的学生,其善后问题按照退学学生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五十条 对学生的鉴定、奖励、处分材料,均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存入本人档案。

第五十一条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可由学院发给学习证明。不发给学历,学生按学院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五十二条 按规定开除学籍处理的学生,学院不负责派人送回。第五十三条 学院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学院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院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院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院重新研究决定。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院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院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院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十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五十四条 学生毕业时,学院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包括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劳动和健康状况等)作全面鉴定。

第五十五条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全部及格,准予毕业,办齐所有手续后,发给毕业证书。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五十六条 公共体育课不及格者,不准毕业,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第五十七条 毕业时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规定者,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按学院的规定补考,及格后换发毕业证书。

第五十八条 毕业学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退学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明,在离校半年内向学院申请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

第五十九条 学生历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规定留、降级门数者),可按下列办法处理:

1、毕业前再补考一次,补考及格的,发给毕业证书;不及格的,发给结业证书。

2、发结业证书者,不及格的课程在结业一年后可申请补考一次,补考及格的换发毕业证书;逾期不补考或补考不及格者,以后不再补考。

第六十条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未解除处分前,虽已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也不准毕业,只发给结业证书,先离校。待留校察看期满,经所在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证明,确实表现良好,经主管院长批准,解除其留校察看处分后,可换发毕业证书。

第六十一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院应当颁发肄业证书。第六十二条 学生毕业后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就业离校手续,无特殊原因不办理者,后果和责任自负。

第十一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六十三条 学院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第六十四条学院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

第六十五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六十六条 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六十七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处审核,报全。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六十八条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院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第六十九条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七十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应当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七十一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院学生处和学籍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二OO七年九月一日起实施,原《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下载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西宁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安徽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安徽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02-21 15:01:03 安徽教育网 教基〔2002〕018号 各市、县(区)教委(教育局):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修订稿)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规范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业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设区市教育局、省部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高校: 今年五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根据《管理办法》的要......

    学籍管理办法

    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市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市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市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