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

时间:2019-05-13 16: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

第一篇: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

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的两大确认记账基础。在国企,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事业单位会计除了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也就是说,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付出的现款费用,不论其是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费用处理;反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有关的事项,且所有支出作为费用,实际收到的现金才是收入。因此,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都是现金,它没有现金形式以外的资产,也不可能有债券与债务。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一方面,它要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事业单位本身来讲,它不具备政府机关的权威性,也不具备企业单位的营利性,是介于行政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一种组织。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保障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时掌握了财政资金供需情况,从而保证了财政资金正常供给,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较为实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事业单位不断参与市场经营的今天,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已不能适应现实环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会计信息,对目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标准入账。当收益发生和实际收到款项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会计记录便不能反映该期收入的真实情况。同样,当费用发生与实际支付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会计记录也不能正确反映该期费用支出的情况。因此,收付实现制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收入支出状况,不能真实显示运营结果。

1.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资产真实价值。

在收付实现制下,一方面对跨期的资本性支出作为当时付现日的费用核算,本期会计报表就不包括这类支出的会计记录;另一方面,对已入账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原值反映价值形态,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因此就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最新账面价值。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越来越远。这势必导致国有资产的

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失控。

2.不利于成本、负债的核算,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范“隐形”风险。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支付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其财务支出只包括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本期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不予反映。因此,成本的核算是不准确、不严格的。同样,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也不能反映。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不能真实反映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化解未来的财务风险。

3.不利于绩效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和工作业绩。

收入和费用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既不能分配费用,也不能提供服务的完全成本信息,不能充分认识绩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只反映了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运动,不利于业绩考核。

4.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

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例如,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费用,并非每年发生,在发生修缮费用的年度,支出增大,造成当年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

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账实不符,无法真正反映当期收支结余,各期之间收支规模波动性很大。

5.会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科学。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做到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使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科学,给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公众带来偏颇甚至错误的信息,为下一步决策带来风险性。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及建议。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收付实现制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引入权责发生制、对现行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我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和国外相差很大,引入权责发生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成功经验,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审时度势,渐进式、稳步推进。对那些主要的、条件比较成熟的会计业务,根据其业务性质、内容,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先以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的权责发生

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对那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特有的业务、特有的政策规定,一方面考虑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立足国情,有针对性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规范。下面笔者将一些主要会计业务的处理作如下建议:

1.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只要该项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归属于本期确认收入的期间,就应将实收和应收的款项均确认为应上缴财政专户的财政性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或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或“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全部预算外资金,借方反映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反映应缴未缴的预算外资金。

2.支出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支出业务,应按权责发生制列为收益期间的支出;对于跨月、跨年支出,应按收益期间,采用一定比例合理划分,进行分摊;对实际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未完全支付的记(特别是隐形负债),应当按照支出或费用实际发生时间,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这样,可以增加财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使隐性债务显性化。

3.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新增“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对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按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另外,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支出,可采用持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处理。

4.改革部分会计报表,提高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

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收支类科目,并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和重要事项进行披露;增设“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信息,评价单位本期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以及预测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

第二篇:事业单位职工谈养老保险改革

事业单位职工谈养老保险改革

改‛,这是当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识,而‚走一步看一步‛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

‚听说改革后,每月领到的钱会少一大截。如果现在‘内退’了,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也不知是真是假。‛面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湖北荆州一位54岁的高级教师最近正在考虑提前退休。

‚无所谓,反正怎么改也不可能辞职,担心有什么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小周对改革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事业单位还是有很多人想进的。怎么改,随它去吧。‛

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而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目前一些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摸底统计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脚步声日益临近,公众有着怎样的期待?此前已经历过地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人们,又有着什么样的改革感受?

风暴眼中的波澜不惊

尽管被视作事业单位改革中涉及人数最多、争议最大、难度最高的‚深水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话题,却并未如外界想象那般在事业单位‚圈内‛激起太多浪花。

一位29岁的某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员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她所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没有太多人关注此番出台的《条例》,多数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仅是‚有所耳闻‛。‚我还年轻,距离退休还有几十年,单位年轻人多,大家考虑不了那么远。长远来看,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并轨后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个人、单位按什么比例缴费?要不要补缴之前的份额?‛面对记者的连续发问,两年后即将从西安市属事业单位退休的一位女士语气平静。她表示自己不会提前退休,因为‚未来如何改,方向尚不明确,没必要抢搭末班车。‛

曾经历过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湖北宜昌一位退休人员,在担心改革后待遇下降的同时,也对此前改革的总体效果表示肯定。他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改制单位的退休人员全部参加了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发放与单位脱钩,纳入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基本养老金能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用‚波澜不惊‛、‚静观其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但无论平静或情愿与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悬念在于‚何时改、如何改‛,这是当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识。‚走一步看一步‛,被受访者频频提及。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一是因为它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二是结束基本养老保险‘双轨制’,已经得到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表达了对改革公平性的期待。‚国家的标准表述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操作时却从事业单位‘下手’,公务员没有一起改,显然有失公平。‛陕西省咸阳市一位市属重点高中教师说,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停滞,会造成新的不公。

无法回避的改革之问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共有各类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人员3153万人,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果说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了‘人往哪去’的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回答‘钱从哪来’‛,陕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言,无论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都绕不开这个问题。受访专家表示,保费由谁承担,替代率几何,如何体现公平,是改革的几大难点。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温海红表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味着从‚财政保障‛走向‚社会保险‛,退休金将从过去财政负担改革为单位、个人和财政三方负担。

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职工个人需缴纳工资额的8%。若事业单位也据此改革,意味着要从个人工资中扣除8%建立个人账户。‚工资待遇具有刚性,升易降难。从已有待遇中减少一部分,相当于工资少了,会影响生活水平,很多人无法接受。‛陕西省一家省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女士表示。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对多数提供公共服务、自身并无资金积累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由‚单位‛承担保费,意味着仍将是‚财政兜底‛。有专家担心,强制要求单位缴费,会不会把改革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

比如西安市自1997年以来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个人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保费建立个人账户,单位缴纳35%。但事实上,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这35%的保费依然由财政完全承担,在个别财政状况较好的区县,甚至个人8%的保费也由财政负担。

‚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但并没有与退休后的待遇直接挂钩,只是退休后多了个人账户这一块。剩余部分依然是财政兜底,退休金标准和改革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陕西省人社厅副巡视员叶利朝坦言。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这样的改革只是改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但由于建立了个人账户,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调动时就不存在对接问题,有利于人员流动,‚已具有一定的破冰意义。‛然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之难。

宜昌市人社局相关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湖北省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明确提出,‚乡镇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参保时应从1995年1月起补建个人账户,补缴时以职工1995年以来历年档案工资为缴费基数,按有关规定,由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按11%的比例补缴个人账户资金。个人账户应由参保人员负担部分,由参保人员缴纳;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单位划转。‛

然而宜昌市养老保险管理处2008年的一份调研材料中却写到,‚由于这项改革阻力较大,加上各地具体情况不一样,实际结果是形成了多种办法并存的状况,这样不仅从制度上没有达到规范统一的要求,而且还产生了执行新办法的县市与执行老办法的县市相互攀比的现象。‛

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对职工过去参加工作而没有实际缴费的年限,做了视同缴费年限的处理,‚可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同类问题的一个思考。‛这一表态亦引起业内人士担心—‚视同缴纳‛无法回避资金缺口问题,现行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运转多年形成的巨大空账,将是改革面对的最大难题。

‚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财务可持续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资金的长期可持续性将难以为继,国家和单位都难以长期独立承担该缺口。‛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导封铁英表示。

‚并轨‛并非‚高就低‛

业内人士表示,养老制度‚并轨‛并非简单意义的待遇‚趋同‛或‚一刀切‛。‚要促进改革顺利推行,避免像试点省份那样无疾而终,就需要确保待遇在短期内不出现明显下降。‘并轨’是必然的,但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高就低’式的并轨,而是缴费和待遇计发办法统一。‛张盈华表示。

多位事业单位和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坦言,现在的状况‚不是事业单位退休金太高,而是企业养老金太低‛,改革要‚控高‛更要‚提低‛。叶利朝表示,参照国际成熟经验,改革的理想状态是建立三角支撑的养老体系,即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以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为主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目前事业单位退休工资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不大,待遇差出现在生活津贴上。国外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制度,即职业年金。如果企业没有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账户,那么职工退休后必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有明显差距。因此,缩小差距的主要方式便是尽快发展企业年金,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购买养老金产品。‛张盈华表示。

然而,目前各地企业年金制度建立情况并不乐观。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6.6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056万人,分别占全国各类企业数和城镇就业人数的0.04%和0.54%。

在陕西,能够建立年金的企业不足5%。温海红建议,应当适当降低企业的养老保险费率,减轻企业和劳动者的缴费负担,加大对企业举办年金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弥补与事业单位因替代率不同而带来的待遇差异。与之相对应,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代替现行退休金制度中的生活津贴,由事后的待遇发放‚财政兜底‛责任,改为事前的‚雇主缴费‛责任。

当然,困难将很有可能出现于区县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原则确立后,事业单位作为‚雇主‛必须履行按时足额缴费的责任。而一些贫困区县无力缴费,逃缴、少缴、欠缴的现象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改革设计者充分考虑到缴费下限的设置。

封铁英建议,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过渡做法,设立相对统一并可弹性调整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方式和养老金及替代率水平。为避免养老金水平的大幅下滑,尽快出台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和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迅速开启实质性改革进程。

‚由于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待遇上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过急地将两个制度合并运行,将会加大制度摩擦和分配矛盾‛。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者杨伶认为,‚可以考虑为‘并轨’设置一个合理的过渡期,并注意确保改革前后待遇的合理衔接。‛

‚总的改革方向必定是从财政养老转为社会养老。改革方案的设计,应遵循平稳过渡原则,充分考虑财务的可持续性。‛张盈华表示。

第三篇:公共基础(二)事业单位改革

1.(多选题)下列对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改革的说法准确的是()。

A.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B.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C.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D.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答案】ABCD

2.(单选题)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转变政府职能

B.稳定事业单位发展

C.保持政府财政平衡

D.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故本题答案选D。

3.(单选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委托一代理理论

B.公共产品理论

C.重塑政府理论

D.企业家政府理论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具体的公共产品供应的机构,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公共产品理论。故本题答案选B。

4.(单选题)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

A.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B.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C.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实现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

D.实现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大力精简人员 【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即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下,以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运行方式,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系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A。

5.(判断题)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化及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正确

错误 【答案】Y 【解析】【答案】Y。解析:根据改革发展的目标,事业单位改革的取向就是事业主体的多元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化和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故本题判断正确。6.(单选题)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确立()。

A.产权管理制度

B.科学领导体制

C.民主决策体制

D.分类管理制度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确立合理的分类管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

7.(单选题)下列属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工作是()。

A.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加快用人机制转换

B.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

D.实现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精简人员 【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工作包括:(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加快用人机制转换。(2)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尽快实现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3)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把人员“进口关”,提高新进人员素质。(4)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实现能上能下。(5)健全考核奖惩制度。要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6)完善人员退出机制,畅通人员出口。(7)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建设。(8)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民主决策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9)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建设步伐。尽快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急需先建、单项突破的原则,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单项法规建设。(10)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及时总结改革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把国家的政策规定具体化,不断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政策规章。故本题答案选A。

8.(多选题)事业单位改革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政事分开”。下列关于政事分开的理解正确的有()。

A.本着“整体统筹、合理分工”的原则,整合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

B.事业单位改革要本着“政事分开、理顺关系”的原则,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将那些属于事业单位形式的机构剥离开去

C.本着“区域统筹、行业统筹”的原则,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

D.本着“精简、效能”和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对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 【答案】CD 【解析】【答案】CD。解析: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政事分开”。所谓“政事分开”,就是解除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宏观控制,具体事务由事业单位自主解决,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取消。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原则有:(1)本着“政事分开、理顺关系”的原则,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剥离出去。(2)本着“区域统筹、行业统属”的原则,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3)本着“精简、效能”和减轻财政负担员额的原则,对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故本题答案选CD。9.(单选题)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应建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A.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

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C.权属清晰、构架科学、方式灵活、监督有力

D.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监管有力、运作规范 【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A。

10.(多选题)事业单位改革除要解决体制问题外,还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人才培养问题

B.人才流动问题

C.人才使用问题

D.单位盈利问题 【答案】ABC 【解析】【答案】ABC。解析:事业单位是非盈利单位,D选项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BC。

1.(单选题)下列属于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针是转变职能

B.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总量控制

C.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公益化

D.事业单位改革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管理类,公益类和经营类 【答案】C 【解析】【参考答案】C【解析】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A项说法错误。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B项说法错误。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可见,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公益化,C项说法正确。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单选题)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将其转为()。

A.行政机关

B.企业

C.基本事业单位

D.公益事业单位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将其转为企业。故本题选B。

3.(单选题)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式是进行()。

A.人事管理 B.产权改革

C.企业化改革

D.分类改革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服务和管理涉及诸多行业,相应地,这些事业单位具有不完全相同的性质_和特点。因此,在以政事分开为基本原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时,要对不同特点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分类改革。故本题答案选D。

4.(单选题)人事、收入分配与()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这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

A.养老保险

B.人才聘用

C.工作考核

D.监督管理 【答案】A 【解析】A。解析:人事、收入分配与养老保险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配合统筹推 进这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A。

5.(单选题)事业单位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以()为基础。

A.先行试点

B.科学分类

C.总体设计

D.整体部署 【答案】B 【解析】B。解析:分类是管理的基础,科学分类是事业单位管理特别是改革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B.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

D.坚持开拓创新,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答案】C 【解析】该题是不定项选择题。本题考查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项正确;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B项正确;坚持开拓创新,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D项正确;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C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

7.(多选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健全()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A.聘用制度

B.岗位管理制度

C.考核制度

D.职称制度 【答案】AB 【解析】201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故本理选AB。

8.(单选题)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A.2015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5年 【答案】C 【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本题C项为正确答案。

9.(单选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指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A.政治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B 【解析】《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探析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要全力配合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政策,加大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力度,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路,文章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具体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事业单位不仅承受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绩效,客观、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特征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以财务人员记录、监督、核算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以及结果的一种专业会计。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我们通常可以理解为面向社会而提供服务的单位主要涉及生产和生活,事业单位产品生产及国家事务管理职能,它的服务形式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形式的劳务来实现。

事业单位会计加快对于新形势发展的适应,对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近几年来,事业单位逐步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在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不仅仅是财政拨款,还有其他收入。事业单位虽然对于社会提供服务,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在运行过程中,要进行经济核算,通过一些业务活动,实现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调整服务规模,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使自身的运营条件得到改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对社会提供精神个劳务产品。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

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众多,资产庞大,拥有的资产也几乎全部为国有资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展,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改变了纯粹的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走上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道路。很多事业单位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组织或进行对外投资。

三、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的问题

(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也可能失真。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收付实现制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收付实现制下。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主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来源、使用及报告日现金余额等信息。其实质是将事业支出总量和事业收入总量相配比,这种配比不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

(二)资产负债表设计不科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支出=自债+净资产+收入”设计,从报表的具体结构看,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从科目内容设置上看。资产账面价格严重不实,并且部分负债未能反映;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显然有些重复,也影响了报表设计的合理性。既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脱节,不能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考核现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会计报表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目前一些单位的基本业务会计、基建会计依旧各有各的存款。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报表,各自编制的决算报表无法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三)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

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全国基本建设支出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然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者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支出的核算口径却并不统一。在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与其他会计都是分开核算的,有的单位甚至是分两个部门单独核算和管理,从而造成了经常会有较大资金量游离于财务会计之外的情形,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水平,给事业单位的管理绩效带来了隐患。总之,这种两者相分离的状态既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又割裂了同一会计主体完整的资金运动,进而给事业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和管理造成了很多麻烦。

(四)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问题

现行准则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确认减值准备,但是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这其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价值不真实,一般来说,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小,而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原值核算不但虚增了资产总额导致固定资产数据不准确,而且不能真实体现固定资产的现有生产能力;二是成本费用不真实,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的成本费用不可靠不完整;三是有关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核算不合理,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仅不能够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除此以外,因为所得税法规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计提折旧,所以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有些单位为降低税负就提取了折旧,但是没有体现在账务上,这样就出现了多数事业单位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进而误导了信息使用者。

四、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适当地引进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

随着事业单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需要,债权人要求事业单位提供能否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设计一套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和事项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会计科目应包括目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如增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新业务的会计科目。将原来的会计报表改为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去除原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将事业单位的收支科目改为按月结转至结余类科目。收支科目的发生额只在收入支出表中披露。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收支、经营收支等各项收支情况。各张报表项目的设计应和财政部门决算报表项目口径一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三)将基建会计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在投资体制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逐步深化改革的环境下,如果再让基建会计游离于单位财务会计之外,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但不能保证其完整性,也不利于对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有效管理。而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全部的资金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在收入类“拨入专款”账户下增设“拨入基建款”明细科目,以便核算财政拨入的基建资金,同时新设一个“结转基建款”总分类科目,分“结转自筹基建”和“结转财政基建”两个明细科目来反映不同的资金来源。当基建项目结束后,单位会计可以通过基建会计编制的工程的实际支出表了解基建资金的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支出数额登记固定资产账,从而加强了对它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以来就有助于事业单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的透明度。

五、总结

社会公众、投资者、捐赠者和工商、税务审计等有关国家机构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需求的提高,以及事业单位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都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供的物质和意识准备。本文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适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措施,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提供更适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报表格式,以企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对事业单住会计制度信息失真的思考?D?D兼对事业单住取消建设单位会计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美国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管理观察,2009(24)

[3]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

[4]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研究.经济经纬,2006(5)

第五篇: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现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改革的需要,现行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远远滞后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政府会计;

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

我国一直以来没有区分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根据我国预算会计所具有的特征,我国的预算会计不仅不是政府会计,甚至还不是完全的预算会计,充其量只是反映预算资金流转过程的预算执行会计。

与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相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不够完整,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相比,差距更大,可以说我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因此,从预算会计拓展为政府会计,不仅是改变名称的问题,而首先是转变整个预算会计观念的问题。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因此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并制定出一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统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1.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总体设计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加之政府会计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总体设计应该是:初级阶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改革中期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直到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2.政府会计特定业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

(1)固定资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进行资本化,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建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这样才能在成本中体现出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及现有的生产能力,同时保留在账面上的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能够得以及时处理,从而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社会保障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于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财政应按权责发生制预算要求、社会保障需求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列入支出预算;预算单位对未来社会保障需求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列报当年支出。

(3)长期负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政府长期负债的会计核算方面,建议对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分别处理。对直接长期债务,如:政府直接借入的各类债务等,建立还贷准备金,核算分摊的长期债务,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利息进行分期核算,从而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并全面反映政府财政债务的真实情况;对或有债务,如: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等,参照企业或有负债处理原则,增设“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预计负债”并在报表中列支。

(三)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目前,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问题,已日渐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政府是一个社会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人民交付的财务管理职责。为了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应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如:增加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核算内容,并提供实际执行与计划、预算比较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提供大量重要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的说明等),以便对政府业绩进行正确的界定和评价。

二、现行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的改进

1.科学实现全面成本核算

现行制度下,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由于对非经营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标准随意性较大,即使部分单位进行了内部成本核算,成本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反映各项业务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因此,应考虑在事业单位会计中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

2.建立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可借鉴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至少应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强调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对关键项目作出说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这样,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建立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而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包括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从事经营的成本或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的相关信息、用于评价经济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以及经济主体经营活动及效率性的有用信息。因此,适当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能更好地反映政府部门受托责任的改选履行情况,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相关性。

对事业单位结余进行改进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同时:增设“结余”要素;月末将各账户余额对应结转到“结余”账户,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增收节支的结果和运用资金的成绩;增加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内容的核算和反映;为适应国库集中收入的需要,调整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以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方式的变化;为适应政府采购的需要,调整采购业务的核算程序,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不同来源资金进行采购的内容和程序。

会计报表中增加现金流量表

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用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

下载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级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例题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常见考点及例题解析 (1)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特点,尤其是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 (2)事业单位负债核算的特点; (3)事业单位收入的构成内容; (4)事业单位支......

    会计实务(2016) 第10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是。 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负债 D.净资产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资产的是......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处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形资产的处置具体包括转让、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无形资产 B、当无形资产预期......

    《基础会计》—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确认记录练习题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确认记录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影响本期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 A、主营业务成本 B、主营业务收入 C、财务费用 D、所得税 2、“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内容提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尽早决策,出台具体方案和政策,拿出魄力来继全国国......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瞭望:内地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确定 涉及4000万人 未来5年,将是事业单位改革最为艰苦的攻坚阶段,剥离、重塑的阵痛在所难免,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

    事业单位改革2012

    1、 分类改革继续推进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