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3 16: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

第一篇: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

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知》(青教督2007[18]号)、《海南州“两基”预验办法》及《海南州“普六”县“两基”工作评估项目和有关指标要求》,对我县“两基”工作各项“普六”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客观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经济概况及学校基本情况 同德县地处青海省东南腹地,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三州(海南州、果洛州、黄南州)五县(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贵南县、兴海县)交界处,全县总面积4758.1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50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平均气温在0.4度-0.6度之间。县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镇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市283公里。全县辖三乡二镇,7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96万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其中:2乡2镇51个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少量旱作农业;一个乡22个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业。2006年底全县农牧区人口4.48万人,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农牧民总人口的93.36%。同德县农牧业、水电、矿产和野生动植物是全县的优势资源,共有天然草场563.46万亩,林地99.08万亩,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07万亩,其中水浇地3.23万亩,旱地6.84万亩。黄河在县境内流长206公里,境内还有较出名的兔儿滩宗日文化遗址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的江群、河北、居布三大天然林区等奇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亿元,比2000年增长124%,年均增长14.4%,人均GDP达5837元,年均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069万元,年均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1亿元,年均增长14.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9万元,年均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14元,年均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8

正在逐步增强,师生工作、学习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52601.23㎡,危房面积919.42㎡,占校舍总面积的1.74%。全县小学校舍总面积42223.54㎡,其中危房面积919.42㎡,占小学校舍总面积的2.18%。到2006年底,全县在校小学生8020人,生均校舍面积5.26㎡。全县初中校舍总面积10377.69㎡,到2006年底,初中在校生1113人,生均校舍面积9.32㎡(注:随着“普九”的进展,初中生迅速增加,初中生均校舍和图书拥有量将会下降)。全县小学共有图书65693册,生均图书达到8.19册。初中共有图书15882册,生均图书14.27册。中小学校一般订有《青海日报》、《中国教育报》、《青海教育》、《刚坚少年报》等报刊杂志,教师也根据自己所授的专业课程及自身的爱好订阅了众多不同的报刊杂志。各中小学年报刊经费在400元-1000元之间。各校一般配有跳绳、铁环、儿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拍子等,各乡镇重点寄完小配有篮球架、单双杠、跳高架、木马、跳箱以及健身等体育器材。

(四)、扫盲及成人教育完成情况:到2006年底,青壮年人口总数28123人,青壮年非文盲人口数为27624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98.2%;15-24周岁人口为10155人,其中脱盲人口为10155人,重点人口非文盲率100%。乡镇扫盲验收合格数为6个,合格率为100%。行政村验收合格数为73个,合格率100%。近三年脱盲人数为10091人,巩固率为98.3%。乡镇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有6个,办学面100%,村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3个,办学面100%。

(五)教育质量

2006-2007学年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674人,其中毕业672人,毕业率为99.7%。毕业学生达到体育合格的672人,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99.7%。本县各小学实有在册学生8020人,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的有8020人,小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实有人数330人,实际毕业329人,毕业率为99.7%,毕业生达到体育合格的329名,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99.7%。全县初中在校生1113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的1113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出台了《中共同德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海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细则》、《同德县2004年-2010年“两基”攻坚计划》等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和推进“两基”攻坚的相关文件,进一步落实了政府在“两基”攻坚中的责任,形成了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年度目标,落实工作措施,签定目标责任书的“两基”工作长效机制。今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我县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全面分析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我县今年完成“普六”,2010年实现“普九”的规划目标及“两基”攻坚期间中小学教育质量面临的新问题,制定出台了《中共同德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中共同德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同时,明确和强化了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突出了“两基”在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地位。从落实“两基”督导经费、中小学工勤人员临时用工指标、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贴、边远学校教师艰苦津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全县上下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氛围,促进上下协调、左右配合、举全县之力打“两基”攻坚战新局面的形成,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学校管理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稳步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将教育工作提高到了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乡镇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工作“一票否决制”的高度,把各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及支持教育发展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之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和“两基”成员单位联点“两基”攻坚乡(镇)制度,建立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两基”工作新机制。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两基”攻坚步伐。把加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两基”攻

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同时在地方财力有限、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紧缺问题,不断壮大师资队伍。针对1995年以来一直未招聘新教师,教师队伍年龄日趋老化和教师数量日益紧缺的实际,2004年一次性吸收在各中小学以挂靠形式任教的24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05年11月根据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师资需求,结合中小学机构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凡进必考”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70名,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教师待遇。2003年7月,按照县城70%、乡村80%的比例兑现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同时兑现了18名民办转公办教师的工资。2005年1月,又兑现了全县所有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彻底解决了96年来一直未能兑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的老大难问题。2007年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贴和乡村教师艰苦地区津贴制度。采取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办法,按照中小学一线教师总数一定的比例认定了2007—2008学年度的60名骨干教师,对被评定的骨干教师每月发放100元津贴。根据我县乡村学校所处地区的交通、通讯、生活条件等因素,确定五乡镇德格、宁龙等34所学校为偏远艰苦乡村学校,对在这些学校任教的146名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边远艰苦津贴。在今年出台的《决定》制定了对高级以上一线教师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启动教师安居工程,为乡村学校教师提供县城住房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待遇,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保证。

三是合理配臵专业教师,表彰优秀教师。将加强教师交流,合理配臵专业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评估全县各校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结合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如2006年结合乡镇教委撤消后的人员调整,从原乡镇教委、县教研室、城关各校、巴沟乡、尕巴松多镇等教辅机构和强校抽调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充实到秀麻乡豆后索、江群寄校等师资薄弱学校和村

尽其用的用人机制奠定了政策基础。

(四)、强化学校管理,不断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在加大“两基”攻坚力度的同时,把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心,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03年-2004年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以加强学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入开展突出德育工作,加强“三风”建设活动的通知》,在全县各中学和重点寄完小中深入开展了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2005年县政府印发了《同德县教育科技文化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入开展学校管理集中整治活动的意见》,从6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了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强化中小学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中小学管理集中整治活动,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学校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此基础上,今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管理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及教职工日常工作的评价体系,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奋斗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整体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按照州教育局《关于在全州中小学开展“教学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今年4月份,全县各校开展了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月”活动,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各项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长管理水平。今年,结合农牧区综合改革,对23个中学及寄完小校长、副校长岗位进行了竞聘上岗,辞退了两个年龄偏大的校长,为各中小学选配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懂得现代教育管理,富有事业心的校长,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同时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在积极选派校长参加省、州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中小学校长到贵德、贵南、尖扎等周边县管理较为先进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拓展校长视野,提高管理能力及水

些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投资490余万元,为全县各校配备教学仪器5560余套(组、个),图书资料8万余册,课桌凳5600余套,高低床572套,体育器材34套。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14个光盘播放点、48个卫星收视点、5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和1个语音室,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三个模式”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方式和手段。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全县中小学的运转水平。自实施“两基”攻坚计划以来,我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确保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努力保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2003年起,为满足全县“两基”攻坚的经费需求,解决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运转困难的问题,县政府将全县所有农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系数及结余资金倾斜给教育行政部门,有效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不足。2006年春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分配、使用、效率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采取校财局管的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全县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保证各项教育经费一分不少的落实到位,有效使用。在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免除农牧区中小学生教科书费58.2万元,免除教科书费学生人数达14497人次;给中小学拨付免杂费资金78.5万元,免除杂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人数达7564人;发放上级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92.5万元、县级财政助学金40万元,享受助学金的寄宿生人数达3071人。2007年,县财政列入预算13.6万元资金,补足免费教科书资金缺口,使免费教科书覆盖全县所有农牧区及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拨付春季学期免杂费资金37.6万元,享受学生人数8411人,下拨寄宿生生活补助金389.2万元。今年县财政增加县级财政助学金30万元,使县级财政助学金总额达到70万元。按照现行标准,可以覆盖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寄宿生。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使全县中小学运转水平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减轻了农牧民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

1要求,狠抓适龄少年的保学控辍工作,特别要抓好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这一关键环节,防止初中在校生辍学,确保初中段入学率按计划增长。保证基础较好乡镇“普九”工作迅速进展,着力抓好薄弱乡镇的“普九”,逐乡攻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是强化政府教督导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 加强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在督导中,注重过程性检查,加强薄弱环节、夯实基础、规范程序、严格把握标准,按年度将各项指数进行分解,狠抓落实。

四是重点解决“普九”段校舍不足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初中校舍的建设步伐。

五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结合省、州教师培训计划,统筹规划,培养一批“双语兼通、一专多能”的骨干教师。加大县级培训力度,提高全县教师整体素质。以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优化教师结构,通过争取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和教师编制,不断扩充教师队伍,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全县“普九”需求的师资队伍。

六是强化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和完善能够推动中小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考核评价与教学质量检测体系,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缩小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自查自验总结

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严格按照国务院确定的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以食堂、集体用餐单位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强餐饮消费安全卫生执法力度,针对前一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专项整治自查自验工作,为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检查、再指导、再规范,打下良好基础,以确保实现“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到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的整治目标,现将自查自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治任务完成情况:

目前,八道江辖区内共有餐饮单位853家,其中食堂和县城以上餐饮单位617家,农村餐饮单位236家。在此次整顿工作中,监督户总次数3412次,出动执法人员3324人次,重点整治区域8个,免费发放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等各类宣传标语3000余份,免费发放食品原料采购台帐3000余本,签订《白山市卫生局产品质量和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853份,餐饮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通过

整顿,使市区内餐饮单位索证率达100%以上,学校及集体食堂索证率达100%,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杜绝了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的行为,杜绝了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迅速行动,落实责任

市卫生局9月17日在监督所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会中,市卫生局与监督所签定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市卫生监督所与县区卫生监督所也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会后,所长与相关科室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重点,全面开展整治行动

在索证台帐制度上,所里投入5万元资金统一印刷了餐饮经营单位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帐、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畜禽肉品登记薄、消毒记录薄及卫生制度,全部免费下发到每个餐饮单位,监督员逐一讲解索证的范围、内容、意义和登记要求,使索证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整顿,无证经营及非法原料查处率达98%,采购索证及台账建立率达98%,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杜绝了无证经营问题,杜绝了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的行

为,杜绝了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部分原料索证制度不完善的单位正限期整改,对8家违法情节严重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

(三)全面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自国家要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来,小型餐饮业的量化始终是拉低餐饮业整体量化的主要环节。针对此现状,制定了适合我市的《白山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稿),通过近段时间的试运行,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量化率达91%。同时还通过开展“食品示范一条街活动”的办法,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299家餐饮单位进行了量化,其中11家学校食堂100%达到C级以上量化标准,1家餐饮单位达到A级,1家学校食堂达到A级,42家餐饮单位达到B级,245家餐饮单位达到C级。

三、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做好餐饮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白山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责任监督员与餐饮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单位必须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监督所为餐饮单位免费发放消毒记录本,严格做好餐饮用具的消毒,强化了业户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做到被监督单位全面覆盖,彻底消除监管盲点,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同时,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省检查组及各牵头部门的检查情况,联合相关成员单位和媒

体等单位对八道江辖区内的监督业户按照专项整治标准进行再次核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截止目前共取缔无卫生许可证餐饮单位12家,没收加工用具液化气罐3个、马勺23个、菜刀14把、高压锅2个、电饭锅3个。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四、科学指导整治工作,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1、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作用,整治期间,在电台、报社报等相关媒体发布信息29条;及时上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共上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态》七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报》六期、报表七期。

2、科学指导整治工作,开展培训工作。为加强餐饮单位内部管理,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市区内大中型餐饮及加工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各单位负责食品卫生管理的人员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各单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每阶段卫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各类食品贮存条件及鉴别,了解了食品进货索证的重要性,增强了从业人员的的食品安全意识。

3、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监督员深入业户,讲解整治工作要求,现场指导,使业户提高维护食品安全自觉性。

五、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一)监督执法和执法网络建设情况

建立和完善督查制度。由监督所法制监察科负责,采取暗访、检查、抽查、拉网式排查等不同形式开展稽查工作,结果及时通报,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上报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决策提出指导意见。开通白山卫生监督网站。“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始终是我所的立足之本,所以宣传培训工作就成为我所的重要的、长期的工程,今年对监督员开展了连续10天的培训工作,达40学时。还增加了对县区监督员的培训力度,共培训5次。举办3次大型管理相对人卫生知识培训班。接待县区来我所学习交流2次,派监督员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27人次。在板石镇、河口乡开展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聘请了两名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员

(二)工作亮点和取得的成效

学校卫生监督继续推广聘请学生做义务监督员工作,由去年1个试点学校推广到现有的4所学校,拓宽了覆盖面。受聘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又增加了一道防线,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培训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认真开展《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组织30个有关单位进行了宣传,设咨询台5处、出宣传板30块、横幅5条、条幅10条、发放《食品卫生法》宣传单8500份、群众答疑

328人次,出动监督员60人次。在百合宾馆举办了《白山市卫生局2007年餐饮食品安全培训班》。监督员与352餐饮单位签订了《白山市卫生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监督员深入业户,讲解整治工作要求,现场指导,使业户提高维护食品安全自觉性。

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小型餐饮单位规模小、卫生设施简陋、卫生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隐患大、风险高,业主更换频繁,卫生意识差,统一规范困难,是卫生监管的难点。

2、现有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少,大规模整治,力量薄弱。

3、食品卫生监督车辆少,巡回监督不便,强化性监督工作不得利。

第三篇:扶贫工作自查自验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2017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

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关于做好迎接自治区2017年贫困退出验收核查暨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新扶贫领导【2017】42号)文件精神,认真领会,深入开展自查自验工作,现将2017年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确保贫困地区和人口如期脱贫的重大举措。针对帮扶州级贫困村,将扶贫脱贫责任落实到驻村工作队,把扶贫措施具体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人扶、有人帮、有人带。以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层层传导和压实责任,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帮扶村情况简介

吉布库镇吉布库牧业村位于吉布库镇中心以南9公里处,典型的贫困牧业村,全村分3个片组,共305户1010人,其中建档立卡7户24人,低保户15户40人,均由哈萨克族构成。天然草场22万亩(11万亩为沙漠),村民主要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万元,生活水平在全镇处于较低水平。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畜牧业养殖,基本没有二、三产业的基础。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固定资产的积累,属于州级贫困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构建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我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迅速落实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要求,着力构建包村联户联动机制和工作推进格局。驻村工作队结合吉布库牧业村实际情况,制订吉布库牧业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落实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二)贯彻落实“两抓两用一做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1.抓好驻村工作队“一对一”结对帮扶。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干部力量,吉布库牧业村贫困户7户,其中6户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队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调研,勤联系、常沟通,切实做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双认识”。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帮助转变懒散思想、陈规陋习,改变“等靠要”现象,协同梳理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和措施,落实项目入户,达到“一户一册”保脱贫的效果。

2.抓好工作队争取专项扶贫资金的工作 工作队作为包村联户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积极配合好各级党委、局党组领导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主动与州、县扶贫部门沟通,结合扶贫政策,积极地争取一批适合吉布库牧业村当前发展的风险小、投入低、收益好、易成功的小型项目。

一是单位协调各方资源,修建约1080㎡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工作队争取县EPC项目财政支持,对村级问活动中心立项,总投资198万元,届时项目竣工将进一步夯实吉布库牧业村群众服务阵地。

二是工作队进一步对接金融扶贫项目,为吉布库牧业村积极争取州、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投入有资质、信得过的实力企业,以“企业+村委会”的模式进行持股分红(按每月2%分利),每年将有4.8万元集体收入,解决村集体经济匮乏难题;

三是申请特困户专项帮扶资金(7.8万),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数均分补助,购置优质生产牛,交由村合作社管理经营,每年每只牛收入5000元,实现贫困户(7户24人)每年人均增收1600元;

3.用好行业帮扶资源,引导农牧民就业

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扶贫工作的开展方向,通过联系维修驾培企业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切实做好贫困人口技能技术掌握工作,确保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就业人数,目前已举办一期20天,200课时的缝纫裁缝班,帮助63名妇女掌握相关技能。

4.用活合作社创增收,鼓励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百日开合作社”扶持力度,通过改良养殖品种、提高产品等级,引导深化加工肉制品,扩宽销售渠道的方式,确保每年10%分红。鼓励这些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自主创业,推行从事以木瓦工为主的建筑业(吉布库镇中心改造缺大量建筑零工);发挥村级能人带头,组建“增收致富”的务工小分队,闲暇之余去生产大村的田间地头挣“小钱”,逐渐成为“田老板”的老顾客,结合行业优势帮助劳动就业转移5人。

5.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增强内生动力

通过驻村工作队日常走访、村民大会、周一升旗宣讲、农牧民草根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向身边的群众做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积极协调、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项目中,让群众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技能、增收入。

三、主要取得成绩

一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直沟片区春秋季牲畜转场牧道10公里,解决畜牧业发展交通瓶颈。

二是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管理保护好水源地,督促完成2016年自来水管道铺设项目,争取2017年羊圈沟2.7公里、柳洼梁1.3公里人畜饮水管道铺设项目,解决31户村民103人饮水困难,目前,全村达到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问题。指标重点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结合牧民定居政策解决32户住房,另争取10户旧危房改造。将剩余68家村民列入2018年牧民定居房享受政策名单。届时,全村享受牧民定居全覆盖。

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9月份,分批次组织全村老少参与全民免费体检。强化村卫生室功能,确保人员设备齐全,把因病致贫牧民纳入村医入户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村医保、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全覆盖。

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摸清村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

六是解决好农牧民贷款难问题。落实好牧区高利贷统计工作,协调州扶贫办,争取信用社贷款贴息还高利贷方式,去牧民后顾之忧。

七是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村实际困难,对接县文广局为全村255户牧民更换广播电视机顶盒。协调单位资经3万元,帮助村委会接通互联网实现现代化办公。协调单位资金3.5万元,帮助修建公共卫生间。协调奇台县企业捐助爱心鸡苗400只,赠与困难群众小额增收。出资9600元为村清真寺购置LED显示屏及电脑,有力宣传宗教知识,优质服务信教群众。协调州、县交通局,抢修30米牲畜转场断桥,争取10公里牧道项目。

四、存在问题

(一)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

本村人员结构主要有哈萨克族构成,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理解能力较差,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持有怀疑态度,一时无法转变观念,造成很多先进技术、做法无法推广。

(二)产业化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产后加工处理、流通渠道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畜牧养殖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牲畜经济价值不高。畜产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多元扶贫模式,延伸主产业链条。

吉布库牧业村有较长的牧业历史,村民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牲畜天然放牧已经成为主要致富产业,根深蒂固,但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牧民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作队主动协助盘活村畜牧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草畜入股,实现规模化养殖、批量销售;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牧特色产品,采用小作坊规避风险的方式,实现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精深加工,主攻大商场、小卖铺,以批发、零售分利的方式开拓商品销售渠道;发挥南部山区旅游风景区地域优势,以环保、民族为主题,规划哈萨克民族风情园,采用村集体经营、出租农户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村民个人创收。依托职能优势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班,引导牧民转变思想,从事餐饮、道路运输、机动车维修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以“海、陆、空”的立体作战方式,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增加副产业。

吉布库牧业村农村居住村民基本都有1亩左右的院落,受长期游牧生活的影响,绝大多院落常年闲置。利用好门前院落的土地资源,种植天然无公害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盘活零售业、家禽养殖业是拓展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一大途径。目前,全村会搞种植的村民少之又少,工作队积极发挥优势,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协调懂种植、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前来指导规划庭院设计,教授种植经验,对闲置院落进行整合,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农资成本,有效利用闲散劳动力。同时在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中鼓励村民养殖家禽等发展特色养殖,突出环保、绿色的标签,主动向健康产业靠拢,顺应健康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商品率,引领村民掌握高效的生产方式,提高村民个人收入。

昌吉州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7年10月29日

第四篇:初验报告

初验报告
工程名称:门头沟区大峪等四所学校安全防范系统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汉唐中土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北京汉唐中土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级别:一级 工程级别: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北京汉唐中土建筑智能化

项 目
系统试运行情况

初验内容
系统试运行时间≥ 30 ≥ 天,系统试运行情况基 本正常。

验收意见
系统运行正常

质量主观评价

电视监控子系统图像 达到乙方设计方案中提出 质量达到 4 分,灰度等 技术功能指标要求 级达到 8 级。

系统功能

云台操纵灵活、硬盘录 系统功能满足了设计任务 像功能正常,符合要 书 求。系统配置与安装设备数量 与合同及洽商的设备 型号,技术参数与合同书 清单相一致。及设备变更洽商中设备清 单一致

核对安装设备 数量和型号

施工单位签章:

验收日期:2005 年 10 月 15 日


第五篇:同德县2009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知》、《青海省“两基”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我县“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客观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同德县自然经济概况及教育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腹地,地处三州(海南州、果洛州、黄南州)五县(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贵南县、兴海县)交接处,全县总面积475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50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平均气温在0.4℃--0.6℃之间。县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镇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市283公里。全县总人口5.15万人,农业人口4.67万人,居住有藏、汉、回、蒙、土、撒拉等6个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3%。全县辖三乡二镇,7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其中:2乡2镇51个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少量旱作农业;一个乡22个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业。

(二)经济情况: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4万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2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9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4元。

(三)教育现状: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6所,初级小学4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9738名,其中小学生7025名,初中生2713名。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910名,其中专任教师693名(含特岗教师173名),工勤人员 217名(含临时聘用工182名)。

二、“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2692万元、4194万元、5277万元,比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7.85%、55.79%、25.82%。预算内教育拨款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0.03%、33.38%、35.48%;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125.22万元、117.39万元、110.43万元,其全部用于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2570元、4106元、5047元,初中分别为3619元、5072元、5140元;生均财政预算内、外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223元、301元、339元,初中分别为295元、330元、381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223元、301元、339元,初中分别为295元、330元、381元;预算内公用经费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为分别8.46%、8.84%、16.6%。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应征13万元、11万元、16万元,实征13万元、11万元、16万元,用于教育事业13万元、11万元、16万元。教师工资均能足额按时发放,无拖欠现象。

(五)教育质量: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1130人,其中毕业1130人,毕业率为100%。毕业学生达到体育合格的1130人,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100%。各小学实有在册学生7025人,小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实有人数961人,实际毕业955人,毕业率为99.38%。县内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961人,均达到体育合格,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100%。全县初中在校生2713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六)扫盲及成人教育完成情况:全县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总数 30243人,其中女性14673人,青壮年非文盲人口数为29889人,其中女性14423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 98.83%,女性非文盲率为98.3%;15-24周岁人口为10129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0129人,非文盲率为100%。近三年共有1938名青壮年文盲脱盲,其中巩固合格的1862名,扫盲巩固率为96.08%。乡镇及村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数仍保持5个和73个,办学面均达到100%。

三、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 同德县“两基”攻坚工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始终将“两基”攻坚作为

(二)狠抓保学控辍工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大幅提高

我县的“两基”攻坚正式启动于2003年。当年,在省教育厅及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和指导下,我县抽调151名教育工作者下乡进村入户搞“两基”普查,迅速摸清了家底,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本县“两基”实际的相关档案。八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全县“两基”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县过去的教育工作,重新评估了同德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出台了《同德县2003——2007年“两基”教育实施规划》。针对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低的实际,通过认真测算,制定了2003年到2007年五年内每年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增长计划。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两基”目标责任书,重点落实适龄儿童、少年的组织入学工作,掀起了全县上下共抓入学率的热潮。到2003年10月份,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普查时的55.05%提高到75.3%,提高了20.25个百分点,初中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虽然起点很低,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之后几年,我县始终坚持把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作为整个“两基”攻坚的中心任务,根据我县的“两基”攻坚规划和每年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逐年加以提高。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村委会、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各寄完小层层签订保学控辍工作责任书,严格实行乡镇政府包入学率、村和学校包巩固率、学校和教师包合格率的“三包”制度,切实将学生入学及相关指标落实到村、落实到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和学生流动跟踪制度,每年由乡镇中心学校将当年7周岁儿童及应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的入学通知书发放到家长手中,敦促家长送孩子上学。对到异地上学的的学生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学生跟踪监督表,每学期到其所在学校进行登记核实,严防在校学生辍学。与此同时,加大“两基”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送子女上学,要求社会各界参与到“两基”攻坚中来,使“两基”攻坚从政府强力推进的行为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几年的努力,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得到稳步提高,在校生辍学率得到严格控制,2007年顺利实现了“普六”目标,并

31691平方米和27117平方米,通过县级财政自筹、各部门统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1065万元,实施了县民族中学及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室外管网、护坡、围墙、校园硬化及供电、光缆等校园配套设施建设,两所学校电缆、光缆均做了地埋处理,校园大多得到硬化,校园安全系数及整洁度得到极大提高。2009年至2010年,同德县又将通过实施全省未“普九”县“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80万元,为县民族中学建成校舍17350平方米。该项目竣工后,全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8.8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2.04平方米,将全面解决全县“普九”校舍问题,为全县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两基”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一是提高教师待遇。2003年7月,按照县城70%、乡村80%的比例兑现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同时全额解决了一部分民办转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2005年1月,全额兑现了所有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彻底解决了96年来一直未能兑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民转公教师工资等老大难问题。2007年建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贴和乡村教师艰苦地区津贴制度,给被评定的骨干教师每月发放100元津贴,给偏远艰苦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边远艰苦津贴。2009年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了中小学教师通讯费;按寄宿生每生每月3元,非寄宿生每生每月2元的标准发放了班主任津贴;按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30元和100元的标准发放了校长、副校长、主任和副主任津贴。同时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认定比例从原来的全体教师的12%调整为20%,又将骨干教师的5%认定为学科带头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学科带头人奖励。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扩充教师队伍。针对1995年以来一直未招聘新教师,教师队伍年龄日趋老化和教师数量日益紧缺的实际,2004年在各中小学以挂靠形式任教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一次性招录中小学教师24名。200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70名; 2007年,通过放宽政策,从学校和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腾出编制100个,公开招录

费补助资金,免除了全县所有农牧区和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007年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147.83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1.63万元的免除杂费补助资金;2008年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361.05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19.05万元,免除了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使公用经费补助面达到100%。寄宿生生活补助方面,2006年至2008年,分别拨付寄宿生生活补助135.2万元、493.9万元和571万元,其中县财政分别拨付40万元、56万元和70万元,已覆盖所有寄宿生。与此同时,2007年和2008年分别由县财政拨付资金12万元和22万元,免除了全县所有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费。同时,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并通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和个体工商户捐资助学的办法,建立了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基金,大力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活动,已支付救助资金17.6万元,救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180名。通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了对中小学办学经费的投入,提高了学校运转经费的保障水平。“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落实,切实减轻了农牧民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大力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活动,疏通了农牧民及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道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七)教育投入逐年增大,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自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同德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03年,县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贷款23万元,并辅之以群众自筹的办法,筹资62.53万元,解决了河秀逸夫学校等13所学校的急需校舍问题。同年,借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之机,将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系数及结余资金全部拨付给教育行政部门,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2004年结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之机,县级自筹20万元,在全县中小学陆续建成光盘教学点15个,地面卫星接收站5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总投资达到160万元;

教育摆到了重要位臵,将改善学校教学及学习风气确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攻方向,将对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考核列入了对学校评价的重点内容。全县各校严格按照《管理意见》加强学校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不断上新的台阶,逐步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今年,结合海南州教育大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制定出台了《同德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同德县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德县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同德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同德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具体执行落实,必将谱写同德县中小学管理的新篇章。

(九)加强扫盲工作,青壮年非文盲率得到很大提高 我县自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始终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并重的方针,将扫盲工作与“普九”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常抓不懈。2003年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青壮年文盲人数较多的严峻形势,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开展扫盲工作,全县抽调扫盲教师247名,设扫盲教学点129个,举办扫盲班132个,共组织5121名青壮年文盲参加了扫盲学习;2004—2005年,和建华基金会合作,利用其投资培训扫盲教师156人,在当时的唐干、谷芒、秀麻三乡开展为期2年的大规模扫盲教育,共有4682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同时,尕巴松多镇、巴沟乡、河北乡三个乡镇扫除青壮年文盲1563人,使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1%。2006至2007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938人,并于2007年9月对全县5个乡镇进行了扫盲验收,乡镇、村扫盲验收合格率达到100%。2008年,全县对1862名青壮年脱盲人员实施了巩固提高教育。受政府大力推行扫盲教育的感染,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成立一些扫盲组织,以募集资金和无偿服务的形式自觉开展扫盲活动。如秀麻乡部分群众组织成立的“噢宝”扫盲组织,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扫盲活动,自2005年至2009年共组织扫盲活动7期,共扫除(或巩固)青壮年文盲1814人,有力地推动

1三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教师不足的问题,故我县仍需在现有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础上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218名左右。

二是实现“普九”后,全县寄宿生将从原有的6917名增加到9039名左右,全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将会产生缺口;同时,全县11所定点寄宿制学校共需增加工勤人员205名,由于学校未核定工勤编制,仅工勤人员工资每年需增加351.78万元(以后还需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增长)。另外支付聘用特岗教师173名的差额工资,县财政每年须拨付资金192万元。因此急需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地方负担。

三是农牧区学校教师周转用房不足。由于目前教育投资倾向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的建设,在教师周转用房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我县农牧区学校中教师挤占校舍,造成校舍紧张的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急需实施中小学教师周转用房建设项目。

四是受“两基”攻坚和师资不足、教学设备匮乏等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缓慢,有待于大力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为最终目标,紧紧围绕“两基”迎国检工作,继续保持“两基”攻坚的良好势头,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农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坚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继续贯彻“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实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度,以及联系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联乡联村联校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撤,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不断提高

3伍,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并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校长和教师。研究制定符合实际、规范和规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使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增强考核的科学性。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做好培养、使用、留住优秀人才的工作,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双高普九”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行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营造一种有利益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同时,积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六)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双高普九”档案。建立政府督学资格审查、准入和聘任制度,面向社会招聘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实现督导队伍专业化。加强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的培训提高,不断提高督学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教育工作、年富力强、行政管理型和教育专家型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队伍。同时为督导活动提供所需的经费和必备的工作条件,督促“双高普九”工作的有效落实。继续加强“双高普九”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行档案管理责任制,专人负责,专柜存放,计算机管理,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性,为实现“双高”目标提供档案资料依据。

(七)强化学校管理,努力实现“双高”目标。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16-

下载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同德县普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德县2008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两基”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

    学校开学初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石板河小学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学校开学初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学工作起步早、操作规范、步入正轨快,各项工作一切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全......

    初验整改报告

    整 改 报 告 义乌市赤岸镇人民政府: 浙江中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公司承建的义乌市赤岸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工程二标于2011年10月25日进行了初验,对其初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

    监理初验报告范文合集

    东部沿江路网工程五标段(绿化) 初 验 收 报 告 哈尔滨国际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东部沿江路网工程五标段(绿化) 初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东部沿江路网工程五标段(绿化)......

    系统初验报告

    平安银行南京分行天元支行安防系统工程 初验报告 一、 系统组成平安银行南京分行天元支行主要由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自助银行语音提示及控制系统、门禁系统......

    项目初验报告

    XX系统项目 初验报告 xxxx xxxx年xx月 XX系统-初验报告 目 录 1. 引言.....................................................................................................

    初验报告封皮

    郑煤集团(宝丰)盛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改造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报告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汝州分公司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三日 初步验收报告编委会 主 任:秦国留 副主任:......

    工程初验报告

    ***项目初验报告***日期:**年**月**日***项目初验报告尊敬的各领导: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所有建设者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就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