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5〕15号 【发布日期】2005-11-15 【生效日期】2005-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哈政发〔2005〕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
(2005―2007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哈政发〔2005〕1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初步完成《纲要》规定主要制度的制定工作;初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间职权划分合理,分工明确;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明晰,配置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行政监督效能有所提高。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完善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同一行政区域内2个或2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职能交叉、职权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出现职权争议的,由上级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行政许可,实行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文书格式,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方式。完善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事后管理的相关办法。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委办、监察局、信息产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紧急状态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检测与信息发布、控制与处理、物质保障和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
4.引导、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明确政府与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逐步将行政许可中资格、资质的认定权转移给行业协会,从机构形式和组织制度上摆脱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从属关系,实现真正脱钩,保证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发展独立、公正、规范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强化对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监督,逐步建立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相关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民政局、工商局负责。
5.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6.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济和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7.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应当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科学界定政务信息与其他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标准,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整合媒体、档案、图书馆、社区服务、电信服务等信息公开和获取渠道,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免费赠阅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室,市信息产业局参加。
8.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探索政府信用公众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承诺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诚信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产业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立的各项决策制度,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研究室,市监察局负责。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按照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要求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年度立法计划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立法听证和咨询论证制度,研究制定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规定不一致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负责。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1.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展行政机关内部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执法工作,行政机关下设多个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应当合并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在区、县(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县(市)全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
2.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制度。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权限进行审查、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五)加快程序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的原则,将本机关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明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与本级人民政府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听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等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制约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完善有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告知、行政处罚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罚缴分离等有关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4.完善有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制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查、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实施行政许可特别程序以及对被许可人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1.完善各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投诉、执法情况统计、行政执法情况报告等各项监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2.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被有权机关撤销、确认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义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听证、合议、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和落实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规定,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5.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行政赔偿费用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证。探索建立行政赔偿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七)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在巩固村民、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此项工作由市司法局、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
2.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并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项工作由市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
1.加强《纲要》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把《纲要》纳入行政机关的学习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好《纲要》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纲要》得到正确理解,全面执行。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3.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法律知识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录用、资格考试的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并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定档次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九)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编委办关于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设置法制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的配备要与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要求相适应。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主管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制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年度实施意见,协调、督促、指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二)科学规划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3年有计划、年度有安排。
(三)定期报告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各区、县(市)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本级政协通报;政府工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报告。
(四)加强督查
市政府将对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督查工作由政府法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有关人士、群众代表参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O05]15号 【发布日期】2005-11-15 【生效日期】2005-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哈政发[2O05]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
(2005―2O07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哈政发[20O5]1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初步完成《纲要》规定主要制度的制定工作;初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砝行政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间职权划分合理,分工明确;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明晰,配置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行政监督效能有所提高。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完善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同一行政区域内2个或2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职能交叉、职权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出现职权争议的,由上级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行政许可,实行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文书格式,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方式。完善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事后管理的相关办法。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委办、监察局、信息产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紧急状态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检测与信息发布、控制与处理、物质保障和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
4.引导、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明确政府与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逐步将行政许可中资格、资质的认定权转移给行业协会,从机构形式和组织制度上摆脱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从属关系,实现真正脱钩,保证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发展独立、公正、规范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强化对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监督,逐步建立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相关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民政局、工商局负责。
5.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6.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济和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7.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应当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科学界定政务信息与其他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标准,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整合媒体、档案、图书馆、社区服务、电信服务等信息公开和获取渠道,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免费赠阅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室,市信息产业局参加。
8.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探索政府信用公众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承诺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诚信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产业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立的各项决策制度,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研究室,市监察局负责。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按照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要求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立法计划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立法听证和咨询论证制度,研究制定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规定不一致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负责。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1.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展行政机关内部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执法工作,行政机关下设多个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应当合并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在区、县(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县(市)全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
2.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制度。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权限进行审查、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五)加快程序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的原则,将本机关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明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与本级人民政府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听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等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制约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完善有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告知、行政处罚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罚缴分离等有关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4.完善有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制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查、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实施行政许可特别程序以及对被许可人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1.完善各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投诉、执法情况统计、行政执法情况报告等各项监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2.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被有权机关撤销、确认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义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听证、合议、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和落实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规定,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5.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行政赔偿费用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证。探索建立行政赔偿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七)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在巩固村民、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此项工作由市司法局、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贡。
2.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并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项工作由市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
1.加强《纲要》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把《纲要》纳入行政机关的学习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好《纲要》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纲要》得到正确理解,全面执行。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3.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法律知识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录用、资格考试的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并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定档次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九)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编委办关于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设置法制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的配备要与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要求相适应。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主管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制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协调、督促、指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二)科学规划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3年有计划、有安排。
(三)定期报告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各区、县(市)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本级政协通报;政府工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报告。
(四)加强督查
市政府将对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督查工作由政府法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有关人士、群众代表参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哈政办综[2002]52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6〕47号 【发布日期】2006-06-07 【生效日期】2006-06-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6〕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七日
哈尔滨市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良好城市环境迎接“哈洽会”、“哈夏会”等重大活动的召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迎接重大活动的要求,以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提升环境质量、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魅力为目标,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重点,采取市区联动、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方式,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力推进道路、桥梁、绿化、灯饰亮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重点整治迎宾线路、会展线路和活动景区。以改变迎宾线路、会展线路和重要活动景区容貌,优化窗口形象为着力点,结合拆违还建工程,高标准实施机场迎宾线路改造,全力推进京哈出城口、哈同出城口、哈阿路和202国道等沿线环境整治改造。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实施绿化和亮化提档升级,取缔沿街无证商贩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行为,清理整顿牌匾广告和乱堆乱放,全面整修整饰临街建筑楼体,维修各类公共设施,实现迎宾旅游线路道路环境整洁、交通顺畅、秩序井然。
(二)重点整治博览交易区域和文化、体育交流区域整体环境。根据大型商贸洽谈活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场馆的安排,加大对场馆所在地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全方位提升环境质量。重大活动期间,市、区两级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业队伍,专人负责,随时处置出现的问题。
(三)全面整治街面秩序和市场摊区环境。集中执法力量,深入进行街面秩序整治,坚决清除无证商贩占道经营和沿街乱堆乱放、乱摆乱挂,清理占道洗车、修车等马路作业及店外经营,特别是对繁华区域和一、二类街路等要设专人负责,加强巡查,强化管控。整治机动车占压人行道及乱贴乱画行为,集中清理自发形成的占道市场摊区。严格执行早、夜市场管理有关规定,做到严格按照确定的位置、范围开展经营,按时开市、准时撤市,严禁移位、外溢和扩大范围经营。早、夜市场撤市后要及时清扫,垃圾随产随清,做到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四)深入整治道路交通和公交客运环境。进一步加强动静态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疏导,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清理整顿飞机场、火车站、公交车、联运车、出租车、旅游车和轮渡船舶室内外环境,清除车体上有碍观瞻的乱贴乱画,同时结合行业规范服务标准要求,组织司乘人员开展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活动,营造整洁良好的客运环境。及时对主干街路破损、蒙尘的交通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确保设施整洁完好。
(五)新建整修夜景灯饰亮化设施。实施一批重点街路灯饰亮化改造建设,力争做到一街一景、各具特色。加强对已建成楼宇、桥体、灯饰景点及敞开式公园亮化设施的管理,组织有关单位对灯饰景观设施进行检修清洗,全面搞好路灯设施检修维护,更换破损的灯具光源,修复破损歪斜灯杆。对主干街路的各类广告和商服牌匾、橱窗及灯桥、桥梁广告等进行全面维修,保证各类亮化设施齐全完好、亮化达标。重大活动期间,各类灯饰设施要与路灯同时开启,23:00时关闭;建立市、区两级巡查网络,确保重点区域路灯亮化率达到100%,灯饰小品亮化率达到100%,其它区域亮化达到95%以上。
(六)全力推进拆违还建工作。在认真总结首批拆违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列入计划的违章建筑、废弃的锅炉房、大烟囱和杆体,要坚决予以拆除。对拆除后形成的空间,要按照统一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实施还绿、还路、还停车场和还公厕建设。
(七)切实搞好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继续推行街路环境卫生标准化作业,提高一、二类 街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搞好三、四类街路及背街巷道的清扫保洁工作,增加主干街路、迎宾街路、旅游线路和重点区域保洁人员数量,调整作业时间,实行水冲洗作业,做到全天保洁,夜间保洁到22:00时。对垃圾箱(间)垃圾要日产日清,做到无外溢和堆积现象。进一步搞好袋装垃圾收集工作,采用一次性黑塑料袋盛装垃圾,确保无随意摆放散袋垃圾。建立市、区两级巡管制度,按街路、区域、部位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增加环境卫生检查频次。
(八)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严格执行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相关规定,保证规范有序开挖,对于需在重大活动节点前完成的挖掘工程,要做到回填复旧、工完场清。严格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全面整治场外堆料、残土拉运散落、施工噪音超标等污染环境行为,对违规作业的要及时督查整改,确保不影响城市环境。
(九)加快小区庭院和市民休闲健身公园建设。以改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重点,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300个居民小区庭院、10个健身广场、10个休闲公园建设及城区土路、背街背巷整治改造和破损人行步道铺装等整治项目。
(十)整修整饰建筑楼体和公共设施。组织临街单位对主干路和重点部位建筑楼体进行全面整修粉饰,消除陈旧破损立面和“花脸楼”,整修整饰各类破损、脱漆、蒙尘交通标志、隔离栅栏、绿地围栏、坐椅、园灯及公交站廊站牌、公用电话等公共设施,确保整洁完好。?
(十一)加强绿地树木抚育管护。组织绿化养护责任单位按标准全面搞好绿地、树木抚育管护,彻底清除枯死植物和垃圾杂物,及时修剪草坪和剪型灌木,结合季节搞好花卉栽植和盆花摆放,形成绿化彩化景观效果。要特别做好今年新植树木的养护抚育,防止病虫害发生,保证新植树木成活率。
(十二)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警民联防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责任,形成公安巡警、刑侦、110社会服务联动群防、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车站、宾馆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对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关停,确保万无一失。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十三)加强信访接待工作。各级信访部门要提前制定信访工作预案,切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避免激化矛盾;对重点部位要设专人接待上访人员,坚决控制集体上访;重大活动期间,发现上访情况要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稳控措施,确保不出现群防和越级上访。
(十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以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抓好科学管理为重点,对市区宾馆、饭店、机构、车站等公共场所餐饮网点的从业单位,逐街逐户进行清理整顿;对会展中心的餐饮全部实行全程监控,切实把住食品卫生关,为中外宾客创造洁净、舒适、方便和有益健康的环境。
三、责任分工?
全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环境卫生,绿地树木抚育养护,占道建筑工地场外作业,场外堆料文明施工,区建灯饰景点和楼宇、公园、牌匾广告的灯饰亮化等整治达标工作由市城管局负责,会同各区和哈开发区管委会组织落实;会展线路桥体、楼体、景观、小品灯饰亮化,拆违还建和小区庭院建设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会同各区组织落实;街面秩序、占道市场、无证商贩、残土拉运及重点区域环境管控工作由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负责会同各区组织落实;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由市公安局负责组织落实;信访接待及其稳控工作,由市信访办及各区信访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公共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由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和防疫部门负责组织落实;道路交通治理、交通设施整饰整修、公交客运管理由市公安交警支队、市交通局负责组织落实;商服经营、早夜市场摊区管理由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工商局、公安交警支队负责会同各区组织落实;灯饰化用电及路灯检修由哈电业局(路灯管理处)负责组织落实;基建工地内部文明施工由市建委负责会同各区组织落实;各区政府自行组织的经贸、文化活动区域内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由所在区政府负责;灯饰景点、牌匾广告亮化维修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落实;松花江堤岸环境卫生管理及取缔无证商贩和野蛮拉客,由市水务局和水上民警队及当地公安部门负责;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道路井盖设施管护工作,由哈供排水集团、物业供热集团负责。
(一)贯彻落实阶段(6月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细化工作目标,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工作责任。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5日―8月20日)。以“哈洽会”、“韩国周”、“哈夏会” 和“特奥会”等重大活动为节点,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全员上岗,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各督办检查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督办整改。
(三)巩固深化阶段(8月20日―10月1日)。按照全年环境整治工作安排,继续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完成好清理整顿、综合整治、灯饰亮化等项工作,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国庆节。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职尽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各项环境整治工作。要组建专门推进机构,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具体街路和点位,集中力量,分项同步推进。
(二)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质量和标准意识,严格执行质量规范和管控标准。街面秩序、环境卫生、早夜市场、客运环境等要做到长期达标、长期巩固;设施整修、绿化抚育以及各项整治工程要严把质量关,真正做到高质量、高标准;食品卫生要落实责任区,严格检查监督,确保万无一失;拆除还建、居民庭院改造及市民休闲公园、健身广场建设要确保按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
(三)严格检查验收。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要加强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对各区和有关部门承担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督办整改;对确定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要组织有关部门并邀请新闻单位逐项进行检查验收,将结果向全市通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员会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中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员会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北区行政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办
法》的通知
各党组,各直属党委(工委),区直各部、委、办、局,各直属机构、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现将《松北区行政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办公室
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5月18日
松北区行政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临聘人员管理,本着既考虑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合理控制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党政群机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财政补助类事业单位的临聘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临聘人员系指上述机关或单位为完成所承担职责任务,在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上临时聘用的非在编人员。
第二章 使用临聘人员工作程序
第四条 全区临时聘用人员的使用按“用人单位申请、编制部门审核、人事部门审批、人才交流中心承办、财政部门集中支付”的程序进行办理。
第五条 凡有下列情况的单位或部门,可向区编制部门提交使用临聘人员的书面申请。
(一)由于本部门、本单位编制偏少,编内人员确实难以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
(二)由于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现有人员满足不了工作需要,需引进特殊人才的;
(三)由于职责任务增加,编制调整不及时,急需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
(四)由于特殊、临时任务经区党政联席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同意,需短期内增加工作人员的。
第六条 各部门在提交使用临聘人员的书面申请后,由区编制部门依据用人单位承担现有职能、正式人员配备及工作量情况,对用人理由进行调查和核实,提出是否同意使用临聘人员的意见。由区人事部门根据编办意见,对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条件进行审核后,报部门分管区级领导、主管人事工作区级领导及区长审定。
第七条 具体招聘工作由区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实施。用人单位持区人事部门
批复向区人才交流中心提交临聘人员的岗位、条件和聘期等基本情况,由人才交流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稀缺人才除外)或在全区范围内组织推荐。
第八条 由区人才交流中心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对被推荐的待聘人员进行笔试、面试和考核。对初步人选经一个月试用,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
第九条 人员正式聘用后,用人单位凭人事部门签发的五联单,在一周内与被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到区人才交流中心办理合同鉴证,到区人事部门进行工资审批,到区财政部门办理工资支付手续,到后勤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事宜。
第三章 聘用条件及合同的管理
第十条 临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具有拟聘职位所需学历、专业技术条件,胜任所承担工作;
(三)身体健康,经体检确认无重大疾病者。
第十一条 合同的管理
(一)合同期限聘用人员依据岗位需要和工作性质,可将聘用人员分为长期和短期(阶段性工作需要)两种,一次签订聘用合同最长期限为一年,合同续签的前提条件是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对已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合同自行解除。
(二)合同管理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临聘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一式三份,本人、用人单位和区人才交流中心各执一份。
(三)合同的解除和续聘
第十三条 临聘人员因合同到期不再续签或提前解聘的,用人单位应于临聘人员离岗前五个工作日内到区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合同到期后继续聘用的,在到期后五个工作日内,到区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履行续签手续及备案。办理续签手续,需向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提供上一个聘期的考察材料。
第四章 日常管理和考核
第十四条 临聘人员的日常管理由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根据工作性质参照同类在编人员的管理方式对临聘人员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 临聘人员的考核由用人单位和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共同完成。用人单位负责对临聘人员试用期考核、平时考核及季度考核。各用人单位按照《临聘人员绩效考核纪实簿》的填写要求,每月由所在科室对临聘人员进行考核,每季度由所在单位对临聘人员进行考核,并填写季度考核登记表,上报区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审批,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季度绩效工资;区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临聘人员的半年及考核测评。对临聘人员较多的单位,连续两次测评均为后10%的人员予以辞退;对临聘人员较少的单位,两次测评结果均为“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对有投诉反映全年累计两次以上者,经调查属实,立即中止和同。
第十六条 为加强对临聘人员的自身诚信建设,提高我区临聘人员的自身约束能力,保证临聘人员在松北区工作期间能够尽职尽责,临聘人员管理办公室将对临聘人员的现实表现情况形成材料建立档案,当临聘人员调离本岗位时,将其在我区的工作情况及主要优缺点反映给有关部门及新的用人单位。
第五章 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临聘人员实行经费预算管理。用人单位要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区里统一制定的工资标准,对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各项保险等内
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经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部门备案。临聘人员的工资体系由岗位工资、区龄津贴及季度绩效奖金构成。其中岗位工资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及特殊稀缺人才岗位,具体工资标准为管理岗位700元,专业技术岗位800元,特殊稀缺人才岗位根据实际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确定工资标准;区龄津贴按进区时间长短,区龄每增加一年,月工资上浮20元;季度绩效工资按考核结果分为三个档次发放,即“优秀”500元,“良好”400元,“合格”300元(上述标准视区财政收入状况及阶段性工作难易程度实行浮动)。同时,按国家规定,为相关临聘人员缴纳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金,对于考核优秀的临聘人员,区委、区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 区财政部门根据区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标准,为用人单位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临聘人员经费。各用人单位不得改变经费用途、不得截留。
第六章 违规责任
第十九条 除区里统一规定外,用人单位不准用预算外经费为临聘人员发放各种津贴、补贴。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将按相关财务规定追究部门主要领导责任。第二十条 对未经审批擅自使用临聘人员的单位,财政部门不予核拨临聘人员业务经费,不予支付临聘人员工资及享受区里各项福利待遇;用人单位自行解决的,由财政审计部门追查经费来源,并按违反财经纪律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规定已擅自聘用的临聘人员,用人单位必须限期自行清退,对本规定实施后未经审批继续聘用的,要对违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第二十二条 临聘人员合同的终止、变更,必须上报区人事部门履行相关手续,对未经同意,用人单位自行变更合同或擅自调换人员的,一律无效,并收回临聘人员指标,对部门领导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经营类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参照本办法施行。具体实施方案报区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1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