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综〔2008〕58号 【发布日期】2008-10-22 【生效日期】2008-10-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意见
(哈政综〔2008〕5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之后,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对进一步深化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进程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基础性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展。但是,按照《决定》的要求,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具体体现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区县(市)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还存有差异,工作力度有自上而下逐级递减的趋势;某些领域的制度建设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制度和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行政机关工作机制不够完善,责任不够明确;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依法行政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为全面落实《纲要》、深入贯彻《决定》,切实把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引向深入,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行政决策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要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作出重大决策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决策,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要以会议纪要等形式,对作出的行政决策进行备案,便于行政决策实施后的检查评估;要建立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未依法作出决策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要充分认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哈尔滨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哈政办综〔2008〕54号)要求,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种类和幅度,认真制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行政处罚基准,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执法透明度;要建立行政处罚公示和行政裁量权说明理由制度,作出处罚决定前,要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以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充分保障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要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监督检查等项制度,全面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市政府法制办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要加强对规范和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这项工作深入、扎实、有序推进。
三、深入推进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各项措施。要严格执行《哈尔滨市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174号),建立相应的行政机关领导问责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要加快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坚持以深化《纲要》的贯彻落实为重点,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的要求,将依法行政作为一个重要维度,纳入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要将《决定》对市、县政府提出的要求,作为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进行具体细化。被确定为绩效评估试点单位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直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做好本单位、本部门绩效评估模板的建立工作。
四、抓好权力清理及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要坚持把开展行政权力清理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工作的意见》(哈政发〔2008〕1号),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修改调整,从厘清政府权力、核准授权依据、划清职权范围、明确执行主体入手,对涉及到的行政权力进行适时动态调整,确保职权始终明确;要建立行政权力清理工作机制,及时清除、废止和补充权力,做到行政权力的清理界定与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同步进行。要扎实做好权力划分工作,按照有利发展、高效便民、责权统一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事权、财权进行层级间的划分,重点抓好市、区间的权力划分,切实把属于区管理的权限下放给区里;要建立完善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将层级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畅通社会公众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渠道,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五、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建立集中接收转送复议申请配套制度,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途径反映诉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听证、合议、专家咨询和调解制度机制,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和解决行政纠纷的实际效果;要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人员培训和资格认定制度,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对《决定》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好《决定》的学习、宣传和培训,重点要抓好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决定》上来,把《决定》确立的各项制度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要建立贯彻落实《决定》的长效机制,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市政府下发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哈政发〔2005〕14号)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计划(2008―2011年)的通知》(哈政综〔2008〕34号),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具体计划,确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贯彻落实。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决定》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跟踪检查指导《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市和区、县(市)政府法制部门,要具体组织、承担《决定》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要把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量化和执行行政裁量权标准,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缓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等作为检查重点,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要把《决定》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对贯彻落实不力的,在年终考核时予以扣分并通报批评。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廉政工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5〕19号 【发布日期】2005-04-21 【生效日期】2005-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5〕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今年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职责?
要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 “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重要问题;要搞好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市委已将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列入《市委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哈办发〔2005〕7号文件),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区、县(市)政府及其部门,要按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抓好任务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人员,做到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将其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和考核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讲求工作实效?
要按照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紧密结合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领导干部行为失范、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二要强化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七条禁令”和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按照依法行政、合理行政、诚信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四要严格规范教育、医疗收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五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金融监管体制“六项改革”,认真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产权交易进入市场、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规范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及学校、医院和水、电、气、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门和领域,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以点带面,整体突破,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要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解决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规范、考核结果不运用、责任不追究等问题,把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通过廉政监察,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通过执法监察,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行为,保证依法行政;通过效能监察,严肃处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办事不公、吃拿卡要、刁难勒索等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勤政高效;通过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影响、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认真纠正和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三是严肃行政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监察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在坚持中央纪委及省、市纪委全会确定的办案重点的同时,着力查办领导干部收钱送钱、跑官要官、参与赌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案件,并加大惩办、经济处罚、赃款赃物追缴、追逃工作的力度,选择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处理,运用多种手段,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各级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要在6月15日和12月5日前,分别将廉政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和全年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监察局。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O05]15号 【发布日期】2005-11-15 【生效日期】2005-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哈政发[2O05]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
(2005―2O07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哈政发[20O5]1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初步完成《纲要》规定主要制度的制定工作;初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砝行政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间职权划分合理,分工明确;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明晰,配置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行政监督效能有所提高。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完善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同一行政区域内2个或2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职能交叉、职权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出现职权争议的,由上级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行政许可,实行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文书格式,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方式。完善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事后管理的相关办法。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委办、监察局、信息产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紧急状态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检测与信息发布、控制与处理、物质保障和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
4.引导、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明确政府与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逐步将行政许可中资格、资质的认定权转移给行业协会,从机构形式和组织制度上摆脱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从属关系,实现真正脱钩,保证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发展独立、公正、规范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强化对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监督,逐步建立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相关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民政局、工商局负责。
5.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6.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济和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7.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应当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科学界定政务信息与其他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标准,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整合媒体、档案、图书馆、社区服务、电信服务等信息公开和获取渠道,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免费赠阅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室,市信息产业局参加。
8.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探索政府信用公众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承诺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诚信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产业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立的各项决策制度,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研究室,市监察局负责。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按照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要求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立法计划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立法听证和咨询论证制度,研究制定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规定不一致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负责。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1.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展行政机关内部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执法工作,行政机关下设多个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应当合并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在区、县(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县(市)全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
2.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制度。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权限进行审查、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五)加快程序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的原则,将本机关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明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与本级人民政府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听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等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制约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完善有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告知、行政处罚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罚缴分离等有关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4.完善有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制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查、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实施行政许可特别程序以及对被许可人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1.完善各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投诉、执法情况统计、行政执法情况报告等各项监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2.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被有权机关撤销、确认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义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听证、合议、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和落实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规定,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5.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行政赔偿费用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证。探索建立行政赔偿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七)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在巩固村民、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此项工作由市司法局、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贡。
2.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并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项工作由市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
1.加强《纲要》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把《纲要》纳入行政机关的学习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好《纲要》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纲要》得到正确理解,全面执行。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3.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法律知识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录用、资格考试的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并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定档次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九)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编委办关于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设置法制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的配备要与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要求相适应。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主管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制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协调、督促、指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二)科学规划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3年有计划、有安排。
(三)定期报告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各区、县(市)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本级政协通报;政府工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报告。
(四)加强督查
市政府将对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督查工作由政府法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有关人士、群众代表参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5〕15号 【发布日期】2005-11-15 【生效日期】2005-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哈政发〔2005〕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2005―2007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计划
(2005―2007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哈政发〔2005〕1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初步完成《纲要》规定主要制度的制定工作;初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间职权划分合理,分工明确;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明晰,配置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行政监督效能有所提高。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完善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同一行政区域内2个或2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职能交叉、职权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出现职权争议的,由上级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行政许可,实行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文书格式,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方式。完善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事后管理的相关办法。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委办、监察局、信息产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紧急状态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构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检测与信息发布、控制与处理、物质保障和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
4.引导、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明确政府与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逐步将行政许可中资格、资质的认定权转移给行业协会,从机构形式和组织制度上摆脱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从属关系,实现真正脱钩,保证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发展独立、公正、规范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强化对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监督,逐步建立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相关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民政局、工商局负责。
5.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
6.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济和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7.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应当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科学界定政务信息与其他信息、公开与不公开的标准,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整合媒体、档案、图书馆、社区服务、电信服务等信息公开和获取渠道,建立健全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免费赠阅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室,市信息产业局参加。
8.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严格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探索政府信用公众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承诺措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诚信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产业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立的各项决策制度,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研究室,市监察局负责。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按照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要求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立法计划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完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立法听证和咨询论证制度,研究制定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规定不一致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负责。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1.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展行政机关内部集中行政处罚权或综合执法工作,行政机关下设多个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应当合并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在区、县(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县(市)全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
2.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3.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制度。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权限进行审查、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市有关部门负责。
(五)加快程序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的原则,将本机关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明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与本级人民政府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2.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听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等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制约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完善有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告知、行政处罚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罚缴分离等有关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4.完善有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制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查、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实施行政许可特别程序以及对被许可人实施行政许可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制度,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此项工作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1.完善各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投诉、执法情况统计、行政执法情况报告等各项监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2.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3.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责任追究范围,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被有权机关撤销、确认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义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人事局、监察局,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听证、合议、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和落实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规定,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5.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赔偿,行政赔偿费用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证。探索建立行政赔偿听证、协商、和解制度。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各有关部门负责。
(七)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在巩固村民、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此项工作由市司法局、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
2.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并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项工作由市信访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八)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
1.加强《纲要》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把《纲要》纳入行政机关的学习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好《纲要》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纲要》得到正确理解,全面执行。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2.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3.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和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法律知识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录用、资格考试的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并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定档次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九)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编委办关于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设置法制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的配备要与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要求相适应。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主管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制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协调、督促、指导全市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
(二)科学规划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3年有计划、有安排。
(三)定期报告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各区、县(市)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本级政协通报;政府工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报告。
(四)加强督查
市政府将对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督查工作由政府法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有关人士、群众代表参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0〕8号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政发[2000]75号 【发布日期】2000-09-05 【生效日期】2000-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贯彻落实
国务院国发〔2000〕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黑政发〔2000〕75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9月5日
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
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两个确保工作会议精神,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成果,为维护全省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地方未能完全做到两个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产生新的拖欠,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能领到或未能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个别地方还由此产生了不稳定因素。对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作为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抓实抓好。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一把手”要直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两个确保落到实处。各级劳动保障、财政、经贸、税务、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交流和协调,共同做好工作。企业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关心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认真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企业在改制重组和实施破产关闭时,必须把缴纳社会保险费和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纳入改革总体方案,统筹安排。企业应把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筹集和发放情况,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要重视做好两个确保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都了解社会保障有关政策,依法监督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支持两个确保的舆论氛围。
二、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从今年开始,各地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必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再发生新的拖欠。对今年上半年拖欠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未按规定发放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以及应代缴的社会保险费,由各地市县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予以补发和补缴。各地要按中央要求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财政超收部分除用于法定支出外,应主要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各级财政应负担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必须足额拨付到位,对困难企业自筹和社会筹集不足部分,经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给予保证。对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出现的资金缺口,当地政府要尽全力通过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积极清理回收企业欠费,调用养老保险结余基金调剂解决(本地市范围内的结余基金,由行署、市政府出面借用调剂)。对积极主动足额上解调剂金的地市,省里根据缺口情况,予以调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有缺口的个别地市,根据财力可能,通过各级财政共同负担的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对各地两个确保资金缺口情况和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核实,对于达不到工作要求,导致拖:欠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要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三、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地要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规定将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事业单位,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对应参加而拒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要妥善处理城镇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各地要对集体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调查核实,对于生产经营正常、能够保证发放职工工资的集体企业,要尽快纳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对于未参加社会保险且已经停产多年、无力缴费的集体企业不再纳入养老、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其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转制和被兼并企业的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破产企业和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重新就业后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城镇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按有关规定执行。对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个体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20%。要重点做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要改革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省实行税务机关征收养老和失业保险费。要强化对企业缴费情况的执法监督和稽核工作,重点稽核职工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依法加大征缴力度。对确有缴费能力但不按规定缴费的企业,要按《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部门要对欠费企业法人代表及有关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要制定清理回收计划,同时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和劳动监察机构的作用,加大追缴力度,尽快收回。对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标准要进行认真清理,凡属统筹项目内的基本养老金要保证足额发放,统筹项目外的,由企业根据效益情况自行发放。要严格实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已被挤占挪用的基金要尽快收回。审计机关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和重点欠费企业的专项审计,对故意欠缴社会保险费和违规动用社会保险基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公开曝光。
四、四、加快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抓好政策落实,逐步实现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各地要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抓好政策落实。要尽快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取消差额缴费和差额拨付的做法,9月底以前全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缴拨。全省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未经省政府批准,各地不得擅自增加统筹项目。要规范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统一按工资总额单基数单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今年内取消县(市)级统筹,年底前要全部实行地市级养老保险统筹,中直行业基本养老保险直接纳入省级统筹。要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各地要按照省下发的省级调剂金上解指标,及时足额上解省级调剂金。对不按规定上解调剂金的地市,省里不安排其他专项借款和补助。各地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尽快实现由银行、邮局代发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养老金。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年底前基本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原行业统筹企业、煤炭、军工、有色金属企业和实施破产关闭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要首先纳入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范围。各地要筹措安排不少于当地两个月支付额的周转资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例,为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各地要选择有条件的区、县(市),积极开展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试点工作。
五、五、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要严格按照“三三制”筹资原则,加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集力度。凡是有支付能力的企业,必须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否则,财政和社会筹集部分不予拨付;要加大失业保险费征缴力度,同时,探索开辟其他社会筹集资金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特别要做好向农村和外埠劳动力收取就业调节金,补充社会筹集资金;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负担的部分足额到位,并对企业自筹和社会筹集不足部分给予保证。对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情况,各地要进行一次全面认真检查,凡是资金安排不到位的,要立即予以纠正。省补助各地市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资金到位后,各地市要统筹安排资金,再有缺口和不足的全部由各地市自行解决。要加强对职工下岗的宏观调控。立足于企业分流安置为主,坚持少下岗多分流。严格执行企业职工下岗申报审核制度,控制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速度和规模。对破产企业,通过资产变现等办法,解决好在职职工安置问题。对关停企业的下岗职工,采取给予扶持资金的办法,鼓励其实现再就业,或直接享受失业保险,进入劳动力市场。要拓宽就业门路,抓好促进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努力实现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劳务输出。要加快劳动力市场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搞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切实增强下岗职工市场就业能力。要及时做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清理工作。对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要及时变更或终止他们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其中已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要同时解除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的基本生活保障协议。采取资产变现、财政支持、社会筹集和企业负担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对解除劳动合同的下岗职工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要积极做好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的并轨工作,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的转变。对生产经营正常企业新下岗的职工,不再安排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享受失业保险。对已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协议期未满的下岗职工,要采取一次性发放基本生活费的办法,鼓励其尽快出中心,进入市场就业。
六、六、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都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要根据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既要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促进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要准确核实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规范申请、评审和资金发放的程序,严格审查,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凡在本行政区域内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无论中直还是省直企业的职工,都要一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统一管理。各级民政、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渠道,搞好工作衔接。民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管理,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把享受失业救济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名单和有关资料,及时提供给民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所需资金要全部纳入预算,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七、七、加强基础管理,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各级劳动保障、民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参保职工、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数据库等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要重视和加强统计工作,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和大规模普查,把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调查清楚,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覆盖全省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工作中底数不清、数字不实、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服务组织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各级财政要对社会保障部门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两个确保关系到广大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企业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困难群体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在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省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