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张效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逆势奋进,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在东北地区继沈阳、大连之后第三个进入3000亿元行列,比上年增长1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38.4亿元,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2.1亿元,增长41.1%。实际使用外资6.05亿美元,增长11.4%;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实际到位369.4亿元,增长25.3%。完成进出口总额36.9亿美元,增长1.3%。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中,有11项位次前移,其中投资、消费等6项指标增幅进入前三名。
民生状况继续改善。10大类100项惠民行动项目投入160亿元,为上年的2.7倍,是近年来投入最多、惠及群众最广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4%以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7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6元,增长13.7%。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稳定。全年信访总件次下降5.2%,各类安全事故主要指标大幅下降,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创了经济回升向好新局面。注重思路引领。及时确定了“提升存量强实力、扩大内需增动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自主创新挖潜力、发展金融添助力、坚定信心聚合力”的工作原则,推出了“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抓促进消费搞活流通,抓优势产业以丰补歉,抓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抓结构调整加快转变,抓自主创新集成竞争,抓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抓效能建设优化环境,保增长、促发展”的“八抓八保”务实举措,明确了“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千方百计抓重点抓关键,千方百计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促进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实施政策推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计划和省“组合拳”政策,因地制宜出台了工业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备付资金、工业保增长促发展34条、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外贸易发展专项资金、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18条等系列政策。这是近年来我市出台地方性经济政策最多、配套程度最高的一年。强化内需拉动。以“六个一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年”部署稳步实施,投资大幅增长,比三年前翻了一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一揽子”计划投资支持,共获得中央和省投资16.4亿元。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时兑现补贴资金,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城乡市场供销两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7.9亿元,增长19.3%。着力培育和壮大旅游、房地产等12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协同拉动、以丰补歉。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10.2亿元,增长26.2%,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城市”。房地产市场“暖春行动”成效显著,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97.6亿元,增长33.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7%。坚持产业带动。开展了“保重点、遏下滑、促增长”战役,力保重点行业发展不停滞、重点企业壮大不萎缩、粮食产量、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不下滑。工业经济迅速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1.7亿元,增长14.5%。工业效益大幅增长,实现利税创历史新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24.1亿元,增长6.9%。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26.2亿斤。
——注重打基础、攒后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完善发展战略。把松花江开发保护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总纲,完成了沿江产业带发展规划及保护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现代北国水城”、“江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20余项重大规划编制任务,出台了《关于实施强县战略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食品、医药、化工5个优势主导产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3个新兴战略产业,现代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4个服务业,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13.3%和14.4%,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4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3.2%,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比重提高到46.1%。投资结构优化,完成工业投资545.8亿元,增长56%,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4.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投资542.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99.4%。完成民间投资965.3亿元,增长49.3%。产品结构得到调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7件。所有制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8%。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64.7亿元,增长49.9%,地铁一期、松浦大桥、道路改造、城市堤防升级达标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磨盘山供水、西泉眼水库加固扩容、城市气源转换等工程全面完成。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扎实推进,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黑大公路拉林经五常至省界段竣工通车,通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98%和92%。大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群力新区资源利用和区域开发效益明显提升,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宜居新城区。哈西客站建设正式启动。集中整治城市卫生、交通、服务环境。清扫保洁、清冰雪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主干街路大雪、中雪做到一日清完。综合整治城市交通秩序,实施单向通行道路182条,辟建停车泊位1.82万个,取缔交通违法行为73.6万件。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取消行政审批要件118个,减少审批环节812个,向区下放事权19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稳步推进,干流出境水主要污染指标下降3.4%。完成减排项目100个,“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新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空气优良天数310天,首次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城区新植树木122.4万株,新增绿地2137.4公顷。完成造林绿化42.5万亩。农村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为应对危机保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推进体制创新。完成哈量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等战略重组,65户厂办大集体完成整体改制,市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考核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初步形成,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推进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个,专利申请5200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0亿元,增长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1%,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管理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市场化进程加快,地铁建设、棚户区改造、水资源保护开发等重大市政项目实行了公司化运作。组建哈创投公司,以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方式支持投资创业。棚户区改造注重政策集成创新,“捆绑式开发”、“拆一还一”、“预约式拆迁”、“股折租”等政策发挥效力。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领导包项目、包企业,机关干部下厂矿、进农村,实行季统计总结、月督查通报、周调度协调的项目建设制度和帮扶、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克服和缓解融资难、贷款难。3户企业成功上市,使近三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7户。我市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大幅缩短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进入“绿色通道”的省市重点工程和哈大齐工业走廊、棚户区改造、市领导包保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22天。
——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新提高。拓展就业容量,力保民生之本。建立了10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26万元、改制企业捆绑式贷款1400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33.8万人。加密社会“安全网”。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35.1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7亿元,为44万名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发放救助金4.5亿元,整合建成敬老服务中心20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棚户区拆迁面积达173.1万平方米,建成回迁房127.8万平方米。1.6万棚改户喜迁新居,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4412户,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60%和220.6%。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71.97万平方米,户均货币补贴标准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为7500户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19.5亿元。拆除农村泥草房245.9万平方米,惠及农村居民4.17万户。统筹发展社会事业。170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35所城乡职业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10.2万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6万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置。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600家村卫生所实现规范化管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启动了11类24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甲型H1N1流感等暴发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9‰以内。新建社区公益用房60处、社区图书分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农家书屋362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6个。21个项目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整转终端50万个,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圆满完成第24届“大冬会”承办任务,实现参赛运动员总数和获金牌、奖牌数三个第一。妇女儿童、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政府法制、人事、统计、审计、双拥、老龄、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国防和预备役、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广大市民的辛勤努力和中省直驻哈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积极帮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注哈尔滨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的压力还很大;大产业、大载体、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步伐还不够快,支撑力、拉动力还不够强,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县域经济偏弱,一些县(市)缺乏支柱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富民强县的任务依然繁重;民生改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标准还不高,改善民生的群众诉求还很热切;重特大交通事故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事故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确保公共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影响城市卫生、交通、服务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很多,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迫切;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精神不振、作风不实,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为政不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自身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依然紧迫。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我们将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目标要求,以建设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北国水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为发展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将掀开哈尔滨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新篇章。“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总纲。在松花江沿岸打造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并以松花江为中轴线,推动发展空间向两翼更广阔领域展开,构建大哈尔滨的发展格局。“北跃”就是以加快建设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为战略支点,打造集科技、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南拓”就是依托哈南地缘优势、产业基础,打造新型工业化集聚区,使之成为我市实现跨越晋位的强大引擎。“中兴”就是用三年左右时间,搞好老城区路网改造、棚户区拆迁改造、地下管网和相应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治理和市容市貌建设,力促老城“弱势变优势、难点变靓点、旧貌换新颜”。“强县”就是加速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性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期盼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强烈意愿,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推动哈尔滨在新的起点上,赶超跨越,加速前进!
为全面打好、打胜起步之年第一仗,市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要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调结构、上项目、靓环境、保民生、促稳定,为实现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增长10%;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实际到位额增长3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水、气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分别削减16%和11%。为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发展战略实施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以哈南工业新城建设为重点,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加快发展工业园区。以建设国际现代生态工业新城区为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哈南工业新城规划设计。依托平房和开发区现有工业基础,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吸引优势企业和各种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启动哈南工业新城20.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力促一汽通用轻型车厂等100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中小企业创业园等10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韩国工业园等100个协议项目尽快签约。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突出抓好呼兰河工业核心示范区和宾西开发区建设,新增入区项目40个,完成投资超百亿元。
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包保、通报监督、效能监察等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链长、拉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大项目。抓好哈飞纯电动轿车、小型燃气轮机、超高压电力变压器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力促100个投资亿元以上、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实施,50个在建项目竣工达产,完成工业投资68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配套等方式加强合作,推进哈飞汽车、轻型车等企业国际合作进程。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实施品牌战略,引导省级品牌向中国名牌、国家级驰名商标提升,引导拥有国家级自主品牌的企业向国际高端市场拓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强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以富民强县为核心,深入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关于实施强县战略的指导意见》,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的新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形成强县率先突破、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追赶的新局面,尽快使更多县(市)进入全省、全国强县行列。
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亚布力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友谊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病险水库加固任务,农田水利设施保障率达到27%。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水稻玉米双百万高产创建、旱作节水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测土施肥、深松整地等工程,粮食产能稳定在220亿斤以上。抓好“菜篮子”工程,打造国家蔬菜标准园7个。加快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实施300万吨奶、200万头肉牛、1000万头猪、1亿只肉蛋鸡战略工程,标准化养殖场(户)增加到210 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强化农产品标识和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市区主要农产品检测检疫实现全覆盖。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坚持工业化强县、产业化兴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91万户。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促进县域工业向特色园区集聚。把食品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建设英联食品酵母等10个农畜产品加工大项目。加快发展稻米、乳品等10大产业带,拉长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引导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打造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加工量和产值分别达到400万吨和120亿元。
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支持40个县城和中心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配套工程和新型农民居住社区建设,打造一批辐射能力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造泥草房4万户、300万平方米。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安全饮水率分别达到51.6%和61.4 %。推进依兰至七台河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哈肇、铁通省级干线公路改造,开工建设高等级农村公路1200公里,竣工通车1000公里。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工程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7个,10县(市)全部达到生态示范区标准。
(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带动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加快哈空调风电机组、核电常规岛国产化、天顺化工碳纤维、哈药集团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核电、风电、水电装备等产业项目。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水平。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企业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升、万家应用”工程,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100户。
以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强力推进省市科技创新城建设,起步区今年开工达到50%以上,完成创新园起步区6.9平方公里和产业园起步区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两园项目建设用地达到15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突破电站成套装备、大型燃气轮机、畜禽重大疫病疫苗、节能减排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哈飞航空零部件基地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LED照明、混合动力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链条,推动铝镁合金新材料、发电设备等国家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民用航空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推进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扩大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筹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力争达到60家以上。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结点城市为目标,继续推进龙运等物流园区建设,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哈创业,加快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四大物流港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壮大旅游业。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性规划,抓好亚布力特色旅游城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生态湿地等旅游资源,推出一批更具吸引力的景点景区和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激活旅游市场。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都市商圈提档升级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商贸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乡(镇)、村农家店全覆盖。继续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保持汽车、农机、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旺销势头。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培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探索开展碳交易、编制碳预算、追踪碳足迹。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抓好哈三电厂60万吨机组脱硫等8个减排项目,启动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加快建设龙能燃气公司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10个项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推进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个示范园区建设。
(四)围绕塑造现代大都市形象,着力抓好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
加快构建大哈尔滨格局。以松花江为纽带和主轴,大手笔规划哈尔滨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塑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纵贯城市中央,松花江南岸欧陆风情与北岸现代特色北国水城相得益彰,科技创新城、工业新城拔地而起的现代大都市崭新形象。
加快跨江交通设施建设。松浦大桥建成通车,三环西桥确保进度,启动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宽工程,配合铁路部门完成新滨洲桥拆迁征地、滨北公铁两用桥启动建设,为跨江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加快北国水城建设。围绕打造原生态万顷松江湿地、构建松花江至呼兰河区域“两纵、四横、十八湖”北国水城水系目标,实施江北渠系开挖和提水泵站工程建设,水系建设骨干工程完成30%,同步实施超级堤防和沿江景观大道建设。完成江北文化中心设计招标并适时开工建设。突出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冰雪文化功能定位,启动太阳岛核心地带建设。
加快群力和哈西新区开发。群力新区重点推进顾乡堤改线——友谊路延伸和滨江景观路建设,完成齿轮路以东区域道路和群力湿地公园等5大公园建设。哈西新区重点启动西客站两个站前广场、长途客运总站、公交换乘中心、7条区域道路和5座桥梁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完成15座车站主体和5个区间隧道建设,启动地铁至哈西客站联络线工程和地铁环线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老城区路网结构升级改造。打通长江路、保健路、铁路街等10条断头路、卡脖路,调整完善地下管网。对省政府广场、霁虹桥等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综合改造。新建各类桥涵57座、过街天桥24座,维修加固城区桥梁19座。新建和改造道路151条,维修翻浆破损道路326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0%以上。启动三环路江南段工程,建设机场迎宾路、学府路2座互通式立交桥和群力高架桥,改造老机场路等5条城市出口道路。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松花江水污染,综合整治何家沟、信义沟和马家沟郊区段,实施“三沟”清水水源工程,打造清水常流的内河生态景观线,确保松花江干流出境水质达到三类、支流水质有所改善,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日,实现市区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快实施大绿化工程,植树100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提高到38%和34%。加快道里集中供热三期等重点热源工程改扩建,拆除污染严重小锅炉100台,治理超标炉窑200座,削减烟尘排放量900吨。启动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餐厨废弃油脂综合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提高垃圾和粪便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打击企业违法排污,治理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清查危险废物和放射源,有效解决居民区噪声扰民问题。
加快干净、文明、有序城市建设。深化环卫清扫保洁和清冰雪作业市场化改革,抓好沿江沿河、城乡结合部和背街背巷环境卫生治理,严厉打击私卸乱倒等行为。加快整治城区铁路沿线环境,拆除环线30米范围内危旧房。全面清理户外牌匾广告,打造示范街路300条(段)。加大对流动商贩、马路市场和摊区的整治,市场摊区总量压缩到120个。强化建筑垃圾封闭运行管理,严格查处私建滥建行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造建设主题公园5个、市民休闲健身广场50个、居民庭院500个、环保宜居社区50个,对城区内40万平方米裸露地实施覆盖。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强化“门前四包”监督检查。加快数字城管建设,重点完成43个街道办事处三级网络系统连接。加强交通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重点整治火车站等窗口地区客运秩序,取缔大专院校等周边非法营运集结点,辟建停车泊位1.2万个。建设城市景观路,对会展旅游线路沿途破旧房屋实施拆除整饰,将中山路、机场迎宾路改造成标志性景观大道。整治沿江城区段环境,美化亮化部分公园、广场、建筑和友谊路、经纬街等78条主干街路以及火车站、霁虹广场等20处景观节点,真正让哈尔滨美起来、靓起来。
(五)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哈轴集团等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活化农村资本40亿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0个,示范社增加到100个;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加快推进财政、投融资以及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6大领域、10个部门推行大部制,将政府机构由49个撤并为42个。
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落实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强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信用担保等作用,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新建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创办中小企业5000户,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大范围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与中东、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大规模培育骨干出口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重点发展大宗贸易。完成服务外包核心园区建设,力争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增长30%以上。围绕对俄经贸适应性战略调整,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鼓励技术引进和双向投资,打造全省对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城、工业新城、老城改造、产业园区建设,谋划一批产业和区域开发项目,推广商业地产、集群式招商模式,利用“哈洽会”等经贸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力争使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实现新跨跃。继续扩大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力争项目签约和引进资金实现新突破。
(六)全心全意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持续抓好惠民行动。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倾斜,全年安排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公共服务等10大方面、60个惠民项目。
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利时机,将改造范围外延至绕城高速以内,围绕三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1134万平方米改造目标,重点实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三马”地区综合改造、城建重点项目关联棚户区改造、棚改项目回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5项工程,今年拆迁改造345万平方米,建设总规模465万平方米,回迁1万户以上。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规范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3000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对1000户困难家庭实行购房货币补贴。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项最大的惠民工程,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扭住不放,办得实而又实、好上加好。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市创业活动指数达20%,带动就业比例达1:6,新增创业企业1.5万户、个体工商户3万户,新增企业存续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70%。加快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农民工就业援助中心和工伤康复中心筹建步伐。强化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援助服务。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实行就业需求导向型培训。全市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和“一十百千”农民增收计划,培训农民工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扩面责任目标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将企事业长期临时工和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办法,统筹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提高城镇职工医疗支付限额,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扩大医疗保险统筹金支付范围,支付比例达到75%以上。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开通社会救助网络系统。建立申请低保待遇人员收入比对机制,统筹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及动态管理工作,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0%。创建25个国家级标准减灾示范社区,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普遍实行区、县(市)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大力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成20所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的失能老人护养院。完成儿童福利院等工程建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完成40个社区公益用房示范项目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启动50%。完成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建设各项任务。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搞好新区配套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1000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3万名家庭困难农民工子女提供生活补助。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市轻工学校和市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办好学前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装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个。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化村卫生所600个。继续实施“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30%的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70%和30%。开展“健康哈尔滨”活动。推进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治能力。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群众性文化事业。推进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及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国有文艺演出团体改革和演艺资源重组。办好第30届“哈夏音乐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安装健身路径1300件(套)。
(七)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带动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基础设施达标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3年培训计划,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军警民共建共育活动,加强“文明创建合作区”建设,不断探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新途径。
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效率、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依法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府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政府规章体系。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运行机制,提高政府解决行政争议的公信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搞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强化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哈尔滨”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天眼工程”二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大情报体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侵财犯罪。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监管。强化隐蔽战线斗争。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责任追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以两级信访服务中心为载体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提高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八)狠抓政府自身建设,确保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决清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检验工作。把超越自我、从严治政的要求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下最大决心、用更大力度,对执政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机制等方面与跨越赶超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在对照自查中认清差距,在弃旧图新中超越自我,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重任。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面对空前繁重的攻坚任务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做到说了算、定了办、马上干,干就干好。围绕解决跨部门、跨层级推进工作难问题,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杜绝相互掣肘、互为门槛、推诿扯皮等内耗现象。持续推进会议、文件、出国、临时机构和办公经费“五减半”,着力革除文山会海、繁文缛节等行政弊端,让广大公务员把主要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把发展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层层对标签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考核奖惩,用严明的责任机制保障工作落实,用有力的约束机制推动自我超越。
继续推进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按照“项目建设提速年”要求,大力解决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体外循环”和法律规定之外附加条件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行政审批大提速。严格执行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等承诺制度,尽快建立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查办、惩处机制,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执行决策变形走样等突出问题,在哈尔滨政府各系统掀起一场有错必纠、有责必究的问责“风暴”。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干净干事的公务员队伍。越是在大发展的时候,越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自觉追求正派政绩,牢固树立干净干事的廉洁观念。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重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启动廉政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特别要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全程监察,以更强有力的手段为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保驾护航。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严惩不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为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而奋斗!
第二篇:2010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9日在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克伦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0年全市法院主要工作
2010年,全市法院在市委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从严、求高、抓实”的治院方针,继续深化从严管理,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法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288件,审结61111件,结案率98.11%,其中,中院受理5760件,审结5558件,结案率96.49%。全市法院审结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等刑事案件5449件,判处有罪人犯7344人;审结涉及国企改制、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等民商事案件41328件,解决争议标的额35.28亿元;审结行政诉讼案件418件;执结各类案件11575件,执结标的额23.56亿元,审判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能动司法,创新工作方式,服务大局取得实效
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新战略,加强思想教育,促使广大干警知大局,想全局,找准法院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强化能动司法,增强工作实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公开审理“金源葆”、焦英霞非法集资等重大影响案件,从重从快打击破坏重点项目建设犯罪,依法审结地铁车辆段拆迁工程贪污受贿、诈骗土地补偿款等刑事案件37件,判处有罪人犯56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988.78万元,有力地震慑了破坏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犯罪。
妥善化解征地拆迁纠纷。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建设,抽调232名业务骨干,深入哈南工业新城开发、棚户区改造、路桥建设等拆迁一线,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073次,提出司法建议72个,配合政府部门现场化解拆迁纠纷1336起,促使208户钉子户自觉搬迁,避免形成诉讼影响项目建设提速,有效地服务了重点项目建设。
慎重审理涉及企业案件。涉企案件一律快立快审,由院庭长亲自办案,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妥善处理涉企纠纷,成功处理了北亚集团破产重整、世罕泉公司股权确认、远东木业公司合同纠纷等涉企案件6003件,解决争议标的额23.72亿元,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二、强化调解结案,清理信访积案,审判水平稳步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参与构建多元化调解体系,坚持“多调少积”,全力推进调解结案,集中清理信访积案,努力提高审判水平。
积极牵动诉前调解。两级法院普遍建立调解大厅,加强与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工作对接,牵动诉前调解,移交人民调解组织调解12831件,协调行政组织调解3213件,借助外力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推进诉讼调解。强化领导带头调解,强化指标推进调解,全市法院调撤结案36996件,调撤率达到60.54%,同比提高3.85个百分点,其中,立案调解21341件,行政和解202件,执行和解5412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认真清理信访积案。开展清积专项活动,院庭长包案推进,采取逐案确认、公开听证、司法救济、依法终结等措施,清结信访积案470件,其中,息访结案431件,依法终结39件,信访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强化发现问题,促进解决问题,从严管理不断深化
继续深化从严管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总抓手,以发现问题促进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确保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继续强化日常监督。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纪律松弛、作风不端等问题,发出工作督查、纪律作风、纪检监察等批评通报232期,通报批评纪律作风问题287个,涉及干警235人次、领导干部184人次,司法作风进一步好转。
严格落实审判监督。全面落实接访、评查、听证、剖析、述说等审判监督制度,深入发现和解决司法不公正、不规范等问题,两级法院院长同步集体接访46次,评查重点案件857件,公开听证信访案件237件,集中剖析典型案件170次,邀请当事人来法院述说44次,纠正有问题案件17件,案件质量稳步提高。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加大违法违纪查处力度,着力发现和解决以案谋私、徇私枉法等问题,受理投诉信件280件,纪律处分16人,移送纪检、检察机关8人,干警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四、强化奖惩激励,推进工作落实,实施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强化领导监督责任,发挥领导表率作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强化主要领导督办。不定期召开主要领导督办会,听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跟踪问效,批评问责,限期整改。召开主要领导督办会33次,对中院院庭长和基层法院院长专项通报29次,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深入推进领导办案。实行指标考评,促使院庭长回归审判组织,亲自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全市法院院庭长办案40216件,占结案数的65.81%。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严格兑现工作奖惩。根据工作政绩排序和发生问题情况兑现奖惩,入围选拔中层领导干部28名,扣减领导干部目标奖12.8万元,对中院中层领导和基层法院院长诫勉谈话12人次,停止工作1人,免去2名基层法院领导干部职务,有效强化了领导责任。
一年来,全市法院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接受人大执法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入庭听审219次;办理人大交督办案件58件,办结56件,办结率96.55%;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12件,全部办结,回复率100%。同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回顾一年来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法官大局意识不强,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个别法官裁判不公、司法不廉,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三是部分法院对大调解工作重视不够,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致使有的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无法有效解决。四是基层法院职权配置改革不到位,低素质法官主办案件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五是执行威慑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执行难”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全市法院工作安排
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突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加快实施新战略,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总抓手,继续深化从严管理,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强化审判监督,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和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服务发展大局,坚持能动司法,深入解决思想不关注、办法不创新的问题
针对常规办案、机械司法,服务大局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深入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使命感,创新管用办法,提高执行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发展秩序。从重从快打击贪污、受贿、渎职、诈骗征地补偿款等破坏重点项目建设犯罪。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工作方法,支持企业发展。注重办案效果,涉企案件一律实行院庭长办案,一律先行调解,一律依法慎用强制措施,一律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给付方式,避免因机械司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司法作风,服务项目建设。坚持提前介入,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深入拆迁改造现场提供法律服务,及时化解拆迁纠纷。实行审判提速,涉及重点项目的案件,一律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二、立足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调解和解,深入解决观念不转变、作用不突出的问题
针对诉前调解牵动不够、诉讼调解方法单一,大调解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不强,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诉调对接,创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三调结合”工作新模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
搞好工作对接,牵动人民调解。加快人民调解窗口建设,积极引导当事人接受诉前调解,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及时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把民间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减少诉讼对抗。
实行联调联动,推动行政调解。充分借助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专业仲裁组织力量,切实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协调配合,共同化解各类争议和群体性矛盾,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坚持调解优先,强化诉讼调解。完善调解考评机制,量化调解指标,逐月排序推进,开展调解能手竞赛,强化全员调解。加大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调解力度,强化全程调解。采取委托、邀请等方式,借助外部力量强化诉讼调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三、立足促进公正司法,强化审判监督,深入解决行为不规范、司法不廉洁的问题
针对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落实,审判监督触及力、约束力不够,进一步强化审判权力监督,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流程管理,规范司法行为。加快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监督,明确审判流程各节点工作标准和责任,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着力消除监督工作盲点,防止审判权力滥用。
强化发现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加大明察暗访和通报力度,把多发现问题、发现大问题就是负责任、就是有能力作为监督工作标准,强化发现问题通报。把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就是有政绩、就是有水平作为审判工作标准,强化发生问题通报,真正形成监督部门与审判部门的对峙局面,最大限度遏制司法不公。
严肃查处违纪,确保司法廉洁。严格兑现廉政承诺,法官出现违纪问题,一律停止审判权,直至免去法职。领导出现违纪问题,一律停止工作,直至引咎辞职。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纪检、检察机关处理,保持惩处违法违纪的高压态势。
四、立足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解决法官不称职、领导不胜任的问题
针对素质低的法官主审案件、怕得罪人的领导不敢碰硬,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力度、从严管理力度不够,进一步优化法官职权配置,严格领导工作问责,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考评排序,实现全员调动。坚持院考评到部门,逐部门排序;部门考评到人,逐人排名。充分运用考评排序结果评价政绩、选拔干部、兑现奖惩,激励每名干警超越自我、奋发有为,以个体进步促进整体提高。
深化职权配置,优化法官结构。深入推进法官“一分为四”改革,根据审判绩效考评结果,坚决将办案质量差的审判长、主审法官改任合议法官、辅助法官,坚决将案件出现严重问题的办案法官调离审判队伍,优化法官队伍结构,深入解决素质不一样的法官一样主办案件的问题,确保优秀法官发挥主导作用。
严格领导问责,促使工作负责。强化领导责任,对领导能力低、政绩排序在后、工作长期无起色的领导干部,予以诫勉谈话、调整领导岗位。对工作不负责导致案件问题多、队伍问题多的领导干部,一律停止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责令引咎辞职,促使领导干部触及问题、解决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在加快实施新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09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0日在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北网哈尔滨1月30日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克伦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9年全市法院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在市委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从严、求高、抓实”的治院方针,遵循“依靠改革完善机制,依靠机制建设队伍,依靠队伍促进审判,依靠审判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从严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用办法,强化监督问责,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法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3585件,审结72172件,结案率98.08%,同比提高0.59个百分点,其中,中院受理7398件,审结7133件,结案率96.42%,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全市法院调解撤诉结案40912件,调撤率56.69%,同比提高2.37个百分点;发生信访案件215件,信访发生率0.29%,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发改案件603件,发改率0.84%,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上诉案件5184件,上诉率9.88%,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申诉案件865件,申诉率1.2%,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案件质量持续提高。全市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6238件,判处有罪人犯7450人,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审理民商事案件49048件,解决争议标的额52.7亿元,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审结行政诉讼案件492件,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执结案件14621件,执结标的额21.55亿元,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适用简易程序和节假日开庭审理案件34621件,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依法为刑事被告人指定援助律师111人,依法减缓免收诉讼费148.04万元,保护了困难群体的诉讼权利。
一、完善通报批评机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出了问题不批评、没人管的问题针对纪律作风散漫、审判问题多发、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督查、纪律作风、案件质量、纪检监察、涉诉信访“五项通报批评”制度,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开展批评,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工作督查通报”。着力解决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等领导作风问题。严格“纪律作风通报”。着力解决迟到早退、中午饮酒、上班时间打游戏、违反交通规则等纪律作风问题。严格“案件质量通报”。着力解决法律文书差错、案件超审限、案件质量瑕疵、滥用强制措施等审判质量问题。严格“纪检监察通报”。着力解决私自会见当事人、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插手干预案件、泄露审判秘密等违法违纪问题。严格“信访工作通报”。着力解决不认真接访、信访发生率高、越级上访多、信访案件办理不及时等信访工作问题。一年来,共发出五项通报734期,通报批评两级法院领导干部608人次、一般干警1161人次。广大干警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显著提高。
二、完善审判监督机制,强化案件质量监督,着力解决司法不公正、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针对不正视案件差错、不在意当事人上访、不重视上级法院发改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延长审限院长审批、集体入庭听审、院长集体接访、重点案件评查、信访案件听证、典型案件剖析、邀请当事人述说“七项审判监督”制度,强化审判监督,规范司法行为,发现和解决审判问题。坚持“延长审限院长审批”。严格实行“一把手”审批,强化审限管理,发现和解决随意延长审限问题。坚持“集体入庭听审”。重大疑难案件审委会委员集体入庭听审,监督庭审活动,发现和解决庭审质量问题。坚持“院长集体接访”。每周三面对面听取上访人反映情况,发现和解决审判质量问题。坚持“重点案件评查”。从发改、督办、信访案件中选取重点案件,逐案进行评查,发现和解决审判责任问题。坚持“信访案件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公开听证上访人情绪激烈的信访案件,发现和解决不同认识问题。坚持“典型案件剖析”。集中剖析确有问题的典型案件,深入挖掘问题成因,发现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坚持“邀请当事人述说”。邀请当事人来法院述说诉讼苦衷和对法院、法官的意见,发现和解决为民意识不强问题。一年来,两级法院院长同步集体接访49次,审委会委员集体入庭听审重大疑难案件38件,评查重点案件322件,公开听证信访案件163件,剖析典型案件179件,邀请当事人来法院述说7次,纠正有问题案件22件。法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审判权力滥用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完善评估排序机制,强化全员绩效考评,着力解决工作没压力、进取没动力的问题针对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关心法院整体形象、上进心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横向对比排序、同期对比评估、专项考评推进“三项绩效考评”制度,强化绩效管理,实行全员调动,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加强“横向对比排序”。每半年院考评到部门,对全院33个部门分审判、行政两大序列逐部门排序;部门考评到人,对全体干警从第一到最后逐人排名。加强“同期对比评估”。每半年分“好、略好、持平、略差、差”五个档次,对部门工作绩效逐一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促使正视问题,改进工作。加强“专项考评推进”。采取专项部署、专项检查、专项剖析等办法,对两级法院专项活动和重点工作进行考评排序,促使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一年来,在同期对比评估和横向对比排序的基础上,对“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政法机关服务年”等专项活动开展情况,督导检查12次、单项排序19次。有效激发了干警的进取精神,起到了“各扫门前雪、光洁一条街”的作用。
四、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职权优化配置,着力解决法官不称职、领导不胜任的问题针对不分素质高低、人人主办案件,不论政绩好差、凭票提拔使用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一分为
四、领导办案、入围选拔、以考促学“四项选人用人”制度,坚持量才施用,落实政绩取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行“一分为四”。将现有法官分为“审判长、主审法官、合议法官、辅助法官”四个层级,由审判长和主审法官主办案件,其他法官做合议和辅助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法官在审判组织中的骨干作用。推行“领导办案”。院庭长回归审判一线亲自办案,进入合议庭主持审判活动,办理疑难案件,充分发挥院庭长在审判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推行“入围选拔”。把考评排序在前作为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的硬性条件,用有形政绩比较干部优劣,以入围选拔落实政绩取人。推行“以考促学”。组织业务素质考试,促使人人努力学习,自觉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年来,中院选任审判长和主审法官114人,有127名法官改任合议法官,41名法官改任辅助法官;选拔23名为人正派、敢抓敢管、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中层领导岗位。两级法院院庭长办案37010件,占全市结案总数的51.78%。法官业务能力和领导工作水平明显提升,靠工作不靠运作的用人环境已经形成。
五、完善惩戒追究机制,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工作不负责、过失不问责的问题针对领导作风不实、好人主义严重、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诫勉谈话、停止工作、扣发奖金、违法违纪公开处理“四项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工作问责,强化领导作用,提高领导水平。落实“诫勉谈话”。因失察失管造成案件出问题、队伍出问题的,对责任领导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落实“停止工作”。由于领导本人原因,造成案件出现重大问题、队伍出现重大影响事件的,暂停其领导工作,专司问题处理。落实“扣发奖金”。根据考评排序结果,对排序后二分之一的干警按名次扣减工作目标奖,扣减奖金用于奖励排序前二分之一的干警,做到奖惩分明。落实“公开处理”。每年召开一次违法违纪干警公开处理大会,通报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开展警示教育。一年来,中院对中层领导干部和基层法院院长诫勉谈话8人次;暂停2名中层领导干部工作;扣发奖金20.86万元,涉及全院干警249人。两级法院自行查处违纪案件23件,处分违纪干警28人。工作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干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普遍增强。
一年来,全市法院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接受人大执法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入庭听审46次;办理人大交督办案件63件,办结59件,办结率93.65%;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4件,全部办结并回复。同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回顾一年来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法官服务发展意识不强,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致使有的案件社会效果不佳。二是个别法官裁判不公、司法不廉,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三是部分法官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四是执行威慑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执行难”问题还很突出。五是当事人以访代诉、无理缠访闹访向法院施压的情况有增无减,一定程度损害了司法环境,影响了审判工作。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2010年全市法院工作安排
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突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现代大都市”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从严管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发展大局
紧紧围绕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维护经济发展秩序。认真审理民商事和行政案件,依法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信息诈骗、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经济领域犯罪,防止以违法手段经营牟利,遏制不正当竞争,维护安全、有序、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
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妥善处理金融债权、破产改制和知识产权等涉企纠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依法慎用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避免因机械司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能动司法,关注科技新城、工业新城、老城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关注招商项目建设,对影响招商引资的案件依法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创建宜于融资、宜于创业的投资环境。
二、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按照中央政法委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要求,主动搞好诉调对接,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手段,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牵动诉前人民调解。加快法院调解窗口建设,为开展诉前人民调解创造条件。对涉及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坚持人民调解先行与法院司法确认相结合,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人民调解,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减少诉讼对抗。
推动行政组织调解。加强与专业性调解仲裁组织的工作对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劳动争议、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等群体性纠纷,借助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力量,妥善加以解决,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
强化法院司法调解。坚持把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加大立案调解、诉讼调解、执行和解力度,对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切实做好释法解疑和辨法析理工作,缓解当事人对立情绪,促使各方当事人权衡利弊、理性行事,力争通过调解方式平息纷争。
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司法,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坚持把司法公正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以公开促公正,以廉洁保公正,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信力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阳光司法”。完善审判公开制度,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审判程序、依据、结果一律公开。采取重大案件新闻发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入庭听审,信访案件公开听证,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等措施,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提高审判工作透明度。深化院长庭长办案。完善领导办案制度,严格分案审批,区分两级法院不同情况核定办案指标,强化院庭长办案考评,确保重大疑难案件由院庭长办理,发挥院庭长领导作用,提高审判工作质量。
强化审判监督问责。严格五项通报批评制度,强化审判行为监督,着力解决审判作风问题。严格七项审判监督制度,强化审判质量监督,防止审判权力滥用。严格落实“五个严禁”,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促进司法廉洁。
四、继续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立足从严治院,在巩固和完善从严管理“五项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审判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法院管理水平,推动两级法院科学发展。
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健全案件全程监控制度,强化审判流程管理。深入推进法官“一分为四”改革,强化审判组织管理。完善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强化审判绩效管理。加强对下沟通指导,强化审级监督管理。
完善执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执行权监督制度,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解决“执行乱”问题。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依靠全社会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把信访化解在初始阶段。落实信访性质确认和责任倒查制度,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究。落实信访终结制度,对缠诉缠访案件,公开听证,公开答复,依法终结。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法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哈政办综[2002]5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哈尔滨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现公布市地方志办公室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等六部分组成,内容涵盖我办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 “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http://zwgk.harbin.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垂询市地方志办公室秘书处(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邮编:150021,电话:0451-86772335)。
一、概述
2010年,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要求,我办紧紧围绕我市第二轮修志的中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公开重点,创新公开方式,严格考核监督,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实效水平,促进了我办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根据办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及时调整办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明确秘书处为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处室,并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制定规划,明确责任。年初,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办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对全年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地志办目标考核,坚持做到政务公开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并按照《 哈尔滨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地志办201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将作为处室考核度评优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加强了日常的监督检查,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领导班子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二)明确任务,切实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宣传力度
一是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有效利用各类会议,认真组织学习省、市有关政务公开的政策、规定,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学习,使全办干部职工了解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和要求,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不断提高对开展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把学习成果转化到推动工作中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观。二是结合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政务公开社会宣传工作。特别是职工普遍关心的工资福利、奖优评先等焦点问题,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工作,让广大职工普遍知晓政务公开有关制度,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措施,真正保证了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三是深入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我们一方面在哈尔滨地情网上链接宣传素材,扩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机关工作人员自觉执行《条例》。另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有了明确的了解,增强了对《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贯彻落实《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落实责任,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为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我办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有关处室、岗位政务公开的责任,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政务公开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加快我市第二轮续志编纂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0年,在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条,全文电子化达100%。在哈尔滨地情网累计更新各类信息1152条,重新制作和修改数据库模板52个,录入地情资料510万字,全年访问量达2.8万人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情况
在哈尔滨市政务公开专网主动公开的15条政府信息中,决策信息1条,占6.7%;工作动态信息14条,占93.3%。在哈尔滨地情网主动公开的1152条信息中,部门动态信息13条,占1.1%;新闻信息1105条,占95.9%;视频图片信息2条,占0.2%,社会服务信息28条,占2.4%。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1、互联网
一是利用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及时更新各类信息。广大市民通过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市地方志办公室专栏可查阅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可通过“依申请公开”栏目,向本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二是在哈尔滨地情网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发布各类信息,并在线回复各类咨询4人次。
2、公共查阅点
市档案馆为全市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本机关已主动向市档案馆报送政府信息纸质全文153件、纸质目录3份、电子目录3份,电子全文79件。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的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二)申请办理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因此无办理情况。
(三)“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因此没有产生答复中“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0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我们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版式创新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工作上创新举措仍有欠缺,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新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优化信息公开渠道,为促进全市地方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六、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市地志办2011年政务公开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续志的中心工作,以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核心,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继续 5 纳入考核之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措施,丰富政务公开形式和载体,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政府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
2、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的总原则,严格按照《条例》要求,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发布的其他信息外,都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3、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
4、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探索新途径,不断探索和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