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3年2月27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克难奋进,务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1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4∶48.8∶3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7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8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7亿元,增长37.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1亿元,增长22.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2.6亿元,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9177元、5861元,分别增长14%、14.7%。
——三农工作成效明显。生产粮食31.1万吨、蔬菜24.7万吨,出栏生猪56.1万头,粮食生产获全市先进,1人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投入1000万元应对金银花价格走低,实现花农收入2.6亿元。出栏土鸡1180万只,秀山土鸡获得出口资格。高端猕猴桃、茶叶、油茶发展态势良好。积极帮助果农解决柑橘滞销问题。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4家、专业合作社59个,分别达71家、306个。县供销联社被表彰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红星中药材公司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个、重庆市著名商标2件。农机工作连续七年获全市一等奖。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32.8%。农村“三资”清理全面结束。完成龙池至石堤张家坝公路改造,即将竣工川河盖公路,启动了梅江至云隘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通畅工程232.5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65.5%。隘口水库初步具备蓄水条件,梅江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新解决4.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成功创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启动26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实施易地扶贫和生态扶贫搬迁1.1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锰行业环保整治和技术改造累计投入9.9亿元,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标,绝大部分企业实现过渡性生产,重组工作稳步开展。南部4000万吨锰矿整装勘查纳入国家项目,页岩气勘探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8.1亿元。启动了4平方公里拓展区和园区二路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封顶。新引进投资上亿元项目5个,累计入驻企业96户。奇秀食品等11个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获市政府批准。祥华生物等5个项目投产,累计投产企业68户,实现工业产值62.2亿元,增长24.5%。荣获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和2012年招商引资先进园区。出台三大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全县工业投资完成28.2亿元,增长27%。落实电解锰、工业硅价格低迷时期适应性政策,兑现补贴超过2亿元。
——第三产业亮点纷呈。纳入全市6个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物流园区完成投资14.3亿元。开工建设铁路集装箱站等10个项目。建成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和家居等8个专业批发市场,签约入驻商户3189户,部分市场开业运营。23家商贸企业、15家三方物流企业、12家咨询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实现对新疆高品位锰矿石的长距离运达、规模化利用。园区全年货物周转量110万吨,市场交易额35.7亿元。成功举办2012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暨第二届秀山土鸡文化旅游节。花灯广场商圈新增商业面积4.5万平方米。重庆百货、商社电器、佳惠超市入驻开业。限上商贸企业达213家,位居两翼13县第一。超额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洪安景区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盐水井旅游景区启动建设。西街修复改造已初具形象。豪生广场酒店进展顺利。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528户。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分别增长32.8%、45%。
——城镇品质持续提升。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0.3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16万人,城镇化率达33.41%。20平方公里城市总规修改通过市政府审批。清理“两违”行为1.86万起,拆除2.36万平方米,“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白沙大道南段、滨江路一期全面贯通,凤凰新城、阳光御园等项目推进顺利。新开工房地产项目72万平方米,销售35万平方米。“五城同创”全面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绿委办抽查验收。启动第三水厂建设。新建二三级污水管网19.5公里。完成县城人行道改造6.5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厕6座,新增红绿灯4组、路灯732盏。实施有偿停车服务。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人均公园绿地达12.5平方米。乡镇“五个一”、“六个有”项目分别完成总任务的63%、87%。新建巴渝新居1606户、农民新村15个,改造农村危旧房4868户。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测绘1.94万亩,完成工程招标1.2万亩,实现地票交易5010亩,交易额达9.8亿元。完成土地开发整理4.12万亩。农村“三权”抵押贷款6.1亿元,增长112.2%。完成农转城822户4787人。新增个体工商户2510户、微型企业578家,各类市场主体达1.63万个,增长27.2%。391个财政投资评审项目审减资金1.3亿元。公务卡改革准备工作就绪。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690宗,增收节支1.3亿元。县内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2.8亿元、62.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9.7%、5.2%,新增其他融资18亿元。保费收入增长22.5%,保险赔付增长31.1%。华信、工业、华渝公司实力和信誉明显提升。纳入全国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独立工矿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培育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29家,实现进, , , , 出口总额4130万美元,增长107.2%。实际利用县外资金72.7亿元、外资309万美元,分别增长31.8%、98.1%。荣获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集体和对外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对台、侨务外事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认定首批普惠性幼儿园16所。改扩建中小学50所,凤凰中学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70%。秀山一中高中新区破土动工,职教中心扩建工程竣工。中考上市联招线1729人,增长75.5%;高考重点本科上线363人,考入北大、清华3人,高级中学上线率为渝东南第一名。县医院迁建工程即将投用,“三甲”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同批次项目前列。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55个。基本药物实现零利润销售。文化“五馆”即将建成。24个乡镇文化站全面达标。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6万户。“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以我县留守儿童生活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指尖太阳》作为十八大献礼影片在人民大会堂首映。新增城镇就业4152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973户。五类社会保险全面纳入市级统筹。1993年至2007年欠发在职职工的保留津贴及31元工资最后一批6731万元兑现到位,欠发职工待遇问题彻底解决。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达83%,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56%。基本建成2000套廉租房。
——社会管理取得实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5‰。取消不符合标准低保对象1.54万人。实施石漠化治理14.4平方公里,植树造林6.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县域环境质量整体趋好。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6.3%、17.6%、19.4%,安全生产连续五年获全市先进。完成塘坳隔蛇滑坡治理,实施地质灾害整体异地搬迁289户1215人。积极妥善应对了“7·18”特大暴雨灾害。“六五”普法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八类暴力性案件、侵财性案件分别下降50.7%、14.7%,破获刑事案件1404件,增长33.8%,现行命案破案率达100%,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基层民警廖昌进入选“全国最美警察”和“2012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案件化解,群众到县来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33.6%、55.3%,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9.7%、58.2%。——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强化审计监督、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行政巡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着力提升依法依规办事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阳光秀山”、政府公开信箱运行良好,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规范乡镇(街道)公务接待管理,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依法惩处了腐败分子。
与此同时,科技、人事人才、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统计、食药监、质监、气象、民兵、人防、应急、保密、档案修志、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2012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和支持下取得的,是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和驻秀部队、武警、消防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秀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县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政府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很多工作尚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还需加强;安全稳定压力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管理任务繁重;干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秀山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增强机遇意识,注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扎实工作,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一城两园”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扩大经济总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工业总产值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农业总产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20%;利用县外资金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的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巩固提升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建设武陵山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提高土鸡品种选育和疫病防控能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全年出栏1500万只。科学、适度发展高端猕猴桃和茶叶产业,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各乡镇(街道)培育1—2个特色骨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完成金银花药食同源认定工作。依托原料生产基地,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提质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搞好“农超对接”和新网工程建设,建立稳固的直采、直供、直销渠道,拓展农产品销路。抓好全国农机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保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中药、农产品及消费品产业。依托红星、祥华、奇秀等企业,加快建设武陵山区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鼓励纺织服装企业满负荷生产。推动电矿等材料产业优化升级。完成锰业重组工作,建成紫金锰业4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电解金属锰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抓好南部锰矿整装勘查项目。工业硅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协调抓好页岩气勘查工作。促进华塑型材、耐博铜业、东都高铁等项目早日投产。积极发展电子及装备产业。争取夏朗手机产量突破100万台、声扬音响新增就业1000人,实现手机、耳机销售在秀结算。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强化工业运行服务,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提高新技术、新材料运用水平,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围绕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定位,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加速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保税仓库、低空物流基地等12个项目。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引进知名商贸物流企业10家;建立“建管分离”运营模式。运行“武陵物流云”信息平台。推动苏宁等知名企业入驻开业,建成滨江商业街,加快打造50亿级花灯广场商圈。提速建设城东商圈,运营建材、朝天门、3C等专业批发市场10个以上,市场入驻率60%以上,经营商户3000户以上;建成花灯美食街。加快构建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三大平台,拓展商务会展、电子商务、家政物业等新型商业和服务业态。统筹推进城乡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配送效率。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办好第二届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外来消费占比达到30%。
加快建设旅游集散地。全年完成旅游投资10亿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以上。抓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川河盖高山休闲旅游规划。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洪安景区完成道路白改黑、管网下地、老街改造和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滨江路栈道、九龙山森林观光步道建设,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和贵塘坝民俗生态旅游服务区建设;盐水井旅游风景区启动休闲度假酒店、农家乐和旅游地产项目;西街按照“城市客厅、文化名片、旅游封面”定位,完成街区民房风貌改造,启动历史建筑群修复工程,塑造历史街区形象。豪生广场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乡村旅游接待床位1000张、星级农家乐18家以上。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借助周边成熟景区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举办第三届金银花文化旅游节。
(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坚持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相结合,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积极稳妥拓展城镇规模。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准备工作。抓好2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区控制性详规维护,启动50平方公里城市总规扩编论证。完成膏田、海洋、涌洞、大溪等乡镇总体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全面完成“两违”建筑查处工作。立足“新区开发典范、中心城市地标”定位,加快凤凰新城建设。提速平凯片区、乌杨新区建设。实施好城中村改造。完成渝秀大道、国道319线两侧已出让土地开发。全面竣工东大街四期项目。抓好阳光御园、普罗旺斯、廊桥水岸、秀水丽苑等项目。房地产全年开工100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以上。围绕“一主三副多点”城镇布局思路,加快清溪场、洪安、雅江等市级中心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积极推进集镇商品房开发。新建农民新村20个。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0.6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启动渝秀大道国税局路段改造。加快梅江河两岸景观打造,基本完成秀水公园、平凯公园、乌杨公园和滨江公园二期建设。加快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拓展区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测绘,建好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平台。加速园区综合用地开发,完善教育、商业、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五城同创”工作,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倡导落实节能节水,打造低碳、绿色城市。加强园林绿化管护,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24小时保洁。推进县城建筑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街道升级改造和管网下地工程。加强游摊整治。规范有偿停车服务。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规划建设县城灯饰工程,加强照明设施管护,彻底消除建成区盲灯区。规范公交车、出租车管理。全面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基本完成乡镇“五个一”、“六个有”工程。新建巴渝新居1500户。
推动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秀山至松桃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抓好秀山至印江、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怀化段开工准备工作。启动国道319线县城至洪安、省道平凯至松桃大路公路改造,加快梅江至云隘公路建设,建成川河盖公路、膏田至茅坡公路。改建硬化行政村四级公路200公里以上,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0%以上。争取开展农村客运营运补贴试点,实现73%的行政村通客车。加快农村人行便道建设。竣工隘口水库枢纽工程,启动桐梓水库“三通一平”建设,整治一批小
(二)型病险水库,实施好梅江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善渠系体系,新解决2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和输变电站建设工程。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抓住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机遇,推进整村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社会扶贫和连片开发工作。加快太阳山扶贫开发示范区及平阳盖片区开发建设。启动10个贫困村整村扶贫项目,完成26个村整村扶贫。切实做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改造农村危旧房5000户。减少农村建卡贫困户1万人以上。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积极化解遗留问题。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完成农村土地开发整理2万亩、土地复垦1万亩、地票交易1万亩。完成城区土地整理储备1500亩。调整两个园区土地出让价格,全面清理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各类用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用好用活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兑现各类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成活成长。加快实施商标兴县战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转户居民合法权益。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部署,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殡葬管理法规,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妥善处理好工业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财税改革和金融创新。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实现应收尽收,努力开辟新财源。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投资评审、项目建设管理等改革,坚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全程跟踪审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公务卡改革。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成国有资产核查清理工作,规范管理和经营,做大做强华信、工业、华渝等实体公司,建立长效筹资和偿债机制。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力度,杜绝乡镇(街道)新增债务。加强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新发展1—2家金融机构。县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其中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新增5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担保、小额贷款等作用,积极发展债券、股票、信托、租赁、私募等业务,新增其他融资2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保险业。
提速打造开放平台。加快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完善。工业园区A区综合园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基本完成1.6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加快4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竣工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园区二路。启动黄杨大道北段、纵一二路、第二安置小区、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35千伏、10千伏电力线路搬迁。争取新入园企业20户以上,累计投产企业80户。统筹抓好B区硅产业园、C区农产品加工园和“三组团”建设。物流园区一期3.5平方公里范围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专业市场区、铁路物流区、化工品区、仓储区,开工建设火车站新客站楼、110千伏变电站和国道326线物流园区段等项目,竣工铁路集装箱站、化工品铁路专线、货运中心一期等项目。完成二期2.5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园区全年实现货物周转量200万吨、市场交易额70亿元。
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突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项目落地、建设、生产和销售等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引进项目60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积极发挥工商联作用。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市级部门的联系,全力抓好独立工矿区申报工作,着力引进市属大型国有企业。新增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5家以上。利用外资取得更大实效。充分利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平台,强化区域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大足区、璧山县和山东德州市的合作。承办好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南方片区会议、全国电解锰节能减排论坛暨新技术推广会,简朴、隆重举办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秀山发展成效及开放形象。做好对台和侨务外事工作。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坚持民生为本,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抓好人事人才和科技工作。新建5—8所乡镇公立幼儿园,完成秀山一中高中新区主体工程。高级中学创建成为市级重点中学。深化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合作。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力争中考、高考有新突破。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校车安全。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就学、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等问题。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投入使用县医院迁建工程,扎实抓好“三甲”创建工作。完成精神卫生中心主体工程。调整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和90个村居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五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开展好群众文体活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创建成为“中国书法之乡”。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完成里仁、钟灵等6个乡镇有线电视覆盖。积极发展通讯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民族宗教、档案修志等工作。贯彻实施“两纲”,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儿童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新增个体工商户1600户、微型企业600户,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以上。推进“一中心一所一院”建设,完善社会福利中心功能,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达90%,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实施好70岁以上老人、1-4级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和现役军人乘坐县城公交车免费政策。切实关心残疾人和空巢老人生产生活。进一步办好老年大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扩大五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提高养老保险金标准和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强化社保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租和后续管理,竣工公租房2万平方米、廉租房15万平方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治理和保护,深化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巩固锰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连片整治农村环境,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重点治理生活污水、白色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和居住环境。加强梅江河生态环境保护。新植树造林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做好退耕还林直补兑现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修复,综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巩固安全稳定良好局面。全面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抓好企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加大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深化“民事代办”制度。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下访群众活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办理信访问题,化解一批积存信访案件。深入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完善大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工作站、警务室建设,深化群防群治。强化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强化应急管理,建成应急应战指挥平台,发挥好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作用。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加快政企、政资、政事和政社分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优化园区管理体制。强化公务员培训和管理,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向民生和基层一线倾斜。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提高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绝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做到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履责。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党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三)坚持从严治政。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和文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大力整治发展环境,严格实行首接首办制,坚决纠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行为。严格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控制“三公”经费。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保证政令畅通。
(四)坚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修为,严守底线。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于律己,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决不搞特权。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廉政教育基地宣传教育作用。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严禁领导干部插手相关经济活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富民兴秀”是65万秀山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我们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向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献礼!
第二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竞争性选拔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竞争性选拔
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公
告
为加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落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拟面向全县乡镇(街道)干部以及由县委选派、任职一年以上的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竞争性选拔8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竞争性选拔的职位
1.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4名;
2.乡镇(街道)政法委(综治办)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4名。
二、竞争性选拔的范围和名额分配
(一)选拔范围
乡镇(街道)干部以及由县委选派、任职一年及以上的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人身份人员除外)。
(二)名额分配
1.面向县委选派的县直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拔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2名;
2.面向乡镇(街道)干部(含乡镇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拔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2名;
3.面向乡镇(街道)干部(含乡镇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拔乡镇政法委(综治办)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
4名。
三、报名资格条件
1.符合《贵州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
2.参加工作4年及以上(全日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参加工作1年及以上)(参加工作时间计算到2018年1月16日截止);
3.乡镇(街道)干部或由县委选派、任职满一年的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时间截止2018年1月16日);
4.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5.公务员和已进行登记的参公人员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77年1月16日以后出生),事业单位人员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1982年1月16日以后出生);
6.近三年考核均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等次; 7.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受过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
2、受党纪、政纪处分仍在影响期内的。
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
5、其他不适宜提任科级领导职务的。
6、报考的职位构成回避关系的(按《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第三条所列需回避情形的职位)。
四、竞争性选拔程序
(一)组织报名。采取组织推荐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名方式及要求如下:
1、组织推荐取得报名资格(2018年1月13日—1月16日)。乡镇(街道)党委召开党委会,从符合资格条件、表现优秀的乡镇(街道)干部以及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进行推荐。每名班子成员要逐一进行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及推荐人选的工作实绩,对其他班子成员推荐人选要逐一发表意见,说明同意推荐或不同意推荐理由,经党委会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呈报推荐文件,说明推荐理由、工作实绩及推荐报考岗位,实行一人一推荐材料。每个乡镇(街道)党委按照职位和报考范围,从县委选派、任职一年及以上的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推荐2名报名人选,从乡镇(街道)干部中推荐4名报名人选,每个类别确无合适人选的,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后,可不推荐或从另一类别中推荐,最多可推荐6名报名人选,推荐材料报县委组织部干部室。
2、前置资格审查。县委组织部对推荐人选进行前置资格审查,并及时将审查情况反馈乡镇(街道)党委。
3、现场报名(2018年1月19日)。经前置资格审查合格的人选,需现场报名确认,每名干部限报一个岗位,报名地点设在县委组织部干部室。报名时提供《印江自治县2018年竞争性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报名登记表》一式三份(A4纸规范打印);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有关资料原件
和复印件各一份,录用、聘用、任职文件复印件一份(需加盖单位党组〈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表彰文件或证书;近期同底彩色免冠2寸彩色照片3张(背面写上姓名)。报名表(Word格式)、照片(jpg格式)均附电子版。属县直部门“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的,报名时需提供驻村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属乡镇(街道)干部的,需提供个人近三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与报名同步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视为报名成功。为确保选拔质量,选拔职位与经资格审查合格的报名人数原则上应达到1︰5。达不到开考比例的,经县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按1:5的比例调整招考职位名额。报考人员应对提交报名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其报名资格。
(三)笔试。报考人员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统一参加笔试。笔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并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考职位1︰4的比例进入实绩评估。
(四)实绩评估。组建实绩评估组,围绕报考人员工作实绩的“完成度、真实度、难易度”,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走访调研的方式,对工作完成情况、个人能力水平、群众认可程度、个人奖惩情况进行评估,量化评分。同一职位人选的实绩评估由同一评估组负责。
(五)面试。按照笔试和实绩评估各占50%计算阶段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考职位数1︰3的比例进入面试(入围最后一名出现成绩相同者一并列入)。主要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总成绩计算。按照笔试成绩占40%、实绩评估占40%、面试占2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总分为100分。
(六)民主推荐。根据总成绩, 从高到低按1︰2比例到干部所在单位进行差额民主推荐。民主推荐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由县委组织部根据选拔职位的职责要求制定工作方案。
(七)组织考察。根据民主推荐情况确定考察对象,考察中,如发现考察对象存在不适宜提拔等问题的,由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核实认定后,决定是否取消该人员的资格。
(八)决定任用。根据考察情况和考试成绩,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任职建议人选,并报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选拔职位如无合适人选可以空缺。县委讨论决定任职人选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任前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组织程序履行任职手续。“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原则上安排在原驻村所在乡镇任职。
五、组织纪律
为防止在竞争性选拔工作过程中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保证竞争性选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提出如下纪律要求:
1、不准在工作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的活动;
2、不准传播影响团结、引起人心不稳的小道消息和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3、不准为参加竞争性选拔人员托人情、走后门、拉选票、搞贿选和对他人的投票行为进行暗示、指使、串联、威胁;
4、工作人员不准在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漏酝酿内容,影响竞争性选拔工作正常开展;
5、工作人员不准将掌握的笔试、实绩评估、面试、考察等有关情况透露给他人;
6、不准在竞争性开选拔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假借反映问题,蓄意诬陷和打击报复他人。
违反上述规定,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竞争性选拔资格,并按照党纪政纪严肃追究其责任;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查实,将按照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
六、其他事宜
准考证发放时间、笔试和面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咨询电话:0856—6223399(县委组织部干部室)监督电话:0856—12380(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本方案及未尽事宜由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篇: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研究资料整理.doc
《从知识启蒙到文化传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双语教学”发展纪实》: 如果失去了民族语言这个载体,民族文化势将成为无根之水。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一旦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的根,那么这一民族的文化传统特色将很快消失。语言是文化的声音,文化是语言。
《当代多民族社区族群关系模式探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李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1年第3期总第99期:
笔者发现,经过互动与认同后的族群关系呈现出独特的多维族群关系模式:多种文化并行 多个族群共存,没有出现一种族群及其文化统治乃至于消灭另一种族群与文化的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多族群、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和谐;各个族群间虽然也有竞争和冲突,但却并没有形成不平等的等级制。
由于汉文化具备了土家族、苗族的共享性,传播关系的多重性、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多层次交互性,使得土家族、苗族文化受到强势汉文化的浸染,广泛接受汉文化,主动采用汉文化,实现文化增值。
《土家歌谣与土家族的形象建构》龚芳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 第3期 2010年6月:
对一个民族来说,形象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在他者心目中的形象,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其二是自我形象,即自己将自己想象 理解并期待他人认同的那种形象。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述评》向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他(巫瑞书)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活动的民俗价值在于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充满农耕风情;其文化学价值在于它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蛮夷”文化的瑰宝。[16]萧洪恩认为摆手舞的文化意蕴体现在“天、树、土、鬼”四个方面[17].。(还有学者认为)认为摆手舞的文化意象应是祭祀怡神的巫舞,显现出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和原始武舞的演化留存,反映了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主题[18] 杨聪林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摆手舞的文化传承与智力开发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功能,强调了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继承和推广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9]摆手舞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祀舞蹈,黄兆雪认为土家人在舞蹈过程中不仅主观心理上达到了娱神的目的,还体现了娱人的作用。【20】
杨亭认为土家族摆手舞具有“酒神”精神,其意义不在于简单的复写人们的行为动态,而是表现内心的意蕴。舞蹈的节奏、动律和神韵所构成的意境反映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心理情感及审美情趣。[21]彭曲则认为摆手舞在踢踏摆手、蹁跹进退中展现了土家族浓厚的民族礼俗精神[22]
[16]巫瑞书.湘、鄂、渝、黔边界“摆手”活动的文化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4).[17]萧洪恩.摆手舞的源起及文化内涵初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1).[18]陈东.土家族摆手舞中的原始文化意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19]杨聪林.从土家族“摆手舞”看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4).[20]黄兆雪.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发展趋势[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6).[21]杨亭.酒神精神在土家族摆手舞中的魔咒表象[J].四川戏剧,2008(1).[22]彭曲.踢踏摆手 蹁跹进退——略探土家族摆手舞蹈的礼俗精神.[J].重庆社会科学,2007(3)
《土家族茅古斯舞的原是崇拜意识与美学意蕴》张伟 四川体育科学 2011 年3 月第1 期土家族茅古斯舞,同时被我国舞蹈界和戏剧界专家认定为中国舞蹈、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从其服饰、道具到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茅古斯真实地反映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解读其表象背后蕴含的自然、图腾、祖神、生殖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宗教信仰符号及美学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承载厚重的艺术形式的深层内涵。
演出自始至终模仿古人的粗犷仪态,曲膝抖身、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者讲土家语,唱土家歌,融歌、舞、话为一体。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茅古斯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其强烈的原始崇拜意识蕴含在茅古斯表演过程的始终。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廪君死后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这可能是土家族对于白虎由自然崇拜向图腾崇拜转化的最早记载。湘西土家族最敬重的祖先“八部大神”,被认为是喝虎奶长大的,与虎有血缘关系。
歌舞被土家先人看做是通神、降神的手段。为了祭祀祖先、祈求丰收、迎吉纳祥、人畜兴旺,人们每年必跳茅古斯舞。通过模拟祖先生前的歌舞神态达到像神、似神的效果。茅古斯舞蹈正是采用了土家族人凭借茅古斯所具备的像神、降神、赐福、扫邪等祭祀功能,在表演祭奉祖神时,以黄龙缠腰、转身团圆手、扫进扫出等原始模拟动作组合,达到愉悦祖神的效果,表达土家人对神灵的敬仰与崇拜。
茅古斯舞的美学意蕴:原始古朴美、野性粗拙美、虔诚崇高美、真实诙谐美,茅古斯舞中的狩猎舞是土家族原始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土家族先民用舞蹈动作对原始狩猎生活的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茅古斯舞从其表演服饰到表演内容、表演形式,均反映了土家先民生产、生活、婚俗等的社会变迁情况。强烈的宗教崇拜意识是其形成的动因和思想基础,也是整个茅古斯表演的灵魂。而表演形式和强烈的宗教崇拜意识又是形成茅古斯舞独特美学意蕴的成因所在。
《土家族跳丧舞研究》曹可环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土家族用“跳丧”这种方式来缅怀死去的长辈,表现了原始生命意识在特定情景中的独特传递,从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一种赞礼。
丧鼓舞又称“跳丧鼓”、“绕棺”、丧堂孝歌舞”、“跳撒尔嗬”等,土家族人俗称之为“跳丧”,而“撒尔嗬”、“三爷儿嗬”、“打丧鼓”、“跳年”等等则是跳丧舞的别称。作为古老的土家族原始舞蹈遗存,流传在鄂西清江流域巴东、长阳土家族的一种丧事中的仪式活动里,见诸改革开放之后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中。
跳丧的风格特点在各地基本是一致的。表现在舞蹈体态上的“含胸、拔背、屈膝”和动律上的“颤、摆、摇、晃、悠”的动作特征上。舞蹈动律为手脚同边,动作古朴、优美。舞蹈动作配合上是讲究整体美,二人在舞动中,虽距离暂时拉开,但也要有藕断丝连之感,好像似一根无形的绳缚在一起,相互不断交流绞缠。所以,舞蹈时要时时不忘“拢、靠、擦、绕、闪、挪、让”七字。艺决说“杨柳开,开杨柳,肩靠肩来手挽手”;“会跳丧的肩靠肩,不会跳的跑圈圈”等。跳丧舞讲求整体美,时时不忘脚方手圆、遵循“脚下要踩升子底,手上挽的链子扣”。在动律上突出一个“颤”字,“寓颤于摇、寓颤于摆、寓颤于悠、寓颤于晃、寓颤于行进中,寓颤于跳跃里”,从而构成了跳丧歌舞的主体风格。
这种至今保存着古代土家族生活民俗遗风的传统丧舞,对土家族的丧葬生活民俗可谓 是最恰当的写照和传承。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在竹枝词中写道:“谁家开路添新鬼,一夜丧鼓到天明。”深山存古韵,丧鼓延遗风。丧鼓舞强烈地表现出豁达乐观,不屈不挠的一 个“饿死也要跳三年”的土家民族之魂。
土家人与众不同的生死观:既然老人去世是“福”,是新生命转换的开始,那么就是喜庆之事,俗称白喜事。因而虽是生离死别之哀,但哀而不伤,照样可以张扬情感欲望。弥补丧亲之痛的最好途径就是激励氏族繁衍,产生新生命,而男欢女爱则是生产生命、繁衍氏族的必由之路。
作为古老的丧事舞蹈形式,跳丧完成了原始生命意义的独特传递,是一个山区民族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的执着乐观和追求,这便是神奇的“撒尔嗬”令人着迷而刮目相看的独特文化内核。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陈廷亮,陈奥琳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 第33卷 第4期:
我国著名舞蹈史学家孙景琛先生曾说过: “艺术——包括舞蹈在内,都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认识现实 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 生活是舞蹈的唯一源泉,舞蹈则是生活的反应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1]
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面十分壮观 规模宏大,正如清代同治年间永顺县土家族文人彭司铎 竹枝词所云: “福石城中锦做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3] 79关于摆手舞的历史在湘西地区的有关县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清光绪 龙山县志 载: 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唱歌,竟数夕乃止,其间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 ”[4]
(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格)
1、勤劳、团结、勇敢的民族精神:土家族人天性劲勇,体魄健壮;履险如夷,捷足如飞;渔猎牧耕,不畏风霜,不避雨雷,骁勇异常 为人淳谦朴实,忠厚善良;交朋结友,重情重义;磊落光明,守信自约;生活崇俭朴,鄙视淫逸奢侈,贵名节如生命,热情大方。
2、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
它(土家族舞蹈)反映了土家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思维能力,至今仍作为历史遗存和变异了的宗教意识形态[14],或多或少影响着许多土家山民的意识心态和价值取向,其生活习俗和社会性风尚中烙有深刻的印记。体现出自然崇拜、生殖崇拜
土家族舞蹈体现土家族物质和语言文化特征第一,从物质文化看,土家族舞蹈体现了土家族民俗文化,同时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第二,从语言上看,土家族舞蹈的表演体现出土家族自己的语言 土家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第三,土家族舞蹈的表演在动态中进行传承,特定的环境 气氛(包括非节日的欢聚场合)激发着所有在场者都投入舞蹈的活动,热烈的鼓乐,精彩的表演,欢呼助兴的观众,交织成令人陶醉的景象,无异于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表演者的舞蹈形象即刻成为所有在场的心象,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海,不论是当时,还是以后的表演中,这些心象都会鼓动人们去模拟与再创造。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是土家族精神文化的再现,其舞蹈符合人们审美趣味 价值观念 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探索其民俗文化特征对土家族舞蹈的承传、创作和发展都大有裨益。
[1] 孙景琛 舞蹈艺术浅谈[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彭南均 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释[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2008
[4] 龙山县志:卷十一.风俗[M]光绪戊寅年刻本
14]彭 曲 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巫文化研究——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之二[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湘西土家族丧葬礼仪文化研究》李 岑 高校讲坛(科技信息)2010年第11期:
土家族丧葬习俗的主要伦理依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灵魂不死的宇宙观 二是独特的生死哲学观 三是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四是传统的伦理观
综上所述,丧歌是土家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窥探土家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研究。从治丧这个活动来展现土家人独特的情感天地,由点及面地体现土家人壮大氏族、繁衍生命的渴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借此追忆哀思先辈 传统道德律例贯穿始终。这些看似高深的内涵又通过丧歌的形式来获得充分表达,淋漓尽致地将土家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唱了出来,对展示民族魅力作出无法磨灭的贡献,所以在喧嚣纷杂的现代社会,仍特立独行而不被湮没,体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土家丧葬活动是喧闹的,是原始朴素的,是超脱于现代我们之外的,然而我们却清晰地听到了土家人于恶劣自然条件下不屈不挠,执着奋进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马惠兰,陈茂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 第31卷第4期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1.矛盾性和斗争性。民族认同强调个体对有着共同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甚至共同血统、神话起源的历史记忆和心理上的身份认同,具有族群性等特征;而国家认同强调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认同,具有政治性等特征。2.同一性和统一性。承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性和斗争性,并不否认两者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并且能够整合起来。。。。虽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但作为既定国家的公民身份是明确的,而基于此强化民族认同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除非借民族认同而走向极端民族主义、蓄意破坏国防、分裂国家。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可以增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力”。可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体。矛盾双方既斗争又同一,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在尊重各个民族的“异质性”时,走向“一体化”是最理想的选择。这里的“一体化”是在保持各个民族的独特属性和保护民族文化、习俗、宗教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的统一、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认可国家的基本制度、主流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各个民族形成真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共同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1.强化基层政府职能,调控民族关系。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3.引导、整合民族意识。所谓民族意识,“概括说来,就是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及其特点的一种社会意识”【14。只有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并发扬民族文化精髓,方能保持民族的特有属性和优秀传统,激发民族文化的闪光点,丰富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56个民族及其先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具有整体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体”。
4.尊重和发展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滋养着民族的特有性格,为培养良好的民族性提供精神食粮。赫尔德曾指出:“各民族应当珍惜其民族文化——其语言、文学、历史的习惯与传统——因为这可以增强民族的性格。”【l6副从族群认同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是沟通彼此的桥梁。由于各个民族的独特民族性和发展的差异性,导致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赋予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
文化是构成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明如同民族文化一样也具有多样性。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维护和谐世界的重要前提。
[14]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lli.
[16】海斯.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M].帕米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
《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个性》丁永祥2007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论文集文艺: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不是个别产品的趋同,而是把本来形式多样的文化用经济的手段,粗暴地统一为一种文化。即某种强势文化同化、吃掉了其它文化。客观地说,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西方化,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吞噬其它民族文化。西方文化以强大的经济为武器,不断地侵蚀、吞并、同化着其它弱势文化。“由于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方面的巨大悬殊,全球化展现为一种‘单边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及政治秩序格局,对欠发达国家造成巨大冲击,使之成为被同化的对象,而不是彼此之间在对等的基础上互相同化、互相融合。”[1]„
从接受的角度讲,人类的精神需要也是多样的。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消费者,他们的种 族、文化教养、人生阅历、心理积淀不同,其文化需要的口味、兴趣也大相径庭。面对趣味 各异的芸芸众生,社会只提供一种文化,那必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单一性,违背了接受的规律,它带来的将是人们精神的贫乏和群众的不满。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应该用它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2] 正是因为有了各民族多样的文化,世界才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联合国当今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看到了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宣言》特别强调了文化遗产对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每一个民族和群体保护了自己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也就是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一份贡献。多样的文化是在长久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重视历史,珍爱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最好方法。
“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往也如同其他领域一样日趋频繁和密切。文化的交流、文化的特色和差异性,将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中建构起文化间相互认同、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观的根基。”[4]
文化产业在当代的经济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人们再也不能无视它的地位。在当今的世界,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自我享受的精神对象,而是关乎到民族经济利益和物质生存的重要资源。如今的发达国家都在拼命地发展他们的文化产业。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张扬民族文化个性、提高民族文化创造力,不仅关乎民族的自尊、自信,更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大计。
[1]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第2版,第203页。
3版,第8页。
问题》2006年
《稳固的多元一体化是民族文化发展并走向辉煌的前提》刘士儒 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以其
独特的魅力,不仅大大丰富着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激励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限追求。
逆境显真情,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个时期突显了对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认同,从而也就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
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的意识形态虽然在概念上、内涵上有一定区别,但确是在一民族实体或称之为民族载体上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或是以其中一个概念代表了其他慨念的要求。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少数民族文化才受到尊重,才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才能凝结成牢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大文化,从而真正起到促进中国大地的和平、进步和发展的作用。第三,历史证明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到近现代,是以多元一体化的体制在社会各个方面显示其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通过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工作、极大提高了各民族的自立、自尊、自强的信心和自豪感;(2)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内容,起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追求新生活的作用;(3)极大的舒发了人们的心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起到激励人们勇于奋进的作用;(4)极大的宣传了各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兄弟般的友谊;(5)极大的传播了各民族拥有的传统的生产及科技知识,从而促使各民族之间在科学技术方面互通有无、文化共享、共同提高,民族文化出现了相知共融的态势,其表现在内容上就是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共同奋斗;(6)民族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对于捍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7)为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和各族人民群众的需求,民族传统文化从学科、内容、形式诸方面都得到极大扩展;同时民族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派生出全新的概念,如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环保文化等;
(8)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民族文化也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国际文化舞台。如少数民族歌舞的演出、纳西文字的展示、新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巨变史展览等。这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争了气、争了尊严!基于上述认识,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民族文化必然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必然有利于走上先富帮后富、各兄弟民族携手奔小康之路。
民族文化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1)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早已被人们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则表现在为旅游经济服务的旅游文化的兴起,民族文化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汲取民族文化的宝贵知识,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有助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2)走出国门展示辉煌。自我国执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无论是有关民族文化的学术交流还是民族文化中的艺术表演,皆不断登上世界讲坛、舞台进行国际交流。这就不仅弘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而且极大鼓舞、温暖了海外侨胞
一、海外华人的心,致使思念祖国、报效祖国已成为一股不断的热流。(3)“创新”成为发展主流。在一般人们的意识中,民族文化主要就是歌舞,其实不然,民族文化既包括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也包括着广泛的自然科学内容。民族文化的创新表现在两种科学范畴上则有: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播、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播、民族服饰文化的确立、民族建筑艺术的发掘等等。民族创新文化的发展,标志着少数民族向现代化的迈进。(4)重视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对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来说,目前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具有鉴赏品位的成果还仅是凤毛麟角。民族文化的精深内容需要大批有志人才去挖掘、而精品意识的确立也在呼唤专门人才。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民族自治地区非常重视民族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对现有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一股长盛不衰的潮流。
第四篇:沿河土家族自治农牧科技局主要职责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铜仁市委办公室、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铜委办字[2014]82号)和《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沿党发[2014]15号)精神,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主要职能职责
(一)负责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综合协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全县种植业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测及综合统计工作,组织起草农业农村工作、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性文件;参与提出处理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原则和措施建议;参与拟订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实施办法;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规范性文件草案。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及时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责任。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建议意见,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
(三)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组织落实促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改善;提出农 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方向、县级发展农业的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提出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议;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四)承担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工作。组织拟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
(五)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按规定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审核工作。
(六)依法开展有关农业生产资料行政许可及监督管理。实施农作物种子(种苗)许可及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地方标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有关肥料监督管理;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理。
(七)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起草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植物检疫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植物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全县植物检疫工作,监测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外来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审批工作。
(八)承担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监测、发布农业灾情;组织开展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工作;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农业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九)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开展农业相关统计工作;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十)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与建设。拟订农业科研、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业领域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农业先进技术;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加工许可和安全监督管理。
(十一)负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开发,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农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实施农业农村专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负责农民技术职称评定。
(十二)负责农业资源区划和保护工作。指导农用地、草原、宜农滩涂、宜农湿地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水生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拟订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措施并指导实施,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十三)负责农业生态和农村能源有关工作。制订并实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牵头管理外来物种。
(十四)协调农业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旅游业等服务业。
(十五)参与组织、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相关工作,提出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
(十六)承办农业涉外事务。组织开展对外农业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业外援项目。
(十七)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设6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处理日常政务;建立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开展;负责机关文秘、会务、档案、保密、信访等工作;组织建立业务信息系统,承担综合信息调查研究与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议案;承担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综合管理有关工作。
(二)人力资源科
负责本系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建立机构编制档案和人事管理档案;办理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标增资、调动审批手续;建立完善规范的人事调配、劳动工资管理办法;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授权,办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干部任免手续,负责干部任免前期推荐、考核、测评等组织工作;组织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组织开展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局行政、事业单位工人岗位考核及技术等级升级申报工作;负责局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统计年报、计划生育、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增量补贴工作;搞好人事教育调查研究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制订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并组织实施全系统人员经费、业务经费、装备经费、基础设施经费预算、决算;承担局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和公产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系统财务经费和资产;负责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负责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农业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指导和监督单位财务、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工作。
(四)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服务科)
负责农业政策法规宣传、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审核审批工作;负责涉及本单位有关政策法规咨询、案件审理、行政复议、应诉、听证及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组织查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的行为;负责执法文书审核工作;指导全县农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农业行政许可工作;组织政策性和综合性调研,负责综合性、政策性文件审核;制订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并承担有关新闻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禁毒、平安单位建设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涉农政策法规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相关工作。
(五)新农村建设科
提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建议,拟订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县新农村建设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参与农民文化体育、农村“计生三结合”、机关党建扶贫定点帮扶等工作。
(六)离退休干部工作室
负责局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检查督促离退休干部政策和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负责组织离休老干部的健康体检工作;鼓励支持离退休干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工作,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继续作贡献;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
三、人员编制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行政编制1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6名。
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纪检组(监察室),设纪检组长1名,监察室主任1名(股级)。所需行政编制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总编制中解决。
暂保留机关工勤编制6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四、其他事项
(一)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二)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三)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四)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
(五)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六)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贯彻国家、省、地、县政府有关茶业政策和茶业信息工作,做好上传下达,为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服务;编制全县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区域布局及茶叶发展建议和措施;开展茶业调查调研,提出有利于茶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开展茶业技术咨询、宣传服务,加强和开展无公害茶叶技术培训;开展茶叶项目申报、编制实施方案、开展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组织和制定全县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规程、茶叶标准、推进全县茶叶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强宣传和信息联络,做好外企外资引进服务工作,推动茶叶产业化建设发展;完成县委、县 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内设综合科、生产科、营销科。事业编制23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7名,管理人员编制4名,工勤编制2名),其中:主任1名(副科级),副主任2名(副科级1名,股级1名),内设机构股级职数3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七)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执法大队,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加强农资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工作台帐,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依法办理农业行政违法案件,积极推进农资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事业编制11名(管理人员编制10名,工勤编制1名),其中: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股级)。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八)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研究制订全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重大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承担农业科技重大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筛选及实施工作;负责全县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粮油作物丰收计划项目和其它粮油生产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引进粮油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并组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负责全县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技术咨询;指导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营服务活动,负责全县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工程建设,研究拟订全县农垦经济发展规划,承担绿色食品申报和规划管理工作;承担农业生产救灾及救灾备荒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事业编制16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4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工勤编制1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九)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编制本县主要经济作物发展规划和计划;负责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和开发性商品生产项目的选项、立项工作;负责开展以经济作物技术为主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工作;负责经济作物的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并组织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事业编制9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9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挂农药监督管理站、病虫测报站三块牌子),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机构。负责全县农业植物病虫害灾情分析、农业植物病虫害治理、农业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项目实施;负责全县农业植物重大病虫害动态监测、农业植物病虫害调查方法研究、农业植物病虫害测报技术开发、农业植物病虫害测报信息传递;承担县内农业植物疫情管理、农业植物疫情封锁控制、农业植物检疫审批、农业植物调运检疫工作;负责全县农用药械登记管理、农用药械广告审查、农用药械质量检测、农用药械安全使用指导工作。事业编制12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2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一)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农业行政部门有关土壤肥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本县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土壤调理剂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负责本县施肥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对全县肥料市场的监督、检测,对企业生产的肥料产品进行登记、鉴定及核准推广工作;负责本县中低产田土改造的规划、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同国土部门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及督促检查工作。事业编制7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6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二)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能源办公室(挂农业环境监测站牌子),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及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负责拟订全县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农村新 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农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培训;负责全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及推广使用工作。事业编制12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1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三)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执行上级有关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指导和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全县农业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监督和管理农民负担工作,负责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监督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费使用情况;指导、规范、审计农村财务;负责乡、村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责农经统计工作;指导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事业编制8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7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四)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初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检验;组织化肥、农药、种子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与登记;承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环境的质量监督和原料生产基地的检测检验,开展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工作;承担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事业编制8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7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五)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市场信息站,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收集、分析、预测预报、审核农牧渔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情况、价格等农业经济信息;负责全县农情统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汇总,定期向局领导、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负责全县农牧业信息网站维护与信息更新,密切监 视和正确处理网络舆情信息,并承担上传资料相应法律责任;研究制订全县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计划和有关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农业行业统计数据和材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组织开展农畜水产品市场预警、预测并组织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全国农村观察点调查工作;负责市场信息调查研究工作。事业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5名),其中:站长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六)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广播学校,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全县农村成人学历教育、农广校系统国家资助生教育;负责全县新型农民科技教育;负责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事业编制7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6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校长1名,副校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七)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办公室,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县级龙头企业评审及运行监测、龙头企业信息统计;负责拟订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有关建议措施、发展规划和计划;拟订农产品物流发展、营销促销规划,提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参与农村综合改革有关工作;负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筛选、前期论证和项目库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初审,指导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编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及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促进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组织涉农部门及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事业编制8名(专业技术人员 10 编制7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八)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马铃薯健康种薯繁育中心,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引进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承担区域优质马铃薯品种选育、繁育工作;负责脱毒马铃薯品种推广的技术培训指导;指导协助企业的马铃薯加工。事业编制7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6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十九)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加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牌子),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负责行使对本县农作物种子、种苗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粮食、油料、糖料、烟草、茶叶、麻类、水果、桑树、药材、牧草、花卉、绿肥、食用菌等作物的用种及繁殖材料);负责对在本县内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的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经营、使用与仓储的单位及个人行使《种子法》所赋予的管理职能;制订本县种子引进、种子推广、种子布局和种子发展规划,组织种子及其资源的品种申报;负责对上级业务部门安排在我县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新品种进行试验和初步审定工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所赋予的相应职责,制定本县农作物种子供求计划;受委托对从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中的违法违纪事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负责对农作物种子的品种鉴定、质量监督和抽查检验,种子质量的争议仲裁,会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订有关种子质量检验的地方性标准。事业编制9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8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 1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二十)保留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毛田农场,为县农牧科技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5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名,管理人员编制1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11 生产工人编制20名),其中:场长1名,副场长1名。管理体制和经费开支渠道不变。
(二十一)县农牧科技局所属的科级事业机构“三定”另文规定。
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2017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12
2017年1月25日
第五篇:天桥土家族苗族乡2006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天桥土家族苗族乡2009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2009年宣传思想工作,在乡党委的领导和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重视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地、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加强,必须改进,必须创新”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为载体,增强责任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现将一年来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武装工作
理论武装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2009年理论武装工作以乡中心学习组和村党支部为龙头,采取集中辅导,座谈讨论,办培训班,巡回演讲等形式,狠抓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党章》、江泽民文选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地县有关会议精神的学习和宣传,下发了《2009年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深入宣传贯彻党的重大理论成果,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为形成思路,完善决策,促进发展的过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在全乡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征 集文章30多篇,并向相应理论刊物推荐上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全乡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积极开展形式教育,报告会。全年在全乡干部中举办3期,召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4期。
二、新闻舆论工作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 围绕全乡中心工作,主动出击,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集中宣传报道活动。一是开展了以“四在农家”活动为载体的和谐新村建设,宣传推介活动和以农村党建创新为主题的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宣传活动。在宣传工作中,除对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外,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进行舆论督促。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文明卫生乡创建,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精心选题,重点报道,有效地宣传了我乡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展示了我乡干部群众改山治水,脱贫致富的精神面貌。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地、县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精神,做到建管并重,突出管理。一是整章建制,提升文明单位管理水平,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2009年我乡创建地级文明村寨2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二是联动共创,打造诚信天桥形象。突出以人为本,抓重点,攻难点,在巩固提高文明院落和文 明村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和协调资金20多万元,抓了河田村和谐新农村建设活动。三是寓教于乐,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联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乐于接受的各种活动,“五〃四”举办篮球赛和象棋赛,“六〃一”组织全乡小学开展文体活动,“七〃一”开展征文比赛、书法经赛、举办了建党87周年文艺晚会,“一二〃九”举办了中学校运会和“电视进万家”活动。乡村文化活跃,村风、民风得到进一步好转,歪风邪气基本灭绝。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全乡的发展和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警示教育,抓好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健全全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健全社会舆情和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针对干部群众关注的思想问题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乡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努力营造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