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16:3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日在大渡口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矢志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据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4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亿元,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35元,增长10.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成效初显。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健全区属国有公司法人结构治理,建立起企业薪酬管理考核机制,公司管理人员实现身份“脱钩”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政府性债务余额下降11.8%;与西南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创新市级储备土地开发协调机制,建立联合工作机构,市级储备集团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开发进一步提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完成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扩容升级,32个部门入驻到位,286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基本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全覆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同步推进群众工作系统建设,办理群众反映事项2387件;全面落实“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300户,其中微型企业1054户。实施科技发展资金“拨改投”,建立科创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担保风险资金池,启动小微企业“助保贷”服务试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建立了“1+6”招商体系,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外资5.68亿美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发展,新引进民办学校3所、民办养老机构2家,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多元化。

(二)产业培育取得实效。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起步良好。获批建设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德润环境集团注册落户,一批市级环保产业项目在区布局。建桥园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启动A区城市设计和C区拓展控规编制;取得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基地、都市重点楼宇产业园等授牌,西南医院生物科技产业园、台湾化妆品产业联盟及12家化妆品企业签约落户。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重庆市名牌产品15个、知名产品3个、新产品125件。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从无到有、初见雏形,一期2万平方米投入运营,签约入驻企业达51家;天安云谷新引进企业25家,引入亚马逊云服务、起点创业营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九宫庙商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亿元;迪卡侬和重庆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中心等项目落户商圈,蓝光中心、锦天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新增商业体量21万平方米,新引进限额以上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7家。新增汽车4S店2家。新引进金融企业2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3%。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开工建设,马王街基督教礼拜堂主体工程完工,石林寺启动重建,石棉厂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小南海片区生态休闲旅游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开始起步。

(三)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启动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完成八桥片区城市控规修编、小南海片区控规编制。土地征收和供应有序推进。全年落实征地批文4017亩,完成征地5015亩、城市房屋征收30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42亩。内外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实现通车、5号线加快施工;协调推动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启动建设,金中大道(金建路)全线建成;大滨路、伏牛大道(新郭伏路)、中顺大道(中坝路)及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建设稳步推进。滨江片区开发提速。刘家坝A/B干道实现开工,钓鱼嘴1号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老重钢和钓鱼嘴片区完成投资59.3亿元。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开发投资125亿元,增长29%。一批品质楼盘开盘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20%。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启动西城大道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完成翠湖和陈家阁水库整治,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8天,位居主城第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7%和100%;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6.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和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新钢花小学、大渡口小学、商务学校建桥分校综合实训楼等竣工投用,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所,旅游学校通过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校终期验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重钢总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用;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建立起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实现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全覆盖;堰兴剪纸获第七届中国(重庆)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成功创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举办了“李雪芮杯”羽毛球公开赛等系列赛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清理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实行目录库管理,大幅减轻了基层组织负担。农业农村、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法律援助、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民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成功创建市级创业型城市,完成职业培训2544人,实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35人,城镇新增就业240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强化“五险统征”。在全市率先开展生育、工伤保险实时结算试点。实现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实施棚户区改造7.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万平方米、建成73万平方米。为8000余户群众解决了房屋产权办证问题。打造社区便民商圈4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个、大型农贸市场1个、大中型社区综合超市3个、社区便民店11个。完成7579户居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和12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开工建设人行过街设施3座。新增公交线路2条、各类停车位4664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公里,实施背街小巷路面整治2.6万平方米、下水道整治2000米。全面完成山坪塘整治。殡仪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老吾老”社区养老品牌列入国家首批社会管理标准化试点。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完成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获得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盗窃案件分别下降68.2%和31.3%。

(六)政府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政府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会议活动,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调整清理办公用房1755平方米。完成政府机构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政务督查“红黄牌”和行政效能问责制度,高效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35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清理、统一公布规范性文件,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企业发展法制环境专项评查,政府部门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尊重司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预算公开试点,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大工程造价审减率达23%。坚决正风肃纪,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和“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大渡口转型发展征程中求变破局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成功进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争取市政府出台了配套文件、落实扶持政策,拉开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全面转型的大幕。这一年,我们深化区情认识,延续和创新发展思路,研究出台“新区品城”行动计划,聚焦“三大产业”、提升“三大品质”、打造“六大重点板块”,进一步明确了转型路径,凝聚起发展共识。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区委的统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老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业和所有关心支持大渡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部分工作完成得不够好,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接续支撑,经济发展增量不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目标。二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大项目、好项目少,部分项目开工难、建设慢、久拖不决,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城市开发不够均衡,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发展相对滞后,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亟需跟进发力。四是民生保障做得还不够好,有些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领域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与群众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部门和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庸懒散现象还不同程度上存在,政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正视、认真反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克服。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新区品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突破之年。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庆市正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我们加快打造“新区品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顺势而为,乘势而起,主动融入全市开放发展大格局,推动大渡口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稳中求进、积极作为,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促稳定,推动“新区品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三大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必须坚持以板块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土地攻坚、完善基础配套,提速“六大重点板块”建设,打造产城融合、集群互联、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必须坚持以资源汇聚为基础,既要抓好协调争取,充分落实老工业基地扶持政策,又要强化市场手段,招优引强、挖掘潜力,实现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和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国资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持续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民生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区政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提振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新老并重,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加快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助推德润环境集团在区发展,启动德润环保总部商务园建设;支持三峰环境启动上市融资工作;积极跟进环境修复、环保基金等在谈项目,力争尽快落户;围绕研发、设计、检验和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年内引进关联企业10家以上。提速建桥园区转型升级。完成建桥A区城市设计和C区控规修编,集约利用土地,完善综合配套;确保中石化润滑油、煤研院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园开园,首批20家企业投产运营;加快西南医院生物科技园建设,确保眼科干细胞等项目投产。抓好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支持重钢在区产业和长征重工、国际复合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开工建设红九

九、科而士等迁建项目。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争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强化科技服务,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在产业创新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完善综合配套,拓展经营业态,力争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亿元。加强亚马逊云服务等创业孵化器的培育,带动一批成长型、创业型企业集聚发展。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石棉厂文化创意项目升级,加快推进锦天、科力、天安假日等酒店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梁山、金鳌山综合开发,引进带动性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开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局面。继续推进九宫庙商圈提质增效。开工建设华润凤凰城,加快建设蓝光中心;确保迪卡侬项目开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力争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亿元。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促进在区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开拓电商平台,探索发展新经济业态。

(三)提速开发重点片区,有序推进城市扩容。强化市区联动、跨区协作,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全面提速。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和美丽山水城市、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城市控规,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环保“四规合一”。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全年落实征地批文2000亩,完成征地5000亩、城市房屋征收15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00亩以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畅外通。建成伏牛大道(新郭伏路)城投段,加快中顺大道(中坝路)、新九中路二期、大滨路三期建设,完善“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力促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完工,协调推动白居寺长江大桥开工,轨道交通5号线、主城二纵线华岩至跳磴段加快建设,进一步拓展对外通道。加强与城投、地产、渝富等市级储备集团的深度合作,共推重点片区开发。老重钢片区加快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建设,启动钢花支路改扩建工程,完成大坪山等地块出让。钓鱼嘴片区启动剩余土地征地拆迁,加大土地出让和项目招商力度,争取市级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刘家坝片区启动伏牛溪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2号线周边配套设施,提速沿线城市开发。依托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小南海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旧改、城中村地块开发,盘活旧城区土地资源。完善新建城区综合配套,基本建成爱情公园二期,开工建设白居寺公园、花园小学。支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175万平方米。

(四)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区。强化产业发展环境约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市容环境规范管理常态化,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城区水电气及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居住小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成全区地下管线普查,新建排水管网3.1公里。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加强城区照明系统管理维护。深化环保“五大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0天以上,保持主城前列;启动大渡口、中梁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口袋沟、红领巾湖库整治;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巩固次级河流整治成果,加强饮用水源区保护和噪声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内环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提升公园绿地管理水平。严格环保、规划执法,有效遏制违法排污行为,依法处置各类违法建筑。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市民素养,打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魅力家园。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务实惠民,统筹抓好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办好群众更满意的教育。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开发时序,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双山实验学校,加快在建学校建设,确保巴渝中学双山校区建成投用;支持商务学校组建重庆市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提供更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单独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文图总分馆制创建成果,完成区文管所标准化建设;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开展文化精品创作;推进石林寺恢复重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备战市五运会。开工建设区人防指挥所。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力度,探索社工培养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

(六)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回应群众期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精心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全民参保登记,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健全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4个。强化统筹保障,加快推进在建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完善物业管理和综合配套,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品质。着力抓好一批民生项目。改造棚户区1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座,完成10个弃管小区电力改造和6000户供水“一户一表”改造。新增各类停车位2000个。整治背街小巷16条。新建农村公路4公里。确保区殡葬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治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健全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完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维护公共安全。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扩大开放,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控机制,降低政府性债务规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和运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继续加强三级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能源、用工等困难和问题,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用好用活民营经济、科技创业等扶持资金,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成长,把大渡口打造成为环境优良的投资高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启动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以需互动、以质招商、互惠互利,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确保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以上、外资5亿美元以上。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境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加强与九龙坡、巴南等区的联动协作,共同建设重庆南部生态新城。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完成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明的纪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迎接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我们要善用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复议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切实提高执法单位依法履职水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全面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要求。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厘清权力边界,完善审批目录,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改革公务用车,严格公务接待,规范考察出访活动,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着力解决庸懒散现象和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的问题。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廉洁自律。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真诚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入推进“阳光政务”,虚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强化行政监察与审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造廉洁自律、勤勉尽责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区五十周年。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奋进。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大渡口正在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共同谱写“新区品城”建设的历史新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拨改投”模式:是指政府将财政科技资金由拨款方式转变为投资方式。

小微企业“助保贷”:指有合作关系的银行业机构向“目标企业池”中企业发放贷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

先照后证: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外,对依法需要取得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申请人可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经营项目。对从事许可且不再保留为工商登记前置的,市场主体则需向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1+6”招商体系:指顺应“六大重点板块”建设,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后的新招商工作机制。“1”指一个全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统揽招商引资工作,“6”指“六大重点板块”指挥部分别负责各板块招商引资具体工作。

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棉厂隶属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占地约120亩,厂房面积约5.4万平方米。2014年区委十一届63次会议决定成立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工作组,拟在该厂原有基础上打造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利用老厂房资源,逐步进行业态调整升级,以现有汉博艺术机构为引,聚集工艺美术、园林设计、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小企业,成为我区文化产业企业孵化器。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是市级“十二五”重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95亩,建筑总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9万平方米,由主展馆工业博物馆和企业馆、工业创意馆三部分组成。项目在改造利用重钢旧厂房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新建工程,致力于打造传承工业文脉、展示工业文明、丰富旅游业态、孵化创意企业的载体。

“单独两孩”政策:是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三大产业:指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优先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以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大品质:指提升功能品质、优化环境品质、改善民生品质。

六大重点板块:指建桥园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九宫庙商圈、滨江片区、刘家坝片区、小南海片区。

一带一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统称为“一带一路”。

智慧城市: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一种城市形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运营。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区级文图两馆为总馆,镇街文图两馆为分馆,社区(村)文化室和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管理模式。

第二篇: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2008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关于陈远和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经区政府研究决定:

陈远和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调研员; 张治兰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调研员; 郭武江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调研员; 田元术同志任大渡口区卫生局调研员;

刘才远同志任大渡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调研员; 李天才同志任大渡口区物价局调研员; 于礼维同志任大渡口区行政学校副调研员;

沈先忠同志任大渡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谢庆钢同志任大渡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陈 静同志任大渡口区审计局副调研员; 蒋宗民同志任大渡口区供销合作社副调研员; 徐 伟同志任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副调研员;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毛丕煊同志任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副调研员; 杨锦明同志任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副调研员; 以上十四名同志任职时间从2006年8月起算; 罗西容同志任大渡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员; 李发义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调研员;

何海龙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新山村街道办事处调研员; 刘小玲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新山村街道办事处调研员; 周素芳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春晖路街道办事处、大渡口区八桥镇人民政府调研员;

阳洪灿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区建胜镇人民政府调研员;

童 艳同志任大渡口区行政学校副调研员;

徐 林同志任大渡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宋文良同志任大渡口区农林水利局副调研员; 谢建平同志任大渡口区农林水利局副调研员; 黄 隐同志任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副调研员;

董国亮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跃进村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

余位琴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区建胜镇人民政府副调研员;

张学委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区建胜镇人民政府副调研员;

王兴富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区建胜镇人民政府副调研员;

以上十五名同志任职时间从2007年8月起算; 杜忠德同志任大渡口区经济委员会调研员; 何楚芳同志任大渡口区民政局调研员;

孟开文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新山村街道办事处调研员; 周兆艳同志任大渡口区人民政府九宫庙街道办事处调研员; 陈 虹同志任大渡口区经济委员会副调研员; 黄思顺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 曾 武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 游义明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 王 英同志任大渡口区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 龙 洪同志任大渡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调研员; 周学良同志任大渡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调研员; 朱双珍同志任大渡口机关事务管理局副调研员; 袁顺学同志任大渡口区市政管理局副调研员; 以上十三名同志任职时间从2008年8月起算; 免去杜忠德同志的大渡口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免去何楚芳同志的大渡口区民政局副局长职务。

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人事

任免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各群团,各民主党派;市级有关部门。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1月12日印发

(共印65份)

第三篇: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狠抓项目建设,做强特色产业 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乡长 ***

(2011年8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上届政府班子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乡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尤其是近两年,乡村两级按照“抓项目、创特色、建亮点、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倾心尽力解难题、真抓实干促发展,开创了***历史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密结合乡情现状,围绕交通道路、水利水保、群众居住、农业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在狠抓灾后重建、危旧房改造、通畅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积极实施了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五年来共修建梯田4800亩,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水

2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不断强化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平安乡(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不断完善公安、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推行 “一帮一”刑释帮教工作,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和监管,严查农用车违章载人,加强了对“黄、赌、毒”的重点整治,积极开展了“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校园”、“无毒村”的创建活动。通过采取宣传、建立社会帮教体系、开展群防群治、完善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社会治安环境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

五是深入开展“民心”工程活动。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为重点,积极拓宽行政审批、合作医疗代办、民政救助、计划生育、劳务输转、户口登记等工作的服务渠道,为群众办理各种事项、证件2386件,提供劳务输出、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购销信息147条,群众满意率100%。以“十村百家”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了乡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筹资5万多元,修建了一处占地面积5亩的垃圾填埋点,修通了%%村至垃圾填埋点1.5公里的道路,在三线六片8村修建垃圾池14个,有效改变了乡村环境卫生;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沟通谈心活动,使乡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以政策法治、科技知识、文化思想道德、民族团结进步、科学发展观教育等为重点内容,对农民进行全面培训。全乡共开展饲草青贮氨化、沼气池的管理使用、化肥的合理施用、全膜覆盖技术等培训60余场次6000多人次。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通过入户排查、沟通交流、上门解难的方法,对一些历史遗留难题和当前因灾后重建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和调解,使全乡呈现出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无比欣慰,总结我们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穷乡僻壤,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村两级干部团结拼搏、艰苦努力的结果,更是各位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乡三万多群众团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乡24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战斗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乡上财力有限,资金筹措异常困难,整合资金办亮点、形成规模办大点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实现农业增收增效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班子自身建设及干部教育管理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工作作风、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五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

6乡路网结构,提升道路水平,奋力破解交通不畅的瓶颈制约。积极争取项目,实施***至**7.2公里通村道路的水泥硬化工程;在沿**河流域有20户以上群众聚居的地方全部修建桥涵,保证中小型车辆正常通行。全面铺开农机道路建设,使全乡80%以上耕地通中小型农机具,50%以上耕地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壮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一是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的重点是要求农业经营必须实现市场化和商品化。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去经营农业。为此,我们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扩大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展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用先进的技术为马铃基地建设做支撑,始终坚持“投一还

一、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认真抓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服务。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打造成为**县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县的马铃薯之乡。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的种植和推广,扶持和建设一批肉牛育肥基地,新建较大规模的养殖厂(小区),不断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依靠我乡地处**林缘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明显提高,效益不断增加的目标。目前,我乡的种养业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难成规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建基地做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整合资金,集中精力建基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要效益。要紧紧抓住建设肉牛大县的历史机遇和县上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一批养殖大户,并不断促其转化成为当地规模养殖的领头雁,逐步成为既与县内产业化对接,又具我乡特色的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在加强畜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养殖业资金的协调和有关畜禽市场的调查以及信息的提供,积极引导和帮助养殖户成立养殖协会,增加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力争五年内使全乡畜禽饲养量达到3万头(匹、只),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出栏1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出栏 1万只。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视野、增强脱贫致富能力的主要抓手,紧扣市场需要、紧扣农民现实、紧扣农村发展,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技能化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品牌化水平。积极协调好劳务关系,尽心尽力做好维权工作,多方配合解决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把劳务经济做成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四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坚持以“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主的扶贫方式,加大流域治理的力度,加快整片带开发的步伐,尽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

10优抚工作。要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产不停滞、生活没着落的问题。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全乡人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两级班子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是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在突出位臵,高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旗臶,以“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为重点,坚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汇聚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确保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臵、山林纠纷、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处臵好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维稳信访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尽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努力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隐患。要坚持把化民怨、解民忧、聚民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把工作精力、主要物力、重点财力向民生问题、热点难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倾斜,正确处理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继续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赌禁毒扫黄等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乡村两级干部要自觉和群众打成一片,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对自己责任区的一切情况都要了如指掌,掌控及时,使各类矛盾能始终做到早知情、早预防、早上报、早化解、早消除,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是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网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构建整体联动、控制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监管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

31415-

第四篇: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0月15日在岷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岷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梁德铭

前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建设、民生改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产业开发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安定祥和,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了县十四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3亿元,比目标(16亿元)净增2.3亿元,年均增长11.2%。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五年来,共争取实施各类项目346项,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等各类项目资金9.29亿元。五年来,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08项,到位资金21.8亿元。

——产业水平稳步提升,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产量达5万吨。五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旅游专项资金1452万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61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北京、广东等地建设劳务基地127个,累计向疏勒河、新疆输送移民4.25万人(次),累计输转劳动力41.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24亿元。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五大工业体系,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8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年均增长16.5%。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实施了中国当归城物流中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建设等项目,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直营店5个、乡镇农村综合市场11个;‚家电下乡‛惠民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5万台,补贴资金665万元。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了《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修编工作,完成了西城区修建性详规1.2平方公里,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2个新农村村庄规划。——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了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等项目,新建、改扩建校舍18.4万平方米,排除危房3.4万平方米;建成光盘播放点178个、卫星接收设备235套,全部覆盖项目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级‚两基‛达标验收。县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了整体搬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实施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09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总投资1488万元;加强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洮岷花儿‛被联合国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巴当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我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称号,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学创作繁荣,先后编辑出版了30多部文艺作品;开展了‚月月喜相逢‛主题文艺演出30多场次。全县18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城乡用户达2.1万户,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达到3.9万户。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10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2400多人,有17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展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救助、城乡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了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与此同时,全县统计人事、审计监察、人民武装、物价粮食、工商税务、国土气象、环境保护、金融保险、档案消防、邮政通信、防灾减灾以及工会、妇女、儿童、青年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回顾发展历程,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各项战略决策,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有效发挥‚内力‛,广泛借助‚外力‛,才能加快发展。

——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壮大和提升优势产业,才能实现打造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才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发展‚瓶颈‛问题,增强发展后劲。

——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必须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有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思路不宽,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民间资本利用率不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发育滞后,投资优势不明显。五是地方经济总量小,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缺少重大企业和优质项目对经济的支撑,税源基础薄弱,税改贡献率低,收支矛盾突出。六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现状与兄弟县区差距较大;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七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个别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县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岷县的关键时期。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确定的‚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贯穿一条主线(科学发展);大力实施‘五县’战略(生态立县、项目强县、工业富县、教育兴县、商贸活县);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中医药、矿产、水电、草畜、商贸);强力推进五大建设(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市场建设);精心实施五项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平安工程、教育工程、党建工程),走出一条符合岷县实际的跨越式科学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达到28.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82.43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达到11.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4680元。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后五年,必须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要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二要大力实施生态项目。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四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二)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一要围绕基础设施抓项目。二要围绕资源优势抓项目。三要围绕城市建设抓项目。四要围绕社会事业抓项目。

(三)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一要抓好矿产开发。二要抓好中医药产业发展。三要抓好草畜产品加工。四要抓好水电一体化开发。五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四)大力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一要大力发扬三苦精神。二要大力优化学校布局。三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商贸传统优势,立足本地,面向周边,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商贸流通新体系,重塑岷县商贸重镇形象。一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在抓好现有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依托兰渝铁路岷县站建设,加快南川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辐射整个甘肃南部的集客运中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特色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合理规划建设以汽车、服装、百货、建材、家具等为主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依托‚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集贸、畜禽交易、农资农机综合服务等市场;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各类商业零售市场和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及购物中心,力争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二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休闲观光、体育健身以及社区、家政、养老和房地产服务;发展电子商务及各种电子业务,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金融租赁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融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和健康保险;加强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2012年的政府工作

(一)着力做好‚三农‛工作。一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二要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三要加快发展草畜产业。四要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五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六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一要抓好项目谋划和争取。按照国家最新的投资政策导向,积极谋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争取、论证责任制项目抓好前期编制、衔接争取工作。二要抓好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开发,重点抓好岷归公司淫羊藿野生抚育及种植基地建设、天昊黄金公司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区生活污水配套支线管网建设、梅川镇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等项目;围绕城市建设,重点抓好迎宾大道、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围绕民生改善,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围绕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岷县‚三馆‛建设等项目。三要抓好项目管理。规范和完善项目建设程序,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监理等方面的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促进项目建设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着力发展工业经济。一要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三要培育发展旅游业。

(四)着力抓好城镇建设。

(五)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二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年内重点实施岷州商业中心、新五洲购物广场、云翔蔬菜瓜果批发市场二期改扩建等项目;完成岷县信息中心及中介组织、岷县汽车摩托车专业市场、岷县建材城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积极招商引资。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力度。三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四要加强生态建设。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二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三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广电事业。四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五要加强社会管理。

(七)着力抓好民生工程。

(八)着力抓好招商引资。一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项目建设、增加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按照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优惠政策,吸引实力企业投资开发,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二要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以矿产、中药材、草畜、水电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为重点,进行招商项目包装、推介,大力引进工业项目、特色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城市化建设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资金履约率。三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做好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争取等前期工作,完善招商项目扩充机制,年内组织开展招商项目征集活动,充实重点行业和领域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四要改进招商方式。进一步完善岷县招商网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现代化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借助平台,推介项目,招引客商;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通过登门拜访、上门招商等形式,引进投资者;加强与岷县籍在外人员的联系,动员回乡投资建设,鼓励外来企业扩大投资。五要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岷县领导干部及乡镇、县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罚办法(试行)》,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招商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切实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全县新签约项目资金达到9.08亿元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35%以上。

(九)着力抓好自身建设。一要加快职能转变。二要强化宗旨意识。三要推进依法行政。四要改进工作作风。五是加强廉政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8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4月10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许宗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6765.4亿元,增长14.7%;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达到10628美元。在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公布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等评估报告中,深圳均名列内地城市榜首。

(一)效益深圳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达3.46亿元,比上年提高0.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年净增157亿元,达658亿元,增长31.4%;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大幅增长78.9%,上划中央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11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9.8%,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0.4%。万元GDP能耗在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基础上继续有所下降;万元GDP水耗27.7立方米,下降7%,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9%和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9%。循环经济推广月活动和建筑节能示范试点全面展开,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检测示范城市之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50.9∶49.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70.1亿元,增长15.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8亿元,增长20.5%,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58.6%。产业高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芯国际在深圳设立南方总部并投资建设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深超光电第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厂房封顶,深圳IT产业正式告别缺“芯”少“魂”的历史,跻身国内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生产发展的前沿地带。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生物制药项目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项目正式签约。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意法半导体封装测试等一批高端项目推进顺利。产业适度重型化成效显著,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建成启用,F6汽车正式下线,哈飞、标致合资项目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链初步形成。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加快。

金融业步入新一轮加速发展轨道。全市金融企业实现税前利润759亿元,增长超过2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四大金融产业基地开工建设,32家中小企业成功在境内外上市,我市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的上市公司已达22家,占全国的10%。成功发行全国首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平安保险成为我市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在我国世界500强非国有企业中排在首位。

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完善了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物流业创下两个2000万的佳绩,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1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2062万人次。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内资本金最大的新兴寿险公司生命人寿公司总部迁入我市,阳光保险集团公司注册成立,南方电网保险公司、国际公司落户深圳。商贸、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亿元,增长14.6%;接待过夜入境游客 831.3万人次,增长16.6%。全年共举办各类展会72个,平均每5天一个展会,初步形成了与四大支柱产业相配套的展会体系。

(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与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政府分别签署协议,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并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34%。在国内率先出台地方知识产权指标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5808件,增长20.5%,其中发明专利19198件,增长31.7%,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增长30.6%,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2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广东省著名商标32件,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其中我市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数量占全国的三成,居内地城市第一位。华为、中兴、迈瑞公司的三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成功绘制第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7大研究平台正式启动。与香港签订“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个跨城市、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聚集带,去年深港两地共同投入资金5500万元,支持创新项目53个。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搭建起引进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新桥梁。

(三)城市现代化建设呈现新面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14.1亿元,增长11.6%。一批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提升辐射力、竞争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正式动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掀起高潮,轨道交通二期工程5条线路全面开工;深港西部通道、福龙路、南光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盐坝高速公路C段、深盐二通道等工程加快推进,南坪快速路二期、丹平快速路一期、沿江高速、205国道改造等项目动工建设;大铲湾港区正式开港,一个现代化新港区正在形成。全市新建成5个集装箱泊位并投产使用,铜鼓航道一期工程完工,深圳港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

资源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东江水源二期、北线引水工程、铁岗水库扩建、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等一批水源、水库工程建设加快,大鹏、梅林等支线工程基本完工。有效整合特区外水资源,加强全市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全年供水量超过18亿立方米,在枯水之年保证了生产生活正常用水。全年投入40多亿元加强电网建设,贵广二回直流配套工程等一批输变电关键项目完工投产。与南方电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争取省网用电支持,鼓励地方机组发电,实施错峰用电和节能节电措施,在电网最高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城市电力供应,成为全省供电形势最好的城市之一。加强与成品油供应商的协调合作,成品油市场供应基本正常。广东大鹏LNG一期增量工程竣工,深圳LNG项目完成选址,争取西气东输二线向我市供应天然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天然气利用、天然气转换等工作加快推进。粮油等重要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健全,城市运行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起点规划建设光明新城、龙华新城、大运新城和坪山新城,拉开城市发展布局,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呈现新局面。描绘未来十年建设蓝图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取得积极进展。与香港联合成功举办第二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动走向深入,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继续保持了高压态势,户外广告整治成效明显,“重民生,保水缸”专项行动强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有效开展,覆盖全市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全面建成。高质量完成一批重点道路改造工程,深南大道更加安全畅通、更加赏心悦目,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适应城市管理转型要求,市政府代表团和10个专项小组大规模赴新加坡深度学习考察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考察成果转化成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年行动纲领以及9个行动方案、80个具体工作项目,计划通过三年时间的持续推进,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内涵。

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成为首个“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蓝天行动”成效显著,在全国首批实现了燃煤机组全部脱硫,电厂“油改气”工作加快推进,南头半岛、清水河等重点片区空气污染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南头半岛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下降18%。国Ⅲ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减轻。治污保洁工程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新建污水主干管网140公里。持续推进特区内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和跨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五河一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4%。

(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一批企业集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市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各项经济效益、质量指标均位居内地大城市前列。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111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获得认定和重点扶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转企的事业单位和划转的党政机关所办企业已纳入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中,结束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企业的历史。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法定机构试点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开始朝着标准化、均衡化、普惠化方向发展。居住证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完成,盐田区逾19万人成功申请了集劳动社保、计划生育、教育、公共交通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卡的居住证。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组织管理,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实施社工工作试点,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以创新的体制设立光明新区,探索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完成非行政许可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48项,减幅达50%。出台《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6区和16个政府直属单位开展绩效评估试点。建立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203人和37个单位被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完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整合各类政府性专项资金,清理预算单位自有账户结余资金,财政性资金统筹调度、统一管理得到加强。公安专业化改革有序推进,一线执法力量加强,警队的整体战斗力提高。城市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完善执法机制,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权责分割、执法效率不高、基层执法薄弱等问题。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公开招聘首批聘任制公务员。

政府行政执行力明显提高。强化政府目标管理,扩大了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实施范围,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169项重点工作较好完成。成立深圳市行政电子监察评价中心,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大厅在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建立统一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审批效率,行政审批效能测评名列全省第一。市政府会议、发文减少15%的目标基本实现。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完善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办理市人大重点建议2件,人大代表建议533件,政协提案605件,代表和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以上。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制定和修订政府规章15项,提请人大通过和修订地方法规8项。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越南中国(深圳)经贸合作区项目扎实推进,深圳企业境外协议投资额增长32%,对外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54.8%。外贸出口结构和引进外资结构得到优化,外贸进出口总额2875.3亿美元,增长21.1%,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684.9亿美元,增长23.8%,实现出口总额十五连冠。全市WTO事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进出口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投入运行。首次编制《深圳市对口合作与服务全国“十一五”规划》,与湖南、江西签订经济社会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一批异地深圳工业园和产业转移园,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在基础设施、能源、劳务等方面的合作全面加强。

深港、深澳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圆满完成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各项工作,胡锦涛主席亲自为西部通道开通剪彩。深圳湾口岸和福田口岸正式开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1+6”合作协议,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澳门建立双方高层沟通协商机制,深港、深澳全方位合作深度推进。

(五)和谐深圳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市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28.3亿元,占一般预算总支出的72.6%。政府投资项目中民生领域总计投入200.6亿元,占政府投资总规模的71.8%。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70元,继续居内地大城市首位。积极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建立了“零就业家庭”灭零工作长效机制,全年帮助3万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市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29%的较低水平。政府对每个少儿每年补贴75元建立少儿医保制度,从而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全民医保”。实施《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劳务工医保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劳务工医疗保险门诊药品目录由1200种增加到1841种。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5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75万,均居全国首位。出台加强住房保障的系列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开展政策性出租住房清退工作,共清退政策性出租住房1899套。住房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打击恶意欠薪取得成效,农民工就业管理服务加强,被评为“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教育经费投入128.8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93.8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3.27万个,并逐步建立起学校设施和生均经费标准化配置制度,全市210所学校开展互助共建,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成效。非户籍人口子女就读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义务教育新生17.2万人中,非户籍人口子女占68%。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启动建设,市属高校改扩建工程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大学城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公共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社区健康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3.9亿元规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总体价格水平下降8.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品牌文化节庆活动,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深圳音乐厅落成开业,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亲情树》等4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功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和场馆建设全面推进,大运文化节拉开帷幕,顺利举办了一批国际高端赛事。

根据市民和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府制定实施了公交降价与公交补贴方案,财政每年补贴6亿元左右,使市民刷卡乘车的费用平均下降25%以上。对实施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并加快特区外公交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目前公交降价的各项措施已基本落实,降价幅度和市民优惠数量已达到预期目标。

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市刑事案件下降5.5%。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处理涉及民生的信访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大调解”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应急、“三防”等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加强菜篮子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对生猪生产和基地回流农产品实施补贴,稳定了生猪等副食品的市场供应,较好地保证了市民生活需要。财政还拿出1000多万元对低保户和市属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补贴。全市最大的菜篮子工程深圳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动工建设。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顺利通过国家检查,全市食品中毒事件下降36.8%。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清无”行动,专项打击黑网吧、非法营运、套牌车等违法行为,平稳完成2000辆出租车投放工作,平衡了市场供求关系,市民“打的难”问题有所缓解。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启动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0.1%,死亡人数下降5.1%。在“全国宜居城市”和城市生活质量评比中,深圳均名列第一。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社区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提高9.57个百分点。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档案、民防、气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连续第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六)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按时完成,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新建124家社康中心、343座垃圾转运站,建成104个社区公园;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5%;新增政策性住房用地60.5万平方米,开工、在建2.82万套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可供租售量达6006套;少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5万;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设备设施配置全面完成,财政补助经费1.7亿元,校舍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两家豆制品厂主体工程完工、三家大型屠宰场开工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率达到50%;特区内建成区基本实现500米公交全覆盖,特区外建成区5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65.7%,福田交通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2345政府公开电话系统正式启动。

各位代表,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这场重大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急动员、周密安排,安全妥善地完成了春运工作任务,全力支持和配合湖南、湖北、贵州等灾区的抗灾工作,鼓励和帮助数百万来深建设者留在深圳过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春节期间全市居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让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充满爱心、欢乐祥和的春节。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共赴时艰的强大凝聚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深建设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在调整中科学把握好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产业发展的消长平衡,难度很大。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物价持续上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区外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城市化三年过渡期结束以后体制机制转型任务很重,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三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居民收入在社会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基础工作不够牢固,各种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是政府部门的战略视野、工作标准、管理和服务水平离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民主法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公务员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人口总体素质不高,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缺乏,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的要求新的形势新的目标

2008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这是全市上下按照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满怀信心阔步前进的开局之年,是深圳高扬经济特区旗帜,继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奋斗之年,是深圳以“特”的意识、“特”的思考、“特”的措施,率先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破冰之年,也是深圳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启动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寄以厚望,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倍受鼓舞、整装待发!

面对中央的重托、全国的关注、世界的瞩目,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唯有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求真务实、勇往直前,才能不负中央的信任,不负人民的期望!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美元大幅贬值,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原油、粮食、原材料等价格处于历史性高位,全球性通货膨胀正在蔓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多。深圳经济具有高度外向型特征,所受影响远大于其他城市,我们可能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一些不利影响已经在国际订单、企业成本和贸易摩擦中开始显现。

从国内环境看,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我市企业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全面趋于紧张,经济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挤压。同时,我们自身在经济社会运行和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内在矛盾和问题,对于前进中的困难,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勇敢面对,悉心把握,切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挑战空前严峻,但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深圳人民的鼎力支持,有特区成立28年来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有先行一步的体制机制优势,有改革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及早谋划、沉着应对,深圳一定能经受住新的考验,再创新的辉煌!

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用世界眼光和标准推动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文明,加快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与速度相统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做出新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0%,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3%。

需要说明三点:一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2%,主要是考虑了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对我市的影响,考虑了自身资源环境约束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考虑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需要;二是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主要是基于深圳当前万元GDP能耗、水耗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今年还将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能耗、水耗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不大,但是我们必须加强自我约束,通过认真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能耗、水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主要是考虑虽然通过加大调配储备力度,加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财政补贴等措施,使去年我市的物价涨幅一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我市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水平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资源、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供给来自市外,控制物价上涨难度很大;而考虑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需要和居民、企业、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又必须努力把涨幅控制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寻求新一轮大发展的思路、对策和办法,要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原则,坚持方向、力度、节奏相协调,做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在工作中要把握宏观、积极调控,突出产业、增强后劲,完善基础、加强保障,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深化改革、搞活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三、2008年主要工作

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高扬特区旗帜,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

重塑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形象。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继续高扬经济特区的旗帜,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弘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强化创新创业的激情,切实树立科学理念、忧患意识、全球眼光,敢于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努力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大胆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攻坚,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改革要以民生为重,更多地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的智慧和动力,更多地让普通群众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谋划改革,并实实在在地从改革中受益。要针对特区建设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紧研究完善今年我市的改革计划,重点谋划和推动几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改革措施,充分展示特区的崭新风采。

进一步理顺市场、社会和政府的关系。规范发展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机制;适应公民社会需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科学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从体制上规范三者关系,逐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社会自主管理、政府科学调控的善治格局,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社会更好地自主治理。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和理顺三者的关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以深港合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认真落实学习和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坚持以国际视野审视自己,以国际标准要求自己,清晰认识深圳所处的国际坐标,以全面推进深港合作为切入点,加快体制创新,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入贯彻“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理念,全面学习借鉴香港融合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制度设计,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政府运作、民主法治等,通过学习、消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深圳市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增创深圳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建立与香港的更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在城市发展规划、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密切沟通与合作。更加主动、务实地推进深港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机场铁路接驳、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皇岗和文锦渡口岸改造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深港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推动“深圳通”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继续加强与澳门的合作,落实深澳协商定期会议制度和政府高层定期会晤机制。

深化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法定机构试点,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市属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公用事业专业化监管机构和公众监管委员会,改革公用事业产品价格调整程序与机制,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丰富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研究制定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方案,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的整合,不断完善政府组织体系和行政协调机制,探索以光明新区为试点,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建设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公共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职能,逐步建立运作规范、透明高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公共财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更好地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让纳税人的钱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场交易和企业要素成本,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出台《深圳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和发债融资,做好第二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申报发行,探索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再担保机制和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全力扶持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学习新加坡“淡马锡”经验,探索将国资委设立为法定机构,完善出资人制度,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发展。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支持政策,完善政府服务,加强境外办展推介,发挥驻外机构和国际友城的作用,构建企业境外发展的全球经贸协作网络,协助优势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努力培育更多深圳本土跨国企业群体。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大力推进越南中国(深圳)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招商工作,打造全国境外合作区的样板项目。积极申报设立前海湾保税港区,推动盐田保税物流园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研究利用CEPA条件探索自由贸易区试点工作。完善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指导、协助企业妥善处理各类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和经济安全。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工作,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深圳的发展要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在发挥特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以服务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这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要加大对口扶持力度,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强化对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和服务,认真办好异地深圳工业园和产业转移园。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有序可控地引导部分产业扩张性转移。做好对外迁企业的调研分析和跟踪服务,加强对腾出土地的规划利用,真正实现“腾笼换鸟”,“长”大于“消”。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统计与税收共享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与设计,以全新的思路探索与汕尾市的合作,拓展深圳发展空间,实现两地互利双赢。要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和华南地区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旅游、劳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二)坚持好字优先,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立足于深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能,围绕提升国际竞争力,统筹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良性互动、双轮驱动的格局。要突出高科技城市特色,抓核心技术、抓高端项目、抓品牌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深圳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加快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全方位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强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快中芯国际、深超光电、意法半导体封装测试、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等项目建设步伐,以核心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国际一流标准推进高新区、光明高新园区、大工业区、精细化工园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大力推进汽车、光机电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加强与军工科技企业合作,积极承接国家重大军工项目。鼓励优势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继续推进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结合旧工业区改造,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培育和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提升海洋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推动创新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大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创新资源的聚集整合。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落实创新激励政策。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特别是财政性资金投入,加快一批重点实验室等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壮大我市研究院群,增强基础应用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制定完善“深港创新圈”建设战略规划,积极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深港两地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采取项目带动的方式,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共同投入、跨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力争实现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积极发展化合物半导体、生物制药、智能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战略创新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推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民生福利水平。制定政府资助和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相关办法,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完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市场体系,实施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切实提高我市对各类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今年我市将再次组团赴欧洲和北美大规模招聘海外高端人才。加大对重大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带动战略和标准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认真办好第十届“高交会”,充分发挥其创新资源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业创新发展,建设全国金融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区和金融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聚集金融资源。培育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积极推动深圳金融租赁公司战略重组,打造国内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适应金融业扩大开放的需要,加强与香港深层次金融合作,稳步推进与澳门的金融合作。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创业板的开设做好各项准备,积极争取在高新区开设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进一步推进华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巩固我市基金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积极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产业链条。发展多式联运,继续推进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实施“珠江战略”,拓展深圳港经济腹地。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操作中心落户深圳,不断增强深圳港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辐射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深圳机场与香港、广州机场的战略合作,鼓励、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增开国际航线,加快推进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申报。建立完善陆路物流运输体系,促进陆路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品牌化,推动陆海空港同步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

培育发展现代商业新型业态,加快构建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活跃繁荣、辐射力强的城市商圈体系。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提升居民消费层次。加快实施高端服务业企业认定办法和资助计划,继续壮大旅游、会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律师、咨询、设计、创意等专业服务业。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着力推进事关未来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事关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重大基础设施、事关民生福利、事关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大铲湾、盐田港区深水泊位和西部港区公用航道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物流支持体系。加快推进深圳机场飞行区和航站区扩建及配套工程。全力推进轨道交通二期工程5条线路及相关交通综合枢纽建设。积极推动国家铁路“两线两站”规划建设,加快设立广深港铁路光明新区客运站。抓紧高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路网建设和特区外重点地区的交通综合治理及微循环改造,建成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盐田段、盐坝高速公路C段,积极推进南坪快速路二期、丹平快速路一期、布龙公路城市化改造、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等工程。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大民生领域的政府投入。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国内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深圳市民有权利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深圳人的民生福利水平应该是全国最高的,政府必须为此不懈努力!要继续办好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显著提升民生福利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4将安排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总投入554.9亿元,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政府投资计划中民生领域的投资223亿元,占74.4%,比重进一步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化税收等调节手段,逐步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行积极的工资政策,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广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着力提高最低工资和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逃薪行为。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关键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计划,确保市场价格总水平运行平稳。建立困难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积极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积极贯彻实施《劳动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力争年内80%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加强劳动者就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本地居民就业,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积极稳妥地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时反映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和健全区、街道两级劳动仲裁力量,引导企业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结合深圳实际尽快出台实施办法。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方案,积极推动特区内外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加快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改造进程,确保明年全部完成改造。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年内妥善解决好学生在校午餐午休问题。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寄宿制高中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大学教育发展水平,适当扩大市属高校生源范围。强力推进南方科技大学各项建设和筹办工作,争取早日具备办学条件,早日建成招生。提升深圳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加快深圳大学扩建和医学院建设步伐,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学院。认真总结完善大学城办学体制,更好地发挥大学城在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大民办学校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国际学校建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

完善均衡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继续实施“一大一小”战略,今明两年将动工兴建4个市级医院,做到每个区有一个市级医院,让市民就近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继续推进滨海医院、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基层医院改造进度。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和机制,实施依托大医院的院办院管体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民营医院加快发展。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进医德医风。进一步打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同心协力加快破解交通拥堵这一世界性难题。全力以赴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确保到2011年前形成总长度17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特区内30分钟内、特区外其它城市组团45分钟内到达市中心区的目标,大大改善市民的交通出行环境。今年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期和高峰期,全市将有109个地铁站、104个建设区间、约150个施工点同时开工,深圳交通将因此经历一年半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减轻轨道交通建设给市民带来的出行影响,政府将进一步提高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疏解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将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降到最低点。同时,恳请市民群众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注意政府发布的交通信息,尽量避开拥堵路段、错开高峰时段出行,文明礼让,遵章驾驶,并对政府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完成特区外公交整合工作,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公交补贴机制,政府增加补贴2000万元左右,年内实现全市范围内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搭乘公交车。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优化特区外公交线网布局,新开一批公交线路,特区外建成区公交500米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严厉整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良好交通营运秩序。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实施《社会保险法》,深化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全民社保制度。适度提升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让参保人享受更多实惠。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0万以上,少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以上。每年拿出2000万元补贴残疾人社保,年内实现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险全覆盖。同时研究将家政服务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更多外来劳务工纳入保障体系。积极配合国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妥善解决好劳务工退保问题。加快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跨部门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帮扶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捐赠、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推进慈善组织和工作网络建设,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第四期同富裕工程,进一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完善住房保障政策,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问题。优先确保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梅山苑二期、松坪村三期及地铁上盖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争取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达到住房供应总量的20%以上,确保廉租住房保障对“双困家庭”的全覆盖。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安全利益是老百姓的第一利益,要认真吸取“2·27”火灾事故教训,穷尽排查、铁腕整治、固化责任、强化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全面推行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制度,切实强化安全生产企业法人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大力普及安全知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深入推进公安专业化改革,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强化科技强警工作,不断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大居住证宣传力度,弱化户籍概念,强化居民意识,使持证人在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更好地享受到公共服务便利。全力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水平。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保障能力。探索建立日用化学品安全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市场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维稳和信访工作,完善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系统,进一步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

进一步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联动联防,加快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应急保障能力。

积极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工作站定位,做到权、责、利相统一,不断提升基层管理和自治水平。认真组织好2008年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实现直选率70%的目标。积极推进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完善档案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现代化的一流档案馆和档案集中储存基地。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务、侨务和民防工作。

(四)坚持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模式。加快文化创新,不断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事业,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深层次、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以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迎接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深入开展“关爱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互爱互助、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公民社会心态。着力推动基层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市民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家园意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积极推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争取年内建成博物馆新馆,加快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展馆的建设,做好歌剧院前期论证,加大特区外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办好各类品牌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周末系列、流动系列和高雅艺术系列文化活动,提高市民的公共文化参与度,不断增进市民群众和广大劳务工的文化福利。加大对咸头岭遗址、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客家民居等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历史感和厚重感。积极促进深港文化交流,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城市国际形象与国际品牌建设,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文化产业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和先锋城市。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鼓励旧工业区、旧村和旧城区改造建设成文化产业园区。巩固发展广告会展、现代印刷等优势传统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新媒体等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融合的新兴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引入香港品牌机构参与举办第四届“文博会”,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积极发展高端旅游,全面启动深圳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和金沙湾建设,加快东部华侨城二期、欢乐海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和未来乐园的建设。

全力做好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科学规划、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大运中心、大运村、南山体育中心、宝安体育场、航海运动学校等大运会场馆及相关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一流的大运新城。办好“大运文化节”,充分调动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为迎接大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好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承办国际高端赛事。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品位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城市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世界眼光和国际一流水准,全面启动“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实现法定图则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各层次、各领域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引导、统筹和主导作用。加强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开展城市美化行动,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景观和建筑精品,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气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统一规划,完善政策,强力推进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居住区改造升级,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和各类土地遗留问题处理,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根据产业周期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年限,加快土地周转,提高利用效率。强化市政府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尽快完成宝安、龙岗两区和光明新区城市化转地收尾和后续管理工作,严格土地储备管理。严控建设用地增量,切实落实和保护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地下、空中和海洋空间资源的调查研究、规划管理和审慎开发。

深入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今年起,宝安、龙岗和光明新区的道路、环保等市政设施全面移交区级政府维护和管理。进一步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积极改善特区外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好特区外城市化过渡期后的体制转轨工作,提高特区外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光明新区中心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达到甚至高于特区内现有水平的标准,深度规划,重点投入,加强管理,加快推进四大新城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四大新城和宝安、龙岗中心区建成缩小特区内外差距,实现均衡发展的示范区,并带动其他区域全面发展。六区和光明新区要努力避免功能和产业的同质化,充分发挥各自特色,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政绩观,强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政府”创建活动,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实施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办法,切实加强环保责任约束,努力打造强势环保。加快污染减排的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完善治污保洁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环保监测和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深圳河、龙岗河、观澜河、茅洲河、大沙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未来几年将投入106亿元,加快推进27座污水处理厂和580公里污水截排收集主管网、600公里支管网系统建设,同时继续深入开展排水管网清源活动,尽最大努力两年内实现建成区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治理,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基本生态控制线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和采石取土场所整治复绿,深入推进生态风景林和水源保护林建设,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光明新区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试点,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街道等系列创建活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和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加强节能减排执法,建立推广产业能耗指导标准,实施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综合运用市场、价格、信贷、环保和政府资助等手段,引导企业和重点行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生物化工技术研究应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推进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街道综合执法体制,逐步理顺各方关系,合理划分综合执法事项,完善综合执法环境。丰富和创新城市管控手段,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大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大型环卫设施,加强城市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各类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创新公共设施和公园管理体制,切实满足市民的休闲需要。继续落实查违工作责任制,强力查处违法建筑,确保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量”。加大力度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问题,强化“清无”行动的后续管理。

进一步完善资源能源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东江水源工程二期等水源网络和公明、铁岗、清林径、东江下矶角等水务工程建设,将全市原水年供应能力提高到19亿立方米。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改造陈旧市政供水管网,尽快废除镀锌管。实施城市水系蓝线管理,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水景观建设,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强化计划用水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开展雨洪、地下水、海水和中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实施再生水源开发和战略储备,建立循环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创建。进一步改革完善水源管理体制,整合特区内外水资源管理。加快推进岭澳核电三期工程和滨海电厂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电网建设规划,抓紧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骨干环网等电源、电网工程建设。积极争取省网供电指标和区外电力供应,继续实施燃油燃气发电补贴措施,调动地方机组顶峰发电。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大面积停电处置预案和“黑启动”机制。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新兴能源项目的研究论证和规划建设。推进建立多层次的成品油、气储备体系,加快深圳第二个LNG接收站、国家成品油深圳储备基地、天然气安全储备库等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西气东输工程和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居民用户天然气转换。全面落实与成品油供应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供应网络和市场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和调控管理。

(六)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按照行政责任体系“1+6”文件要求,完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政府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监察。继续强化政府目标管理,推广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进一步扩大绩效审计范围,对政府各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使用财政资金、依法行政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大力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切实加强行政问责。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体系,强化联动审批机制,加快在线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努力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水平,打造一流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强化部门间系统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通报重要工作。认真接受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市政协的工作沟通和协商,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执行人大通过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法治经验,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力争3年内率先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目标。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实施政务公开和“阳光工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共关系工作水平,在制定和实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规章和公共政策时,一定要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制订公共关系工作预案,不断完善公众有序参与机制,促进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

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和政风建设。探索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深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改革试点,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更有活力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以提升能力素质、法制素质、民本素质为重点,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强化考核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公务员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统筹协调对基层的考核检查和评比活动,尽可能减轻基层负担。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法严惩腐败分子,树立清正廉明、干净干事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采和中国美好未来的一个窗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世界,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为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共同家园而努力奋斗!

下载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2005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

    2011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4月29日 在腊口镇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腊口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周平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腊口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扬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谢正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6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15日 10:32:23来源: --2006年2月16日在桂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张秀隆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

    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9-02-16 访问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月13日在常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陈文浩 各位代表......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

    乡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乡人民政府关于**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年,我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和县委“......

    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