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

时间:2019-05-13 16: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一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为了顺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无论在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工作中都有了巨大的转变,国家对此方面审计工作的重视也是与日俱增。2010年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实规定》),2014年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结果运用及组织领导和审计实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起到了里程碑作用。在社会转型和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经责审计特别是国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亟待审计人员去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便是责任如何界定。本文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首先文章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责任界定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奋斗在国企经责审计战线的同仁们贡献出自己的分寸之功。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责任界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界定的相关概念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第三条指出“本细则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这是该细则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但是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把握却不尽相同。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但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等重大决策开展的审计,同时包括对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性等问题的监督,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

经济责任界定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履职范围”和“尽责情况”,“履职范围”即国有企业领导人明确要做的本职工作,“尽责情况”即强调履责的程度。二是针对国企领导人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权责一致原则,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所以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要有审计的侧重点,首先还是要把好“经济关”,间接起到优化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目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主要从以下三点体现出来。

(一)准确、客观地对领导干部工作成绩进行评价

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深入分析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考核,进而准确评价其任期工作业绩。这样做能够间接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做事,有效控制和防范一些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之上的,是以调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行经济责任为落脚点。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有效督促企业进一步优化自身监督制约机制,而且还能够使领导干部加强纪律观念,实现自我约束和完善,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经济责任的明确

由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进行责任界定,包括对分管领导责任也会明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划清前后任的责任,确保工作交接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而且还能够帮助继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情况,为其构建正确的管理思路提供一定依据,尽可能地缩短其适应期。

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为了能够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微观角度出发,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间接起到了有效维护了财经秩序的作用,控制和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从宏观角度出发,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责任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此项工作顺利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

根据《实施细则》,对领导人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应该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具体情况,从而认定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对三种责任所涉及的具体情形进行了区分,但关键在于《实施细则》对各种具体情形的之间的界定并不清晰,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容易做出较为笼统、模糊的审计结论,经常定性为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定性为直接责任的较少,针对性不强,不能根据具体问题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和防范风险。

(二)“先离(任)后审”不利用审计工作的开展

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先离后审”及“先任后审”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滞后审计现象,降低了被审计单位和离任人员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给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增加了难度。有时会对审计人员核查、取证造成诸多不便,不利于审计人员掌握真实情况和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并形成了一定的审计风险。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审、用两张皮”的状况,降低领导责任界定对领导评价的影响,阻碍了审计结果的利用。

(三)国资管理部门监管考核制度松弛

一个企业良好的控制环境应该是决策权、监督权与执行权之间形成相互的制衡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权利的滥用,所以在国企的经营流程中,处在监督管理环节的国资委至关重要。2004年国资委开始在国有企业中启动董事会试点工作,至今为止已有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已经成立董事会,为的就是打破传统的“一把手负责制”,解决“人治”带来的种种问题。但是国资委并没足够的动力以及决心打破利益集团的封锁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导致现在国企高层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权力较大,影响监事会制约机制作用的发挥,同时国资部门对下属国企平时的考核制度又不严格,常处在放养状态,国有企业实质上并没有摆脱“家长式”的“一把手负责制”,容易造成其权力的滥用,不利于界定责任。

(四)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

2010年7月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指出,“三重一大”指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三重一大”是实现决策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但是现实情况中国企对“三重一大”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由于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不同,执行不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政府行政干预,有的是领导盲目决策,未进行充分研究,决策程序不规范,导致责任划分不清,再还有部分国企,虽然“三重一大”经过会议集体讨论,但是会议记录制度不健全,也会导致后期决策出现问题时难以对责任进行清楚的划分。

四、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的一些对策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界定标准

相关部门还是应该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中的相关条例,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使审计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准确、及时地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和监督,让政策真正的落地有声,更好的促进国企监管考核体制的完善,明确经济责任,最终达到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实际效益提升的目的。

(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充分运用

通过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首先,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部门间配合联动、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并形成长效机制;其次要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领导人员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重要依据。组织部门作为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牵头单位,要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拟审计对象名单,合理安排免、审、任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应向审计部门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时调查处理审计移交的有关问题。这样可以将审计监督、干部管理和纪律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有侧重,有效地发挥各部门优势,确保审计成果的科学有效利用和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有利于责任正确界定。

(三)进一步完善国企监管考核体制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监管边界,建立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鉴定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责任界定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加快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建议国企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界定应尽可能包括量化标准、备案登记制度、严密的决策程序和审批制度,为有效执行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建议其完善相应的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制度,这样可以使得“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出现问题时,责任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界定。

通过开展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同时能准确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及责任界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增强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最终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5(2).[2]李晓慧,金彪.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其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13(6).[3]郑玉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3).[4]郭华,张朝晖.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三重一大”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14).(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

第二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相关领导人员执政或经营行为,对国家廉政建设及经济市?鼋】涤行蚍⒄咕哂兄匾?意义。该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基础。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需完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 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监督制度的日益重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资本构成主要以国有为主,因此无论是对于国有资产、廉政建设及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廉政建设

现阶段,无论是对领导人员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都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该制度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廉洁从业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四个全面”战略深度推进的重要阶段,这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武器。同时,作为我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革新,而且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主体及客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真实全面地将个人经济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二)明确责任,科学选拔任用人才

对领导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及方法,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审计,可为国有企业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决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则可以对企业的决策、内部控制、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改正自身管理缺陷,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存在缺陷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在一些领导干部升迁或者是评级选调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存在许多弊端。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离任审计的评价结果约束力将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审计证据客观上较难取得,主观上被审计单位也普遍存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如提供审计资料不全、故意拖延时间等。上述情况不仅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及完整性,难以为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也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阻碍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单一化缺陷,部分审计指标过于笼统,未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可能较为粗略。现阶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多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查力度不够,如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考察不够。审计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明确、细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健全的体系。

(三)审计主体较为缺乏

审计主体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不足,二是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项目较多,任务繁杂,具有资质的审计人员“供不应求”。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功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要求较高,但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方面来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往往较为重要的审计任务主要依靠单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效率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再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要时需要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配合,而现阶段多部门联合审计制度尚未建立。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形成合力,可以建立联合审计制度,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前的联系与沟通。审计部门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对于要进行职位调动的领导人员,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及早了解领导人员的任期动态,尽可能在其离任前进行审计,做到“任中审计”。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要使其事中监督的预警性、预防性得到充分体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全面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要包括相关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廉洁从业、社会责任等。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责任。

第一,廉洁从业。廉洁从业情况既要考察领导干部,也要对其所在单位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领导人员,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及收入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审计,可设置违法违规率、个人收入与员工平均工资比率、公共消费支出比率等。对于单位,可设置单位的违法违规罚款率、单位公费支出情况等指标。

第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绦杏爰喽健>?济决策权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性、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重要经营项目的收益率。经济管理权的审计内容,即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出发,比如财务报表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决算执行的规范性,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性,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管理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经济执行权的审计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有关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监督权审计内容包括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第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较为特殊,除了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审计工作中,要重视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审计中可加入节能减排率、环保投入比率等审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中可加入就业增长率、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相关审计指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社会责任中加入税收增长率、税收罚款率等指标。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与奖惩机制。在招聘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触犯规定及消极工作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在上岗前就基本业务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审计人员尽早熟悉审计业务。同时,要根据相关客观环境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要与审计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的教授定期展开交流,针对一些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等要及时向专家咨询,尽快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并且要及时与专家、高等院校合作,使一些创新思路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主体、客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08):59-60.[2]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45

+268.[3] 刘晶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20):197-199.[4] 李想.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8):232-233.

第三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承担责任的界定上,很多审计人员存在着对责任界定标准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等问题,往往在确认被审计领导干部所承担哪种责任时,或稀里糊涂,模模糊糊,或凭经验和感觉应付了事,对存在的问题应当承担责任定性不严、界定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为此,笔者就如何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相关经济责任,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点看法。

一、两办《规定》对存在问题所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承担责任标准的界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标准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三种。其三种责任的界定的标准为:

(一)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3、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4、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5、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1、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三)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上两办《规定》,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规定了5项行为;对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规定了2项行为;除承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之外的行为,规定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二、对《规定》承担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应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对“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凡是领导干部自己“直接违反”或领导干部“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的,领导干部都应要承担直接责任;第二,对“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凡是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或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但多数人不同意的,而领导干部决定、批准、组织实施的,领导干部均应承担直接责任。

可以说,直接责任认定的两种情况是:其一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是由领导干部本人直接违反的或由领导干部本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造成的;其二是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是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或者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但多数人是不同意的。

(二)对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主管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也应把握两点:第一,对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凡是经民主决策程序或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领导干部应承担主管责任;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是因为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的。第二,对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凡是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而违反的,领导干部应承担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其中具体是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要承担主管责任,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要承担领导责任。

主管责任相对应认定的两种情况是: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其一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是由领导干部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造成的 ;其二是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是因为,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的。

领导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应把握:领导责任是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负有的责任。

领导责任的认定有一种情况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是非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造成的。

(三)对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界定责任

对审计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一一的界定责任。程序合法不能代替经济责任,也不能用集体共同承担的责任代替个人责任。

在界定责任时,首先应看领导干部是否承担直接责任,如不承担直接责任,再看是否承担主管责任,如前两种责任都不是,最后才能界定为领导责任。在界定承担某一种责任时,就不再承担其他责任,即一个问题只能界定承担一种责任,不能界定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责任。

以上我们可以判明,领导干部分管财务工作,并不是对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承担主管责任,领导干部不分管财务工作,也并不是对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承担领导责任。领导干部无论分管和不分管财务工作都有可能承担直接责任,只要符合承担直接责任的条件就要承担直接责任。

(四)举例说明

例一: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某单位未经审批批准,用30万元公款违规购轿车一辆,供后勤部门人员使用。此案中此辆轿车若是单位领导干部本人自己擅自决定购买的,或是由领导干部本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购买的,领导干部本人都要承担直接责任。此案中此辆轿车若是单位后勤部门领导自己擅自决定购买的,领导干部本人又具体负责分管后勤工作,则领导干部则应承担主管责任;领导干部本人若不具体分管后勤工作,领导干部本人则应承担领导责任。

例二:在对某县长离任审计时发现,某县用二千多万元在一水库附近建一垃圾回收站,因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后被拆除。此案中若县长在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或者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但多数人是不同意的情况下县长本人决定、批准、组织实施建造的,则此县县长应承担直接责任。若经民主决策程序或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县长决定、批准、组织实施建造的,此县县长则应承担主管责任。

三、责任界定应把握的原则和方面

(一)只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在某岗位任职期间或任期届满时,通过对其单位资产和财政、财务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划分经济责任的行为。为此,第一,审计机关的审计时限必须限定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范围内;第二,审计机关的责任认定只能是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认定。任何超出这个时限和范围的事项,都不应当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事项。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所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要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附带有任何主观成分和意志的意见,不能做言过其实的表述。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

审计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审计未涉及、证据不充分、依据不明确、职责超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对应该评价的事项,还要充分听取被审计领导的陈述和申辩;对一时搞不清楚和发生重要经济事项难以下定性结论的问题,要进一步查阅认定责任的相关会议纪要、记录、批示、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方面证据;在认定责任时,还要应当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客观环境以及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等。

(四)正确把握“直接违反”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直接违反”是明知故犯,主观上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希望所存在问题的发生,存在的问题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决定、批准或组织实施的;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可以理解为“不知道而犯”,主观上具有被动性和消极性,存在问题的发生和不发生都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存在的问题一般为“不知道”,或者知道后“没有管理到位”。

第四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内容,在十八大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国应当不断改善党政主要领导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我国财政资金方面的投入,使国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可见,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为此,本文主要包括对国有企业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对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以及对完善国有企业经济审计工作的工作给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使我国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注:论文摘要部分可能还要重新修改一下。剩下的部分可以拿去自行查重定稿。降重修改过程中请注意不要动结构,自己把握内容部分。

目录

摘要.....................................................2 1.引言...................................................3 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4 2.1 有利于提高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4 2.2 有利于客观评价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5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6 3.1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6 3.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6 3.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素质较低..........7 3.4 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8 3.5 国有企业领导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9 4.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措施.............9 4.1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10 4.2 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0 4.3 提高企业审计相关员工的专业素养...................11 4.4 高度重视审计结果.................................11 4.5 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12 5.全文总结..............................................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重视程度和要求与日俱增,我国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评价力度逐渐增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和预防职务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措施、健全政府问责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对领导干部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情况的一种现实考量,是对企业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监督,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体现,是预防和惩治国有企业经济犯罪的一种强有力举措,对促进党政“一把手”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以及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从机制上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健全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非常有必要,是满足我国“十八大五中全会”与“十三五”的要求,还能够促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真正提升国民经济的生活水平。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行政相关部门具体的行政作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一种有效约束自身行为的监管方式,相对于其他的形式的监督管理来说具更高的强制性、层次性等优点[1]。将国有企业领导的权利暴露在公众的视线当中是国家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合理考究的主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在公众的视线与监督下显得更加公平、公正,使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现象大大减少,让企业的经济发展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更好的前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让企业领导人受到监督,督促其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相反,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失的话就会使领导人在决策时更多的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极有可能做出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决策,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2.2 有利于客观评价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享受经营自主权,主要领导干部与企业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都相应在增大。但有些领导干部只注重权力的行使,却忽视了责任的履行,甚至为达到个人经济利益和官职的欲望,无视法纪,挥霍国有资产、公款公物,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利用权力和非法手段编制财务报表,虚报政绩。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有效监督干部、抑制腐败和违纪违规行为,更重要的是使“能者上,劣者下”[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种监督手段和协调管理机制通过监督、客观评价的形式在一方面为广大领导干部创造了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又促使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竞争意识,以严格自律、勤政廉洁的精神面貌创造任期业绩,逐步形成比实绩、比廉政、求真务实的平等竞争机制[4]。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工作能

力与工作成果,通过审计的结果将领导干部的工作效果体现出来,从而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的评价。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审计缺乏时效性、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结果与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这几个问题了,下面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

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情况而言,有些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所以,在这些企业遇到经济责任问题的时候很难区分这是前任的过错还是后任的问题,也难以划分是个人错误还是集体犯错。随着现代经济化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对企业的重大决定起着直接性决定,在一定层面上看来企业的重大决定是由企业集体人员所作出的共同决定,但是其实不然,在某些国有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在真正的决定方面掌握着绝对掌控权,在企业领导干部干部出现错误的时候会使企业出现决策错误,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产生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5]。在企业的决策出现错误的时候会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难以区分这究竟是企业领导人的过错还是企业集体的错误。当国有企业存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的时候,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使审计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

一些地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领导干部已经升迁或退休才开展审计,丧失了审计的时效性。这样,先离任,后审计,不仅会增加审

计工作的难度,而且容易造成审计风险。虽然我国有规定党政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特殊情况应通过报批进行先离任后审计,但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大部分仍然采用的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导致审计成了“马后炮”,忽视了审计结果的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6]。而且现实中的许多企业存在着先离任后审计的现实状况,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即使查出问题,再追究责任,国家财产已经遭受的损失,为时已晚。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比较长,在领导干部任职间会计人员经常发生变动,这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后任的会计人员对前任的工作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一方面没有办法很好的衔接上,另一方面没有办法很好的配合审计人员,在种种原因的分析下,后任很少愿意介入前任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在前任工作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由此来看,这必然会影响到审计的工作质量[7]。

3.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够专业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大、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既要熟悉国家的宏观政策,法律知识,又要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力。目前,国有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形成审计风险。我国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标准比较模糊,经济责任无法以因果联系作为标准与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划定联系起来[8]。国有企业执行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其大多为会计和审计的专业人员,对计算机、金融、相关以及其他专业知识认识不多,无法准确划定领导人的承担程度,经常会出现将个人过错误

认为集体过错的现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包含企业财务状况、发展状况、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等多方面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从而使得经济责任的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标准难以准确把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目前评价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尚未统一、可操作性较差,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对同一事项的审计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审计评价,这就很难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任期责任与非任期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9]。3.4 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

国有企业对于审计结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对审计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容易看出企业的领导人有没有真正履行企业的相关责任。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既是国有企业审计方面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企业相关人员考量与企业聘用领导的基本依据[10]。在国有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存在领导离职后在对其进行审计的现象,与审计有关的领导人员也没有充分关注其审计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审计出现差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对相关领导人进行调整,没有合理对待审计的结果,使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实际意义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需要应付很多的审计项目,人事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也不进行公开披露,对审计结果的运用缺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再加上领导干部对于审计结论不重视,导致审计结果利用率低,客观上造成了“审”与“用”的分离。在国有企业中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的先提拔重用后再进行审计。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追究经济责任、降职、免职也没有具体的行为标准,难以整改到位,给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5 国有企业领导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缺陷,由于领导审计没有建立完整的审计制度与相关的操作过程,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虽然建立了相关审计指标(如工程招标审计、公共建设项目招标审计、施工建筑合同审计等)各个指标间所占的百分比,但是这些指标都是参照优秀的外国企业审计指标所指定的,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所以使得这些指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审计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审计过程变得过于随性,国有企业对于审计的结果也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1]。4.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措施

在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仍旧有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审计的实际意义没有得到体现,为此下文提出对领导经济责任进行的划分、制定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高度重视审计结果、提升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这些措施,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4.1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国有企业在面对领导人责任划分界限不清的问题上需要严格划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对领导人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使企业经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根据直接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相关的处分,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以保障。对有关领导干部责任划分主要指的是将前任领导干部与后任领导干部的职责、与业绩进行划分,不能够将前任领导干部的业绩或者是过失强加在现任领导干部的身上。与此同时,还要

将集体的共同决策与高层领导干部的个人决策进行严格的划分,集体共同决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承担,在公司由于个人的过失造成的错误则应当由个人承担其的职责,不能够让集体承担从而将个人错误减低[12]。在现代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情况是变幻莫测的,所以,企业的决策应当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轻率做出决定,不能够将由于人为与难以捉摸的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决定错误混为一体,企业审计要严格区分主观与客观所造成的错误决策。

4.2 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中能够发现,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尚且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指标不完善、审计工作滞后等。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完整、可行的审计制度与指标是相当重要的,相关制度的建立直接决定审计相关部门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决定这审计结果的可靠程度。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当满足企业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审计方面的好坏程度,并且还可以是审计人员在制度的指导下迅速做出正确、客观的决定[13]。国有企业在建立企业审计制度的时候可以将目前我国已有的国家性法律制度与地方政府性法律相关的制度为参考对象,在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审计制度。4.3 提高企业审计相关员工的专业素养

企业审计过程是由审计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的,所以,企业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障企业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国有企业为了使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完成任务,需要提升企业领导干部经济审计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专业素质较高、文化水平较高、业务够强的专业审计人员。国有企业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实时的工作抽查、教育使审计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让审计人员知道认真完成时审计相关工作是一件光荣的、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如果在工作中造假、徇私舞弊的话不但会对企业的经济状况有损,自身还有可能会背上违法乱纪的罪名[14]。随着现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在审计工作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计算机,所以,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多掌握一门技术,又能够大大提升审计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与领导人的选取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意见。4.4 高度重视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态度来说,国有企业只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而进行的,并没有对审计的结果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析,使审计局限在形式上,而没有将其价值体现出来。所以中国有企业的各个运作部门与相关的领导都应当充分高度重视、运用审计结果,使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起到监管的作用,还能使审计的结果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5]。企业还应当创立审计问责的审计模式,使审计的结果能够真实、客观的展示在企业工作人员的面前,实现审计透明化的目标。加强审计监管的基本职责,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对审计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改正,对出现审计完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使审计的结果得到企业的重视,并且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5 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

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来说,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都是三年

或四年的时间,当出现连任的情况时,连任时间责任呢长达六年至八年,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领导离职之后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样不但使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还会使审计的结果失去意义,而且还会由于审计年份过长,使审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审计过程变得务必繁琐,容易使审计人员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审计内容,或者是资料欠缺不全。所以,国有企业应加大力度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后才准许相关的领导离开公司,对相关人员在职期间的变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企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过程进行实时的审计评价,对相关领导实行在职内审计与离职前审计有效结合在一起实施,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量的时候提供实际、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审计结果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效利用,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审计工作的意义得到实现。与此同时,还要对审计结果中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深入的了解、调查,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领导干部的身上,使审计的威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对于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使用上级高管给与的权利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导致的不良后果,及那些在审计结果中发现在任职期间没有作为的领导干部,都应当接受相关的责任,企业可以按照审计的结果参照其对企业带来的严重程度给与不同程度的惩戒,严重的可以直接罢免其职责。只有将企业的领导干部审计追究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够使审计制度在众多企业员工的心中树立威严的形象,让领导对其高度重视,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认真执行自己的职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5.全文总结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审计方面仍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审计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与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这五个方面;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升企业审计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高度重视审计结果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的措施。致谢

在这毕业之际回想起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感触甚多,在这个即将迈出校园生活、跨入社会的特殊时期,本人在这里向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表示最真诚的致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是他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教会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并且在我论文选题与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每当我选定一个新的论文题目的时候,导师都会耐心的跟我分析题目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让我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思考,最终选定该题目也是我和导师共同的决定,在我写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建议和帮助,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其次,我还要感谢我大学生涯中所有教过我专业知识和人生道理的老师,是他们用他们为人师表的责任心与人格魅力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在大学生涯中不但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了解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最后,我要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鼓励我、鞭策我,使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的话,我就不可能按时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参考文献

[1]常大俊.有效控制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2]熊梅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D].山东大学,2013.[3]史媛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D].湘潭大学,2012.[4]常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2.[5]黄英.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D].黑龙江大学,2013.[6]邹修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7]刘清雪.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 [J].榆林学院学报,2012,121(13):132-133.[8]李美芬.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以沈阳市DL区为例[J].医学与法学,2013,10(16):2446-2447.[9]唐晓燕.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2.[10]罗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3.[11]余磊.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长三角地区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J].科学大众,2012(11):12-14.[12]刘清雪.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 [J].福建师范大学,2012.[13]张艳奇.石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1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3,10(16):2446-2447.[14]张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评价指标的研究 [D].贵州民族大学,2012.[15]张玉凤.我国企业领导干部在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与解决对策分析[D].烟台大学,2013.[16]王明亮.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大众,2013,10(16):2446-2447.

第五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以及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决定,特别是把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列入了重点监督范围,说明对党政“一把手”经济决策、权力运用等监督制约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以及其监督手段、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审计的角度,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监督途径之一。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审计内容多、审计质量要求高的审计工作,加上实际工作中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执行等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审计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尚存在不够规范等问题。为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结合审计实践谈点个人浅见: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协调不到位。部门协调不到位主要表现有:一是配合不到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没有切实负起责任,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有力,被审计对象的确定滞后,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徒有虚名,组织部门委托书下达后,就等着结果,部门之间协调就省略了,只有审计部门单打独斗。二是随着审计对象的职级向高层推进,审计涉及面更宽,工作量更大,审计处理问题难度也明显增加。三是由于审计计划的不确定性,一些组织人事部门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加上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不到位,有时委托审计较为集中,有“扎堆”现象,类似此现象越到基层越较为普遍,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过重,造成审计机关难以全面组织实施,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审计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作业不规范。从基层实际情况看,审计作业不规范主要表现有:一是审前调查不深入,由于基层审计力量有限,任务重,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实施审前调查,其结果是审计实施方案流于形式,不能更好地贴近审计项目实际,对审计目标、审计重点等主要环节的确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审计程序不规范。规范审计程序一直是各级审计机关重点强调的关键,是做好审计实施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较长,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审计的经济内容多、业务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要求在短时间内提交审计报告,造成审计人员仓促上阵,无法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个别领导干部任期内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可能会采取种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审计人员,对审计设置种种障碍,阻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导致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审计任务。三是审计取证不严谨,审计范围过宽。由于个别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有关重大问题的审计取证工作不够重视、审计证据要素不完整,缺乏足够的证明力,甚至出现个别审计取证材料严重失实,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同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重点不够明确,审计范围过宽,该审的没审到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审计评价难统一。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评价标准体系还不能完全符合审计实践需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可能产生对同一审计事项得出不同的审计评价。如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界限较难划分,不好准确进行评价。从近年来审计实践情况看,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一些量化指标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准确的评价标准,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难以规范操作。

(四)审计结果难利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其实际运用效果也不理想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审计机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查处,没有与领导干部的升迁、奖惩紧密相联系,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没有真正得到建立,审计影响力受到了削弱等。

二、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措施及对策思考

(一)建立必要的协调工作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是做好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之一。一是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和沟通,将领导干部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要科学确定工作计划,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建议,尽量避免集中下达,以避免审计机关因人力、时间等各种因素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实施;三是要切实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整合优势力量,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四是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在下达委托书时,有关部门应及时主动地将所掌握的有关举报材料等重要事项通报审计机关,使审计实施时有的放矢。

(二)加强审计项目管理,规范审计人员审计操作,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加强审前调查,注重审计实施方案质量。审计实践要求我们对审前调查工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六号令”)规定,审计组进点实施审计前,必须开展审前调查,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等方式,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与经济决策有关的重要的党组(办公)会议记录,通过对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重要财务指标分析性复核,据此初步确定审计重点,并据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2.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各级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要增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在审计现场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署“六号令”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取得相关审计证据,对取得的相关审计证据进行反复分析、判断和归纳,决定取舍,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证据应进一步现场取证,对难以实施或实施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应当进行补充取证,必要时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充分保证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结论,确保审计质量,增强审计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把握审计重点,适度控制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果,现场审计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特殊作用,通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违反国家财经法纪行为作出审计处理,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二是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或社会审计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摸清被审计对象在遵守财经法纪、重大经济决策、廉洁自律的同时,把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加以分析,充分披露领导干部虚假政绩、数字政绩等问题。

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实行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责任追究制,目的是规范审计人员审计作业各个环节的操作,进一步明确相关环节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审计机关相关环节的审计复核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审计机关一、二级复核。在审计过程中,对严重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审计机关要建立必要的对被审计单位回访制度,实行“阳光审计”,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合理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一般审计评价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象是领导干部,更具有针对性,其评价内容是任期经济责任,更具有特殊性,其评价结果是对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更具有严肃性。为了使审计人员的评价有理有据,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审计评价体系。要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明确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对于定性评价标准,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来建立,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则,效益性目标应明确界定。对于定量评价标准,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地从数据角度来界定,进一步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审计测评,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后作出合理评价,评价时应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原则。要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从实际出发,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区分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确保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注重审计结果利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对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和加强对其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任免工作的开展,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防范和揭露腐败的需要。一是利用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如何,关键还是体现在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上。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果事关审计、组织、纪检、监察、被审计单位等诸多部门,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完整的报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该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坚决移送,不能“送人情、打折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性、警示性和惩戒性作用。二是公告审计结果,注重处理效果。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先离任,后审计”和审计成果应用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各种原因,地方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审计的监督职能受到了削弱,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联系,分清职责范围,强化审计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审计机关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通报,以便为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为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影响力,审计机关应在恰当时机、适当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以取得审计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下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