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与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与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浅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经济责任审计予以了专门的强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将中国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等并列为党和国家八大监督主体之一。这些新职能对经济责任审计如何衔接、服务好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发挥审计惩治和预防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探寻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问责 党风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7-008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经济责任审计予以了专门的强调,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4年7月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部、国务院国资委又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结果运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将中国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等并列为党和国家八大监督主体之一。这些新职能都对经济责任审计如何衔接、服务好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发挥审计惩治和预防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其关注的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通过评价被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检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在我国,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委托受托责任为前提依法管理国有资产,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确保国有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尽职尽责、有效履行这种委托受托经济责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约和监督制度,也是我国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
在我国,人民赋予了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管理国有企业的权力,同时也要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尽职尽责地行使这种权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工作发生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导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也越来越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同时,将经济责任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步审计问责、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当受托人未恰当履行责任时,就启动问责程序,将“审责”与“问责”融为一体。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考核和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在解除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内受托经济责任的同时,将“审责”与“问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权力制约和惩戒腐败的功能。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局限性
(一)问责主体单一
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主体是指“由谁问责”。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机构多从属于企业高管层,而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面核查以及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外,还要评价审计对象的主要业绩和对问题应承担的责任,这就可能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受高管层意志和看法的影响,导致审计机关因缺乏独立性而难以发挥审计问责的最优效果。另外,审计结果的处理往往都是由上级机关问责下级机关,因此当审计结果反映出审计对象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时,由于上级与下级一般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因而很难保证上级公正、客观地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审计问责,严重制约了审计结果的实际利用。由于审计问责主体单一,导致根据审计结果处理问题时缺乏公正性和透明性,难以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二)问责对象不清
问责对象是指“向谁问责”。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实践中,主要是“对集体问责”和“对个人问责”。从实践来看,过去我国的审计问责基本上是“对集体问责”,很少涉及“对人问责”。虽然近年来对个人问责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往往无法真正落实,常常出现以集体决策作为挡箭牌的现象,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按照相关规定是可以明确到直接的责任人,但却将责任推向集体决策,以集体责任阻碍了“对个人问责”,导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很多违规违纪行为最终演变为“集体问题”。
(三)结果运用不充分
审计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的最终体现。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往往是针对离任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常会出现“重审轻用”现象,甚至出现“审用脱节”。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和提拔并未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绝大多数领导人员仍是“先离任、后审计”或“先提拔、后审计”,缺失“绩效问责”“任中问责”“不作为问责”“慢作为问责”等内容,审计结果难以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产生影响,造成审计问责与调任、问题处理相脱节,审计结果严重滞后,无法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监督作用。
三、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有必要针对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需求,明确规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主体、客体、目标、程序、处罚标准等内容,切实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因此,应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出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规范性文件,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增强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董事会授权审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或直接向董事会报告,监督效果十分显著。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独立性的增强也需要转变思路。可参照英美等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或董事会报告的做法,改变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使其对董事会负责,由董事长分管,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作规划、年度任务、问题整改等重要审计工作情况,直接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增强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的科学性,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促使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三)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和运用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必须及时转化为国有企业现实的生产力,否则,就成了劳民伤财的“无用功”。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成功转化和有效运用,一要积极督促被审计单位彻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对账销号”整改,正确引导被审计单位做好过程控制;二要认真总结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屡查屡犯问题的内在原因,帮助解决系统问题;三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送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监督、任免和奖惩的依据;四要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线索,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提高审计工作在企业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五要建立审计结果公示制度,使审计结果公开化、透明化,将审计结果与绩效挂钩,使审计结果服务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应积极推进“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并将任中审计与常态审计有机结合,从源头上监督检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实现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同时,要有效区分各种经济责任,明确被审计人员应当承担哪种经济责任。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依据责任分工及责权对等原则,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应当对其直接分工部分的工作承担直接责任,对其他人员分工部分的工作应承担领导和主管责任。现在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往往更多关注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而忽略了绩效问责。因此,“无过”就成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逃避责任的借口,而绩效问责可以使领导干部在未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时被追究责任,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防止推卸责任,强调追究个人责任,加强问责力度。通过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使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自负。
参考文献:
[1]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邹东方.内部审计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2015,(14).[3]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8).[4]黄夏丽,许莉.受托责任、国家治理与政府审计问责――基于2004―2012年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3,(11).
第二篇:湖北首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风暴
湖北首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风暴
不履行经济责任,就要被问责追责。9月12日,湖北省纪委监察厅新闻发言人张依涛向媒体发布消息,省纪委首次对领导干部违规决策重大经济事项等问题实行问责追责。
据介绍,2013,湖北省本级对53名领导干部2010年至2012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涉及2个市、16个县市区、19个省直部门和单位。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的调查处理,共有352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员被问责追责,其中厅级干部25人,处级干部154人(含18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科级及以下干部173人;7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0人正在接受组织调查,2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湖北是全国首个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办法的省份,此次对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问责追责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张依涛通报了10起典型案例:
1.黄石市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经查,黄石市招商引进一企业4年多,所收缴利税仅占向其奖励资金的3.4%;对磁湖新天地项目指定承包经营,督促承包方履行合同不力;多个政府投资项目未公开进行招投标,采取直接指定或邀标方式确定承接方。黄石市原常务副市长朱中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省纪委监察厅正在立案调查。黄石市副市长叶战平、黄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胡超分别对上述部分问题负有主管责任,省纪委监察厅责令叶战平作出书面检查,对胡超诫勉谈话。黄石市城投公司原董事长何国有涉嫌严重违纪,黄石市纪委监察局正在立案调查。
2.新洲区违规出借财政资金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问题。经查,新洲区多次向民营企业出借财政资金,部分资金逾期没有收回;多次以协议或会议方式确定受让方,以低于招拍挂价格向房地产企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违规为房地产企业减免或少收土地出让金、配套费,违规调增容积率和办理土地证。原区委书记王世益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原区长余世平对上述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省纪委监察厅对其诫勉谈话。武汉市纪委监察局对原常务副区长刘勤学、区国土局原局长张辉平、阳逻开发区建发公司原总经理李小平等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原副区长易晓、阳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俊诫勉谈话,责令原区委常委、副区长胡朝晖和副区长余凤生作出书面检查。区财政局局长张雷咏、区国土局局长姚胜明、副局长陶维仁受到诫勉谈话处理,区国土局副局长魏泽初、操文亮受到党内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
3.丹江口市城市建设项目疏于管理的问题。经查,丹江口市住建局对15个项目少收、免收、缓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违规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调增部分项目建筑容积率,未按规定通知国土部门,造成少收土地出让金。丹江口市市长曾文华对上述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省纪委监察厅责令曾文华作出书面检查。十堰市纪委监察局责令负有主管责任的原丹江口市副市长任新华、张大勇作出书面检查。丹江口市纪委监察局给予有关责任人市住建局原局长曾利平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原副局长洪波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原建工科副科长马继波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规划科副科长洪涛党内警告处分。
4.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的问题。经查,长阳县部分基本建设项目违规采用直接发包、邀请招标的形式确定承接方,部分项目被违规分包转包和被个体包工头借用资质承揽。长阳县原县委书记马尚云、原县长赵吉雄分别对上述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省纪委监察厅对马尚云诫勉谈话、责令赵吉雄作出书面检查。长阳县纪委监察局对有关责任人县政府办公室原副主任李晓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县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蔡金波和县城投公司原总经理袁亚军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对县建设局先后两任原局长李书平、刘云鹏和县自来水公司原经理张中淼通报批评。
5.石首市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问题。经查,石首市在未经充分评估测算投资和回报的情况下,签订3个项目30年特许经营权,并违背bot协议向投资商拨付财政资金;数次向民营企业违规出借财政资金,有部分本金和占用费逾期未收回。原石首市委书记余红星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省纪委监察厅正在立案调查。荆州市纪委监察局分别对有关责任人石首市先后两任原常务副市长邓勇、夏光宏诫勉谈话。石首市纪委监察局对市财政局原局长梁新文诫勉谈话,责令现任局长杨建湘作出书面检查。
6.京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向县直单位违规收费的问题。经查,京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以会务费、更换密码设备、招商引资等名义向县直单位收费,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京山县纪委监察局给予有关责任人县委办公室原副主任高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许昌军行政记过处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邓忠新、赵崎和县政府应急办副主任谢章福行政警告处分,并将违纪款收缴国库。
7.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效益低下的问题。经查,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未按期运营,没有发挥投资效益,开发区化工园区投产企业产生的污水没能经过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直接排放,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黄州区区长余友斌对此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省纪委监察厅责令余友斌作出书面检查。黄冈市纪委监察局对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李平安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开发区党组两任副书记张丹、王振江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8.鹤峰县违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问题。经查,鹤峰县在出让容阳半岛等国有土地使用权中,违规实行定向挂牌或协议转让,擅自调增容积率。
第三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相关领导人员执政或经营行为,对国家廉政建设及经济市?鼋】涤行蚍⒄咕哂兄匾?意义。该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基础。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需完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 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监督制度的日益重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资本构成主要以国有为主,因此无论是对于国有资产、廉政建设及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廉政建设
现阶段,无论是对领导人员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都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该制度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廉洁从业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四个全面”战略深度推进的重要阶段,这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武器。同时,作为我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革新,而且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主体及客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真实全面地将个人经济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二)明确责任,科学选拔任用人才
对领导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及方法,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审计,可为国有企业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决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则可以对企业的决策、内部控制、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改正自身管理缺陷,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存在缺陷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在一些领导干部升迁或者是评级选调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存在许多弊端。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离任审计的评价结果约束力将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审计证据客观上较难取得,主观上被审计单位也普遍存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如提供审计资料不全、故意拖延时间等。上述情况不仅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及完整性,难以为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也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阻碍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单一化缺陷,部分审计指标过于笼统,未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可能较为粗略。现阶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多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查力度不够,如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考察不够。审计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明确、细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健全的体系。
(三)审计主体较为缺乏
审计主体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不足,二是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项目较多,任务繁杂,具有资质的审计人员“供不应求”。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功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要求较高,但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方面来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往往较为重要的审计任务主要依靠单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效率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再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要时需要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配合,而现阶段多部门联合审计制度尚未建立。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形成合力,可以建立联合审计制度,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前的联系与沟通。审计部门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对于要进行职位调动的领导人员,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及早了解领导人员的任期动态,尽可能在其离任前进行审计,做到“任中审计”。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要使其事中监督的预警性、预防性得到充分体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全面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要包括相关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廉洁从业、社会责任等。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责任。
第一,廉洁从业。廉洁从业情况既要考察领导干部,也要对其所在单位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领导人员,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及收入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审计,可设置违法违规率、个人收入与员工平均工资比率、公共消费支出比率等。对于单位,可设置单位的违法违规罚款率、单位公费支出情况等指标。
第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绦杏爰喽健>?济决策权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性、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重要经营项目的收益率。经济管理权的审计内容,即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出发,比如财务报表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决算执行的规范性,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性,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管理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经济执行权的审计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有关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监督权审计内容包括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第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较为特殊,除了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审计工作中,要重视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审计中可加入节能减排率、环保投入比率等审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中可加入就业增长率、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相关审计指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社会责任中加入税收增长率、税收罚款率等指标。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与奖惩机制。在招聘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触犯规定及消极工作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在上岗前就基本业务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审计人员尽早熟悉审计业务。同时,要根据相关客观环境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要与审计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的教授定期展开交流,针对一些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等要及时向专家咨询,尽快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并且要及时与专家、高等院校合作,使一些创新思路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主体、客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08):59-60.[2]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45
+268.[3] 刘晶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20):197-199.[4] 李想.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8):232-233.
第四篇: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机关各施所长。而且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让国有企业领导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能够更好的经营管理公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更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了新的规定。明确规定新的审计责任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明确规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各施所长,而且可以完善对国企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让国有企业领导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能够更好的经营管理公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更有效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审计机关的不断摸索、探索,并经过实践,使得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质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说,当前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界限不清。再我国,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有: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在公司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责任界限不清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难以确定是前任和后任的责任;是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例如现在各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领导班子决策慢慢的成为了社会潮流,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表面上看是集体决策,但企业领导在实际上对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决定权,就容易导致领导人会利用集体决策的借口来逃避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界定领导人员的个人和集体责任时增加难度。三是主观与客观责任界限不清。
2.我国的审计指标不够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制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流程和完善的执行体系,从而导致了审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点,也是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审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在实际审计操作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在审计实践中还是设计了一些评价指标、相应的比例,但缺乏统一性和普遍适用性,由此加大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导致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这完全不同的结果,审计人员也一样?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结果,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完善的体系,让不同的审计人员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依据来进行审计评价,争取能够使审计结果更加的客观、公正、权威。
3.国有企业领导对审计结果的认识不够,走经济审计结果中,可以很好的看出企业领导人是否很好的履行经济。也是审计的重要信息,是人事部门考察和任用企业领导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审计机关有一个客观公正权威的审计结果,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报告充分,但是各部门的审计结果利用率低。此外,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再加上相关领导不重视审计结论,难以对发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全面的整改,没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需要提高。经济这人审计的对象一般是企业的领导人,具有特殊性,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重大等这些都是审计工作的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国有企业领导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更新审计思路,开拓视野,创新审计方法。而且审计人员的知识不够广、单一。不能够很好的执行操作经济审计这个工作,从而很难达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而成为了制约经济审计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明确界定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明确界定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一句审计发现的问题而追究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划清前任和现任两届领导人的经济责任界限,把前任领导的责任和现任领导的的问题、业绩都很好的区分开来,不能把前任的业绩、问题当作现任领导的问题来处理,分开集体决定和个人决定的责任问题,集体决定照成的笋丝集体承担,还要对领导进行责任追求;分清主、客责任的界限,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行情是瞬息万变的,而决策是需要根据市场来行的,在人为或者难以判断的市场因素而导致的决策偏差,不能混为一谈,要很好的分清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2.很好的运用审计结果,各个部门、领导机关需要重视、很好的运用审计结果,让审计结果在党风建设、领导监督、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3.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审计工作成功的基础是由审计人员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决定的。为了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审计工作。提高领导人经济审计的质量。应该建立:素质优良、文化水平高、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教育。使他们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得到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需要把审计工和计算机灵活的结合起来,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02).[2]李轶儒,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2,(04).[3]张海,孔维伟,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J],前沿,2012,(02).
第五篇: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
(2013年9月16日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办发〔2013〕25号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以下领导干部:
(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二)省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三)省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其他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问责,是指在本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干部管理权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实行问责。
第四条 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对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给予经济处理、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相关决定。
第五条 经济责任问责,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经济责任问责情形
第六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等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经集体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经济事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虽经集体决策,但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不依法依规决策,决策后管理不善或者执行不力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其他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七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执行土地、环保、民生等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经法定程序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违规改变土地用途,违规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违规调整容积率,违规减免或者返还土地出让金的;
(二)违规进行环境评价、审批,违规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按照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不按照规定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进行处置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套取或者骗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置补偿、民政救济、抢险救灾、教育卫生等资金或者物资的;
(四)其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八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履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程序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标准和规模建设,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投资严重超概算,增加项目投资支出的;
(三)不按照国家规定招标,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的;
(四)不按照招标投标结果签订合同,违规进行设计变更,多计多付工程价款,造成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或者损失浪费的;
(五)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项目管理职责,造成施工单位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的;
(六)其他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九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监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违规应征未征财政收入,违规先征后返财政收入,隐瞒、截留、挪用、坐支、转移财政收入的;
(二)违规支出财政资金,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财政资金的;
(三)违规进行政府采购的;
(四)不经批准设立银行账户,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的;
(五)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不按照规定上缴、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益的;
(六)自行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违规销毁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政、财务会计报告的;
(七)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监督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和缺陷,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违规进行商品或者服务采购活动,造成严重国有资产损失的;
(三)违规进行商品或者服务销售活动,造成企业资产、信誉严重受损或者受到法律追究的;
(四)违规进行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拆借、高风险投资业务、固定资产购建、账外经营等活动,造成企业资金损失、资产流失、重大潜亏,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的;
(五)违规主导制订改制方案,干预操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将国有资产、主要业务通过低价折股、低价出租、无偿转让等方式转让、承包或者租赁给其他单位,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的;
(六)其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履行经济责任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滥用职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在环境保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等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四)其他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干预或者插手基本建设项目承包和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产转让等经济活动的;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有住房等公共财物的;
(三)违规在兼职单位或者下属单位、关联单位领取报酬的;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违规领取奖金、补贴等薪酬的;
(五)违规办节、办会,超标准公务接待,用公款相互走访、宴请的;
(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
(七)在下属单位或者关联单位列支个人出国出境、旅游、购物、招待等费用的;
(八)违规借用公款,逾期未还的;
(九)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
(十)违规配备、购买、更换、使用公务用车的;
(十一)其他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三条 领导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情形的,也应当实行问责。
第三章 经济责任界定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第十五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五)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六)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十六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主管责任:
(一)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十七条 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第四章 经济责任问责适用
第十八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者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公开道歉或者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十九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主管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直至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二十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领导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直至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二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另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审计执法、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的;
(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另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审计执法、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二十三条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经济责任问责程序
第二十四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经济责任问责建议。
第二十五条 经济责任问责决定机关根据经济责任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履行问责的有关职责,在规定期限内作出问责决定。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经济责任问责决定机关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抄送有关部门和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一起按照有关规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作为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属上级交办事项的,承办单位应及时向交办部门报送问责结果。
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被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有关机关应当将被审计领导干部被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结果类文书抄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可以依法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申诉事项。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汇总本级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及其整改情况、相关人员问责结果等,起草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提交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采取适当形式予以通报。
第二十九条 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职责,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对其他审计工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问责实施细则,并报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解读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2013年9月16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鄂办发〔2013〕25号)印发施行。《办法》分为总则、经济责任问责情形、经济责任界定、经济责任问责适用、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和附则六章,共32条,5000余字。
一、关于经济责任问责对象、问责主体、问责方式
(一)经济责任问责对象
《办法》明确规定了两类经济责任问责对象:一是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这里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其他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
(二)经济责任问责主体
《办法》明确了经济责任问责的主体: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经济责任问责方式
《办法》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方式,分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八种。根据具体情形,以上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四)经济责任问责和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衔接
《办法》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另外,在问责的同时,对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给予经济处理、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相关决定。
二、关于经济责任问责情形
《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的七种情形,涵盖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方面,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规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必须遵守的主要要求,对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办法》对每种情形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同时,《办法》第十三条兜底规定:“领导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情形的,也应当实行问责”。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这里所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为了有效管理重大经济事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一定程序,根据客观情况和条件,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在若干方案中确定最优方案的过程,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深入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对领导干部不依法决策或者决策不当、决策失误实行问责,对于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增强决策责任意识,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七条规定,为执行好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出让土地所有权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第二,不得违规调整容积率。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容积率。确需变更的,应依法进行,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第三,不得违规对规划或者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审批,不得违规新建“两高”项目。必须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除依法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应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第四,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置补偿、民政救济、抢险救灾、教育卫生等资金或者物资应当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截留、挪用。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基本建设项目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八条规定,为管理好基本建设项目,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立项、可研、征地、环评、初步设计等基本建设程序,不得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审批等文件,不得违反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相关规定。第二,项目建设必须按批准的标准和规模进行,严重超概算的必须报批。项目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第三,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招标,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第四,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第五,设计变更应当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的图纸及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不得擅自变更。第六,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的编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发布的计价规则和标准,竣工结算审查应当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依据,禁止一切在签订合同或者计价方面弄虚作假的行为。对于擅自通过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等行为抬高建设项目造价的,结算时不予认可。第七,必须严格履行项目管理职责,杜绝施工单位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的情形。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九条规定,为管理监督好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财政收入执收方面,不得违规应征未征财政收入,不得违规先征后返财政收入。已经征收的财政收入不得隐瞒、截留、挪用、坐支、转移,必须依法及时上缴。第二,在财政支出方面,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相关专项财政资金。第三,在政府采购方面,严禁各类违规采购行为。第四,在财政资金存放方面,不得不经批准设立银行账户,不得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这里所称“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有的政策性文件中也称之为“私设小金库”等,是指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单位法定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的行为。第五,在国有资产处置方面,不得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不得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益。第六,在会计责任方面,《会计法》、《审计法》明确确立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依法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五)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履行经济责任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条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切实履行好相关经济责任,充分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
(六)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或者在环境保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等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对其实行问责。
(七)被审计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有不当行为的,对其实行问责。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的基本保障。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内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禁止性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不越雷池。
三、关于经济责任界定
界定经济责任是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基础。《办法》依据《规定》,在第三章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规定了经济责任界定,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分别规定了界定的标准。
四、关于经济责任问责适用
《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三条对经济责任问责适用作了规定。在具体问责方式的选择上,《办法》区分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根据较轻、较重、严重、应当从重、可以从轻的情节,来确定应当采取的问责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在问责适用上,《办法》第二十三条还对与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做了规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关于经济责任问责程序
为确保经济责任问责过程正当有序、经济责任问责结果客观公正,《办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问责的,由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后,报请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由相关机关根据经济责任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履行问责的有关职责,在规定期限内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抄送有关部门和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一起按照有关规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作为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权利必有救济。受到问责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可以依法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申诉事项。但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六、关于《办法》参照执行范围、解释主体和生效时间
《办法》第六章“附则”规定,对其他审计工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参照《办法》执行。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依据《办法》制定相应的问责实施细则。《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13年9月29日《湖北日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