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时间:2019-05-13 16:1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第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

1、什么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2、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基本均衡,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要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取得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均衡的标准是什么?

均衡的标准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5、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投入,加大政策力度,平衡教育资源,平衡师生数量。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目标?

国家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优资教育资源更多的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砀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2015年3月30日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0问

一、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三、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什么是教育均衡?

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五、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七、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 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八、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一是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差异化系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 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二是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1.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十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十二、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十三、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区)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是什么?

1.统筹管理的责任。2.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本县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3.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转移支付的50%不被挪用和截留。4.确保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农村中小学校实行“免杂费”后的公用经费缺口。5.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十四、进诚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哪些政策?

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十五、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拨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名。

十六、什么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一是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二是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三是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步增长。

十七、什么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两为主”政策?

“两为主”政策最早出现于200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简称“两为主”政策)。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两为主”要“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和其他任务费用”。

十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知识: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校际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2.推进教育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均等。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个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十九、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 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二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是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督导部门将通过过程督导、正式评估、复查、监测、公布结果等工作机制,督促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努力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还将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对工作不力的政府加以督促,责令整改。

其次是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督导评估暂 行办法》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内容与标准,督导部门可以根据8项校际间均衡评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过程性督导,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指导各县级政府针对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再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早实现。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各省已经提出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以县为单位的时间表。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结合各省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和步骤,有力推进均衡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通过缩小校际差距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当前存在的择校热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

二十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

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均衡督导评估中校际间差距的评估是以学校为单位采集数据,并作为评估依据。同时,为了真正起到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的作用,在计算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间差距状况时,运用了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评估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最终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从而保证督导评估的客观性、严肃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鉴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背景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策略不同,这次的均衡督导 评估体系在指标和标准两个方面,作了更加开放性的设计。在指标方面,既规定了国家的统一指标,又给地方留出空间,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适量增加指标;在标准方面,国家提出了面向全国范围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允许地方根据实际,确定更高的评估标准。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这次督导评估体系最大的创新就是体现公众的参与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督导始终强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意在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评估的结果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更加了解身边的每一所学校,以逐步缓解择校的矛盾。此次《办法》中明确规定,公众满意度调查由省级督导评估组组织开展,也可由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委托政府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专业调查机构等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学生家长为主。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

二十二、《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申请评估认定的县所要达到的前提条件,也称为“门槛”,是出于什么考虑?

《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防止低水平均衡。理解均衡不能片面,校际间差距小、均衡水平高 的县,不一定就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达到了当地规定的标准。因此,设定“门槛”,就是要保证在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本省标准,成为合格学校,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均衡。二是进一步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门槛”的设定,也是尽快实现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二十三、均衡是动态的,是相对的。均衡督导评估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考虑?

此次建立的均衡督导评估制度,不仅要求按照以往工作惯例加强过程督导及体现“以评促建”的原则。同时,针对均衡发展的特殊性,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对已公布名单的县进行复查。监测过程包括评估认定前与评估认定后,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实行动态变化的跟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复查工作将在评估认定后有周期的开展,如复查中发现获得评估认定后连续三年(非常情况除外)不能达到《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标准的县,撤消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通过过程督导、监测、复查等制度,旨在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四、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确 定这个程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充分体现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县级自评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原则。二是逐级督导评估,做到层层把关,以保证质量。三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省为主实施,国家规定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和工作程序,省级组织评估,国家最终审核认定。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同时,为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还规定,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所辖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十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用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发[2012]3号)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双高双普”督导评估的意见》(甘政办发[2011]59号)、《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的通知》(甘教发[2011]39号)和《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甘政督团[2012]28号)等文件认定。

二十六、甘肃省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是什么? 第一步,到2013年底,甘肃累计10个市、县、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第二步,到2015年底,累计30个市、县、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甘肃省所有市、县、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左右。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二十七、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进行认定包括哪些对象?

包括县域内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独立初中、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不含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

二十八、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 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 出特色。

二十九、如何加快地区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现实出发,在区域内部,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有效地发掘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已是当务之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采取切实措施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立互换机制,鼓励教师流动。强化政府行为,完善监督评估。

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四是加快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五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十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包括哪三个部分?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学校校际差异状况和公众满意度调查三大部分。三

十二、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认识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十三、为什么教育部要和省级人民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其一,《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制,因此省级人民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统筹实施的作用最为关键,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的责任最为迫切。其二,备忘录规定了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任务,便于双方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加强自身工作,特别是各省份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重点,有利于各地全力保障均衡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也有利于接受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举措的监督。

其三,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可以进一步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其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四、近年来,教育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2006年,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要求用3到5年的时间,努力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2009年,教育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又召开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交流了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表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并提出了力争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阶段性目标。

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 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提升。2011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化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教师国培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了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持力度。

2011年3月,教育部与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省部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备忘录明确了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责任和任务,一省一个特色,突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随后,教育部还将与其余各省(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十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认识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十六、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了哪些进展?

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对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部署。河北确定了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 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初步均衡。湖北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程。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对校园校舍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作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天津市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办学标准,2010年已有一半学校通过达标验收,计划到2012年底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

各地普遍把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上海对郊区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品牌中小学进行管理。辽宁建设了10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覆盖了每个乡镇。各地将区域内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政策制度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福建组织县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合理流动。

各地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出台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缓解城市择校问题等政策措施,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纠正。浙江、江苏、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山东省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

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 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重庆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北京、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

十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十八、在全面实现“两基”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何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2011年,随着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四省区通过“两基”国检,我国所有县级单位均普及了义务教育。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算起,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择校、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乱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

多年来,各地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推进工作,探索了不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好做法。有的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改造薄弱学校;有的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图书、设备差距;有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创新教师补充和流动机制;有的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和2012年,教育部与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各省还与各地(市)或县(市、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同推进机制。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均衡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 度,为此,有必要在教育部2005年、2010年出台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基础上,由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责任,统筹教育资源,确保完成预定目标。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对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九、如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推动工作:一是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造薄弱学校,逐县(市、区)明确改造薄弱学校的重点、进程,并根据当地实际明确改造方案和方法。二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各地实行“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集团”和“学区”内,都要有当地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和农村学校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三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 实行全国统一的定额基准。按标准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四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和教学点予以倾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配置。五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特别是规范招生办法。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标体系。要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十、如何通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各地各学校办学之间的差距也主要体现的教师的差距上,因此要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化,就必须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要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各地在新任教师的配置中,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需要。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同时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今后的主要工作是认真研究落实这些政策的具体措施,研究制定出可 以操作的方案和办法,使国家对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教师的优惠政策能一一兑现,真正把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

二是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当前,不少地方已经按照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初步建立了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明确规定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要继续加强县域内校长、教师管理的统筹,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长效化、制度化。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原则上校长不在属于某一特定学校,可以在县域内各学校任职。大力推行校长聘期制,各地可以根据实际确定校长交流的任职年限,发挥优秀校长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十一、如何按照《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现有质量的均衡。因此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一是要合理设置课程,切实解决课程和作业偏多、偏深、偏难问题。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特别是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二是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当前,在一些地方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要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

三是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倡导改变教学方式。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一所学校都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十二、针对“择校”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解决?

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择校问题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破解这个难题,核心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办学差距,整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凡是择校问题突出的区域都应当有适合当地实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形式。同时要按照《意见》要求,针对当前问题较为突出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择校问题。一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 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有效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入学行为。招生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要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标体系。坚决查处择校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禁止将捐资助学与择校挂钩;禁止公办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变相招生考试;禁止以奥数或各种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

十三、《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突出强调了“保障特殊教育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哪些新的相关支持政策?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1260.7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4%,在输入地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有80%。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深入发展,随迁子女基本按照每年近100万人的速度增加,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此,将指导各地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在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同时,努力做到“全覆盖”。不断提高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能力,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尽快实现全体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 育。二是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

此外,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年底前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留守儿童有2200.3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4.7%。留守儿童虽不是问题儿童,但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其身心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提出两项具体措施:一是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创新关爱模式。二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与社会结对帮扶制度。

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要求各级政府要根据学生残疾情况,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既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又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

此外,《意见》进一步强调关心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流浪儿童等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十四、如何认识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教育部门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首先,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 的重大意义。当前,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第三,全市义务教育在实现基本普及目标之后,必然进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如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势必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共财政状况日趋好转,也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尤其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撑体系,不断增加教育投入。

就我们教育部门而言,首先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做起,在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上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要在组织、实施好各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项目,从整体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的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和教育 行政部门的责任,当前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第三,在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的同时,要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支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支持薄弱学校的改造。第四,要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办出特色,鼓励各地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十五、当前,将采取什么样的监督机制促进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各地要对本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开展监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定期公布并建立“预警”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督导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

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对各地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并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十六、如何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要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适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创新关爱模式。统筹协调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

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各级政府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际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努力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孤儿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扶持儿童福利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

关心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加大省级统筹力度,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对孤儿的教育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共青团

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城乡适龄孤儿进入寄宿生活设施完善的学校就读。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保障适龄流浪儿童重返校园。办好专门学校,教育和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要保障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十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是什么?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握特点不同对待。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低水平均衡阶段,也就是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2)初级均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追求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具体体现为公民就学平等和受教育条件的均等。(3)高级均衡阶段,这个阶段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办出学校特色,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4)高水平均衡阶段,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极大缩小,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获得学业成功。

十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坚持哪些基本的发展观?

1.责任观。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一方面,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指

导思想;另一方面,政府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职责是为教育,特别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为社会和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则,因为教育均衡是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保障和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的必然趋势。教育均衡的实质是,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政府应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

2.过程观。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均衡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质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绝对的教育均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相对的均衡发展。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均衡有着不同的表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教育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均等发展,它更加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过程,是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级的发展需求打

破,出现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层次上再次从不均衡走向均衡。

3.公平观。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是指政府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

4.人本观。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力求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均等地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教育。

十九、警惕教育均衡发展中低水平和高水平陷阱 1.低水平教育均衡陷阱。“低水平均衡陷阱”描述的是,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的持久均衡状态,该理论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这一理论认为,贫困地区的农户经济,已经实现了一种在贫困状态下的均衡。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经济学家称之为“低水平均衡陷阱”。

如何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使之在更高层次上实

现新的均衡呢?对此,“临界最小努力”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困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大规模投资,使投资水平或投资率大到足以达到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水平,从而产生一个“临界最小努力”,以巨大的投资力量大力推动经济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借用这一理论,描述发展层次与发展规模之间的均衡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教育发展层次不高,发展规模的扩张是在低层次上实现的,发展规模的扩张不仅掩盖了发展的低层次性,而且进一步强化这种低层次性。这就陷入一个困局,越发展,原有的低层次特征越明显。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同样要注意“低水平均衡陷阱”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这种低层次性的突出标志:一是大而不强,即教育大而不强,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二是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三是教育均衡发展层次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还处于普及教育的低水平或初级教育均衡发展阶段;四是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

如果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不能促使教育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就容易出现“低水平均衡陷阱”现象,使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仅满足于受教育者权利和机会均等的“低水平均衡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可以说是我国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临界努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努力促使我国义务教育教育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的重大举措。

2.高水平教育均衡陷阱。“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解释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延迟的原因。艾尔温认为,到传统社会后期,中国经济虽然在量上仍有重大增长,但缺乏质上的变化,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既不是资本的不足或市场的限制,也不是政治上的阻碍,更不是大企业的缺乏或者短命,关键原因是随着人口高度增长而形成了一种“高水平均衡陷阱”。在这种人口——经济结构中,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停滞:一是它吞食了小农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使小农无法积累资本;另一方面,传统方式的农业投入,达到了再增加便会导致边际报酬递减的极限,把传统农业提高到了一个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改变的水平。总之,这种经济结构对新式投资和工业发展起了抑制作用。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揭示了人口的过度增长与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变的内在矛盾。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同样要注意“高水平均衡陷阱”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受教育人口众多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如何解决受教育人口众多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矛盾,是我们走出“高水平均衡陷阱”,推进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水平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必须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经费投入,否则很难确保教育均衡的顺利和持续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经济强国,可面对巨大的教育经费投入,日本在小泉内阁上台后,面对各种财政压力,就曾提出过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全免费教育的方案,这充分说明了“高水平教育均衡的陷阱”问题。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结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与区域推进。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防止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教育均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十、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面对哪些实际问题?

1.难点问题。(1)公平与效益。如果完全只从公平角度出发去制定和实行有关政策,就必然会丧失教育效益,也是有许多弊端的。近年来,韩国、日本等国家就发现,他们在推行“平准化”政策后,义务教育逐步丧失了效率。中国的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笼统地讲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没有意义的。合理和可行的策略应该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近似的区域内,努力追求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强调社会公平,不会回到传统体制固有的平均主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加大公平的分量,是当前社会关心的问题。如何处理好

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2)示范性学校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要推动教育发展,既要抓一些示范性学校,又要抓一些示范性学科,从而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示范性学校发展起来之后,必然导致学校之间新的不均衡。因此,如何处理好示范性学校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

2.关键问题。(1)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办学要均衡,更要有特色。如何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2)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建立相互竞争机制,不断激活学校向更高水平的均衡阶段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带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要使均衡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水平阶段拓展,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必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激励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发展。(3)弱势群体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弱势群体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弱势群体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3.认识问题。(1)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式发展。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均衡发展决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不是把高水平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2)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不是一种模式、不是“一刀切”,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留有个性发展的空间。(3)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着长期、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促进教育均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整体发展,当前最需要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问

题。只有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获得真正的城乡教育均衡和有效发展。要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同时关心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4)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每一级政府管理所辖地区,因历史造成的教育差异,不可能立即解决。在鼓励教育发展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发展。教育均衡不等于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同步化。(5)教育均衡不只是办学水平的均衡。那种认为只要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处在同一水准上,就达到了教育均衡目标,是不科学的,忽视了学校内在发展机制的作用,忽视了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地域区位不同、历史文化积淀有别、生源差异等方面的不均衡,以及办学理念、管理水平之间不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1.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4.关爱留守少儿,共享教育阳光。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8.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县。

9.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11.强化教育“第一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12.全员动员,努力攻坚,发展教育,改善民生。1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4.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15.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7.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19.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方针!2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21.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2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3.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4.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2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26.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7.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28.加强城乡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9.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30.全面落实政府责任,切实增加教育投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1.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2.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优异工作成效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33.“普九”为了人人有学上,“均衡发展”为了人人上好学。

34.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精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域义务教育发展5044

县问

庆城县教育局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知识问答

1、什么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2、庐阳区教育体育局近年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自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强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后新建了合肥市栢景湾小学、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合肥市育新小学新校、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合肥市第42中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北环阳光小区、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合肥市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合肥市第45中学工业区分校等,共12所中小学。全区稳步推进乡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建立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捆绑、结对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庐阳教育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从而极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

3、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成果?

我校是在庐阳区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于201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所高标准的新校。作为合肥市百年名校南门小学的分校,我校一直秉承着南小的先进办学理念。建校一年多以来,我们与南小本部开展了各种教研活动,力促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年轻教师的结对工程、南小教研片的教研活动、南小本部对我校电子白板录像课的指导与支持等。同时,利用我校的少年宫场馆,我校开设了多门少年宫精品课程,向所有学生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从零障碍入学到零负担起航。另外,我们也夯实了校内的各种教研活动,经常让老师和学生们参加庐阳区、合肥市等各级各类赛事,我们切实的感受到,我们和老城区的差距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在短短的一年多里,我校获得了庐阳区首届“体育艺术2+1”特色项目展演活动一等奖、庐阳区第五届经典诵读展演比赛小学组特等奖、合肥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等。

第四篇: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知识问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知识问答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则是着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1.什么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即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

2.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1986年国家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到2006年我县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仅用20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造薄弱学校。(2)创造均等机会。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认真解决城市“择校”和“大班额”问题。省示范高中招生名额70%分配到县域内初中;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零障碍入学;“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完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不低于85%。

(3)经费保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做到“一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4)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域内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大体均衡。

(5)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开全开足课程。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6)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班班通”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真正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三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四是加快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五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8.为什么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实施以来,历经25年的艰辛努力,到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85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表明,建立“两基”督导评估机制,是我国切实保障“两基”目标如期实现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天我国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原来“两基”的督导评估也将转向“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国家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以督导评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实现。

9.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的内容和标准包括哪几个部分?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的内容和标准可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前提” 四大部分。“ 一个门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两项内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工作推进情况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状况;“一个前提”:公众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在85%以上。

(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最低门槛。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情况,从组织领导、机会均等、经费保障、师资配置、管理与质量等方面设置五类21项指标,评估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工作实效。

(3)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状况,依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中提取的涉及生均占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生师比等8项指标,计算得出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差异系数不得大于0.65、初中差异系数不得大于0.55。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2017113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呀,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的内容: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哦,那我就跟小编好好了解了解相关知识吧

一: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按照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的表述进行宣传,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奠基工程之一。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七、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过去都提的是实现“两基”,现在为什么要提“均衡发展”,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

答:“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对实施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2011年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全面实现“两基”后),国家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的差距,使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和少年能够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换言之,“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在实现“两基”后的更高要求,如果说实现“两基”解决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那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读好书”、“上好学”的问题。

八、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答: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对象是谁? 答:县级人民政府。

十、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程序是什么?

答: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申报、国家级审核认定。

十一、认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2.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0.65、0.55;

3.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85分以上; 4.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85分以上。

十二、省、市“一票否决”指标哪些?

答:省级:1.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情况;2.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县不得申报;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4.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5.“控辍保学”未达到指标要求(小学、初中辍学率必须分别控制在0.6%和1.8%以下)。6.未完成消除“超大班额”工作任务。7.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不达标的。

市级:1.县(区)党委内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少于1次、县(区)政府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少于2次的情况;2.教育专项资金有挤占挪用不到位或“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的情况;3.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情况;4.学区制工作推进滞后的情况。

十三、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主要指标及标准是哪些?

答:详见《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修订稿)》

指标

小学

A1.生均占地面积(㎡):农村:≥13.6,城市:≥12.7,特殊地区:≥7.0。A2.生均绿化面积(㎡)≥1.5

A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4.0,城市:≥5.1,特殊地区:≥3.6。

A4.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农村:≥6.3,城市:≥4.8,特殊地区≥4.0。A5.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农村、城市:Ⅰ类,特殊地区:Ⅱ类。A6.音体美器材配备:农村、城市:Ⅰ类,特殊地区:Ⅱ类。A7.百名学生计算机(台)≥5 A8.生均图书(册)≥20 A9.学生与教职工之比≤19 A10.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75 初中

A1.生均占地面积(㎡):农村:≥16.7,城市:≥16.5,特殊地区≥12.0。A2.生均绿化面积(㎡)≥1.5

A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5.6,城市:≥6.4,特殊地区≥4.6。A4.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农村:≥7.5,城市:≥7.0,特殊地区≥4.0。A5.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农村、城市:Ⅰ类,特殊地区:Ⅱ类。A6.音体美器材配备:农村、城市:Ⅰ类,特殊地区:Ⅱ类。A7.百名学生计算机(台)≥10 A8.生均图书(册)≥30 A9.学生与教职工之比≤13.5 A10.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70

注:1.10项指标中,7项及以上达标的,认定学校基本达标;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

3.A1、A3、A4指标系指山区、中心城区(州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老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周边建筑已定型,学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及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A5、A6指学生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学校,可按Ⅱ类标准进行评估。

十四、校际间均衡状况如何判定?

答: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按照国家统一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情况。

十五、什么是差异系数?

答: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作为调节因素。

对于因新建或即将撤消原因造成的年级建制不全的学校,在计算差异系数时可按现在年级数与当地相应小学和初中学制年数的比例,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折算。对于少数地区存在的小学附设幼儿班、初中附设小学班、高中或中职附设初中班的情况,可按照说明中规定,做相应比例的拆分。

十六、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有哪些内容?

答:包括4个A级指标和23个B级指标,每个指标均有一定的分值,共计100分,督导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即为合格。4个A级指标和23个B级指标分别是:

A1.入学机会(20分)

B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3分)B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3分)B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3分)

B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4分)B5.小学入学率达9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在99%以上。(4分)B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6%和1.8%以下。(3分)A2.保障机制(25分)

B7.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2分)

B8.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6分)

B9.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4分)

B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50%。(4分)B11.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及时足额划拨教育,专款专用。(3分)B12.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规定计提教育资金。(3分)

B13.根据城乡发展需要,学校布局合理,大班额(小学≥46人、初中≥51人)比例逐年降低。(3分)A3.教师队伍(35分)

B14.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3分)

B15.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生师比分别为小学≤

26、初中≤21。(10分)B16.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10分)B17.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7分)B18.全面加强师德建设。(5分)A4.质量与管理(20分)

B19.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2分)B2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4分)

B21.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达到85%以上。(4分)

B22.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6分)B23.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4分)

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总分为100分。

十七、为什么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

答: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事关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极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县域内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不能仅凭教育部门说了算,或仅凭政府说了算,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必须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将行政部门的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给当地学校的变化,切实享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同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评价,回应社会关注,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提高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学校校际间教师队伍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5个方面。

十九、调查问卷的对象有哪些?数量是多少?

答:调查对象涉及五类人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

调查数量:按县常住人口的1.5‰确定(常住人口<40万时调查数量为600人,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5%,校长占5%,教师占20%,家长占50%,学生占20%)。

二十、省督导评估过程有哪些?

答:1.播放专题片:县级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等,时间10分钟。

2.汇报会:省督导评估组全体成员听取县级政府汇报;专家质询,县级政府分管领导回答专家提问;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时间约 1个小时。

3.座谈会:召开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座谈会。

4.查阅资料:对照各项评估标准逐一检查,涉及经费可根据需要到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查阅相关资料,核实情况、取证数据。

5.实地抽查:省督导评估组分组(各成员要全面检查)到小学和初中开展实地抽查和察看。

6合议:省督导评估组汇总、修改、审定被督导评估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形成督导评估意见。

7反馈会:向被督导评估县反馈(约1小时)。

督导反馈内容及要求。省督导现场督导反馈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衡状况、工作措施、群众满意度及结果认定。反馈时,不公布督导评估分数。

二十一、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和参考提纲有哪些?

答: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围绕就近入学、校际差距、择校和其他热点问题,以及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等主题,了解公众意见。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和访谈时参考如下提纲: 1.本县(市、区)中小学的布局是否满足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求?

2.您认为本县(市、区)小学和小学之间、初中和初中之间办学条件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解决? 3.您认为本县(市、区)小学和小学之间、初中和初中之间教师水平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解决? 4.您对本县(市、区)遏制中小学择校现象所做的努力有何评价?您如何看待择校现象?

5.本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建立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您对交流的方式和效果有何意见? 6.本县(市、区)政府在缩小学校差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看待他们的努力? 二

十二、实地抽查学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重点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同时包括学生入学、教师配置、教育质量、学校管理等情况。

二十三、受检县抽取学校是如何确定? 答:

(一)分类

1.学校类别。一般包括独立小学、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如申报县有小学教学点,应抽取检查;

2.学校位置。包括县城(城区)学校、农村学校; 3.学校整体水平。包括好、中、差,以薄弱学校为主; 4.学校办学性质。抽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二)数量

抽取学校的数量一般为10-12所。学校数量较多的申报县可以适当增加抽查数量。

(三)抽取学校的方法

省督导评估组根据各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抽取受检学校,受检学校名单一般在正式检查前一天通知申报县。

考虑到抽取学校分布情况,如确有行程、道路不便的因素,经督导评估组长同意,可以对个别学校进行调整。

二十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1)狠抓入学巩固和关爱帮扶工作,促进就学机会公平;

(2)狠抓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办学条件基本均衡;(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基本均衡;(4)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促进优质资源基本均衡;(5)狠抓学校规范管理,促进办学水平基本均衡。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天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和公平普惠这两条主线,通过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料】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解读(共五则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构建教育美好蓝图从“十一五”到“十二五”,xx教育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报

    乐红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简 报 (第5期) 乐红镇中心学校 2017年4月18日 乐红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复核评估验收 20017年4月18日,市级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和规划方案制定情况 根据《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与《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