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普法工作融入社会大合唱中
将普法工作融入社会大合唱中
--XX总段全面推进“谁主管谁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
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参与XX州做好全省全面推进“谁主管谁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试点工作。将总段的“六五”普法工作纳入XX州“主管部门独唱式普法”向“全社会合唱式普法”转变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中。近日,总段制定下发了《XX公路管理总段全面推进“谁主管谁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实施方案》,将普法工作溶入社会大合唱中,努力构建全总段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XX公路管理总段全面推进“谁主管谁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总段机关、管理段在抓好单位内部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对驾乘人员、公路沿线群众宣传公路行业的法律法规,增强守法、安全、爱路护路意识,切实履行好“谁主管谁普法”的领导责任。各治超站点在加强执法人员法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主动承担起面向执法对象、面向管理对象、面向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公开宣传公路管理、超限运输对交通安全及公路造成的危害,在治理超限运输车辆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谁执法谁普法”的社会责任。
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总段机关及全州下属10个管理段各级党政群组织的政治优势、职能优势、行业优势、人才优势、资
源优势,向主管对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切实将普法工作溶入社会大合唱中。要以3月综治宣传月、6月安全月、“12.4”法制宣传日为平台、有步骤地开展好《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公路沿线、治超窗口法制宣传阵地,以文化建设为助推力,充分利用宣传栏、公路两侧边坡、墙体等张贴公路保护宣传标语,在主要路段、治超站悬挂横幅,向过往车辆发放宣传单,扩大法制宣传范围。
第二篇:将四史学习融入到工作学习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全体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四史”,就是要提醒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也懂得了要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奋斗目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四史”学习教育把握方向正确、内容形式创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灵活运用了各种载体方法,做到有声有色、入脑入心。作为青年干部,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时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在心头,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筑牢社区疫情防线,全力满足居民的需求,更好地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青年公务员,“四史”学习教育是我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通过学习“四史”,我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了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作为一名90后,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打下的胜利果实,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当前,有时会感到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青年眼里滚烫的星河,是代代相传的薪火;
青年心中大美的山川,是熠熠生辉的祖国。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自我提高,不负青春不负组织!
第三篇:将社会热点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
将社会热点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课标将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作为基本理念,将社会关注热点内容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使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直观感受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材内容,也利于深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中生物教学;禽流感病毒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39-02
一、将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融入高中教学中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把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比,体现了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的更高要求。社会热点的发生具有时效性且不可预测,相关内容无法即刻体现在教科书中,如果不将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现有教材进行补充完善,容易产生就书论书,就内容论内容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无法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能否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判定学生是否深层理解知识的标准之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其脱离现实生活而备受诟病,启发式教学因其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广受好评。要做到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要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与课本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找到启发的发力点,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把社会热点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是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条路径。
二、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随着生物科学飞速发展,生物领域已经不再是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让社会不孕不育患者看到了曙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克隆羊“多莉”诞生之日始,克隆动物、克隆性治疗、能否克隆人等争议层出不穷;禽流感、埃博拉、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等爆发引起人们恐慌的同时又会带来大量的反思;生物学现象已经对经济发展、旅游甚至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我们生活、医疗息息相关的、备受社会关注的生物学知识,都属于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范畴。
生物学知识是健康、医疗、知识的基础,除上述内容以外,人们对社会生物学相关现象的错误认知,例如微信朋友圈疯传的“孩子打吊针一天,脑子停止发育7天”“ 地暖会导致儿童患白血病、诱发癌症、影响生殖系统等危害”“ 柿子+酸奶致死”等“有图有真相”的“信息”,也属于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的范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以上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都是高中生物应该拓展的领域,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为高等教育输送逻辑性强、知识面全的人才,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如何将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
将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融入高中生物教学,首先要做到用高中所学知识去解释社会关注热点,其次在深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结果,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禽流感为例。
1.根据高中知识解释禽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禽流感的致病原是RNA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其基本结构是核酸(作为遗传物质)以及包裹在外的蛋白质外壳。
RNA病毒具有哪些特点呢?首先,RNA一般呈单链,单链与双链相比不稳定,易发生变异。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根据中心法则,禽流感病毒的性状由它的RNA决定,由RNA翻译的蛋白质体现。由于RNA易发生突变,当RNA发生突变后,其所翻译的蛋白质也可能发生改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禽流感病毒有H5N1、H5N7、H7N7、H9N2等诸多亚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什么RNA发生突变,翻译的蛋白质是可能发生改变而不是一定发生改变,因为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当密码子变化时,其对应的氨基酸不一定会变化。
2.禽流感如何感染禽类?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浸染细胞需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的过程,动物病毒的浸染过程虽复杂一些,但也类似,可以进行类比。具体过程如下:
吸附:病毒需要与宿主细胞质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才能完成吸附,而这类蛋白质,必修一质膜结构中学过,细胞膜有识别和接收信息作用的蛋白质,称为膜受体,如激素受体、与抗原结合的受体或其他特殊信息分子的受体等。
注入:即病毒将自己的遗传信息注入到宿主细胞内。动物病毒是通过侵入、脱壳进入宿主细胞。
合成:病毒要以自己的DNA或RNA为模版,合成更多的DNA或RNA,并且转录、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外壳。
装配:病毒把核酸与蛋白质装配起来,形成新的病毒
释放:当病毒自我复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使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到宿主细胞外(知识迁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类血液中以红细胞为主,HIV病毒并不浸染红细胞,但血液中依然有高浓度的HIV病毒存在。当HIV病毒大量繁殖后,T细胞破裂,HIV病毒被释放到血液中)
通过如上5步,禽流感病毒成功感染禽类细胞,并不断完成自我复制,再去浸染更多的细胞。
当禽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时,宿主细胞死亡,宿主细胞的死亡也必然伴随宿主机体功能的改变,导致宿主患病。这也是病毒病普遍的致病原因之
一、禽流感主要导致禽类患呼吸系统疾病和败血症等。
3.关于禽流感的致病能力。
由于人类和禽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存在差异,所以禽流感病毒不易感染人类。但为何会出现H5N1、H7N9等感染人的案例?这种变异可能性一是两种以上的病毒进入同一细胞进行重组(这与我们必修二所学的真核生物基因重组类似但略有不同);二是病毒基因位点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由低致病性突变为高致病性,这样的案例在其他病毒中层出不穷。因此,禽流感不易感染人类,毋须过度恐慌。
4.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侵入人的机体后,机体如何进行免疫防御
当人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病毒首先进入到人体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对于内环境中的病毒,吞噬细胞会进行非特异性的识别和吞噬,吞噬后,如果能够消化分解病毒,那么病毒不会再造成进一步的危害,如果吞噬细胞无法消灭病毒,就会将抗原呈递给Th细胞,启动体液免疫,Th细胞一方面分泌淋巴因子,另一方面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收到Th细胞呈递的抗原后,在淋巴因子的激活作用下,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下来,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当相同的感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够快速分裂分化为产抗体的浆细胞,循环往复进行这个过程。那么,对于已经进入到宿主细胞内的病毒,由于抗体无法深入到细胞内部,此时,便启动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裂分化为Tc细胞和记忆细胞,Tc细胞的功能是摧毁接触的靶细胞(即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毒释放到内环境,这时再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病毒。
5.对于禽流感,怎样防患于未然呢?
疫苗对于人类来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免疫预防方式。当人类未接触某种病毒,主动采取的接种一定形式抗原(疫苗或类毒素)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注射疫苗后,能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通过禽流感的案例可知,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与高中生物课本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很容易在高中课本中找到对应的落脚点。当把社会关注热点事件按逻辑顺序一点点剖析出来,用高中课本中已有知识去解释,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如此一来,社会关注热点中的生物学知识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复习资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热点知识,有利于为学生传递正确、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性科学思考、葆有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直观感受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材内容,也有利于深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通讯作者:张敏)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高中生物图解与练习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朱正威,赵占良.高中生物图解与练习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四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王兰兰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雷雨》中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塑造,使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一份明确的领悟。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人民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药》,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对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当时旧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愚昧,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品通过对华老栓等人的刻画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意识,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较为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项链》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玛蒂尔德为什么在丢失项链后没有逃跑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让学生们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去仔细揣摩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解放区劳动妇女的对话,再通过对她们各人所特有的性格分析,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解放区的军民那种坚韧、顽强、乐观的思想境界,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颠簸不破的道理,进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雨中等泰山》,通过朗读,泰山的雄、奇、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风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教育学生认识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则让学生明白“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催进学生追求“真”的良好品格。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第五篇: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定稿)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东新小学
田贵红
【内容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信息技术给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使我的教学工作变的更加轻松。运用信息技术,能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它能把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之中。电脑演示把烦琐的教师语言能直观展现给学生们。它转变了我的教育思想,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充满了多彩的颜色。教给学生们健康的上网,正确的对待网络与自己的关系,让网络辅助他们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能使学生的思想长上翅膀,在科学知识的蓝天下,展翅高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入 小学
数学
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辅助我的教学,我在数学的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我的数学课上的应用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键是教师要“学会使用”
首先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走出去学习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营造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形象的情境是小学数学的最有力的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各科教学创设仿真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或意境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感悟抽象的文字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的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不仅使知识达到牢固记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在屏幕上放映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谈话:“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答:“喜欢,喜欢”。我接着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我解决呀?”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接着说:“我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时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其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教师由单纯地讲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 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 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成员汇报。运用电脑出示复习题和引导的题。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派代表用电脑演示自己的做法。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接着课件出示新课,出示了应用题的各个关键的条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编出应用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接着让学生电脑演示自己编的应用题。其他同学们给与评价后完成列式计算,再用电脑演示给同学们看。这一系列交流的环节都是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的。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爱学数学。
(二)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 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 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 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 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如在数学课上,讲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勿庸置疑,但是其它的三角形呢?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也不太理解,当我们在计算机上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度量出其角度,再加以计算会得出它的内角和为1800,并可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其特征会不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又如:当讲到正方形的展开图时,当老师画出了展开图,大部分学生也许也难以完全通过想象而理解,如果运用Flash软件,在计算机加以制作后,进行展开演示,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会一目了然。
(四)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 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则把上述环节融合为一 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 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 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 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 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出示例题:“一台冰箱的价钱是2500元,一台饮水机的价钱是冰箱的五分之一,一台饮水机多少元?”问:同学们怎样解答?学生们很快的说出了算试,然后电脑出示线段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他的解答方法,通过电脑操作、演示、讨论、观察、思考、理解,同学们分别说出三种正确的算法。
通过电脑演示,同学们更加直观的理解了题意找出了不同的等量关系,寻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 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了数学课堂,以其形象性、趣味性、高效性等特点,激活了数学课堂,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看看我们的现状,看看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迅速提高,想想21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想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再等了,不能再等别人帮我们来搞开发,我们必须自立、自强。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之,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教学更加快乐,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融入了无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