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6: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

第一篇: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

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9月28日 08:01:38 星期三

分享到桐庐微博

热烈祝贺全省“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金风送爽,喜事连连。在举国上下喜迎国庆之际,备受瞩目的全省“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我县隆重召开。这既是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的平台,也是我县向全省各兄弟县市学习取经的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我们对现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当前,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这个新阶段的到来,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农村建设也要转型。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各地纷纷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积极创新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落实杭州市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美丽乡村“三宜、四美、四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以“秀美乡村”建设为重点,着力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以中心城市建设带动乡村建设、以现代产业发展支撑乡村建设、以生态文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深入推进“一套规划、两大节点、三大产业、四个一体化、五个桐庐”的“12345”行动,有机结合山水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发展、古建筑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有力地彰显了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造福千万农民、惠及全省人民的伟大事业。我们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努力打造富有桐庐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潇洒桐庐·秀美乡村”。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进一步务实苦干、创新实干,持之以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定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描绘出更加美丽富饶、活力和谐的锦绣画卷,为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预祝全省“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注重文化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

注重文化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命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注重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注重文化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首先,要“建”“挖”结合,让美丽乡村文化基础更实、形式更丰富。

“建”文化,就是要注重落实同步规划,让文化元素融合到“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构建之中。要大力实施如丽水市委提出的建设项目“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即在每个项目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做到同步规划文化建设,同步实施文化项目,同步验收文化设施。

“挖”文化,就是要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让传统文化生辉。通过针对性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龙舞狮舞等文化资源、扬名地方传统美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节日、树立乡村文化景观等一系列举措,将乡土文化打造成一个个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受农民喜爱的区域形象和品牌,使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利用好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乡土戏曲扶持计划、乡土文化保护工程、乡土故事征集等行之有效的载体,激发群众种文化。

其次,要实施文化惠民,让美丽乡村走上文化惠民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让公共文化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建好有线电视、广播村村通、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好送文化工程,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制度化,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

注重经营文化资源,让文化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推出一批文化资源厚实、保护完整、开发合理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培育一批环境优越、设施齐全、经营能力强的农家乐示范户;打造一批风光秀丽、地方特色浓郁、优势明显、影响力大的旅游产品示范。加强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引导、扶持,凸显“乡村游”主题,为农家乐注入文化元素,使其具备“农”的特色,“家”的氛围和“乐”的效果。

再次,要注重树立核心价值导向,让风尚美融入人心,让美丽乡村形美人更美。

树立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美丽村民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人共同价值观,强化对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教育宣传,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整体推进乡风文明,形成民风真诚淳厚,保护自然、注重和谐、尊老爱幼的风气。

构建诚信互助的美丽邻里关系。村民之间要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根本在于诚信互助。要以文化入手,培养村民互助合作的意识,鼓励村民参与合作的劳动生活实践,建立村民自己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的力量赢得市场竞争。

树立健康和谐的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文化,要把农村社会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抵制腐朽文化和邪教的侵蚀,重构农村文明健康的乡土秩序,打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家园,营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乡村是绚烂的,是美丽的,如何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是什么?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未来给乡村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的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至少应体现出”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浑厚底蕴,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杜绝“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都像农村”现象的发生。

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定位

梁平地处高台,素有“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名柚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为重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正努力建成为渝东北地区的工业和旅游重镇,渝东北地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梁平作为统筹城乡示范县,应该按照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县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构建以中心镇、风情小镇、中心村、特色村、历史文化村为重点的创建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建设经营管理融合、经济生态民生协调的美丽乡村新格局。要尊重自然之美,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围绕产业发展

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目标始终贯穿梁平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好吃、好看、好玩、好住、好购”五好建设标准,始终突出产业、生态、观光协调发展。

二、引导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关键是变“输血”为 “造血”,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基层干部就要深入基层、走进乡间,与村民打成一片,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开群众心结,办成办好群众的事。

(一)在组织管理上坚持群众参与,获得群众认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格局。完善村级议事制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荐产生群众代表,由村委会组织召开议事会,做到群众的诉求群众议、村民的事务村民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协调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日常工作。针对具体事务,采取责任制方式,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在土地流转上坚持群众自愿,使得群众受益。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更改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基础上,立足依法办事、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宣传“三

权”的保障,算好“三帐”,使更多农户树立正确的土地流转理念,消除疑虑。

(三)在建设管理上坚持群众监督,取得群众认可。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监督载体,优化监督环境,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设项目及时公开,重大项目决策先听群众意见,在工程项目上让群众巡查。对于规划方案,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请群众献计献策。让群众自主选出可信任的同志作为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群众核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用途等,消除群众疑虑。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必须要有监督员或对象户签字,否则不予验收,从而使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群众融入,带领群众致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借鉴左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引导、尊重、参与、融入”四步曲,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返乡创业、全民创业,引导群众因地制宜从事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依托资源、本地实情两大优势,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极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五)在和谐构建上坚持群众排查,交由群众化解。坚持“社会风险由群众排查、社会矛盾由群众化解”的思路,调动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可组织村无职党员和身体健康的村民代表作为村内治安员,在集中居住点实行逐户轮班巡逻,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在每组确定1至3名矛盾纠纷调解员,负责化解邻里纠纷。开办农民夜校、宣传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宣传,使群众的法律素养明显提高。

三、当前我县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建房规划落后,楼房空置率高。虽然通过村庄整治和农民新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村庄格局有所改善,但由于我县一直以来用地紧张,农村建房总体较为混乱,“有新房无新村”现象还比较突出。而且现在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住在家里,房子的空置率非常高,浪费非常大。

(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仍较落后。近几年,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与城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我县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坚持以村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环境优势、城镇化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抓住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创新举措,推进我县美丽

乡村建设。

(一)思想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市委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人口向中心村、场镇集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品质生活,不断提升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二)强化规划引领。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必须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商贸设施、文化娱乐等;在编制手段上尽量引入竞争机制,避免乡村规划的同质化、劣质化和运动化。一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立足县情,明确县域内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和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二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整治建设的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三是以衔接配套为要求,修编完善其

他相关规划。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三)加大政策扶持,广泛筹措资金。要制定出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采取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大力组织和引导富裕农民、各界群众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增加地票受益投入项目建设。还利用政策扶持,全面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房风貌改造、政策性移民搬迁(生态、扶贫、以工代赈)、地灾避让等补助资金打捆使用,广泛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四)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一要狠抓中心村培育。切实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经济发展带动力和社区服务辐射力,努力把中心村打造成为农民居住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要在充分考虑农民居住意愿、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建筑技术,鼓励农民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建房。二要狠抓“三沿”环境整治工程。坚持治标与治本、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开展以“三清三治三改”为主要内容的“三沿环境整治”。“三清”即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广告路牌;“三治”即治理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三改”即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改造。通过“三沿”整治,达到“环境优美”。三要狠抓农民增收工程。农民的创业增

收,始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三品”农产品,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平台和增收机会。

(五)加强组织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分工机制。各乡镇、村也相应建立领导和组织体系。二要建立协调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部门、乡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平时不定期督查、年末考核验收的监督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第四篇:坪城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分析

坪城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坪城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坪城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美丽新坪城,打造县内生态文明示范县,抓好长山河村、白土咀村、英鸽咀村、坪城村等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4年底全乡完成13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乡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美景,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坪城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二是改造草地容貌。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草地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20%以上。三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70%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草滩地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乡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滩地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养殖、豌豆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草原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省内旅游休闲目的地。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牧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镇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第五篇:城乡融合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乡融合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将于3月11日进行,2012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将在3月3日举行,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4月21日举行,今年多省公务员考试呈现提前趋势,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们提醒广大参加省考的考生,要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对当下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广大考生应多积累,方能在考场上下笔有神。

【背景链接】

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户籍附带福利,这是中国式户籍制度最为特别之处。各地政府之所以要求农民用土地交换户籍,是因为当地政府认定,农民户籍转成市民户籍之后,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与公共品。然而,政府让农民拿土地来交换户籍、交换户籍背后的福利,是不公平的。按照现代国家的宪法原则———平等原则,农村居民作为公民,本来就应当享受与同一区域内城市居民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让农民用其手里唯一的财产———土地———来交易,在把农民转成城镇户籍的时候,也把他们转成无财产者。这种交换显然是不合适的。农民是因为权利遭到限制、福利遭到剥夺而让城镇户籍形成溢价的,让农民拿土地再来购买各种权利和福利,这不是在矫正先前的不正义,而是在进行第二次剥夺,制造第二次不正义。

【热点时评】

中国改革、发展到现在,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符合改革的大方向,十分必要。

一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性破除,所以应该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同时把改革放到统筹城乡的视角来考虑还没有过。二元结构的改革涉及到调整城乡利益,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很多。有鉴于此,要改革,又很复杂,所以应该先在局部地区探索,积累经验。

二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制障碍,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目标、方向和重点,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索。

三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中西部地区很难完全按照东部地区依靠外需来带动经济增长的的发展模式,在内外需失衡、消费投资失衡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应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可以具体的从五个方面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要统筹城乡规划的编制,建立城乡一体、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编制程序和管理体制。

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由城市延伸到农村。

三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制。

四要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

五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更加规范的社会救济制度。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全市统筹。把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并统一发放标准。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会逐步加快。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适应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格局、规模、速度和城市功能、水准和质量,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最症结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规划上融合,构筑城乡发展一体化蓝图。按照 “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县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格局。

建设上融合,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共用。着眼于节约成本、促进融合,在加快城乡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的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城镇建设与新民居建设的资源共享。

产业上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变、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思路,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公共服务上融合,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眼于逐步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各种福利保障,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下载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2011.9.28.01(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

    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文化强乡 自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以来,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肥东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的根本利......

    论城乡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论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 【摘 要】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以城市化为核心,工业化和农村现代......

    建设正果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正果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调研材料 中共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概括......

    建设美丽城乡—常德

    建设美丽城乡—常德【摘要】:现如今,我国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而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其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样例5)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