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河北省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办理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件。
第三条 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实行承办人负责制。
第四条 办理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
第五条 实行调查、审核、决定等执法职能相分离制度,以程序规范保证权力行使的规范。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处罚裁量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社会危害后果大小、对行政管理秩序破坏程度、违法行为是否及时纠正等情况。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卫生监督机构代表卫生行政机关集中行使卫生监督的具体执法任务,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负责下列事项审核:
(一)实施或解除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
(二)实施或解除行政控制措施;
(三)实施涉案物品价值在五千元以下的查封或者扣押;
(四)采纳或不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
(五)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
(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七)完全履行处罚案件的结案;
(八)卫生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卫生行政机关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负责下列事项审批:
(一)案件立案;
(二)延长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和行政控制措施需要期限;
(三)实施价值在五千元以上涉案物品的查封或者扣押;
(四)移送不属于本机关管辖案件;
(五)适用普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六)变更行政处罚决定内容;
(七)中止或终止执行处罚决定;
(八)变更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内容;
(九)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十)依法需要卫生行政机关审批的其他事项。
前款事项应当由本机关主管处(科)室提出意见,第五项至第九项还应当由本机关法制机构提出意见。
第八条 卫生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办理卫生行执法案件的审批(核)权限与职责分工进行适当调整。
第九条 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设臵专门科室或人员,负责卫生行政执法文书、案件以及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条 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拟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实施,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加盖公章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当场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2日内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7日内到案件管理科室登记备案。
第四章 普通程序 第一节 立 案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机关发现相对人有违法行为,并符合下列标准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查处: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二)基本违法事实存在;
(三)属于卫生行政处罚范围;
(四)属于本行政机关管辖;
(五)适用普通程序处罚。
第十四条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查处、有关部门移送、社会举报的案件,应当及时进行核实。符合本规范第十三条规定的,应当立案查处。
第十五条 需要立案查处的,应当制作《立案审批表》,报请批准并指定2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负责案件办理工作。未取得《行政执法证》的人员,不得承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
第十六条 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填写《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函》,报请批准后,连同案件相关材料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十七条 调查取证过程以及证据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下列职权 :
(一)责令停止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情况;
(三)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五)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
(六)查封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卫生安全隐患的无证经营场所。
查封物品或场所必须使用封条,查封场所或者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告应当加盖卫生行政机关公章,并在当事人生产经营场所明显处张贴。
第十九条 调查取证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办案需要直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或者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办案需要实施抽样取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抽样取证通知书》。第二十一条 《现场检查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人签名。被检查人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或两名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笔录中涂改之处,应当有被检查人按押手印、盖章或签名。
第二十二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承办人员应当报请批准后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实施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向当事人制作并送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可以采用就地保存或者指定地点保存。
实行就地保存,应当告知当事人对登记物品在规定期限内予以保管,不得销毁和转移。
实行指定地点保存,应当告知实际承担保存义务的单位,对登记物品在规定期限内妥善保管,不得销毁和转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臵。
第二十四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后,应当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
(一)提取原物。根据登记造册物品的不同,进行选择性抽样或随机性抽样,出具《抽样取证通知书》;
(二)拍照、录相、绘画或制作勘验笔录。
第二十五条 对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7日内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或者鉴定;
(二)对依法需要没收的物品,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按照行政处罚程序予以没收;
(三)依法应当移交有关部门的物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依法不需要没收的物品,解除登记保存并退还当事人;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证据保存期限届满,应当制作并送达《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一)一般物品,予以解除封存;
(二)指定地点保存的,应当与当事人办理交接手续;
(三)可能导致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物品,应当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物品,应当依法作出没收、销毁或者停止使用的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调查收集书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取得原件(包括原本、正本和副本),取得原件有困难的,可以取得原件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二)复印件、照片、节录本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有当事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三)有关部门保管的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应当注明出处,并由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五)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调查取得的物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取得原物。取得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取得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能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可以提取其中一部分。第二十九条 调查取得的证人证言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三)注明出具日期;
(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第三十条 调查取得的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证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取得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是复制件;
(二)案卷中附有该资料内容的文字记录,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并由承办人员签名;
(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三十一条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 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当有鉴定人签名和鉴定部门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三十二条 询问被调查人、证人、受害人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
被调查人应当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人员,包括当事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
第三节 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三条 行政强制措施包括对场所或物品实施查封(封存)、扣押以及其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
对物品查封(封存)、扣押应当详细记录该物品的名称、颜色、形状、性状、数量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 已经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造成公众健康危害时,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及时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应当使用盖有卫生行政机关公章的封条,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实施卫生行政控制应当报请批准。紧急情况下须当场实施行政控制时,应当在48小时内补办书面批准手续。
第三十六条 行政控制期限一般为15日。因检验、鉴定以及卫生处理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控制期限的,报请领导批准后可以延长15日。
延长控制期限应当在《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的原因中写明首次《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的文号及延长控制的理由。
第三十七条 被控制物品或场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解除行政控制或其他处理决定。
第三十八条 解除行政控制时应当制作并送达《卫生行政控制处理决定书》,由执法人员到现场清点封存物品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必要时对解封过程进行录像或者拍照。
第四节 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十九条 案件调查结束后,承办人员应当制作《调查终结报告》,并分别提出以下处理建议:
(一)确有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违法行为 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提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具体处罚内容;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提出不予行政处罚建议,并说明理由;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说明理由,提出不予行政处罚建议;
(四)违法行为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建议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五)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移送司法机关。
案件经过合议、听证或集体讨论的,应当及时修订《调查终结报告》。
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裁量应当遵循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符合卫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具体规定。
同一违法主体存在多个违法行为的,分别裁量,合并处罚。第四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当认定为涉嫌犯罪:
(一)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
(二)不合格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的;
(三)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四)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五)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机关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六)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七)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情形之一的;
(八)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 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情形之一的;
(九)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
(十)其他涉嫌犯罪的。
第四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应当组织合议:
(一)吊销卫生许可证的;
(二)责令停产停业的;
(三)给予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等处罚的;
(四)涉嫌犯罪拟向公安机关移送的;
(五)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四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应当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一)罚款或销毁、没收财产10万元以上的;
(二)致人死亡、伤残或者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三)变更或撤销已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
(四)重大案件实施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
(五)社会影响较大的;
(六)本机关认为需要集体讨论的其他案件。
第四十四条 承办人员应当于调查终结或经合议、集体讨论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权利。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或者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者《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逾期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的,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并由当事人加盖公章或签名。不能提交书面材料的,承办人员应当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并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
承办人员应当对当事人陈述或申辩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请领导审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和理由时,应当重新合议。
第四十七条 听证案件适用《河北省卫生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的,承办人员应当制作《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提出处罚意见,报请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后制作《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的,承办人员应当根据有关领导对《陈述和申辩意见书》的批示,制作《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报请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后制作《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过听证的案件,按照卫生行政机关领导签批意见作出处理。
第四十九条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承办人员应当填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报请领导批准后,向同级公安部门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因检验、鉴定、听证、集体讨论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时间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报请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批准。
第五章 文书送达
第五十一条 依法需要送达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采用直接方式送达的,应当在处罚决定作出后7日内送达。
第五十三条 除含有签收栏目的文书可直接签收外,其他文书送达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
第五十四条 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由其亲自签收,本人不在时,交与其同住的成年近亲属签收;
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收,也可由其授权的人签收。
第五十五条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执法文书的,可以采用留臵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并附相关资料予以证明。
(一)见证人签字资料或者能反映当事人确实收到送达的执法文书照片、摄像或录音等视听资料。必要时可以邀请公证机关就留臵送达活动进行现场公证;
(二)邮政部门或特快专递部门提供的当事人已签收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六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的,可以公告送达。
送达公告应当在受送达人所在地的设区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刊发。
《送达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处罚人姓名或名称;
(二)案由;
(三)送达的法律文书名称和主要内容;
(四)声明自公告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
(五)告知送达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公告发布的机关名称、日期。
《送达公告》刊发后应当入卷存档。
第六章 执行
第五十七条 没收违法物品时,应当制作没收物品清单并随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同送达当事人。
销毁违法物品时,应当制作《违法物品销毁记录》。销毁过程的相关资料(销毁地点、销毁方式、物品名称、数量、颜色、性状、形状,执行销毁人员签名、销毁现场照片或视听资料)应当入卷存档。
第五十八条 给予当事人吊销许可证处罚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收缴许可证件或者督促当事人缴回许可证件。原许可机关应当在作出吊销许可证件处罚之日起10日内办理许可证件注销手续。
对于法律设定许可前臵条件的案件,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后,及时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报情况。
第五十九条 给予当事人责令停产停业处罚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责令当事人立即或者限期停产停业,并张贴《责令停产停业通告》。
第六十条 依法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当在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报请领导批准后,将相关材料送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六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明确延长缴纳罚款期限和分期缴纳罚款计划,加盖公章或签字确认,报请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七章 结案和归档
第六十三条 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及时制作《结案报告》报请批准后结案。
第六十四条 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后的3日内制作《结案报告》,有罚款收据的黏贴与《结案报告》上,报请领导批准后结案。
第六十五条 案件结案后,案卷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案卷材料逐一审核,按照《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相关要求归档和保存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规范规定的“以上”不包括本数。
第六十七条 省卫生厅以往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第六十八条 本规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案件办理规范
课目一
案件办理规范
(一)治安案件查处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或受其委托的组织依法予以立案并查处的法律事实。治安案件查处是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职责。
1、治安案件受理与立案(1)治安案件受理
治安案件受理,是指公安机关对公民个人或单位的控告、申诉、检举揭发、扭送、交待以及在业务工作中发现的违反相关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事实或嫌疑,表示接受并予以审查的法律活动。
治安案件受理的来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77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治安案件受理的来源有:
被侵害人的控告、报案; 公民的检举、揭发、扭送;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报告; 违法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后的坦白和检举; 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具体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 公安机关其他业务部门发现提供的情况; 其他线索和情况。
(2)治安案件受理的步骤
接受报案。遇有单位或个人报案,应当热情接待,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切忌态度冷硬横推。遇有现行违法行为或群众扭送的,首先应当制止违法行为,保护公民,不使其继续受到侵害。遇到口头报案的,要想方设法让报案人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说清楚报案人的身份情况,与案件的关系,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受理报案人员要详细询问案情,并制作询问笔录,留下联系方式。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直接移交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审查报案材料。首先需要明确材料的真实性和与案件的关联性。审查材料是否客观、真实,审查报案人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有夸大事实和诬陷他人,是否是主观推测、判断。其次,审查报案人所报材料是否是能够证明案情的第一手材料,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还是道听途说。再次,审查报案材料与案件有无直接联系,能否作为立案的直接的依据和证据。还要审查是否是精神病人报案和少年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寻求刺激报案。
对相关人和物品的处理。对于被害人、控告人、检举揭发人、证人,经过询问取证、登记身份、住址以及联系方式后,没有必要继续询问或者做其他安排的,就可以让其离去,注意可以随时向他们询问取证。对不愿公开自己姓名、身份的控告检举人,要做好保密工作。对需要加以保护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坚决不使其受到再次侵害,坚决不能让被侵害人在公安机关受到侵害。对于需要治疗的,应当妥善安排就医。对于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检举人、扭送人,应当表示感谢和支持,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作案人、作案嫌疑人、被扭送至公安机关的现行违法行为人和前来自首的人,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有犯罪嫌疑的,迅速进行讯问,并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案情简单,身份、住址、联系方式明确的,可以责令回去听候处理,并保证随叫随到;对于案情复杂,问题严重,身份住址不祥,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可以留下配合调查取证,需要使用传唤证,但是讯问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需要留置继续查证,按照规定办理留置审批以及延长留置手续。注意及时搜身,防止袭警、逃跑、自伤自残、隐匿或者毁灭证据。
对相关物品的处理。对于作案人、作案嫌疑人携带的违禁物品比如爆炸物品、剧毒物品等危险物质,以及管制刀具、作案工具,应当没收,对于违法所得的财物予以扣押,出具扣押物品清单,扣押物品及清单随案移交。
(3)治安案件的立案
治安案件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受委托的组织,对受理的违法治安管理事实或嫌疑依法审查,确认是否应当进行调查、处理的法律活动。
治安案件的立案条件。治安案件的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治安违法事实。即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按照《刑法》规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或嫌疑存在,并且这种违法事实或者嫌疑必须有证据证明已经发生。
需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也就是说必须给予违法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才能够立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显著轻微,或者明显具备不予处罚条件比如已过追究时效、行为人不满14岁的,不应立案。
(4)治安案件立案的步骤
首先,由治安案件主管部门的具体承办人员填制《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主要填写内容有:报案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报案时间、方式,发案时间、地点;被告人或嫌疑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特征,简要案情,受害情况、损失物品数量,接报案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意见,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
其次,承办人员持填制的《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报主管负责人审批。治安案件的立案一般由案件发生地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由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治安管理部门直接查处的治安案件,由治安科长或治安大队长批准立案,公安机关中的外事管理等部门直接查处的治安案件,由有关部门的科长审批;巡警部门查处的治安案件,由巡警大队长批准立案。发生在铁路、航运、民航、林业系统内部以及车站、码头、机场、林场、列车、轮船、飞机上的治安案件,分别由铁路、航运、民航、林业公安机关的治安科长或相当于派出所长的领导审批。
2、治安案件调查与取证(1)治安案件的调查
治安案件的调查是指了解、查证案件事实真相的法律活动。只有通过调查取证后,才能确定案件事实,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公安机关接受报案后,应立即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并说明理由。
治安案件调查的内容。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36条的规定,需要调查的事实有: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违法行为是否存在; 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 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理的情形; 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2)治安案件调查的方法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对发案地点及其周围环境围绕案件事实开展的一种调查活动,是查破治安案件最基本、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现场讯问。现场讯问就是办案人员在发案现场,就案情对作案人或嫌疑人所进行的当场传唤和诘问。
现场访问。现场访问是指办案人员在案发现场及时向受侵害人和其他了解案情的人进行案情询问,当场了解案情和取证的调查方法。
现场保护和勘查。
治安案件大多案情简单,通过调查可以查清案件真相。多数无明显现场。但也有一些案件较为复杂,有一定的现场。这就需要进行现场保护,在知情人、受侵害人的指引下,对现场照相、录象、勘查,发现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品,通过检验、鉴定,取得相关证据。
追踪调查
追踪调查是根据已经了解掌握的案情或线索,顺藤摸瓜,顺线追踪,循着与案件有关的案情或线索,及时快速地深入调查,扩大案情与线索,查清案件。追踪调查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和事的调查,目的明确、方向性强,能够进一步取得证据。
秘密调查
某些治安案件比如结伙偷窃财物、盗窃自行车等作案人手段隐蔽,采用公开调查的方式难以发现、难以取证,有效地查处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监控设施并采取秘密调查手段比较有效模拟实验。有些知情人证人碍于情面或者害怕遭到打击报复不敢作证,需要以秘密的方式进行取证。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指办案人员为了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实或现象是否可能发生或存在,模拟案件或案件发生当时的条件,将该事实或现象重新加以演示的一种认证方法。一般情况下只针对某些特殊的案件,就某些环节做同一认定时使用。
模拟实验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审查感知可能性的实验。审查行为可能性的实验。审查事物可能性的实验。
治安讯问。是指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为了查明治安案件的事实真相,依法对作案人、作案嫌疑人所进行的正面调查和审问。治安讯问由两名以上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民警逐人单独进行,以公安机关为主导,以行政强制力为保证,作案人、作案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有关案件的问题,讯问时应当告知权利,不得侵犯其人身权利,讯问后应制作讯问笔录。其他规定。关于零口供的规定,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供述,但其他证据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处罚决定,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处罚决定。办案期限。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3)治安案件的取证
证据的种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被侵害人的陈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鉴定和检测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
治安案件证据收集的主要途径
询问被害人;讯问嫌疑人和行为人;询问证人;收集、扣押与案件有关的财物、违禁品、作案工具;勘查现场;通过专门鉴定收取证据;秘密侦查。
(4)证据收集的要求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取证,应当及时、客观、全面、合法。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依据。
3、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与执行(1)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条件
治安案件调查终结。案件主要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充分、确凿;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 完备。
依照法律法规能够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处罚。首先,行为人的的违法事实必须是违反了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处罚或承担有关责任,如果经过查证,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就不能进行作出处罚决定。其次,对于查清的违法事实,违法嫌疑人还必须被查获归案,如果行为人逃避、隐匿、不在当地,则失去裁决的意义。
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具有法律授予的处罚决定权。治安案件的处罚决定权必须由公安机关中分别负责管辖治安案件的部门及其办案民警实施。其中警告、50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2)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程序
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两种
首先介绍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指执勤公安民警对情节简单、因果关系明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无需经过立案审批,当场作出裁决决定的法律活动。执勤公安民警指公安机关分工负责具有治安案件办案权并正在依法执行职务中的人民警察,如果在非工作时间发现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将违法行为人送交当地公安机关或者正在执勤的民警处理。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无须进一步调查取证,即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证据确凿,违法行为人承认违法事实,被侵害人对认定的违法事实没有异议;被裁决人服从处罚裁决。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当事人没有异议,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32条的规定:卖淫嫖娼行为、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娼行为和涉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要求:
查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执勤民警应当出示工作证件,表明身份,向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了解案情。也可以将违法行为人传唤到公安机关讯问,并制作笔录。
填写《治安管理当场处罚书》。《治安管理当场处罚书》是执勤公安民警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以及决定没收的法律文书。需要填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年龄、住址、简要案情、法律依据,由被处罚人签名。
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收据,交付被处罚人;不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由办案人员一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办案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于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又称一般程序,是裁决机关依法对适用简易程序以外的治安案件,经过受理、立案、传唤、讯问、取证、听证,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执法过程。普通程序由以上7个阶段构成,其中受理、立案、讯问、取证在本章已经介绍,在此主要介绍传唤、听证、作出处理决定。传唤
传唤是治安案件的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限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嫌疑人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一项法律措施。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当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可以进行口头传唤。传唤到案后,应当立即补办传唤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经过派出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但应注意不得侮辱、伤害被传唤人。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和讯问查证结束后,应当由其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和讯问查证结束时间并签名。拒绝填写的,办案人员应当在传唤证上注明。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行讯问查证。公安机关讯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但对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规定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以上负责人批准,讯问查证的时间可以延长至24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法嫌疑人。
听证
听证是依据《行政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在使用普通程序办理治安案件时,依法作出裁决决定前的一个特殊程序。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作出吊销许可证及超过2000元罚款处罚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听证的权利,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及时、依法举行。
适用听证程序应当按照以下步骤: 告知听证权利。
提出听证要求。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申请。违法嫌疑人放弃听证或者撤回听证要求后,处罚决定作出前,又提出听证要求的,只要在听证申请有效期限内,应当允许。
组织听证。听证应当在公安机关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举行。听证由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主持进行,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己名义处罚的,由非调查人员主持参加。违法嫌疑人、第三人和办案人员可以围绕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处罚种类和幅度等问题进行辩论。听证应当制作听证和听证报告书送交公安机关负责人,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根据听证报告书的情况决定行政处罚。
作出处罚决定
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96条的规定需载明以下内容:
a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
b违法事实和证据;
c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d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e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f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g决定书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加盖印章。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制作其他法律文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审批表》和《治安管理处罚决书》的情况,裁决拘留处罚的,填写《治安管理处罚执行拘留通知书》;没收财物的,填写《违反治安管理没收财物收据》,填写处理扣押物品清单;需要裁决赔偿损失、负担医疗费用的,填写裁决赔偿损失、负担医疗费用的裁决书或相应的治安调解书。
宣告处罚决定。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有被侵害人的,还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3、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
(1)警告的执行
警告是治安管理处罚中最轻的一种处罚,要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向被处罚人宣布,并将 决定书交被处罚人所在单位及常住地公安派出所,如果被处罚人是暂住人口的,应通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
(2)罚款的执行
罚款是治安管理处罚中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a、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b、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 c、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在水上、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被处罚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3)拘留的执行
①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保证金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已经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仍应执行。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收取的保证金应当及时退还交纳人。
③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低,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低行政拘留一日。
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处罚法》专门在第五章规定办理治安案件中的执法监督,在该章规定民警应当依法、公正、严格、高效办理治安案件,禁止打骂、虐待或侮辱违反治安管理人,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特别在116条规定禁止刑讯逼供等,有违反的,根据情况分别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或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治安行政复议与诉讼 治安行政复议
治安行政复议是指不服治安管理处罚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审查原处理决定,并重新处理的行政行为。也是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对原裁决的具体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议,并依法维持、变更或撤销原裁决的一种行政行为。治安行政复议是上一级公安机关对下一级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活动实施执法监督的重要途径,是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减少治安行政诉讼案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治安行政复议范围
治安案件当事人,包括有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裁决机关作出的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a、对警告、罚款、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
b、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治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如强制传唤、强行带离现场、留置、约束、强制拘留、强制戒毒、收容教育等。
d、认为公安机关在查处治安案件中侵犯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
治安案件当事人对警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管教、责令看管和治疗、传唤等治安措施不服的,不能申请复议。
(3)治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a、复议申请的条件与期限 申请复议是治安案件当事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活动。申请治安行政复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提出复议申请的人必须具备法定申请人的资格;必须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必须有明确的复议请求和事实依据;必须属于治安行政复议发范围;必须向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提出;必须在法定期限提出。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不服治安管理裁决或其他治安案件裁决的,应当在60日内提出申请,超过法定期限即丧失了复议的权利,只能作为群众来访来信有公安控申部门处理。
b、复议申请的形式、请求及理由
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申请人申请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复议机关应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复议请求、申请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时间。书面申请的,应当递交载明下列内容的复议申请书:申请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即作出原裁决公安机关的名称、地址;申请复议的事实、理由和申请人的复议请求;提出复议申请的日期。
复议请求一般有要求复议机关撤销原裁决和变更原裁决两种情况。在提出复议请求的同时,要提出具体的请求理由,主要有两方面:认定事实方面的理由,如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不清楚或根本不存在或证据不力、不充分、不真实;适用法律方面的理由如定性不准确,处罚不当或者违反法定的查处程序等。
c、治安行政复议的受理
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和进行复核审理。主要以法定的复议申请条件为依据,审查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复议的范围、复议机关的管辖、复议请求及理由、提出申请的日期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在5日内作出处理。
复议机关经过审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申请人提出的复议申请同时具备所有的法定条件,复议申请自复议机关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不符合复议申请的法定条件之一的,应在5日内书面裁定不予受理并告诉其理由;复议申请书的内容尤其是法律规定应当载明的内容缺项,复议机关在5日内把复议申请书发还申请人限期补正,逾期不补正视为未申请,不予受理;对于复议申请符合要求,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4)治安行政复议的审理 a、审理范围
受理治安行政复议案件后,应立即进入复核审查阶段,既不受复议请求范围的限制,也不受原裁决的限制对案件进行全面复查。主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审查治安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审查治安案件裁决的法律依据;审查裁决机关的权限;审查治安案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b、审理方式和期限
从实践看,治安行政复议的审理方式有书面审理和调查审理两种,原则上以书面审理为主。遇有申请人对案件主要事实有异议;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申请人或者第三人提出新的证据,可能否定被申请人认定的案件主要事实的;其他需要调查取证的情形;复议机关可以向公民调查取证。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涉外的治安案件、等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提交复议机关集体讨论。一般情况下,治安行政复议的期限为60天,遇有需要重新鉴定或进一步调查事实等法定情况,行政复议中止,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复议中止决定书》,送达申请人、第三人和被申请人。行政复议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行政复议。
(5)治安行政复议决定
治安行政复议决定是复议机关通过审理依法对复议案件作出的权威性判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复议决定的类型主要有:
a、原裁决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罚适当,并符合法定程序和期限的,决定维持原裁决;
b、原裁决机关不作为行为如不予立案受理非法的,可决定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职责义务;
c、原裁决认定的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处罚明显失当的,可以决定变更原裁决; d、原裁决认定的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的,在查清事实或补充证据后,决定维持、变更或撤消原裁决;
e、撤消原裁决的,可决定退回原裁决机关重新调查裁决,但是不得以被裁决人申请复议而加重处罚。
2、治安行政诉讼程序
治安案件经过行政复议之后,如果被裁决人或被侵害人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治安行政诉讼。治安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治安管理活动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该行政争议的活动。治安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1)提起诉讼
提起治安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被裁决人或被侵害人,起诉必须针对公安机关的复议决定,并具有明确的被告。复议决定维持原裁决的,作出原裁决的公安机关是被告;复议决定改变原裁决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2)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治安行政诉讼案件由作出原裁决的公安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上级公安机关的复议决定改变原裁决的,既可由作出原裁决的公安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接到起诉书后进行审查,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在5日内将起诉书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裁决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3)审理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依法对治安行政诉讼进行审查、判决,只对公安机关的裁决是否符合事实以及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审理过程行使法律监督权。(4)判决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后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根据不同情况人民法院作出三种判决:认为公安机关的裁决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适当,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认为公安机关的裁决主要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裁决;认为公安机关的裁决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对于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原被告双方如果均无异议,则在法定上诉期满后应立即予以执行。如果一方或双方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依照法定程序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分别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我国对行政诉讼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上一级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课目二 派出所警务规范
一、公安派出所的性质
公安派出所是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是服务群众的窗口,直接反映公安机关的形象;是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源头。
二、公安派出所的职责
(一)、收集、掌握、报告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情报信息;
(二)、管理辖区内的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境外在本辖区居住人员);
(三)、依法管理辖区内的特种行业、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
(四)、配合有关部门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治安灾害事故;
(五)、依法监督、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组织、指导单位保卫组织和群众开展安全防范;
(六)、通过日常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查破刑事案件,保护犯罪现场,并协助侦查部门侦破案件;
(七)、依法查处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
(八)、协助上级公安机关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
(九)、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为群众提供服务。
三、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目标
公安派出所的基本要求:达到***同志提出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
公安派出所建设的总目标:“一个更加六个明显”,即“执法为民的思想更加牢固,管理防范工作明显加强,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民警素质明显提高,警民关系明显改善,所容所貌明显改观,警务保障明显进步。”
派出所工作的总目标:即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四、河南省公安派出所内部管理十条规定:
(一)、派出所必须在大门前醒目地点、位置设置指示灯箱和警示红灯,公示电话号码。
(二)、派出所值班室必须设在大门口并设置门铃,24小时有正式民警值班,8时至22时必须坐岗,严禁脱岗、漏岗,严禁由非正式民警替班。
(三)、必须实行寝办分离,值班室、民警住室统一使用白床单、白枕套、绿军被。绿军被要叠成四方块,室内物品摆放要整齐。
(四)、派出所所有办公用房的墙壁一律为白色,除悬挂、张贴必要的公示栏、制度和标语外,不得随意悬挂、张贴其他图画、报纸等,派出所警务公开栏公开的内容,必须符合最新规定;严禁将涉密的内容公示上墙。
(五)、户籍室必须设置符合要求的敞开式低柜台,按规定公示有关内容,提供笔墨纸张、休息椅、老花镜、身高仪等便民服务设施。上班时间必须保持正常办公。
(六)、讯问室必须配备安装有束缚犯罪嫌疑人的栏杆和带有锁具的铁制椅子,并固定于地面。
(七)、民警接报警求助电话时,必须说:“您好,×派出所,请讲。”值班民警、户籍室民警等在所内工作的民警必须着装整齐,警容严整,佩戴胸卡上岗。接待群众说话要和气。
(八)、上级领导来派出所检查工作时,民警必须敬礼,姿势要规范。
(九)、要切实加强对政府出资的专职巡防队伍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严禁派出所出资、筹资雇用治安员、巡逻队员。严禁非正式民警参与执法办案活动。
(十)、派出所带班领导负责所内当天的内务管理,保持院内、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民警住室、餐厅、厨房、洗漱间等全天整洁卫生。
第三篇:案件办理工作规范1
案件办理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案件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程序合法,处罚得当,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按照卫生部《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制作文书,语言要规范、严谨、完整、科学,文理结构要有逻辑性。
第三条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分级管理和合议、回避制度。
第四条 卫生监督员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两人以上,着装规范,举止得体,语言文明,亮证执法,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卫生监督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五条 对于下列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做好记录:
(一)在日常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现的;
(二)卫生监测机构报告的;
(三)社会举报的;
(四)上级卫生监督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受理的案件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
第六条 根据案件的来源、案情、社会危害、社会影响等,将案件分为一般案件、督办案件和重大案件。
第七条 在日常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现或卫生监测机构报告的案件,社会危害、社会影响不大,归为一般案件;社会举报的案件,列入督办案件。
督办案件由稽查科负责对案件调查处理进行监督,承办科室(以下称部门)及时向稽查科通报案件进展,并将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报知稽查科。
第八条 下列案件,列为重大案件:
(一)拟处以责令停产停业;
(二)拟处以吊销许可证;
(三)拟处以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的罚款);
(四)影响较大的案件或涉外案件;
(五)需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案件;
(六)其他重大、疑难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案件。
第九条 所成立专案组调查处理重大案件,专案组由所领导、业务管理科室和承办部门等人员组成,由分管所长牵头负责查办。
第十条 案件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员应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效率,立案后一般应在25个工作日调查取证完毕。如遇到案情复杂、重大或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调查期限的,应及时报告分管所长批准。
第十一条 对已有证据证明的违法行为,应当在发现违法行为或调查违法事实时,书面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 案件经调查终结,承办人员应根据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提出处理建议,由合议小组进行合议。
第十三条 案件实行分级合议制度。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应当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建议罚没款金额在5000元及以下的,由所合议小组进行合议;罚没款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由所合议小组和卫生局分管领导进行合议;第八条所列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报由卫生局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四条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陈述申辩权利。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卫生许可证、处以20000元以上等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有关内容组织。
第十五条 案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罚没款金额5000元及以下的,由分管所长审批;罚没款金额5000元以上的案件,需报卫生局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 案件承办部门应加强案件查处质量的内部管理,对案件的办理程序、证据、适用法律及文书质量严格把关。
业务管理科室对部门承办的行政处罚案件各环节行政处罚文书进行审核,未经审核通过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稽查科对案件办理及文书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七条 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承办人须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7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报稽查科,由稽查科报市卫生局相关法制科室备案。
第十八条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承办人员应当对处罚执行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及回访,督促被处罚单位执行处罚并认真实施整改。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结案后,及时做好处罚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十条 案件承办人员应当遵守办案纪律,对案件调查处理有关事项进行保密。对办案过程中存在违纪行为的承办人员,依据《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篇:农业行政执法案件
农业行政执法案件
卷宗
卷 宗 目 录
询 问 笔 录(现场)
询问地点:
询问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询问机关:询 问 人:记录人
被询问人:姓 名性 别年 龄民 族文化程度职 业工作单位
住址
问:
答:
(本页不够可续页,第页,共页)
被询问人签字或印章:
续 页 用 纸
(本页不够可续页,第页,共页)
被询问人签字或印章:
第五篇: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试卷启用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培训考核试题
科站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题,共计40分)
1、向被处罚人告知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只存在一般处罚程序中,简易程序不必告知这项权利。( × )
2、卫生执法人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后被检查人认为内容真实无误应当在笔录上注明“以上笔录如实”并签名。如果被检查人是文盲,卫生监督人员可以代签名。( ×)
3、对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4、对扣押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或技术鉴定的,扣押的期间包括检测检验或技术鉴定的期间。(×)
5、对违法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只要及时交纳了罚款,可以对违法行为不限期改正。( × )
6、制作《现场笔录》的关键性在于把握好客观性和准确性。(√)
7、鉴于行政机关的职权分工,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可以重复查封。(×)
8、《物品清单》可以附于《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用于登记没收的物品(√)
9、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 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或者口头告知当事人。(×)
10、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既是一种取证手段,也是一种强制措施,对登记保存的物品,行 政机关负有保管责任,如有损毁应予赔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题,共计36分)
1、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依法要求(B)A.补偿 B.赔偿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
2、关于听证笔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听证会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笔录交听证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B、听证笔录不要求当事人在听证笔录上逐页签名
C、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加人拒绝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的听证记录员应当在听证笔录中说明情况 D、听证笔录应当附卷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依据。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D)。A、责令停产停业 B、撤销许可证 C、废止农业承包合同 D、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4、下列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遵守程序规定的是(B)A.甲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后以书面方式补充告知 B.丁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签名,执法人员 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C.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制作现场笔录
D.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5、卫生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或者防止危害后果扩大,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采取执法行为,并需要公众知晓或者配合时应当使用的文书是(C)A.查封扣押决定书 B.取缔决定书 C.公告
6、实施行政控制后,对确定未被污染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采取何种处理方式?(A)A.解除控制 B.销毁 C.拍卖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8分,共3题,共计24分)
1、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案件来源”包括如下哪几类(ABCDE)A.卫生监督发现的 B.卫生机构检测报告的 C.社会举报的 D.上级交办、下级报请的 E.有关部门移送的
2、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有(ABCD)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B.违法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证据 C.行政处罚的履行期限和方式 D.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3、按照《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规定》和《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的要求,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出现下列哪些情形将不予复检(ABCDEF)A.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B.留样超过保质期的 C.留样在正常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 D.已进行过复检的 E.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F.样品的生产单位或进口代理商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但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的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培训试题
科站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题,共计40分)
1、向被处罚人告知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只存在一般处罚程序中,简易程序不必告知这项权利。(
)
2、卫生执法人员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后被检查人认为内容真实无误应当在笔录上注明“以上笔录如实”并签名。如果被检查人是文盲,卫生监督人员可以代签名。()
3、对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4、对扣押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或技术鉴定的,扣押的期间包括检测检验或技术鉴定的期间。()
5、对违法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只要及时交纳了罚款,可以对违法行为不限期改正。( )
6、制作《现场笔录》的关键性在于把握好客观性和准确性。()
7、鉴于行政机关的职权分工,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可以重复查封。()
8、《物品清单》可以附于《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用于登记没收的物品()
9、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 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或者口头告知当事人。()
10、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既是一种取证手段,也是一种强制措施,对登记保存的物品,行政机关负有保管责任,如有损毁应予赔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题,共计36分)
1、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依法要求()A.补偿 B.赔偿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
2、关于听证笔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听证会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笔录交听证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B、听证笔录不要求当事人在听证笔录上逐页签名
C、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加人拒绝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的听证记录员应当在听证笔录中说明情况 D、听证笔录应当附卷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依据。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A、责令停产停业 B、撤销许可证 C、废止农业承包合同 D、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4、下列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遵守程序规定的是()A.甲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后以书面方式补充告知 B.丁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签名,执法人员 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C.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制作现场笔录
D.乙机关执法队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5、卫生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或者防止危害后果扩大,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采取执法行为,并需要公众知晓或者配合时应当使用的文书是()A.查封扣押决定书 B.取缔决定书 C.公告
6、实施行政控制后,对确定未被污染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采取何种处理方式?()A.解除控制 B.销毁 C.拍卖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8分,共3题,共计24分)
1、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案件来源”包括如下哪几类()A.卫生监督发现的 B.卫生机构检测报告的 C.社会举报的 D.上级交办、下级报请的 E.有关部门移送的
2、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有()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B.违法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证据 C.行政处罚的履行期限和方式 D.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3、按照《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规定》和《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的要求,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出现下列哪些情形将不予复检()A.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B.留样超过保质期的 C.留样在正常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 D.已进行过复检的 E.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F.样品的生产单位或进口代理商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但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