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

时间:2019-05-13 16: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

第一篇: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

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

(2015-11-03 23:18:54)转载▼

2015-11-03 应松年 中国审判杂志 应松年

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副组长。1995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担任法学教研部主任。2009年至今,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先后组织或参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并参与众多法律、法规草案的咨询论证。本次《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修改内容之广、修改幅度之大,完全不亚于一次立法。特别是,本次修法实现了为数不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的最新实践成果。新《行政诉讼法》既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法治政府的内涵。笔者拟结合《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谈一谈在新形势下行政机关如何依照《行政诉讼法》的最新规定行使职权。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本文也是在探讨今后一段时间行政法学研究的内容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

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法律优位和法律保留原则中最核心的内容。合法行政的主要意涵在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同时,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合法行政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域。正因为如此,新旧《行政诉讼法》都强调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合法行政,不仅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也要求符合法律的意旨。人民法院对于不合法的行政行为,可以作出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否定性判决。

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不仅要依法,而且要合理。合理是指一般理性人认为的合理。司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的合理性问题一般不管,但是对于明显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应当实施监督。新法第七十条和第七十七条规定,对于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既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遵循法律的意旨和符合一般理性人认知,合法合理合情。哪些属于明显不当,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判断,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论证的问题。

契约行政 行政合同是一种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达成行政目标的活动,是现代国家行使行政权能的重要方式。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都在行政程序法中规定,美国则称为政府合同。我国国务院相关文件及地方政府的文件中都对行政合同作了明确规定。从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的单方意思表示的行为,转变为与相对方协商、讨论,达成双方意思表示的契约、合同行为,是现代国家在行使职权方面向民主、平等转变的重大进步。有利于更充分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但在我国,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认可了行政合同,并且作了大量的判例,但是行政合同的地位在《行政诉讼法》中一直没有真正确立。《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协议的,属于行政诉讼范围。由于公法私

《行政诉讼法》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艺术性地通过“行政协议”的术语,认可了行政合同制度。行政合同纠纷应当通过行政诉讼而非民事诉讼方式解决,既有利于保障行政合同中相对人一方的合同利益,也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实现公共目标。人民法院对行政合同不仅要进行合法性审查,也要进行合约性审查,这是行政审判和行政法学研究的新领域,预计将产生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合意行政 合意行政是指在行政程序或者诉讼程序中,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行政目标。合意行政体现了行政民主,体现了双方自愿,是现代行政法的精髓理念。在行政程序中,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合同、行政允诺、行政奖励等方式,与相对人之间达成合意,也可以在依法行政裁决等居间裁决中,以仲裁者的身份,促成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在特定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在法院主持下与相对人之间达成谅解,进而解决行政纠纷。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在行政赔偿、补偿和自由裁量权案件中,法院可以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并且明确了在涉及对民事争议所作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对于这些体现出合意、民主、参与的制度,过去有一些研究,但还不够深入,合意行政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给付行政 给付行政是秩序行政的对称,一般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特定的物和行为等权益的制度。给付行政是近代福利国家背景下行政法学的关键概念。过去《行政诉讼法》对于给付行政有一些规定,但存在范围狭窄和不够明确具体的缺陷。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行政给付的若干领域,并在第七十二条和第七十三条规定相应的判决方式。《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给付的规定,有助于准确把握行政给付的外延和内涵,同时对中国行政诉讼类型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司法解释已经明确列举规定了包括给付诉讼在内的行政诉讼类型,这种列举式的规定,既回归了大陆法系国家的传统,也有利于法院根据不同的诉讼类型采取不同的审理方式、适用不同的证据规则和不同的裁判方式。同时,司法解释也明确行政给付不仅包括给付金钱、物,也包括给付行为。行政给付中的给付与民事法律规范中的“给付”含义也完全对接起来。当然,行政给付与给付诉讼的关系问题,大陆法系国家也存在一些较大的争议,这个问题可以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责任行政 行政机关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行政职能,必须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一方面要具有相应的执法手段,同时对于违反法律、不当行使职权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责任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另一面,要求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新《行政诉讼法》加大了对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基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特殊方式,新《行政诉讼法》突破当事人和代理人的传统概念,要求作为被告—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出庭应诉;基于中国行政复议体制的内部救济特征,为了解决行政复议机关不作为、一味维持的问题,设立了经过复议的案件,一律要作被告的制度;为了防止行政机关的干预,新《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列为《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加以强调;为了禁止行政机关藐视法庭,对于行政机关拒不出庭、无故中途退庭、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等。这些规定,一方面加大了对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责任行政的内涵。

规范行政 行政机关不仅要在作出行政行为时遵循法律规定,而且在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时也要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要求对于行政机关的重大行政决策要实行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的事先合法性审查,与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的事后合法性审查,构成了规范行政的两个方面。新《行政诉讼法》总结司法实践的成熟经验,借鉴《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第五十三条明确,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这一规定回应了学术界的呼吁,在事实上确立了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新《行政诉讼法》虽然没有确立规范审查之诉,而且法院对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也只能是“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也就是不能对规范性文件本身作出处理,是一个遗憾。但是,从长远来看,新《行政诉讼法》毕竟建立了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将来,在总结司法实践和域外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还可以再迈出更大的步子。

效力行政 效力行政又称为“底线行政”,也就是说,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须满足效力要件,满足最基础的合法要件。过去行政法学上对于合法要件和效力要件争论较大。新法明确了无效属于“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是从法律层面的一次厘清。新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行政机关如果作出行政行为存在无效情形,意味着自始无效、绝对无效、当然无效,在效力上等于没有存在过,且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这是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彻底否定。当然,对于生效条件、无效行政行为的具体情形,学术界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裁量行政 美国学者科奇曾经指出,行政法的精髓在于裁量,行政法被裁量的术语垄断着。行政裁量是行政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前一直是行政法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行政裁量的核心在于行政机关可以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行为选择。新《行政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自由裁量权”的概念。新法第六十条规定,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自由裁量权概念的提出,并非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行使职权的权力,而是认可其在一定范围内的处分权。行政裁量分为羁束裁量和自由裁量。对于羁束裁量,《行政诉讼法》虽然没有直接规定,但是在司法解释中体现了羁束裁量的观念。例如新法第七十二条和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或者履行给付义务。《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则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一次判决到位,尚需被告调查或者裁量的,应当判决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重新作出处理。该项规定体现的也是羁束裁量和自由裁量的关系。对于自由裁量问题,法律并未赋予行政机关一般的裁量权,行政机关如何裁量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

程序行政 程序正当是法治政府的重要意涵。依法行政不仅要求实体合法,也要求在程序上合法,以保证行政程序的公正与民主。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程序正当几乎成为行政法学的首要概念。一般认为,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对于涉及相对人权益的,应当听取当事人意见;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有时限要求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新《行政诉讼法》对程序行政的要求也随处可见。新法不仅将违反法定程序作为可以撤销、重作的主要的“违法”情形,而且强调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时效性”,对于在特定期限内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法院可以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中国长期以来缺乏一部统一的程序法典,虽然《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单行法律作了一些规定,但是不够完整全面。从域外的经验来看,行政程序法不仅规定行政行为作出的重要程序,以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而且还要规定行政行为的效力要件、合法要件等实体内容,是《行政诉讼法》的重要补充。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程序法典。

信赖行政 信赖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应当贯彻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上的王冠条款,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诚实守信。非经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因特殊事由需要撤回变更,因而给相对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新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被告变更解除行政协议合法但未依法给予补偿的,人民法院判决给予补偿。司法解释进一步作了解释,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事由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补偿。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信赖保护原则。新法中的相关规定不仅有利于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行政机关的公信力。

可以说,新《行政诉讼法》关于法治政府的要求比较全面,基本上反映了三十年来中国行政法学界对法治政府的研究和探索成果。当然,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法治政府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并且衍生出更加广泛、更加具有科学意涵的、更具中国特色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本期小编:袁定波 孙敏

第二篇: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笔记(xiexiebang推荐)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1、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一)行政的特征:①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行政的主体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②行政具有公益性。行政管理的事务乃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之事,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

③行政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行政活动与国家职能和政策的整体相关联,必须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行政可应时势的需要主动出击,以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及其实现。④行政具有过程性。行政不仅是一种实体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程序的过程,它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

⑤行政具有法定性(合法性)与(自由)裁量性。法定性,要求行政活动的主体、行为及其过程等都必须要有法律(或授权法)的依据。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⑥行政应受到监督。行政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

(二)行政的种类

(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国库行政)

①公权力行政又可称为“高权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统治权而从事的行政活动。②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利用私法规定的方式来完成国家任务的行为。私经济行政分为行政辅助行为、行政营利行为和行政私法行为。(2)秩序行政、给付行政与计划行政

①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给付行政又可称为福利行政或服务行政,它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为公众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③计划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将各项手段及资源作合理运用的行政活动。计划依其内容可分为规制性、给付性与开发性三种类型。(3)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

①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

②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

2、行政法:简单地说就是有关行政(以及与行政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言之,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主体、职权、行为及程序、违法及责任和救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①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这是行政法在性质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所在。②行政法的内容主要涉及行政权的行使及其后果方面。③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行政法的性质

行政法性质是国内公法,这一性质也体现了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是公法而非私法。行政法是公认的典型的公法形态。行政法所规范的内容是国家公共管理问题,它所调整的对象是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政活动往往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2)是国内法而非国际法。行政法基于一国国家主权而制定,效力及于本国领域,因此在性质上属于国内法而非国际法。

(二)行政法的特点

(1)行政法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法。这是行政法在规范内容与应用上的特点。(2)行政法既是控制法又是保障法。这是行政法在观念和功能上的特点。

(3)行政法是具有多元性的法。行政法的多元性具体表现为:形式多元,内容广泛、易变,效力多元。

(4)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综合。行政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

(三)行政法效力等级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③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④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包括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四)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①作为行政法主体的组织首先指国家行政机关,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也包括作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其他国家机关、可与行政机关一道作为行政主体的社会公权力组织,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

②作为行政法主体的个人包括在行政机关和其他公权力组织中行使职权的国家公务员、其他行使国家公权力和社会公权力的人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①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②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③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行政活动而形成的,只有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同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一方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是不能相互转化或者互换位置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作为行政主体,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构成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除了一般年龄和精神上的要求外,还有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所要求的特别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不对等性具体表现为: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二)分类

(1)权力关系与非权力关系

①权力行政: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凭借权力手段而施行行政活动。②非权力行政: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使用非权力手段而施行行政活动。(2)对内行政法律关系与对外行政法律关系

①对内行政法律关系:只发生在行政组织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系统内部,是指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内而在该系统内发生的各种行政法律关系。

②对外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外而在行政主体与行政受体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

(3)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①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受到行政实体法规范的调整而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②行政程序法律关系:受到行政程序法规范调整而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程序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4)原生行政法律关系与派生行政法律关系

①原生行政法律关系:因行政活动而直接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如行政处罚关系、行政许可关系。

②派生行政法律关系:因行政权活动而引发的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是行政复议关系和行政诉讼关系。

(5)单一行政法律关系和多重行政法律关系

①单一行政法律关系:关系主体双方各自都只有一个当事人、权利义务只有一对、客体单一。②多重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各个构成要素特别是主体和内容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主体多重、内容多重、主体与内容多重交叉。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及其人员),行政受体或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内容:权利义务(3)客体:对象或标的

4、公务员法律关系:是一般公民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成为公务员,基于其所担任的行政职务而与国家之间构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内容包括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公务员作为行政主体的代表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两个方面。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1)基本内涵是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同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合法行政

(1)合法行政原则就是要求行政权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而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和冲突。

(2)法律优位:正式的法律渊源要优于从属的法律渊源,也就是法律比所有的从属立法的效力都高。行政必须服从法律。

(3)法律保留:只有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某种行政行为。①侵害保留说②全部保留说③重要事项说

我国采用侵害保留说和重要事项说,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3、合理行政

(1)合理行政应该是从实质合法角度的把握,侧重关注行政裁量决定的结果是否公平、公平,行政裁量的过程是否合法。(2)公平、公正原则

(3)平等对待原则:相同案件相同处理,不同案件不同处理。本质上的要件,事实和法律要求是相同。

(4)正当裁量原则:从裁量过程中,主要考察在行政裁量决定过程中有没有追求不适当的目的,或者有没有考虑不相关因素挥着没有考虑相关因素。

(5)比例原则:行政手段和行政目的之间进行衡量,来保证行政行为是否合乎比例的、是恰当的。

4、程序正当

(1)行政公开:核心是资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2)听取意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3)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4)回避

5、诚实守信:《行政许可法》第8条之规定开创合法预期和政府信赖保护之先河。

6、高效便民、权责统一

(1)高效:行政效率高,行政反应快;行政成本低,效益高。便民: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行政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宪法规定的人权的实现。

(2)权责统一:职务保障和责任政府的综合体现,是保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监督其合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有机统一。

第四章 行政组织法的一般原理

1、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依法设置的,承担行政事务并能独立进行管理的基本组织体。

2、行政机关与相关概念的比较(1)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

行政机关是一个静态的组织形态,行政组织则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行政组织是行政机关的组合体,是一个由行政机关组成的系统,行政机关是行政组织中最小的基础单位。行政组织担当的行政事务具有整体性,享有的行政权也是全方位的,而行政机关担当的行政事务具有部分性,享有的行政权通常仅为某一方面。(2)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通常是指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行政机关是能独立对外管理的基础单位,而行政机构作为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只是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存在,只能代表所在的行政机关对外管理,不能独立行使职权。(3)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公务员是行政机关内部承担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由公务员组成,是公务员的集合体,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机关。

3、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能够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的组织。

①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②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③行政主体有权代表国家独立行使行政权力。④行政主体能够独立参加行政诉讼。(1)相关概念比较

①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以及对行政活动的监督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部分。

②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学概念与行政管理学概念。不同角度来概括行政权的承担者,行政主体强调的是哪些组织具有对外管理的地位,行政组织则是一个系统概念,突出行政机关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③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法学概念与法律概念,包含关系。(2)行政主体的范围和种类

实践中,行政主体的范围十分广泛,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授权的办事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的派出机关和机构;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

种类: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地域性行政主体与公务性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的资格及确认

①资格要求包括组织要件(行政机关的设立有法律依据;成立经有权机关批准,正式对外公告;有法定编制和人员;有独立的经费预算;具备必要的办公条件),法律要件(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②确认的意义:有助于明确一个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助于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有助于确认行政诉讼的被告。

4、行政组织法:规范和调整行政组织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功能:为公共行政的组织提供法律支撑;保障行政组织的民主、理性和公正;合理设定行政权;规范行政组织的设置;控制行政组织的规模。

(2)地位:是行政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行政运作法的基础,推动行政救济法的完善。(3)基本原则

①依法组织原则:核心是国家对行政的组织或行政组织权的行使、行政组织的形成,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基础:人民主权的要求;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保障公民权益的需要;形成责任政府的需要。具体要求:重要的行政组织问题要由宪法和法律加以规范;行政组织法必须公开、明确、稳定;行政组织法必须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违反行政组织法要求承担法律责任。

②行政分权原则:采用分散的方式组织行政,行政权分别由不同组织体或不同行政机关承担。两类:不同主体间的分权;同一主体间的分权。理由:使政府更好地接近人民;防止权力集中带来的专制;减少集中管理的风险和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率;满足特定公务管理的需要。方式:联邦制;地方自治;公务自治;权力下放;设置特殊机构。意义:有利于传统观念的改变,有利于行政分权制度的发展,推动民主和法治的发展。

③组织效率原则:对行政的组织要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理由:实现行政目标的需要;有效利用管理资源的需要;行政效益原则的要求;保护公民权益的需要。具体要求:行政组织精简化;行政组织系统化;行政组织合理化。

5、地方制度存在的问题:地方分权不发达;民主程度不高;行政官员唯上不唯民;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央对地方缺乏有效控制;地方制度不为法律规控。

地方制度的发展构想——法律分权制

形式上:通过法律来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确地方的法律地位、事权和权限范围。内容上:一方面要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保障机制上:确立法院作为最后的保障机关,还可设置其他程序,以保障中央和地方都在自己的全县范围内活动。

第七章 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对相对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特征: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及得到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组织体(包括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必须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法律影响的行为。(2)分类

①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②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③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④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⑤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 ⑥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以申请行政行为 ⑦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3)效力

①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瑕疵情形,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组织和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②确定力:是指已生效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要任意改变(撤销、变更、注销、吊销)的法律效力。形式确定力,不可争力,是对行政相对人而言。实质确定力,不可变更力,是对行政主体而言。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确定力。

③执行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4)构成要件效力:一个生效的行政行为,对作出该行政行为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以及法院所同样具有的拘束效力。

2、生效规则

(1)即时生效: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行政相对人立即生效。(2)告知生效:行政行为须告知相对人后方能生效。

(3)受领生效:行政行为须经相对人受领后才能生效。相对人同不同意受领并不影响行政行为的生效

(4)附条件生效:当行政行为的作出附有条件时,该条件达到之时即为该行政行为的生效之时。

3、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1)无效行政行为:是指那些形式上已经存在,但因具有重大、明显的瑕疵或者具备法定无效情形,无须有权机关确认并宣告、自始、当然、确定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无须有权机关确认或宣告无效,任何人均可忽视其存在。作出该无效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得随时宣告或确认该行为无效,权利人随时可以请求有权机关宣告或确认该行政行为无效。一般来说,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无效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原状。

(2)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行政行为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机关作出撤销决定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3)行政行为的废止:又称行政行为的撤回,是指有权机关根据事后发生的情形,面向未来解除原本合法的行政行为的效力,从而使那些没有继续存在必要或已不符合现状的行政行为失去效力。一个合法授益行政行为只有在下列特定条件下才可予以废止: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原行政行为具有废止保留的附款;原行政行为具有负担附款,而相对人未履行负担或未于规定期限内履行负担;如不废止则对公益产生危害;原行政行为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第八章

行政立法与行政规范性文件

1、行政立法:享有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权力的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1)性质: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行为;性质是行政管理活动;目的是履行执行机关的工作职能;与其他行政行为是一种属种关系。

(2)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①主体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是享有行政立法权的特定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所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②对象不同,行政立法的对象是普遍的,针对不特定人和事,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个别,针对特定的人和事。③效力不同,行政立法通常反复、多次适用,具体行政行为是一次性的。④适用程序不同。行政立法的程序正式、严格,具体行政行为相对简单、灵活。

(3)与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别:①行政主体范围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是几乎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②行为性质不同。行政立法不仅具有行政性质,还具有立法性质,所制定的法规、规章属于法的范畴,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只具有行政行为,所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也不属于法的范畴。③权力来源不同。行政立法活动是依宪法、法律或者有权机关的授权进行的,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则是由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④效力不同。行政立法所指定的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高于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⑤制定程序不同,行政立法必须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和解释等立法程序,而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则没有上述严格、正式的程序。

(4)行政立法具有准立法的性质: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代表公权力以国家名义制定社会规范的行为;行政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行政立法活动程序严格,具有立法的形式特征;行政立法不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属于准立法行为。(5)行政立法的分类

①职权行政立法和授权行政立法 职权立法: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所赋予的行政立法权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授权立法:行政机关根据单行法律、法规或授权决议所授予的立法权而进行的立法。②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中央行政立法:中央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地方行政立法: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规章的活动。③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或实现特定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创制性立法: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和法规的个别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④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法规性立法:国务院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活动。

规章性立法:法定的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规章的活动。

2、行政立法的结构性体系: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共同构成的一个联系紧密、层级分明的系统。

(1)我国的行政立法体系纵向上:中央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规章)和地方立法(省、自、直和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直和较大市的政府制定的规章)。

(2)我国的行政立法体系横向上:权力机关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省、自、直和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行政机关立法(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省、自、直和较大市的政府制定的规章)。

3、行政立法权限:不同的立法主体制定行政法律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和限制,即哪些国家机关享有行政立法权以及在哪些方面、多大范围内享有行政立法权。

(1)特性:行政立法权限的立法先定性;行政立法权限的层级性;授权立法权限范围的有限拓展。

(2)保障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①法律优先原则,行政必须服从法律;②法律保留原则;③根据原则,以上位法为根据;④不抵触原则,不得与上级立法主体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相冲突或相矛盾;⑤不越权原则;⑥适当性原则,行政法律规范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公正、切实可行。(3)行政立法的权限: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和执行性的立法权。①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宪法或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作出规定的事项;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具体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事项,但应当由全国人大或者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除外;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法》第12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②规章的立法权限: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地方规章规定的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另一类是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为避免规章之间互相冲突打架,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行政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但是有严格的限制;《行政许可法》第12条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直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4、行政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

(1)实质上是不同的立法主体的法律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上就是效力等级差别,因而效力等级差别的特点必然是各行政立法机关之间关系的反映。(2)特点:服从性(主要内容、原则、精神上,较低效力等级的行政立法要服从较高效力等级的行政立法);派生性(行政法律规范往往是较高效力等级行政法律规范的具体化或实施细则);可变性(与较高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相抵触或不当,有权的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即可予以撤销或改变)

5、行政立法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协调统一原则。

6、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没有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措施等。

(1)特征:制定主体的广泛性(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效力的多层级性与从属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2)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的区别:①制定主体范围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仅限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主体广泛;②效力高低不同,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高于其他规范性文件,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于规范性文件不能依据,也不能参照适用;③规范的内容不同,行政法规、规章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对相对人设定某些权利和义务,规范性文件无权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定;④规定的程序不同,行政立法要遵循严格、正式的立法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要相对简易得多。

(3)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①行政管理: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个人、组织具有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确定力、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适用力;是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

②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以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论证相应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合法的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时,应同时审查相应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在判决书中,不宜直接饮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条文,但在判决的理由部门可以指出该规范性文件。

(4)行政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主体混乱,随意性大;越权情况严重;制定程序上,缺乏程序规则。(5)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①内部监督;上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复议机关在审查复议案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法相抵触,可在职权范围内予以改变或撤销,如果没有职权,可以提请上级行政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处理;下级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后应向上级行政机关备案,接受审查,或发现该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法抵触,依法定权限予以改变或撤销。

②外部监督:是指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司法审查监督是有效方式。

7、行政立法的制约机制

(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的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地方规章的监督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国务院对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监督;省级人民政府对较大市的市人民政府规章的监督;国务院的适用裁决及其他监督;法规、规章的清理。

第九章 行政执法

1、行政执法:行政主体依法采取的具体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1)特征: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行政主体;行政执法的内容是直接影响或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执法的对象是特定的。

(2)地位: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关键;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3)作用:有利于实现行政法治和依法治国;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4)分类

①羁束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只能根据行政法规范的严格规定实施而不能灵活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和裁量性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具有灵活性的行政执法行为)

②依职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根据其职权而无须行政相对人申请就主动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和应申请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才能实施而不主动采取的行政执法行为)

③作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主体在程序上积极有所为的行为,只要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了肯定或者否定的明确意思表示或者实施了一定的动作行为,即可认定作为行政执法行为的形成)和不作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主体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

④授益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者免除义务的行为)和负担行政执法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者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为)

⑤单方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以行政主体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无须征得相对人同意)和双方行政执法行为(双方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才能作出)

⑥要式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具备某种法定的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非要式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不需具备法定的特定形式即可成立)

⑦附款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除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外,行政主体根据实际需要附加生效条件的行政执法行为,因此又称条件行政执法行为)和无附款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不附加任何条件就可直接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5)行政执法的要素

①行政执法的依据: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据以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法律规范。②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行为;④监督

2、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1)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①行政执法依据方面的问题:部分执法领域无法可依,大量需要行政执法的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在一些新兴的产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证券业、房地产业;行政执法的依据之间相互冲突,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宪法审查机制,导致不同的行政执法依据之间的冲突较为普遍,虽然不同的行政执法依据之间的冲突可以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解决,但由于费时、费力而会对行政执法的实施造成困难;部分行政执法的依据不是良法,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某些地方政府和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具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色彩。

②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问题:执法主体之间的职责不清,主要体现为交叉执法与重复处罚,地域之间、部门之间都普遍存在着交叉执法,而交叉执法的后果是重复处罚。在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的执法体制下,行政执法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加之立法不完善,行政执法主体之间职责不清,交叉执法不可避免;行政执法主体的设置较为随意,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依法设定,但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基层政府,动辄成立“执法大队”、“监察大队”之类的执法组织,这些执法组织的成立既无法律、法规的授权也无组织上的依据,既无合法编制也无固定经费;随意委托的情况较为普遍;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③行政执法行为方面的问题:滥用职权,如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很多行政执法主体为了维护本地行政相对人的利益而对外地的相对人给予不公平的待遇,限制外地企业、组织在本地的发展,“自费执法”;程序违法;放弃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④行政执法的监督不力:人大的监督缺乏有效性,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我国宪法和组织法都作了一些原则规定,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且对于监督的内容、方式以及拒绝接受监督的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所产生的的作用不是很大;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作用有限,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只要有层级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两种,但这两种监督制度在目前都作用有限。层级监督的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缺乏经常性,此外行政复议制度也存在一定缺陷,这些都阻止了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主要有审计监督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两种,由于缺乏权威性和制度保障,专门机关的监督对同级机关的监督作用有限,而受制于行政首长责任制,专门机关的监督对较高层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的监督形同虚设;社会监督流于形式;司法监督的力度不够。

(2)对策:建立完备的行政执法依据体系,首先加快立法进程,改变部分行政执法领域“无法可依”的情况,其次完善违宪审查制度;改革现有的行政执法体制:①首先,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在涉及多部门执法的领域设立综合执法组织。②其次,实行政企分开、内部职能分离、罚缴分离等制度。③再次,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执法人员的素质:①首先,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更新机制。②其次,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素质。③再次,通过培训提高现有的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行政执法的保障:①加强行政执法的物质和人员保障。②加强行政执法的权力保障;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全民的法制观念;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①首次,强化人大监督,确立以人大监督为核心的监督体系。②其次,对内部行政监督制度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③最后,加大司法监督的力度。

第十章 行政许可

1、行政许可:是在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情形,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1)行政许可的主体为特定主体;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原则上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决定多样性;行政许可一般为要式行为;行政许可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许可的申请、审查、批准以及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2)性质:“解禁”或“权利恢复”

(3)作用:协调作用;保护作用;调控作用;促进文化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4)我国《行政许可法》设定行政许可的6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依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人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依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测验、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行政许可主体:实施行政许可机关或组织,是指基于相对人的申请,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准许或者认可相对人所申请的活动或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种类

①行政机关(必须是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必须有法律明确授权其一定的行政许可权;法律授权的行政许可职权应当小于或者等于其外部行政管理职权及范围),在我国具有行政许可主体资格和法律地位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

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最常见的是行政机构(行政机关内部所属的行政机构以及派出机构),还有一类专业技术组织。

③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机关,这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委托。行政机关内部的委托,被委托主体本身就是行政机关,被委托的主体具备行政主体的地位。

3、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①申请程序:申请行为应向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人有明确的意思表示,申请人应提交所需的有关材料;

②受理程序:包括予以受理,要求当场更正,限期补正,不予受理;

③审查程序:形式审查和实质性审查。实质性审查要审查的内容;申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申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申请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授予申请人许可证是否会损害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利益,申请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实质审查种类:核查(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对有关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实是否符合实际情形);上级机关书面审查;听证核查

④听证程序:适用于行政相对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是否核发许可、变更许可、终于许可等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许可行为。听证的程序:申请,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并在被告知有权要求听证之日起一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组织听证,行政机关在受到申请之日起一定期限内组织;通知有关事项,行政机关应当于听证会之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来;举行听证;决定,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在许可决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⑤决定程序:当场决定程序;上级机关决定程序;限期作出决定程序。

⑥期限:许可作出期限20日,20日不能作出决定可延长10日,并告知延长理由。

4、行政许可的特殊程序(1)招标、拍卖程序

①招标:是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有关特许事项的行政许可的投标,行政机关根据投标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②拍卖:是指行政机关对某些特许事项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出价人,并颁发特许证的行为。(2)认可程序:考试、考核、核准(3)登记程序

5、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是指有权行政机关对依法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解、检查、监督以及纠正的活动。

(1)情形: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进行

(2)特征:主体是享有某项行政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并且已经获得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资格;内容是被许可人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性质是一种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法律行为;目的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3)法律后果

①中止许可;②变更许可的内容;③宣告许可无效;④撤销:行政许可主体颁发许可证之后,因被许可人未遵守许可的内容或未履行法定义务,从事违法行为,从而永久地撤回许可证,不再允许其从事所许可事项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条件:行政许可合法要件缺损;行政许可不适当。我国《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撤销的规定:启动(依申请或依职权);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机关或上级机关);情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越权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的;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的;依法可撤销的);不的撤销的情形: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法律后果:被许可人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可得到赔偿 ⑤注销:是指由于被许可人违反要求不再适宜持有行政许可,或者行政许可被撤销,或行政许可有效期已满或其他特定情形,行政许可自然失去效力,而由决定给予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予以注销。行政许可废止的条件:所依据的法律被修改、废止或撤销,继续实施相应行为与新法相抵触;国内外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许可继续存在会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行政许可已完成原有目标,存在没有意义。法律后果:自废止之日起失效,若是因为法律法规等废除、修改等给行政相对人利益造成损失,行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第十一章

行政给付与行政奖励

1、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或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基于法定职责或服务的要求,在特定相对人处于失业、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及其他法定的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行政规范的规定,对上述相对人无偿提供物质帮助或者其他优待的具体行政行为。

(1)特征:主体是有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象是处于特殊情况下的特定公民或者组织;是一种职责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应作较宽泛的理解,既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也包括其他有关行政规范。

(2)性质:是行政相对人的一项宪法权利;是一种授益性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3)原则:诚实、迅速、公正、有效的原则;依法实施和依需要实施相结合的原则;行政给付与社会帮扶和劳动自助相结合的原则。

(4)内容:物质上的权益(金钱或实物);与物质上的权益相关联的权益(如提供免费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免费或减肥医疗等)

(5)形式:抚恤金、救济金、自然灾害救济金和救济物资(6)程序:申请、审查、批准、实施

(7)完善:加强对行政救助、行政给付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加强行政给付及所有授益性行政行为的程序制度建设。

2、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标,通过赋予物质、精神及其他权益,肯定、引导、激励和支持行政相对人实施一定的符合政府意图行为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1)特征:对象是行政相对人;客体是相对人的受奖行为;是赋予行政相对人额外权益的行政行为;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两个方面。

(2)性质:是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倡导性行政行为;是赋权性行政行为;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既可以是内部具体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外部具体行政行为。(3)功能:价值导向;激励;资源配置

(4)原则: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原则;标准法定、实事求是原则;奖当其行原则;公正平等原则。

(5)形式:通报表扬;记功;发给奖金或奖品;晋级;通令嘉奖;授予荣誉称号(6)程序:启动(相对人申请或申报;群众评选;有关单位或个人推荐);审批;公布;授奖;存档。

3、行政奖励的救济(1)行政奖励纠纷:因行政不作为而引发的;因拒绝奖励而引发的;因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而引发的;因行政奖励程序违法而引发的。

(2)救济:行政奖励是否可诉,关键看行政奖励引发的纠纷是否具有可诉的法定利益,关键是如何认识相对人获奖的“资格”。

第十二章 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法定行政管理秩序但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社会成员予以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1)特征:由特定的行政主体作出;是对特定对象所作的;是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具有制裁性质的。

(2)与其他制裁行为的区别

①与行政处分的区别:主体不同(行政处罚是依法、法规规定的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的构成成员因其违法或者违纪而作出的惩戒性行为);形式不同(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或许可证、行政拘留等种类,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6种);法律救济途径不同(不服行政处罚,可以复议或诉讼,不服行政处分只能适用内部的申诉程序)

②与刑罚的区别;主体不同(行政处罚由国家机关实施,刑罚由国家司法机关实施);范围不同(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构成犯罪的人的制裁,刑罚是对刑事罪犯的制裁);形式不同(行政处罚有7种,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刑,主刑5种,附加刑4种);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刑罚是一种司法行为)

③与行政强制措施的区别:处分权利与限制权利(行政处罚是最终处分,行政强制措施是临时限制);是否以违法为前提,是否具有制裁性(行政处罚必须以行政相对人行为违法为前提,行政强制措施与违法行为没有关系);中间行为与最终行为(行政强制措施是中间行为,行政处罚是最终行为);立法上的表现形式(行政处罚被规定在“法定责任”的章节中,行政强制性措施被规定在“执法检查”的章节中)(3)原则

①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行为依据法定;程序法定

②过罚相当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比例原则的要求。③处罚公开公正原则:处罚规定的公开以及处罚程序的公开

④一事不再罚原则:对符合一个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对相对人一次处罚成立后,任何行政主体不得对相对人再次处罚;一次处罚原则上只能给予一种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作为例外,已经处罚过一次,其他行政主体仍可依照不同法律规定的不同性质的处罚种类甚至同一种类在合理限度内为第二次处罚。⑤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⑥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4)种类

①申诫罚:只有警告一种 ②财产罚:罚款;没收

③能力罚:责令停产停业:行政主体对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强制其停止生产活动或者营业活动的行政处罚形式。特点:是限制违法者行为能力的处罚,并不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者的财产权,而是通过限制其行为能力,间接影响财产权;是对违法者科处不作为义务的处罚,即禁止相对人继续从事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附条件的行政处罚,只是在一定时间内限制或剥夺相对人的生产经营权;是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④人身罚:行政拘留(行政主体对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限制其一定期间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劳动教养(5)程序

①一般程序;调查程序:基本规范:全面、客观、公正调查,必要时行政主体具有检察权。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不得少于两人,出示证件。收集证据的形式:抽样取证,证据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先登记保存。回避原则。

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决定的种类(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形式要件:书面形式

②简易程序:适用要件(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要点(标明身份和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备案)

③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只能适用于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重大的案件 第十三章 行政征收

1、行政征收:行政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或因特定的行政目的,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一定金钱的具体行政行为。

(1)特征:主体针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实施的单方面的行政行为;实质是行政主体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

(2)与公益征收的区别:行政征收是无偿的,公益征收是有偿的;行政征收是相对固定、连续的,公益征收是非固定的;行政征收完全依行政程序进行,公益征收程序比较复杂,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行政程序决定公益征收,确定被征收的财产及范围,由司法程序裁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及确定补偿的金额;行政征收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公益征收的相对人本身并不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

(3)与公众征用的区别:从行为的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行政主体取得了被征收财产的所有权,公众征用中行政主体仅仅是取得了被征用财产的使用权;从行为的标的看,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为货币征收,公共征收的对象包括土地及相对人的其他私有财产,但并不包括货币;从相对人能否获得补偿来看,行政征收是无偿的,公共征收一般是有偿的。(4)与行政征购的区别:行为性质不同,行政征收是单方行政行为,行政征购是行政合同行为;权利义务关系不同,行政征收关系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行政征购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对等的。

(5)与没收的区别;根据不同,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负有缴纳义务为前提,没收是以相对人违反行政法的有关规定为条件;法律性质不同,行政征收是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没收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依据法律程序不同,行政征收是征收程序,没收依据的是行政处罚程序;连续性不同,行政征收只要有据以征收的事实依据存在,其行为就具有连续性,没收,只能予以一次性没收处罚。

(6)与收归国有的区别:国有化指向的是某一或某类企业或土地及其附属物的全部财产的所有权,行政征收仅是相对人的部分财产;国有化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行政征收一般有统一的程序性规定,国有化往往没有一个统一使用的程序。

2、行政征收的内容及分类

(1)税收征收,又称行政征税,是指国家税务行政主体行使征收权,依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向纳税义务人收取税款的行政行为。①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②主体: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海关、财政部门、③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④程序:相对人自愿缴纳;强制征收及保障措施(责令限期缴纳、加征滞纳金、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完税凭证

(2)行政收费,是行政主体在国家税收之外向相对人征收的各种费用。

①行政收费中的违法情形:以筹措建设资金或维护共有设施为目的收取的各类建设费、附加费和基金;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收费;以发展教育为目的收取的各类附加费、基金;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目的各类收费;以弥补机关经费的不足或满足特别支出为目的而收取的各类管理费。

②乱收费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反映了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漠视及国家对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脆弱;暴露了我国财政及税费征管制度的混乱和无序;反映出我国行政权特别是征收权的失控、变质及规范、治理收费的立法、措施的缺位。

③对策:应当真正建立公民财产权及其保护的法律制度,以防范政府行政权对财产权利的任意侵犯;完善税收征管及财政制度,确立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制度及以预算为基础的财政支出制度;依法清理行政乱收费,将行政收费的改革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十四章

行政检查

1、行政检查:行政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是对从事某方面活动的相对人实施的察看、了解和掌握其守法情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1)特征:主体是依法享有某方面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对象是行政相对人;内容是行政相对人是否守法和履行行政法义务等情况;目的是实现相对人是否守法和是否履行行政法义务情况的准确了解,督促、疏导和威慑相对人的守法和履行行政法义务;是行政主体单方面实施的了解、督促和疏导行为,通常情况下是依职权进行的。

2、行政检查存在的问题:实施行政检查的条件不明确、程序不清晰,不服行政检查的救济渠道不畅通;行政检查手段单

一、手段缺乏与滥用检查手段的现象同时存在;行政检查搞运动战、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多,有关行政相对人不堪重负;行政检查趋利现象严重。

3、行政检查改革:清理、完善有关行政检查的立法;行政检查要体现有效性;行政监督检查要体现效益性,防止监督检查扰民。

4、行政检查方式:调卷审查;实地检查;登记和统计;送达违法通知书。

第十五章

行政裁决

1、行政裁决:行政主体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特定的民事纠纷居间进行裁断的行为。(1)特征:主体是法律授权的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范围限于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适用的程序属于行政程序;裁决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2)与司法裁判的区别:主体不同,行政裁决主体是行政机关,司法裁判主体是法院;行使的权力在性质上不同:行政裁决行使的是行政权力,司法裁判行使的是司法权力;适用的范围不同,行政裁决的范围仅限于那些与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司法裁判适用所有的民事纠纷;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裁决适用的是行政程序,较为简单灵活,司法裁判适用的是司法程序;效力不同,行政裁决通常不是最终裁决,司法裁判是最终的裁判。

(3)与行政复议的区别:性质不同,行政裁决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行政复议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纠纷;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裁决适用的程序是分散的,行政复议适用的是统一的。

(4)主体:对行政相对人违法享有制裁权或相对人之间有碍行政管理秩序的纠纷拥有裁断权的行政机关。

(5)范围:权属民事纠纷(主要限于自然资源领域关于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的纠纷,确权的形式);赔偿民事纠纷(行政违法性行为并且侵权行为已被确认);补偿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补偿纠纷);民间纠纷(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

(6)管辖:一般的纠纷由纠纷发生地或者纠纷所涉及的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主管行政机关管辖,重大的纠纷可以由上一级主管行政机关管辖。(7)程序:立案;调查;审理和听证;裁决。

2、存在的问题:各个单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裁决的规定很不统一;缺少承担行政裁决职能的专门机构;行政裁决的管辖不明确,程序不健全;行政裁决的效力不明确,救济渠道不清晰。

3、原则:裁决有据原则;公平合理原则;司法终裁原则。

4、行政裁决的救济

(1)法律效果:确定纠纷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纠纷当事人基于生效行政裁决所取得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即为法定的权利义务,任何人不得再提出异议);约束行政裁决主体的法律效果(行政裁决一经作出,对裁决主体也有一定的约束力,没有法定事由,同一裁决主体不得对原纠纷再行裁决)。

(2)救济:大部分行政裁决都不适用行政复议救济(对自然资源的权属民事纠纷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其他行政裁决不能适用);大多数行政裁决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救济;一部分行政裁决不适用行政诉讼救济,只能就原来的民事纠纷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第十六章 行政强制

1、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防止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而实施的强行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为。(1)特征:强制性;主体是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是组合性概念;是侵益性行为。

2、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1)特征:实施的即时性;实施的强制性;临时性和辅助性;非制裁性。(2)分类

①依目的分:预防性行政强制措施、制止性行政强制措施和保障性行政强制措施 ②依权限内容分:限制人身权的行政强制措施和限制财产权的行政强制措施

③依措施方式分: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务的强制措施;扣押财产的强制措施;冻结存款、汇款的强制措施;强行进入住宅的强制措施;法律法规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3、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和程序

(1)实施主体: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行政强制措施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的职权和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且不得利用授权从事经营活动或者有偿服务。

(2)一般程序步骤和要求:除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外,事前需经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到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有当事人在场或邀请见证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救济途径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实施查封、扣押的,制作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两份,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现场笔录和清单由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不在场或者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别程序。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特别程序要求:除遵守一般程序之外,还需遵守下列程序:进入公民住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出示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和地点;在紧急情况下,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六小时内补办手续;还需遵守其他法律规定的程序。

(4)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要求:应在24小时内补办相关手续;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实施的,应在返回机关后2日内补办相关手续。、(5)对实施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别程序要求:对财务进行实施查封、扣押的,应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对重要场所、设施或者数额较大的财务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讨论决定。在具体实施查封、扣押时,除遵守一般程序,还要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期限不得超过30日;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得重复查封;应及时查清事实,在法定期间内作出处理决定;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6)对实施冻结存款、汇款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别程序要求:只能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决定,并且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法律规定以外的行政机关或组织要求冻结存款、汇款的,金融机构应当拒绝。冻结的金额应与违法行为的情节相适应。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日内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不需采取冻结时,应当及时作出解除冻结的决定;除法律另有规定,自冻结之日起30日内,行政机关应当作出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逾期未作出决定的,金融机构应当立即解除冻结。

第十七章 行政合同

1、行政合同: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意。(1)与民事合同的区别:标的不同,行政合同形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民事合同形成的是民事法律关系;性质不同,行政合同是以公共利益为优位考量,通过行政法来调整,以行政救济来解决,民事合同是以意思自治原则为基础,由民法调整,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2)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行政合同是双方关系,具体行政行为是单方行为。

2、分类

(1)对等契约与不对等契约

①对等契约: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缔结的,主要由不具有隶属关系的行政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

②不对等契约:处于隶属关系的行政主体与所属部门或人员或者相对人之间签订的行政合同。(2)混合契约、纯粹契约与假契约

行政合同是游离在行政行为与民事合同之间的一种特殊形态,包含着两个变量:一是合意的程度,二是类似于行政行为的权力因素。

①混合契约:很接近民事合同,基本上按照民法和合同法来处理。②纯粹契约:行政管理上使用的,具有完全法律意义的行政合同。

③假契约:具有协议形式,但又不是完全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目前行政诉讼很少受理。

3、作用: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行政管理形式,虽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相互意义表示一致而成立,但又保留了行政机关必要的行政优先权,它是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形式,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适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从行政机关方面来说,订立行政合同既可以更好地行使行政职能,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顺利、迅速实现,又可以因行政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避免行政主体之间互相推动。②从相对方来说,订立行政合同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又使行政合同争议后,控告有门,解决有据。对双方来说,既可以提高行政效益,又可多创社会财富。

3、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基于行政合同的根本目的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的认识,在层次上可以将以确保特定行政目的优先实现的权利义务配置作为第一层次,而将保证相对一方利益实现的权利义务配置作为第二层次。

(1)具体权利:对合同履行的指导与监督权;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一方的直接强制执行权;作为制裁手段的直接解除合同权;对严重违约构成违法的相对一方处以行政制裁措施的权力;在情势变迁情况下单方变更与解除合同的权利;对行政合同的解释权。

4、行政合同的签订方式:招标、协议。

5、签订程序:协商;听证;书面要式主义;公开、回避、平等竞争原则;说明理由;参与保留;审计、监察等归责机制。

6、法律救济:协商或者由政府出面调处;仲裁;行政复议

第十八章

行政主体的其他行为

1、行政计划:静态上是指未处理行政事务、实施行政事业或制定行政政策而由行政机关确定的行政指导性目标;动态上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综合的提示有关行政目标和制定出规划蓝图以具体明确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出为实现行政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过程。

(1)重要特点:用于实现一定政策的手段和工具;是实现行政目标的一个过程;时间上,具有动态展开的要素;内容具有非完结性和留有一定的余地;单纯的综合性计划或指导性计划,并不一定要有具体的法律依据。(2)特征:综合性、法定性、广泛的裁量性

2、行政指导:实施行政指导需要有正当的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和行为依据非常广泛;行政机关可以主动作出也可应行政相对人的要求作出行政指导行为;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性,不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也不必然产生其他的行为后果;行政指导行为具有适时灵活、方法多样、注重实效、存在风险等特点。(1)特征:非强制性;主动补充性;主体优势性;相对单方性;行为引导性;方法多样性;实质合法性;事实行为性。

(2)作用:补充和替代作用;辅导和促进作用;协调和疏通作用;预防和抑制作用。(3)原则:正当性原则,行政指导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的可接受性。自愿性原则,行政指导应为行政相对人认同和自愿接受。必要性原则,行政主体采取行政指导比实施行政行为可能会产生更好的客观效果的一种主观认识。

3、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但产生事实效果的行为。(1)重要特征:公共行政性;可能致损性;方式多样性;受行政法调整性。

(2)与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指导的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之间是交叉的、复杂的。要件不同;效力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对外具有法律效力,行政事实行为对外则不具有法律效力;裁判方式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使用确认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等,行政事实行为不适用;程序不同,程序违法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理由,一部分行政事实行为没有法定的程序可以遵守;法律拘束度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受到严格的法律拘束,行政事实行为则不是;认识判断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判断其有无法律效力以及具有何种法律效力;行政事实行为主要判断其应否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与行政指导行为的区别: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导向性、引导性,行政事实行为不具有;行政指导既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也不必然产生事实效果,但行政事实行为必然产生事实效果,甚至可能产生某种法律效果。行政指导是一种特殊的行政事实行为。

第十九章 行政程序

1、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1)特征:法定性、多样性、分散性。(2)分类

①主要程序(行政机关若不遵守将可能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实质影响的行政程序)和次要程序(行政机关不遵守不会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实质影响的行政程序)②羁束性程序(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没有菜量余地,必须严格遵守,不得增加或者减少行政行为的步骤、方法、时限,也不得颠倒顺序)和裁量性程序(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法律规地了可裁量的空间,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决定适用何种程序)③内部程序(行政机关对内部事务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程序)与外部程序(行政机关对外部事务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守的程序)④具体行为程序与抽象行为程序

2、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正原则:立法应当赋予行政相对人应有的行政程序权利;行政机关所选择的行政程序必须符合客观情况,具有可行性;符合规律或者常规,具有科学性;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具有合理性;符合社会一般公正心态,具有正当性。

(2)公开原则:依据必须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设立听证制度;行政决定公开

(3)参与原则:获得通知权,陈述权。抗辩权,申请权(听证请求权,回避请求权,卷宗阅览请求权,复议请求权)

(4)效率原则:时效、代理、不停止执行。

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行政回避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权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2)回避缘由:偏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利害关系

(3)回避范围:当事人中有其亲属的,与当事人的代理人有亲属关系的;与本案有关的程序中担任过证人、鉴定人的;与当事人之间有监护关系的;当事人为社团法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其成员之一的;与当事人有公开敌意或者亲密友谊的;其他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能公正处理案件的。

(4)回避程序;自行回避(请求、审查、决定);申请回避(申请、审查、决定)(5)行政听证制度

4、行政信息公开: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或者行政相对人请求,将行政信息向行政相对人或者社会公开展示,并允许查阅、摘抄和复制。(1)公开方式:依职权公开,依申请公开 第二十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超越职权:行政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超越其法定行政职权(权限和权能)的违法行政行为。

2、行政滥用职权

3、行政不作为违法

4、违反法定程序

5、事实问题瑕疵

6、行政适法错误

第二十一章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结构

1、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主体,依照法定的职权、范围和程序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职权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

(1)特征:特定的监督主体(特定的国家机关);特定的监督对象(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特定的监督内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

2、我国权力机关的监督

(1)特征:民主性,权威性,全局性

(2)监督的内容:对行政机关实施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监督;对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和命令的监督;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重要人事任免。

(3)监督的方式和内容: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政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决算;质询和询问;视察和调查;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公民的申诉和控告;审查政府的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和命令;对政府组成人员的罢免。

3、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审判、检察的活动。

(1)特征:主体是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特定行为,适用司法程序。

(2)审判机关的监督:事后监督;消极的、被动的,不告不理;监督权是有限的,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依司法程序进行,由行政诉讼法调整。

(3)检察机关的监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构成犯罪的行为可以实施侦查,提起刑事诉讼。

4、政府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内的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以及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1)特征:广泛性;及时性;隶属性;局限性。

(2)层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检查和督促。①监督层级上,分为中央政府的监督和地方政府的监督 ②监督主体上,分为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行政负责人的监督

③具体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执法检查制度、审查批准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备案检查制度、考核惩戒制度。

④完善:真正落实层级监督的组织力量;确立和完善层级监督的规范和制度

(3)专门监督:是指政府内部设置的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特定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活动。

①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涉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核算的行为。特点: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依法实施的经济监督行为;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或政府授权认可的其他财务机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议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各种经济业务、资金运动。

②行政检察: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视、督察和惩戒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检察的职能部门。基本职责:行政效能监察;清正廉洁监督。监察机关拥有两大权力:检查、调查权;监察建议和处分权。

第二十二章

行政复议制度

1、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定复议机关重新审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1)性质: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为;是行政系统内部对行政进行监督和救济的制度(2)特征:所处理的争议是行政争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具体行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一般不具有终局性。(3)基本原则

①合法原则:主体合法(依法有权进行复议的行政主体);依据和内容合法(依法进行审查);程序合法 ②公正原则

③公开原则:复议过程公开;行政资讯公开 ④及时原则 ⑤便民原则

(4)其他原则:一级复议原则(复议以一次为限);书面审查原则(5)行政复议范围

①可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经营自主权的;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常见的有行政机关乱摊费、乱收费、违法集资、违法征收财物);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办理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或者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的;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认为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其合法权益的。

②下列抽象行政行为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时,行政相对人才能在行政复议时提请审查: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③不可申请复议的事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

2、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1)特征:是国家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复议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复议权,并对其复议行为的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

3、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由申请人选择,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对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该派出机关管辖;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直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直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管辖;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管辖;对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直接主管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管辖;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的,由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4、行政复议参加人

①申请人:是指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②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转移的情况: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③被申请人;是指作出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④第三人:是指因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者复议机关通知,参加到行政复议中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⑤代理人:是指由法律、法规规定或由复议机关指定或者由复议参加人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复议活动的人。

5、行政复议程序及决定

(1)条件:申请人是被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申请期限:一般为15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3)申请受理的一般规则: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分别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符合复议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应当决定受理;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申请条件,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6、复议决定:60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复议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行政机关具有履行某种职责的职责和权力;行政机关没有履行该职责,包括拒不履行和拖延履行);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有关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越权或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合理);赔偿决定;驳回决定;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处理决定。

(1)复议决定的送达和执行:复议决定作出后,应当加盖印章,送达当事人,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效力。申请人逾期不起诉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应由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基本原理

1、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1)特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兼具有救济性和监督性;原被告地位具有恒定性;重在解决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也称法院的主管范为,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或者说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3、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发生行政争议后,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或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行政主体。

(1)特征: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

4、行政诉讼法内涵:程序法;规范对象是诉讼行为和诉讼关系;主要内容是规定行政诉讼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5、我国行政诉讼目的: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6、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概括性;普遍性;客观性。

(1)与刑事、民事诉讼共有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原则;辩论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中,司法权高于行政权;司法权高于行政权的效力具有对象限制,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司法权高于行政权的效力具有范围和程序限制,仅限于合法性,不包括合理性。

①价值和意义:紧紧地抓住了行政诉讼的本质属性和独特结构;明确了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权限范围;确认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

②未来发展:法院的审查对象应扩展到抽象行政行为;将显示公正的审查扩展到所有行政行为;对合法性的理解应扩展到实质意义上的合法性。

7、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审理中与行政诉讼的不同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应当既适用行政诉讼程序,也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审理中与行政诉讼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反诉的提出不同。行政诉讼的被告不能提出反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可以提出反诉。②举证责任的负担不同。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诉行政机关承担,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时,以行政机关举证并由各方质证为主,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承担,在审查民事争议的证据时,由争议双方质证。③调解的适用不同。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在法庭主持下调解,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甚至可以案外和解。④审查范围不同。行政诉讼的审查限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对当事人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同时审查。

第二十四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与当事人

1、可诉性行政行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案件;对行政强制不服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行政许可案件;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抚恤金案件;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法律、法规规定介意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2、不可诉事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国家行为本质属于政治性行为;法院不具有判断国家行为适当与否的能力;国家行为的审查机制应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国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3、行政诉讼管辖:不同级别和地域的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实质上关系到我国行政审判组织体制和行政案件受理方面的分工问题。(1)特征:解决的是普通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案件方面的分工;是人民法院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不包括第二审和再审案件的分工;既要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还要确定不同地域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

(2)种类:级别管辖(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与地域管辖(确定不同地域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行政案件的分工);法定管辖(由法律直接确定的管辖)与裁定管辖(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管辖,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共同管辖(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具有管辖权,由于两个以上法院均有管辖权,原告留有余地)与单一管辖(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

(3)原则: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助于法院排除外界干扰;法院负担均衡。(4)级别管辖

①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②中级人民法院: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海关处理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直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③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④最高人民法院: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5)地域管辖:当事人未经复议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6)特殊地域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因不动产而提起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7)裁定管辖

①移送管辖:移送案件的法院受理案件,但未审结;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受到移送的法院认为自己也无管辖权的,不能再次移送;作出移送案件的裁定。

②指定管辖:由于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法院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③管辖权转移:当事人启动;基层人民法院启动;中级人民法院启动

4、原告

(1)资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原告的合法权益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内在关联;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特殊情况下的行政事实原告资格:相邻权人的原告资格;公平竞争权人的原告资格;合伙组织的原告确认;投资人的原告资格;农村土地使用权人的原告资格;非国有企业被行政机关分立、终止、兼并、改变隶属关系时的原告资格;股份制企业内部机构的诉权。(3)原告资格的转移: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原告资格转移给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起诉。

5、被告: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实施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承担该行为实体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程序、证据、法律适用与裁判

1、起诉: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第一审程序

①庭前准备:组成合议庭;交换诉状;处理管辖异议;审查诉讼文书和调查收集证据;审查其他内容。

②庭审程序: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判。③审理期限:3个月

④撤诉:申请撤诉的条件(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以及经他们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必须基于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出于当事人自愿;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规避法律,也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必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作出;必须经人民法院准许);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按撤诉处理;上诉人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按撤诉处理;上诉人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按自动撤诉处理)⑤被诉行政机关在诉讼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既可以在第一审期间也可以在第二审期间和再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决定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另一方当事人的态度;当事人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继续审查被诉行政机关不作为是否合法。

3、第二审程序

(1)上诉的条件:上诉人必须适格;上诉人所不服的一审判决、裁定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上诉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上诉状。(2)审理方式:可以书面审理(人民法院不需要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不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只根据上诉状、原审案卷材料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审理,就作出判决或裁定的审理方式),前提必须是案件事实清楚。

(3)审理对象: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4)审理期限:2个月,可延长。

4、行政诉讼证据

(1)特征:来源的特定性;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性(被告承担);证明对象的特殊性(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2)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

第二十六章

行政赔偿

1、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责任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因公务上的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损害,而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依法履行赔偿义务,接受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程序的行政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共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委托机关;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责任承担者;经行政复议后的赔偿义务机关。(1)构成要件

①一般构成要求:主体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所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即国家对那些主体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授权组织、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行为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必须具备的行为条件,即国家对侵权主体实施的何种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一般涉及两个内容,一是行为的职务性,二是行为的违法性。结果要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益造成客观损害的结果。(2)与行政补偿的区别

①引起行政补偿的行为是合法行为,而引起行政赔偿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②引起行政补偿的行为属于积极实现国家行政目标的行为,而引起行政赔偿的行为则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应予避免的行为

③引起行政补偿的行为通常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既包括行使行政权力的公务行为,也包括非行使行政权力的其他公务行为,而引起行政赔偿的行为只是行使行政权力时发生的行为

④引起行政赔偿的行为有时可以是被补偿人的行为(此时补偿义务机关是受益人,而非侵权人),而引起行政赔偿的行为不可能是受害人的行为。

3、行政赔偿范围的排除事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因公民自伤、自残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行政赔偿范围的完善:增加公共设施的国家赔偿;行政补偿;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赔偿范围;扩大权利损害的赔偿范围;明确行政不作为的赔偿范围。

5、行政赔偿的方式: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6、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标准

(1)人身自由损害:每日的赔偿金由国家上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2)生命权损害: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3)健康权损害赔偿标准;医疗费;误工收入;残疾赔偿金

(4)财产权损害:对于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实行返还财产的处理方法;对于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对于财产已经拍卖的,应当赔付拍卖所得的价款;对于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7、改进与完善行政赔偿制度:建议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建议增加惩罚性赔偿;对于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数额,应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日平均工资;第二部分是增加规定被羁押期间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

第二十七章

行政补偿

1、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

2、我国行政补偿原则的完善:一般应当坚持“完全补偿”原则,承认我国行政补偿是根据受害人的全部损害并充分考虑对当事人生存和发展利益的长远影响,来确定补偿的具体数额;当事人有过错时,不排除“适当补偿”原则的适用。

第三篇: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评选办法

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评选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根据《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基金章程》,特制定本奖学金评选办法。

第二条

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的评选原则是奖励优秀、科学公正、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第三条

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于每一评选的下半年完成。

第四条

奖学金授予对象的范围为在教学科研单位正式注册的二年级与三年级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

第五条

奖学金每一评选授予1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额为每人3000元人民币,博士研究生奖学金额为每人5000元。

第六条

参加评选的候选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习成绩优秀,成绩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功课占功

课总数的85%以上;

(三)科研成果突出,至少有一篇以上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第七条

每一评选的评审委员会由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随机抽取15名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委无连任限制。

第八条

硕士研究生获奖者与博士研究生获奖者的评选分开进行。第九条

出资5万元以上的单位应当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初评,每一评选可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推荐3名研究生参加评选。

第十条

出资5万元以上的个人每一评选可直接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推荐2名研究生参加评选。

出资1万元以上的个人每一评选可直接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推荐1名研究生参加评选。

第十一条

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应当进行通讯评议,根据通讯评议的结果确定获奖者。

每一评选中,出资5万元以上的单位奖学金获得者不得少于2名。

第十二条

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在确定获奖者之日起15日内,应当在网上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

为确保奖学金的评定公平、公正、公开,任何个人或单位均可在公示期内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或申诉。

第十四条

参评单位每一评选的申报名额可以根据参评单位的硕士点、博士点的调整作出相应调整。

第十五条

新增出资人或单位的推荐权和初评权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的修改权、最终解释权属于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新行政诉讼法题库

一、判断题

(一)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4、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5、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6、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7、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诉讼案件原则上不得进行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8、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9、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10、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供公众查阅。(√)

1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律应当公开进行。(×)

【难题】

1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3、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难题】

14、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15、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6、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可以出庭应诉,也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难题】

17、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以及对国务院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18、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难题】

19、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0、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被告可以免除相应的举证责任。(×)

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22、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可以再次自行移送。(×)

23、【难题】经复议的案件,行政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只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4、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只能由第三人主动申请参加诉讼,人民法院无权主动通知其参加诉讼。(×)

26、【难题】在行政诉讼中,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但无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27、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可改由原告进行举证。

(×)

28、根据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即可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

29、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在公正审理的基础上可以向被告调取其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30、【难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31、除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但是否准许应由人民法院决定。(√)

32、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33、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3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是行政诉讼的法定原则,不存在任何例外规定。(×)

35、在涉及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36、【难题】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原则,裁定准许。(×)

3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38、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正确的处理方法为,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指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

39、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但法院无权向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处分的司法建议。(×)

40、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至日起七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给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二、单项选择

41、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

A 最先受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

B 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协商确定

C 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D 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答案:C

4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

A 故成为行政诉讼的共同被告

B 故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C 故不能称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D 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答案:D

43、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是()

A 被诉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的B被诉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C 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其履行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D 起诉被告不作为的理由不成立的 答案:D

4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其()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A 三个月

B 三个半月

C六个月

D 十二个月 答案:C

4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是()

A 张某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但行政机关拒绝办法或不予答复

B 李某认为工商管理局对其违章经营的罚款决定有误

C 王某认为行政机关违法征收其土地,对征收决定不服的D 赵某认为单位免除自己行政职务的处罚决定不合理 答案:D

46、《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可以提起诉讼。

A 其近亲属

B 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 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 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答案:A

4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 该派出机构

B 该行政机关

C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 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B

48、行政诉讼中,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A 变更

B 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C 责令履行

D 确认违法 答案:A

49、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当在()日内发送判决书。

A 五日内

B 七日内

C 十日内

D 十五日内 答案:C 50、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是()。

A 上一级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审判委员会

D 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51、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

A 要求被告出庭应诉

B 要求原告撤诉

C 按缺席审理判决

D 通知其上级机关应诉 答案:C

52、行政诉讼中,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A 行政级别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 行政级别低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C 可以任选一个行政机关作为被告

D 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答案:D

53、行政案件原则上由()人民法院管辖。

A 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C 被告所在地

D 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答案:A

54、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 原告所在地

B 被告所在地

C 中级人民法院

D 不动产所在地 答案:D

55、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

A 自行移送法律规定的有管辖权的法院

B 自行退回原移送法院

C 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D 直接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C

56、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 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 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 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 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答案:A

57、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

A 视为未提供证据

B 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C 不再被准许提供证据

D 法院将直接进行判决 答案:B

58、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内向人民发言提交相关证据。

A 五日内

B 七日内

C 十日内

D 十五日内 答案:D

5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十五日内

B 三十日内

C 两个月内

D 九十日内 答案:C 6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A 五日内

B 七日内

C 十日内

D 十五日内 答案:C 61、经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决定后,被处罚人仍不服,继续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对下列()类诉讼请求不予受理。

A 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由提起行政诉讼

B 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由提起行政诉讼

C 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处罚不太适当由提起诉讼的 D 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处罚认定事实错误提起诉讼的 答案:C 62、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认为,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侵害了外方的合法权益,单独以外方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不能受理,因为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不是独立的法人

B 可以受理,因为外方依法享有单独提起诉讼的权利

C 可以受理,但外方必须以企业的名义

D 可以受理,但是应当与中方一起作共同原告 答案:C 63、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作出终审判决。

A 一个月内

B 四十五天内

C 两个月内

D 三个月内 答案:D

6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

A 请求审判委员会进行裁决

B 请求检察院作出审判监督

C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D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答案:C

65、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

A 缺席判决

B 按照撤诉处理

C 法院强制传唤到庭

D 判决原告败诉 答案:B 6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

A 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B 判决中止行政诉讼

C 裁定延长审理期限

D 判决原告败诉 答案:A 6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

A 地方性法规

B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 规章

D 行政法规 答案:C

68、行政诉讼中,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不提交答辩状的()。

A 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

B 法院应裁定延期审理 C 法院应对被告采取强制措施

D 不影响法院审理 答案:D 69、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应()。

A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B 判决确认无效

C 判决撤销该行政行为

D 判决有权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答案:B

70、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作出裁判。

A 复议决定

B 原行政行为

C 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 D 依当事人选择而定 答案:C

71、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审结。

A 十五天

B 三十天

C 四十五天

D 六十天

答案:C 72、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

A 裁定中止审理

B 裁定延长审理期限

C 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D 告知原告重新起诉 答案:C 73、对于行政诉讼中上诉案件审理方式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

A 法院认为可以不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B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书面审理

C 所有上诉案件一律应开庭审理

D 原则上应开庭审理,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且合议庭认为无需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答案:D 7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对被诉行政行为应如何处理()

A 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B 责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C 责令原审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D 只改变原审判决 答案:A 7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申请行政复议。

A

可以

B 不得

C 还能

D 必须 答案:B 76、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判可以向有权机关(),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A 申诉

B 申请再审

C 启动法律监督

D 举报投诉 答案:B

7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 该派出机构

B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C该行政机关

D 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C 78、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

A 书证

B 物证

C 视听资料

D 当事人陈诉 答案:B

7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不可以()。

A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 依法强制执行

C 无直接强制执行权自行强制执行

D 无直接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答案:C 80、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A 第一审过程中

B 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C 第二审之前

D 第二审庭审结束之前 答案:B

(二)【难题】

【难题】81、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 五日内

B 十日内

C 十五日内

D 三十日内 答案:B 【难题】82、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

A 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 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 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 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D 【难题】8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七日内

B 十五日内

C 三十日内

D 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答案:D 【难题】84、市民马某1992年在赴澳门探亲期间,通过其亲属在美国驻澳门总领馆,花2.5万美元购买了美国护照。后以美国公民的身份持用该护照多次出入国境。1996年10月某公安机关在调查马某参与的一起纠纷案中,发现马某在购买外国护照后,没有向我国公安机关或国外的中国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申请办理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手续,也未前往美国定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马某不具备退出、丧失或自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因而,不承认其取得美国国籍。于是,该公安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了不承认标记,然后将护照退还本人。马某以公安机关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不承认标记构成行政侵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那么人民法院的如下做法正确的是()

A 不予受理,因公安机关的行为属于国家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B 不予受理,因为马某不具备中国国籍,其不具备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C 受理,公安机关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该行为不属于国家行为

D 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先行受理,然后再驳回起诉,因为不仅改行为属于国家行为,而且马某不具备原告资格

答案:C 【难题】85、某县土地管理局批准了黄某的建房申请。黄某的房子建好后,县水利局认为系违章建筑,责令限期拆除。黄某对处罚决定不服,以县水利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在受理黄某的起诉后,对于县土地管理局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当如何确定?()

A 应通知县土地管理局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B 应当追加县土地管理局为被告,并通知其参加诉讼

C 应当通知县土地管理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D 应当通知县土地管理局以证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答案:C

【难题】8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下列情形中处理结果错误的是()。

A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依法改判

B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C 原判决遗漏当事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改判

D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裁定驳回上诉 答案:C 【难题】87、某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因某医院新建住院楼影响了该小区业主的采光,将该市规划局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规划局为医院发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起诉后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原告申请撤诉时法院应该准许撤诉()。

A 被告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作为第三人的医院提出了异议

B 被告作出限期拆除住院楼的行政决定

C 被告对该小区采光受影响的业主进行补偿,与原告达成和解

D 被告决定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没有告知法院、答案:C 【难题】88、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对应当归还的罚款,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B 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C 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D 向监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答案:B

【难题】8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应()。

A 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裁决

B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 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D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答案:D

【难题】90、区工商局以涉嫌虚假宣传为由扣押了王某财产,王某不服诉至法院。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王某的行为涉嫌经济诈骗罪需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的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终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B 继续审理,待案件审理终结后,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C 中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待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恢复案件审理

D 继续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审理 答案:A 91.《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答案:B。

92.《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A.上一级法院

B.同级人民政府

C.同级党委

D.检察院 答案:D 93.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指定管辖。A.当地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共同上级人民法院

D.先立案法院

答案:C 94.在共同诉讼中,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除以下哪一选项外,均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

A.变更诉讼请求

B.提出管辖异议

C.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D.放弃主张的诉讼请求

答案:B。

95.(难题)下列争诉案件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是:()

A.李

四、王二,均为超市老板,不服工商局对合同纠纷所作的调解 B.李某,甲市公民,不服公安局对其所采取的监视居住 C.阳光歌舞厅,不服文化局的查封

D.张某,某政府部门处长,不服其单位对他的行政处分 答案:C。

96.(难题)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行政诉讼中也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B.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事,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即使涉及个人隐私,也应当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知情权。

C.人民法院经过全面、客观地核实,对未采纳的证据不必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这属于法官审理案件时的自由心证过程。D.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应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非经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法院无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答案:A 97.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

B.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 C.复议立案之日起十日内

D.复议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 答案:B。参见第四十五条。

98.新《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进行了调整,根据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两个月内

B.三个月内 C.六个月内

D.一年内 答案:C。参见第四十六条。

99.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A.及时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送达当事人。

B.以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为由,作出书面说明,不接收当事人的起诉状。C.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D.及时审查,若无法作出判断时,推断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答案:C。参见第五十一条。

100.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处理。

A.缺席宣判

B.诉讼中止 C.诉讼终止

D.撤诉

答案:D。参见第五十八条。

101.(难题)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

A.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B.合并审理审理 C.两种诉讼分别同时进行

D.终止行政诉讼 答案:A。参见第六十一条。

10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答案:C。参见第八十一条。

103.(难题)下列关于简易程序说法错误的是:()A.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C.在简易程序中,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D.发回重审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允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答案:D。参见第八十二、八十三条。104.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A.终止正在审理的案件

B.及时告知当事人,要求其另案起诉 C.直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D.继续按照简易程序审理完结,保证案件的完整性 答案:C。参见第八十四条。

10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五

B.十

C.十五

D.三十 答案:C。参见第八十五条。

106.(难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为:()

A.提起上诉的当事人是符合法定条件、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B.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

C.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D.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答案:B。参见第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条。

107.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内作出终审判决。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答案:C。参见第八十八条。

10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审理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批准。A.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答案:B。参见第八十八条。

109.(难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为:()A.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C.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有权提审

D.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答案:B。参见第九十二条。

110.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原则。A.同等

B.对等

C.相等

D.平等

答案:B。参见第九十九条。

11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A.罚款

B.没收

C.国防行为

D.强行摊派 答案:C。参见第十三条。

112.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

D.人民法院 答案:D。

11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所谓的“民”,正确的理解应为:()A.公民

B.公民、法人

C.法人或其他组织

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答案:D。参见第二条。

114.(难题)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

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

C.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

D.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发布法律文书 答案:B。参见第九条。

11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A.基本平等

B.平等

C.同等

D.对等 答案:B。参见第八条。

116.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论

B.辩论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诉讼原则

C.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充分行使辩论权,有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D.原告提出起诉状后,被告提出答辩状,属于书面的辩论形式 答案:A。参见第十条。

117.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C。参见第十五条。

118.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A。参见第十八条。

119.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A.原告所在地

B.被告所在地

C.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

D.最先立案的 答案:C。参见第十九条。

120.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管辖。A.最后立案的B.最先立案的 C.当事人协商确定的D.较高级别的 答案:B。参见第二十一条。

12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指定管辖。A.审判委员会

B.当地高级人民法院 C.上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C。参见二十三条。

122.公民甲死亡,()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A.甲的哥哥

B.甲的祖父母

C.甲的父母

D.甲所在单位的领导 答案:D。参见第二十五条。

12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为被告。A.复议机关

B.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答案:A。参见第二十六条。

12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为被告。A.复议机关

B.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答案:C。参见第二十六条。

125.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为被告。A.委托的行政机关

B.受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与受托的行政机关 D.先立案的行政机关

答案:A。参见第二十六条。126.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尤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相互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代为诉讼。

A.该公民委托他人

B.该公民的父母 C.该公民所在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D.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 答案:D。参见第三十条。127.(难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A.书证

B.物证

C.勘验笔录

D.鉴定意见 答案:B。参见第三十三条。

1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A.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B.电子证据,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是此次修改新增加的证据。C.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D.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原告、第三人收集证据。答案:D。参见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条。

129.下列哪项不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制度?()A.公开审判制

B.两审终审制 C.独任制

D.公开审判制 答案:C。

130.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下列哪项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

A.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B.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在部分案件中,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D.行政诉讼或者复议由当事人自己选择,并没有行政复议前置的例外情况。答案:D。参见第四十四条。

131.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A.一

B.二

C.五

D.十 答案:C。参见第四十六条。

13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答案:B。参见第四十七条。

133.以下哪一项不是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A.原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C.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D.提交书面起诉状

答案:D。参见第四十九条。

134.(难题)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A.应当立案、审理,不得交由其他人民法院审理 B.指定原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C.由其与原人民法院一同审理

D.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答案:D。参见第五十二条。

135.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决定。A.审判委员会

B.审判长 C.合议庭

D.院长 答案:D。参见第五十五条。

136.(难题)下列关于先予执行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最多可以申请复议两次。

B.人民法院对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的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予执行将严重影响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C.先予执行,又称为先行给付,是保护原告一方生活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D.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答案:A。参见第五十七条。

137.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拘留须经()批准。

A.审判长

B.人民法院院长 C.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D.合议庭 答案:B。参见第五十九条。

138.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的规定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A.行政诉讼调解是指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行为 B.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C.行政赔偿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D.在程序方面,当事人有权选择调解方式 答案:C。参见第六十条。

139.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A.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另案起诉 B.可以一并审理

C.及时进行民事案件的立案 D.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答案:B。参见第六十一条。140.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A.根据自愿原则,裁定准许

B.告知当事人,诉讼一旦启动不可随意撤诉 C.继续案件审理

D.审查情况,裁定是否准许 答案:D。参见第六十二条。

三、多项选择

(一)14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独立审判原则

D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答案:ABCD 142、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下列()情形时除外。

A 行政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 B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 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该行政行为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D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答案:BCD

14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作出何种行为时,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A 变更、放弃诉讼请求

B 出示相关证据并进行法庭辩论

C 出庭应诉,宣读起诉状

D 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答案:AD 144、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A 被告的行政行为对原告造成了损害但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B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C 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D 被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答案:BC 145、下列哪些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 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或排除或限制竞争的 答案:ABC 14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 被告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C 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

D 最初收到起诉状的 答案:AB 147、共同诉讼需必备的要件为()。

A 当事人一方为二人以上

B 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 C 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D 经当事人同意 答案:ABCD 148、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

A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B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C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

D 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答案:ABCD 149、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

A 原告和被告

B 第三人

C 诉讼代理人

D 证人

答案:ABC 150、以下哪项属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共同具备的特征()。

A 都可以主张独立的诉讼请求

B 既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C 都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有利害关系

D 都能主张管辖权异议 答案:ABC 151、在行政诉讼中,与案件有关的哪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请人人民法院调取()。

A 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B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 C 原告人认为收集将损耗大量人力财力的证据 D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答案:ABD 152、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A 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 有明确的被告

C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D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答案:ABCD 15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为依据。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规章 答案:ABC 15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应当()。

A将有关材料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 B 将有关材料移送同级检察院 C 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

D 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 答案:CD 15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形有()。

A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B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变更处罚已无实际意义的 C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不成立的 D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答案:ACD 156、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A 主要证据不足的B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 违反法定程序的 D 超越职权的E 滥用职权的 F 明显不当的 答案:ABCDEF 157、某区公安分局与工商局共同对李某作出处罚决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赔偿请求,本案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

A 某区公安分局

B 某区工商局

C 某市公安局

D 某市工商局

答案:AB 15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进行全面审查。

A 判决

B 原被告资格的确定

C 裁定

D 被诉行政行为 答案:ACD 159、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A 原审人民法院

B 审判委员会

C 人民检察院

D 上一级人民法院 答案:AD 160、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A 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C 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D 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答案:ABCD 161、在行政诉讼中,地方各级检察院在()情形之一的情况下,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提出抗诉。

A 案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B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C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D 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答案:ABCD 16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 当事人的近亲属

B 行政机关的某位工作人员

C 行政机关

D 第三人 答案:CD 163、涉外行政诉讼的特征是()。

A 原告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等

B 行政争议必须发生在我国境内

C 第三人可以是外国人,也可以是中国人

D 被告只能是中国的行政主体 答案:ABCD 【难题】164、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A 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B 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C 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D 行政行为程序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答案:BD 【难题】165、行政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A 书证、物证

B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C 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

D 鉴定结论 答案:ABC 【难题】16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收集证据。

A 原告

B 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 证人

D 第三人 答案:ACD 【难题】167、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

A 被诉行政行为时依法当场作出的B 案件涉及数额二千元以下的 C 法院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D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答案:ABD 【难题】168、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代理人代理诉讼的,不应当委托()。

A 其本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B 其本国律师机构在中国有执业资格的律师 C 中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D 其本国公民或者其国驻华使领馆官员 答案:AB 【难题】169、下列事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A 某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对其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

B 某交警大队交警李某骑自行车闯红灯被本大队执勤交警汤某罚款50元,李某不服

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

D 个体出租车司机王某对市公安局颁布的《出租车管理办法》不服 答案:ACD 【难题】170、甲、乙两村分别位于某市两县境内,因土地权属纠纷向市政府申请解决,市政府裁决争议土地属于甲村所有。乙村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甲村作为第三人参加了诉讼。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市政府改变原裁决,认为争议土地属于乙村所有。乙村遂申请撤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乙村申请撤诉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B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市政府改变原裁决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C 市政府重新作出裁决后,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D 如果甲村对于被告改变原裁决有异议,人民法院不得准许乙村撤诉 答案:ABCD 171.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行政诉讼也规定了许多具体的原则,以下是《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有:()

A.依法实行合议

B.公开审判 C.两审终审

D.回避制度 答案:ABCD。参见第七条。

17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不服的

B.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答案:ABD。参见第十二、十三条。173.根据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

()

A.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B.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D.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答案:ACD。参见第三十一条。

174.按照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A.视听资料

B.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C.当事人的陈述

D.电子数据 答案:ABCD。参见第三十三条。175.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证据

B.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C.涉及案件中个人隐私的证据

D.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答案:ABCD。参见第四十一条。176.(难题)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该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哪些文件不合法,可以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

A.国务院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B.行政法规和规章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D.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答案:ACD。参见第五十三条。

177.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以上规定,适用于下列哪些人员?

()

A.翻译人员

B.鉴定人 C.勘验人

D.书记员 答案:ABCD。参见第五十五条。

178.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B.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

C.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

D.未经法院许可,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答案:ABC。参见第五十九条。

179.(难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诉讼中,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后未按时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B.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C.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并不允许陪审员的参与。

D.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成员之间地位并不平等,评议案件有争议时以主审法官的意见为最终意见。

答案:AB。参见第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条。

180.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

A.主要证据不足的B.明显不当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职权的 答案:ABCD。参见第七十条。

181.(难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A.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

B.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C.案件涉及款额五千元以下的

D.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一审行政案件 答案:ABD。参见第八十二条。

18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采取分别处理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有:()

A.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C.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D.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答案:ABCD。参见第八十九条。

18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A.原审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上一级人民法院 答案:AD。参见第九十条。

184.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A.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C.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D.违法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答案:ABCD。参见第九十一条。

185.(难题)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指令同级人民法院进行再审

B.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C.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但无需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D.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答案:BD。参见第九十三条。

186.(难题)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A.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二百到五百元的罚款

B.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C.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D.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CD。参见第九十六条。

187.下列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A.海关处理的案件

B.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C.对县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对地市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答案:ABCD。参见第十五条。

188.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B.解决行政争议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答案:ABCD。参见第一条。

189.关于登记立案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立案登记。

B.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应当接受起诉状,出具证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C.起诉状内容欠缺,应当给予指导和阐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D.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答案:ACD。参见第五十一条。

190.(难题)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A.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B.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

C.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D.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答案:BCD。参见第七十四、七十五条。19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仅对复议决定作出裁判。

B.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C.宣告判决时法庭审理的最后环节,将法庭审理的最终结果以宣判的方式告知当事人。D.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发送判决书。答案:BC。参见第七十九、八十条。

192.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A.上诉期限

B.上诉权利 C.上诉的人民法院

D.上诉的法官 答案:ABC。参见第八十条。

193.下列哪些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A.被诉行政行为时依法当庭作出的,双方争议不大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B.属于事实较为清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一审案件

C.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但法院认为事实清楚 D.发回重审的案件

答案:CD。参见第八十二条。

19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十日内审结。C.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

D.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案件终止。答案:AC。参见第八十三、八十四条。

195.《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可以做出()等决定。A.终止上诉

B.依法改判

C.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D.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答案:BCD。

196.下列关于对上诉案件进行处理的规定,正确的有()。A.原审人民法院对发挥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再次发回重审。

B.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C.原判决遗漏当事人,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D.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答案:BCD。参见第八十九条。

197.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A.判决

B.裁定

C.通知

D.调解书 答案:ABD。参见第九十四条。

19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A.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B.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政府申请强制执行 C.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D.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政府申请强制执行 答案:AC。参见第九十五条。

199.公民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A.申请人民检察院强制执行

B.申请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政府强制执行 C.依法强制执行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答案:CD。参见第九十七条。

200.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也就是()认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A.外国人

B.无国籍人

C.外国组织

D.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 答案:ABC。

第五篇:新行政诉讼法--题库

行政诉讼法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4、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5、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6、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7、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诉讼案件原则上不得进行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8、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9、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10、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供公众查阅。(√)

1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律应当公开进行。(×)

1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3、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15、行政诉讼中,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6、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可以出庭应诉,也可以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17、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以及对国务院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18、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19、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0、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被告可以免除相应的举证责任。(×)

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22、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可以再次自行移送。(×)

23、经复议的案件,行政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只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4、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只能由第三人主动申请参加诉讼,人民法院无权主动通知其参加诉讼。(×)

26、在行政诉讼中,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但无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27、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可改由原告进行举证。

(×)

28、根据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即可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

29、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在公正审理的基础上可以向被告调取其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31、除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但是否准许应由人民法院决定。(√)

32、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33、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3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是行政诉讼的法定原则,不存在任何例外规定。(×)

35、在涉及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36、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原则,裁定准许。(×)

3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38、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正确的处理方法为,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指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

39、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但法院无权向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处分的司法建议。(×)

40、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至日起七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给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二、单项选择

1、原告向两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是(起诉被告不作为的理由不成立的)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其(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是(赵某认为单位免除自己行政职务的处罚决定不合理)

6、《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8、行政诉讼中,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9、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日内发送判决书。

10、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是(人民检察院)

11、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缺席审理判决)。

12、行政诉讼中,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是被告。

13、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5、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16、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17、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18、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内向人民发言提交相关证据。

1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十日内)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21、经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决定后,被处罚人仍不服,继续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对下列(被处罚人以行政机关处罚不太适当由提起诉讼的)类诉讼请求不予受理。

22、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认为,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侵害了外方的合法权益,单独以外方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可以受理,但外方必须以企业的名义)

23、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2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

25、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2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2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28、行政诉讼中,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审理)。

29、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判决确认无效)。

30、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

31、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天)内审结。

32、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33、对于行政诉讼中上诉案件审理方式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原则上应开庭审理,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的,且合议庭认为无需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对被诉行政行为应如何处理(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3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36、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判可以向有权机关(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3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38、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物证)。

3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不可以(无直接强制执行权自行强制执行)。

40、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41、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2、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4、市民马某1992年在赴澳门探亲期间,通过其亲属在美国驻澳门总领馆,花2.5万美元购买了美国护照。后以美国公民的身份持用该护照多次出入国境。1996年10月某公安机关在调查马某参与的一起纠纷案中,发现马某在购买外国护照后,没有向我国公安机关或国外的中国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申请办理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手续,也未前往美国定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马某不具备退出、丧失或自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因而,不承认其取得美国国籍。于是,该公安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了不承认标记,然后将护照退还本人。马某以公安机关在其所持的美国护照上做不承认标记构成行政侵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那么人民法院的如下做法正确的是(受理,公安机关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该行为不属于国家行为)

45、某县土地管理局批准了黄某的建房申请。黄某的房子建好后,县水利局认为系违章建筑,责令限期拆除。黄某对处罚决定不服,以县水利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在受理黄某的起诉后,对于县土地管理局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当如何确定?(应当通知县土地管理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4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下列情形中处理结果错误的是(原判决遗漏当事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改判)。

47、某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因某医院新建住院楼影响了该小区业主的采光,将该市规划局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规划局为医院发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起诉后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原告申请撤诉时法院应该准许撤诉(被告对该小区采光受影响的业主进行补偿,与原告达成和解)。

48、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4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应(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50、区工商局以涉嫌虚假宣传为由扣押了王某财产,王某不服诉至法院。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王某的行为涉嫌经济诈骗罪需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的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终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51.《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52.《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检察院)。

53.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54.在共同诉讼中,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除以下哪一选项外,均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提出管辖异议)

55.下列争诉案件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是:(张某,某政府部门处长,不服其单位对他的行政处分)

56.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我国行政诉讼中也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57.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8.新《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进行了调整,根据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9.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60.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照(撤诉)处理。61.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6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63.下列关于简易程序说法错误的是:(发回重审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允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64.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直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6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66.列说法不准确的为:()B.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

67.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6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审理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6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70.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7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国防行为)72.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人民法院)

7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所谓的“民”,正确的理解应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74.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

7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76.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

77.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78.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79.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80.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8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82.公民甲死亡,(所在单位的领导)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8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8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85.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86.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尤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相互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87.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物证)。

8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原告、第三人收集证据)。89.下列哪项不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制度?(独任制)

90.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下列哪项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行政诉讼或者复议由当事人自己选择,并没有行政复议前置的例外情况)

91.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9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93.以下哪一项不是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提交书面起诉状)

94.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95.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96.下列关于先予执行的说法错误的是:(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最多可以申请复议两次。)97.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98.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的规定说法中,不正确的为(行政赔偿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99.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100.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情况,裁定是否准许)

三、多项选择

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A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独立审判原则

D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2、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下列()情形时除外。B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C 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该行政行为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D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作出何种行为时,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A 变更、放弃诉讼请求D 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4、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B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C 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5、下列哪些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B 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C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A 被告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7、共同诉讼需必备的要件为()。A 当事人一方为二人以上B 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C 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D 经当事人同意

8、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A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B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C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

D 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9、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A 原告和被告

B 第三人

C 诉讼代理人

10、以下哪项属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共同具备的特征()。A 都可以主张独立的诉讼请求

B 既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C 都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有利害关系

11、在行政诉讼中,与案件有关的哪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请人人民法院调取()。A 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B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D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12、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A 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 有明确的被告C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D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1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应当()。C 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D 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

1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形有()。A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C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不成立的D 原告申请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16、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A 主要证据不足的B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 违反法定程序的D 超越职权的E 滥用职权的F 明显不当的

17、某区公安分局与工商局共同对李某作出处罚决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赔偿请求,本案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A 某区公安分局

B 某区工商局

1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A 判决 C 裁定D 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19、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A 原审人民法院

D 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20、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A 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C 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D 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21、在行政诉讼中,地方各级检察院在()情形之一的情况下,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提出抗诉。A 案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C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D 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2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C 行政机关D 第三人)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3、涉外行政诉讼的特征是()。A 原告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等

B 行政争议必须发生在我国境内

C 第三人可以是外国人,也可以是中国人 D 被告只能是中国的行政主体

24、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B 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D 行政行为程序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25、行政诉讼中,(A 书证、物证

B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C 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A 原告C 证人 D 第三人)收集证据。

27、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A 被诉行政行为时依法当场作出的B 案件涉及数额二千元以下的D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28、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代理人代理诉讼的,不应当委托()。A 其本国律师机构的律师B 其本国律师机构在中国有执业资格的律师

29、下列事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A 某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对其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D 个体出租车司机王某对市公安局颁布的《出租车管理办法》不服

30、甲、乙两村分别位于某市两县境内,因土地权属纠纷向市政府申请解决,市政府裁决争议土地属于甲村所有。乙村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甲村作为第三人参加了诉讼。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市政府改变原裁决,认为争议土地属于乙村所有。乙村遂申请撤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乙村申请撤诉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B 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市政府改变原裁决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C 市政府重新作出裁决后,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D 如果甲村对于被告改变原裁决有异议,人民法院不得准许乙村撤诉

31.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行政诉讼也规定了许多具体的原则,以下是《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有:()A.依法实行合议B.公开审判C.两审终审D.回避制度

3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不服的B.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D.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33.根据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A.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D.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4.按照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A.视听资料B.勘验笔录、现场笔录C.当事人的陈述D.电子数据

35.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证据B.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C.涉及案件中个人隐私的证据D.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36.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该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哪些文件不合法,可以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A.国务院部门的规范性文件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D.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37.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以上规定,适用于下列哪些人员?()A.翻译人员

B.鉴定人C.勘验人D.书记员

38.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B.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C.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行政诉讼中,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后未按时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B.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40.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A.主要证据不足的B.明显不当的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职权的

41.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A.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B.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D.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一审行政案件

4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采取分别处理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有:(ABCD)

A.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C.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D.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4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A.原审人民法院D.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44.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A.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C.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D.违法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5.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B.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D.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46.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B.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C.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D.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7.下列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A.海关处理的案件

B.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C.对县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D.对地市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48.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B.解决行政争议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D.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9.关于登记立案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立案登记。C.起诉状内容欠缺,应当给予指导和阐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D.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50.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B.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C.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D.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C.宣告判决时法庭审理的最后环节,将法庭审理的最终结果以宣判的方式告知当事人。

52.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A.上诉期限

B.上诉权利C.上诉的人民法院答案

53.下列哪些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C.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但法院认为事实清楚D.发回重审的案件

5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C.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

55.《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可以做出(B.依法改判C.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D.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等决定。

56.下列关于对上诉案件进行处理的规定,正确的有()。B.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C.原判决遗漏当事人,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D.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57.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A.判决B.裁定D.调解书

5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A.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C.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59.公民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C.依法强制执行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0.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也就是(A.外国人

B.无国籍人C.外国组织)认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下载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松年:如何依照新《行政诉讼法》行使职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4年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经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新行政诉讼法培训5(五篇范文)

    新行政诉讼法最高院内部培训5:新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判决和执行 作者|王振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 整理|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立案庭 供稿|李婷[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

    2010司考新大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提供更多免费资料 2010司考新大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10司考新大纲已经出版,法律教育网独家整理公布2010司考新大纲WORD版本,......

    著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在河海大学作法学学术报告5篇

    4月12日上午,河海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邀请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应松年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应松年教授所作的......

    工商部门可直接依照新《消法》第五十六条处罚的情形

    新《消法》第五十六条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设定行政处罚时,列举了9种应予处罚的具体情形,并概括式附加“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在处罚......

    过 新 年

    过 新 年 宋庄中心小学 王冬晓 年 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 1、学唱《过新年》。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过新年》,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用......

    说 新 年

    说 新 年 (快板词) 竹板一打响连天,辞旧迎新贺新年。 吉祥对联门两边,鲜红灯笼高空悬。 爆竹雷鸣传声远,礼花腾空耀中天。新装新景新呈现,五彩缤纷俱斑斓。 灯火辉煌燃万点,无限风......

    过 新 年[范文大全]

    过 新 年 马嘉兴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早上,听到鞭炮声,我就立刻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爷爷奶奶问好,我双手抱拳说:“爷爷奶奶新年好,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