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6: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3.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D)。

A.大于140 B.120-140 C.110-120 D.90-110

4.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曾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C)。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林斯基 D.巴班斯基 5.(A)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A.教学管理 B.教材管理 C.教育人事管理 D.教育财务管理 6.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9.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10.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C)的全面发展。A.生存能力 B.生活能力 C.劳动能力 D.处事能力 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12.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C)时期的表现。A.婴儿期 B.幼儿期 C.青年期 D.少年期 13.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D)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梅伊曼 D.桑代克 14.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15.“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C)A.生理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二、判断题(先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予以改正。)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对。

2.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错。按照生物起源论的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但教育具有社会性。

3.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错。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出发。单纯从社会出发或单纯从个人出发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都是不正确的。

4.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错。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可见,教学方法仅教学模式的其中一个部分。

5.学校工作要把教学视为唯一。错。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错。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7.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错。初中阶段是人的认知倾向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并被自己意识到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者应当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错。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9.只有动物界具有教育现象。错。教育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10.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对。

11.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他们是一一对应的。错。事实上,五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或劳动技术教育。12.学制即修业年限。错。学制,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3.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发展,而不是蕴含在整体教育中。错。德育工作更多地不是自身独立地展开,而是要通过学校整体教学和教育活动,蕴涵和体现在整体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14.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错。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或依据教育对象的学习时间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15.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错。广义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

16.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错。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文字的出现。

17.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错。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指幼儿教育。

18.我国教育政策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错。我国教育政策中的“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错。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20.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错。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

21.“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此处“课程”已含有学习的范围与进程的意思。错。此处“课程”是指礼仪活动的程式。

22.教学即智育。错。教学除了是实现智育的途径外,还是实现德育、体育、美育等诸育的途径。23.《论语》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错。《学记》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4.“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错。“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瓦根舍因。2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属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论。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属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遗传决定论。

26.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是活动课程。错。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是学科课程。或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27.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率是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错。是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D)。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规律 2.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ABC)。A.人口 B.政治 C. 生产力 D.法律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BCD)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4.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ABC)。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关系因素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人口的规模和质量

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ABCD)。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6.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7.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ABC)。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 8.从表现形式来看,德育内容包括:(AB)。

A.文本性内容 B.非文本型内容C.计划性内容 D.非计划性内容 9.教学的“三要素”说认为,教学是由(ABD)组成。A.教师 B.学生 C.教学环境 D.教材 10.学校管理的功能包括:(ABC)。

A.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B.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C.提高学校管理水平D.依法治校 1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12.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3.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包括:(AB)。

A.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C.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D.教育要适应并促进政治的发展 14.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AB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关系因素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人口的规模和质量

15.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A.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B.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 C.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 D.政治教育的原则 16.下列哪些属于教师的权利?:(ABCD)。A.教育权 B.发展权 C.报酬权 D.参与权 17.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ABD)。

A.专业情意 B.专业知识 C.专业结构 D.专业能力 18.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ABCD)。A.生存的权利 B.安全的权利 C.受教育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19.下列哪些属于与学生相关的教务管理:(BC)。

A.入学政策制定 B.编班管理 C.学生档案管理 D.课表编排 20.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包括:(ABC)。

A.校长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代表一切 21.下列哪些属于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AB)

A.知行统一 B.教育和自我教育 C.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 D.长善救失 22.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选择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23.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AB)

A.个体发展功能 B.个体享用功能 C.正功能 D.负功能 24.认知的过程包括:(ACD)A.同化 B.异化 C.顺应 D.平衡

25.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指:(ACD)A.前习俗水平B.上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26.下列哪些属于德育的基本方法:(ABCD)

A.认知明理法 B.心理咨询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27.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ACD)A.单轨制 B.多轨制 C.双轨制 D.分支制 28.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包括:(BCD)A.政策性 B.均衡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29.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ABC)A.社会 B.受教育者 C.知识 D.学科体系 30.学生的义务包括:(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案例分析题

1.让孩子生活在“童年”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石子,把糖“卖”给了他。回忆起这件事,苏霍姆林斯基感慨说:“那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无独有偶,在美国一个跳蚤市场里也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人们正在拍卖一辆越野自行车,一位十多岁的小男孩第一个举起标牌,叫价25美元。拍卖师惊奇地问:“这种自行车在商场里最少也要卖300美元,你怎么就叫25美元呢?”男孩说:“我只有25美元,这是我用课余时间打工挣来的。我一直梦想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听完孩子的话,全场再也没有人出价。拍卖师连问三遍,都没有人再给出高于25美元的价格。最后,在全场的欢呼声中,男孩兴奋地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教育的对象是人这一观点?

(1)教育的对象是未成熟的人;(2)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3)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4)教育培养人必须依据人性和人的本质,必须研究人本身;(5)教育要培养人,为什么能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还必须依据教育本身来回答。(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2.一封辞职信的**

快下班了,正想静静地做些事,忽然一声“报告”打断了我的思路。抬头一看,是我们班的班长刘晓佳。只见她快步来到我的办公桌前,一句话也没说,放下一样东西就跑着离开了。是什么事情让这个开朗的女孩有这么古怪的行为呢?我拿起桌上的东西一看,是一封信,里面竟然是一张“辞职书”,内容如下:韦老师,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当好这个班长了,对不起,让你失望了。不过我可以推荐一个同学,她也许比我更合适当好班长,她就是刘春兰。希望韦老师能批准我的要求!刘晓佳我当时还真没反应过来呢,她一直是我最看好的班干部,做事泼辣,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但她最大的缺点是性子急,脾气大,是什么事又惹怒了她呢?为了尽快了解事情的原由,我来到教室,见她正在扫地,脸上一副委屈样儿。看来我的猜测果然没错,但我觉得此时还不是跟她谈话的最佳时机,于是就在外面耐心地等她扫完地。她似乎也知道我是在等她,扫完地就主动走过来了。我关心地问她:“刘晓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这一问不打紧,她的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班组织的社会功能的看法

(1)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2)作为班主任要系统地教会学生学习处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3.尴尬的一票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学校少先队大队要表彰一批优秀少先队员,每个班级有5个名额。到底该推荐谁呢?我决定用民主选举的办法。在班会课上,全班同学进行了投票选举。经过公开唱票,结果很快统计出来,排在前4位的是陈逢、戴荔、俞阳、王闻哲。让大家有些为难的是,还有两位同学的票数并列第5。中队长问我怎么办?我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们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 我刚要投出自己这一票,一个学生举手发问:“丁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当然可以投票。”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别的老师也可以投票吗?”他紧接着问。咦,这个问题我倒没有想到,但我很快又想出了一个理由:“我是中队辅导员,理应参加少先队的活动,其他老师不用参加。”哪知道,立刻又有几只手臂高高举起来,小家伙们不依不饶:“可是,你应该和我们同时投票,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 我一下子愣住了,学生们能有如此强烈的民主意识,我深感惊讶。尽管当时的我有些尴尬,可仔细一想,学生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尊重了学生们的意见,没有投出自己那一票,也没有重新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我们班向少先队大队反映„„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这一观点?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4.不堪回首的激励

十多年前,我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离家较远的乡村中学任初三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班上,我严肃而神圣地说:“大家都是黄土地里长大的农家孩子,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不好受。如果大家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罢了;如果想,就得把书念好,要刻苦学习。中考就在眼前,这可是一次机会,一道关口。考上了中专或重点高中,就能穿皮鞋逛大街;考不上,那就只能穿布鞋、草鞋,走乡下的泥巴路......“这翻话似乎起到了作用,学生们一改常态,正襟危坐了。当时,我还特地对一个名叫“育球”的学生说:“你的名字没取好。要扎扎实实读书,否则真要去修理地球......”若干年过去了,从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学生写信给我,指出我的不是。她在信里说:“读书、上学跟穿皮鞋、草鞋并没必然的联系。在当今开放和竞争的社会格局里,个体素质才是成功与否所系......”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新时期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

5.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4位。据初步统计,我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已多达上百种。彩电、洗衣机、纺织品、集装箱等传统产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

但是,“中国制造”目前依然存在不少缺憾。我们现在远远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3,日本的1/25,德国的1/18,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少关键技术及设备依然依赖国外,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其含金量远不敌“美国制造”、“日本制造”。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有11家上榜,而且没有一家是制造业企业。而且中国工业产品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这是“中国制造”最大的缺憾!最近出版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供的数据表明:2001年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日本为12.33年,我国为9.47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日本达28.3%,我国只有5.8%;具有高中阶段受教育程度者,日本达到52.8%,我国仅为22.8%;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日本仅为18.9%,我国高达71.5%。再从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相当明显。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当前学校教育制度中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职业教育投入。(3)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指出,要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通过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放入吸引力。(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

6.许多人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他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学生,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一块糖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德育引导学生自主原则”的看法。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①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②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人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要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2)长善救失。①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和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②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③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3)疏通原则。①要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②要注重走进学生的世界,摸清障碍及其根源,有针对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理论疏导、情感疏导、心理疏导等;③疏通引导不仅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也要善于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来警醒内心,引发内省。(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

第二篇:2016电大《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6电大《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4.20世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按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5.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知)、(情),(意)、(行)。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

恒主义教育思想

2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2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8.1623培根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大教学论》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独立标志。

9.杜威 新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 思想。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家教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0.师生关系的三种形态(专制型)(放任型)(明主型)。53.校本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课堂人种志研究、个案研究法P220 54.教育理论基础 马克思理论。55.教育规律的意思理解。

56.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现象)及其(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57、《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收录孔子的言行编辑而成。

58、《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59.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独立标志。60、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首先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传统教育代表。

6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首开系统全面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批判,集“现代教育思想”之大成,现代教育代表 62、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壬戌学制壬戌学制壬戌学制

63.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64.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65.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66.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67.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6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69.“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70.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7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7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二.选择题:

1..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对他们的身心发展 D。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 D.起一般作用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B。

A.传授知识 B.教书育人 C.发展能力 D.增强技能

3.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25.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2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7.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28.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30.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3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3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33.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3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3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3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37.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38.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3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4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

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42.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43.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44.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5.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6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62.“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65.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46.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47.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4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49.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5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5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5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5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55.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56.“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57.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5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9.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 66.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6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68,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C E

A.性质 B.机会C.规模 D.管理体制 E.速度 69.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70.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71.“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C—————。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全面发展原则

72.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 B.谈话法C.演示法 D.讨论法E.实验法 7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DE

A.发现教学 B.班组授课制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E.分组教学

74.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___。E

A.凯洛夫 B.赞可夫C.马卡连科 D.巴班斯基E.苏霍姆林斯基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2.教育制度:亦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及其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P213

5.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P169

6.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8、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9、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0、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1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2、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13.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14.课程计划: 又称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5、学科课程: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16.课程设计:对课程各方面做出规划安排课程论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1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8.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19.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3.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25.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6..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地,都是教育。

27..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确切地说,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7.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30.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是指从童年期到青年初期(7~18、19 岁)的个体身心变化状况。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1.个别差异:是指在身体和稳定的心理因素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32、课程:广义的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P16

33、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P170

34、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P199

3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P219

36、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37、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38、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9、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40、教师: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人。狭义的教师特指学校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的人。

41、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所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42、社区教育:是指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43、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44。说理教育法: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45.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6.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7.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48.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49.形式教育: 50.实质教育: 51.教育手段: 52.教育内容: 53.启发式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1)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第一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第二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第三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第四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想。

3.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学习责任感;(2)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采用教学本身的有趣因素和物质刺激,引起其直接动机推动学习;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逐步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过渡。对高中阶段学生则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促进其从学习中体验乐趣。4.简述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5.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7.简述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1)社会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4)文化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5.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1)教养功能(2)教育功能(3)管理功能(4)社会化功能(5)发展功 8.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全面施教(2)民主平等(3)以身作则(4)爱严相济(5)要求一致

9.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研究和了解学生(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4)组织班集体活动(5)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6)做好学生评价工作(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0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

(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促使本班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其艰苦朴素的思想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P15-26 答:现代教育有以下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12、请说明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P35-37 答:(1)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夸美纽斯的教育贡献是: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并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原则。(2)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在西方被看作是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贡献是:较全面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基础较为殷实,在西方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3)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贡献是: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主要观点有:(A)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B)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

13、请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文化功能。P56-58,P64-66

答:(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A)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B)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在的经济价值;(C)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D)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A)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B)教育对社会文估的选择功能;(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D)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功能。

1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P73-74

答: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表现在:(A)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C)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D)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5、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P85-86

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B)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C)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D)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16、简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P104

答: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的特点;(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点;(3)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的特点。

17、简述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及精神实质。P109-110

答:(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精神实质是:(A)一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B)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标准;(C)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D)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道路。1

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内容及其关系。P111-114

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是:(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内容。(2)智育: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三个方面内容。(3)体育:包括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机体素质、体质和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三方面内容。(4)美育:包括审美观点;美的知识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行为习惯四个方面。(5)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2)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3)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形成着受教育者的合理素质结构。我们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废。(4)体育是各育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于各育

之中,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

19、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P119 答: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20、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P122-126 答: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21、简述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P134-136 答: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26、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规律。P207-212

答:教学过程应遵循的规律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27、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P215-222

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6、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230-238 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2)以(1)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有:(A)青少年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B)青少年是一个未完成的人;(C)青少年是可教育的人。(2)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是:(A)知识面普遍广博;(B)过早出现社会化、成人化的倾向;(C)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D)交往范围扩大、频率提高、能力增强。

2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151

答: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五个方面。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在智力的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与水平是各不相同的。(2)智力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1)应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2)有针对性地施教,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智力的特点去从事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扬长避短;(3)不要夸大人的智力差异。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1)在一个集体中,有的学生情感高尚,有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2)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的学生意志薄弱。(3)有的学生刚毅果断,有的学生优柔寡断。(4)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5)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有的学生兴趣狭窄。(6)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单

一、扑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高远。

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1)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健康发展。(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应全面培养,不可偏废。23、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P170 答: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段教学。其优点是:(1)可系统地传授文化遗产,知识涵盖量大,科学性强。(2)教学内容逻辑性强,由浅入深,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3)以传统的知识为基础,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内,接受更多的间接经验。其缺点是:(1)易导致重视记忆知识,轻视技能、能力的培养。(2)仅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

2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5、教学的实质和任务是什么?P200、202-203 答:教学的实质是:(1)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是辨证统一的;(3)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

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演示法;B、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

28、简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P245-246 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选择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2)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要适应学生的特点;(4)有利于视听和思考相结合。

29、简述中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涵、意义及内容。P246-248

答:学法指导的内涵是:(1)了解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A、认识的发展;B、情意的发展。(2)掌握学习方法。(3)学会独立学习。学法指导的意义是:(1)提高学习质量;(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法指导的内容:(1)课内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预习、听课、复习。(2)课外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学科活动、社会调查。30、简述教师备课的内容。P256

答: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钻研教材:即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2)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要使备课工作切合学生实际,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应解决教法问题。

31、简述什么是一堂好课。P257-258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要求有:(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运用自如;(4)结构紧凑;(5)教学效果好。

32、简述学校德育的意义。答:学校德育具有以下意义:(1)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 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受一定社会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巩固、继承和发展服务。因此,德育是古往今来的任何社会所必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所必需。(2)学校德育对学校自身工作的意义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并加强学校德育,是全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3)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意义 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必需。

33、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答: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也可以说道德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3)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34、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答: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法制教育(4)社会公德教育(5)劳动教育(6)健康心理品质教育(7)人生观教育(8)科学世界观教育(9)社会主义教育。

36、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答:德育的途径主要有:(1)教学(2)班集体(3)各项课外和校外活动(4)团队工作(5)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德育的主要方法有:(1)说理教育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

37、简述课外教育的作用与任务。答:课外教育的主要作用是:(1)课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2)课外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教育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4)课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课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38、简述课外教育的内容。答:课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一致

44、社区教育的作用和特点。答:社区教育的作用有:

(1)协调育人

(2)环境优化

(3)组织协调

(4)监督管理

社区教育的特点有:

(1)开放性

(2)广泛性

(3)多样性

(4)补偿性

(5)融合性

45、学校教育的特点。社会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4)文化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39、简述教师的角色。答: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促进者

(3)模范公民(4)学生的管理者

(5)父母的代理人

(6)学生的朋友(7)心理治疗者(8)教育科学研究者

40、简述教师的任务。

答:教师的任务包括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两方面。(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a、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b、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c、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d、教师要展开教育科研

41、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答:教师的权利包括以下几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根据我国的《教师法》,教师必须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答: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

(2)职业道德素养

(3)科学文化素养(4)教育理论素养

(5)教育能力素养

4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先导性

(2)感染性

(3)权威性

(4)针对性

(5)终身性

(6)个别性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

(1)全面施教

(2)民主平等

(3)以身作则(4)爱严相济

(5)

答:学校教育的特点有: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46、简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形式。答: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是:

(1)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2)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3)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1)互相访问

(2)通讯联系

(3)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4)教育讲座

47.简述教育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要素及其关系。

答: 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4分)

四者关系为: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分)

48.教师劳动特点 答1复杂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教学过程中任务的多元性、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等都导致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创造性学生个体发展的变化性、教学中的个别性以及一些偶然事件都将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 3示范性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德行学识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学生也可能模仿老师的行为思维等 4长期性因为人才的成长的周期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都需要长期的培养 49.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特点 答: 1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逐渐建延长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形式多样化 4教育内容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 5教育国际化。50.当代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答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系2从科技主义、经济主义到教育的社会价值政治、文化取向(3)、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主义教育4、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发展趋势 1教育全民化全名教育与纵身教育以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 2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3教育全民化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4教育信息化一是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 5教育个性化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社会竞争都需要有一个个性的创造人才。51.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书上没有三有助于)

答优点: 1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学习知识 3 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 1容易导致轻松学生需要经验和生活 2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 3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化一的讲述方法 4难以变革。

52.上课的常规要求 答: 1上课前准备要求 2按时上下课时间要求 3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 4课堂上的纪律要求 53.建立良好班集体

答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是班集体理想和前进的方向 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班风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是班级管理见成效。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必须拥有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关系的形成。

54.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 1选择课题。选择课题包括相关联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2制定计划。有利于合理安排研究的各项工作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3实施研究。按照研究工作计划和研究设计中的具体规定通过观察调研实验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文献资料。4整理分析。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整理分析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二是对已占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5表述成果。这是教育研究最好一个重要步骤是将思维活动变为文字学材料的过程。

5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1社会需求。这里所谓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它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它们对课程的设置、内容有着不同的影响学校课程是这些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科技革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日益加剧尤其当代新技术革命对课程的变革起着直接推动作用。3学生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点等都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

五、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与里程碑。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

(1)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理想思考。(2)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释,具有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教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教育规律,从而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等相关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重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1)人是教育的对象。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通过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潜在因素才能转化为现实,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但这里的活动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再生器。(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只有通过活动,个体才能从活动的结果或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5.联系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6.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7.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即注重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形成功能、扩展教师评价的范围、强调教师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重视对教师评价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即在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重激励,重改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素养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8.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9.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讲究适应性。(2)对话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中,以对话为原则,师生双方与文本、课程、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与过去、未来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不断地体会、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引发兴趣,打开对话教学之门;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3)体验教学。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它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4)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投身于实践中去,循序渐进地升华理论,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发现问题,使学生学有收获。(5)反思性教学。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6)生成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是其价值追求;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其本质特点。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多维互动是拓展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7)生命化教学。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关注生活的体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10.“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其一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即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问题:(1)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11.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12.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你对这些隐喻持有什么看法?

教师职业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即教师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他们未来成为组织社会中的成员做好

准备。教育者依赖的是对儿童社会化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即教师的业内角色。每一个教师在学校都同时在扮演着双重角色:相对于学生来讲是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则是同事。教师每天在学校进行双重角色间的频繁变换。

教师职业形象的本质特性是学高身正。教师的职业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1)教师的传统职业形象是“教书的”、“教书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2)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临床医生”。即教师要像园丁一样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教师对儿童进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方面具有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说的,并且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临床医生”则是社会期待教师具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障碍并使学生健康成长能力的专业能力。(3)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是“蜡烛”和“春蚕”。教师不计酬劳和辛苦,为了教育学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因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被视为美德而为社会所赞颂。(4)教师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学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文化知识本身,教师又要有教人学习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5)近年新出现的职业形象是“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伴奏者”、“协助者”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促进者”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领导者”是未来教师在学习型社会里应该具有的职业形象。它要求教师具有同家长协作的能力,必须能成为社区的学习组织者、管理者。学习型社会,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师必须成为其中的领导者。13.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必须通过建设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班级组织,并通过发挥其功能来管理班级。(1)构建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结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组织即班委会,可以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初一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分工,可以把班里常规工作分配得非常得体、明确,使班委会和团支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依靠班组织机构把班级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集体。(2)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可以参考魏书生的做法,使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境界,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通过制定班规班法,并使班规班法成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指南,“以法治班”。①要发挥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功能的发挥,需要这个组织具有严密运行的制度保障。班级组织功能依托班级日常事务释放。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日常冲突,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做人的胸怀。②要发挥班级组织的个性化功能。班主任要系统地教会学生学习处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集体的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选拔功能和保护功能。

14.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目前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反映的是同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处理好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2)少年期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3)青年初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走好人生之路;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15.教学督导做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校教学督导评估主要指学习内部教务机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指导评估。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学督导评估往往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考查教学效果。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新的任务不断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也应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和创新。教学督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由重“督”转为重“导”,督导内容既重督教,又重督学和督管,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包括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进行督导,否则就会误导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上,除日常听课、评课和教学秩序的监控等常规督导外,可以重点进行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常规督导与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相结合、全体师生进行民主督导等。教学督导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作用,实行民主督导,突出指导、服务、咨询功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把教学督导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经常听取师生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益。16.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答: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知识的传授者(2)学习的促进者(3)模范公民(4)学生的管理者(5)父母的代理人(6)学生的朋友(7)心理治疗者(8)教育科学研究者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模范公民,家长的代理人等传统角色仍然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些角色的内涵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这些传统角色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如怎样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新、旧知识更好地交互作用;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组织化、技能的迁移;怎样才能判明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没有达到目标的症结何在等等。

教师----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未来教育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1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18、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表现在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兴趣的培养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多方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学生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2)良好情感的培养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幼儿的腐蚀。(3)意志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4)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我们要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19、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形式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教学中传授知识只有一种手段,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教学 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⑴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⑵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⑶知识不等于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两者并行才是最好的方法。

20、论述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答: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一方面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启发诱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大胆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1.联系实际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答:①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但这种提高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②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所使然。第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次教育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第二、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对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这会导致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第三、德育过程各因素参与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③根据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把握好以下方面问题对于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人”,长抓不懈。二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反复,反复抓。

2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23、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答: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1)思想政治素养

1、有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的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更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老师,不但听老师怎么说,更在看老师怎么做。因此,身为人师必须严于律已,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做人的榜样,永远留给学生

一个美好的形象。

(2)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互进。(3)加强科学文化素养,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的熏陶。(4)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应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5)教育能力素养在每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具有以一种或几种能力为主的多种教育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所谓教育传导能力是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要求教师具有教育传导能力是由教育过程信息传递的规律决定的。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教育传导是和教育过程的控制密不可分的。教育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面发展。

24.联系课程改革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题要点(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25.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所认识。答题要点: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1)对事业:忠诚热爱(2)对工作:精益求精(3)对学生:真心热爱(4)对教师:团结协作 26.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答: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遗传素质 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 ⑶教育;即社会因素.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④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 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 ③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④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即有遗传后天环境的教育等.2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和理解.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28.论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答:⑴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①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②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 ③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⑤小学生的想象发展特点.⑵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⑶小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总之,从总体上说,小学生的感 知不精确,对时间和空间知觉较模糊,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间的联系和特点.看图不知去观察画中所要说明的关系.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观察,帮助他们从复杂的现象中分出主要和次要的,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小学生的注意一般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有学习,还要对他们进行意志品德,分析是非等方面入手

29、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P159-161 答:(1)优等生与教育优等生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获得很好发展的学生,或者说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对优等生的教育可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A、对他们实行跳级制; B、加大学习分量,提高教育要求; C、对优等生更应严格要求,切忌只抓学习不抓思想; D、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等生。既要表扬,也要批评;既看长处,也看短处。(2)差等生与教育 差等生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对差等生的教育可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A、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才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彻底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防线,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B、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不能只是盯住差等生的缺点,而是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改造他们。C、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没有爱的教育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对差等生的教育尤其如此。给差等生以更多的关爱,这不仅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也是能否教育好差等生的关键。

30.为什么说活动课程的是针对传统学科课程的弊端提出来的? 它的进步意义在哪里? 试分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借鉴其合理成分之外,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引起注意 ? 答:因为传纺学科的课程呆板,枯燥,忽视儿童需要的弊端,现活动课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传统学科的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通过解决学习者面临的各种问题,重构经验,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课程适合儿童兴趣,需要经验,在培养学生自律创造性,自学能力以及个性发展方面都 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活动课程有了新的发展,力图使其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当前,活动课程还应该注重地区性,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发展来区别,因为地区,城镇,农村的学生智力,视野,知识差别还挺大,需要分别对待。31.论述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五个阶段来掌握知识.答:学生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和掌握知识须经历一个过程具有一种因期性的规律,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基本阶段对提高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引起动机,引起动机方法有①使 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②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向学生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感知知识,一般有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两种.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访问,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力劳动等方式直接接触所学事物,从而获得感性认识;间接感知主要是通过教师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电化教学 手段等为学生提供的形成.三,理解知识,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感性材料,要动用典型事例说明教材的主旨,以奠定理解知识的基础,其次,要给概念经明确的定义,概念的表述要简明,准确,使于学生掌握.再者要引导学生弄清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已有概念来促进新的概念的形成.四,巩固知识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记忆的指财,以促进其记忆力的发展.五,动用知识也就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2.论述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答:⑴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以系统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的价值,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喻小学课本讲到林巧稚小时候上生物

课时老师提问树叶是什么形状 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是圆形,绿色.老师不直接回答把他们带到树林里,让学生采集树叶,然后加到教室里,这时同学就回答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多种答案.⑵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以促进从知识到思想的转化.在教学中应从正面教育学生,童第周小时候学习成绩差,经过努力来成为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⑶学生思想的提高又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 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3.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答: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 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形式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教学 中传授知识只有一种手段,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教学 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⑴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⑵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⑶知识不等于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两者并行才是最好的方法.34、论述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P217-218

答: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一方面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启发诱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大胆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5、论述如何贯彻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P221-222

答: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的,同时又不能超越他们学习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 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从学生实际出发。(2)要做到“及时而教” 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3)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中的难与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36、联系实际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答: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5)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具体做法是: a、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b、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c、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

d、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3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

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第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3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3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答:说理法是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要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注意:(1)说理要有民主性

a、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 b、给学生留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和余地;

c、说理时教育者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d、对一时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启发引导;

e、对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讨论、调查、参观等各种形式来统一思想。(2)说理要有针对性

a、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b、针对性不仅是对缺点错误而言,也针对优点和长处。针对优点和长处,可使受教育者受到鼓励,针对缺点或问题,可使其得以省悟。(3)说理要有真实性

a、要善于把理论变成学生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实,使学生体验到“理”的普遍意义;

b、只注意联系实际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难以真正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还有可能把它束之高阁。(4)说理要有真实性

理论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科学抽象,还在于它能借肋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人的情感等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是说理中不可忽视的。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40、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劳动决不仅是上完课了事,他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其教育应尽可能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身处社会之中,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种正面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并立足学生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现实的教育基础。他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尽相同的方法、途径,确保每位学生不断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丰满个性的社会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不断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在教育中,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事,要求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化不利为有利。

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

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伴随着学生成生的。个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或许时间不长,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可能是终生的,而教师群体的劳动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要通过示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串于教育的全过程。他必须用内化了的知识、品德、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自己作为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在课内、课外、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一致。

41、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答: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我国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对学生和对集体等方面。

对事业:忠诚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应自觉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这一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育事业中追寻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

对工作:精益求精。教师应以严格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时刻要想着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育任务。

对学生:真心热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沟通师生的感情桥梁。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人。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

对教师:团结协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应以集体协作精神,团结互助,形成坚强的教师集体。应避免教师间的相互扯皮和推诿。正确处理好劳动成果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努力树立教师集体的威信,并不断推动这一集体的完善。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有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参考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2: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

展的角度谈该项改革。

参考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案例3: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案例4: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理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参考要点: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案例5: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⑴请根据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⑵试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参考要点: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6:

“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么那么好奇,我发现他们经常偷翻我的书包和抽屉,我抗议了很多次,可他们就是改不了,而且有时不抓住他们的手腕,他们甚至都不承认。”

“老师总是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问题都出在我们的身上,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案例8: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他们怎么不想一想自己的错。他们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农民,庄稼出问题的时候,农民可是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他们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小苗发火。”

问题: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以上两个案例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有何不妥之处,并谈谈应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第一个案例中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中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具体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拆开、查阅。家长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抽屉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一些基本权利与成人的期待和要求相矛盾时,家长很容易牺牲掉孩子的权利而去行使成人的权利,这种行为是不妥的。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迅速发展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教师的教育重在引导,而非抱怨。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注意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引导、鼓励和肯定。即便他们的身心发展中出现某些不足和思想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也是成长的代价。案例7: 听课**

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和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深思。

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理论要点参考: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

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9: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案例10:

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请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角度来谈其所做的评价改革。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3: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14: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

案例15: 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16: 2004 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 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发了迹。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 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出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案例17: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 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

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案例18: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案例19: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

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20: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 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21: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

第三篇: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格2分,共10分)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3.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D)。A.大于140 B.120-140 C.110-120 D.90-110

4.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C)的全面发展。A.生存能力 B.生活能力 C.劳动能力 D.处事能力 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D)。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规律 2.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ABC)。A.人口 B.政治 C. 生产力 D.法律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BCD)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4.学校管理的功能包括:(ABC)。

A.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B.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C.提高学校管理水平D.依法治校 5.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6.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7.下列哪些属于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AB)

A.知行统一 B.教育和自我教育 C.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 D.长善救失 8.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ABCD)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选择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9.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AB)

A.个体发展功能 B.个体享用功能 C.正功能 D.负功能 10.认知的过程包括:(ACD)A.同化 B.异化 C.顺应 D.平衡

三、判断题(先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予以改正。每题3分,共30分。)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对。)

2.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错。按照生物起源论的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但教育具有社会性。)

3.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错。初中阶段是人的认知倾向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并被自己意识到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者应当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错。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5.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发展,而不是蕴含在整体教育中。(错。德育工作更多地不是自身独立地展开,而是要通过学校整体教学和教育活动,蕴涵和体现在整体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6.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错。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或依据教育对象的学习时间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7.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错。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8.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错。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9.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是活动课程。(错。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是学科课程。或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活动课程。)10.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率是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错。是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共30分)1.尴尬的一票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学校少先队大队要表彰一批优秀少先队员,每个班级有5个名额。到底该推荐谁呢?我决定用民主选举的办法。在班会课上,全班同学进行了投票选举。经过公开唱票,结果很快统计出来,排在前4位的是陈逢、戴荔、俞阳、王闻哲。让大家有些为难的是,还有两位同学的票数并列第5。中队长问我怎么办?我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们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 我刚要投出自己这一票,一个学生举手发问:“丁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 “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当然可以投票。”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别的老师也可以投票吗?”他紧接着问。咦,这个问题我倒没有想到,但我很快又想出了一个理由:“我是中队辅导员,理应参加少先队的活动,其他老师不用参加。” 哪知道,立刻又有几只手臂高高举起来,小家伙们不依不饶:“可是,你应该和我们同时投票,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 我一下子愣住了,学生们能有如此强烈的民主意识,我深感惊讶。尽管当时的我有些尴尬,可仔细一想,学生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尊重了学生们的意见,没有投出自己那一票,也没有重新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我们班向少先队大队反映„„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这一观点?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分)。(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2分)。(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2分)。(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2分)。(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满分为7分)2.不堪回首的激励

十多年前,我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离家较远的乡村中学任初三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班上,我严肃而神圣地说:“大家都是黄土地里长大的农家孩子,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不好受。如果大家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罢了;如果想,就得把书念好,要刻苦学习。中考就在眼前,这可是一次机会,一道关口。考上了中专或重点高中,就能穿皮鞋逛大街;考不上,那就只能穿布鞋、草鞋,走乡下的泥巴路......“这翻话似乎起到了作用,学生们一改常态,正襟危坐了。当时,我还特地对一个名叫“育球”的学生说:“你的名字没取好。要扎扎实实读书,否则真要去修理地球......”若干年过去了,从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学生写信给我,指出我的不是。她在信里说:“读书、上学跟穿皮鞋、草鞋并没必然的联系。在当今开放和竞争的社会格局里,个体素质才是成功与否所系......”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新时期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分)。(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2分)。(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2分)。(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2分)。(结合案例内容展开论述,视内容丰富程度酌情给分,满分为7分)。

第四篇:电大个人理财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个人理财的核心是根据理财者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来实现需求与目标.2,个人理财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银行理财),(个人证劵理财),(个人保险理财),(个人外汇理财),(个人信托理财),(个人房地产投资),(个人教育投资),(个人退休养老投资),(个人艺术品投资)以及(个人理财税收筹划策划)等内容.3,个人理财追求的目标是使客户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合理分配财务,达到(人生效用最大化).4初次面谈,个人财务规划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财务目标),投资偏好,(风险态度)和(承受能力),甚至更多的信息.5,财务策划宣传常见的可使用的媒体有(广播与电视),出版物,信件,(互联网).6,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有两类:(市场参与者)和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7,一般而言,客户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收入,支出)和(盈余),并以(十二个月)为一个时间段.8,个人财务规划师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时分繁多,主要包括(客户的个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两大类.9,客户投资在各种资产类别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客户的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策略,(经济前景).10,财务策划师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应当是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本)在内的综和资产组合.1、个人银行理财实质上是个人利用银行提供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来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的活动。

2、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同质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

3、境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不保本的双货币存款)和(保本的市场挂钩产品)两类。

4、个人证券理财的作用概括为八个字:(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5、个人证券理财产品的收益主要有(差价收益)和(利息收益)。

6、证券组合通常可以分为(收入型证券组合)、增长型证券组合和(混合型证券组合)。

7、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常见的个人保险理财产品主要有(分红保险)、投资连接保险、万能保险、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等。

8、保险费的“三差益”是指(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

9、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要坚持(风险转移)的原则和(投资偏好)的原则。

10、分红保险起源于(18世纪英国),当时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风险而设计推出的。

11、当前,我国的个人外汇理财手段主要有:(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个人外汇交易、B股、(外汇信托产品)等。

12、进行外汇理财规划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外汇投资者合理的(外汇理财愿望)转化为具体的—外汇理财目标。

13、国内提供开办个人实盘外汇交易的银行主要的交易方式有:(柜台交易)、电话交易、自助交易、9网上交易)等形式。

14、个人外汇期权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其代表产品是(两得宝)和(期权宝)。

15、信托目的有三大类:(私益目的)、公益目的、非以人类为受益对象的特殊目的16、个人信托产品主要包括四种,即(财产处理信托产品)、财产监护信托产品、(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和(特定赠与信托产品)。

17信托的基本职能包括:(财产管理职能)、资金融通智能、(投资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三,选择题

1,(A)是指客户通过理财规划所要实现的目标或满足的期望.A,理财目标 B,投资目标 C,理财目的 D,投资目的2,保险策划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对客户客户经济状况和保险需求的深入分析,帮助客户选择合适(B),并确定期限和金额.A,保险公司 B,保险产品 C,受益人 D,保险代理人

3,(D)是指个人理财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使用货币为人民币,到其所获收益为外币.A,卡类理财产品 B,外汇理财产品

C,人民币投资人民币收益理财产品 D,人民币投资外币收益理财产品

4,客户的收入水平与支出情况是理财时需要了解的重要财务数据,也是编制客户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更是理财规划师分析客户财务状况的(A).A,依据 B,签证 C,证据 D,信息

5,财务信息是指客户目前的(B),资产负债状况和其他财务安排以及这些信息的未来变化状况.A,收入总额 B,收支情况 C,支出情况 D,收支平衡

6,客户提出理财的要求,不仅希望增加收益改善财务状况,而且要保证财务状况的(A).A,安全 B,增加 C,稳定 D,增值

7,现金流量表全面反映客户一定时期的收入于支出情况,客户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化首先表现在(B)的变化上.A,收入 B,现金流量 C,支出 D,结余

8,理财目标是制订理财方案所要实现的愿望.理财目标是制定理财方案的基础,所以客户的理财目标必须具有(c).A,真实性 B,准确性 C,现实性 D,可行性

9人的理财目标无论做何种分类,无非是集中在哪几个方面:(ABCD).A,消费支出的合理 B,个人财富的增加 C,生活期望的满足

D,个人财务的安全 E,退休和身后财产的积累

10以下国内机构中无法提供理财服务的是(D).A,基金公司 B,保险公司 C,信托公司 D,律师事务所

11,制订个人理财目标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将(C)作为必须实现的理财目标.A,个人风险管理 B,长期投资目标 C,预留现金储备 D,短期投资目标

四,判断改错题

1,总的来说,人在其一生中收入的获取是非常平均的.(错)

2,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现代投资学.(错)

3,研究表明,较低的“托宾Q”系数是一个企业管理完善或被高估的标志,托宾Q"系数越低于1,他就越无并购价值.(错)

4,一般情况下,个人财务规划师很容易通过一次面谈就能与客户建立服务关系.(错)5,以书面的形式向客户呈递财务策划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正确)

6,个人理财主要考虑的是资产的增值,因此,个人理财就是如何进行投资.(正确)7,理财规划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服务态度并不会直接影响理财服务水平.(错)

五、简答题

1、财务策划师在财务策划计划的评估过程时,应遵循哪些方面的步骤?

1,回顾客户的目标和需求2,评估财务和投资策略3,评估当前的投资组合的资产价值和业绩.4,评判当前的投资组合优势5,调整投资组合6,及时沟通客户7,检查策略是否被遵循

2、什么是个人保险理财产品规划,其包括哪些内容?

是指投资者个人依据自身的财务能力,通过识别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保险方案并购买适合的保险理财产品,以实现保险理财目标的行为。

①个人理财的基本目标②个人的投资能力 ③保险理财产品品种 ④保险理财产品期限⑤保险机构 ⑥推敲保险理财产品条款

3、分析比较“两得宝”和“期权宝”的特点?

“期权宝”是指客户根据自己对外汇汇率未来变动方向的判断,向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的期权费后买入相应面值、期限和执行价格的期权(看涨或看跌期权),期权到期时如果汇率变动对客户有利,则客户通过执行期权可获得较高收益;如果汇率变动对客户不利,则客户可选择不执行期权。

期权宝产品功能特点:客户锁定成本,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小搏大,获取超额收益

1、存款保本、买入期权

2、投机汇市、损失封顶

“两得宝”是指客户在存入一笔定期存款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向银行卖出一个外汇期权,客户除收入定期存款利息(扣除利息税)外,还可得到一笔期权费。期权到期时,如果汇率变动对银行不利,则银行不行使期权,客户可获得高于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如果汇率变动对银行有利,则银行行使期权,将客户的定期存款本金按协定汇率折成相对应的挂钩货币。

功能特点:投资增值 利益双收;

汇市平稳收益不减

1、卖出期权双重收益

2、汇市平稳是收益不见

3、欧式期权到期执行

4、简述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的内容?

5、如何控制养老投资的风险?

6.对理财者而言,个人理财有何作用?

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使自己可以更好的理财

7.从个人投资角度如何看待证券理财产品之间的区别?

答:①政府债券: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稳定、享受免税待遇。

②金融债券:有良好的信誉,期限以中期较多,具有专用型性、集中性、流动性特点③公司债券:期限较长,相对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风险较大

8.个人银行理财规划步骤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个人投资者应尽可能详细了解自己的资产状况,包括存量资产和未来收入及支出的预期,知道有多少财可以理。②2梳理自己的理想目标,知道想要做什么,自己的理财和生活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操作性如何,结合第一部具体分析。③对自己的风险偏好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评价,争取对待、识别、预测、控制自己的风险偏好。④借助银行理财服务,做战略性的资产分配⑤借助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考察,分析收益和风险的因素,选择品种和投资时机。⑥个人银行理财的评估。⑦个人理财规划的修正

9.艺术品投资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10.教育投资计划的工具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境内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外汇理财服务的比较?(P65)

2.试述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P78)

3.试述个人保险理财对个人或家庭的作用?(P83)

七、案例分析

1.杨女士和先生都是某国有企业的合同工,已育有一岁的小孩,目前仍与其先生的父母同住在两室一厅的家里。

杨 女士夫妇两人每月收入合计约5000元,两人所在单位已按最低标准为他们购买了社保、医保。夫妻俩现有银行存款75000元,去年购买了各类基金合计25000元。另外,夫妻俩还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每年缴交保费合计约2500元,还为女儿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每年缴交保费150元。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平均为2500元/月。

由于目前的居住环境过于拥挤,计划在5年内购入一套面积 60平方米 左右的两室一厅的二手楼,最好能够在两年内购买住房以解决过于紧张的居住空间,另外也想为孩子购买一些诸如教育保险之类的产品,但总觉得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并不那么好,不知道该怎样理财方能实现居家梦想,也不知道是否该调整一下银行存款和投资基金的比例以及是否需要追加一些其他方面的保险。

请遵照一定的业务流程帮助 杨 女士及其家庭制定一份理财方案。

2.张先生1979年出生,未婚。职业IT行业白领,月收入1万元,月开支情况如下:娱乐健身费1200元;交通费300元;通讯费200元;旅游消费月均250元;上交家人2500元。现有银行定期存款16万元,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无任何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性格较沉稳,属理智型投资者,不愿冒高风险,但也希望尝试投资。目标:希望近期购置按揭住房一处,首付 + 装修约花费10万元;购置小轿车一辆,价值10万元以内

第五篇:教育学复习题答案

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C.《论语》

D.《学记》 2.昆体良的(A),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 究教学法的著作

A.《雄辨术原理》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育论》

D.《教育论》 4.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B)

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5.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B)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培根 6.柏拉图的名著是(A)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伦理学》

D.《爱弥儿》 7.首次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孔子

8.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我国的教育著作(B)。A.《师说》B.《学记》C.《论语》D.《大学》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D)。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10.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

A.《爱弥尔》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D)。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C.交叉科学D.人文科学 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学记》

D.《劝学》 13.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15.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论语》B.《学记》

C.《孟子》

D.《中庸》

16.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关系起源说

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利托尔诺

B.孟禄

C.高尔顿

D.达尔文

1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9.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C)

A.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教材和教法 20.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C)

A.教育内容

B.教育对象C.教育手段

D.教育原则

二、判断题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3.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5.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3.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2)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3)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4)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

《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

A.1)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营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的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在教育习俗性认识中,经常是各种问题混杂在一起,根本不加以逻辑的区分和界定,因此就需要教育科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界定和明确。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家坳与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

B.教育学是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对我们师范类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 研究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1)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培养良好的教育素质。(2)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高教育智慧。(3).有助于科学的教学管理(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C.(1)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要反复推敲、弄懂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学会独立思考。(2)联系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选择题

1.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2.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D)。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D.教育

3.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功能 4.从教育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C)。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

D.社会功能 5.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6.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

7.“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B)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B.社会化

C.职业化

D.主体化 8.教育的固有功能是(A)。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隐性功能

9.教育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这属于教育的(C)。

A.负向功能

B.社会功能 C.隐性功能

D.正向功能 10.使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是教育的(C)。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

D.人口功能 11.通过“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我国教育(B)功能的基本方向。

A.个体 B.社会

C.正向

D.负向 12.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这是指教育的(A)功能。A.个体谋生

B.个体享用

C.个性化

D.社会化

二、判断题

1.“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2.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个人本位的代表。(√)3.德国现代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者。(√)

4.古代社会,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教育的功能趋向只有社会本位。(√)5.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个人本位取向。(×)

6.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进功能。(×)7.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8.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9.“文革”中的教育,体现了非常态教育的负向功能。(√)

10.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促进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隐形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

四、简答题

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那几个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B.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C.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3.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五、分析题

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2 参考答案:

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我认为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

六、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

①当前中国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开展,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生力军。学校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负有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言行、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为重要依据,注重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传播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易于形成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不至于与社会脱节。②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的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文明的校园环境里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前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育应该传递社会规范,让学生学会做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③大学生新生报道,却成了父母一个人的忙活,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洗衣、做饭等基本生活技能都不会,这不禁让人感到心酸。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应试而应试,却忽略了对学生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因此学校应重视教育的生活指导作用,开设厨艺、野外生存、急救、人际关系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等,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过一种集体性的社会生活。

④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都成了学生最头痛的难题,选什么专业好?从小学到高中,很少有学校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学生的兴趣和天赋没有很好地被引导,所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这样的困惑了。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生应开展兴趣班,职业规划引导班,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并事实加以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

⑤中国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提问。如何破除这一困境是中国教育前进的关键。整齐划一的教育是扼杀个性的元凶,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或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个性张扬,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⑥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中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

2.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的对策。

(1)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就如同温柔的陷阱,过分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2)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能忍受的边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3)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属于(B)价值取向 A、个人本位B、社会本位 C、自然本位 D、政治本位 2.(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规律 D、教育方法 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A、涂尔干 B、凯兴斯泰纳 C、孔德D、卢梭 4.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定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一定社会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的要求,我们称之为(B)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A.教学 B.生产劳动 C.团队活动 D.课外活动

7.表示各种教育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的是(D)A.社会性教育目的 B.目的性教育功能 C.功能性教育目的 D.发展性教育目的 8.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C)A.普及义务教育 B.扫除文盲 C.促进人的发展 D.增强国力

9.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的是(A)A.社会生产力水平B.历史发展进程 C.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想

10.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B)A.重要前提 B.重要条件 C.重要中介 D.物质基础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影响和作用。B.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能的含义一致

C.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D.教育的内部功能是由社会的结构决定的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C)。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推进素质教育

二、判断题

1.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

2.操作性教育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3.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

(√)

4.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5.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6.近代以来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的价值取向(×)7.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8.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10.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每一步变化,都不具有变革性(×)

1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发展。(×)

13.教育目标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14.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15.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6.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多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四、简答题

1.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

(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目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1)我国的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精神实质:

①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1)现在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生产劳动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2)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个性发展总是和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4)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5.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五、案例分析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认为这些观点合理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87-88)参考答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颇,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所以,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兴趣,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你赞同成都市教育局这个规定吗?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

答:我赞同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六、论述题

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问题: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模糊上主要表现在,将中小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等同,还有将国家的教育目的认为是发展中小学生的集体或社会价值目的。在实践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例如:中小学学生负担较重、中小学教育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中小学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等等。对策:

(1)明文规定中小学学生最高作业量,严令禁止学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禁止私人和学校开办寒暑期补习班。以此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

(2)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3)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及有关隐私权的认识。(4)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实行全国教育巡查员制度。

2、当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请问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

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P87-90(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忽略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因为素质既蕴涵活动的潜能和底蕴,也表现为现实应对中适当把握、灵活驾驭事物或问题的实际水平。素质教育部不能停留在应有素质的形成上,更应重视素质的巩固和提升,使人的素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要注重把应然素质和实然素质结合起来。

(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对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现在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生产劳动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③正面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

体现出来。因此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

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要不断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实践的评估指导。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以下不是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的是(D)

A.政治

B.经济

C.文化D.自然和人文环境 2.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A)学制

A.分支型学制

B.单轨制

C.双轨制

D.并轨制 3.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壬子学制 4.美国现行学制属于(A)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理学制 5.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C)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6.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A)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7.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主要仿照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B)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9.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B)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体系

D.教育制度

10.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A)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11.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B)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12.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B)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

D.学校办学体制

13.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C)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15.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C)A.客观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

二、判断题

1.“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2.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择的结果。(√)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制度的纵向分段以及其他许多方面,而教育制度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则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决定的。(√)

4.双轨学制的两个平行的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5.终身教育是涵盖人一生的正规教育。(×)

6.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8.今后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适度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切实普及高等教育,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9.一般认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10.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1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2.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个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合,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制度的特点P94-95(1).客观性

(2).规范性

(3).历史性

(4).强制性

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势P114-115(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身份的获得等表现的是教师职业的什么地位?(A)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

2.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是什么?(B)

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

3.以什么手段确立、保障教师的权利,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措施?(C)

A、政治 B、经济C、法律 D、专业 4.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是什么?(D)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 5.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的关系是(D)

A.授受服从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 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D)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尊师爱师,长善救失,双边互动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8.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D)

A.人—物关系 B.授—受关系 C.道德关系D.人—人关系

9.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指教师的(A)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外在形象

10.教师具有“科教兴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是教师(D)的体现。

A.专业知识 B.专业能力 C.专业自我 D.专业理想 11.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A)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D)A.职业 B.专业 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 13.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B)A.1988年 B.1989 年 C.1990年 D.1991年

14.在我国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师生间的(D)A.权利平等 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搞好教学 B.做好德育工作 C.教书育人 D.关心学生身心

16.“有的儿童情感际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可变性 D.个体差异性 17.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8.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A)。

A、主体性 B、独立性 C、选择性 D、调控性

二、判断题

1.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3.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4.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具有的客体地位。(×)5.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

6.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7.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三、名词解释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2.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3.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

4.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 ③专业能力的发展④专业自我的形成

2.简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①思想品德素质②职业道德素质

③知识与综合素质④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 3.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辅导③在职培训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⑤自我教育 4.简述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①学习者和学者②知识的传授者

③学生心灵的培育者④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⑤学生学习的榜样⑥学生的朋友 5.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顺序性和阶段性②稳定性和可变性③不均衡性④个别差异性⑤整体性

五、案例题

1、某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打扫教室。放学后刘勇忍受着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讥笑扫完了教室。他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一直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可今天,他觉得劳动是一种耻辱。回到家里,刘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他想以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老师的手里。方老师看后很生气,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他一顿。方老师在批评刘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现在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老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则,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老师命令刘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刘勇‘禽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2、考第一的孩子奖励什么?

“包老师,我和你打赌,我能考到年级第一,你要给我奖励。” “好,你能考到年级第一,我就给你奖励。”

这是几周前小洋跟我的对话。刚开始,我不以为然。这是孩子的撒娇,能考到第一,当然好,为什么不给奖励?

考试结束了,小洋语文拿了91分,确实是年级第一。我准备掏钱包买奖品了。“小洋,你想要什么奖品?”

“包老师,我早就想好要什么奖品了,你奖励我去你家吧!” 出乎意料之外的要求。这是什么奖励?能带孩子去我家吗? 周末,我的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试问,你怎么看老师给学生送礼物这件事?礼物在师生交往中有何作用?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P148-150 2.试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第六章课程

一、选择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 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 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A 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7.以下哪个是“课程即文化再生产”所认同的(A)A 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B 课程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C 惟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 D 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8.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C)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C)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D)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1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4.被称为“现代课程之父”的教育家是(A)A泰勒 B伯比特 C杜威 D巴格莱 15.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于(D)年开始实施。A 2013 B 2010 C 2006 D 2001 16.主张“课程即学习经验”的代表人物是(B)A.斯宾塞B.杜威 C.多尔 D.弗雷尔 17.主张“课程即社会改造过程”的代表人物是(D)A.斯宾塞 B.杜威 C.鲍尔斯、金蒂斯 D.弗雷尔

18.强调“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这是(A)的主张。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19.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这是(C)的观点。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20.认为“如果知识不能引起学习者的感情,就不可能是明确的知识”,这是(D)的观点。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二、判断题: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2.纯粹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实际中是普遍存在的。×

3.比较而言,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而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结果上,试图解答“是什么结果”的问题。×

4.实质教育论主张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形式教育论主张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4.教材: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5.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6.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四、简答题:

1.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3.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有什么不同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 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4.什么是核心课程,它有哪些优缺点

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缺点: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

1、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整合为一个大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请用有关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2、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人认为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党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材料选自《高中生物研修网》之《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请结合所学有关课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础,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

分科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①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

②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

③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现行分科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市场经济对我国普通中学课程的冲击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P178-179 市场经济发展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1)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价值倾向予“意识形态”,学校课程为意识形态服务。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课程开发更加注重经济价值,要求按市场经济发展来变革学校课程。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促进了生产的多样性、产业的多元化,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片面强调整齐划

一、追求共性的人才观,重新肯定了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学校课程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2)课程目标综合性。

市场经济导致了就业的多样性与流动性,人们很难预料到将来于什么,因此狭窄的知识面妨碍其就业的适应面。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应试”,高考成了一切基础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指挥棒。因此,学校课程从编制到实施都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课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使人们改变了对基础教育的看法。(3)课程结构的优化。

在“信息爆炸”时代,在市场经济带来就业的不确定性面前,人类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被动地收藏知识,而是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我国的学校课程,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市场经济导致就业的转换性更是对这种课程结构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人们学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各种职业的转换。

第七章课堂教学

一、选择题

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C)

A.布鲁纳 B.布卢姆C.克伯屈 D.杜威 2.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A)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 3.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教学方法称为(B)A.讲述法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 4.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边讲边读的教学方法称为(C)A.讲述法 B.讲解法C.讲读法 D.讲演法 5.孔子“扣其两端”的方法是指(B)A.谈话法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6.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D)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D.讲授法 7.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8.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的教育(A)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9.讲授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B)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D)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11.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D)。

A.讲授知识 B.教书育人 C.教学艺术D.引导启迪 1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旨达”这句话体现了(D)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B)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6.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D.布鲁纳

17.“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D)A.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二、判断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一种智育活动。(×)

4.教育性教学是夸美纽斯教育学的核心,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5.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指示,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指示。(×)

6.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

7.讲述有两种功能:一是说明是什么或怎样做,二是解释原因,在讲述时,为提高效率,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尽可能多的新知识。(×)

8.在教学中,一般较为常见的是小组讨论,有研究表明,讨论一般以16人左右最为理想。(×)

9.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了过程模式应遵循的十个基本步骤。(×)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于老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是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四、简答题

1、请谈谈当代“教学”的新理念的趋势

从重心转移的角度看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趋势:(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简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及其基本主张。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斯金纳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3)程序教学的方法。

认知教学理论: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

情感教学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1)教学目标。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4)师生关系的品质。

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并比较和分析教学设计三种模式的特点。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基本程序包括: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系统分析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目标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也最接近教师的实际教学,因此,这种模式设计过程系统性强,具体的设计步骤环环相扣,易于操作。过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

五、案例分析题

新课程实施后,青年教师小李主动向特级教师王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经常跟班听课,并尽量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模仿王老师,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对此,小李甚感苦恼和困惑。请运用教学的相关原理帮助小李分析一下原因。答案要点:

①小李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特级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理念、方法、智慧等,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②小李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③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模仿,更需要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小李没有很好地做好这个环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六、论述题

结合实际的教学,谈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讲授策略才能使讲授的教学方法发挥它最佳的功效。P226

1、语意准确,语词恰当,语速适中。教师语意应以普通话为准。

2、教师要适时,恰当的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日常生活词汇。

3、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

4、讲授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行动研究: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3.观察法:是作为研究者的脚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思、记得一种方法。

二、简答

1.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优势有哪些?

1、教师工作于真是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和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等)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是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清净的教学理论。2.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2、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3、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略

4、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5、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6、归纳总结

3.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P356—360

1、调查时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际运用这一方法时,又可以分为书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访谈、座谈等具体方法。

2、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3、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4、教师在研究中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料,但主要是收集文献资料和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资料。

5、教育行动研究渗透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也是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4.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P364

1、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

2、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3、教育教学案例

三、论述

我国在教育的政策法规上一直鼓励教师立足工作岗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作为对教师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和要求,作为对教师职称评定和对教师奖励的重要条件明确提出。请论述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性。p347--348 答: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能够进入到研究状态,以研究的态度、行为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其意义重大。这种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5、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特点的(D)

A、延长普及教育年限

B、发展初等教育 C、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D、改革高等教育 2、1984年通过的(B),宣布“初级和基本教育应当免费”,“应当实现小学义务教育”。

A、《儿童权利公约》B、《世界人权宣言》 C、《世界全民教育宣言》D、《学会生存》 3、1990年3月在泰国召开的宗迪恩大会提出了(B)思想。

A、终身教育

B、全民教育C、教育公平

D、教育民主

二、判断题

1、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2、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各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中,学前教育受到重视,入学率提高,重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

3、学前教育是指义务教育以前的教育阶段。(√)

4、中等教育包含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两者都属于义务教育。(×)

5、学会关心的提出是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和教育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与更新,它标志着教育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6、教育信息化表现在国家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名词解释

1、学会关心:

2、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如小学这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

3、全民教育: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全民教育是广义的,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不仅是投入更是产出,教育有各种传送体系,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学校应当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结合在一起。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要管车这一政策。

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

①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②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③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④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⑤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2、举例说明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有5大趋势:

1)全民教育。全民教育是针对世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和令人生畏的问题而提出的。它的基本含义是:(1)全民教育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2)全民教育是广义的,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不仅是投入更是产出,学校应当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结合在一起;(3)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要贯彻这一政策, 2)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把人吸收到生活的所有过程中来,是社会一切工作的中心。不活跃人的因素,既不考虑人的各种劳动集体、社会团体等,又不把他们吸收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这种参与、自治的思想,就是教育民主思想的精髓,。

3)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理发或颁布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把信息教育课程列入了正式课程,并增大了投资;二是注重教育信息自愿的开发和利用。

4)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内涵丰富的历史过程。它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态:一是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壮大的留学生潮是其典型的代表;二是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如义务教育制度;三是全球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使独立的跨国教育体系成为可能。5)教育个性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同时,社会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有个性、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教育个性化也是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

3、简述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

4、简述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P381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结构模式,由相互独立的中学类型向综合中学的类型发展。“分流”过早地确定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可能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机会。许多采取“分流”模式的国家已逐渐采用“综合”模式,即“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已达到50%以上,这也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五、论述题

1、比较分析我国初等教育与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认清我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差距。

①初等教育的普及。从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上看,我国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和年限。大多数国家已逐渐吧义务教育延长至中学阶段。我国自1986年后不断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③初等教育的生师比。我国初等教育生师比为25:1,超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试述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这两个是“二战”后相继出现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是二战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航标。它们既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潮流,又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教育潮流;既是二战,后教育发展的总结,又是21世纪教育理论的先导。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和逻辑的高度统一。

2.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根植于二战后西方社会教育雪中的功能论学派和冲突论学派。无论是功能轮学派还是冲突论学派,都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只不过前者从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出发,后者从批判现存社会制度出发。但两者对西方各国教育改革的提示作用客观是一致的,都刺激着各国教育改革大力强化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3.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的要义是:(1)贯彻和平、平等、全人类道德原则;(2)理解、宽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多元文化;(3)能够和外国人一道顺利开展工作;(4)掌握外语;(5)教育达到很高水平;(6)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4.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观念能够使近代教育发生本质的变化,即将人生一

个阶段的教育改变为终身,将制度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可见,终身教育使教育回到了“原始点”,因为原始教育是终身的、个性化的、社会化的。终身教育可以统括教育社会化、继续教育以及非学校论对学校神话的批判等。

建议增加知识点:教育哲学和教育人文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

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C)科。

A.具体 B.基础C.应用 D.一般

2、教育哲学是(C)结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 B.哲学和社会学 C.哲学和教育学 D.哲学和人类学

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B)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 B.教育一般问题 C.教育理论问题 D.教育方法问

4、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世界名言的是(A)。

A.弗兰西斯·培根 B.伏尔泰C.苏格拉底 D.孔子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现在(A)

A.《论语》 B.《四书集注》 C.《学记》 D 《孟子》

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关于(A)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7、《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D.孔子

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0、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A.义B.仁 C.礼 D.智

12、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13、荀子以(A)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B.政治 C.军事 D.文化

15、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D)看作是最终目标。

A.闻 B.见 C.知 D.行16、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D)。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

18、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9、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20、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1、“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C)。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22、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24、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6、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二、判断题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基本问题。(√)2.教育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3.现代教育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派别。(√)4.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5.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具体问题的一门学科。(×)6.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7.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9.《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10.先王用礼是为了节制人心。(√)11.研究礼乐的结果是提高内心的修养。(√)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科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揭示教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提供教育价值和和规范原理的一门学科。

2、六艺: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即“七艺”。“七艺”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相和即所谓的“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

3、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

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4、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哲学的特点。

(1)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批判意味着质疑,意味着解读、讨论和反思。哲学就是考察与审理一切权威。哲学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的历史。一种教育哲学是否有价值,不仅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看他“提出了什么问题”。如,康德哲学的伟大在于他扭转了西方哲学的“发问方式”。他以前的西方哲学总“是什么”、“为什么”。而他问的是一切的存在如何可能,追问事物的存在条件与存在性。

(2)教育哲学的反思性。这种反思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教育哲学的研究是有鲜明价值立场的,第二,教育哲学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的知识,而是一种思考性的知识。操作性知识可改变行为,而描述性知识可增加知识,而反思性知识只能唤醒自我反思。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寻根究底”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对教育生活的感受力,理解力,判断力。(3)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这一实践性,不是简单指为教育实践报务,而指教育哲学要从教育实践出发思考现实问题。要求教育哲学不能仅仅做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如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正义问题、教育的道德性问题,等等。

(4)教育哲学的价值性。教育哲学就是要追问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诸如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今天的教育正是因为缺少这种哲学的智慧而显得贫乏和没有生命感。

(1)实践性,包括实践基础、实践过程、实践发展和实践检验。

(2)反思性,即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和内在的注视,提高教育生活的理解力、感受力、判断力。

(3)批判性,指解读,表达,辨明,评价,判断教育价值观念和行为。(4)价值性,有教无类,泛智论等。

(5)人本性,即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决定教育的人本性。

2、简述人的存在特征。

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可划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①生存事实,②生存实践,③生存价值。其中,核心要素是生存实践,本质要素是生存价值,后者决定人的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1)存在的绝对性,先于生活,先于生活意义。(2)意向性,受意识指引,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3)文化性,人的一切都是文化的产物。(4)语言性,语言是人存在的家。

(5)时间性,人的存在是时间性,有限性的存在。

(6)独特性,精神特征上人的认识背景和结果具有独特性。

3、简述人的形象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要帮助人类解决关于自我、自然、社会的认知与发展问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思考,并能具有自己的思想,成为独特性的自己。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类和谐、文明、进步、幸福。

教育的最大可能是人的自我教育,是人对存在的一种深刻认知和反思的教育。

教育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

“宗教人”形象对中世纪的教育论述影响很大,使中世纪的教育知识充满着宗教气息。“自然人”是16~ 19世纪风靡欧洲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育有尊重和遵循人的或儿童的自然本性的特点。

“理性人”是现代西方文化中的一个具有哲学、历史和政治意义的人的形象。“理性人”形象对于18~ 19世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第一,教育必须培养和训练人的理性,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二,教育活动必须合乎理性。认为教育活动的首要原则就是“遵从理性”。第三,教育必须树立理性和教师的权威。第四,教育强调纪律和秩序。

“社会人”的形象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于教育知识之中并逐渐占据教育相关知识核心位置的人的形象。教育被看作是“社会”或“个人”的工具,教师构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阶层,代表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势力。从“宗教人”经“自然人”、“理性人”到“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也明显地说明了人类在自我意识方面的不断进步,也明显的表现出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力求重塑教育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像“游戏人”、“文化人”和“制造人”的形象等,希望有助于重构21世纪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人性论基础。

4、简述人的境界与教育的联系。

(1)人的境界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整体反映,体现人对宇宙人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程度,也标志着人的教师修养及思想觉悟的水平。这些对学生发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教师境界。

(2)教育建立在生命完整性基础上,更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教师境界以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寻。

(3)教师和学生人的境界与教育的契合点,教育与人的境界的提升是彼此内在的深刻需要,是不可分离的。

(4)重视教育提升人生境界的功能,既符合教育尊重人的本真意蕴,也与教育彰显人文性、关注人的完整生命的特征相吻合。

(1)教育应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人生境界,寻找自我与目标。(2)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提升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界,成为至圣之人。

五、论述题

1、阐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6名教育家及其核心思想

孔丘: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朱熹:自动和适时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王守仁:知行合一

朱元培:五育思想,尚自然,展个性。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阐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0本文献及其主要观点。

(1)《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2)《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老子》:道法自然(4)《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5)《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孟子》:民本思想(7)《劝学》:性恶论,学习的重要性(8)《新教育学大纲》:学生为先(9)《钦定学堂章程》:兴学堂(10)《五经正义》

3、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10名教育家及其核心思想。

(1)柏拉图:灵魂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社会本位教育(2)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3)杜威:儿童中心论(4)弗洛伊德:内发论(5)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6)华生:外铄论

(7)夸美纽斯:泛智教育(8)卢梭:个人本位教育论(9)洛克:白板说,外铄论

(10)马卡连柯:班级平行管理理论

4、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6本教育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1)《爱弥儿》:人性本善,原始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教育(2)《教育漫话》:白板说,外铄论(3)《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4)《理想国》:社会本位教育(5)《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6)《给教师的建议》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下载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教育学》(本科选修)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___自愿性___、___广泛性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 2、快乐教育又称__畅快教育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教育思想____。 3、“实质教育”派......

    2014电大《外贸英语函电》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外贸英语函电》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外贸英语函电期末复习题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1. 经过仔细考虑后,我们认为3%的补贴将有助于你们对非洲的贸......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

    电大本科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答案小抄

    人力资源 单选题 CD--(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 CT--传统的职业道路(是员工在一个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向上发展的一......

    电大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社会政策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 B)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 18世纪 2. 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

    期末综合复习题

    《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 2.是我国口才艺术发展的黄金期,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出现了周游列国、使楚、退秦师、讽齐......

    2016年电大《企业文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精选课件

    2016年电大专科《企业文化》期末 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