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自治州东南部,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0.03万亩。我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带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海拔在190-1200米之间,以200-800米为主,年均气温15.2℃-18.7℃,最热月平均温度27.6℃,最冷月平均温度7.8℃,无霜期为302-333天,年均日照时数为1284小时,平均降雨量1193.5mm,蒸发量为1213.9mm,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有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产水平较高,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
“十一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18.9亿元,年均增长14.3%;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6亿元,年均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7.7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投资计划;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1亿元,年均增长28%。三次产业由 2005年的52.2∶16.1∶31.7调整为2010年的34.7:28.7:36.6,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17.5个百分点、上升12.6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较快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达到22%;启动县城数字电视工程,实施第一批村村通卫星广播电视、101个村村通广播工程。完成一批城镇农村电网改造。启动建设洛贯产业园区,为工业发展打牢基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6%,宜林荒山基本消除。解决了一些重大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0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24元。
二、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
(一)强农惠农项目补贴的范围及标准。
根据通知要求,我县选择了2006年以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两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补贴的范围及标准为:
1、良种补贴:补贴范围为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和小麦五种作物,其补贴标准为:按照“谁种粮、谁享受”的原则,以全县各农户种植土地的实际计税面积进行补贴。其中:水稻稻每亩补贴标准为15元、玉米每亩补贴标准为10元、小麦每亩补贴标准为10元、棉花每亩补贴标准为15元、油菜每亩补贴标准为10元。
2、农机具补贴种类: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46个小类215个品目。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作为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分别补贴。
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运输机械、装载机、农用航空器、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设施农业的土建部分(指用泥土、砖瓦、砂石料、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砌的温室大棚地基、墙体等)不列入补贴范围。
(1)农机具补贴标准: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中央资金定额补贴标准原则上按不超过本省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中央资金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中央资金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自行确定。中央及省级资金定额补贴标准
详见《2011年贵州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2)补贴对象及补贴机具数量
①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实施县范围内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②补贴机具数量。同一农户、农场(林场)职工年度内购买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10台(套);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购买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60台(套)。
补贴资金的拨付,由县农业局根据州财政局划拨我县的补贴资金总额,按照乡镇上报的发放清册,再由县财政局直接划拨到农户的“一折通”帐户上。
(二)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
经调查,2006年以来我县共发放强农惠农补贴资金2200.035万元,受益农户累计达881400户,其中:
1、良种补贴:发放补贴资金1542.375万元,其中:2006年应发放油菜补贴资金57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57万元;2007年应发放油菜补贴资金60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60万元;2008年应发放补贴资金325.2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325.2万元;2009年应发放补贴资金369.325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369.325万元;2010年应发放补贴资金395.45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395.45万元;2011年应发放补贴资金395.4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335.4万元(其中油菜补贴资金60万元尚未发放)。受益农户累计达877144户。
2、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补贴资金657.66万元,其中:2006年应发放补贴资金60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60万元;2007年应发放补贴资金65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65万元;2008年应发放补贴资金76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70.75万元;2009年应发放补贴资金120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122.51万元;2010年应发放补
贴资金170.46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170.4万元;2011年应发放补贴资金169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169万元。带动了4256户农户投入购机4869台(套)。
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农业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挨家挨户的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检查督促强农惠农补贴工作,要求县农业局根据州局划拨我县的强农惠农补贴资金总额,认真测算各乡镇的强农惠农补贴金额,由县财政局划拨到各乡镇财政所专项帐户。
2、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对强农惠农补贴项目、补贴方法等进行张榜公布。一是做到“三公开、四不准”和“三到户”。“三公开”即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资金额度;“四不准”即不准营私舞弊偏向亲友虚报面积套取国家补贴资金、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擅自更改补贴标准和数额、不准以补贴款扣抵任何欠款;“三到户”即补贴政策宣传到户、补贴方法讲解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二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县、乡两级农民信访工作机制,公开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坚决杜绝违反政策的现象和由此而产生的群众越级上访事件。三是接受舆论监督,对弄虚作假、违反补贴政策的及时曝光。
3、严肃纪律、完善管理
严肃政策纪律,实事求是核准播种面积、补贴标准。没有发生克扣、拖延兑付补贴资金、将补贴款用于补贴工作经费和抵顶农民所欠 的任何债务等现象。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对涉及补贴的各种文件、资料、表格等资料整理成册,妥善保管,输入计算机。
4、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强农惠农补贴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各乡镇及时对支农强农补贴信息进行公示、数据上报、资金拨入农户存折等工作,按实施方案要求,按时将补贴资金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5、广泛宣传、政策到户
在强农惠农补贴工作中充分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使广大农民了解强农惠农补贴的有关政策和操作程序,把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关心传达到千家万户。
6、直接补贴、落实到户,实行工作定期汇报制度
对良种补贴均纳入“一卡(折)通”的发放范围并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县发放进度进行收集、整理、上报。从兑付之日起,各乡(镇)每月5日、15日、25日上午将兑付情况传真到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补贴工作结束后,及时上报总结材料。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
1、实施种粮农民补贴,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我县自实施种粮农民补贴工作以来,使农民亲身体会到党和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支持,坚定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
16、贵单8号、正成1号、正兴1号等主推品种,我县的杂交玉米种植达5.2万亩,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杂交水稻宜香优725、中优608、黔优568、江两优3号、Q优6号等水稻良种,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2、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自2006年中央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逐年上升,目前
**县农机拥有量为11.5万千瓦特,通过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申请补贴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高涨,2012年预计农户购机补贴资金将会突破200万元。促进了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有效推进了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补贴资金少。近年来国家加大各类补贴的扶持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空前增长,但化肥、农药、农膜等部分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工作经费缺乏。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县乡(镇)村三级都要转发兑付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账卡、上门宣传、核实面积、张榜公布、协调纠纷、为农户办理“一卡(折)通”等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由于强农惠农补贴工作经费缺乏,给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历史数据不完整,导致初始化信息采集不全。强农惠农补贴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每户均有多项指标,农户分家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县发展不平衡,群众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有的村寨交通不方便等原因,给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录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数据的变化以及数据不够精确,致使初始化信息的精确度降低,数据的动态管理难度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继续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并加以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县的贯彻落实,极大地释放和发展了农村劳动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希望中央和省在继续保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巩固、完善,使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下步工作中,将把强农惠农补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和掌握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让农民群众明白国家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补贴资金及专项工作经费,调动好种粮农民和补贴发放乡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补贴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3、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对实施强农惠农项目质量较好,使用补贴(补助)资金发展产业取得较好成绩的乡(镇)、部门及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推广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奖励;对违规违纪问题依据相关规定处理,切实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执行“一折通”管理,稳定民心。确保上级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运转不出问题,加强部门协调,保证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能够按时、按标准发放到农户手中,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
4、完善补贴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完善补贴原始数据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动态监测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管理机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5、拓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种粮水平。对于在家务农的农民,加强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给予一系列优强政策以激励更多的农民自主创
业,让农民共享农业科技成果,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
(六)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通过“一卡通”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种类多,发放工作量大,导致有些工作做得不细,没有标明科目,群众看不明白,容易产生误解。少数基层信用社不支持、不配合,服务质量不高,给资金发放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外出打工的农户较多,一些农户常年在外,无法联系,“一卡通”账户开不了,部分农户存折经常遗失,账号更改频繁,也给补贴资金的发放带来难度。
三、建议意见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基组办(2011)16号文件的具体要求,阿里地区民政局驻结克村工作组,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广泛深入农牧区第一线走访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对象**户**人。就结克村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我们采取个人谈话与集体座谈两种形式,对结克村强农惠农的政策落实情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了解。经过我们的专项检查,雄巴乡政府整体上高度重视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先后多次委托专人开展宣传活动。群众对大部门能够在阿里落实的惠农政策有了较强的认识。因而凡是能够在阿里落施的各类惠农政策实现了按标准全额兑现。
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和特性:
一是在落实农村低保的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贫困户都慵懒成性,在掌控现金方面有很大的难度(只要将现金发到手中就会购酒类、即刻被挥霍)因此,农牧低保是由县民政局购买口粮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年底将口粮分配到各村低保户手中。结克村共有低保户**户**人。2009年底人均接收口粮**斤,基本达到了特殊保障对象每人每年**元的低保标准。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口粮。
二是村委会成员共有**名,村支部书记和主任实行一肩
挑,支部书记年享受误工补助**元,其他成员每年每人**元。最大限度的解决了村干部的生活困难及误工费用。同时,村委会班子成员每两年体检一次,每人每次体检费标准为**元。
三是2009年开始基本落实基层党组织保障经费**元,较好的保障了各项党组织活动的经费,促进了各类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是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助,汽车摩托车补助,牲畜良种补贴等强农政策按照自治区的统一规定进行了全面兑现。
五是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按照全地区的统一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为牧民的健康提供了有效保证。
上述五条是在结克村体现最为明显的工作特点,然而在全面落实各类强农惠农政策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居工程的建设方面,存在覆盖面少,部分安居房屋建设质量差的问题。自2006年开始建设安居工程以来,结克村落实安居工程项目的户数只有**户,仅占全村总户数的**%,仍有**多户牧民需建标准的安居工程房屋(砖木结构)。对此我们建议在2012年实施整乡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二是家电家具下乡,农机具购买补贴等兑现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各类改善生产条件的硬件设施是牧民急需的,也是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关键。但实际上在兑现补贴要到地区由相关部门指定的购置地点购买,并已将国家补贴部分包含在出售价中。对此群众有一定顾虑和意见,认为到地区的交通等费用成本高,也未能享受全额的国家补贴。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落实此类强农政策中,给予群众最大限度的信任,让群众在市场中充分参与价格竞争,获得购置利益,再按国家的购置补助标准,由各县级相关部门实行报销返还,从切实保证群众的最大利益。
第三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县财政局关于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四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平农办发„2012‟43号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的总结报告
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市直农口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的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关键,以强农惠农政策的督查落实为根本,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靠实责任主体,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为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三农”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出台了确保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办法规定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体系,靠实责任主体,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惩防体系日趋健全,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坚决贯彻。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市、县(区)两级党委成立了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切实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从2005年起,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契机,市委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专题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水利改革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支持“三农”、农业保险、撂荒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意见,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改革,增强了农村改革发展活
粮食、物价、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直部门分工包抓县(区)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将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作为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对工作不到位、执行政策不力、项目资金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照“先建制、后分配,先规范、后运作”的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平凉市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平凉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平凉市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四项制度”、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农村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部门联合检查监督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务票决、村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推动乡镇资金管理中心建设,积极完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村务管理透明度,促进了农村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监管落实工作步入科学
三榜定案”,扩大了民主评议的范围,提高了准确率。二是规范资金兑付程序。完善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个一”、“五到户、六不准”制度,各类惠农补贴采取“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按照位臵便捷化、服务人性化、项目综合化、程序规范化、效率最大化的要求,6个县(区)开通了惠农政策信息化服务平台,102个乡(镇)组建了惠农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构建电子监管系统,采集录入了农户家庭人口、土地面积、身份证号、户口本号、家庭成员、手机号码、“一折统”账号、开户银行以及享受的政策等信息,保证了各项工作业务的及时、高效办理和资金的安全、规范发放。
五是加强项目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坚持项目资金“专所储存、专账管理、专人核算、专款专用”,全面落实项目资金管理报账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公示制等制度,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定期报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跟踪督查等制度,对项目进度实施月汇总、季通报、年考核,做到了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检查验收,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有序运行。
六是跟踪督查检查,确保落实成效。为有效防止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市落实了惠农政策定期检查督查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人大、政协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列为重要议
万吨,比2007年增长21.92%;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6.2万头和39.36万头,比2007年增长29.24和31.2%;果树经济林面积和苹果产量分别达到185.7万亩和86万吨,比2007年增长38.74%和48.28%;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73.73万亩和102.33万吨,比2007年增长33.98%和32.69%。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科技应用得到强化,以“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为主的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全面提速。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亿元和3581元,比2007年增长59.31%和70.93%。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路、水、电、气、房等民生工程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乡乡通油路、53%的村通硬化路,今年年内有望基本建成“自来水化市”,农村居民彻底告别土窑洞,“梯田化市”、“沼气化市”实现程度将达到76.6%和80%。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三清五改”示范村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7%、41.2%和50.7%。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要求,新的扶贫开发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面发展。
四是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已全部确权到户,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慢,成效不够显著。针对目前工作实际,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部署和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始终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监管长效机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宣传不漏一户、政策不漏一项”,使每个农户知晓惠农政策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知晓惠农政策的具体项目,知晓自己家庭享受的惠农政策及标准,知晓惠农政策受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成为落实政策的明白人,并能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政策执行力。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健全完善各级干部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制度,做到经常学、深入学、带着问题学,促使干部真学、真懂、真用,消除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操作力。加大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效应。加强干部法纪教育,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刊登或录制警示
0
查工作成果,针对我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各县(区)、乡(镇)后期的问题整改和制度建设进行重点检查、跟踪督办。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继续推行市直部门包抓督查县(区)工作责任制,着力纠正并解决好一批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五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制度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办法
一、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行监督。
二、监督对象。
(一)农业、民政、卫生、教育、林业、畜牧、农机、计生、水务等站所以及涉及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金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
三、监督内容。
(一)中央和省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市、县区制定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
四、监督方式。
(一)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每年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筹资、使用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加强财政监督。财政部门要对惠农政策资金预算、核拨、发放等资金流程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拨付支出行
为,对强农惠农项目和资金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三)加强部门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入手,自上而下的加强监督检查,既要管好、用好本部门的强农惠农资金。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纪检监察机关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和新闻监督,认真受理和查处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