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答案(0624)

时间:2019-05-13 16: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审答案(062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审答案(0624)》。

第一篇:内审答案(0624)

http://www.xiexiebang.com/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可以接受”,“B.应当接受”,“C.不接受”,“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执业组织”,“B.自律组织”,“C.职业组织”,“D.行业组织 3.2013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2013年9月1日“,”B.2013年12月1日“,”C.2014年1月1日“,”D.2014年5月1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

A.《审计法》“,”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C.《审计法实施条例》“,”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

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

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A.组织风险“,”B.内部控制“,”C.组织业务“,”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

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C.财务预算“,”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

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

A.职业品德“,”B.职业纪律“,”C.职业责任“,”D.职业声誉

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

A.保持职业敏感“,”B.接受后续教育“,”C.考取职业资格“,”D.全面关注风险 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

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 “,”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A.发表文章“,”B.长期培训 “,”C.职业实践“,”D.学历教育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

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

A.项目审计计划“,”B.项目审计方案“,”C.审计规划 “,”D.审计通知书 17.负责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

A.内部审计人员“,”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C.审计委员会委员“,”D.审计项目负责人

18.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

A.组织的战略目标“,”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D.以上都是

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

A.年度审计计划“,”B.项目审计计划“,”C.项目审计方案“,”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A.目的“,”B.内容“,”C.范围“,”D.性质

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实施审计三日前“,”B.实施审计五日前“,”C.实施审计七日前“,”D.实施审计十日前

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

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项及其:()

A.审计风险“,”B.审计目标“,”C.审计结果 “,”D.审计报告

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A.必须 “,”B.如有必要,应当“,”C.尽可能“,”D.视情况而定

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

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B.适当的抽样方法“,”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所需证据的数量()。

A.越高

不变“,”B.越低

越少 “,”C.越高

越多 “,”D.越低

越多

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

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 A.审计建议 “,”B.审计发现“,”C.审计成果 “,”D.工作记录

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

A.层级管理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审批制度

“,”D.审查制度

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

A.审计项目负责人“,”B.内部审计机构“,”C.被审计单位“,”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 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的是:()

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C.获取审计证据“,”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A.审计记号“,”B.审计图表“,”C.审计公式“,”D.审计标识

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

A.书面或口头“,”B.电话或邮件“,”C.书面或电子“,”D.口头或传真 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归档保存。A.审计结论“,”B.审计证据“,”C.审计工作底稿“,”D.审计记录

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

A.全面复核制度“,”B.分级复核制度“,”C.重点复核制度 “,”D.审批制度

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入:()

A.审计报告正文“,”B.审计报告附件 “,”C.审计报告附录“,”D.审计报告摘要 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

A.内部审计机构“,”B.被审计单位“,”C.组织管理层“,”D.上级主管部门 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其列入:()A.审计程序“,”B.项目审计方案“,”C.审计建议 “,”D.年度审计计划 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A.口头承诺“,”B.书面承诺“,”C.书面声明“,”D.口头解释

41.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

A.样本“,”B.抽样单位“,”C.样本量“,”D.审计总体

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

A.定性“,”B.数量“,”C.范围“,”D.方法

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相关性“,”B.充分性“,”C.经济性“,”D.可靠性 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

A.随机风险“,”B.误拒风险“,”C.基本风险“,”D.技术风险

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

A.非抽样风险“,”B.抽样风险“,”C.误拒风险“,”D.误受风险

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

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47.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

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C.发现差异“,”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

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

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

A.审计计划阶段“,”B.审计实施阶段“,”C.审计报告阶段“,”D.后续跟踪阶段 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段的工作。“,”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

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A.合理性“,”B.真实性“,”C.可靠性“,”D.有效性 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

A.董事会及管理层 “,”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C.监事会“,”D.内部审计机构

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

A.真实情况“,”B.风险状况“,”C.缺陷“,”D.潜在风险 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

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55.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

A 组织文化“,”B.社会责任“,”C.反舞弊机制“,”D.人力资源

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A.上年度审计报告“,”B.审计计划“,”C.风险评估 “,”D.控制测试

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

A.自我评估报告“,”B.评价报告“,”C.质量评估报告“,”D.审计报告 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

A.管理缺陷“,”B.技术缺陷“,”C.运行缺陷“,”D.控制缺陷

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

A.初步

内部审计机构“,”B.最终

董事会“,”C.初步

最高管理层“,”D.最终

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要求的文件是:()

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

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A.可靠性“,”B.客观性“,”C.可比性“,”D.独立性

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

A.审计抽样方法“,”B.比较分析法“,”C.数量分析法“,”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 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

A.重要性分析“,”B.局限性分析“,”C.相关性分析“,”D.合理性分析 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

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

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

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

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

A.风险

穿行测试“,”B.控制

风险评估“,”C.风险

风险评估“,”D.控制

控制测试

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

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

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

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A.信息处理“,”B.信息收集“,”C.信息整理“,”D.信息分析

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息技术风险的是:()A.数据输入“,”B.数据处理“,”C.数据输出“,”D.数据收集

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

A.审计计划“,”B.审计实施“,”C.审计报告“,”D.后续审计

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

A.审查和评价“,”B.设计和运行“,”C.审计和评估“,”D.组织和管理

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A.有效性“,”B.重要性“,”C.适当性“,”D.全面性

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动不包括:()A.信息安全管理“,”B.系统变更管理“,”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D.系统设计管理 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据()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A.固有风险“,”B.检查风险“,”C.剩余风险“,”D.审计风险

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

A.管理层“,”B.董事会“,”C.内部审计机构“,”D.监事会

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

A.收受贿赂或回扣“,”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

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

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

82.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

A.董事会“,”B.最高管理层“,”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D.监事会

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适时提交()。

A.审计报告

工作报告“,”B.工作报告

审计报告“,”C.审计计划

结果报告“,”D.结果报告

审计计划

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施督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等,保证审计质量。A.质量监督“,”B.质量控制“,”C.档案管理“,”D.质量评估

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

A.内部审计章程“,”B.人力资源计划“,”C.项目审计方案“,”D.财务预算

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A.项目档案管理“,”B.项目管理“,”C.项目计划管理“,”D.质量控制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A.监督“,”B.指导“,”C.配合“,”D.协调

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

A.每年至少1次“,”B.每年至少2次“,”C.每年至少3次“,”D.每年至少4次

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

A.外部专家本人 “,”B.审计项目负责人“,”C.内部审计机构“,”D.董事会 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是:()A.舞弊及安全问题“,”B.风险管理问题“,”C.审计目标的确定“,”D.A和

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

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C.对保密性的要求“,”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

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

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是:()

A.监事会“,”B.总会计师“,”C.审计委员会“,”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

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 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方式是:()A.督导“,”B.分级复核“,”C.质量评估“,”D.以上都是

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行。“,”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

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二篇:CNAS 内审考试答案

实验室认可培训试题参考答案

1、我所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什么?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2、请解释质量方针。

科学——科学是本单位一贯遵守的原则,全体人员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检测技能与管理水平,确保检测操作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结果可靠;

准确——认真执行作业程序,严格控制检测过程,准确度满足检验要求; 公正——保护客户的技术所有权,独立诚实地开展检验; 高效——承诺的各项服务到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3、为什么制定公正性声明?

为保证本单位检测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

4、如何建立管理体系?

根据准则要求与单位情况,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建立组织机构,配备充分的人力资源,按照准则与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做好记录。

5、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层次:质量手册;第二层次: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作业指导书;第四层次:记录表格,以及有关规章、标准、检测/校准方法、图纸、软件、规范、规程等。

6、业务受理员在受理客户委托时应做哪些工作? 送样检测的常规例行任务由客户以委托书形式提出,由业务受理员负责评审,并通过填写《产品质量检测委托书》予以确认,如委托的检测任务不能确定能否承担,则报知相关检测室,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在委托书上签署意见。业务受理员负责对送检样品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测室。

7、客户要求参观时应如何处理?

接到客户的参观请求后,应报分管所长批准,在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参观与其有关的检测工作。

8、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提供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工作的服务商;提供计量检定或校准的服务商。

9、培训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与检测专业技术知识两方面。

10、如何做好培训有效性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对人员能力的监督评价来实施,如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观察、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来证明人员的能力,进而证明人员培训的有效性。

11、什么叫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和纠正措施是不同的,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什么叫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事先的主动识别改进机会的过程,而不是对已发现问题或客户投诉的事后反应。预防措施的信息除了包括对原先运作程序进行评审之外,还可以涉及包括趋势分析、风险分析、能力验证结果等资讯分析,通过分析并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借机改进。

2、内审员的任职条件?

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经验丰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熟悉CNAS认可标准及相关的技术监督法律、法规; 熟悉本单位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

经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3、如何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按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由质量负责人制定审核计划并指定审核组长,由其按按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准则和文件、内审检查表、会议记录、不符合项目报告等。检查表是审核员需准备的重要文件,应精心策划。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符合项目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对审核后的不符合项目整改、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及时关闭不符合项,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

4、什么情况下开展附加审核?

当对不符合或偏离的识别引起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尽快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审核。附加审核常在纠正措施实施后进行,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仅在识别出问题严重或对业务有危害时,才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

5、内部审核由谁主持? 质量负责人

6、内审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质量审核计划表、内部质量审核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内审组成员签字名单、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审核的目的、依据和结论、内审不符合项目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证明材料。

7、管理评审由谁主持? 最高管理者

8、管理评审会议由哪些人员参加?

所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

9、管理评审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签字名单、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不符合项目报告

10、质量监督员的任职条件是什么?

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经验丰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对本单位管理体系及本实验室的工作比较熟悉;

能全面了解本实验室开展的检测方法的程序、目的;

具备正确地检查本实验室所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备对检测结果评价的能力。

11、质量监督的范围是什么? 对检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的环节、主要的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的人员进行重点监督。

1、质量监督所针对的重点人员有哪些?

在培的员工、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关键岗位支持人员等。

2、内审员和监督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⒈对象不同:监督员是同一部门内,自己监督自己,内审员不能自己审自己; ⒉任职条件不同:监督员由符合资质的人员担任,内审员由经过培训,具备资格的人员担任; ⒊任务不同:监督员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汇报、分析、讨论和改进,内审员按日程表周期地对各部门的质量要素进行全面审核; ⒋目的不同:监督活动在于解决控制过程中的弊病,内审工作是验证各部门质量要素运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和准则的要求。

3、质量监控包括哪些工作?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同一人员和不同人员对保留样品再次检测;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其他认为有效的技术核查办法。

4、质量监督和质量监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质量监督是对检测过程的监督,质量监控是对结果的监控,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

5、原始记录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检验传递卡号、送(受)检单位名称、地址、内部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型号、规格、质量等级、样品的生产日期和样品批号、检验依据(包括检验方法标准)、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编号、精度、检定有效期等、与检验有关的环境状况、检测方法涉及的条件及各项试验参数、各项检验读数和结果(包括图片、图表)、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可能与检验结果有关的异常现象、事故及处理情况、检验人员、记录人员、校核人员签名、检验、校核时间、检验类别、抽样/送样的有关信息、样品状态、特性和有关参数以及样品的制备、对检测方法偏离的说明、评定不确定度的声明(必要时)。

6、原始记录的修改原则是什么?

如遇记录错误确需更改时,应在错误处划二横,在其右上角写上正确内容,并在二横处加盖更改人印章,必要时说明原因。不得在记错的部分上涂改,以至辨认不清原有的字符。

7、如何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设备使用人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查。对主要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按《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并填写相应的保养记录表。

8、什么是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使用简单实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检定或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测量设备和参考标准出现的量值失准及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当核查发现不能允许的偏移时,实验室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设备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

9、开展设备期间核查采取哪些方法? ⒈采用核查标准进行比对测试;

⒉利用不同检定周期的同一类检测设备进行比对测试; ⒊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10、什么情况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⒈客户提出要求时; ⒉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

⒊当报告值与合格临界值接近时。

11、量值溯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标准物质

12、试剂标识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温度

13、样品标识应包括哪些信息点?

样品编号、日期、状态标识(未检、在检、检毕、备查)

14、设备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标识有哪几种?

唯一性标识、设备状态标识(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

15、你的检测范围中申报了哪些认可项目?请讲出标准代号,有关产品的能力验证频率有何规定?

参考实验室认可申请书附表

2、相关标准与CNAS—RL02:2006《能力验证规则》之附录——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

16、作为授权签字人,你批准的领域是什么? 参考实验室认可申请书附表1

17、如果授权签字人调到其它质检机构,还能批准检测报告吗? 不能

18、为什么说授权签字人是双重任命的?

授权签字人应当通过实验室与国家认可委批准授权,方可开展工作。如何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9、技术标准如何保证最新有效? 定期进行以下工作(一季度或半年):

⒈通过山东省标准信息服务网查询有关标准的最新版本; ⒉通过标准书店、中国标准出版社查询最新版本; ⒊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查询最新版本;

⒋如有新标准,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公告为依据,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复印件盖受控章、编号登记、及时发放并收回旧版本。20、如何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⒈宣贯、理解、执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⒉认真执行程序文件;

⒊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检测规程操作; ⒋从人、机、物、法、环各方面提供保障

1、如何确保质量方针被全员实施?

⒈全员培训,使全体人员获得、理解并执行;

⒉全体人员结合本部门、本岗位职责范围,认真贯彻; ⒊各负责人、监督员加强日常的检查、监督; ⒋接受客户和社会监督,认真受理投诉; ⒌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识别改进机会。

2、如何结合本岗位的工作来实施质量方针? 举例:质量方针是科学、准确、公正、高效。⒈严格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⒉依据的技术标准确保是最新有效版本; ⒊检测设备经外校检定合格,环境符合要求; ⒋认真遵守本单位的公正性声明,不受任何干扰; ⒌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虚心接受监督员的监督; ⒍认真对待客户投诉,积极配合内部审核。

3、本岗位的工作职责?

参考质量手册4.1组织中的相关章节。

46、能力验证的概念及作用?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能力验证作用:(1)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所从事检测的能力,包括由实验室自身、实验室顾客,以及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机构等的评价。对提高实验室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外部措施来弥补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有效方法。

(3)能力验证向实验室的顾客提供能够持续地出具可靠结果的足够信任。

47、监督员如何进行充分的监督?

①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范围是否配备了符合资质条件的监督员。②监督员的比例是否足够。

③对如何监督和监督的内容是否有文件化的规定。④质量监督的记录有哪些规定要求。⑤如何评价监督的有效性。

⑥日常的质量监督如何与管理评审联系起来等等。

48、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之间的差异?

(1)目的不同。(2)对象不同。(3)行为主体不同。(4)时机不同。

(5)方式不同。(6)结果不同。(7)依据不同。(8)层次不同。(9)类型不同。(10)工作地点不同。

49、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纠正”和“纠正措施”都是为了消除不合格,但“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而“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是:

——“纠正”是指“返修”、“返工”或调整,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涉及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置。

——“纠正措施”涉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从而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是: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50.内审员和质量监督员的任职要求和工作内容有何不同? 内审员 质量监督员

任职要求 经过培训,具有资格 熟悉检验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

工作内容 按计划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对检测/校准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特别是在培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

51、管理评审的输入应考虑到那些内容?

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第三篇:OHSAS18001内审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试题

姓名:

部门:

工号: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 共15小题

共计15分)1.(d)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b)法规和其他要求

c)目标

d)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2.GB/T 28001标准正式实施日期为(d)。

a)1996年10月

b)2001年12月

c)2000年12月

d)2009年7月 3.风险控制策划时原则上应首先(c)。

a)降低风险

b)采用个体防护设备

c)消除危险源

d)采用机器人 4.贯彻GB/T 28001标准组织所关心的对象是(d)。

a)产品

b)过程

c)环境

d)人

5.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必需包含(b)承诺。

a)持续改进

b)持续改进和遵守法规的其它要求 c)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 d)实现员工要求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素应包括(a)。

a)b+c+d b)职责和权限

c)资源

d)方法和时间表 7.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内容有(b)。

a)应急计划

b)a+c c)应急设备

d)内部审核 8.对于一个新建体系的组织初始评审工作是(b)。

a)不需要

b)必要的c)可做也可不做

d)与危险源辨识结合在一起做 9.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d)。

a)可检查性

b)可操作性

c)针对性

d)a+b+c 10.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包括(d)。

a)综合类和职业健康类

b)检测检验类和职业安全类

c)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和劳动防护用品类

d)a+b+c 11.新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a)。

a)工厂、车间、班组

b)师傅、工厂、班组

c)岗位、车间、师傅

d)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 12.安全检查制度是(d)。

a)查思想、查隐患

b)查管理和查整改

c)查事故处理

d)a+b+c 13.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是(c)。a)每个员工

b)管理者代表

c)企业法定代表人

d)工会 14.危险源辨识方法有(d)。

a)安全检查表和故障树分析

b)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和事故树分析 c)人体生物节律

d)a+b 15.内审应依据的文件是(d)。

a)GB/T 28001标准

b)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d)a+b+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10小题,共计20分)1.审核一般分为(AB)

A.内部审核 B外部审核 C。以上都不对 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主要目的是(ABC)

A. 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

B.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进行。

C.在外部审核前作好准备。3.审核自身的质量体系应为(A)审核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以上都不对 4.以下属于质量手册中的内容的是(AB)A.质量目标

B.质量方针

C.以上都不对 5.以下属于二阶文件的是(D)A.质量手册

B.作业指导书 C.表单 D 程序文件 6.质量审核的主要依据是(ABC)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工作文件

7.以下属于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的内容的是(ABC)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于 8.QA是指(A)A.质量保证 B.品质保证人员 C.以上都不对 9.QS是指(AC)A.体系工作人员 B.质量检验员 C.体系维护人员 10.QC指得是(A)A.品质控制

B.品质管理

C.体系维护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5小题)(×)1.统计事故、损失和投诉是主动性监视方法。(√)2.事件的概念包含了事故。

(×)3.安全程度不断提高说明了不可容许的危险水平也提高了。(√)4.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5.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6.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不需要与员工协商,只要项目经理决定处理就行。

(×)7.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就是要重新编制新文件代替所有的现有文件。(√)8.管理评审是确保体系的持续符合性、有效性、充分性。(√)9.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10.法规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11.“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引进建设项目,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12.对在我方施工现场的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应由他们自己管理,我主无权干涉。

(√)1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要求在建设项目前期预评价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

(×)14.实施GB/T 28001标准会加重组织的法律责任。

(×)15.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施工资质和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4小题)

1.为什么说“4.3.1”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

要要素,它既影响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制定,又影响到组织职业健康 安全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以及监视测量等要素的实施的运行,所 以说“4.3.1”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2.事故发生后“四不放过”的内容是什么?

答:(1)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防止类似事故的措施未制定不放过;(3)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3.针对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组织制定应急计划的内容有哪些?

答:(1)可能的事故性质和后果;

(2)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救护、急救中心等)(3)报警联络步骤;

(4)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5)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6)应急措施等。

4.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答:(1)法规和其他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3)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4)财务、运行的经营要求;(5)相关方的意见。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6小题)(根据下述事实,指出有无不符合项,如存在不符合项,请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内容包括:不符合的事实描述、不符合理由,不符合标准条款号及不符合的严重程度。)

1、审核员在机加工车间发现行车正在起吊一个模具,由于没有捆好,一离地就歪了,车工小王马上跟过去随着吊车边拉钢索边走,但吊车速度太快没有完全正过来,模具就到了目的地,幸好模具没有掉下来。审核员问行车为什么开这么快,车间主任说今天行车司机有病了,临时找到的工人,他不知道这个行车限速器维修时拆掉了,我马上告诉他。

不符合。行车操作时无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没有及时进行处理。

不符合标准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与已辨识的危险相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管理OH&S风险。d)文件化的程序,以涵盖如缺少他们时可能导致偏离OH&S方针和目标的情況;

2、在车床前,审核员看到小王在车一根轴,由于是粗车钢屑很多飞溅厉害,小王马上戴了防护眼镜,同时也戴上手套边车边把钢屑从车床上拉出以防缠绕影响工作,审核员走近后小王马上用紧急停车按钮停止工作回答问题,审核员问为什么齿轮箱上的防护罩没有盖,小王说“这几天工作任务量大,车床太热,打开盖子散热,审核员看到在刨床边一个工人正在用乙炔切割钢板,乙炔气瓶与氧气瓶是刚领来的,并放在距气焊作业点5米的地方。另外,两瓶乙炔氧气备用,躺放在距作业点3米的地方,为了搬运方便在氧气瓶上缠了一个纲丝环。车间另一角有强烈的电弧光闪耀,车间主任告诉审核员这是在电焊零件,因为电焊房漏雨,改在车间干活,等明年工厂有钱了盖新厂房就好了,审核员看到老姜周围烟雾很大,附近干活的车工小刘被烟雾和电弧光笼罩。

不符合。

1.机器防护罩被拆除;2.氧气瓶乙炔气瓶离作业地点未超过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3.特殊作业-电焊对人体造成巨大影响,未采取隔离和相应防护措施;4.车间烟雾很大,影响人体健康。

不符合标准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与已辨识的危险相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管理OH&S风险。a)适合于组织及其活动的运行控制;组织应将这些运行控制纳入其总体的OH&S管理体系;

3、审核组走出机加车间,来到表面处理车间看到工人正在给零件镀铬、镀镉,在另一间房工人正在喷漆,有很浓的二甲苯气味,工人都没有戴防护用具,陪同人员说其实每月都发口罩给他们,他们一般都不愿意戴,夏天戴这种纱布口罩太热了,审核员看到现场为使用方便,还堆放了不少原料,足够使用4个月的,车间主任说仓库太小,车间地方大一些,就直接送货到车间了,帐在仓库,原料不会丢失的。

不符合。1.表面处理车间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工人没有佩戴防护用具;2.天气太热了,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车间堆放了足够使用4个月的原料,占用生产车间的空间,工作环境受到影响。

不符合标准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与已辨识的危险相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管理OH&S风险。a)适合于组织及其活动的运行控制;组织应将这些运行控制纳入其总体的OH&S管理体系;

4、在化学品仓库审核员看到工厂用的各类化学品都在一个大约200平方米的二层楼内存放,由于地方较小只设一个大门,就用多层柜存放,充分利用空间,楼上放的主要是酸、碱、电镀用的氰化钾、二甲苯、油漆,楼下放乙炔、氧气、汽油和煤油等,保管员对工作很负责,帐、物卡十分清楚,审核员抽查了十种物品均符合而且摆放的非常整齐,地方虽小,但不乱。审核员问仓库保管员楼上有几瓶贴着外文标签的化学品是什么,仓库保管员说这是技术科做试验临时放的,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审核员问如何在发生火灾时扑灭,仓库保管员说我知道打119,灭火器在旁边有,我看见过别人用,但我没用过,审核员问如果火着大了怎么办?保管员说油桶边有自来水可以浇灭。审核员这时看到一个供货方的司机来到仓库,他一边吸烟一边把4桶二甲苯从车上搬到库房中。审核员走出仓库看到沿途有遗撒的二甲苯,陪同人员说这家供货商负责供给各种化学品还管送货,经常边走边撒,他们与我们签过协议,以到仓库称重为结算依据,撒了是他们的事,上次送货在厂内开车太快还差点撞到一个工人,我们管不了。

不符合。1.化学品仓库存放的化学品存储环境不符合要求,未酸碱分开、无防泄漏措施、易燃易爆物品没有独立空间;2.化学品无任何标识,无MSDS;3.仓管员未经过消防培训; 不符合标准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与已辨识的危险相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管理OH&S风险。a)适合于组织及其活动的运行控制;组织应将这些运行控制纳入其总体的OH&S管理体系;

4.仓库人员或公司未对供应商施加影响。

不符合标准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与已辨识的危险相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管理OH&S风险。b)控制相关的承包商和工作场所的参观者;

5、审核员来到安全生产科问及职工健康问题,安全科长说我们厂的方针主要以管安全为主,因为这涉及到人的生命问题,健康问题是次要的,这次贯彻GB/T28001我们辨别了铸工粉尘的危险源,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去管,今后慢慢持续改进。

不符合。1.安全科长不清楚OHSAS18001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这不仅包括安全,最主要的是员工的健康状况;2.虽辨识了危险源,但未采取控制措施。不符合标准4.4.2 能力,培训与意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使在组织控制之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a)他们的工作活动、他们的行为造成的实际或潜在的OH&S后果,以及提升个人绩效带来的OH&S好处。

b)为符合OH&S方针和程序以及OH&S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要求,他们的作用和职责;

c)偏离规定的程序的潜在后果。

6、审核员来到动力车间,听到四台空压机都在开动有振耳的噪音,审核员问动力科长如何防护,动力科长说这件事确实还没来得及管,虽然有的老工人听力有所下降,但建厂以来一直这样,等我们有资金有能力解决时就会将噪音列入危险源,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不符合。空压机房噪音造成工人听力下降,但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

不符合标准 4.5.3.2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来处理实际的与潜在的不符合,并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程序应明确相关要求以:b)调查不符合,确定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其再发生;

第四篇:内审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2000-6-17 导言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内部审计活动处于各种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环境中,设立在各个目的、范围和结构不同的组织之内,由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员来执行。在这千差万别的环境中要完成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最根本的是要遵守《内部

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本《准则》的宗旨是:

1、尽可能阐明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

2、为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活动在最大范围内实行和推广提供一个框架。

3、为内部审计的执行建立一个可以考量的标准。

4、促使改进组织的动作。

本《准则》由《品质准则》(Attribute Standards)(1000系列),《执行准则》(Pveformance Standards)(2000系列)和《履约准则》(Lmplementation Standards)(nnnn.Xn)组成。《品质准则》阐述组织和个人执行的内部审计活动的特征。《执行准则》描述内部审计活动的性质并提供可以考量的标准。《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用于内部审计服务的一般准则。《履约准则》是用于特殊类型的约定审计业务的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如,遵循性审计、舞弊调查、控制自评的策划等)。[《履约准则》尚在制定中,公布后

再译出。译者。]

《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各为一套,而《履约准则》将有多套,即每一主要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都有有一套准则。现已制定的《保证服务履约准则》(在本准则编号的后面,以“A”表示,例如,1130.A1)和《咨询服务履约准则》(在本准则编号后面对“C”表示,例如,nnnn.C1)。

本《准则》是《职业实务准则》框架的一部分。这个框架由指南核心工作组拟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于1999年6月批准。这个框架包括了《内部审计定义》、《道德准则》、《职业实务准则》和其他指南,指南核心工作组提议用新形式对其重新编排,并在核心工作组的报告《放眼未来》中提出了新形式的建议。

《词汇表》对本《准则》所使用的术语作了注释。

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在本《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曾广泛地征求意见。为便于公众评议,先前曾发布了国际性征求意见稿,对一些要点征求了专家或与有相关利益的各方进行磋商。准则开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准则委员会欢迎协会成员和有兴趣的人士参与,对需要制定的新准则或需要修订的现行准则提出建

议。

建议请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高级技术委员会

美特兰大街249号

阿乐塔蒙特。斯普林斯,佛罗时达州32701美国

E-mail:standards@theiia.org

本《准则》在实务中如何贯彻,可参阅专业实务部发表的附加指南——《实务忠告》。

本准则将于2002年1月1日起生效,鼓励提前采用。

品质准则1000——宗旨、权力和职责

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在内部审计章程中规定。章程应与本《准则》一致,并经董事会批准。

1100——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活动应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在执行他们的工作时应该是客观的。

1110——组织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主任应向组织中主管内部审计活动的领导报告工作。

1110.A1——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审计范围、执行审计工作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

1120——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

内部审计师应保持无偏见、不偏不倚的态度并回避有利益冲突的情事。

1130——对独立性和客观生的损害

如是独立性或客观性实质上或形式上遭到损害,应该恰如其分地披露损害的详情。该项披露的性质应依

损害的性质而定。

1130.A1——内部审计师应该避免去评估他们以前承担过责任的业务。如果审计师为他在一年前曾负责过的活动提供保证服务,就足以推定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1130.A2——如果保证是评估内部审计主任本人的责任,应由外部人员来执行。

1200——熟练性和应有职业谨慎

应以熟练和应有职业谨慎去执行审计约定(ENGAGEMENT)

1210——熟练性

内部审计师应该拥有执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INTERNAL AUDIT ACTIVITY COLLECTIVELY)应该拥有或取得执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胜任

能力。

1210.A1——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执行全部或部分约定所需的知识、技能或胜任能力,审计主任必须给

予足够的指引和帮助。

1210.A2——内部审计师应该有识别舞弊迹象的足够知识。但不期望他们具有专职调查舞弊人员所具有有

专门知识。

1220——应有的职业谨慎

内部审计师应具有所期望的谨慎和技能。但应有的职业谨慎并非指不出差错。

1220.A1——内部审计师运用应有职业谨慎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完成约定任务所需的审计范围;

2、在资料具有相对复杂性、实质性或重要性时,对保证程序的要求;

3、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恰当性及其效果;

4、资料出现重大错误、不规范或零乱的可能性;

5、相关保证活动的成本效益。

1220.A2——内部审计师应对目标、经营或资源造成的

影响的重要风险保持警惕。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保证程序,即便执行了应有的职业谨慎,也不能保证识

别出全部重要风险。

1230——后续职业开发

内部审计师应通过后续职业开发增加其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

1300——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

内部审计主任必须开发并保持一个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该方案应运用于内部审计活动的所有方面,并能控制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应有助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其运作;应能保证内部审计活动与本《准则》

和《道德准则》相一致。

1310——质量保证评估两个部分。

内部审计活动应制定一个评估其整体效果的程序,以控制和评估其工作选质量。该程序应包括内部评估

和外部评估两个部分。

1311——内部评估

内部评估应包括:

1、对内部审计活动执行情况的实时检查[ONGOING REVIEWS 指事项进行中的检查,亦可译为事中检查

或日常检查(译者)].2、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或由组织内部具有内部审计实务和《准则》知识的其他人进行定期检

查。

1312——外部评估

外部评估应由资格的,独立的人士或由外部组织的检查小组来进行。这种评估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

1320——质量评估报告

内部审计主任应向董事会提交外部评估结果报告。

1330——“品质与《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一致”。但是,内部审计师发表这一电报声明之前,应在质量保证评估中证明内部审计活动遵循了《准则》才行。

1340——违规的披露

虽然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充分遵循《道德准则》,但未充分遵循的事也会有的。当未遵循的影响涉及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部范围或其动作时,须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披露。

执行准则2000——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

内部审计主任应有效地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保证它为组织增加价值。

2010——计划

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风险导向计划,用以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优先次序,该计划应与组织的目的一致辞。

2010.A1——内部审计活动的约定计划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制定计划应尊

重(Cinsiderde)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2020——报告和批准

内部审计主任应报告内部审计活动计划和对资源的需要,请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查和批准。在计划有重要变动时,亦应报批。内部审计主任还应报告资源不足的影响。

2030——资源管理

内部审计主任应保护内部审计资源对完成已批准的计划是适当的、充分的和配置有效的。

2040——政策和程序

内部审计主任应制定指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政策和程序。

2050——协调

内部审计主任应与内部和外部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人员分享信息并协调行动,以保证审计范围适当,将重复减少到最低限度。

2060——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主任应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职责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应包括,重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公司管理问题,以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需要或要求招待的其他问

题。

2100——工作性质

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和帮助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

2110——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活动应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价重要的风险暴露,并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

2110.A1——内部审计活动应监控和评价组织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2110.A2——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与组织有关的管理、经营和信息系统的风险暴露。应注意:

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和完整;

2、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3、资产的保护;

4、对法律、规章和合同的遵循。

2120——控制

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并促使其不断改进,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

2120.A1——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内部审计活动应就组织的管理、经营和信息系统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恰

当性和有效性。

应包括:

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和完整;

2、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3、资产的保护;

4、对法律、规章和合同的遵循。

2120.A2——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经营及其方案所建立的目的和目标的一致程度,以确定经营及其方案的执

行情况。

2120.A3——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经营及其方案的执行结果,与所建立的目的和目标的一致辞程度,以确定

经营及其方案的执行情况。

2120.A4——评价控制所需的适当的标准。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管理层建立的标准是否适用于测定目标和目的完成情况。如果适用,内部审计师在评价工作中应使用这些标准。如果不适用,内部审计师应配合管理

层开发适当的评价标准。

2130——管理

内部审计活动应通过对(1)价值和目标的设立和报告;(2)目标的完成和监控;(3)责任的保证;(4)价值的保全等方面的评价和改进,为组织的管理过程效力。

2130.A1——内部审计师应审查经营及其方案,以保证它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

2200——约定计划

内部审计师应为每项约定制定开发和记录计划。

2201——计划的构思

在制定约定计划时,内部审计师应考虑:

1、该活动的目标及其控制。

2、该活动的重要风险,它的目标、资源和经营,以及如何将风险的潜在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3、该活动的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控制系统与相关的控制框架或模式的比较。

4、对该活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进行重大改进的可能性。

2210——约定目标约定目标应与所审活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

2210.A1——内部审计师制定约定计划时,应查明所审活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约定目标应

反映风险评价的结果。

2210.A2——内部审计师在开发约定目标时,应考虑存在重大错误、资料不规范、未遵循准则和其他暴露的可能性。

2220——约定范围

所设定的范围应充分满足约定目标的需要。

2220.A1——设定约定范围应考虑相关系统、记录、人员和物质财产。在第三方控制下的也应包括在内。

2230——约定资源分配

内部审计师应确定完成约定目标所需的适当资源。应依据对每项约定的性质、复杂程序、时间限制和资

源可用性的估计来配备工作人员。

2240——约定工作方案

内部审计师应开发完成约定目标的工作方案,并作成记录。

2240.A1——工作方案应拟定在约定期间识别、分析、评价和记录足够的信息。

2310——识别信息内部审计师应识别对完成的约定目标来说是足够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信息。

2320——分析和评价

内部审计师的结论和约定结果应建立在恰当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2330——记录信息

内部审计师应记录支持其结论和约定结果的相关信息。

2330.A1——内部审计主任应严格控制约定记录。内部审计主任只有 在事先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或)法律顾问的同总,方可对外提供这些记录。

2331.A2——内部审计主任必须开发保存约定记录的制度。这些制度应与该组织的指南以及所有相关规章

或其他要求相一致。

2340——约定的监督

约定必须得到恰当的监督,以保证完成目标、工作质量通讯人员的开发利用。

2400——报告结果

内部审计师应及时招待约定结果。

2410——招待的标准

报告应包括约定的目标和范围,恰当的结论、建议和活动计划。

2410.A1——最终结果报告就恰如其分,应包括审计师的全部意见。

2410.A2——约定报告应声明执行符合要求。

2420——报告的质量

报告应准确、客观、清楚、简明、有建设性和及时。

2421——错误和疏忽

如果最终报告有重要的错误或疏忽,内部审计主任应向所有曾接受过报告的人员送交更正的资料。

2430——对约定未遵循《准则》的披露

个别是约定未遵循《准则》应在结果报告予以披露:

1、未完全遵循《准则》的项目;

2、未遵循《准则》的理由;

3、未遵循《准则》带来的影响。

2440——通报结果

内部审计主任应将结果通报给适当的对象。

2440.A1——内部审计主任有责任向能够保证对其结果给予适当重视的对象报告最终结果。

2500——监控进展

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和保持一个系统,以便监控管理层对已通报的结果的反应。

2500.A1——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一个后继程序。来监控各保证管理措施能有效履行;或高级管理层虽已

接到结果报告,但没有采取行动的风险。

2600——管理层的风险接受当内部审计主任确信高级管理层已经接受了该组织不能接受的某些风险时,内部审计主任应同该高级管理层讨论其原因,如果高级管理层确认该风险不能消除,则内部审计主任和高

级管理层应将情况董事会报告,请其裁定。

第五篇:内审

1、前言

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使这些因素全部受控,就必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因此,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要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各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探索和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可以判定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适宜、能否得到持续改进,因此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2.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 2.1内部审核的目的

实验室依据有关评审准则(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对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进行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可能出于多种目的,综合起来,一般可以有下列几种:

2.1.1使质量管理体系满足管理或文件的要求。在建立了文件化的体系之后,需要通过内部审核检查体系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等约定文件的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就难以对内、对外提供保证。

2.1.2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实验室的领导应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来加以运用。平时用例行内部审核来及时发现问题,遇到出了事故或用户有重大申诉/投诉时,更要及时组织特殊内审来调查原因,加以纠正。

2.1.3在第二、三方内部审核前,通过内部体系,及时发现一批问题,加以纠正。

2.1.4作为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使体系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是内部体系内部审核的最根本的目的。2.2内部审核的流程

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来进行评价,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负责内部审核的部门按要求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统筹安排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的内部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重要的因素和薄弱环节可以增加内部审核频度。及时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对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发出不合格项通知书,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其实施跟踪检查。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步骤通常包括内部审核策划、内部审核实施、内部审核报告和跟踪内部审核几个步骤进行。实验室要善于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机制,按照文件规定和计划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认识到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手段。2.3内部审核的策划

实验室要做好体系内部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和自身的质量意识,质量负责人要亲自抓内部审核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使体系得到保持和改进;其过程也是实验室各部门和职工就质量管理问题向管理者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内部审核是一项长期的正规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和承担;需要有一套正规的做法;需要合格、称职的内部审核员,应在检测机构内与质量管理有关部门中选择一批熟悉组织的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培养了一批骨干来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考虑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时,这批骨干可以成为以后的内审员。

2.4实验室内部审核中存在问题浅析

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目前实验室内审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b]

无计划;典型情况为未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制订计划或具体内审工作计划。与内审程序规定不一致,是最高管理者负责;典型情况为: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内审,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是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批准,存在实施性不符合。未编写内审检查表,或不同检查组在同一检查时间使用同一检查表并签名;本情况表现为:内部审核工作无记录,或不同时间、不同内审员在审核不同部门时产生的记录填写在同一份记录上,不符合逻辑,有事后追记的嫌疑。内审不符合事实描述不当,无法追溯;这是许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将某一不符合项描述为“记录有涂改现象”,无法查证。未覆盖整个体系,如管理层;许多实验室误认为只是审核检测部门和支持部门,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需要被审核。有些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不是措施,只是纠正;如报告编号未按照编号规则进行,在整改时,只是简单地将错编号的报告改过来,而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学习,熟知要求,并加强监督。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时,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如对于“未对所用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的原因分析为“工作太忙”,而不是找主观原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等。内审报告不评价上次内部审核情况整改效果,不评价本次是否进步。每次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相同或相似;一些实验室平时不重视内审工作,当遇到外审时,急忙补充有关内审材料,用往年的内审情况,不知道这样引出更严重的不符合,即以往的不符合项整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无效。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从头到尾均为打印,不合逻辑;如在3月1日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3月3日进行原因分析,3月10日采取纠正措施,3月30日完成整改,但所有的记录内容均在该表上打印出来,用手工签名,明显不合乎逻辑。内部审核依据(如有关准则)和文件规定不一致;内审表的编制情况、内审计划中审核依据与体系文件编制依据不符合。3.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

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当重要人员岗位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发生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

3.1管理评审的目的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3.1.1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评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与所开展的检测工作相适应,是否与内部、外部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根据评审结果,作出是否需要及时调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增加资源及改编过程的安排等的决策。3.1.2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实验室所涉及的检测活动是否能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是否充分符合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充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力、充分利用资源,是否需要修订文件等。根据评审结果,修订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3.1.3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所进行的评审,包括评审质量目标量化是否得当,并是否落实到部门或者岗位上,对质量目标的考核是否有效。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的效果、对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还包括对培训、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审。通过有效性评审,对那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3.2管理评审的输入

通常把管理评审所需的信息来源称为评审的输入,应特别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系统性问题应提出解决的对策,并将这些对策写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不断改进。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信息: 质量方针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内审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上次管理评审采取决策实施情况及效果;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因素,如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能力扩充等; 客户的反馈; 投诉/申诉; 其他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和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 改进的建议。

3.3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问题浅析

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目前实验室管理评审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b]

无计划;典型情况为:未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订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质量目标制订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做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没有各类管理方面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入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结论均为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

若有改进要求,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未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任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

4.结论

内部审核工作既需要实验室最高领导者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实施,还需要有一批合格、称职的内审员的全力投入和一套正规的、完善的程序和办法。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中起到关键和主导作用,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质量改进,建立必要的沟通机制并树立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意识。只有实验室决策者承担起改进质量的责任,质量管理才会有效。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重要质量活动,是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下载内审答案(062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审答案(062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试题及答案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试题 公司:部门:姓名:得分: 一、是非题﹝每题三分﹞正确请填○,错误请填╳ 1.( ○ )环境方针应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2.( ○ ).管理层必须定期......

    实验室内审程序文件考试卷及答案(5篇范文)

    《程序文件》考核试题部门或岗位:姓名:考试时间:2013.12.06 考试成绩: 一、结合本职工作内容,谈谈你对保密工作的理解。(10分) 1、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义务,包括保护文件......

    内审报告

    洗浴中心上半年内审报告 2011年7月1日至7月3日,本单位进行了健康管理体系的内审,历时3天,对健康管理手册所覆盖的3个班组进行了全过程的审核,审核组由OHS管理小组成员组成。通......

    内审工作总结范文

    内审工作总结根据楚湘工技函[2010]16号文,关于开展2010年度“三位一体”贯标工作内部审核的通知,内审小组对公司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机关各部室,进行了内部审核,其审核情况如......

    专题内审检查表

    专题内审检查表(小包装分厂) 内审人:戴小明、冀永青、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关于30万吨配送中心试生产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10分) 1.人员培训2.有关HACCP认证硬件实施计......

    内审计划

    2010年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一、内部审核目的 根据质量体系文件和内审计划,检查体系运行与《实验室资质认定审核准则》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是否与体系相适......

    内审总结

    内审总结 1、部分文件提升为二级 ①《供方管理控制规定》提升为二级; ②《检测设备管理规定》提升为二级; ③《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提升为二级; ④《纠正预防管理规定》提升为二......

    内审报告!!!

    一、体系运行情况 1、审核目的 结合公司“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来评价项目部的环境、质量、及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