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时间:2019-05-13 16: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第一篇: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

一、资质要求:

1.投标人须具有CMMI3(软件成熟度模型3级)级(含)及以上资质证书。

2.投标人应具有省级(含)以上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3.投标产品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4.投标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22条规定的相关条件。

5.投标人须具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6.本项目不接受分包及联合体投标。

二、技术需求

建设目标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按照总体要求,按照“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整合共享、差别应用”的原则,依托公安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对全国省、市两级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汇聚、研判分析和监测管理,加强全国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工作的整体效能。建设任务

(一)建设部本级信息平台基础框架软件。按照公安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和规划体系部署基础框架软件,实现基础功能,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应用。

(二)完成部级信息平台综合数据库建设。采用全国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ETL系统汇聚整合各类资源,并形成数据采集、汇聚、更新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关联分析、挖掘研判等相关应用。

(三)完成部级信息平台各应用模块开发。基于信息平台基础框架,行政管理监测、监督检查、分析研判等八个功能模块。

(四)实现互联互通。一是完成部级和试点省(市)级信息平台的纵向互联互通,实现平台联网。二是开发部级系统和部级相关业务系统程序接口和数据接口,实现部级管理信息平台和部级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横向互联互通。

(五)建立部级信息平台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应用、管理、维护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采用PKI/PMI全网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及访问控制机制,实现安全可信的访问;建立信息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信息平台数据结构和信息传输的标准规范;数据质量监测体系;对各省级信息平台的监测管理。

1.建设原则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原则

建设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同时要制定部级平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指导部级和各省的平台建设,同时保持系统建设的开放性和调整弹性。

立足实际、按需扩展原则

建设要充分考虑目前实际现状,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节约成本和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考虑业务的顶层设计,按照面向服务的体系设计,满足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全局掌控、监督指导原则

建设以汇聚全国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各省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测分析、问题评估、态势分析,从全局上掌控全国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指导各省管理的工作。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

建设实现部级与各省联动,实现全国范围内数据资源的共享,并作为全国的业务数据的枢纽中心,实现与部级其它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

准确有效、智能研判原则

建设要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有效性,通过智能研判和预测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准确反映出问题和实际的情况,为提供决策支 持。

2.项目设计要求与方案

总体框架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基于统一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采用分层体系架构,从上到下分别为:展示层、业务层、服务层、数据层。

数据层

数据层汇聚全国各省的资源,既实现对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也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

服务层

服务层在数据层的基础上,通过提供规范的访问接口,为业务层提供功能支撑。

业务层

业务层按照功能可以分成业务应用模块、平台管理模块。展示层

提供统一、友好、易用的界面。

部省市平台关系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以公安信息网为依托,通过ETL抽取各省资源建设部级综合库,实现资源数据的汇聚,以综合库为基础建设业务应用模块;通过纵向联动服务机制实现部、省、市多级联动,使任务可以下得去、上得来。与其它业务系统关系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与其它部级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部门协作等业务协同功能。

技术要求

为了满足平台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的要求,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系统采用先进、稳定、成熟的技术架构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发语言,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规范)、中间件及工作流技术,架构分层合理。其它技术要求如下:

1)平台总体技术要求首先要符合行业制定的标准和规范。2)系统的菜单和文字要求清晰准确、贴近业务、易于理解,操作过程应该提供帮助引导,界面支持个性化定制,整体风格符合公安的特点。

3)充分考虑各省网络环境的差异,提供多种技术方案解决数据交互的问题。

4)多级联动和业务交互接口要求能自定义配置和服务定制,满足业务扩展性要求,同时要考虑安全访问机制。

5)业务查询的响应时间<3秒,具体的业务操作的响应时间<2秒。6)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并发访问量,系统应支持并发访问用户数≥300人,并可以通过平台扩容支持用户并发数的扩展。

7)存储容量在设计上要考虑五年内系统存储容量;同时在不影响 系统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扩展存储空间,适应未来业务数据容量的增长。

8)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可伸缩性和高安全性特性。作为大规模应用的服务器软件,应支持大规模并发能力,具备数据库集群支持能力,具备TB级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可在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包括UNIX和Windows)。

9)中间件必须是符合J2EE标准的,所选用的工具采用成熟的ETL数据加工工具、OLAP多维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工具。

10)为了满足对系统的审计要求,系统要充分考虑日志完整性和操作记录的留存。

11)综合库在数据划分和分层设计上要求划分合理、减少数据冗余。

12)通过灵活的设置,系统能对分析研判、监测点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进行扩展。

13)系统要能体现业务协同的理念,能适应业务协同的变化和数据的共享,发挥平台的整合效用。

14)对于业务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保护;对于部分数据,要进行加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15)数据抽取实现全量增量和增量抽取。业务应用功能要求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业务应用模块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监控、分析研判等八大业务模块,其中分析研判模块为其它模块提供支撑。

平台管理功能要求

系统提供平台管理功能,包括登录管理、工作管理、业务协同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

2.1.1.登录管理

登录管理保障平台的登录安全,要求与PKI身份认证集成,并记录登录日志信息、对登录日志进行查询统计等操作。

2.1.2.工作管理

统一对业务应用进行管理,提供权限管理、配置管理、任务管理、应用整合、日志管理等功能。

2.1.3.业务协同管理

业务协同管理保障本平台与部级其它业务系统协同工作,资源共享,包括服务管理、服务状态监控、服务授权管理、服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2.1.4.运行维护管理

运行维护管理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转,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如果有故障发生时要做到易发现、快恢复。系统要有运行监控、系统恢复、数据监控、策略管理、异常报警、接口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

综合库功能要求

目前,全国各地不同业务警种建设了不同的业务系统,针对业务系统数量多,业务数据多而杂,数据量庞大等特点,建立有效的监测点,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制定、建立一定的数据标准,各地按照标准进行转换、处理,减少汇聚、抽取的数据量,根据规范进行标志性属性标识,汇聚有效的、利于监测点建设的数据。

2.1.5.数据需求

对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抽查和汇聚,通过ETL进行定时的数据抽取,实现数据汇聚,考虑各地的差异性,提供备选的数据汇聚方式。综合库数据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汇聚各省汇聚的监测数据;二是各省监测结果;三是部级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

综合库的建设方式根据实际的数据需求,可将综合库划分为基础数据库、应用专题库、标准代码库、问题数据库等。各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引用结果数据库分析引用应用专题库标准代码库加工引用基础数据库

图 1综合库结构图

综合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包括: 1)数据规范

平台所建设的综合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并实现对数据标准、代码、元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的功能。

2)数据汇聚

综合库为汇聚数据的容器,根据业务的需求,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频繁的查询,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综合库的数据汇聚工作需要通过ETL完成,该功能根据数据需求编排抽取作业,可制定即时、定时或周期性的调度策略。同时在抽取过程中可以根据设置的数据规则进行清洗、过滤、转换,系统能动态可视化的监控数据抽取过程。

通过以上要求可实现数据获取、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转换、数据映射、数据分配、数据跟踪、数据质量检查及数据汇 聚等串行或并发的数据加工任务的执行。

2.1.6.功能需求

综合库管理主要包括数据作业管理、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分层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字典代码管理、元数据管理、日志审计管理等功能。

数据作业管理主要对抽取的资源进行调度和监控管理。主要包括过程监控(作业状态监控、作业结果查询)、作业管理(制定作业计划、查询、编排等功能)、故障处理(报警、分析、登记)等功能

资源信息管理主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和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资源统计分析、资源查询等功能。

数据分层管理主要对综合库的分层建设进行管理。包括分层管理、应用分析等功能。

数据质量管理主要对综合库的资源进行质量监测管理。包括问题数据分析、查询、统计、检测、导出等功能。

字典、元数据管理主要对字典和元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对登记、导出、下载等功能。

日志审计管理主要对抽取日志进行管理并支持审计。包括日志审计、日志备份等功能。

综合库参数配置主要对运行管理的参数进行设置。包括运行参数和数据源设置、参数配置导入导出等功能。

动态库管理主要对动态建表和视图进行管理。包括对表和视图的 动态管理等功能。

2.1.7.存储要求

存储的设计应根据现有业务量进行估算,考虑五年内系统数据的扩展性,配置相应容量的存储设备;同时考虑系统存储的可靠性、可用性、高扩展性及可管理性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系统。

接口设计要求

2.1.8.业务需求

2.1.8.1.业务联动

部级管理信息平台针对通过监测点检测出的某类异常信息,进行预警或工作提醒,预警管理模块主要包含部级平台将预警指令信息下发至省级平台,省级平台对预警指令信息进行签收并及时反馈上报给部级平台等内容。部级平台通过开放联动接口,供省级平台调用,实现业务信息上报。

部级平台根据统一制定的标准规范,开发丰富的服务接口,以平台为依托,供省级平台、各业务系统使用。

各省级平台应按照部级平台统一制定的服务标准规范,开发丰富的服务接口,用于与部级平台的业务联动、其他平台/系统的业务协同。2.1.8.2.业务协同

部级平台可将监测点异常信息、汇总的资源等信息,通过发布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各业务系统进行查询、使用。

对于部门之间,存在相互链接、有交叉点的业务,通过业务协同,依托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减少工作的重复开展、数据的重复录入情况,从而消除系统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1.9.接口要求

根据部级平台现有功能,结合实际业务发展需要,平台可提供的接口如下所示:

1)业务联动接口

部级平台通过对外发布服务接口,供各省级平台调用,实现平台各类业务信息的下发、签收、反馈、上报等。

2)信息查询接口

部级平台对业务数据监测后,对监测到的异常数据需要提供给各业务系统查看。因此,部级平台根据接口规范标准发布统一信息查询接口。

3)业务协同接口

部级平台根据各业务系统业务需求对外发布服务接口,以实现与本级业务系统的业务协同。4)与PKI/PMI系统接口

部级管控平台与PKI/PMI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相应的用户和系统功能授权,进行统一管理、安全控制。

安全要求

系统的安全从数据安全、用户访问安全与系统审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保障。系统安全架构如图所示:

系统安全架构用户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用户安全审计系统应用审计 图 2系统安全架构图

2.1.10.数据安全

为了更好的维护信息基础数据库,本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维护机制、质量控制管理机制以及安全管理机制,目的就是更好的从数据存储角度来保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为保障数据库服务器安全,系统仅供管理员进行登录,限制其他人员以终端方式或局域网方式登录到数据中心主机。系统业务操作人员经用户身份认证后在权限范围内对数据库或数据文件进行操作,禁止不受控制和审计的行为对数据的直接操作。

2.1.11.用户安全

平台用户安全主要分为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用户安全的管理对象是用户、权限角色、系统资源;管理内容是建立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方式;管理基础是系统资源最小管理单元的划分、权限角色与系统资源最小管理单元的组合、权限角色和责任用户的组合。

在建立了用户、权限角色和系统资源的规划后,用户安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资源的权限调整,用户权限的分配和收回、三者的状态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信息统计和管理。旨在更好的进行数据库用户管理,保障用户访问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

控制不同级别不同角色用户对系统应用的安全,采取的措施包括:基于角色的授权访问、采用公安部CA认证机制。

2.1.12.系统审计

建立主机和数据库的审计追踪体系,实现自动记录一些重要的安 全事件,如非法入侵者持续地试验不同的口令企图登录主机、数据库中重要数据的修改和删除等,事件的记录包括每个用户所在工作站的网络地址和时间,同时对管理员的活动也要加以记录。

3.项目的技术指标及配置要求

1)兼容性要求

系统应支持Linu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和异构处理能力。

系统本身成熟可用,具有版本兼容性,可平滑升级。2)稳定性要求

系统涉及系统软件(含全文数据库及其相关软件)必须是成熟、稳定的产品,在相关领域已有成功案例且稳定运行一年以上;要求系统正常运行率指标≥99%,系统故障平均间隔时间:≥300天;

3)响应时间要求

一般即时查询的响应时间<5秒,应用的响应时间<2秒,对15000条记录生成1600项报表的响应时间<15s,查询过程中提供友好提示,在等待过程中,系统可以进行其它操作。

4)并发访问要求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并发访问量,尤其是高峰期的并发访问量,以保障业务的顺利运行,系统应支持并发访问用户≥300人,支持在线用户1500人。5)易用性要求

系统安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界面表达清晰、美观;提供远程部署功能。

6)可扩展性要求

支持以集群方式横向扩展,并能够将负载均衡分配到多台服务器上。支持在虚拟化环境下部署运行。

4.项目的实施要求及技术服务要求

项目的实施要求

项目管理

制定针对该项目的项目管理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要包含项目阶段的定义、各阶段的实施内容、管理控制措施、时间计划以及阶段性成果,方案中要有风险管理、配置管理、文档管理等以及用户单位如何配合等内容。

承建单位应针对本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确保人力、物力的投入,项目组成人员必须相对稳定。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用户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承建单位应全面配合,定期向用户单位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承建单位对软件的开发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理论进行管理。各阶段都应提交相应的设计、开发技术文档,并经用户单位认可。

质量管理体系 承建单位应对本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出说明。提出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

工程实施结束后,实施单位应对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配合用户单位组织工程验收。

技术文档

承建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应能够满足用户单位系统软硬件安装实施、操作使用、维护管理、应用开发的需要。

承建单位应提供在对业务功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编写的应用软件需求说明书。

承建单位应提供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

承建单位应提供软件模块关联图、业务流程图和系统活动图。承建单位应提供应用软件配置说明书和应用软件使用说明书(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维护手册)。

承建单位应提供完整的、准确的源代码、目标代码,源代码文档中对主要的函数调用要求做出说明和详细注释,承建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测试文档、测试案例等。

承建单位应提供应用软件开发总结文档,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给出详细解答。

承建单位提供的文档和资料均应以磁介质(或光盘)和纸张为载体,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或PDF文档或其他可视化文件。

实施部署 承建单位应根据当前系统状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部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和现行系统的兼容性,尽量减少对现行系统的影响。

项目培训

项目培训对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承建单位应提供详细的项目培训方案,包括试运行期和正式运行的培训内容等,详细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承建单位须保证培训后在其技术支持下,用户能够独立完成系统操作维护、配置等工作。

技术服务要求

保证期从验收之日算起,期限为5年。保证期内,承建单位负责整个系统的免费维护服务工作。

提供详细的维护人员清单

承建单位应指定固定技术力量用于系统维护,并向用户提供详细的维护人员清单及其联系方式,主要维护人员要保持稳定,除离职外一般不得随意更换,的确需更换要报业主方批准。

技术支持服务

在保证期内,承建单位安排合格的技术工程师提供技术热线支持服务,记录和解决项目使用单位不确定的问题。要求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售后服务,在接到用户故障报告后响应时间不超过2小时,修复时间不超过48小时。如24小时内得不到解决,承建单位 必须派遣合格的技术人员或协调软件供应厂商合格的技术人员到用户现场升级、纠正、修复存在的问题。

预防性维护

承建单位应提供预防性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培训使用单位的技术人员执行预防性维护任务。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10号)

《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已经2009年7月28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吸毒检测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机关吸毒检测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吸毒检测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生物医学检测,为公安机关认定吸毒行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活动。

吸毒检测的对象,包括涉嫌吸毒的人员,被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被公安机关责令接受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人员,以及戒毒康复场所内的戒毒康复人员。

第三条 吸毒检测分为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复检。第四条 现场检测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进行。

实验室检测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取得检验鉴定机构资格的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实验室复检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取得检验鉴定机构资格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不得由同一检测机构进行。

第五条 吸毒检测样本的采集应当使用专用器材。现场检测器材应当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生产或者进口的合格产品。

第六条 检测样本为采集的被检测人员的尿液、血液或者毛发等生物样本。第七条 被检测人员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其进行强制检测。

第八条 公安机关采集、送检、检测样本,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女性被检测人尿液检测样本,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采集的检测样本经现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当分别保存在A、B两个样本专用器材中并编号,由采集人和被采集人共同签字封存,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保存期为两个月。

第九条 现场检测应当出具检测报告,由检测人签名,并加盖检测的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的印章。

现场检测结果应当当场告知被检测人,并由被检测人在检测报告上签名。被检测人拒不签名的,公安民警应当在检测报告上注明。

第十条 被检测人对现场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被告知检测结果之日起的三日内,向现场检测的公安机关提出实验室检测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决定,并将结果告知被检测人。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决定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应当在作出实验室检测决定后的三日内,将保存的A样本送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具有检验鉴定资格的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或者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检测样本后的五日内出具实验室检测报告,由检测人签名,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后,送委托实验室检测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检测报告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告知被检测人。

第十三条 被检测人对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被告知检测结果后的三日内,向现场检测的公安机关提出实验室复检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实验室复检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进行实验室复检的决定,并将结果告知被检测人。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决定进行实验室复检的,应当在作出实验室复检决定后的三日内,将保存的B样本送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具有检验鉴定资格的实验室。

第十五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应当在接到检测样本后的五日内出具检测报告,由检测人签名,并加盖专用鉴定章后,送委托实验室复检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检测报告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告知被检测人。第十六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检测机构或者实验室复检机构认为送检样本不符合检测条件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由公安机关根据检测机构的意见,重新采集检测样本。

第十七条 被检测人是否申请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

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决定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第十八条 现场检测费用和公安机关直接决定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复检的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被检测人申请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但具有《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或者其他违法检测情形的除外。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故意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吸毒检测的技术标准由公安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内”皆包含本级或者本数,“日”是指工作日。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公安机关实施《吸毒检测程序规定》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公安机关办理涉毒案件,依法查处吸食、注射毒品人员,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公安部《吸毒检测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我省禁毒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对涉嫌吸食、注射毒品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吸毒检测:(1)群众举报、指认其吸食、注射毒品的;(2)正在吸食、注射毒品被公安机关发现的;

(3)随身带有或在其住处发现疑似毒品、疑似吸毒用具的;(4)正在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

(5)身体有注射毒品的痕迹,或者有疑似吸毒症状的;(6)其他有吸食、注射毒品嫌疑的。

第三条

采集、送检、检测样本,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女性被检测人尿液检测样本,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第四条 承担吸毒现场检测任务的公安民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其禁毒部门、派出机构指定,并经省公安厅统一组织培训、考核,颁发吸毒检测培训合格证后方可进行现场检测。

第五条 现场检测样本一般为提取被检测人的尿液样本。每次提取检测的尿液样本不少于50毫升,在查获吸毒嫌疑人后24小时内进行。提取尿样,应当使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监制的一次性可密封容器。

第六条 现场检测结果应填写《现场检测报告书》,由检测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的印章,当场告知被检测人,并由被检测人签名(盖章)、捺指印。

被检测人拒绝签名(盖章)、捺指印的,检测人应当在《现场检测报告书》内注明。

第七条 现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检测样本,应当分别保存在A、B两个样本容器中,由检测人和被检测人共同签字封存,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两个月备检。第八条 被检测人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其进行强制检测。

第九条 被检测人对现场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被告知检测结果之日起的三日内,填写《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一式两份),向现场检测的公安机关提出实验室检测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实验室检测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决定。

第十条 公安机关决定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应当在作出实验室检测决定后的三日内,将保存的A样本送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具有检验鉴定资格的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第十一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或者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检测样本后的五日内出具实验室检测报告,由检测人签名,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后,交委托实验室检测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检测报告后,应当于二十四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在《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内注明,加盖公安机关或其派出机构印章后告知被检测人,并由被检测人签名(盖章)、捺指印。

被检测人拒不签名(盖章)、捺指印的,承办民警应当在《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备注栏内注明。

第十二条 被检测人对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被告知检测结果后的三日内,填写《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一式两份),向现场检测的公安机关提出实验室复检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实验室复检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进行实验室复检的决定。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决定进行实验室复检的,应当在作出实验室复检决定后的三日内,将保存的B样本送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指定的具有检验鉴定资格的实验室。

第十四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应当在接到检测样本后的五日内出具检测报告,由检测人签名,并加盖专用鉴定章后,交委托实验室复检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检测报告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在《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内注明,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告知被检测人,并由被检测人签名(盖章)、捺指印。

被检测人拒绝签名(盖章)、捺指印的,承办公安民警应当在《吸毒检测实验室检测/复检表》备注栏内注明。

第十五条 接受委托的实验室检测机构或者实验室复检机构认为送检样本不符合检测条件的,送检单位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由公安机关根据检测机构的意见,重新采集检测样本。

第十六条 被检测人是否申请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不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

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决定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现场检测费用和公安机关直接决定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复检的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第十七条 被检测人申请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但具有《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或者其他违法检测情形的除外。

第十八条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复检不得由同一检测机构进行,均以一次为限。

第十九条 各市、县级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分别指定至少两家取得鉴定机构资格的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作为本地实验室检测或复检机构,并报省公安厅备案。

第二十条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吸毒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公安机关、鉴定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送检虚假检测样本的;

(二)故意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

(三)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所称“以上”、“内”皆包含本级或者本数,“日”是指工作日。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07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 107 号

修订后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消防监督检查。

第三条

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市辖区、县级市、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确定本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所属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单位范围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拟定,报省级公安机关确定。

第四条

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下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与公安派出所共同做好辖区消防监督工作,并对公安派出所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对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消防监督业务培训。

第五条

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提示公众注意消防安全。

第二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第六条

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有:

(一)对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二)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

(三)对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核查;

(四)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五)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

第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本地区火灾规律、特点等消防安全需要组织监督抽查;在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或者期间,应当组织监督抽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在监督抽查的单位数量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至少监督检查一次。

第八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依法取得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的法律文件复印件;

(四)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五)员工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取得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依法应当申报的材料。

对依法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且没有进行备案抽查的公众聚集场所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的,还应当提交场所室内装修消防设计施工图、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安全检查的申请,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有关规定受理。

第九条

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合格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抽查合格;依法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且没有进行备案抽查的场所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制定;

(三)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员工是否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设施、器材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并完好有效;

(五)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六)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第十条

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检查下列内容:

(一)建筑物或者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公众聚集场所是否通过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二)建筑物或者场所的使用情况是否与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

(三)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制定;

(四)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

(五)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分区是否改变,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七)是否组织防火检查、消防演练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八)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九)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十)其他依法需要检查的内容。

对人员密集场所还应当抽查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

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除检查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是否开展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三)是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四)是否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检查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承担灭火和组织疏散任务的人员是否确定。

第十二条

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应当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公众聚集场所是否通过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二)临时搭建的建筑物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三)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四)是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并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五)活动现场消防设施、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并完好有效;

(六)活动现场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七)活动现场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并完好有效。

第十三条

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的施工工地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应当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

(一)是否制定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对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是否有相应的消防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否设置与施工进度相适应的临时消防水源、安装消火栓并配备水带水枪,消防器材是否配备并完好有效;

(四)是否设有消防车通道并畅通;

(五)是否组织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演练;

(六)员工集体宿舍是否与施工作业区分开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是否存在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

第三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检查情况。

第十五条

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或者营业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第十六条

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在举办前进行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接到本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通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记录移交本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接到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受理、登记,并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下列时限,对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实地核查:

(一)对举报投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核查;

(二)对举报投诉本款第一项以外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

核查后,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告知举报投诉人;无法告知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中注明。

第十九条

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发现的依法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改正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当场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依法予以处罚。

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当场改正完毕,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口头责令改正,并在检查记录上注明。

第二十条

对依法责令限期改正的,应当根据改正违法行为的难易程度合理确定改正期限。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责令改正期限届满或者收到当事人的复查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组织集体研究确定,自检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由所属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解决;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还应当在确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涉及复杂或者疑难技术问题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确定前组织专家论证。组织专家论证的,前款规定的期限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应当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予以临时查封:

(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者严重堵塞,已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

(二)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不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

(三)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四)公众聚集场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

(五)其他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

临时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但逾期未消除火灾隐患的,不受查封期限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

临时查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决定和实施:

(一)告知当事人拟作出临时查封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并记录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实施临时查封。决定临时查封的,应当明确临时查封危险部位或者场所的范围、期限和实施方法,并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和送达临时查封决定。

(三)实施临时查封的,应当在被查封的单位或者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临时查封决定,并在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及其有关设施、设备上加贴封条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使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停止生产、经营或者使用。

(四)对实施临时查封情况制作笔录。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照相或者录音录像。

情况危急、不立即查封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可以在口头报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同意后立即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实施临时查封,并在临时查封后二十四小时内按照前款第二项规定作出临时查封决定,送达当事人。

临时查封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需要公安机关其他部门或者公安派出所配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报请所属公安机关组织实施。

实施临时查封后,当事人请求进入被查封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当允许。但不得在被查封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生产、经营或者使用。

第二十四条

火灾隐患消除后,当事人应当向作出临时查封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解除临时查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解除临时查封的决定,并送达当事人。

对检查确认火灾隐患已消除的,应当作出解除临时查封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对当事人有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组织强制清除或者拆除相关障碍物、妨碍物,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出的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有关场所、部位、设施或者设备予以查封,使被处罚的单位或者场所停止生产、经营、使用或者施工。

第二十六条

强制执行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决定和实施:

(一)告知当事人拟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

(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研究强制执行方案,在当事人拒不改正或者处罚决定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强制执行决定。

(三)实施强制执行的,应当在被强制执行的单位或者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强制执行决定,并按照强制执行决定载明的强制执行方法执行。

(四)对实施强制执行过程制作笔录。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照相或者录音录像。

强制执行应当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需要公安机关其他部门或者公安派出所配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报请所属公安机关组织实施;需要其他行政部门配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提出意见,并由所属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对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处罚的当事人申请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送达当事人。

对当事人已改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对违法行为尚未改正、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应当不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公安派出所对其日常监督检查范围的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对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受理后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

第二十九条

公安派出所对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建筑物或者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公众聚集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二)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三)是否组织防火检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五)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对设有消防设施的单位,公安派出所还应当检查单位是否每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除检查本条第一款第(二)至

(四)项内容外,还应当检查物业服务企业对管理区域内共用消防设施是否进行维护管理。

第三十条

公安派出所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确定;

(二)消防安全工作制度、村(居)民防火安全公约是否制定;

(三)是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防火安全检查;

(四)是否对社区、村庄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车通道、消防器材进行维护管理;

(五)是否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

第三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被检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依法改正:

(一)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未组织防火检查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演练的;

(二)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八)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

(九)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

(十)未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检测的。

公安派出所发现被检查单位的建筑物未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擅自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未依法通过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擅自使用、营业的,应当在检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移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

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记录发现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的情况。

第三十二条

公安派出所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责令改正的同时书面报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健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建立执法档案,定期进行执法质量考评,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应当自觉接受单位和公民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消防监督检查中有下列情形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制作、送达法律文书,不按照本规定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责,拒不改正的;

(二)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公众聚集场所准予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三)无故拖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抽查的;

(五)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六)利用消防监督检查职权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指定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维修保养单位的;

(七)接受被检查单位、个人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严禁在其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经营消防公司、承揽消防工程、推销消防产品。

违反前款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予以处分。

第六章

第三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

(一)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二)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三)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四)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六)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危险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

重大火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定。

第三十七条

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应当纳入消防监督检查范围。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并公告。

第三十八条

铁路、交通运输、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在管辖范围内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执行本规定所需要的法律文书式样,由公安部制定。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9日发布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8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82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已经2005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第九条

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四)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计功能;

(五)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第十条

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三)联网使用单位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第十一条

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安装并运行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安全管理系统。第十二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规定采取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的联网接口。

第十三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依照本规定落实的记录留存技术措施,应当具有至少保存六十天记录备份的功能。

第十四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不得实施下列破坏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行为:

(一)擅自停止或者部分停止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

(二)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设施;

(三)擅自删除、篡改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程序和记录;

(四)擅自改变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用途和范围;

(五)其他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或者妨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行为。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辖区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检查时,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及时整改。

公安机关在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

本规定所称联网使用单位,是指为本单位应用需要连接并使用互联网的单位。本规定所称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是指提供主机托管、租赁和虚拟空间租用等服务的单位。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反光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关于加强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和车身反光

标识等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公交管[2006]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通管理局、处:

为贯彻落实全国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预防和减少因碰撞引发的交通事故,减轻伤亡后果,现就加强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和车身反光标识等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地要在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组织车辆管理和路面执勤民警学习《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11567.2-2001)、《车身反光标识》(GA406-2002)和《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1951-2003)等技术标准,使民警熟练掌握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车身反光标识、三角警告牌等安全装置的适用车型及主要技术要求,提高实施机关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严把车辆注册登记关和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关。各地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和核发检验合格标志时,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车辆进行严格查验。对未按规定安装、粘贴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车身反光标识,或者安装、粘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货车和挂车,以及未按规定配置三角警告牌的汽车,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和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违反规定办理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民警的责任;对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或违规出具检验报告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会同质检部门予以严肃查处;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要详细登记车辆类型、厂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发动机机号码、整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公告批次等信息上报我局,由我局通报国家发改委撤销其产品公告。

三、加大对违规上路机动车的查处力度。各地要在路面加强对货车和挂车安装、粘贴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车身反光标识等安全装置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发现以下情形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违法行为代码1072、1073)对机动车驾驶人予以处罚:

(一)2003年3月1日起新出厂的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和挂车未安装符合规定的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或者安装的防护装置强度明显不足、破损不全的;

(二)2005年2月1日起注册登记的总质量不小于12000kg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未在后部安装、粘贴符合规定的车身反光标识,2005年2月1日起注册登记的车长不小于10m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3500kg的挂车未在侧面安装、粘贴符合规定的车身反光标识,或者安装、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破损不全的;

(三)汽车(三轮汽车除外)未配备三角警告牌,或者发生故障、事故时未按规定放置三角警告牌的。对上述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车辆登记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责令车辆所属企业及车主在规定期限内安装、粘贴相应的安全装置,逾期未整改的,督促交通部门停止其营运资格。

下载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部某信息化项目资质要求及技术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24号令(精选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124号 《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已经2012年8月2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2012年9月12日 公安部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5号

    【发布单位】公安部 【发布文号】公安部令第65号 【发布日期】2002-11-02 【生效日期】2003-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反邪教知识宣传材料

    反邪教知识宣传材料 邪教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性问题,也是中国的历史性问题,人类的历史始终伴随着正义和邪恶的较量。邪教普遍以宗教或其它名义为掩饰,从事反人类、反科学、反社......

    尤武健先进事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尤武健:扎根雪域高原 真情为民服务 1996年8月,尤武健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德令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先后在交通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宣传等多个岗位上干过。无论在哪个......

    招标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

    招标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 郑州市节能监察局关于能源审计机构招标实施方案 本招标项目为郑州市节能监察局能源审计机构项目,招标人为郑州市节能监察局,委托社会代理机构公开招标......

    公安部消防局要求加强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监管

    公安部消防局要求加强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监管近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通知,明确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并要求各地公安消防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关于规范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关于规范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 通知 公科安 [2004 ]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根据《国务院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公安部19920616

    分类:国家法律法规 文号:国函(1992)46号 标题: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的批复 颁布日期:1992年6月16日 实施日期:1992年6月16日 类别:公安 颁布单位: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