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
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有了不小的进步,时间更加统一,内容更加细化。但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早日推出“三公经费”的“标准模板”,确保今后的公开能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
从昨天开始,各中央部门陆续在各自官网“晒”“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账单。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有了不小的进步,不仅时间较为集中,内容也更加细化。去年首次公布“三公经费”之后,舆论就呼吁,公开不能只是简单罗列数字,而是要附上“说明书”,要尽可能让民众看懂。此后,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细化公开的内容,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
这一要求在今年的公开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除各项经费的具体数字之外,各部门都作出了相应的说明。这些说明,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数据,监督各项花费是否合理。不过,“说明书”离让公众“完全看懂”的要求,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比如,在因公出国(境)费中,大部分中央部门列出了其参加了哪些国际会议,哪些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但在公众最希望了解的“境外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一项,则大多数语焉不详,没有注明到底是什么培训或考察。
正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含糊,有网友就追问,南水北调办34人出国考察,人均花费5.63万,到底花在了哪?说明是“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但公众真正感兴趣的是学到了什么“关键技术”,做了什么“业务培训”。当然,这种关键说明的缺失,不仅是南水北调办,而是多数部门共性的问题。
因为“说明书”不尽详细,导致民众对三公开支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地震局去年更新购置12辆公务用车,支出294.57万元,平均每辆24.55万元;财政部去年更新购置6辆公车,支出143.92元,平均每辆23.99万元。但是,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2011年1月6日起,一般公务用车统一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裸车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那么,这些部门的车有没有超标,就很值得追问。因而,新购的具体都是些什么车、做什么用途,还是应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因为各部门的“说明书”详略不一,在公开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公开越是详细,公众的疑点会越多、越具体,但这绝不是证明公开的方式不对,相反,正说明惟有这样的公开,才能真正起到监督效果。正如有网友所说,“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要让公开更有价值,有关部门对民众提出来的疑问,还应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公众希望被质疑的部门及时回应,更希望在这次公开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进一步总结经验,早日推出“三公经费说明书”的“标准模板”,确保今后的公开能够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
第二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19日零时,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决算书――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大幕自此正式拉开。截至19日19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92个中央部门纷纷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就已公布的情况来看,速度较快,特点明显。(7月20日新华网)
今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而言,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特点:一是公开集中且快,中央90多个部门在19日一天之内同时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首页的突出位置进行了公开;二是公布的内容更丰富、规范、具体,决算表格由2张增加到6张,并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对收支数据进行解释,有的部委还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人次、公车数量等信息,使公众能读懂公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三是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一个非常的亮点,那就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也向社会进行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的一大体现,也是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的必须。在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的道路上,“公开”永远是抵达公平与正义的必经之路。
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一要对“三公经费”涉及内容事项进一步细化,应公开到“项”甚至是“目”,并作出解释说明,每一笔经费用在了哪里、怎么用的,都要具体明了,让公众能够读懂;二要明确界定出“三公经费”的涉及范围,是不是要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支出也列入公开范畴;三要广开言路,听取多方公众声音,认真分析研判,为下次的公开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不要等到公开之后,让公众疑团重重,议论纷纷。四要强监督严问责,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严惩违规违法相关责任人,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本上降低“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支出,实现标本兼治,才能让公众越来越满意。
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构建透明政府的必须,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需要。政府“三公”消费,可通过群众监督,有效压缩,预防违规支出和腐败现象发生。中央的“三公”消费都能公开,地方政府的“三公”消费还有什么理由捂着盖着?中央“三公”经费支出向社会公开,给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表率有了,标杆有了,是不是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够切实地仿效办理了呢?恐怕未必,我担心有的地方不可能心甘情愿,甚至能拖则拖,能忽悠就忽悠。公开“三公”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太难为”地方政府了,有点“与虎谋皮”的味道。以往“三公”消费“暗箱”操作,随便估估匡匡报给人大就完事了。正当的不正当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一律冠之以冠冕堂皇的项目,再多的猫腻也可以马虎过去。
而要确保“三公”消费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最起码要包括这么几点。首先需要人大前置关口。按照法律规定,政府开支的预决算必须上报人大审查批准。为确保公开,人大宜明确,政府“三公”经费支出未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点评”的,人大不予受理、审议。这个前“逼”硬杠一设,恐怕各个党政机关的“三公”开支不想公开也得公开了。
其次要明确公开的程序内容。一是公开的形式,为了便于群众“点评”、“监督”,应该在当地报纸上公示,或者印制专门资料张贴于公示栏中,不能只在广
播和电视上读一遍走个过场。二是公开的内容尽可能细化,公款招待、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应细化到次、人、车等。大而化之,“西瓜葫芦一锅煮”,就难免“隐弊”。三是要给群众留出一定的评议时间,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再次要有严格的追究机制。鉴于当前“三公”消费普遍畸高,民怨激烈的状况,必须明确压缩的指标。对于“三公”开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虚报冒支、铺张浪费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必须问责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北京市级三公经费8.64亿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北京市级三公经费8.64亿
109家市级行政单位去年行政经费129.9亿元
去年市级三公经费花8.64亿元
去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公布市级三公经费,昨天,本市首次公开行政经费。2011年,109家市级行政单位的行政经费合计129.9亿元。此外,本市市级三公经费比上压缩约2.66亿元,总计8.64亿元。市财政部门透露,按照规定,本市58家市级部门预计将在8月中下旬公开本部门的“三公”决算支出和行政经费数据。昨天,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北京市2011年市级决算的报告,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报告。
行政经费
市级行政单位平均1个亿
本市首次在市级决算报告中公开市级行政经费支出统计数据。2011年109家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财政经费合计129.9亿元。如此粗算,每个市级行政单位所花费的行政经费平均约为1.19亿元。
与此前的报告相比,此次决算报告还有一大特点,即2011年部门决算的内容由“款”级科目细化至“项”级科目,并增加了部门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和行政经费支出的统计数据。同时,提交审议的市级部门数量由2010年的45家增至58家。
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介绍,行政经费实际上包含了目前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以及各政府部门维持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比如人员工资、住房医疗保障等),公用经费(包括水电气热等办公经费、会议费、交通费等)等。
杨晓超还表示,今年财政收支管理方面,将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同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此外,2011年,本市市级财政总收入2516.9亿元,总支出2483.8亿元,结余33.1亿元。
三公经费
市级公车有19553辆
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说,2011年实际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8.64亿元。与上一市级三公经费支出11.3亿元的总数相比,今年市级三公经费压缩约2.66亿元。其中,车辆购置费由上的3.3亿元下降至0.13亿元,下降数额为3.17亿元。另外,因公出国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小幅增加。
2011年市级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用5.98亿元,市级公车总量为19553辆,如此一来,车均运行维护费约为3万元。与2010的2.88万元的车均运行维护费相比有所上涨。其中,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占整个三公经费的比例由上一80%,下降一成至70.72%。受城市管理职能不同等因素影响,其与中央部门63.17%的比例仍有一定差距。
截至2010年底,市财政局公布的市级公务车总量为20301辆。两者相较,2011年的市级公车总量比上一减少748辆。此外,2011年3月,市财政局对外公布全市公车总量为62026辆,包括市级公车数量以及16个区县的公务用车数量。
将于10月起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确定了公务车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条例实施后,将有部门牵头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思路管理公务车。
>>追问
为何车均购置费用涨幅很大
大型特种车购置费较高
去年压缩三公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公车购置费用。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解释称,北京市落实中央提出的“厉行节约”政策,相关费用进行了压缩。此外去年4月后按中央统一部署,本市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开展专项问题的整治,整治期间原则上不允许新购车辆,所以从去年4月至去年年底,本市市级党政机关新购车辆只有34辆。而2010年本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新、新购车辆2035辆。大幅减少购置新车是否与摇号限购政策有关?韩杰表示,与此项政策无关。
2010年本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车均购置经费16.02万元,而2011年车均购置费用约为38万元,两者差异巨大。
韩杰解释称,去年购置的34辆公车中,部分为大型特种车,一般公务车只有19辆。韩杰举例称,比如园林局防火消防车,一辆车可能就110多万元,如剔除这些大型特种车,一般公务车车均购置费只有22万元左右。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公车清理一次肯定不够
记者:北京这次公布的“三公”数据和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有哪些进步或不足?
叶青:应该说基本上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公布的,公布了公车数量、出国人数。北京最大的特点是三公经费节约明显,尤其是公车的节约。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统一公布人员数量和司机数量与经费。
北京公车支出比预算减少2.65亿,给人以极大的惊喜与希望。我估计这种减少,肯定是建立在去年全国性的公车治理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治理,清理出超编的车辆,相应减少购车计划。当然,以我的经验,行政事业单位、公检法司等还会有“僵尸车”的存在。所以说,公车清理一次肯定不够。
记者:对于北京市的公车问题,如购置价格等,您怎么看?
叶青:北京公布的购置公车的数量,已经把客车、特种车与一般公务用车分开,基本上能说明问题,但是车均购置经费确实过高,说明了实行“双18”的必要性。“双18”政策始于去年的12月,所以对去年的公车购置车价还无法产生影响。估计今年的公车购置经费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值得期待。
2011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有车辆19553辆,车均运行维护费3.0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有车辆20301辆,公务用车车均运行维护费2.88万元。两年相比,2011年的车减少了,车均经费却增加了。这是值得北京市审计部门关注的问题。
记者:从整体看,未来三公经费公开的方向会是什么?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还需要多久?
叶青:未来的方向就是细化。今年从中央机关到北京市,一部分机构都没有公布人员编制数,使得老百姓无法了解三公经费背后是一个多大的群体在分享。建立财政透明制度,在目前年年努力的基础上,至少还需要5-10年。
记者:您怎么看北京市首次公布的行政经费内容?
叶青:行政经费公布过于简单,只有总量,没有分量。
行政经费有很多内容值得公布,如人员编制、经费标准、行政规划、行政项目、行政活动、行政经费的预算与拨款、规定变化的幅度等。三公经费已经细化了,行政经费也就很容易做到细化了。
行政经费的说明要到位:为什么要养这么多的人?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事?有没有减人的空间?能不能少养人而多做事?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意味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说,三公经费公开、行政经费公开有利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相关
900万政府性基金用于本市城市防洪
《关于北京市2011年市级决算的报告》显示,2011年北京市政府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69.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9%,完成预算的109.3%。
杨晓超称,超预算主要是按照“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增加投入用于购置城市主干道防汛应急抢险设备、改造团城湖防护网等项目支出。其中,农业法定支出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15.1%。
其中,用于水利事务的经费支出达13.7亿元,包括水文测报支出的2231万元。69.6亿元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中还包括1.19亿元防汛经费支出,防汛支出中信息管理方面的经费支出为349万元。
记者还注意到,在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的经费支出中,气象事务经费支出为3206万元,气象服务的经费支出为1084万元。
而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合计为30亿元,在这其中,用于城市防洪的支出仅为900万元。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今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行政经费;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去年“三公”决算
南水北调办 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新京报讯(记者蒋彦鑫)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今天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这也是中央部门首次公开行政经费数据,各部门人员工资、办公楼运营费用的总体情况将向公众揭开面纱。日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了去年“三公”经费决算。
此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出国(境)费支出占50.54%
数据显示,2011年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其中,人均每次出国费用5.63万元,每辆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当年预算313.05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决算数超过预算近6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91.57万元,占50.5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44.9万元,占38.2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42.57万元,占11.23%。
人均每次出国5.63万元
具体来看,出国(境)费支出191.57万元,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属单位出国团组8个、34人次。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按这个比例,人均每次出国费用为5.63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2011年无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事业单位列入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实有数为23辆,车辆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这意味着,每辆车的运行费为6.3万元。
南水北调办安排的201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313.0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31.5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131.04元;公务接待费预算50.48万元。
释疑
行政经费涵盖哪些内容?
财政部此次予以明确,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行政经费支出包括: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包括工资、津贴及奖金等,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租赁及大中修、专用设备购置费、专项培训费、网络运行专项维护费等。
第五篇:2012公务员申论热点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
NO1:要“敢”
勇于详尽公开 接受公众监督的第一步
坦然面对公众监督,虚心接受公众批评,进而把这种监督批评当作一种工作动力,把不合理的三公开支剔除出去,逐步把三公开支降下来。这才是作为政府部门的一种应有的担当态度。否则,如果政府部门连自身存在的可能问题也不敢正视,连自己的公务开销也不敢公开见光,只怕在公众心中这担当的勇气就先失了一分。>>详细
“三公经费”:都在等着看,不要看着等
或许有些部门至今还未公开“三公经费”,不是没有账本,也不是问题太多,而是要看着等。看一看别的部门是如何公布的,公布到什么程度,社会反响如何,力争最后拿出自己的账目。>>详细
NO2:要“细”
“三公经费”:“敢”公开更要“细”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的关键,是所公布的科目要细化。我国预算科目设“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此前公布的预算报告多数公布到“类”和“款”,具体的各种行政开支从中看不出来,应当公开到“项”甚至“目”,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让公众一目了然。>>>详细
两部委公布"三公经费“账单 专家称数字不够细化
“三公”公开越详细越符合百姓期待
治“三公消费”就要细化到一张办公纸
NO3:要“清”
晒“三公”重要的是说清楚讲明白
“三公”经费的公开来之不易,绝非抛出几组干巴巴的数据就万事大吉,让公众看得到、看得懂、进而有效监督约束政府部门的花钱行为才是推进公开的根本目的。作为建设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切入点,各部门、各地方惟有更积极、更规范、更清楚明白地晒出“三公”、晒好“三公”,同时接受相应的监督和审查,才是对民意的合理回应。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整改压力,狠狠遏制歪风邪气,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详细
三公经费从公开到约束的距离
公开三公经费当然是有意义的,越详细越有意义,在当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求公开、更加详细的公开,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公开并不是目的,更不是万事大吉。公开三公经费的最终目的是管住政府花钱的手,打造廉洁高效政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