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德县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广德县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实施方案(讨论稿)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徽省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宣城市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广德县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和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积极而开放的心态面对职业挑战,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知识与经验进行建构,对同伴间的有效合作进行开发,实现专业化成长,构建融入团队的、具有实践和文化形态的校本培训平台,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制定我县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突破口,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把新课程倡导的方法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实用方法,把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教和学的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活力充沛、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
本周期校本培训分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五个专题进行。按照以上五个专题安排的学习内容为: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师德行为表现;
2、新课程学习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实践、新课程教学技能、新课程学法指导;
3、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行为调整、新课程教学诊断及问题解决艺术;
4、课题研究、微格教学研究;
5、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评课理论和艺术的建构、观课与议课案例研修、科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方法;
6、教学评价论与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业与命题技术研究、作业与命题问题诊断、作业与命题案例评析;
7、教育教学中的德育途径与方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班主任工作问题诊断与解决、班主任案例研修。
我县超过半数的教师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相互间的差距也比较大,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差距比较大,各校可以根据本校教育发展状况,从学校实际和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需要出发,围绕年度主题,在校本学习中开设选修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
1、专题学习辅导(以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学习);
2、组织请进或送出等形式的校际观摩学习;
3、教师自学,教师每年要读一本书,要在书上圈点批注,并以此作为教师自学的检查依据;
4、远程继续教育学习;
5、课题研究(小组);
6、行动研究;
在校本培训中,教师作为思考、实践、反思和交流的主体,每一位教师一学期要上一节专题研修课。
1、专题研修活动基本要求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研修专题为主题,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校以上骨干教师要在研修课中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同组教师要全程参与,互相帮助。
2、研修专题的选择来自于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由教师反思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筛选出具有研修价值的“真问题”,使教学问题化;再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具有一定假设和具体操作方案的课题,使问题课题化;然后从中选择能“轻松上手,实而有效”的“小而深”的课题进行研究,采用聚沙成塔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实现研究目标。由这些小专题的研修逐步向“实现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大课题逼近。
3、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或教研组尝试运用滚动链接式、同课异构式等多种研修模式开展研修活动。
4、研修课活动中要抓实四个重点环节:①集体备课。②上课。③说课。④诊断与反思。
各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有利提高教师素质的各种校本培训形式。平均每年校本培训为60学时(农村小学为42学时)。
四、培训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学校继续教育领导组要制订出本校的校本培训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评估和检测。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每年要制定出具体的校本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非校内的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以利于教师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要在成职办牵头组织下,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优势,整合力量,形成四位一体的培训整体,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2、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要落实实施校本培训 的“234”工程。
校本培训“234”工程。“2”指制定二个实施方案。即:县级五年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校级五年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方案包括目的、宗旨、方法,组织和管理机构,教科研网络,管理与奖励办法四个部分)。“3”指构建三个网络。建立组织领导网、业务培训网和业务指导网。(组织领导网包括县、校校本培训领导组;业务培训网包括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及基层学校的培训网,业务指导网包括由高校专家、市教研员和新教材编写组成员参加的校本培训专家指导网、县级业务指导网和校级业务指导网。)“4”指建设四个基地。教师进修学校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基地,县教研室为校本培训指导制度建设基地,省、市、县级示范学校为面向全县的校本培训活动制度建设基地,乡镇中心小学为辐射村小的校本培训活动制度建设基地。(2)要组织好三个层次的业务指导者培训。
一是选派县级校本培训指导组成员参加市级及以上校本培训指导者培训;二是组织各中小学校本培训业务指导组负责人到教师进修学校参加校本培训指导者集中培训,进行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上的学习进修;三是组织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校本培训业务指导上的学习和研修。(3)要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县级的校本培训考核评估制度。二是指导各校制定本校的校本培训制度。
3、培训方法
校本培训应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需求的教师采取分层次、分专题培训的方法。要注意差异,突出个性。
4、加强校本培训考核评价与管理
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任职学校要做好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培训按年度
培训计划进行,平时定期检查教师自学情况,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检查、评估。教育局依据《广德县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评估细则》对中小学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考核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全县各中小学每学年度要在县教育局组织年度评估前进行一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自查自评工作,写出自查报告报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做好接受县校本培训考核组对学校校本培训评估的各项准备。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应在校本研训活动报告册上如实记载,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校本培训评估60分—75分为合格,76分—85分为良好,86分—100分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合格。对于校本培训不合格的学校,该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不予认定,继续教育证书不予登记和验印。
5、校本培训成绩登记和学时认定的验印管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行参训学时登记制度。校本培训评估合格后,学校应填写《宣城市
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验印登记表》。省人事厅监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是完整记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有效凭证,作为当年职评和续聘的依据。
6、建立激励机制
县教育局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督导评估制度,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校本培训工作领导不力、指导和组织实施不力的,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学校评优、教师聘任、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挂钩起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讲稿
【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讲稿】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
目前,我们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一个困惑,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师很辛苦”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备课”理论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改革。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和“备课”理论
1、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理论
在人的一生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学习了,但若问“什么是学习?”大多数人恐怕都难以清楚、明确地作出回答。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但遗憾的是,对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却严重置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对人类早期学习活动的总结概括,形成了最初的学习理念。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使用,而不是并列在一起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代表达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涵义时多用“学”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的获取,有时兼有“思”的含义;表达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时使用“习”字,“习”巩固知识、技能,含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有时兼有行的意思。
最早把学习这两个字直接联在一起使用的是《礼记·月今》中:“鹰乃学习”,这里是指小鸟反复学飞,这就是“学习”一词的来由。
实际上,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而且中国古代更强调“习”,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尚不发达,人民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知行关系的立足点放在行而不是放在知的务实精神。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时候的孔子还未把“学”和“习”直接联在一起,但孔子揭示和强调了“学”与“习”之内在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夫子就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喜悦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同时,孔子还阐述了“学”和“思”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主张学与思相结合,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也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现代人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怎样去学习了。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两位都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他们有一个儿子,从小就很好学,按照这对夫妻的说法,“乱七八糟的书”读了很多,而且也很有才能,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到大,还有很多科技小制作,这按照古代的说法,就是知行统一。为了儿子读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母亲常常批评儿子,不过也仅限于批评,后来,儿子长大了,夫妻二人也改了行,都从政了,而且在一个单位。在儿子高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夫妻俩的的单位有一个好岗位上的人退休了,妻子想到这个岗位上,这时候的丈夫已经成了这个单位的“一把手”,结果这个好岗位没给妻子,家里就有了一场“妻子教夫”,儿子看不下去,插嘴请母亲不要老是唠叨,于是,又演变成“贤母教子”,教着教着,来气了,找出儿子的小制作和《论语》、《昆虫记》、《物理的妙趣》等凡是她认为不该看的书,全给砸了,撕了。
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尚且如此,足以说明现代已经有很多人真的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呢?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为适应环境,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实际上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思、习、行。狭义的学习指教育情境中的学习,这里的学习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所以,狭义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学生在教育情境中,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凭借经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变化。
即使从狭义的学习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从意识形态对他进行改造,也要从能力上对他们进行改造,而且这种改造还要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改造,要让学生即使脱离了老师,也能学习,就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代的有效的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到新行为主义(学习是在有效的强化程序中不断巩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从格式塔学派(强调对经验和行为作整体性研究,尤其注重研究内在心理结构对经验和行为的影响,从其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论之特点来看,可以称作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认知学派(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到建构主义,最终,建构主义成为当今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主流理念,就是因为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 2 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延续。
2、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理论
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给理解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对备课,不同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老师们的各种回答①:(1)教学设计就是备课,只不过说的文雅点。
(2)教学设计就是备课,备课是生活语言,教学设计是专业术语。(3)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一部分,备课的概念更大一些。(4)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设计的概念大。(5)教学设计是深思熟虑的备课,想得更周全一些。
(6)把备课上升为教学设计,表明对备课进行了理性的、系统的思考,是教师行为专业化的表现。
(7)研究它们的异同很无聊啊,把课上好才是有意义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课程下的“备课”呢?
同样的,新课程下的“备课”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备课泛指对课堂教学的一切准备活动,是一种生活语言;狭义的备课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谋划,在这个意义上,它与“教学设计”是同意语,但“教学设计”是专业术语,它是在传统的“备课”基础上“破茧而出”的一只“美丽的蝴蝶”。②
我们平时的“备课”,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备课”,它包括了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组织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等一切的教学准备活动。
二、如何“有效备课”?
(一)个体“有效备课”
有人把备课形象地比喻成“裁缝做衣服”:“看面料”——研读教材;“量尺寸”——研究学生;“选款式”——研究教法;“裁剪、配料”——取舍拓展;“缝成衣”——理清思路;“试穿修改”——反思调整。③
1、备教材。“知乃行之始也”,教师备课也一样,也得首先学会“看料”,即钻研教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学生的反馈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教学才会有血有肉,3 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备教材,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拓展,有的不讲,有的少讲,有的重点讲,有的只需要轻描淡写即可,有时还需要根据课标,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比如,现在很多老师上九年级的第11章《从水之旅谈起》,往往把第12章温度和温度计的内容提前到第11章来上,就是一种取舍,又比如,在上温度计时,有的老师增加了学生自己制作温度计的环节,这就是一种拓展。
2、备学生。备学生,首先需要找准整体学生的学习起点,这里实际也包括了对上一轮课的反思;其次,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这个个体差异,使自己的备课有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现在许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开放性地设计题型多样、深浅不
一、选择性强的作业。有简单积累的、练习运用的、实践拓展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这样的备作业就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其三,要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要备学生原有的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非建构性知识,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利用学生的经验、如何改善学生的经验、如何防止学生的经验对学科知识产生的负迁移,其四,要备学生的情感状态,要考虑学生对这部分教学是否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要上的课产生兴趣。
3、备教法。目前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与条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了大家最“时尚”的选择,但也不能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比如,讲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这部分只能是教师讲授,无论如何也自主不起来、探究不起来。同样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还要考虑是由学生自主实验,交流合作进行探究,还是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所以,备教法,其实也还要包括备器材。
4、理思路。有了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地把握,做到胸有成竹,理清思路,写下教案那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前期的工作理出一个思路,以书写教学设计的方式落实,包括怎么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和内容细化成三维目标,如何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准备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那些回答,每个问题需要给学生多少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如果有实验探究的环节,该怎样来落实实验探究等等。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的,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显性备课,而其他的工作都是为显性备课做铺垫的隐性备课。
5、作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二)集体“有效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形成统一教案的过程。集体备课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对新教师来说,能更快更好地向优秀老教师学到备课的技巧,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很多学校尝试过集体备课,但往往错误地理解了集体备课的含义,陷入以下几种误区:
(1)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学设计模式后分头备课,结果集体备课就是完成一册完美经典的教案集。这种做法,除了造就了整齐划一的教案,否定不同的观点,统一上课的风格,更是增加一线老师的工作量,也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化创造。
(2)集体备课就是“权威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有某个老教师或者某个名师对某节课怎么上发表了观点,结果其他人一致认为,很好,大家都按照这位同志说的来备课吧,结果,集体的智慧,掩盖的是个人的意志。表面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际上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3)集体备课就是轮流备课,减轻教师的负担。许多先走集体备课道路的学校,为节省人力物力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任教同门学科的教师每人分配到若干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备出好课,然后复制互相交换组合成本册教案集。
(4)集体备课就是完成了的教学设计。备课是永远无法一劳永逸的,集体的备课要着重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具体到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集体备课中形成的观点与思路中只供参考。所以集体备课要做的是分析学情研究过程,确定难点指导学法,收集资料反思教法,而不是完成备课的过程。④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 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相互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三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在“同课异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很值得研究和完善的一种集体备课模式。“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在即将结束“有效备课”这个话题的时候,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由此,我们明白广义的备课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逐渐成长,所以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良好的制度管理也不应该是仅仅把“完整、清楚、美观”的教案为考核依据。
三、把“有效备课”转化为“有效课堂”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现行建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建构”,并克服无效的“建构”。“有效的建构”指的是促进学生“建构”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自我建构,掌握了自我建构方法,提升了自我建构能力,达到了 6 不需要教。
“有效备课”是有效的课堂建构的前提,没有“有效备课”,是无法建构一个高效课堂的。
有一位老师上“惯性”这一部分内容,先安排学生自读2分钟教材,默记教材内容,并告诉学生2分钟后要提问,2分钟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这位老师呵斥学生:“我问你什么是惯性,你说这个干什么,坐下!”明显的,这位老师没有备好课,对惯性理解不透,地球是不会马上停止自转,但是试想,如果我们是在公交车上,公交车突然停止,人会怎么样,会向前倾,这显然是惯性问题。由于没有准确地把握惯性概念,这位老师失去了巧妙地把学生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实例的机会。
有了“有效备课”,但是在落实现行建构时,如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够有效调控,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变成“无效建构”甚至“负面建构”。
有这么一个案例:高中的平抛物体的运动,老师在台子上放了一个弹簧,一个小砝码放边上,用弹簧的弹力把砝码弹出去,结果,一弹,砝码直接就掉下去,没做抛物线运动,又来一次,还是直接就掉下去,第三次再来,这回是曲线了,于是老师说,做出来了,大家看,前面两次不算啊。于是大家一起测量,果然是抛物线轨迹„„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前2次不算呢?物理是实验科学,教师应该尊重实验结果,不能因为跟我想的不一样,就不算,只有跟我想的一样才算,如果这样,还用做实验吗?因为对这样一个随机事件缺少一个科学的处理,这位教师把物理搞得跟迷信差不多了。这就象一位听课的专家课后说的,是“用一个科学实验,进行一个反科学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错误行为,都对学生都有教育作用,而且越是无意的行为,教育作用越大,老师越有威信、越有名望、越在学生中间受崇拜,其错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越大。
所以说,构建有效课堂,要以“有效备课”为前提,并科学地处理随机事件。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了优秀教师,进而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二○○八年八月十日
【参考资料】 ①《有效备课》,主编:乔乐佳 ②《有效备课》,主编:乔乐佳 ③《从裁缝学中透视有效备课》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安远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现就全县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
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本校、立足教师、立足课程,牢固树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以有[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和研究,切实做到教师全员参与,人人有提高,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和谐统一。
二、培训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校长责任原则及教师需求原则。
三、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在培训过程中着重提高教师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即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实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有效发展的能力。
2、自学能力。即在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生动的教育情景中吸收营养并总结升华的能力以及学会读书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重组、分析、综合的能力。
3、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即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新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
1、师德修养的内容。
2、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基础理论和教改信息及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
3、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的内容。
五、培训模式及方法
1、课题研究式。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培训,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自修反思式。教师立足岗位,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反思。可以是自我诊断,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诊断,通过诊断、反思,促进发展。
3、课堂观摩式。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教师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4、专题讲座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直接传授培训。
5、案例分析式。引导教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研讨,以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参与式培训。
6、校际(联片)合作式。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访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
7、师徒结对式。教师间一帮一的培训模式。
8、网络交流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传导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天网、地网、人网)相融通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以虚拟学校、虚拟教室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现代培训方式。
9、沙龙研讨式。由培训者与教师或教师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汇聚在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难点和疑点,形成共识的一种参与式的培训。
各校确定培训模式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1、教育专家、县内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2、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通过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和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5、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教学信息发布会为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技艺提供平台。
六、组织与管理
1、
第四篇: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我校现有学生77人,6个教学班,教师7人。在职教师7人,平均年龄28岁。其中学历达到本科的有3人,大专的有4人。跨年级跨科目现象普遍,教研力量较薄弱,开展教研难度大。音乐、体育等科目只有一位教师,难以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十五”继续教育工作中,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为实现“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学校目标努力。
二、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传统的基础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对小学教师职业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小学师资培养,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创造和自我发展为核心。
三、目标和任务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适应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等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措施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四、培训内容
我校“十一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将立足本校,以校本培训为新模式,注重培养教师师德修养、基本功、教学策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重点加强《课程改革的理论、实施与评价》等课程的学习。
五、制定开发方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校本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能辨别和抵制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
2、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3、学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写《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书》;4、领会校本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校本培训要以教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
校本培训对策: 讲科学、重规律。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
进行开放性学习。健全教师各类型培训、学习制度,开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力推进远程教育、网上虚拟教研活动。
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培训工程的管理和检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使培训过程务实,培训绩效真实有价值。
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在接受培训考核的同时,同样要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这种双向评价产生的最终定论既会激发培训者的潜能,又能体现培训教师的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利于形成互相促进的考核模式。
六、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赵永平
组员:杜琴霞常碧芳陈芳石雪兰杨玉萍李申
2、考核办法: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勤考核;二是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七、政策
每位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及体会,把参加校本培训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果、收获收集好,作为衡量校本培训成果的重要依据。根据各人的表现、取得的进步,学校将于每学期评选一批校本培训“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教师评先的有效依据之一。充分关心教师的个人困难,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为创设“学习型”的学校努力迈进。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黑山大庄小学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为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为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切实保证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目标
⒌通过培训,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养成教学反思习惯,乐于合作研究,初步具备教学行动研究能力,实现阶段自主发展目标。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形式
六、培训学时
七、培训环节
八、考核与奖惩
学员在本周期内,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系统考,凡考试成绩合格者,一次性记入40学时。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