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级防汛物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附件:
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的需要,规范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调用和经费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以下简称中央物资),是指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由水利部负责购置、储备和管理,用于支持遭受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地区开展防汛抢险、抗旱减灾、救助受洪灾旱灾威胁群众应急需要的各类物资。
第三条
中央物资管理坚持“定额储备、专业管理、保障急需”的原则。中央物资的有关技术标准由水利部负责制定。
第四条
中央物资购置、补充、更新经费和储备管理费,属于中央财政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第二章
储备定额、品种
第五条
中央物资储备定额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根据全国抗洪抢险、抗旱减灾的需要确定。
储备定额的调整,由水利部商财政部后报国家防总批准。第六条 中央物资品种包括防汛物资和抗旱物资。
(一)防汛物资。包括编织袋、复膜编织布、防管涌土工滤垫、围井围板、快速膨胀堵漏袋、橡胶子堤、吸水速凝挡水子堤、钢丝网兜、铅丝网片、橡皮舟、冲锋舟、嵌入组合式防汛抢险舟(艇)、救生衣、管涌检测仪、液压抛石机、抢险照明车、应急灯、打桩机、汽柴油发动机、救生器材等。
(二)抗旱物资。包括大功率水泵、深井泵、汽柴油发电机组、输水管、找水物探设备、打井机、洗井机、移动浇灌、喷滴灌节水设备和固定式拉水车、移动净水设备、储水罐等。
第七条
中央物资属国家专项储备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国家防总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第三章
储备管理
第八条
物资储备由水利部或已授权的代储单位与仓库签订代储合同。
第九条
水利部负责储备管理,其职责:
(一)制定储备管理制度,对代储单位和仓库进行业务
指导,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定期检查中央物资的保管养护情况;
(三)监督仓库按规定管理、使用储备管理费,定期检查储备管理费的使用情况;
(四)负责中央物资的调用管理;
(五)负责调出的中央物资按期归还和补充;
(六)负责向财政部报送中央物资储备、调用、补充和更新计划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
代储单位负责协助水利部做好储备管理工作,其职责:
(一)负责中央物资入库验收工作;
(二)负责对仓库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三)负责组织协调紧急调运中央物资工作;
(四)根据授权和仓库签订代储合同。第十一条
仓库负责储备日常管理,其职责:
(一)定期向水利部和代储单位报送中央物资储备管理情况;
(二)严格执行调度命令,负责中央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
(三)按照中央物资不同的特性和储备要求,加强仓库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中央物资储备管理水平;
(四)参加中央物资的入库验收,负责清点、检查中央物资的接收入库;
(五)每年年底,向水利部和代储单位报告中央物资调用和库存情况。
第四章 调 用
第十二条
中央物资用于大江大河(湖)及其重要支流、重要防洪设施抗洪抢险、防汛救灾、以及严重干旱地区抗旱减灾的需要。
第十三条
防汛抗旱救灾需要的物资,首先由地方储备的防汛抗旱物资自行解决。确因遭受严重水旱灾害并符合第十二条规定,需要调用中央物资的,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向国家防总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调用。若情况紧急,也可先电话报批,后补手续。申请的内容包括调用中央物资的品名、用途、数量、运往地点、时间要求等。
第十四条
代储单位接到国家防总调令后,应当立即组织仓库发货,由仓库快速将中央物资运抵指定地点,并及时向国家防总、水利部反馈调运情况。
第十五条
调用中央物资所发生的调运费用,由申请单位直接与调出物资的仓库结算。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要做好中央物资的接收工作。防汛抢险或者抗旱减灾工作结束后,未动用或可回收的中央物资,4
由申请单位负责回收,经修复保养后,返还调出物资的仓库存储。已消耗的或使用后没有修复价值的中央物资,由申请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返还给指定的仓库储备。
第十七条
国家防总启动Ⅰ级或Ⅱ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级别时,地方应对该响应级别申请调用并已消耗或使用后没有修复价值的中央物资,可申请核销。
第十八条 水利部直属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申请用于中央直属工程的中央物资,未动用或可回收的,由流域机构负责回收,经修复保养后,返还调出的仓库存储。已消耗或使用后没有修复价值的中央物资,可申请核销。
第十九条
符合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可申请核销,以及因储存年限到期或非人为破损需要报废的中央物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核销或报废。
(一)对因储存年限到期或非人为破损需报废的中央物资,仓库要组织清产核资,及时专题报告水利部,说明原因和具体处理意见。由水利部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报废手续。
(二)申请核销中央物资,申请单位、流域机构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
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条
申请核销中央物资,在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后,由申请单位、流域机构随同申请文件一并报水利部。水利部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核销手续。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物资的核销,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物资的核销,由水利部审批,并将审批结果报财政部备案。
中央物资报废处置或核销的残值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国库,纳入预算。
第五章
补充、更新购置费和储备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
中央物资补充、更新购置费是指按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对经批准报废或核销的物资进行补充、更新所需要的经费。
第二十二条
中央物资补充、更新购置费由财政部根据国家防总批准的储备定额、物资价格及物资运往仓库运费确定。
水利部应在中央物资达到储备期限的当年,向财政部申报补充、更新购置费预算建议。财政部审核后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拨付补充、更新购置费。水利部应及时完成中央物
资补充、更新工作。
第二十三条
因管理不善或人为因素导致毁损的中央物资,其补充、更新购置费由仓库负责。
第二十四条
中央物资的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中央物资的验收,应当按照防汛抗旱物资验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中央物资的年储备管理费,按储备物资价值的百分之八计算。上年度物资储备管理费,在次年的第一季度,由财政部根据水利部报送的预算建议审核后拨付。
储备管理费的使用范围应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第二十七条
各仓库要加强储备管理费的使用管理,专账收支,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在次年4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储备管理费使用情况和财务决算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水利部应在每年5月底前向财政部报送中央物资储备、调用、补充、更新情况及经费安排使用、结余情况。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中央物资储备、调用、补充、更新及经费管理工作,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水利部颁发的《中央级防汛物资管理办法》(财农[2004]241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央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细则
中央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细则
(1996年4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一、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颁发的《中央级防汛物资储备及其经费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级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中央级防汛物资包括:橡皮船、冲锋舟、救生船、救生衣、救生圈、编织袋和麻袋等。
第三条
中央级防汛物资的所有权和调用处置权属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动、挪用。
第四条
国家防办委托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代储单位)定点代储。
二、购置与验收
第五条
中央级防汛物资的购置由国家防办负责,按照储备定额有计划地进行。
第六条
各代储仓库在防汛物资到货后,应及时会同生产厂家代表共同进行验收,并做必要的检查和试验,发现问题要与厂方代表及时协商解决,在确认型号、规格、包装、外观质量、数量无误后方能正式入库,验收结束后要尽快向国家防办报送验收报告。
第七条
国家防办根据代储单位的验收报告向生产厂家结算有关费用,如在结算后发现型号、规格、包装、外观质量、数量的问题而生产厂家不予承担责任的,由代储仓库负责。
三、储存和管理
第八条
国家防办负责对代储单位和代储仓库的储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国家防办每年向代储仓库支付一定数额的储备管理费,管理费包括代储仓库折旧费、占用费、代储物资保险费、代储物资维护保养费和人工费等内容。
第九条
代储单位要严格执行防汛物资管理及有关法规、制度,如因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防汛物资损毁、丢失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代储仓库对中央防汛物资要专库专存,专人负责,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物资台帐和物资管理档案。
第十一条
防汛物资库房要求保温、防潮、避光、通风良好,要有防火、防盗、防鼠、防污染措施。
第十二条
防汛物资在库内要整齐摆放,留有通道,严禁接触酸、碱、油脂、氧化剂和有机溶剂等物质。
每批(件)物品都应配有明显标签,标明品名、编号(船号)、数量、质量和生产日期,做到实物、标签、台帐相符。
第十三条
存放橡皮船和橡胶救生衣(圈)的库房要求安装空调设备,室内温度保持在0~28℃,相对空气湿度不大于75%。
橡皮船和橡胶救生衣(圈)在入库前要重新涂撒滑石粉:橡皮船船体和附件、备品一起装入外包装袋中,在货架上单只摆放;救生衣(圈)每五件一捆摆放在货架上,不得散乱堆放。
第十四条
冲锋舟在入库前要将舟体清洗干净,金属件涂敷黄油,叠放不超过四条,下层舟体吊环内侧边用两根垫木(截面:120×100mm)支撑,舟与舟之间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块支垫,操舟机按保养规定养护后入专用箱存放。
第十五条
抢险救生船要按内河航运规范配备驾驶人员,保持船体和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在非汛期进行营业性运输时,要按规定提取折旧费和大修基金。
第十六条
编织袋、麻袋应按包装整齐码放,便于搬运,不得散乱堆放,下部要设有防潮垫层;编织袋要包装完好,麻袋码放时要注意通风。
第十七条
各种防汛物资在每年汛前都要进行一次检查:
1.橡皮船要逐只做8小时以上充气试验,重新涂撒滑石粉,需要进行修理的要及时安排修理,随船附件、备品要齐全、完好,并视情况更新修补胶水;
2.充气式救生衣(圈)做4小时以上充气试验,重新涂撒滑石粉;硬质聚氨酯泡沫救生衣(圈)做外观检查;
3.救生船、冲锋舟进行养护、检修并发动试机,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救生培训;
4.编织袋、麻袋进行倒垛、检查,投放鼠药;
5.防汛物资的检查结果于每年4月底前报告国家防办。
第十八条
代储单位在每年汛后要对库存物资进行清点盘库,核对帐目,做好封存工作。并就当年的物资储存、管理、出入库和库存数量等情况作出总结,于11月底报告国家防办。
四、调
运
第十九条
代储仓库在汛期要加强值班,落实装卸、运输措施,做好随时调运的准备工作,并于每年4月底前将仓库负责人和专职保管员名单、汛期值班电话、调运措施落实情况等函报国家防办备案。
第二十条
代储单位在接到国家防办的物资调拨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代储仓库发货,根据当时情况确定运输方式,若联系运输有困难,要立即电告国家防办,请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代储单位要指定专人随车押运物资,冲锋舟、救生船要求驾驶人员随船同行;并及时将物资发出时间、列车编组或飞机航班号通知申请调用单位和国家防办。
第二十二条
防汛物资抵达目的地后,申请调用单位要尽快与押运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开据证明,并及时报告国家防办。
第二十三条
调运防汛物资所发生的运杂费,由代储仓库先行垫付,随后向申请调用单位结算。
五、储备年限和报废更新
第二十四条
根据有关标准及试验结果,在正常的储存条件下,中央级防汛物资的储备年限为:
1.橡皮船8年;
2.充气式橡胶救生衣(圈)4年;
3.硬质聚氨酯泡沫救生衣(圈)6年;
4.冲锋舟15年;
5.救生船15年;
6.编织袋5年;
7.麻袋15年。
第二十五条
物资的更新是指因储存年限到期或非人为损坏而报废所需要进行的更新。
第二十六条
物资的报废和更新工作依以下程序进行:
1.由代储单位向国家防办提出报废更新申请,内容包括品种、数量、储存年限、报废理由、处理方式和残值回收办法;
2.国家防办进行核查后作出批复;
3.已经批准报废的物资,要及时清理出库,妥善处理,做好消帐记录和残值回收工作,处理物资所得款项交由国家防办用于更新防汛物资。
六、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防汛物资储备,可参照本细则执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国家防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防汛物资管理办法[模版]
防汛物资管理办法 总则
1.1 为了加强电站防汛储备物资的管理,发挥好防汛物资在抗洪抢险中的作用,根据******水电站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1.2 本办法仅适用于******水电站。2 防汛物资的管理
2.1 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电站防汛物资按实际需求储备。电站防汛物资的组织储备和管理工作,由安生办负责。
2.2 电站防汛物资应当专设库房保管。仓库管理要做到帐物相符,堆放整齐,存取方便,安全可靠。
2.3 防汛储备物资品种的增减,每年由安生办提出申请,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2.4 安生办负责因储存年限到期或非人为报废的储备物资,年终进行检查后报告公司领导,并说明原因和提出处理意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3 防汛物资的使用
3.1 电站防汛储备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防汛领导小组批准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3.2 防汛储备物资调用,由使用部门向防汛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安生办进行核发,并确保品种、数量无误。若情况紧急,可电话联系报批,然后补办手续。
3.3安生办应做好防汛物资的回收工作。防汛抢险结束后,应组织回收未用完的物资,并办理好手续。对于非汛期借用的物资,由安生办负责按期回收入库,并确保物资完好。4 附则
4.1本办法由大通河电站管理部防汛办公室负责解释。4.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目录
主要职能
主要领导
历任部长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展开
主要职能
主要领导
历任部长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展开 主要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
(一)拟订财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等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承担中央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组织制订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预决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四)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关办法,管理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
(五)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导和监督中央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
(六)负责组织起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及实施细则和税收政策调整方案,参加涉外税收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研究提出关税和进口税收政策,拟订关税谈判方案,参加有关关税谈判,研究提出征收特别关税的建议,承担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七)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负责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管理。
(八)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收取中央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管理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参与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工作。
(九)负责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中央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中央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
(十一)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编制国债余额限额计划,依法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负责统一管理政府外债,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代表我国政府参加有关的国际财经组织,开展财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二)负责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
(十三)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它事项。[2] 主要领导 历任部长
第一任:薄一波,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
第二任:邓小平,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
第三任:李先念,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
第四任:张劲夫,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第五任:吴波,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第六任:王丙乾,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第七任:刘仲藜,1992年9月3日至1998年3月18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第八任:项怀诚,任期: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第九任:金人庆,任期: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
第十任:谢旭人,任期:2007年8月起。[3-4] 现任领导
2012年在任领导: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
纪检组长:刘建华;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
财政部部长助理:刘红薇;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5]
机构设置
部机关:办公厅、综合司、条法司、税政司、关税司、预算司、国库司、国防司、行政政法司、教科文司、经济建设司、农业司、社会保障司、企业司、金融司、国际司[6]、会计司、监督检查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7]部属事业单位:国库支付中心、关税政策研究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干部教育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投资评审中心、中国财政杂志社、中国财经报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票据监管中心、会计准则委员会、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评估中心、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国债协会、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中国农村财政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8]
财政部驻地方专员办:财政部驻北京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天津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河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山西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内蒙古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辽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大连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吉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黑龙江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上海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江苏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浙江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宁波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安徽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福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厦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9]、财政部驻江西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青岛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河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湖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湖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广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深圳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广西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海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重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四川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贵州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云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陕西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甘肃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10]、财政部驻青海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宁夏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财政部驻新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机构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
2. 主要职能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3. 历任部长资料来源于新华网 .
4. 历任部长资料来源于中国财经报社网站 .
5. 现任领导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6.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7.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8.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9.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10.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11. 机构设置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 . 扩展阅读:
http:// 开放分类:
机构 财政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机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第五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县级国有农场、牧场、团场,以下统称“开发县”)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63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开发县管理是指开发县资格的新增、暂停、恢复、取消、适时退出,以及行政区划变更确认等事项的管理。
第三条
开发县管理遵循总量控制、适度进出、奖优罚劣、分级管理原则。
(一)总量控制。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复核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开发县总数为基础,实行开发县总量控制。
(二)适度进出。各省申请新增开发县,除西部等少数省外,必须相应先退出等量开发县。
(三)奖优罚劣。工作绩效突出的开发县要受到奖励。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要受到暂停或取消开发县的处罚。
(四)分级管理。国家农发办审定开发县的新增、适时退出、恢复、行政区划变更确认等事项。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开发县工作绩效考评,开发县资格的新增、暂停、恢复、取消、适时退出、行政区划变更确认等事项的审查上报,以及暂停、取消、适时退出开发县和因行政区划变更未被确认原开发县的后续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开发县资格新增
第四条
符合农业综合开发县条件的县,经国家农发办审定,可以成为新增开发县。
第五条 原有开发县适时退出后,其他符合新增开发县条件的农业县(包括被取消开发县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的)可以等量申请新增。
第六条
申请新增开发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水源有保证,农田防洪有保障,水利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耕地资源比较充足,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在二十万亩以上,丘陵地区的耕地面积在十万亩以上,待开发治理的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牧业县草场面积达到一百万亩以上;种植业、养殖业资源优势明显,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开发后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人员配备适应工作的需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有保障(政策规定不承担配套任务的县除外,下同);农民群众自愿搞开发的积极性高,农民筹资投劳有保证。被取消开发县资格的县重新申请新增开发县必须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
第七条
申请新增开发县应当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成为新增开发县的申请报告;
(二)本县农业综合开发五年规划和第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县级财政部门对本级配套资金的承诺意见;
(四)县级水利部门对本地水资源条件的鉴定意见。被取消开发县资格的县重新申请时,还应当提交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情况说明等。
第八条
申请新增开发县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地方财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上报。
第九条
国家农发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和实地考察评估(或委托省级财政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评估)。经评审合格后,国家农发办应当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新增开发县试行一年的批复。
第十条
新增开发县的试行期为一年。一年试行期满后,国家农发办应当组织(或委托省级财政部门)对新增开发县的开发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考核,下达批准或取消开发县资格的通知。
第三章
开发县资格暂停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发县,为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由财政部暂停其开发县资格一年并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一)未按规定实行财政资金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
(二)未按规定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的;
(三)超越权限调整已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变更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实施单位和调整项目建设内容,未按要求报批,以及先调整后报批)的;
(四)由于申报失实、选项失误、实施不力等原因,致使项目建设失败或无法实施,造成项目财政资金损失的;
(五)省级财政部门组织竣工项目验收时,竣工项目被评为不合格的;
(六)以开发县为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财政资金累计在五十万元(含)以上一百万元(含)以下的。
第十二条
以开发县为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财政资金累计超过一百万元的,为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由财政部暂停其开发县资格二年并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第十三条
财政部暂停开发县应当向被暂停开发县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下发暂停通知。
省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暂停开发县的,可以向财政部提出建议,并报送开发县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开发县资格恢复
第十四条
被暂停开发县,在规定期限内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后,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恢复开发县申请并提交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恢复开发县申请材料后,应当对被暂停开发县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并将申请材料和对被暂停开发县整改情况的核查报告报送国家农发办。
第十六条
国家农发办收到恢复开发县申请材料和核查报告后,应当进行认真审定,并将审定结果正式通知省级财政部门。
第五章
开发县资格取消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发县,为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由财政部取消其开发县资格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一)项目申报和实施中采用“以旧顶新”、“以虚冒实”等手段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
(二)搞形象工程,欺骗上级部门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的;
(三)强迫农民筹资投劳,情节严重的;
(四)不实行财政资金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
(五)不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的;
(六)违规用大额现金开支项目资金的;
(七)被暂停开发县资格的县,在整改期内未能对存在问题整改完毕的。
第十八条
财政部取消开发县资格应当向被取消开发县所 在地省级财政部门下发取消通知。
省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取消开发县的,可以向财政部提出建议,并报送开发县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章 开发县资格适时退出
第十九条
已经无开发潜力或缺乏继续进行开发积极性的开发县,应当及时退出农业综合开发范围。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发县,应适时退出:
(一)以开发县(牧业县除外)为单位,待改造中低产田面积,平原区低于一万亩,丘陵山区低于五千亩,不足安排一年土地治理任务的;
(二)县级有关部门或农民群众缺乏继续进行开发积极性,或不愿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的;
(三)国家农发办认定不具备开发潜力的。
第二十一条
有适时退出开发县情形的县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在征求开发县所在地地级财政部门意见后,提出拟退出开发县的名单,报送国家农发办。
国家农发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审定,并将退出开发县的名单,通知省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因无开发潜力退出的开发县,可以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第二十三条
在不超过各省核定开发县总数的前提下,适时退出的开发县可以按本办法有关规定重新申请开发县资格新增。
第七章
行政区划变更确认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批准行政区划变更(包括撤消、合并和分离)后(以国务院正式文件为准),需要重新确认开发县的,由国家农发办负责审定。
第二十五条
对行政区划变更后原有开发县一分为二或多个的,只确认其中一个开发任务最多或开发潜力最大的作为开发县。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省级以下(含省级)财政部门未经国家农发办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开发县,除适时退出、暂停、取消开发县外,如不给某开发县安排资金和项目,应当在向国家农发办报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前,将拟不安排资金和项目的开发县名单和相应理由报国家农发办审定。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八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未设置在财政部门的省,对开发县的管理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2006年2月8日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办法》(国农办[2006]14 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