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200706)作者:未知 来源: 时间:2007-12-26 8:50:45 路南区社区服务网
社区工作者是指专职从事社区党务、居务和社会服务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冀组[2006]5号),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现就加强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构建和谐社区,多渠道选人用人,强化教育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新型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目标要求:建立管理规范、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补贴报酬保障和关爱服务机制,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吸引力;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机制,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使社区工作者适应创建和谐社区的要求。
二、社区工作者的条件、职责、权利和义务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事业心、责任感强,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长期居住在本区,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退休再聘人员年龄男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一般不超过60周岁。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优秀的,经街道党(工)委研究,报县(市)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审批后,年龄、文化程度可适当放宽。
4、社区工作者主要职责:社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服务群众、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根本任务。
(1)围绕大局,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组织带领社区居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党在城市社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努力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和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
(3)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及时反映居民呼声,认真做好思想工作。
(4)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
5、社区工作者义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6、社区工作者权利:非因规定事由和非经规定程序不能被解聘或处分;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规定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程序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职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
7、职数配备。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25号)规定设置。1000户以下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5人;1000户至2000户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7人;2000户以上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9人。提倡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居民委员会中的党员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经选举由一人担任。
8、选拔渠道。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应坚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选人。
(1)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措施,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及其他社会人员中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招聘对象要符合任职基本条件。
招聘工作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民政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街道办事处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2)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从各级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中选派;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进行锻炼;从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编余中、小学老师中选派。
(3)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调。安排大学生中的选调生到社区锻炼、任职。优先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大学生中选聘社区工作者。
(4)单位派驻。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职工生活区,可由企事业单位配备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领导班子,要严格履行选举程序,符合《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四、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9、工资补贴标准。社区工作者任职和受聘期间实行统一的结构工资制,工资不低于上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目前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较低的,力争2年内达到相应标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派驻的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开支渠道不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按规定当选为社区工作者的,每月给予定额补贴。
10、社会保险。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内的社区工作者,按照规定交纳相关社会保险费,逐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和女工生育等各项保险待遇。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由单位代扣后统一缴纳,禁止以工资形式发给个人。
11、定期体检。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定期体检制度。
12、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职数配备,按规定编制预算,及时拨付资金。市内6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市财政实行定额补助。其它县(市、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由本级财政负担。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村改居或村居合一的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及社会保障相关待遇,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企业社区(家属院)中由企业单位选配的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开支渠道不变。
五、社区工作者的管理
13、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各县(市)区每年要对社区工作者组织轮训,对新当选的要进行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培训。
14、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实行社区工作者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工作者的考核由各县(市)区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指导,街道党(工)委具体实施,并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确定档次、兑现奖惩。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不宜再从事社区工作。
五、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15、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的重要内容。
16、为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搞好资金保障。按每个社区平均每年不低于2万元标准编制预算,市内6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按7:3比例分担,其他县(市、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由本级财政负担。要主动关心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认真落实《关于唐山市城市社区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
17、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要搞好调查研究,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平。
第二篇: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10月2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号文件要求,现就加强我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
(一)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职数。按照====号文件要求,按比例合理配备调整社区工作人员职数。建好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并按照服务职能合理配备工作人员。
(二)拓宽社区工作者选拔任用渠道。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统一招录机制,采取先聘后选的方式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两委”委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党员和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竞聘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
(三)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和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注重从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区委员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作为社区书记、主任的后备人选。积极安排新录用的公务员、优秀选调大学生等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
二、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措施
(四)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达到市要求标准每月11600元(领取县财政工资,且超过6001元者不再调整)。社区书记、主任实行每人每月111100元职务补贴。一人兼的书记、主任每人每月职务补贴11200元。资金由县财政负担。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从20109年起以当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每年递增1110%,最高达到递增5110%,并随着社会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到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落实社区工作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五)建立社区工作者政治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命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步增加社区工作者所占比例,为社区工作者参政议政创 造条件。
(六)实行社区工作者离任生活补贴制度。专职从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工作连续10年以上的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无经济来源或虽有经济来源但不能保证正常生活需要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三、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定期专项培训1至2次。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专业职称。
(八)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按照50元/人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县级党费适当增加对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投入。县委组织部在培训干部时,要加入社区干部培训内容。
(九)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落实社区工作者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评制,采取组织考核与居民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不称职的由社区办进行诫勉谈话,第二年仍不称职的,进行组织调整、劝退或依法罢免。
四、优化社区工作者工作环境
(十)提高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每个社区办公经费达到每月50=0元,2=010年达到每月10=00元标准。从20=09起,社区办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十一)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从2009开始,县财政要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社区专项建设资金,用以社区硬件改善和软件提高。
认真落实===号文件要求,今后小区规划建设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每百户==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确保社区办公和为民服务公益性设施落实到位。此项工作由规划局在小区开发时作出规划,社区办与开发商签订协议。
(十二)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一般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十三)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各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 队、企事业组织等要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 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共建社区制度,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本意见自2008年===月起实行。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社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充满活力、纪律严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巩固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城市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要求。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居民,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形势下,社区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办理的事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受助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社区作用发挥好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关爱文化的建设和道德秩序的构建,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在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中,能够起到减震器作用,也可以避免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最初的萌芽阶段。通过社区开展各类服务帮 扶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钝化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是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的需要。
社区党组织不仅承担着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而且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社区是人们集中居住的社会共同体,居民来源分散、结构复杂、素质不一,他们的思想意识、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就使社区党组织宣传、教育、联系、组织、团结群众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社区党务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参加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科普活动的空前高涨,各种群众自发组成的活动团体大量涌现,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才能对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
二、桥西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邢台市桥西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桥西”的总体要求,按照改善结构、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夯实基础、促进和谐的要求,以改革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以完善选聘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健全考核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全区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桥西区53个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312名,平均年龄38 岁,其中31岁—45岁的有175名,占56%;文化程度全部为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34人,占42%。
客观分析我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现状,应该肯定社区工作者主体是好的,大部分社区工作者珍惜岗位、热爱社区工作,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心系社区、情系居民,作风踏实、群众满意,为稳定社会、满足居民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是,对照社区工作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照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对照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工作者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是少数,甚至是个别现象,但在潜移默化中会挫伤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性,影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削弱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合力,淡化社区工作者想干事、多干事、干好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目前,社区居委会普遍承担了街道相关科室对应职责,如安全稳定、社区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失业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等,街道办事处大量的统计(如经济普查)、调查(如低保调查)、检查、活动等任务都通过居委会来落实,使居委会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完成指标、应付检查、参加各种活动等工作上来,成为了准基层政府。其“准行政组织”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希望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二)社区服务领域狭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居民对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细致的服务。但全区各个社区工作的开展更多趋向于行政化,还停留在协助上级开展抚平济困、慰问帮扶的地步。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开展各类服务,更多的是以组织低保人员参与为主要形式,在服务项目不够的同时,文化活动开展单一,致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同感差。
(三)队伍建设后劲不足。社区建设工作的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素质的高低。而社区工作者中高素质人才及其引进机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社区的快速发展。一是部分社区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年初,社区“两委会”换届后,社区工作者年轻化、知识化、党员化的倾向进一步明显。但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想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总体年龄虽有所下降,但不少年轻人由于缺少工作经验或协调沟通经验,明显感觉工作力不从心;文化上总体有提升,但更多的社区工作者是通过函授等获得文凭,含金量不高,且所学专业也多与社区建设无关,无法将所学与服务社区建设直接联系起来;“两委”班子结构不优,特别体现在性别结构上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如泉西街道5个社区公园社区工作者71人,男性只有区区7人,显然不能满足工作要求。二是社区工作缺乏对人才吸引力。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尽管有所提高,每月平均达到了1300元,但仍然远远低于市场经济下地区的物价指数,从而使社区工作对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年轻人才难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偏低,且无任何奖金,导致社区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不足,更有甚者将社区工作作为考公务员或其他工作的跳板,工作 一段时间后就辞职,时常出现工作脱节、断档现象,为社区建设持续有效的发展带来了人员问题。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为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适应社区居民服务日益多样化和规范化的需求,必须适应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必须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工作重心下移的新挑战,紧紧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总目标和“服务为本、创新为先、特色为重、和谐为基”的工作要求,突出机制创新、规范管理、完善结构、优化环境、深化培训等重点,努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扎实的基层基础。
(一)优化社区工作者配置
按照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二)扩大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
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当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版主工作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原退伍军人等社区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经过民主选举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组织实施“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实现每个城镇社区有一名大学生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培训计划。逐步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实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鼓励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自学成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对在岗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书的,适当给予学费补助。坚持面向基层、关于一线的选人和用人原则,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城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采取上挂、轮岗等方式,加大社区工作者培养、使用力度、大力宣传、及时表彰奖励 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积极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推选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四)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工作者办公环境
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区管理体系,按照权责一致、责任清晰的要求,健全块为主、条强化的管理体制,扩大社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管理监督的权限,真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完善属地管理体系;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顺应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深化街道机构改革,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政府与居委会的职责,理清“指导与协调、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完成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建设,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社区服务代理制,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强化共驻共建、结对共建考核机制,努力优化社区工作环境。
(五)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社区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的报酬,由桥西区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统筹解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对返聘到社区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六)激励方式人性化
首先是建立科学的岗位目标管理机制。按社区职务和分工的不同,科学设立岗位,在此基础上制订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奖惩办法,细化考核方案,对每个岗位上的社区工作者实行目标考核,量化管理。各镇(街道)也成立社区检查综合考评领导小组,由职能部门牵头,定期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并于年终开展评优活动。其次是建立群众民主评议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接受居民评议监督等制度,每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对本社区工作者进行民主评议一次,把干部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社区工作者考核、聘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将民主评议结构和社区“十佳”工作者的评选表彰结合起来。最后是建立奖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把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同工作完成质量挂钩,实行工资 和工作质量、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一年一聘的用人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
(七)健全和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和投入。广泛宣传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让人们对社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区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社区建设的经济投入,让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社区建设,通过财政拨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区,以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水平。
二是规范社区工作。通过建立社区工作者政治学习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约束社区工作者的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减少社区工作的行政内容,强化社区的自治权,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行社区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时间。
三是加强监督。实行居务公开,将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向社区居民公开,对凡涉及本社区内重大事项、财务收支、各种评比结果等情况,必须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强化群众监督,建立居民议事会,定期听取居委会和居委会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实行由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工作者,将社区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之下,增强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
四是制定和规范管理考核办法,激发工作者工作热情。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对其他社区工作者也要进行科学的定编、定员、定工资。制定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年终奖金挂钩,每年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典型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邢台泉西街道党工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泉西党字【2011】6号 2011年
(2)桥西区民政局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转发中办发[2000]23号 2000年
(3)徐昌洪 湖北省推进社区建设的七个措施 《社区工作》 2011年10月(4)胡锦涛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网 2007年6月
第四篇:社区工作者意见
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根据《铁西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街实际,就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区工作者的管理
(一)严格考勤制度
1、社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为1:00-5:00,如有变动,以街道正式通知为准。
2、社区工作者考勤以月为单位,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主要对迟到、早退、旷工、事假、病假等缺勤情况和婚假、产假、丧假进行记载。考勤结果经社区居委会书记签字,于下月5日前交街道指导科备案,作为社区工作者发放补贴的依据。
3、社区书记请病假、事假,需街道办事处主管主任批准,其他社区工作者请病假、事假,需社区书记批准,因病、因事不上班未征得领导同意的,视为旷工,旷工1天,扣发当月工资的20%,扣完为止。事假、病假当年累计超过6个月或旷工累计超过5天的,年终考核不允许评选为优秀等级。
4、病假、婚假、丧假、产假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参照执行。
(二)全角工作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A为主办岗,其他人员都为协办岗,不仅要在A岗缺位时,协办岗立即顶位,还要在A岗繁忙时,其他空闲岗位也要自动顶位。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都要有全局意识、“一盘棋”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工作中存在“冷热不均”的局面。1
(三)“绿色”谈话制度
“绿色”谈话即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交流,通过谈话形式以达到思想沟通,将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及时予以解决,保证每名工作人员都能端正的思想态度做好每天的工作。
1、街道每季度组织社区书记开展一次绿色谈话,通过社区书记了解社区工作状况及每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2、社区副书记每月组织社区干部开展一次绿色谈话,谈话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避免攻击性语言,让每一位社区干部都能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每一位社区干部的思想动态,对情绪不稳、工作状态不佳的社区工作者要对其开展单独的谈话,以勉励、开导为主,帮助其端正思想态度,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四)轮岗交流制度
1、跨社区交流。实行社区工作者在街道范围内的轮岗交流制度。轮岗一般与社区班子换届工作结合进行;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在届中进行。
2、社区内部交流。原则上每名社区工作者在同一岗位工作不超过六年,六年以上的,适情况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务的也将实行轮岗交流制度。
3、上挂。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社区工作者,因工作需要可以暂时上挂到机关岗位工作。上挂社区工作者也实行轮岗交流,在同一岗位借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年,充分发挥上挂岗位对社区工作者的锻炼培养作用。
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
(一)实行分级负责的教育培训制度
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并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培训情况作为社区工作者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1、街道每年组织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一次,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
2、各科室每季度开展社区工作者专项业务培训一次,以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主。
3、社区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及更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
(二)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职称考试
社会工作师成为新的职业资格,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会工作者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会工作者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在随之增加,社会工作者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做为一名社区干部,一名社会工作者,要想长久在本职工作中立足,就要有危机意识,通过各种努力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建议大家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职称考试,为自己的将来做好铺垫。
三、社区工作者的考核
社区工作者的考核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绩效考核、年终考核三种方式,其中日常考核40分,绩效考核40分,年终考核20分,总分100分。每次考核都要有详细记录,三次考核的综合结果作为评定全年工作的依据。
(一)日常考核。以科室为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以社区工作者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通过汇报、检查、观察等方式了解社区工作者对管区的掌握情况、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每次考核满分10分,每年四次。
(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实行居民评议、街道业务部门评议、社区委员会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居民评议的比率占40%、街道评议的比率占40%、社区委员会评议的比率占20%进行综合确定。
居民评议的成员代表为30-50人,以社区党员、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组长为主,形成居民评议意见。
街道评议以街道相关部门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形成考核意见。
社区委员会评议是以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委员会会议上对工作进行述职的基础上,由本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之间进行评价,形成社区委员会的考核意见。
居民评议、街道业务部门评议、社区委员会评议三种考核意见综合后形成绩效考核结果。
(三)年终考核:年终考核和模范社区工作者评选结合进行。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组成考核组,以听取工作汇报为主要考核方式对每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考核。
日常考核、绩效考核、年终考核评定的综合结果作为评定全年工作的最终结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提拔、调整岗位的依据。评定为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将颁发“优秀社区工作者证书”。
四、附则
(一)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如遇与之前规定不相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本办法由兴华街道党工委、兴华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
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民政局
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
(厦民[2003]31号)
各区委组织部,各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海沧管委会,各街道(镇):
为提高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2〕00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区工作者的条件和聘用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从事专业助人工作的人员,暂定为一个职业类别,本意见所称的社区工作者特指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中符合条件被聘用的人员。
社区工作者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现在职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被聘用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整合,建立新型社区组织时,对符合条件的现在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聘用为社区工作者。条件是男在50周岁以下(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在45周岁以下(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参加统一组织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获得结业证书,或者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经考核合格,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选举并当选。二是通过统一组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被聘用的人员。报考社区工作者的条件应有本市常住户口,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宜超过38周岁。参加市统一组织的笔试合格者获得社区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各区组织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面试,面试合格者进入居委会试用,经考核合格,在社区整合、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换届选举、缺额补选以及成立新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选举并当选的,聘用为社区工作者。已被聘用的社区工作者,由于居住地变更或工作需要等原因,可不经考试,而直接到另一社区参与补选或换届选举,并被聘用。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与社区工作者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并管理人事组织关系。
二、社区工作者的管理
社区工作者实行任期聘用合同制,聘用合同期限与社区居委会成员任职届期相同。在聘期内,街道办事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书,负责管理社区工作者。
(一)建立考核评议制度。街道设立非常设性的考评小组,成员由街道干部、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成员和社区成员代表组成,负责对社区工作者考评。考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评包括年中测评和年终考评,年中测评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底7月初,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形式对被考评人的德、能、勤、绩四个要素进行测评。年终考评时间安排在每年12月底至翌年1月上旬,被考评人进行自我工作总结,考评小组组织量化考评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测评。根据量化考评占考评总分的50%,年中和年终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测评各占25%的权重计算每位被考评人的综合得分,根据被考评人综合得分,确定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考评结果要公开,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人员应公示。本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向考评小组申请复核。街道(镇)应根据考评结果,对社区工作者实施奖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扣减岗位工资和奖金并经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给予降职使用或罢免。
(二)实行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社区工作者任职期间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基本工资每人每月800元,岗位工资分三个档次,书记、主任岗位,每人每月600元;副书记、副主任岗位,每人每月400元;委员岗位,每人每月300元。奖金标准由各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考核结果确定。岛外各区可根据财力状况和社区建设实际确定社区工
作者工资标准。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根据社区建设事业发展情况和全市的工资水平适时调整。
社区工作者受聘期间,按照《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厦门市失业保险条例》、《厦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等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
社区工作者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待等福利。达到退休年龄,即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按照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退休,享受规定的各项待遇。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经费由各区财政负担。
(三)严格教育培训制度。各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应当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任务要求,每年应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工作者培训,每期不少于35课时。主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社会工作专业的必备知识以及法律、管理学、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电脑等相关知识。
三、社区工作者聘用关系的终止和解除
社区工作者与所在街道办事处(镇)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聘用关系随即解除。
(一)社区工作者与所在街道办事处(镇)签订的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以及所在社区居委会被撤消,聘用合同自行终止,聘用关系自行解除。
(二)经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罢免其社区居委会职务的,所在街道办事处(镇)应解除与其社区工作者聘用关系。
(三)社区工作者在履行聘用合同期间一般不得提出辞职,因特殊情况需要辞职的,应由个人写出书面申请,经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其辞职的,街道办事处应解除其聘用合同。在个人提出辞职申请的三个月内,申请人不得擅自离职、离岗。
四、几个问题的处理办法
(一)被有关部门聘用的在社区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标准由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二)不符合本意见所指的社区工作者条件的人员当选为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比如不符合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的现在职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成员、兼职的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成员、离退休人员和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当选为社区党支部或居委会成员的,不办理聘用手续,其管理办法由各区另行制定。
(三)现在职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专职干部没有被聘用为社区工作者的,符合退养条件的,办理退养手续,不到退养年龄的实行一次性补贴。各区制定具体办法,可适当放宽退养年龄,提高补贴标准。现在职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专职干部被聘用为社区工作者的,其办理社会保险与执行原退养规定的衔接办法由各区制定。
(四)此前五部门所发文件及各区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
(五)本意见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五部门负责解释。
(六)本意见从公布之日起实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待遇从聘用合同生效时实施。
五、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区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区组织、民政、人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本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尤其要妥善解决好先后政策的衔接和过渡问题,保持队伍的稳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的重要意义、基本条件及相关政策,更多地吸引政治素质好、有工作能力、热爱社区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努力为建设新型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00三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