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
浅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
摘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结构,探讨的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措施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队伍 建设 运行机制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我国政权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区城市化进程力度加大,新型的以失地农民为主要居住对象的经济适用房社区不断涌现。社区已由过去单纯的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的集合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工作者是研究、制定社区工作方法,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历史环境、新的工作任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素养。社区专职工作者看起来都是处理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但桩桩件件都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关系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涉及到党和国家方针大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制性、人民性,所以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掌握大道理、管住小道理;要依法办事,理清道德与法律的范畴,帮助和指导群众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督法。
2、要有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其涵盖面越来越广,新兴的社区理论研究有着探索和发展的无限空间。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成为行家里手。要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关注学习政治、经济、管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掌握环保、城建、工商税务、财会等多方面技能,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的本领。要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如社区信息化运用和管理,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掌握大量新学科知识。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成果,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社区理论文章,为社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是社区工作者的一门看家本领,社区工作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群众。要熟悉群众、了解群众、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原则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社区事,居民管”。因此社区建设光有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没有群众参与是不够的,也是很难成功的。而要引导好群众积极参与,首先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要成为群众心中最可爱、最值得依赖的人,要成为最了解群众心声、最能替老百姓解困的人。
4、要有较强的应变协调能力。社区中每天都有新的矛盾产生,大量的热点难度问题要及时解决。社区中矛盾难点基本上都是些邻里家庭、鸡毛蒜皮的事,说重不重,却实实在在影响社区居民团结。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好这些矛盾要方法得当,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再有就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远到早几年的SARS流行,近到台风突袭,社区工作者都要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有条不紊处理和应对。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还要协调好与周围同事、周边环境等等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没有什么权力,要利用一切载体,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5、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硬道理。时代在变化,社区管理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要不断改革,以“拿来主义”借鉴国内外社区改革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合理开拓资源,以确保社区发展资金的到位和利用。
6、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社区工作者目前的报酬还很低,更多的是职责。作为现时期的社区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社区工作者在居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不单是个人的,而是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要有颗为民服务的热心,廉洁清明的真心,吃得住苦、受得起累。只要是真心奉献的,老百姓会给你最大的奖励和荣誉的。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1、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区、街每年要分级对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其他工作者培训一次,按照“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区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教育,真正“教有所取、学有所用”,切实解决“有能力办事”的问题。坚持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并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举,与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对接”工程,先送年轻、有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高校学习社区建设的理论、政策及专业知识,培训一批优秀的社区建设专业人才和工作者队伍,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管理社区的能力。
2、在强化管理上花力气,增强责任感
首先,管理社区要根据《党章》和《居委会组织法》定岗定责定目标,明确社区工作者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岗位职责,从而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职责权相统一。着重从班子建设、党员管理教育、发挥社区功能、群众满意程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其次,建立考评机制,实行年度考核,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公开述评,向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作述职报告,由社区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民主测评,评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通过组织考核、群众评议等方式,使“在其位、谋其政”。再次,全面推行社区居务公开,加强对社区财务和社区负责人的任期离任审计。
3、在建立机制上做文章,发挥积极性
一是工作激励,让社区工作者觉得“工作上有搞头”。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良好的社区工作者形象,真正形成社区工作大有作为的舆论导向和工作氛围。二是待遇激励,让社区工作者感到“经济上有想头”。要将经济奖励与绩效挂钩,根据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结果,对于考核评为优秀或称职的社区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实惠;对获省、市、区级荣誉称号的社区主要负责人予以适当的经济奖励,起到拴心留人、激发工作热情的作用。三是行政激励,让社区工作者感到“政治上有盼头”。要在选人用人上拓宽视野,坚持从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和选拔干部;同时,对于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社区负责人明确职级,享受相应待遇,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四是工作约束,使社区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要有奖有惩,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要给予诫勉,取消年度补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得不到群众公认、评议不过关的及时予以调整,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
4、在优化队伍上想办法,增强工作活力
一是要选好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头雁”。要认真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推选那些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到社区领导班子中来,在组成时要考虑既要具备社区党建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还要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既要有熟悉党务、法律和群众工作的,又要有熟悉管理和经济的工作同志。二是要形成一支积极稳妥的梯队,形成优势互补。要尊重历史、现实情况,把好“留用点”、“进口关”和“出口关”。即留用一些具有个人鲜明魅力、工作热心、责任性强、群众基础好、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主任”,街聘民选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中青年社区工作者,迅速担负起“社区管家”的重任,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做好一批能力不强的,年龄、身体不适应社区工作的、在居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的社区工作者的思想工作,说服其离岗。这样才能老中青相结合,形成梯队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三是加大社区工作者来源,优化队伍结构。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时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或从
上级机关选调、推荐一批工作能力强、热爱并熟悉基层工作、作风踏实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提高社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人才到社区工作,将其作为区、市后备干部储备在社区,形成多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向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者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三化,即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
1、社区工作者专业化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要想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就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一是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主要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我国现有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逐步接受多种类型的社会工作培训和专业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成为我国社区工作队伍的骨干。二是将专业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具有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当中。同时,社区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尤其要注意在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充实到社区工作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
2、社区工作者职业化
由于目前中国在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中,没有将“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列入其中,因此,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的道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首先,应制定一个社区工作者职业规范,通过法律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和职称、级别等给予科学的界定。然后,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让每一个社区工作者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社区工作者社会化
社区工作单靠专业社区工作者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走出一条专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社区志愿者义务服务与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之路。一是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主动参与和承担社区工作者义务。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一手抓好热情高却缺乏对社区的充分了解与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在校志愿者队伍,一手抓好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却热情不高的成人志愿者队伍。使社区建设的宗旨、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成员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社区工作。通过骨干示范作用,社区志愿者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社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充满活力、纪律严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巩固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城市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要求。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居民,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形势下,社区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办理的事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受助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社区作用发挥好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关爱文化的建设和道德秩序的构建,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在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中,能够起到减震器作用,也可以避免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最初的萌芽阶段。通过社区开展各类服务帮 扶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钝化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是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的需要。
社区党组织不仅承担着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而且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社区是人们集中居住的社会共同体,居民来源分散、结构复杂、素质不一,他们的思想意识、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就使社区党组织宣传、教育、联系、组织、团结群众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社区党务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参加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科普活动的空前高涨,各种群众自发组成的活动团体大量涌现,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才能对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
二、桥西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邢台市桥西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桥西”的总体要求,按照改善结构、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夯实基础、促进和谐的要求,以改革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以完善选聘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健全考核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全区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桥西区53个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312名,平均年龄38 岁,其中31岁—45岁的有175名,占56%;文化程度全部为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34人,占42%。
客观分析我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现状,应该肯定社区工作者主体是好的,大部分社区工作者珍惜岗位、热爱社区工作,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心系社区、情系居民,作风踏实、群众满意,为稳定社会、满足居民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是,对照社区工作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照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对照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工作者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是少数,甚至是个别现象,但在潜移默化中会挫伤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性,影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削弱社区工作者的整体合力,淡化社区工作者想干事、多干事、干好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目前,社区居委会普遍承担了街道相关科室对应职责,如安全稳定、社区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失业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等,街道办事处大量的统计(如经济普查)、调查(如低保调查)、检查、活动等任务都通过居委会来落实,使居委会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完成指标、应付检查、参加各种活动等工作上来,成为了准基层政府。其“准行政组织”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希望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二)社区服务领域狭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居民对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细致的服务。但全区各个社区工作的开展更多趋向于行政化,还停留在协助上级开展抚平济困、慰问帮扶的地步。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开展各类服务,更多的是以组织低保人员参与为主要形式,在服务项目不够的同时,文化活动开展单一,致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同感差。
(三)队伍建设后劲不足。社区建设工作的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素质的高低。而社区工作者中高素质人才及其引进机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社区的快速发展。一是部分社区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年初,社区“两委会”换届后,社区工作者年轻化、知识化、党员化的倾向进一步明显。但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想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总体年龄虽有所下降,但不少年轻人由于缺少工作经验或协调沟通经验,明显感觉工作力不从心;文化上总体有提升,但更多的社区工作者是通过函授等获得文凭,含金量不高,且所学专业也多与社区建设无关,无法将所学与服务社区建设直接联系起来;“两委”班子结构不优,特别体现在性别结构上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如泉西街道5个社区公园社区工作者71人,男性只有区区7人,显然不能满足工作要求。二是社区工作缺乏对人才吸引力。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尽管有所提高,每月平均达到了1300元,但仍然远远低于市场经济下地区的物价指数,从而使社区工作对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年轻人才难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偏低,且无任何奖金,导致社区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不足,更有甚者将社区工作作为考公务员或其他工作的跳板,工作 一段时间后就辞职,时常出现工作脱节、断档现象,为社区建设持续有效的发展带来了人员问题。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为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适应社区居民服务日益多样化和规范化的需求,必须适应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必须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工作重心下移的新挑战,紧紧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总目标和“服务为本、创新为先、特色为重、和谐为基”的工作要求,突出机制创新、规范管理、完善结构、优化环境、深化培训等重点,努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扎实的基层基础。
(一)优化社区工作者配置
按照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二)扩大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
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当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版主工作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原退伍军人等社区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经过民主选举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组织实施“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实现每个城镇社区有一名大学生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培训计划。逐步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实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鼓励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自学成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对在岗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书的,适当给予学费补助。坚持面向基层、关于一线的选人和用人原则,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城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采取上挂、轮岗等方式,加大社区工作者培养、使用力度、大力宣传、及时表彰奖励 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积极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推选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四)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工作者办公环境
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区管理体系,按照权责一致、责任清晰的要求,健全块为主、条强化的管理体制,扩大社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管理监督的权限,真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完善属地管理体系;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顺应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深化街道机构改革,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政府与居委会的职责,理清“指导与协调、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完成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建设,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社区服务代理制,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强化共驻共建、结对共建考核机制,努力优化社区工作环境。
(五)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社区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的报酬,由桥西区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统筹解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对返聘到社区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六)激励方式人性化
首先是建立科学的岗位目标管理机制。按社区职务和分工的不同,科学设立岗位,在此基础上制订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奖惩办法,细化考核方案,对每个岗位上的社区工作者实行目标考核,量化管理。各镇(街道)也成立社区检查综合考评领导小组,由职能部门牵头,定期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并于年终开展评优活动。其次是建立群众民主评议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接受居民评议监督等制度,每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对本社区工作者进行民主评议一次,把干部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社区工作者考核、聘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将民主评议结构和社区“十佳”工作者的评选表彰结合起来。最后是建立奖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把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同工作完成质量挂钩,实行工资 和工作质量、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一年一聘的用人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
(七)健全和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和投入。广泛宣传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让人们对社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区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社区建设的经济投入,让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社区建设,通过财政拨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区,以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水平。
二是规范社区工作。通过建立社区工作者政治学习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约束社区工作者的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减少社区工作的行政内容,强化社区的自治权,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行社区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时间。
三是加强监督。实行居务公开,将社区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向社区居民公开,对凡涉及本社区内重大事项、财务收支、各种评比结果等情况,必须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强化群众监督,建立居民议事会,定期听取居委会和居委会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实行由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工作者,将社区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之下,增强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
四是制定和规范管理考核办法,激发工作者工作热情。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对其他社区工作者也要进行科学的定编、定员、定工资。制定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年终奖金挂钩,每年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典型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邢台泉西街道党工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泉西党字【2011】6号 2011年
(2)桥西区民政局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转发中办发[2000]23号 2000年
(3)徐昌洪 湖北省推进社区建设的七个措施 《社区工作》 2011年10月(4)胡锦涛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网 2007年6月
第三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酒仙桥街道 王铁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和谐社区建设摆上了重要议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更成为重要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社区工作者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通、服务到位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就我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区工作者在建设和谐社区、星级社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因此,社区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战略性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水平、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具有处理日常琐碎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兼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过于松散,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兼职社区工作者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之合理地整合,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现代都市人行为的功利性倾向导致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公益工作热情不高。
(二)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过重。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相当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拮据,且正处中年,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目前,社区居委会为自治组织,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收入还只能以补贴的形式出现,其收入水平虽然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横向相比收入仍然偏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工作难以计算。大家形象地比喻:“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服务站功能的发挥,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良性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做好社区工作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诸多方面,但关键在人,关键在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优化环境,大力发展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首先要稳定队伍、稳定人心。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采取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营造有利于社区工作者发挥作用的环境,使他们安心本职,乐于奉献。
1、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事业留人。大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弘扬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及其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和爱护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并注重及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工作者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为其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2、以人为本,社区工作者得到关爱。试行以“五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制度,即社区工作者生病、丧事、家庭出现重
3、依托社区(含社区共建单位)各类资源,广泛建立服务基地。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统一协调下,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定为社区志愿者的教育、娱乐、服务、宣传基地,由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积极协调社区内的单位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对外开放,广泛建立小型分散的活动阵地,形成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管的工作机制,极大地促进和活跃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法规,科学分类管理。
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是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可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之中,以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结合朝阳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经验,我认为未来社区工作者队伍分成三类人员:一是社区居委会成员,一般经过社区范围调整后依据居委会组织法选举产生,必须是本社区居民,凡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被选举权。二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从社会公开招聘产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没有地域限制,人数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定。三是社区志愿者,自愿从事社区某一方面工作的人,人数不限。应根据三支队伍各自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管理。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法规滞后,应完善居委会成员的选举、考核等办法;尽快制定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社区工作者上岗标准,形成社区工作的行业自律,为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培养提供标准。加强关于志愿者服务方面的相关制度法规建设,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来规范志愿者培训、选聘及其服务内容,合理利用志愿者资源,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实施对社区工作者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优势和整体合力。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加强绩效考核。
1、加强培训,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建立了长效的培训机制,完善了社区工作者学习制度。采取专家辅导、专
第四篇: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有关情况的报告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接市委办公室《关于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的建议》信件(编号:745号)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省委常委、市委蒋宏坤书记和市政府周玉龙副市长的批示,迅速组织人员就“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对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苏发2010„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行摸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若干意见》落实情况
今年初《若干意见》出台后,各地、各级积极行动迅速贯彻落实,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认真抓好以下3方面工作。一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水平。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2010年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85%,2011年起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市财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苏财社字2010„6‟号)(以下简
称《通知》),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非退休人员)的补贴由原来的不少于1300元/人〃月,提高到不少于1500元/人〃月,总体待遇由原来的约30000元/人〃年,提高到约35000元/人〃年(含单位、个人缴纳五金部分)。二是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结构。近年来,各地通过扎实推进“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工程和采取“择优招录人、培训提升人、保障激励人”等举措,大力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引进到了社区工作队伍中。目前,全市有2211名大学生在城乡社区任职,其中,在三城区任职的有189人。各区(市)注重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沧浪、金阊等区采用对通过考试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一次性奖励和年终考核奖励的办法,激发了广大社区工作者参与培训,参加考试的热情。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中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约有700人。通过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结构,有效地推进了社区人才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进程。刚结束的三城区第四届城市居委会选举,新当选成员平均年龄为47.6岁,同比下降约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0.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并有290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占总数的27.6%,有56名大学生“村官”被选进居委会成员班子,占总数的29.6%。三是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社会价值感。全市各级、各地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出台政策,不断增强社区工作者自身的社会价值感和归属感。“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启动以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苏办发„2006‟40号)等文件,明确了对选聘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标准和激励措施。同时,各地积极通过塑造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平江区通过设立一年一度的“社工节”、社区“深耕奖”等举措,有效地扩大了市民对社区工作者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了社区工作者的归属感。金阊等区(市)通过建立社区工作者协会,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交流、沟通平台,使他们更加深刻理解社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立足本职,为社区居民服务。目前,一大批年轻社区工作者深耕社区、勤奋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各地在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办法基本可行。但从苏州社区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与周边城市比照来看,我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
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三城区社区工作者待遇相对偏低。在市财政局的牵头下,市委组织部、市发改、民政、人社、人口计生等部门联合就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进行调研、座谈,并多次修改方案、征询意见。虽然初步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但各方对“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能否纳入社区工作者待遇计算存在争议。现在三城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待遇为35293元/人〃年,计算口径包含单位缴纳5金(10000万/年左右)及个人缴纳5金(5000元/年左右),除去单位缴纳部分,社区工作者实际得到的收入24767元/人〃年,若去除个人缴纳的,实际收入为19566元/人〃年(不包含退休人员,退休人员12000元/年)。这些收入和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比,和苏州社区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层社区工作者呼声仍然很大。据我们了解,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社区已经实行工作者职业职级化管理,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各级别设三个档次,“三级九档制”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岗位,平均待遇水平已高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该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3.4%,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0%,社区工作者队伍已实现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这些问题不抓紧研究,必将会制约苏州社区建设的发展。收入偏低,直接导致一些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年轻大学
生另谋出路。据调查,平江、沧浪等区近两年来相继有多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辞职或跳槽。二是社区行政负担偏重。当前,社区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帐多、盖章多的5多现象依然严重,1个社区最多有近200本台帐,需盖章的项目有25类之类之多;部、省、市各级对社区层面的各类达标考评有增无减,很多社区工作者任务繁重、不堪重负,工作压力极大。三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劳动用工缺乏法律保障。我国《居委会组织法》把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定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成员每三年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现行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具体操作办法对社区居委会这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如何确定用工主体、如何签订劳动合同无相关适用条款。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三城区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委会成员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缺乏政策法律依据,致使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劳动用工、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无法得到完全保证。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今后,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在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上,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力度。我局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
机制,确保全市社区工作者待遇得到真实的提高;加强对各地落实《若干意见》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提高社区工作经费等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社区工作者的权益;明确社区工作者职业性质和身份,着力研究解决社区工作者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等问题;加大对城乡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工作站建设,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互联、互动、互补的工作新格局;加紧制定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和跟踪督查制度,规范社区各类考核、评比,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切实减轻社区行政负担。三是进一步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引入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向社会工作转变可以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有利于社会增强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身份的认同。今后,全市将积极加快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社区工作的步伐,开展社会工作培训,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以及在社区试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第五篇: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10月2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号文件要求,现就加强我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
(一)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职数。按照====号文件要求,按比例合理配备调整社区工作人员职数。建好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并按照服务职能合理配备工作人员。
(二)拓宽社区工作者选拔任用渠道。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统一招录机制,采取先聘后选的方式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两委”委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党员和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竞聘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
(三)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和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注重从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区委员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作为社区书记、主任的后备人选。积极安排新录用的公务员、优秀选调大学生等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
二、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措施
(四)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达到市要求标准每月11600元(领取县财政工资,且超过6001元者不再调整)。社区书记、主任实行每人每月111100元职务补贴。一人兼的书记、主任每人每月职务补贴11200元。资金由县财政负担。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从20109年起以当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每年递增1110%,最高达到递增5110%,并随着社会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到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落实社区工作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五)建立社区工作者政治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命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步增加社区工作者所占比例,为社区工作者参政议政创 造条件。
(六)实行社区工作者离任生活补贴制度。专职从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工作连续10年以上的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无经济来源或虽有经济来源但不能保证正常生活需要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三、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定期专项培训1至2次。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专业职称。
(八)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按照50元/人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县级党费适当增加对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投入。县委组织部在培训干部时,要加入社区干部培训内容。
(九)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落实社区工作者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评制,采取组织考核与居民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不称职的由社区办进行诫勉谈话,第二年仍不称职的,进行组织调整、劝退或依法罢免。
四、优化社区工作者工作环境
(十)提高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每个社区办公经费达到每月50=0元,2=010年达到每月10=00元标准。从20=09起,社区办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十一)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从2009开始,县财政要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社区专项建设资金,用以社区硬件改善和软件提高。
认真落实===号文件要求,今后小区规划建设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每百户==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确保社区办公和为民服务公益性设施落实到位。此项工作由规划局在小区开发时作出规划,社区办与开发商签订协议。
(十二)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一般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十三)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各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 队、企事业组织等要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 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共建社区制度,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本意见自2008年===月起实行。